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赵玉书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1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3-26 19:22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六十
                试析《为什么一上场就走样儿?》
        老李:老张呀,快给我讲讲上回你说的那个“一上场就走样儿吧。
        老张:这个题目让人一听好像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儿。
        老李:对呀,这几天我也在琢磨,是不是说击球员一上场比赛就紧张,球也打不上啦,门儿也过不了啦?可又一想,不对呀!你说的是裁判员!可裁判员又有什么走样儿不走样儿呀?
        老张:其实这个题目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在最近几年的几次赛前裁判员集训时,都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你说集训的时候,练习宣判手势无论是分解的还是连贯的,我觉得自己都做的不错呀!挺正规的呀!可为什么一上场就不行了,走了样儿呢?
        老李:——,你说的是裁判员的宣判手势和动作!像过门儿啦、撞击啦、得分儿啦什么的,对吧?
        老张:主要是那些,但又不止那些。应当说是指裁判员在赛场上的所有举止动作 —— 站相、走相、跑步姿势,所有宣判手势动作都包括在内。情况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样:赛前集训,无论分解还是连贯动作,都是有动有静、有板有眼,显得挺精神、挺像样。可是一到了场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既没节奏,又没精神,紧张忙乱,自顾不暇有的别别扭扭、丑态百出;有的随随便便,松松垮垮真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总之一句话:不正规!
        老李:咱们平时比赛,你看有几个裁判员的宣判手势动做是特别正规的?不都是稀里糊涂、随随便便、吊儿郎当吗!让我说呀,只要少出点儿错判漏判就行啦,手势动作无所谓,有谁竟瞪着两眼看你那些东西呀?
        老张:你这种想法倒是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并且会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和支持。
        老李:就是嘛,该到位的到位,该看清的看清,该判罚的判……你别弄得是非不分、驴唇不对马嘴,比什么都重要!
        老张:巧啦,在前不久的一次大型比赛中,就有一位裁判长面对全体裁判员这样说:“动作手势好赖我不管,你们做得怎么样都没关系。关键是你要跟球到位,不要出现错判和漏判!”。
        老李:对呀,这样要求没错儿啊!
        老张:但是你不要忘了,参加这次执裁的裁判人员,最低的都是国家一级,还有不少国家级的,裁判组长里有几个是国际级的。
        老李:好家伙,最低都是国家一级裁判,那都应当是高水平的呀!
        老张:要的就是你最后这一句话 —— “那都应当是高水平的呀!”。你说说:作为大型赛事、国家一级以上的裁判员,提出“动作手势好赖我不管,做得怎么样没关系。关键是要跟球到位,不要出现错判和漏判就行了!”。这样的要求也有点儿太低了吧?
        老李:哎呀——,看来是低了点儿。按说国家一级裁判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应当站相走相、跑步姿势、各个方面都有板有眼,挺正规、挺像样儿的呀!
        老张:应该的事情多去了,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不应该的事情太多了。前些天咱们谈的中冠赛25秒不判犯规,难道出现在那种高规格、高水平的全国大赛上是应该的正常的嘛?!
        老李:你别问我好不好?你怎么也犯了老毛病了?管大事儿,操闲心!
        老张:我这不是跟你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嘛!
        老李:这么着吧,你把造成“一上场就走样儿”的原因给我详细说一说吧。
        老张: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讲:根本原因是基础不牢靠,根基不扎实。包括:执裁理论基础;相关知识基础;实践锻炼基础和思维观念基础。
        老李:好家伙!这么多原因啊。你逐项地给我说一说吧。
        老张:先说执裁理论基础:
                对《规则》条文没有读懂,基本含义、精神实质没有深刻理解,没有做到融会贯通。自己就有许多吃不透、把不准、说不清、道不明、理不顺的地方——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记忆不深、 概念模糊。表面上“似是”场上法官,实则“带着问题”(疑问、隐患、疑虑……)上场执裁,总之一句话:心里没有底!
