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07: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传统“养胃”食物吃错了反伤胃

       现在很人因为饮食不规律,年纪轻轻就有胃部问题,胃痛胃肠胃反酸,因此很多人都很关注养胃食物。说到养胃食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粥,那些传统的“养胃”食物真的养胃吗?事实上,养胃食物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到底是否养胃也是有前提的。

       1.粥

        粥类的食物属于流食,质地很软,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理论上,是一款很好的养胃食物。然而,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贾凯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喝粥。这是因为粥比较稀,患者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这类病人不建议进食过多的流食,他们适合进食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

  2.面食

  胃不好就要吃面食,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面食一般比较好消化,尤其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多吃一些发面的食物不仅能帮助胃部更好地消化,还因为发面中的碱可以中和掉胃部过多的胃酸,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面食虽然比较养胃,但还要注意面食的软硬、烹调方式等方面。例如,软面条、馒头等就比硬面条、烙饼等对胃的刺激小,尤其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平时的生活中要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不要吃过硬、过凉、辛辣、油腻的食物,这类患者适合吃像面片、龙须面等食物。

  3.牛奶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贾凯表示,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虽然有些说法认为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实际上牛奶过多过于频繁的摄入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牛奶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是可以食用的,但要注意适度。每个人每天300克奶及奶制品为宜,早餐或者晚上临睡前一小时一杯牛奶(200~250毫升),午餐一小杯酸奶(100~125毫升),千万不要把牛奶作为一种治疗胃病的手段。急性胃炎或者胃病的急性期患者是不建议喝牛奶的,因为会造成胃胀等不适。另外,有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喝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也不适宜喝牛奶,这些患者可以用酸奶、奶酪等替代牛奶。

  4.苏打饼干

  苏打饼干从成分上看,它其中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分泌旺盛者的胃酸进行中和,缓解胃酸分泌过多而产生的“烧心”等症状。

  5.山药
   
      山药属于淀粉类食物,胃病患者是可以选择食用的。

  山药谈不上养胃还是伤胃,因为从山药的成分上看,并没有特别养胃的成分。主要还是看烹饪的方法,一般都是用蒸的方法,这种方法做出的山药会比较软,对胃没有刺激作用,适合所有胃病患者食用。

  养胃食物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到底是否养胃也是有前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0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喉咙有痰,老是咳不干净?3味祛痰好物,请收好

       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奶奶,因为儿子要分家产生气了,开始不吃不喝,睡不着觉,然后得了一场大病。而她的老伴性格暴躁,生气后开始胸闷、心慌,血液迅速升高,很快脑血管破裂,患了脑溢血。

       事后医生分析,他们的病皆因痰而起,是痰蒙心窍。而这些痰,都是由于经络不通产生的,尤其是寒湿气重的情况下。如果不疏通经络,痰无法排出,就会让病一直拖着,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我们平时对痰的理解就是感冒咳嗽的时候,从喉咙咳出来的痰。现代医学对痰的解释就是人体呼吸道分泌出来的分泌物,通过咳嗽从而排出体外。如果从中医角度来看,“痰”又有不同的辩证之法。

       中医对“痰”如何辨证看待?

      从中医角度看,“痰”通常有寒、风、热、湿、燥之分。中医认为,“痰”主要由于肺以及脾脏出问题而产生。如果是喉咙出现“痰”,通常会牵涉到心、肝、脾、肺等脏器,其中又和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类型的痰会有不同的性状,而人体出现不同类型痰的时候表现也会有不同。

       寒痰是常见的和肺关系最为密切的痰。通常是寒邪入侵肺部后,肺部内的津液凝聚为痰。寒痰的颜色通常是白色,出现寒痰的患者会畏冷,出现舌苔变薄发白的现象。

       风痰则是风邪入侵肺部导致,也就是伤风。在风邪刚入侵的时候,痰液还是白色的,不浓。但随着病情发展,痰液会变黄,变黏稠。患者会害怕风吹,舌苔也会随着病程由白转黄。

       热痰是热邪入侵肺部,又或者是先由寒邪和风邪入侵后持续发热导致的。热痰的患者通常痰液黄而黏稠,患者会觉得身体发热,舌头发红,舌苔变黄。

       湿痰即是湿邪的入侵所导致,如果遇上持续的潮湿天气,或居住在潮湿的环境,就很容易被湿邪入侵。被湿邪入侵的患者会出现脾肺失调的情况,痰液白而稀,患者通常会觉得疲劳乏力。

       燥痰和湿痰是相对应的,通常在干燥的时节和环境下发生燥邪入侵。患者的痰液浓稠,很难咳出,患者常常会出现口燥,鼻燥等燥热症状。

       早上有痰,离不开4个原因:

       前面我们讲了各种类型的痰的情况,而不少人早上起来都会发现,嗓子里都会有痰卡着,要费出很大劲才能把它咳出,这在中医看来或许是4类问题在“捣的鬼”:

      痰阻于肺,既痰浊阻肺,是痰浊在肺部停留引起的。肺失宣肃,聚津为痰。出现痰阻于肺的时候患者通常会有气急喘促,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舌苔白而薄等情况。

