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14: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做好三件事防控糖尿病

        核心提示:天气变冷后,人们的饭量会增大,摄入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寒意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也可能造成血糖的升高和波动。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监测餐后血糖,平时只关注空腹血糖的患者更该如此。

  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寒,虽是立秋才没几天,一场台风过后,即使是常年如夏季的广东也在早晚间有了凉意。临床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住院的比例是春夏季的2―3倍。因此,糖尿病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可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三件事,控制好血糖,严防并发症,亦可安全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第1件事:把餐后血糖降下来

  健康提示:饮食适量,监测血糖

  天气变冷后,人们的饭量会增大,摄入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寒意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也可能造成血糖的升高和波动。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监测餐后血糖,平时只关注空腹血糖的患者更该如此。餐后血糖居高不下,还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医生建议:秋季饮食过多和过少都不妥当。秋季宜选择水分较多以及一些生津润燥、清热通便、滋肾润肺的果蔬,如苦瓜、黄瓜、莴笋、竹笋、菠菜、蘑菇、西红柿等。尽量采用清蒸、清煮、清炖等烹调方式。

  同时,糖友们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在现有降糖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服帮助控糖和防止并发症效果显著的胰岛素增敏剂,如太罗。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化合物自主知识产权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太罗是唯一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专利新药。每日只需1片,即可提供24小时血糖的稳定控制,且服药时间不受饮食限制,在使用方便性上具有优势。不仅如此,太罗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第2件事:护好你的脚

  健康提示:注意保暖,滋养皮肤

  秋季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进而发生破损,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如果对足部护理不当,会让微小的创口迅速发展成糖尿病足。

  医生建议:要积极控制好血糖并保护双脚。每天用温水洗脚,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水温不超过40℃,防止烫伤双脚;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5-10分钟之间;洗后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爽。还可用润滑乳液或营养霜来防止皮肤干燥、皲裂。经常检查足部是否有皮肤裂伤、擦伤或水泡、红肿、蚊虫叮咬伤等,一旦发现足部溃疡感染,马上到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处理。

  第3件事:千万别感染

  健康提示:防寒保暖,增强免疫

  秋天早晚温差大,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免疫力本就不高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妇科感染等。这都会引起血糖升高,反过来也会加重感染。糖友一定要高度警惕,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继发感染后病情会加重,血糖易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暖,讲究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平时要多锻炼,适当吃点能增强免疫功能的东西,可增强抵抗力。如果发现感染,建议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擅自用药。

点评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3-9-22 21:15
谢云帆老师提醒,我要特别做好秋季三件事:控血糖,护脚,防感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20 15:07
发表于 2013-8-20 15: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帆 发表于 2013-8-20 14:16
秋季做好三件事防控糖尿病

        核心提示:天气变冷后,人们的饭量 ...

     谢云帆老师提醒,我要特别做好秋季三件事:控血糖,护脚,防感染。
062608wqtwml8p8wabqokp.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3: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处暑养生:防秋燥祛湿保阴气

       核心提示:处暑养生:防秋燥祛湿保阴气。处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即表明暑天的结束,昼夜温差将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中医养生专家指出,处暑节气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以免出现皮肤干涩粗燥、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症状。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下处暑节气养生有注意哪些:

  秋燥易伤津亏阴

  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秋雨渐少,天气开始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相交,稍为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多种旧病亦随之复发。

  每年初秋,中医门诊的患者都会增多,其中不少都是气虚寒底体质的人,症状主要有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咽炎、鼻炎、胃痛、大便不调等。入秋以后,雨水会明显减少、空气湿度渐渐降低,“秋燥”最容易引发咳嗽。医生表示,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为是喉咙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却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往往是外燥所致,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征兆发生。”专家进一步分析,初秋常常为温燥,通常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心烦口渴、呼吸不顺、舌干无苔。

  专家表示,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但是有些人白天喝的水已经够多了,可仍照样出现嘴干唇裂等明显的干燥症状,怎么办?”专家建议: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现在还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开几个小时的空调,本来“秋燥”就不请自来,要是在干燥的空调房中待久了,人体的津液自然会受到更大的损伤,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口鼻咽干、大便干结、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有条件的家庭可选用空气加湿器,把空气的湿度调高,空气一湿润,皮肤的感受、呼吸都会比较舒服。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3: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中风”是中风来临前奏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知道,中风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当高。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严重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生之前是有预兆的,它们常常会以其特有的方式给患者一次或数次“警告”,相当于足球比赛中,裁判向犯规的运动员亮出的“黄牌”。