        老李:这可是基础的基础。当裁判员,首先你自己就得对《规则》的条文儿非常熟悉,还要深刻理解他的精神实质才行。因为赛场上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有时在《规则》里找不到相关的条文和说法。究竟应当怎么处置?这就要看你裁判员的真功夫(即对《规则》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了。正像你刚才说的:自己就有许多吃不透、把不准、说不清、道不明、理不顺的地方,那非得乱套不可!
        老张:你说的很对。相当一部分裁判人员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不就是那么几条儿吗,我都看了好多遍了,差不多啦!”。可一到赛场上,就屡屡出洋相。
        老李:我记得以前你给我讲过一个《学、用《规则》的五步法》,如果裁判员都能按照你说的方法、步骤去学习研究《规则》,可能就会好多了。
        老张:好了,咱们说第二部分:相关知识基础。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裁判人员对与门球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研究探讨的太少。特别是自身的门球战术意识薄弱——不懂布局,不懂球路,不懂谋略,不懂战法。对赛场上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双方态势不关心、不了解、不研究、不知底,因此对比赛的进程、走向及最终结果无从判断、预知和掌握。具体表现就是:只顾跟球被动乱跑,疲于奔命勉勉强强应付差事,恰似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乱撞。
        老李:你不是反复强调过吗,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咱们上回说的那个“拦路虎”、“跟屁虫”,不也是因为裁判员对门球及与门球相关的知识懂得太少吗!
        老张:接着说第三部分,实践锻炼基础。
                   实践机会少,当执经验少,缺乏反复摔打磨练。
        老李:平时咱们基层的各种比赛不算少哇,实践锻炼的机会还少吗?让我看,根本原因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老张:这一点你算说对了!对于基层裁判员来说,要说实践锻炼的机会少,那指的是参加大型的、高规格、高水平的比赛执裁机会少。真正的原因是:相当多的裁判人员平时不重视基层比赛,认为在基层比赛中执裁难以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故采取被动应付、敷衍搪塞态度。使得执裁中精神不振作,跟球不到位,观察不准确,手势不规范的问题习以为常、每况愈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再想正规也正规不起来了。
        老李:说得对,不重视——欠认真——不规范——难提高,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老张:好,你这个总结归纳一针见血,挺到位,挺准确,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那就必然是重视——认真——规范——提高。所以不要小看了平时基层的比赛,关键是你裁判员怎么抓住、利用这个机会去实践、去磨练、去提高自己。
        下边儿咱们说说最后一个,思维观念基础。这个问题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面儿比较广,比如:
          ★ 维护裁判员自身形象的心理压力太大。
            ﹡唯恐出现意外情况,不能得心应手灵活处置,让自己下不来台
            ﹡为了防止出现错判、漏判,在场上总是紧追不放松、紧盯不转睛,整个身心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无暇顾及手势动作的正规与否
            ﹡“我执裁的这一场千万别出错”—— 得过且过思想作怪。处处瞻前顾后,谨小慎微,放不开手脚,哪里还会有规范的手势和动作?
          ★字太多 —— 怕跟球不到位,观察不清;怕观察不清晰,判断不准;怕判断不准确,无法宣判;怕宣判不及时,无法处置;怕处置不果断,引发质询;怕质询一出现,心里没底;怕心里一没底,乱了方寸;怕场上一混乱,无法收拾……。
          ★ 对名人、高手、强队从内心里就有一种惧怕感,唯恐人家对《规则》比自己还要了解和熟悉。一旦提出质询,自己无法回答。
        老李:我看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原因里边儿,从裁判员自身角度讲,还是出于一种好心。怕这怕那,不就是怕出事儿,影响了比赛正常进行吗!
        老张:这一点我从来都不否认,是出于好心,是为了少出或不出现错判漏判。但光是怕能解决问题吗?因为你自身不过硬,心里没有底,所以才怕这怕那。不从基础抓起,不解决基础问题,你越是怕,问题可能会出现的越多、越严重!
