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14: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怎么防中暑

       核心提示:夏季最容易发生中暑,老年朋友发生中暑时应该怎么护理呢?

  相比较年轻人,老人夏季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更高。为此,美国《医学日报》总结了老人在夏季预防中暑的相关知识。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说法,65岁以上的老人特别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包括肥胖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等。例如,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会发现身体很难散热。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或是利尿剂)的老人也会很难保持身体凉爽。以利尿剂为例,它会导致人体中的水分流失,让高温造成的脱水效应更加恶化。

  发生中暑的警惕信号包括:体温极度升高(超过39.4摄氏度)、皮肤发红发热、干燥(没有汗水)、脉搏迅速且强劲、脸色苍白、昏厥、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搏动性头痛、精神错乱、皮肤发凉潮湿和神志不清等。

  如果老人是独自居住,又无法远离自己的住所,夏季就要特别提防。老人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1.用凉毛巾擦拭身体;2.用毛巾包好冰块(包裹好的冷冻蔬菜也可)在手腕、面部和脖颈处摩擦揉搓;3.吃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喝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4.平时就准备好能用电池供电的小电扇;5远离酷热环境,在舒适凉爽的地方休息;6.尽可能呆在凉爽环境中,避免太多的活动;7.拉拢窗帘,避免过多的阳光射入室内;8.适时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9.穿宽松、质地轻柔的衣服。

  如果发生中暑,家人应该对老人采取以下措施:1.尽快将老人抬到一处阴凉的地方。2.迅速给老人的身体降温。可用凉水往老人身上喷洒和擦拭,并用力扇风,但不要直吹老人身体。3.密切监测体温。持续对老人的身体进行冷却,直到体温下降到38.3~38.9摄氏度之间。4.呼救求援。尽快寻求医疗援助,如果急救人员没有及时赶来,要将老人送往附近医院的急诊室。

  在热浪袭击的天气里,一定要和老人保持紧密联系。要记住,中暑的最初症状有可能类似于流感,其中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和肌肉抽筋等。
发表于 2013-7-8 15: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帆 发表于 2013-7-8 14:23
从营养上来说,“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两条腿的(鸡、鹅),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菌类),一条 ...

谢谢解答。知道了。

点评

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9 14:39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4: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狂人 发表于 2013-7-8 15:04
谢谢解答。知道了。

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4: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吃西瓜莫大意

  老人吃东西卡住气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患小脑萎缩及瘫痪的老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常会出现危险。一位姓张的老干部日前在家属给其喂西瓜时卡住了气管,其家属一时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待急救车赶来时,老人已窒息,浑身发紫,不治身亡。而77岁的赵某则比较幸运,他也是在吃用勺喂的西瓜时卡着的,由于接受了科学救助,很快便转危为安。

  据有关专家介绍,老人气管卡到异物时,呼吸困难,说不出话,脸憋得通红。这时家属一定不要慌张,应先采取应急措施再打120急救电话。让老人弯腰,拍其后背,或在身后用双手抱住老人,并在其胸口位置上往上提劲,以增加压力,使其咳出异物。对卧床老人来说,应赶紧让他采取俯卧位,或趴在床边,然后拍其背。这是救命要旨。另外,喂老人西瓜时,莫用勺大块地往老人嘴里送,应弄成碎块,虽然西瓜会流汤,但至少危险系数降低了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12: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注意防治脚气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到皮肤科看病者,近半数患有脚气,如果不认真治疗,很多人还会继发感染灰指甲、手癣、体癣等,带来更多的麻烦。

  北大医院皮肤科教授朱学骏说,这项调查是在北京、上海等全国300所医院进行的,结果发现脚气、灰指甲的患病率高出医生的预料。老年人、肥胖者、糖尿病人、经常游泳的人是这种医学上被称为甲真菌病的高发人群,据推算全国至少有病人几千万人。

  脚气、灰指甲等甲真菌病的发生,与温暖、潮湿的季节有关,春夏季更易患脚气、灰指甲,长期穿不透气的旅游鞋、老捂着脚、在浴室等场所使用公用拖鞋等,也易感染此病。脚气、灰指甲虽是小病,治疗时间却不短,有的药物还伤肝,比较贵,不适于老年病人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调依赖心理会加重烦躁情绪