  “小中风”就是这样一张具有中风预警作用的“黄牌”。作为中风的“前奏”,“小中风”的发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免遭遇“红牌罚下”的结局。

  特点:病情轻,易忽视

  通常所说的“小中风”,指的是病情较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的一类中风,如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主要表现为突发一眼失明或复视(看东西有重影),口齿不清,半边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半边面部麻木,头晕,站立不稳等。缺血性中风发作时间短,大多不超过1小时,5~20分钟最常见,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特别提醒:“小中风”的症状轻微、发作时间不长、大多能自行缓解,很容易被患者忽视。许多患者在走路、吃饭或打麻将时,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便误以为是太累了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更不知道这就是中风,自然也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本质:“小症状”,大问题

  无论是“小中风”,还是严重的中风,其病因、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小中风”患者尽管症状轻、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其脑血管的损害状况并不见得比大中风患者要轻。更为关键的是,“小中风”的复发率很高。也就是说,“小中风”容易“一发再发”,而一旦再次发作,就可能不是“小中风”,而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大中风”了。“大中风”一旦发生,除少数脑梗死患者在起病4.5小时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外,其他任何治疗都只能起到一定的对症、支持作用,疗效非常有限。

  特别提醒: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病人相比,“小中风”患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临床上,不少老年人在出现疑似“小中风”症状时,常因为“不想给家里人添麻烦”、“晚上去医院不方便”,或者自认为“睡一觉就会好”,而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把“小中风”拖成了半边肢体完全瘫痪的“大中风”。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抽烟、饮酒者,一旦出现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无力,一眼失明或复视,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诊断: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为辅

  为尽快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疑似“小中风”患者应选择去设有神经内科的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

  特别提醒:诊断“小中风”的最重要依据并不是影像学检查结果,而是临床症状。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就不能妄下诊断。随着CT检查的日益普及,不是“小中风”而被误诊为“小中风”的患者不在少数。临床上,部分老年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因为偶尔做了次头颅CT,发现脑内有“腔隙性梗死灶”,而被一些医生错误地戴上了“小中风”的“帽子”。其实,7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脑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腔梗”灶,看到“腔梗”灶,并不意味着患了“小中风”。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老年患者因持续头昏、头晕或头痛多日去就诊,做CT或磁共振检查,提示有“多发腔梗”,也被诊断为“小中风”。其实,只要医生能够仔细询问病史,便会发现这些患者的症状与“小中风”的症状有很大区别,“多发腔梗”并非导致其持续头痛、头晕的真正病因。

  防治: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复发风险

  当被确诊为“小中风”以后,患者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争取把中风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不少患者对“何时停药”问题非常关注。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血脂、血糖等指标已经降至正常时,都希望能尽早停药。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认识。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唯有坚持长期用药,才能保持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稳定。患者在用药后各项指标降至正常,仅代表用药有效,并不表示疾病已经被治愈。一般地说,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都需要终身服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2: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秋老年人有五怕 肠胃怕凉

       核心提示:肠胃怕凉。人到老年,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凉的东西更要少吃,如冰镇西瓜及各种饮品。烹调方法以炖、煨为主,少凉拌,如果喜欢吃凉拌菜,可以加点姜末、蒜末或芥末,一则暖胃,二则可以起到杀菌效果。剩饭菜不要一直存在冰箱,门诊有很多病例,都是吃剩饭菜而引发的腹泻。

  立秋已经到来,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依然炎热。面对居高不下的气温,老人更要关注自身健康。

  肠胃怕凉。人到老年,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凉的东西更要少吃,如冰镇西瓜及各种饮品。烹调方法以炖、煨为主,少凉拌,如果喜欢吃凉拌菜,可以加点姜末、蒜末或芥末,一则暖胃,二则可以起到杀菌效果。剩饭菜不要一直存在冰箱,门诊有很多病例,都是吃剩饭菜而引发的腹泻。