      痰阻于心,既痰阻心窍,是痰浊蒙闭心窍的表现。中医理论提到其临床表现为:院闷作恶,喉间痰呜,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腻,脉滑。

      痰阻于肝,是肝气郁结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心情抑郁或者烦躁容易生怒。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胸闷疼痛的情况;颈,咽喉等部位可能还会出现病变;女性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

       痰阻经络,这是由于痰浊湿邪阻痹经络而导致的。症状以肢体以及关节活动障碍为主,通常表现为半身不遂,口齿不清,口角流涎,手足肿胀等情况。

       痰的出现往往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影响,痰浊凝聚的时候就需要祛痰。

       对症祛痰是关键

       祛痰药目前常用的有三种:温化寒(湿)痰中成药,代表药为通宣理肺丸,其机理是解表散寒,宣肺止嗽。其次是清化热(燥)痰药,以化痰止咳颗粒为代表,主要作用是祛痰镇咳。此外还有祛痰平喘药,代表药为肺热咳喘口服液,可以消热解毒,宣肺化痰。

       如果喉咙有痰又咳不出来,那直接吞回到肚子里不就可以了?

       专家指出,其实痰液中会有不少细菌和病毒,如果患者的胃肠道有破损又刚好把痰液吞进去可能会造成其他感染,痰液还是应该咳出来,如果真的难以咳出,可以找医生协助。

       痰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在需要祛痰的时候应该先确认是哪种情况,然后应该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相关祛痰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08: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血压一直降不下来?当心这8种药物在作怪

  药物性高血压是常规剂量的药物本身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而致血压升高,即血压>140/90 mmHg,如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抗菌与抗结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减肥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物及其他等。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直接血管扩张药物、中枢性降压药物、肾素抑制剂及复方制剂等。当遇到药物性高血压时,降压药物如何选用呢?

  一.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免疫抑制、抗过敏等作用,临床可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可增加水钠重吸收而致水钠潴留,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利尿剂、CCB、ACEI/ARB。

  此外,甘草制剂如复方甘草片,可镇咳祛痰,其可使盐皮质激素产生过多、阻止前列腺素E2的合成、抑制组胺的合成及释放等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利尿剂、CCB、ACEI/ARB。

  二.茶碱类药物

  如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可舒张支气管、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递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炎,还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临床可用于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治疗。

  其可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升高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并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进而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建议选择CCB、ACEI/ARB。

  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如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的作用,临床可用于发热、关节炎、癌痛等的治疗。其可引起水钠潴留与肾脏损伤、降低前列腺素水平,进而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CCB、ACEI/ARB。

  四.抗菌与抗结核药物

  呋喃唑酮、酮康唑、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并拮抗可乐定、利血平等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的降压作用。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α受体阻滞剂。

  五.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咪嗪、多塞平等,临床可用于抑郁症等的治疗。其可抑制单胺氧化酶,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浓度,进而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α受体阻滞剂。

  六.减肥药物

  西布曲明为作用于中枢的肥胖症的治疗药物,其抑制脑内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兴奋交感神经,可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ACEI/ARB、β受体阻滞剂。

  七.抗帕金森药物

  左旋多巴为多巴胺前体药物,可用于抗帕金森病的治疗。其在周围循环脱羧,使血中多巴胺水平升高,刺激α、β受体,而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可乐定、甲基多巴可抑制左旋多巴的作用;利血平可加重帕金森综合征症状;胍乙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上述降压药物不宜使用。

  八.其他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ESAs),临床可用于贫血如肾性贫血等的治疗。其可引起血管收缩与细胞内的钙稳态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合成等,进而致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首选CCB或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降压不敏感。此外,高血压控制不良者禁用。
  
       麻黄素类药物可激动α、β2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兴奋中枢,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降压药物选用:建议选择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8: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茶好还是喝咖啡好?由这个因素决定

       茶和咖啡都有提神的功效,有人喜欢喝茶,有人喜欢喝咖啡,那么到底是喝茶好还是喝咖啡好呢?喝茶还是喝咖啡,我们过该怎么选?

       茶和咖啡,哪个更养生?

       茶的身份尊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饮料的代表,自古流传到现代,当中必定有其原由。

  茶叶里含有的茶多酚物质帮茶稳住江湖地位。不仅抗氧化还抗癌,对于中老年人能大大降低患癌风险。而茶叶中少量的咖啡因也能拯救“特困青年”长年想要卧榻的烦恼。

  咖啡最主要也最重要的营养素非咖啡因莫属。咖啡因让你感觉疲劳骤减,促使胃肠里的消化液体分泌。但需要提醒的是,打飞对大脑、心脏和肺部有少许刺激,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咖啡。

  谈到健康,就不得不提预防疾病的事儿,这方面咖啡是首屈一指的好。不少爱应酬的中年人对痛风、肝功能损伤等问题十分头疼,而咖啡恰恰能预防此类疾病。对于老年人咖啡同样能让他们受益,远离老年痴呆困扰。

   茶和咖啡都有自身的缺陷

   凡事具有两面性,咖啡和茶都有他们自身的缺陷。

       茶里面有一种物质叫鞣酸,而我们喝起来有苦涩的味道也是拜它所赐。如果茶喝得过多,身体里积累了的鞣酸便会带走我们身体里的钙,容易让骨头变得松松的。

  而咖啡相对茶来说,鞣酸很少量,对骨骼没什么太大的杀伤力,但是它对心脏的刺激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因为咖啡因对心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为此一些特别敏感的人群会较容易出现心悸等症状,再严重些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比如出现早搏。如果咖啡喝得过多,还会对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喝茶好还是喝咖啡好?
   