       核心提示:人总是很“享受”有空调的环境,于是在离开空调房后会有一种想立即回到空调房的冲动,久而久之,人就产生了一种对空调依赖心理。


  夏季炎热,空调依赖心理会加重烦躁情绪。高温数日,医院已出现不少中暑病人,其中不乏年轻人。专家提醒,长时间“孵空调”让人耐热力下降,如果高温持续一周以上,各种“空调病”将集中爆发。

  “孵空调”易得病

  空调房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7℃左右,是适宜人生活的环境温度,所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感觉很舒服。但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很少流汗散热,对于环境温度变化的调节功能也就下降了。”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告诉记者,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到夏天中暑的人就很多,可以看出人适应高温的能力不如以前。而空调的长时间使用,是影响人体调节和适应高温能力的主要原因。

  温差超过10℃,体感已经相当不适。如果频繁进出室内外,温度不断改变,时间一长,抵抗力将明显下降。潘曙明指出,由于室内外温差非常明显,人从空调房中一进入室外37℃以上的环境中,骤然的大温差变化,再加上人体调节能力的下降,使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温度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的抵抗屏障易碎,易头痛,也易感染疾病。

  同时,密闭的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各种细菌都有可能滋生,更增加了患上咽炎、感冒等疾病的可能。

  “空调依赖心理”更易使人急躁

  除了生理上的变化外,空调的频繁使用对人的心理也有一定影响。心理专家介绍,人总是很“享受”有空调的环境,于是在离开空调房后会有一种想立即回到空调房的冲动,久而久之,人就产生了一种对空调依赖心理。

  据介绍,高温天气本身就使人容易烦躁,再加上这种对空调的依赖,在没有空调时人更容易急躁,感觉越来越热,人越来越想离开现“在的环境,回到空调房内,这样的心态让人越来越觉得天气难以忍受,这也是上班族越来越不‘耐热’的原因之一。”

  专家建议,在清晨或傍晚气温不是太高、阳光不是太强时,可以考虑到室外活动一下,让自己出点汗,使自己适应一下温度较高的天气。到了中午气温最高和日照最强烈的时候,则在空调房内避暑。

  开了空调的房间最好注意定时通风,一般来说每隔3至4个小时就应该把窗户打开30分钟左右,让室内的空气流通一次。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嗽,老年人的自救术


  咳嗽,一种因咽喉和气管受到刺激而引发的症状。对此,避尤不及,何言自救术?

  其实,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属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人临监护病房,病人都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或医务人员未来得及抢救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复苏自救术。

  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的猝死中,50%至70%缘于心脏的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病后半小时内死亡的。实践证明,咳嗽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病人免于死亡,给以后救治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

  咳嗽,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心血管意外的自救术呢?

  预防直立性晕厥 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其心血管的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稍久或蹲厕起来后,因为血压调节不到“位”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进而诱发脑缺血,容易发生晕厥。若在起床或蹲厕站起身时,先吸足了一口气再用力咳嗽几声,就能防止发生晕厥。

  只要是有效的咳嗽,就能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加快收缩,使收缩期血压上升。对改善大脑供血,这既是未雨绸缪,也如雪中送炭,能有效地预防晕厥和跌倒。特别是曾经有过此类症状者,不妨一试。

  预防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多在心脏生物电流活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发生。这种没预兆的、瞬间发生的意外,除非佩带有自动除颤起博器,病人多半是凶多吉少,而且难以复苏。在这极短的时间内,病人常无力呼救或求助。最可行、有效、迅速和可能做到救护措施,也就是大声咳嗽几下。

  咳嗽大约可以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随即被转化为生物电流,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拖捶击复苏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会问,濒死的心脏使人危在旦夕,能有力量和时间做这样的自救吗?专家的回答是肯定有。因为心脏在停跳前,人们都有几分钟清醒时间,只要不惊慌失措,求生的欲望和几分钟的时间,足以让人们有大声咳嗽几声的能力。这种自救措施随时可做,是任何现代心脏救治措施都难以取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6: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爱出汗怎么办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因为爱出汗来就诊,他们有的一动就出汗,吃饭时更是大汗淋漓;有的是夜间出汗明显;有些则出黏汗。追问病史,有些老人患心脏病,有的患有糖尿病或甲亢,有些则无慢性病史。

  中医将上述症状统称为汗证,分为自汗和盗汗。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且动则加重的称为自汗;睡时出汗,醒来汗止的称为盗汗。中医认为自汗、盗汗均为阴阳失调、膜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将汗证分为四种类型:

  一、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法: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或用中成药玉屏风散丸剂。