  关节怕吹。老人用空调要格外注意。温度过低,很容易使肌肉受凉,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颈椎、腰椎不好的老人,更要注意保暖。如果天气闷热家里需要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左右,可以多开除湿功能。公共场合气温低,老人要及时添个披肩。每天空闲时可以做一些简单动作,譬如仰卧起坐、隔窗远眺等,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腰部血液流通。

  喝水怕少。天热的时候老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时定量补充水分。有慢性病的老人,一旦缺水风险更大。此外,老人喝水一次不能喝太快太多,要少量多次。喝水太快,心脏不好的老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可以准备一个小容量水杯,喝的时候小口咽,每次的量约为大半杯。

  眼睛怕晒。对于老人来说,眼睛比皮肤更怕晒。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提早引发“老年性黄斑病变”。对于患白内障、角膜炎等眼疾的老年患者来说,保护双眼不受紫外线侵害可促进疾病恢复。建议老年朋友如果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最佳。同时戴遮阳帽,打遮阳伞。

  晨练怕早。很多老人为了避开烈日,喜欢一大早到公园晨练。其实,晨练过早,对健康无益。一是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二是老人早晨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如果要锻炼,可以选择下午5点钟以后,人的敏感度、协调性、准确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气温也逐渐降低,十分适合锻炼。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老年人贫血应“一查到底”

       核心提示:贫血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信号,它提醒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积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贫血,不是一个病,只是一个症状。花20元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就有可能发现异常情况。

  例一,陈女士,44岁,疲乏无力、精神差3个月,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胃口不好,双下肢略浮肿,血色素只有75克/升(女性正常值为110克/升)。反复就诊消化科、血液科,做了多种检查后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再做甲状腺B超等,最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例二,一位60多岁的老知识分子,单位体检发现血色素略偏低115克/升,平时除有腰背酸痛外,没有其他不适。血液科医生给他做了一个骨髓穿刺,最后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例三,60多岁的张女士,时有右下腹隐痛,平时伴头晕,面色苍白,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明显。医生检查发现右下腹摸到包块,做腹部CT平扫,结果诊断为结肠癌。

  从以上几个病例可以看出,贫血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信号,它提醒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积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贫血有的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绝大多数继发于身体其他器官的疾病,是很多种疾病的一种表现,与内、外、妇、儿以及肿瘤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老年人肿瘤高发,贫血往往成为首诊的症状。有数据显示,75%的宫颈癌、55%的肺癌、44%的结肠癌等都有贫血症状。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1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糖人注意了 入秋要防糖尿病足

        核心提示: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很大,尤其是发展到坏疽阶段,常常需要截肢,其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症,严重威胁糖尿病人的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环节。

   一入秋,气温就会逐渐转凉,中老年人常有手脚发凉的情况。糖尿病专家提醒,如果糖尿病病人一只脚凉,另一只脚不凉,则要留心是否患上了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缺乏保护足的知识教育者,截肢的危险性增加3.2倍。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

  四大原因是导致糖尿足的主因

  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周围神经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病人的感觉并发症,所出现的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感觉好像踩着棉花一样,或者有针刺感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些都是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并发症。而可能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有如下4个:

  一、足部感染:

  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形成、发展及恶化为坏疽的重要原因。足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因素,如足部皮肤损伤、高危足、死腔、引流不畅等,也有全身因素,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微血流紊乱等因素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基础,亦是糖尿病足预后的决定因素。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肢体营养和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密切相关。

  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全身大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甚至肢端坏死。

  预防糖尿病足要护足爱足

  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很大,尤其是发展到坏疽阶段,常常需要截肢,其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症,严重威胁糖尿病人的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和大家说说足部护理五部曲:

  ①每日“温水洗足”,用温水(37-40度)洗脚5-10分钟,尽量不要泡脚,洗净后用柔软抹布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

  ②“检查足部”洗净足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尤其是足趾间、足底、易受挤压部位有无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感觉是否正常;

  ③“涂足部润肤膏”,皮肤干燥着,尤其在冬天,洗足后涂;

  ④“足部按摩”,检查后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双侧足部及小腿各按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动作轻柔;