       喝茶比较好还是喝咖啡比较好?不妨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自己的饮品,不要过分地吹捧茶或者咖啡,让其过度骄傲。如果身体都可以适应二者,咖啡和茶轮换着喝亦无不可。切忌过多饮用,毕竟物极必反的道理存在于世间万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最高发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在初期有3个信号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及时治疗会诱发很多的并发症,比如糖足,据相关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为10%,糖足的危害性很大,严重者有可能公导致截肢,因此这种疾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糖足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呢?

       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

       1、足部知觉变弱:糖足的初期症状会表现为足部感觉变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明显症状。糖友会感觉双脚麻木,像隔着一层袜子走路一样。触地感觉像是踩在棉被上一般,足部擦伤后无痛觉或是低痛觉‘这是糖友糖足初期的明显症状表现’应及时预防;就医问诊。

      2、小腿时常抽筋颤抖:多数糖尿病患者走路时间过久,小腿就会产生抽筋现象,但是这种症状稍作休息症状便会明显改善。这是通常是由于糖友下肢出现了循环障碍导致的原因,而且这是一种下肢到脚的供血严重缺乏的表现。所以说,当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小腿抽筋,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做检查,它有可能是足部病变的一个早期信号。

       3、小腿变细变瘦明显: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小腿变细明显,脚部变扁、瘦,就应注意是否是下肢循环障碍发生了。小腿、脚是靠下肢循环供血,供营养,如果肌肉缺乏营养供给,就会表现为小腿逐渐变细,预示着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是全球下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要注意控制饮食,不可以让自己太胖,建议多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此外,还需要做好足部的保养,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08: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热咽痛,也要警惕心脏病?心肌炎早期的5个症状别忽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你知道心肌炎早期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心肌炎呢?今天这篇文章来做具体介绍。

       心肌炎早期有什么症状?

  1 发热、咽痛似感冒

  发病前,许多病毒的患者都会有发热,喉咙痛,全身无力,呼吸急促,呕吐,肌肉酸痛急促。

  2 四肢近端肌肉的对称性较弱

  患者在蹲、爬楼梯站起来等动作时有一定难度,起重手中困难。

  3 咽部症状

  颈部肌肉薄弱,咽喉肌无力,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呼吸微弱肌肉事业呼吸困难,紫绀。

      4 肌肉疼痛

  心肌炎患者早期常常出现肌痛,颈部和肩部,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更为常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在肢体的近端更常见。

  5 皮肤损伤

       心肌炎患者也可能会遇到的皮肤损伤,如在头部和脸部水肿和紫色斑点,这是心肌炎的症状。

  心肌炎的症状还包括少数患者有发热和关节疼痛。

       如何预防心肌炎?

  预防感染, 心肌炎大多数情况下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最重要的是防止病毒入侵,特别是要注意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如果病人很容易感冒,就要避免过度运动,加强营养,并选择一些适当的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适当的休息,对于患有急性心肌炎,充分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其余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加以考虑。一般来说,心中回报的状态正常,直到症状消失,心肌炎的后遗症可以尝试生活和工作正常的人,但不适合看书时间长,工作,甚至熬夜。

  饮食调整, 心肌炎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多吃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食物。此外,烟酒会影响心脏肌肉的正常功能,建议不要吸烟喝酒。

  体育锻炼, 如果患者想要恢复好一点,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这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有效缓解心肌炎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7: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空心菜能清热解毒还降血糖

  空心菜的茎梗中间是空的,所以又叫无心菜、通心菜,是一种常见平民蔬菜。空心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空心菜怎样么做好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吃空心菜有什么好处?清热解毒还降血糖

  1.洁齿防龋,滋润皮肤

       空心菜中的叶绿素含量丰富,可以保护牙齿,使皮肤更加润泽。

  2.增强体质

  空心菜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3.清热解毒

  空心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浆及果胶等组成的粗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另外,其中含有的果胶能够帮助排毒,木质素能够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所以,空心菜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疮疡、痈疖等,有消炎杀菌的功效。

  4.降血糖

  紫色蕹菜是空心菜的一种,这个品种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福音,因为其中含有胰岛素成分,可以帮助其降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食疗菜谱可以加入紫色蕹菜。