  二、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桔枝汤加味。

  三、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弱。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九、坤宝丸、大补阴丸及更年安胶囊等。需要说明的是:更年安胶囊顾明思义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但它具有滋阴潜阳,除烦安神之功效,故只要有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失眠、舌红少苔等阴虚阳亢之症,则不分年龄均可用之。

  四、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液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片)。

  简易方:

  1、黄芪15克、大枣5枚、浮小麦15克,水煎服,治气虚自汗。

  2、乌梅10枚、浮小麦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治阴虚盗汗。也可用瘪桃干15枚、红枣10枚,水煎服,治盗汗。

  需要提醒老年患者注意的是:汗出之时,股理空虚,易感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揩拭。出汗较多者,应经常更换内衣,以保持清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3: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推拿腰腹可治疗老年人尿频

       尿频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多因肾气不固、身体虚弱所致。自我推拿腰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老年朋友们不妨一试。

  揉腰腰部有腰眼穴,位于后腰部,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边3.5寸,左右各1个。按揉时,坐在凳子上,两手握拳放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用力做旋转按揉,以酸胀为好,每天转揉50次。每天坚持可起到益气固肾作用。

  揉腹腹部有一个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用一只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有酸胀感为最好,每次5分钟,宜睡前进行。按摩此穴具有补肾的作用,肾气足则固摄有力,尿频即可消除。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6: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骨折后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李大爷前不久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颈骨折,做完手术没多久又因为脑中风再次入院,真是雪上加霜。

  其实,临床上像李大爷这样骨折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还真不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陈一心指出,老年人骨折后诱发心脑血管病者较为普遍。一是骨折后的剧烈疼痛,使病人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引起病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增高、心律紊乱,严重时会引发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二是老年骨折病人大多与骨质疏松症相关,且骨折并非短期即可以康复,较长时间的卧床,会造成病人体内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引发脑梗、心梗,如果肺动脉被堵,极易引起肺梗塞而死亡。

  因此,老年人骨折后,一定要注意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陈一心强调,首先,一旦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和心律的变化,并对骨折后出现的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防止恶化。二是老年骨折病人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过于紧张,家属要开导和安慰,给予关怀和照顾,避免老人因焦虑和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病。三是需做手术的患者要尽快手术,鼓励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四是对于卧床的病人,要尽量在床上做功能锻炼,家人多给做些按摩之类的被动运动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3: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现12个症状 马上到医院就诊!

       核心提示:若出现咳血、腿部疼痛浮肿、剧烈头痛、呼吸困难、无法排气等严重症状,患者要及时到医院挂急诊,查明原发病,尽早接受治疗!

  1.咳血或吐血。

  可能病症:肺结核,肺癌或内出血。

  2.腿部疼痛、浮肿、发红或发热,夜间腿部痉挛,皮肤出现淤青或白斑。

  可能病症:血栓形成。

  3.突然发生前所未有的剧烈头痛。

  可能病症:中风或动脉瘤。

  4.失去知觉。

  可能病症:脱水、中风、癫痫发作、心律失常、贫血、低血糖或药物过量等。

  5.伤口发热、发红,特别是伴有体温升高。

  可能病症:全身性感染。

  6.呼吸困难或急促,感觉像要窒息一样。

  可能病症:哮喘发作、过敏性休克、气胸或肺炎。

  7.突然感觉眼前漂浮物增大或增多,或感觉视野周边突然有荧光闪烁。

  可能病症:视网膜破裂或脱落。

  8.胸闷胸痛,疼痛放射至下巴、上背、肩膀、双臂。

  可能病症:心脏病发作。

  9.虚弱、麻木、刺痛或感觉身体一侧沉重,或者突然身体一侧动不了;可能还伴有视物模糊、言语不清或者听不懂话语、晕眩、昏厥或思维混乱。所有症状一两分钟后消失。

  可能病症: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0.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并伴有腹痛腹胀、发烧、无法排气。

  可能病症:阑尾炎或肠梗阻。

  11.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比如,不知道身在何处或不认识熟人等。

  可能病症:中风或其他神经病症、头部受伤、感染、癫痫或低血糖。

  12.突然严重眩晕。

  可能病症:中风、心脏病发作、药物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0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饮食的两个误区

   一、 长期吃素

  老年人由于热量消耗减少、食欲减退,或者出于减肥和防治高血压的目的,而禁荤吃素。这实际上是不智之举,对身心健康有害。

  人体衰老、头发变白、牙齿脱落、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锰元素的摄入不足有关。缺锰不但影响骨骼发育,而且会引起周身骨痛、乏力、驼背、骨折等疾病。缺锰还会出现思维迟钝、感觉不灵。因此,老年人不宜吃素。