  ⑤进行“下肢运动”。另外,冬天要保持双脚温暖,可穿柔软宽松的棉袜,不能用电热毯、热水袋及加热器烘脚,防止烫伤;选择下午购鞋,双足试穿;不穿露趾鞋和塑料拖鞋,一面磨破皮肤;剪指甲不能超过趾尖,剪时要平剪;走路不宜过久等。注意以上这些可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8: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沐浴的几大注意事项

        核心提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家里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老人洗澡时发生意外,情况会十分危险。因此,进浴室前,老人要做好5项安全准备。

  浴室湿滑,还有各种电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家里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老人洗澡时发生意外,情况会十分危险。因此,进浴室前,老人要做好5项安全准备。

  补充足量水分。浴室通气性较差、温度高、湿度大,导致浴室内的氧气含量较低。老人体质一般较虚弱,长时间洗澡容易感到口渴,进而出现目眩、心悸、胸闷等症状,十分危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白秀萍建议,老人进浴室前最好补充足量水分。提前1小时,准备约500毫升温开水,慢慢喝,用1小时左右喝完。洗澡时,也可以带一瓶水进浴室,每隔15—25分钟,口渴时及时补充水分。洗完澡也应喝一些水,但也不宜大口大口地喝,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水中毒”。洗完澡后还可以先喝一小杯淡盐水,静止休息5—10分钟后,再少量多次饮水。

   适当补充能量。洗澡时,闷热的环境会消耗掉人体的一部分能量,加上此时新陈代谢较快,导致人在洗澡时会出现饥饿感。如果老人没进餐便进浴室洗澡,很容易感到头晕、恶心。因此,白秀萍建议,老人别空着肚子进浴室,最好保持五六分饱的状态。也不宜吃得过饱,避免洗澡时感到过度疲劳。在洗澡前还可以吃些巧克力和糖果,补充能量。

  确认没有不适感。不少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稍不留神可能引起疾病发作。在浴室这样封闭闷热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心输出血量不足、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甚至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老人沐浴前,要确保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刚吃完饭、刚服完药或感到困顿、身体乏力、头晕恶心时,尽量不去沐浴,以免潮湿闷热会加重症状。在进入浴室前,要确保老人无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时最好备一些常用急救药品。

  带个小板凳。老人的体力有限,长时间站立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因此,老人洗澡时可以带个小板凳来借力。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小板凳最好是木质的,塑料的不仅不够结实,沾水后还容易湿滑,造成伤害。如果条件允许,老人可用浴缸洗澡,比淋浴节省体力,更安全。浴室地面应防滑,最好在老人入浴前铺放防滑垫。

  进浴室后别锁门。老人进入浴室后,将门虚掩即可,最好不要从里面反锁,这样万一出现紧急情况,家人能及时提供帮助。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最好在家人的陪护下洗澡。家人也要注意估算老人的洗澡时间,及时提醒,多留神,如果老人进入浴室的时间较长,可以敲门问一下老人的状况。老人进浴室后,家人不要将电视音量调得过高,以免听不到浴室内的异常声响或老人的呼救声,避免发生危险。

   了解了这些后,下次,作为晚辈的千万要告诫老年人,洗浴可以,但是,还是需要做好防护措施,不然,可能还会危及生命!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4: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痴的10个预测标准

       核心提示:医学家发现,有几种生物标记与认知障碍症有关,包括脊髓液或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和大脑成像所检测到的突变。在这种疾病发作25年前,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生活专栏刊登了认知障碍症专家对该病预测指标的总结,其中既包括人口和生物统计学特征,也包括各种生活方式因素。

  1.生物标记。梅奥诊所的医学家发现,有几种生物标记与认知障碍症有关,包括脊髓液或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和大脑成像所检测到的突变。在这种疾病发作25年前,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2.高血压。特别是在中年时期患上高血压会让人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增加;有心脏病史的人也是如此,曾经有过心脏病发作的人患上认知障碍症的风险会增加2倍。

  3.糖尿病和肥胖症。糖尿病患者得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增加2~4倍。肥胖症也会增加人们患上认知障碍症的风险,特别是女性。与身材较瘦的同龄人相比,肥胖女性患上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肥胖男性患此病的风险会增加30%。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

  4.受教育程度低,智力锻炼少。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较少和对智力功能缺乏训练,也会增加人们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旅行和猜字谜的人智力水平较高,较少患上认知障碍症。