  空心菜怎么做好吃?推荐3款空心菜食谱

       水烫空心菜:将空心菜摘好冰清洗干净之后,放入用大火烧开的水中,煮到九成熟就可以捞出来沥干水了。然后热锅下油,放入蒜、辣椒、生抽、白糖、鸡精、香油炒熟后,淋在空心菜上即可。也可以把空心菜倒入锅中拌匀。

  蒜炒空心菜:将空心菜摘好冰清洗干净,锅中放入香油烧热,然后放入蒜爆香,再倒入空心菜爆炒,之后加入适量的盐、生抽即可出锅。
   
       空心菜粥:将空心菜摘洗干净,切细,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适量清水、粳米,煮至米熟时,加入空心菜、精盐,再煮20分钟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0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高血糖的人后来怎样了?难以躲过四大危害!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往往会诱发很多的疾病,比如血糖高大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血糖高是指现代常见的三高当中的一种,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那么长期血糖高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介绍。

       长期血糖高,带来四大危害!

       一、危害人体的免疫力:由于血糖处于过高的状态时,人体内葡萄糖无法很好的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是从尿中大量的丢失,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人体又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

       二、危害人的血管:血管升高会导致血液粘稠度的增加,还会使血管变细、变脆,进而出现弹性降低。从而使得人体整个的循环系统障碍,更会出现血流不畅、堵塞的情况,影响人体正常的机体运作,从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三、危害机体的神经系统:长期血糖高会让人体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然而循环系统障碍会使神经细胞无法得到相应的血氧供,这样就会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障碍性改变,从而导致人体出现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
   
       四、危害人体正常的代谢系统:血糖升高时,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都会出现代谢紊乱,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引起脑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脱水,使人昏迷。

       综上所述,长期血糖高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尤其不可以吃糖分过高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从而诱发很多并发症,给人体健康带来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08: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喝水过多,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医生给出了标准答案

       核心提示:水分占据了人体的70%,它能够帮助人体调节温度、推动新陈代谢、促进各种营养物质吸收、运输及排毒。

      今年2月初,在队员群里说到,疫情当前,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从凌晨3点起到下班,连续10个小时没有喝水,尽管事后一直补水,但还是没有排出一滴尿液。

      被称为“女超人”的徐照娟,事后接受记者采访说到,“我在群里留言的本意,就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工作时适量饮水是非常必要的。”

       10个小时不喝水的“女超人”身体仿佛被抽干了一样,疫情当下,我们由衷敬佩一线人员的艰辛与付出,但10小时脱离了水分,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水分占据了人体的70%,它能够帮助人体调节温度、推动新陈代谢、促进各种营养物质吸收、运输及排毒。一旦水分不足,体内细胞缺失水分,就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

        喝水过多,后果很严重

       人体虽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喝水也是有讲究的,一次性饮大量水,反而会增加了胃肠负担,给身体带来伤害。

      增加肾脏负担

       众所周知,人体排毒一部分是通过尿液把毒素排出体外,而尿液的主要成分中有97%是水分。如果喝水太多,就意味着肾脏要过滤大量水分,超出负荷反而打破了机体原有的平衡。

      引起水中毒

       肾脏的排水能力是有限的,约为0.7L~1L/小时。当人体1小时内饮水量超过肾脏运作的标准,就会使体内细胞过度膨胀,导致低钠血症,人体就会出现头晕、呕吐等,这种低钠症状也就是水中毒。水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说,人体在缺水或补充水分的情况下,必须掌握饮用量及喝水的速度,过量、过快都不利于体内细胞的吸收,反而危及健康。

        健康饮水,你要这样做

       按量饮水:我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士日均饮水1700毫升,成年女士日均饮水1500毫升。

      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武新胜提议,喝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150毫升,每半小时~1小时左右补充一次水分。小口喝水更加有利于人体吸收。

       常喝温开水:随着温度升高,人所需水分也会随之增加,尤其在夏季。一口冰饮下肚,确实可以降温降燥。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提醒,肠胃道黏膜的血管本就脆弱,夏季喝冷饮会造成血管收缩,影响胃肠功能的分泌。最解渴的水是20-30度左右的温开水,或者放凉至室温的白开水。

       特殊时间段注意补水:人体补水有4个“最佳饮水时间”,分别为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1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

       早晨空腹饮水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还可以刺激肠道、疏通经络。上午11点是餐前一小时,人处于半饥饿状态,喝一杯水可以促进食物吸收。

       下午3-4点,人体由于长时间工作,精神会疲乏,补充水分可以帮助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晚上就寝前,饮少量水,可以补充人体休眠时流失的水分及盐分。

        不要渴了才喝:

       营养科主任曾晶提出,人不要口渴了才喝水。人体肾脏在过滤水分后,半个小时即可产生尿意。大口饮水,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还增加肾脏排尿负担。

       喝水不宜过急:短时间大口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且会大量吞咽空气,造成腹胀。

       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但饮水量也不是限制死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所处环境进行调整。例如夏季出汗多,也可以增加水分的补给量,若食用含水分高的水果,如、西瓜、橙子、柑橘等,饮水量也可以酌情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08: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身体不能瞎折腾:4个危险动作,别再随意做