        老李:是这么个理儿,不能光是怕,要想办法解决怕、去除怕才行。
        老张:这部分还包括一些内容:
            ★ 自主学习钻研精神不够:
             ﹡满足现状,自我陶醉,没有再学习、再深造、再提高,做到与时俱进的心理压力和紧迫感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故平时就做不到“四多”——多跑、多看、多想、多钻。却往往是头脑懒、身子懒、手脚懒
             ﹡事业心差 —— 对裁判员在门球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是真正热爱裁判工作
             ﹡不善于或不会总结积累裁判工作经验,不能做到经常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定位,因此也就不能发现问题并寻找突破。
        老李:这一点非常重要,裁判员要有继续学习提高,做到与时俱进的心理压力和紧迫感才行。不能裁判证书拿到手就万事大吉了!
        老张:表面看只是一个手势、动作不正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一个人对待工作的事业心和是否真正认真的根本态度问题。根本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的精神,就没有起码的自我约束力。没有约束力,就没有标准、没有尺度,剩下的就只有随随便便、放任自流了。
            另外, 还涉及到一个人做事情的“工艺水平(水准)”问题。有的人无论干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凑凑合合,没有一点干就干好的欲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有的人则是“不则已,干就干好”,他们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尽自己最大努力细腻操作、精雕细刻,力争把事情做得最完美、最漂亮、最满意。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有些人的工作场所、各种用具,甚至家庭中的各种物件、摆设都放置的井井有条、整整齐齐,而且是干干净净要想拿什么东西,伸手就来。可有的人无论家里还是工作场所,东西总是随手丢弃,乱作一团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像“猪圈”一样。这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难以改变的“天性”!
        老李:你的这段儿分析我同意。表面看只是一个手势、动作不正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一个人对待工作的事业心和根本态度问题,也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工艺水平(水准)”问题。
            一上场就走样儿的原因,你说了那么多,分析的也挺透彻,到底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得到解决呀?
        老张:要想做到正规、规范,绝非一日之功。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人整体、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各项扎实基本功的有形体现是半生不熟与成熟老练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正可谓:点点滴滴看素质,细微之处见精神。
        老李:对,这涉及到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做牢根基是不行的要想做到正规、规范,绝非一日之功。
       老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我不想展开来讲。其实在以前咱们谈到的有关裁判的问题中,都已经涉及到了,无非就是:
           一、严把入口关。正规培训,正规考试,严格录取,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凑数不搞人情交易
           二、定期复训提高,坚持专题研讨,做到与时俱进,鼓励裁判员争当“门球运动全才”。
           三、严格管理使用,定期考核检验,奖罚分明,能上能下,取消裁判等级终身制。
        老李:真要是能够坚持这三条,扎扎实实地把它做好,裁判队伍的整体素质肯定会大变样,大提高。到时候,赛场上也就不会再出现各种本不该出现的问题了。
        老张:话是这么说,我们也从内心里这样希望。遗憾的是:看看摆在眼前的现实,说句心里话,你有信心吗?你能够满怀希望吗?
        老李:要让我说心里话,那就应当是没有信心,也无法怀希望!这既是心里话,也是大实话!我想谁都不能反对,谁也无法否认!因为这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事实。
        老张:行了行了,话就到此为止,别扯的太远,该刹车了!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了,下回还谈裁判的事儿,但是咱们换个题目。
        老李:什么新题目哇?
        老张:别着急,到时候就知道了,咱们下次再见!
        老李:那就只好下次再接着聊啦!




点评

第164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3-28 14: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9: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3-31 19:18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六十五篇
                                                《 “到位”
       老李:老张啊,今天你给我讲什么题儿啊?还是和裁判工作有关的吧?
       老张:前边儿三次咱们谈的都是与裁判工作有关的话题包括当好裁判“两个字”:一要“像”;二要“规”》。《漫谈裁判员的预判能力和试析《为什么一上场就走样儿?》。这三个题儿,都是从怎么才能当好裁判的角度讲的。今天呢,咱们要聊的话题还离裁判工作,我想说说关于“到位”的问题。
       老李:到位?这有什么可说的?到就是到,不到就是不到。比赛时出现那么多问题,不就是因为裁判员不到位吗!如果都及时到位了,还会有那么多的漏判错判吗?
       老张:对呀,你说的没错儿 —— 如果都及时到位了,还会有那么多的漏判错判吗?但是你为什么不反问一句:什么叫“到位”?为什么会出现不“到位”?怎么才能做到“到位”呀?