  5.饮食中缺乏果蔬和香料。缺乏果蔬的饮食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的进程,尽管所有类型的蔬菜都有帮助作用,但笋瓜、西葫芦、茄子、甘蓝和蓝莓都是增强认知功能的超级巨星。某些香料(肉桂和姜黄)也会起到显著作用。至少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印度人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数量就较少,他们饮食中含有的姜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6.头部受过创伤。拳击运动员的脑脊髓液中所含有的认知障碍症的标志物水平会有所升高。65岁前头部受过创伤的人患上认知障碍症的几率也会明显增加。因此,在参加身体对抗性很强的接触性运动时,最好能带上防护帽。

  7.无法边走路边说话。日益恶化的步态和无法同时边走路边说话可能预示着认知障碍症的发病。认知障碍症患者在步态上会表现为步速缓慢、行走路线不规则、难以完成边走路边数数的任务。

  8.方向感差。由于认知障碍症起病于海马体(它也被称为大脑的记忆场所),因此迷失方向是这种疾病的一个标志性特征。这就解释了认知障碍症患者经常迷路和走失的原因。

  9.抑郁症和社交退缩。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学者发表在《神经病学纪要》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认知障碍症的诊断与人们在过去一年中的抑郁症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10.存在睡眠问题。认知障碍症患者睡眠质量往往很差,他们每天花很多的时间躺在床上但没睡着,也会频繁的打盹。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运动养生 五个方面要警惕

        核心提示:老年人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在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强度上是有很多要求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老年人运动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上了年纪之后,很多人更喜欢运动了,这样或许可让自己觉得自己还不老!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也是通过运动来保健养生。但老年人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在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强度上是有很多要求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老年人运动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戒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也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老年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戒急于求成

  活动量过大或增加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30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长10岁,对负荷的适应时间约延长40%。因此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对一定的运动负荷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而使活动量负荷过大。

  戒屏气使劲

  平时我们的胸膜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称胸腔负压,这有利于静脉血液流回心脏,而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因而脑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易发生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脑子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自然,切戒屏气使劲。

  戒激烈竞赛

  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竞赛对老年人不适宜,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体力运动员慢,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容易诱发意外。

  戒头部位置变换

  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脚朝上的倒立等,都是属于头部移动的动作。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老年人血管壁变硬,弹力又差,一旦经受不住发生血管破裂,就会造成脑溢血,重者危及生命。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4: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腰腿疼服山茱萸

       核心提示:山茱萸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补肝肾的作用,并且补力较为平和,既可以补阳,也可以补阴。老年人肾虚较为多见,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可能出现腰膝酸软的状况。所以,如果是由肾虚引起的双腿无力,是可以喝生山茱萸煎水的。

  山东临沂李女士提供:我母亲今年74岁,经常感觉双腿无力、酸痛,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听老家一位老中医说,用生山茱萸肉50~100克煎煮,早晚分服,对于老年人双腿无力效果特别好,也没什么毒性。请问专家,这个方法有效么?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讲师田栓磊博士点评:山茱萸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补肝肾的作用,并且补力较为平和,既可以补阳,也可以补阴。老年人肾虚较为多见,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可能出现腰膝酸软的状况。所以,如果是由肾虚引起的双腿无力,是可以喝生山茱萸煎水的。

  但是,此方中所用的剂量过大。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不能服用超过30克的山茱萸。此外,山茱萸还具有收涩作用,经常大便干燥的人要慎用,以免引起便秘。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1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易发高血压 多吃芹菜可降压

       核心提示:国庆佳节即将来到,人们难免要大餐几顿好好犒劳自己。可是,不注意饮食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如果引发高血压不仅自己身体受罪,还让亲人朋友看了干着急。而吃芹菜就会避免这样的烦恼。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胃口也大了起来。加之今年秋季国庆佳节即将来到,人们难免要大餐几顿好好犒劳自己。可是,不注意饮食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如果引发高血压不仅自己身体受罪,还让亲人朋友看了干着急。那么,有没有既可以控制血压又能享受美食的两全之策呢?芹菜可以帮你健康享美食。