       虽然说运动有益身体健康,但是在多种运动项目当中,大家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尤其是老人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差,如果进行的锻炼太过剧烈,就会伤害到身体健康,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容易伤害老人健康的几个动作。

       老人做这几个动作很伤身

       第一、老人不要快速转头

       其实不仅是老人,年轻人也尽量少做转头的动作,只是老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差更加容易出问题,如果转头的速度太快很容易导致颈部骨折,而且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概率,除此以外,这个过程还会增加头痛头痛的概率,如果老人同时还存在高血压以及颈椎病,就更加要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人在转头的时候活动的主要是颈部,但是想要给大脑供应充足的血液需要经过颈部,而人在转头的时候如果速度太快就会影响到血液的通过,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第二、老人不要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年轻人经常做的一种锻炼腰腹部的运动,但是老人的身体素质已经下降,腰部的活动较之以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很容易在进行仰卧起坐的活动当中伤害到脊椎。此外,做仰卧起坐的时候人的头部处于低下的状况,也容易导致血液突然涌向大脑而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

      第三、老人不要弯腰拿重物

      老人在弯腰拿重物的时候会对身体产生两种伤害,一方面会闪到腰,因为在弯下腰起来的时候需要腰部用力,这就需要规范弯腰那东西的动作,一定要蹲下拿上东西之后再站起来,另一个方面是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人在弯腰之后头部缺氧如果突然站起来会头晕。

      第四、老人不要弯腰够脚面

       在年轻人锻炼的时候这是很常见的一个拉伸腿部以及腰部的活动,但是老人最好不要进行这个动作,这个动作需要身体保持一定的柔韧性,老人的身体本身就比较僵硬,如果强硬进行这项锻炼很容易伤害到骨骼以及肌肉。

       老人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起来,毕竟身体素质所下降并不是每个动作都适合的,因此一定要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项目。
   
        老人可以做这个运动:搓绳

       准备一点稻草放在手心里边,然后用两手一搓让其形成一个绳子,在搓绳子的过程当中可以刺激手心当中的经络,还可以同时活动肩部以及背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08: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血糖高?看看数值和症状!

       我们人体各个器官都遍布血管,只有正常的血液流动才能为身体组织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而且血液循环良好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从而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很多时候会出现血糖高的现象,说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比较高,很容易造成氧化应激,从而使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感。要怎样知道自己血糖高,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很多人不知道判断血糖高的重要依据是什么,该怎样知道自己血糖高?


      养成血糖监测的习惯,血糖高不高,都在数值体现!

       血糖高的主要诊断依据是根据血糖值进行确认,一般会结合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两个数据作为重要依据,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是在3.9~6.1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能高于7.0 mmol/L,若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那么就会被诊断为血糖高且患有糖尿病。

      日常生活,看看有没有这些症状!
   
       除了检测血糖值之外,也有很多症状表现可以作为判断血糖高的重要依据,比如出现多吃、多饮、多尿、身体日益消瘦的问题时,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作用。尤其向年龄大于45岁,体型偏胖的人要格外注意,如果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确认是否存在血糖值偏高的现象。血糖值对于观察和治疗高血糖起着重要意义,非常有必要学会检测或是了解正常血糖值的范围。

      关于怎样知道自己血糖高的问题,其实主要结合身体给出的症状表现,判断是否有血糖高的现象,当然最终的数据依据还是要通过检测血糖值才能被确诊。如果被诊断患有血糖高,希望大家要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控制调理,尽可能避免血糖高引起其他并发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08: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药千万不要这样吃!这3个雷区,你中招了吗?

       每到换季或者温差骤变就容易发生感冒,有些人不吃感冒药也可以好得很快,有些人吃了药却迟迟不见好转,还容易打瞌睡,出现头昏脑胀、浑身乏力的情况。

       虽说感冒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不注意感冒药的使用,一样也会酿成大祸。

       梅小冰(化名)今年刚满18岁,正是大好年华的她,却因同服两种感冒药不幸身亡。据记者了解,小冰正是因为同时服用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两种感冒药,导致茶碱中毒 。

       其实许多感冒药都含有扑热息痛,例如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新康泰克、百服宁、泰诺、感冒灵等,如果同时服用两种以上含扑热息痛的药品,就会造成扑热息痛摄入超标,引起急性肝损伤,严重者有可能会像梅小冰一样丢了性命。

       目前,两种感冒药已被叫停

       早在201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叫停了两种感冒药,分别是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并对已上市销售的予以召回、销毁。

       总局多次评议认为特酚伪麻片、特洛伪麻胶囊存在心脏毒性不良反应,使用药物的风险远远大于治疗效果,因此决定停止两种药物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国家为什么突然严格限制这两种药的使用?这两种药物被称为双“特”药物,含有特非那定、伪麻黄碱等复方制剂,而被喊停的原因,就在于药品制剂中的“特非那定”。

       特非那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广泛应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由于这种成分很难影响脑部中枢,所以患者服用后,不会产生疲惫、上班困倦,这类药在1990年,广受欢迎,全球有1亿患者都在服用此类药物治疗。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发现,特非那定会给心脏带来严重的影响,可引起心律失常。世界卫生组织发现,服用特非那定后,引起心脏不良反应占很大比重。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也发表报道,该药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过大或联合用药抑制该药代谢有关。

       安全用药,这3个误区要避免!