  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锰元素,人体很难吸收,而肉类食物中虽然含锰元素较少,但容易被人体利用。所以,吃肉是摄取锰元素的重要途径。

  二、 常喝鸡汤

  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或处于恢复期的病人,都习惯用老母鸡炖汤喝,甚至认为鸡汤的营养比鸡肉好。其实,鸡汤所含的营养只及鸡肉的1/4。据研究,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肾脏功能较差者、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患者,不宜多喝鸡汤。如果盲目以鸡汤进补,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老年人要忌常饮鸡汤。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些老人不宜饮啤酒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本病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低下,经常处于松弛状态,胃内的食物和消化液容易倒流回食管甚至口咽内,致使食管粘膜为胃内酸性物质所损伤的一种疾病。很显然啤酒进入胃中产生的气体会使胃内压升高,从而加剧返流的发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慢性胃炎患者: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胃粘液—粘膜屏障受损,而产生的炎性改变。致病因素除了感染、十二指肠液返流以及自身免疫反应外,还可以是机械磨损、药物、毒物以及烟酒的不良刺激。啤酒中的某些特殊的成份能抑制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的合成,削弱胃粘膜的自身保护机制,为胃酸、胃蛋白酶损害胃粘膜创造了机会,所以经常大量地饮啤酒,有可能诱发胃炎。而患有胃炎的人由于胃粘液—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已经减弱,如果继续饮啤酒就会进一步加重胃的损伤。

  泼尿系结石患者:有许多患有泌尿系结石的人认为,夏季多饮些啤酒会增加尿量,而经常有小便的冲刷,能促进结石的自然排出,这种观念无疑是错误的。因为用来酿造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鸟核苷酸,这几种物质能促使尿路结石的发生。

  肝脏疾病患者:啤酒里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即乙醇,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成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由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发挥解毒作用,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由于肝功能不健全,对乙醇的解毒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致在长期饮啤酒的过程中,会造成乙醇的毒性在肝脏内蓄积,使肝细胞受到损害。同时啤酒有利尿作用,可使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是一种对肾脏有较大刺激性的有害物质,而肾脏并无此解毒功能,所以会影响到肾脏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12: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季药浴正当时 需辩证选药

        核心提示:夏季暑气逼人,在沐浴水中加一些药物可以让人浑身凉爽,还能健身美容、消暑去热,但要注意需要辩证选药。

  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清朝外治大家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此法。药浴作用机理为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

  炎炎盛夏,暑气逼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顿感神清气爽。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但让人更觉浑身凉爽,还能健身美容、消暑祛热。但在中药浴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对证选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

  温度适宜泡浴前必须先淋浴洁身,以保持药池的卫生。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患者适宜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方法得当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患者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因人而宜患有严重心衰、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患者和老年人及儿童慎于39℃以上的药浴,应以接近体温的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及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因时而宜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影响睡眠。

  几种家庭常用保健药浴方:

  护肤美容方: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末入汤温浴,可使容颜白润细腻。

  健发美容方:零陵香30克,玫瑰花、辛夷各15克,细辛、公丁香、山奈各10克,白芷90克,檀香20克,甘草12克。共研细末,用苏合油10克拌匀入汤浴头,可预防脱发和白发,使秀发常年乌黑亮泽。

  延年保健浴:用适量枸杞子煎汤浴身,可令人皮肤光泽,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3: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良情绪与老年病

  人在年轻的时候,心情舒畅,能够防止老年时体弱多病。国外有关学者对204个成年人跟踪调查40年,结果表明,在21岁至46岁之间,心情舒畅的59人中仅有两人在53岁时患重病,其中有一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心情不舒畅的48人中,就有18人得了重病或已经死亡。可见心情舒畅能延年益寿。

  前苏联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间。”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忘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废、惧怕、贪求、怯懦……”由此可见,消极的、不良的情绪对人寿命的危害。人们有句俗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良好情绪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惊慌、嫉妒、怨恨、恐惧和愤怒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引起老年人各个系统的机能失调。但不同老年人的表现可以各异。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以引起心跳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区疼痛等。在呼吸系统方面,可引起气促、胸闷、哮喘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在泌尿系统方面,可引起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等。在内分泌方面,可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在皮肤方面,可引进多汗、神经性皮炎、皮疹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