  芹菜营养丰富功效多可降压

  芹菜性微寒,味甘苦,无毒,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等,叶茎中还含有药效成分的芹菜苷、佛手苷内酯和挥发油等,由于它们的根、茎、叶和籽都可以当药用,故有“厨房里的药物”、“药芹”之称。

  由于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所以它对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对于血管硬化,神经衰弱患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芹菜的钙磷含量较高,所以它有一定镇静和保护血管的作用,又可增强骨骼,预防小儿软骨病。同时,芹菜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佳蔬。芹菜汁还可中和尿酸及体内的酸性物质,对防治痛风有较好的效果。此外,芹菜的叶、茎含有挥发性物质,别具芳香,能增强人的食欲。芹菜中的大量粗纤维,也可刺激胃肠蠕动,对促进排便有一定功效。

  芹菜要根茎叶一起吃才健康

  很多人在吃芹菜时,只取茎而丢弃了叶子的习惯并不科学。因为,在营养成分的对比之中,芹菜叶的含量要高过芹菜茎。而且在秋季蔬菜中,芹菜叶的维生素E和镁、锰、铜、磷四种矿物质含量均居首位。国外曾有心血管专家研究指出,生嚼芹菜降压作用好。取新鲜芹菜洗净,便可连叶带茎一起嚼食,每日2次,每次20克;也可用芹菜250克,大枣l0个,煎水加白糖调食,每天2次。如此持续服一周,可有明显降压作用。

  几种芹菜降压健康食谱

  1.芹菜炒干丝:芹菜25O克,豆干300克,葱白、生姜各适量。芹菜洗净切去根头,切段;豆干切细丝,葱切段,生姜拍松;炒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下姜葱煸过加精盐,倒入豆干丝再炒5分钟,加入芹菜一齐翻炒起锅即成。本菜鲜香可口,具有降压平肝,通便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大便燥结等病症。

    2.芹菜粳米粥: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葱,添米、水、盐,煮成粥,再加入芹菜稍煮,调味精即可。此菜具有清热利水的功效,可作为高血压、水肿患者的辅助食疗品。

  3、芹菜煲红枣:除了可治疗高血压外,还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症。每次可用芹菜200-400克,红枣50-100克,煲汤分次服用。如不是芹菜季节,用干的芹菜头150-250克与红枣煲水饮,亦有疗效。

  4、鲜芹苹果汁:能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和胃止吐,利尿。适用于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精神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用鲜芹菜250克,苹果1-2粒。将鲜芹菜放入沸水中烫2分钟,切碎与清苹果绞汁,每次1杯,每日2次。芹菜根炖马蹄:常用有降压,安神,镇静功效。用芹菜根60克,马蹄6粒,芹菜根和马蹄放入砂锅炖水饮。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2: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空气杀到 皮肤瘙痒高发季

        核心提示:皮肤干燥导致其屏障功能下降,从而使瘙痒的阈值降低,易于引起瘙痒。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经过统计发现.不管有无糖尿病,有瘙痒症组的年龄都明显高于无瘙痒症组,这可能与老年皮肤退行性变,分泌皮脂能力下降等因素致皮肤干燥有关。

  秋分已过,寒意骤生,冷空气带来秋高气爽,然而干燥的天气也导致皮肤瘙痒病症的高发,糖尿病患者更是皮肤瘙痒的高发人群,发作时除瘙痒外无原发皮肤损害,但常继发表皮剥脱、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

  皮肤瘙痒为何盯上糖尿病

  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瘙痒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患病率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在瘙痒人群中明显增多。

  而目前糖尿病皮肤瘙痒的机制尚未有定论,外周自主神经受损致排汗异常(无汗、少汗),使角质层含水量减少,会导致皮肤瘙痒;另一方面,长期高血糖及渗透性利尿使皮肤处于脱水状态,也可使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导致其屏障功能下降,从而使瘙痒的阈值降低,易于引起瘙痒。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经过统计发现.不管有无糖尿病,有瘙痒症组的年龄都明显高于无瘙痒症组,这可能与老年皮肤退行性变,分泌皮脂能力下降等因素致皮肤干燥有关。

  如何防治皮肤瘙痒

  了解了皮肤瘙痒发生的机制就能更好的预防其发生,高血糖、并发症、年龄以及季节转换等都是皮肤瘙痒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延缓衰老,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预防皮肤瘙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季节转换的应对上,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使用具有滋润作用的护肤品,多食用应季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保持皮肤润泽,防止干燥。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这四点糖尿病风险降低50%