      许多感冒患者,都认为感冒是个“小病”:随便买几盒感冒药,服下去,睡一觉就能好。殊不知,乱吃感冒药却会酿成悲剧,让“小病”变成“大病”,造成的后果可不仅仅是伤肝这一项。

       1, 多种感冒药,一定不能混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 任野平主任表示,如果三四种感冒药一起服用,且总是超量服用,给肾脏造成负担,引起肾功能衰竭。

       2、服用感冒药,万万不可再饮酒:

       乙酰氨基酚是感冒药中的常见成分,人体在转化该成分时会产生有毒代谢物质,这些物质需要谷胱甘肽降低乙酰氨基酚造成毒性,但酒精却会消耗大量谷胱甘肽,人体毒素无法及时排出,肝脏衰竭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3、感冒药使用初期,无需加抗生素:

       许多由病毒引起的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像阿司匹林这类抗生素,临床上主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况且抗生素其实都具有毒性,盲目加用抗生素,反而不利于病情好转,还可能因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药物副作用。

        新闻上,我们经常可见有驾驶员在服用感冒药后,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操作规范》也明确规定,感冒药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的身体易感乏力、疲惫困倦,危及行车安全。

       在这里,再次呼吁,驾驶员在服用药物前,务必仔细阅读不良反应及药品禁忌,以免服药后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交通事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0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净赚10亿的不粘锅,竟然毒害世界60年,还敢继续用吗?

       英国《每日邮报》6月26日报道,一份来自美国环保机构的最新报告称,不粘锅中的化学物质脱落进入饮用水或者食物中,可能导致癌症。

       从一开始的铁锅到如今的不粘锅,锅的发展让煮妇们省了不少心思,但这个消息一出,他们又开始担心起来了

       不粘锅致癌是真的吗?

       2018年,一部叫《恶魔你知我知》的纪录片播出,一时间把不粘锅推到风口浪尖,一度被质疑其涂层会致癌。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纪录片的内容。

       ● 孩子天生畸形,竟跟妈妈的工作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初,男婴Bucky带着天生畸形出生,他只有一个鼻孔,一边眼睑呈锯齿状,一只眼睛的虹膜和视网膜分离。

       为了存活,在人生的前5年内,Bucky共经历了30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直至成年后,Bucky虽然找到了心爱的姑娘并结婚,却不敢生育小孩,因为医生告诉他,他的畸形有50%的概率会遗传。

       这一切悲剧,都因他母亲的工作而起。

       Bucky的母亲年轻时曾在杜邦公司特氟龙不粘锅的生产线上工作过。刚生下Bucky时,她只觉得是自己命不好,等到她休完产假回到岗位上,听说同期的另一名女工也同样生下了一名天生畸形的婴儿,她们才意识到,问题可能出自她们的工作。

       后来,工厂里的女工被全部遣散。然而,留在工厂里的年轻力壮的男工们大多都不到50岁就去世了。

       深受其害的不仅是工厂里的工人,杜邦工厂周围的居民、牲畜都频频出现天生畸形、罹患癌症等问题。更糟糕的是,有研究机构走访了全球各地,检测各地居民的血液,发现在这世界上,可能所有的血液都已被污染了。

       这一连串的灾难,全都起因于一种叫全氟辛酸(PFOA,或称C8)的物质。

      ● 不粘锅的涂层含有一种有毒物质(PFOA)

       不粘锅的不粘性归功于其表面的一层名为特氟龙的涂料。特氟龙涂料中用到两种重要原料PFOS和PFOA。其中的PFOA就是上述全球性灾祸的罪魁祸首。

       PFOA即全氟辛酸,也称C8。杜邦公司所使用的原料C8,都是3M公司生产的。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杜邦和3M公司就已意识到C8的毒性。

       3M公司曾做过小鼠实验,发现C8暴露确实有致癌风险,而且从肝脏、到乳腺、到胰腺等部位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8列入2B类致癌物质,即该物质有可能会致癌。

       看到这里,有的人不禁胆寒,如果全世界人的血液都被污染了,那岂不是人人都增加了患癌风险?

       别急,暂时还不用这么紧张。有研究人员经过调查比较,发现C8污染社区的人群血液中C8的浓度远高于正常人,而他们的患癌率也与血液内的C8含量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普通人血液中虽然可能都含有C8,但因为不是长时间高浓度暴露,这一点细微的含量,并不足以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都比不上抽烟喝酒的危害。

       不粘锅还能用吗?怎么使用比较安全?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还能不能使用不粘锅?