        核心提示:目前国际上已有公认的预防糖尿病措施,如果都能做到,糖尿病发病率至少可以降低50%。糖尿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向红丁总结了预防糖尿病的四点做法。

   多学点

        美国率先开展了糖尿病教育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医疗改革,持续的高质量临床护理以及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疾病的关键,糖尿病不应该再是所谓的“富贵病”,与其说是终生治疗,不如理解成终生良好自我规范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坚持,糖尿病患者要主动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而高危人群也应该学习相关的健康教育,从源头上杜绝糖尿病的发生。

  少吃点

  肥胖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糖尿病发病危险可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饮食上要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满足身体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要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方便食品等,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勤动点

  运动能加快肌糖原和血液中葡萄糖额利用,抑制餐后血糖值升高,还可以减少糖代谢时胰岛素的消耗量。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运动形式因人而异,简单、方便、能坚持的运动就是最好的运动。运动时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为辅,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无氧运动可以练肌肉、消耗糖,此外,适当进行伸展、平衡、柔韧运动也很有必要。

  轻松点

  国外有研究表明,工作负荷和压力过大的人,发生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84%。一项荷兰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由于丧偶、金融危机或其他事件导致的心理紧张会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排除家庭病史、运动或饮酒的因素,这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同Ⅱ型糖尿病的发作有关。

  Ⅱ型糖尿病通常出现得较晚,大多可以通过饮食和锻炼使病情得到缓解。因此保持开朗、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也是预防糖尿病重要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0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宅家小伙伴 午睡运动抗秋乏

       核心提示:秋天气候干燥,会伤到人的津液,造成人的阴液不足,阳热旺盛,从而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便出现了“秋乏”症状。那我们该如何缓解秋乏呢?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人们在秋季很容易犯困,就连国庆黄金周也选择宅在家中,通过补眠来恢复精神。可是即便睡眠时间充足,还依然会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怎样才能科学缓解秋乏呢?

  秋乏,源于体内阴阳失衡

  中医角度认为,秋乏是人体内阴阳失衡的表现。因为人要健康必须体内阴阳平衡。阴是指血液、阴液等;阳是指火气等。而秋天气候干燥,会伤到人的津液,因此会造成人的阴液不足,阳热旺盛,从而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便出现了身体乏力的状况。

  西医角度认为,夏季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进入秋季后,人的机体进入到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人体自然会产生秋困的生理反应。此外,“秋困”还跟工作紧张和长期疲乏有关。因为困倦感其实是脑缺氧导致。一个上午超负荷工作,造成脑细胞疲劳缺氧,表现为犯困、效率低下,是自身身体素质变差、抵抗力下降的警示。

  科学午睡和锻炼可以解秋乏

  一、科学高效地午睡。科学高效的午睡可以缓解秋乏可以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从而有效缓解秋乏。

  首先,午睡前要少进食油腻食物,减少肠胃负担。且午餐结束应休息5分钟再入睡,因为午餐后血液大量流向肠胃,或致大脑缺血缺氧产生不适。

  其次,午睡的姿势应该保持舒展躺下右侧位。因为坐着及伏案睡觉会减少头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当人体保持舒展体位时,才能够保障全身肌肉放松,有助于体力和精神的恢复。且右侧卧位不会压迫心脏,减少心脏供血阻力,保证大脑充足血供。

  此外,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因为睡眠时人的血压偏低,持续午睡两三个小时,使血压一直处于偏低状态,醒来后同样会头疼、头胀,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午睡时间过长,还会影响晚上睡眠。

  最后,午睡应坐2-3分钟后再起身。因为在地心吸引力作用下,起身后人体血液会往腹腔走,造成脑袋缺血,容易产生眩晕感。最好坐2-3分钟,按摩一下头部、颈椎,老年人还可以拍拍四肢,使血液循环慢慢协调过来再起身。

  二、适当锻炼、伸懒腰。秋季早晚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三、多晒太阳。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阳光的照射,晴天时多到户外散步,每天保证半小时也有提神、抗疲劳的作用。

  四、用冷水洗洗脸,也能有效消除不适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