       特氟龙涂料的主成分叫聚四氟乙烯(PTEE),这是一种聚合物,需要由原料在溶剂中发生聚合反应而生成。上述所说的致癌物质C8,正是这个反应中所用到的溶剂。

       也就是说,C8其实是特氟龙涂料生产过程的中间物质。通常聚四氟乙烯被涂到锅具表层后,厂家会对锅具再进行一次烘烤,让表面的C8受高温而挥发掉。所以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不粘锅,其表面并不会有C8残留。

       2004年国内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不粘锅抽检,在检查了5个省市、15家企业生产的265种不粘锅后,都没有发现C8残留。

       那么,不粘锅在使用过程中又会不会造成C8暴露呢?

       实际上聚四氟乙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在260℃的范围内不会有任何化学上的变化,一般要达到350℃高温才会分解。

       然而我们日常烹调的温度一般也就200℃左右,就算高温油炸也不超过250℃。也有学者对不粘锅做过研究,就算使用极端加热的方法,涂层中散发出C8的量也极低,并不足以构成人体的主要污染。

        所以,合理使用不粘锅,并不需要担心涂层释放C8的问题。

       另外,从2011年底开始,所有的不粘锅具都不再使用C8做原料。不过现如今使用的替代品GEN-X,我们对它的了解也相对单薄,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尽量规范地使用不粘锅。

      使用不粘锅要注意四点:一是不要使用金属的铲、筷子或勺子;二是清洗时不可使用硬质的钢丝球,不可用力刮擦,也要避免与其他陶瓷、玻璃、金属餐具剐蹭;三是尽量避免烹饪骨头、甲壳类等硬质的食物;四是避免过高温烹饪,尤其不要大火干烧;五是一旦不粘锅涂层出现破损则最好立刻更换新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8: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警告:5件小事能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现在正高发

       核心提示:夏天出汗多,身体的水分会随着汗液蒸发,血液变得粘稠,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斑块血栓的形成,下一步就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且夏季大家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的诱因之一。

       很少人知道,有超过1/3的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郭军介绍,以往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认为在冬季最危险,但其实,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温度超过35℃后,人体的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将比平时快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增加,一个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心脏的负担变重,此外高温下,人体的内环境容易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自然加快,冠状动脉易收缩,心脏的工作量比平常大好几倍。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水分会随着汗液蒸发,血液变得粘稠,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斑块血栓的形成,下一步就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且夏季大家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的诱因之一。

       专家建议,夏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一定要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尤其是老年人,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和晚上睡觉前可测量血压是否处于140/90mmHg以下,心率则70~80次/分钟。

       这五件小事情会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对于有基础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在夏季有一些行为要格外注意,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处于“崩溃”的状态:

       一、运动后立即喝冷饮

       炎热的夏日,不少人喜欢在剧烈运动后来一瓶凉冰冰的饮料,一股喝下沁心又凉爽,但这种突然的冷刺激最容易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一过性突然升高,甚至冠状性动脉一过性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最终几乎都经恶性心律失常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突然进入空调房、冲冷水澡等冷热环境变化下。

       二、猛回头

       有不少人在突然发力或者突然起床的时候,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这主要是因为颈动脉狭窄或者斑块剥落造成的。

       夏季,人体本来就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情况加剧,一个猛回头或者突然起床抬头,很容易就让颈动脉早已存在的斑块脱落下来,造成脑梗塞,斑块如果随着血管到达心脏,则会造成心梗,这些都是分分钟危机生命。

      三、吃太饱

       其实,饭后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

       这是因为,在饭后神经中枢会接受到指令,将血液调配到胃、肠这些需要工作的消化系统中,导致心脏和脑部缺血、供氧量也相对较少,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吃后容易犯困的原因。

       但是,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心功能有问题的患者这个时候如果吃太饱就容易出现问题,吃太饱后膈肌上升,感觉就是胃顶住了肺,呼吸功能受阻,造成意外,

       一般来说,建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人群,在夏季最好少食多餐、每餐只吃半饱,餐后不要急于运动。

       四、排便太用力

       医生常会告诫一些老年人,要积极预防便秘,排便别太用力。

       这是因为很多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诱因都与用力排便有关,专家表示这主要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因为用力排便时,会造成腹压升高,增加心脏排血的阻力,简单来说就是血压会突然升高,若变化太快,易短时间内造成心脑缺氧严重,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老年人本身就有心脏问题,冠状动脉本身很狭窄,血压突然增加,心脏负荷变大,造成心肌供氧不足,诱发心梗。

       此外,老年人血管硬化反应差,过度用力排便后,突然站起来,血压一下下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脑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甚至昏厥。

       五、忘喝水


       在夏季,记住一定要多饮水。
  
       高温下人体的水分会被大量的蒸发,一旦补水不及时,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频频发生。

       医生建议,夏季一般每天的饮水量要超过2000毫升,睡前或早上起来时最好先喝一杯水,缓解一天来血液的浓度。

       此外,夏季人本身就容易情绪起伏波动大,多喝水也能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7: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患者多吃苦瓜,少吃主食,就不用吃药?专家辟谣:补充蛋白很关键

       核心提示:人们日常的饮食与健康管理,尤其是特殊人群的膳食和免疫力提升,尤为关键。

      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的数据,被诊断为新冠病毒的患者中,有20%至50%患有糖尿病;死于新冠病毒风险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50%。

       目前,中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面对新冠病毒的流行,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因此,人们日常的饮食与健康管理,尤其是特殊人群的膳食和免疫力提升,就显得尤为关键。

       为此,健康网请来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孙建琴教授,就大家较为关心的一些饮食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交流。

       一问:疫情之下,糖尿病患者注重营养管理的意义有哪些?

       糖尿病属于代谢系统的疾病,与营养的均衡性、营养的摄入、营养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在糖尿病的整体管理中,膳食营养对血糖管理以及并发症的控制都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基础性的治疗称为饮食治疗,即饮食的管理。需要依照医学营养的原理进行合理的食物营养搭配,例如,营养素的结构、优质蛋白、微量营养素在血糖的管理和并发症控制都是非常重要。所以,要加强营养的合理指导,进行科学搭配食物,更要综合考虑血脂高、肥胖等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管理。

       二问: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既要补充营养又增加免疫力?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总量控制,饮食结构调整。例如,燕麦、荞麦等全谷物的食品是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很好来源,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杂粮粥、全谷物、燕麦等。

       其次,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需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肉禽鱼蛋奶,。如此,一方面提升免疫力,另一方面,蛋白质对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也是有非常好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还是要改善、增加膳食的质量。

       此外,在营养搭配上,需要添加蔬菜水果,有时候,根据患者需求,也可以配备专业的营养师来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血糖管理。

       三问:糖尿病患者多吃苦瓜,少吃主食,就不用吃药了?

       这种说法科学依据不足。

       苦瓜作为一种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但是,苦瓜吃了以后不用吃主食甚至不用吃药,这个是不科学的。糖尿病患者主食还是要吃,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和CD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都在推荐糖尿病患者吃一定量的主食。

       如果主食用苦瓜替代,苦瓜纤维比较多,患者胃肠会难以承受不;另一方面,主食中除了有碳水化合物还有膳食纤维,这对血糖有调控作用,对于肠道菌群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一些肠道菌群的生长,而肠道菌群对于免疫力调控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苦瓜,但是苦瓜不能代替主食,更不能说因为吃了苦瓜连药都不吃。

       四问:疫情发生后,糖尿病患者控糖又哪些小妙招?

       此次疫情下,内分泌代谢异常的患者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的控糖就显得更加重要。建议患者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营养要均衡,不能总喝粥。尽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疾病需要的营养成分不一样,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病情,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是我们体内必须,营养不均衡,会影响体内新陈代谢,造成血糖紊乱。

       第二,要保持器官的功能正常运动。疫情期间宅家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同时也要做好情绪管理。研究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波动并非仅仅是饮食的原因,情绪的高度紧张也会引起很多代谢异常加重病情。大家要有正常的生活态度,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问:血糖控制好的患者是否就不会感染新冠肺炎了?

       血糖偏高会给病毒、细菌带来良好的培养机制,病毒、细菌繁殖越快,病情就会加重越快。但血糖低了也不行,这样就导致器官功能的下降,所以,患者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

       临床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年龄都有正常的范围,每个年龄段我们都是分层管理。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还是患者,他的抵抗力、应急能力、免疫能力还是会比正常人差,所以并不是不容易感染,在疫情下都要注意防护。

       六问:如何科学地将血糖指数控制到正常的范围内

       血糖的波动可能对身体的影响,比单纯的高血糖更大。眼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时可以使用比较先进的动态血糖监测工具,就跟动态心电图一样,可以随时观察24小时的血糖波动。

       于是,TIR概念应运而生,这是指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曲线范围之内,或者说,TIR就是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时间占比(小编注:血糖正常范围通常指3.9-10.0mmol/L),也就是说我们的血糖控制靶点。通常情况下,正常人血糖范围是3.9-7.8 mmol/L,糖尿病患者则要控制在3.9-10.0 mmol/L。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要求的提高,一定要把TIR做为一个控制血糖的观察指标之一。

    七问:除了饮食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控制血糖?

       第一,进行科普教育,进行糖尿病的合理营养、合理结构的科普知识的宣传。

       第二,营养师、营养医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糖尿病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三,营养不良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发生率较高,可以使用一些有些特定的治疗的方法,如糖尿病的特殊医学营养治疗,或是使用配方产品,帮助在糖尿病更好的管理。

       八问: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防控建议和防疫事项有哪些?

       糖尿病病人在新冠疫情下尤其要特别关注。

       第一,日常要加强监测,让自己的血糖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血糖在可控范围内对于我们的免疫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处于持续的高血糖的时,免疫力会被钝化,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病情则会很严重。

       第二,持续处于高血糖的情况,能量的摄入也会受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降低各种优质的营养成分的摄入。在新冠疫情下,优质蛋白的摄入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抗体,这对于疫情防控以及对于病人抵抗力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疫情期间补充优质蛋白对糖尿病整体的控制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