       老李:——,我知道了:你这是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研究、探讨我那是就事儿论事儿,指着鼻子批评裁判员!行啦,还是听你的吧。
       老张:我先声明一点啊,咱们都是普普通通的门球爱好者,而且是最基层的小人物。所以咱们无论谈论什么问题,都离不开基层,立足基层、着眼基层、落实基层。
       老李:那当然啦,还是那句话:大事儿咱们管不了,也用不着咱们去操那个闲心!
       老张:门球运动在咱们国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各地组织的比赛确实不少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裁判力量太弱,没有一支像样的裁判员队伍。无论平时议论,还是网上探讨,大都是在基层的比赛中,分歧、争议、干架、怄气、罢赛……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裁判员素质不高;甚至许多根本没有经过培训的人都可以上场执裁。这些人不知道什么叫“到位”,也不可能做到及时“到位”,所以错判漏判、千奇百怪的新鲜事才会层出不穷。
       老李:这个问题咱们以前谈的不少了开始我也觉得奇怪:怎么会不到位呢?你跑得快一点儿不就行了吗!经过你前边儿那么一说,我也想请你帮我分析一下儿原因。比如:什么叫“到位”;为什么会“不到位”;怎么才能做到“到位”?
       老张:嘿!巧啦,这正是我下边儿要说的话题。
       老李:那就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吧。
       老张:先说说什么叫“到位”到位、到位,顾名思义,就是在比赛中要求裁判人员要适时到达便于履行职责、完成执裁使命的位置。具体地讲就是:
           主裁判员要及时到达便于观察击球员进行击、闪球等技术操作的位置。仔细观察击球员每一个细小动作是否符合《规则》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副裁判员要及时(很多情况下是应当提前)到达便于观察球体在运动过程中即将发生各种情况(如:撞击、过门、出界……等)的最佳位置(这个最佳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动态、变化的)。
           这样,主、副裁判员相互配合、前后衔接、灵活机动、全程覆盖、不留死角、不存盲点,从而形成对击球员动作和球体启动——运行——静止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观察和判定,确保场上所有动态过程(人和物)完全在裁判员的严密监控之下。这是确保不漏判、不错判、公开、公平、公正执裁的一个大前提。
       老李:我是这么理解的:对裁判员来说,就是对赛场上的一切情况,不能有看不到、看不清的时候和地方。无论你走也好,跑也好,或者站在一个地方观察,击球员的一举一动,每个球的移动、静止……都得看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板上钉钉毫不含糊。
       老张:对呀,如果你丢三落四,稀里糊涂还行啊!执行《规则》的前提条件是及时到位、观察清晰、判断准确、处置果断。所以要求裁判员一定必须“到位”。
       老李:那这个到底在什么地方呀?
       老张: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规则》、《裁判法》里有这方面的叙述,但是光看那些条文儿不行,弄不好还会越看越糊凃,关键在于实践。因为赛场上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人在不停走动,球在来回移动,所以这个“位”也是随时变动的。
       老李:那到底两个裁判员如何跑动、如何配合呀?
       老张: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湖北省的范晓东(国际级裁判)同志说的一句话很到位、很准确、很实际、很实用。那就是 —— 跑位虽有法,但无定法;到位虽无位,但有定位。
       老李:你给解释解释吧。
       老张:裁判员相互配合,怎么跑位?怎么站位?在《裁判法》的第13 ——16页有详细的介绍和说明,这些都属于基本原则和通常的做法。我们已经说过了,赛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照搬条文、死记硬背,肯定会弄得驴唇不对马嘴,只能是耽误事!所以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灵活机动、因势应变、默契配合的原则。
           正如范晓东同志所说的:跑位虽有法,但无定法 —— 两个人怎样本照“就近、方便、省力、及时”的原则互换职能、跑动到位,路线怎么选择,方向怎么确定?书上虽然说了不少,但那不是必须遵从的,不能作为不可改变的“定法”。关键还是要看场上的实际,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跑就怎么跑。
          再就是到位虽无位,但有定位”。到位、到位,这个“位”又在哪里?书本中没有具体的交代和详细的说明。如果把我们前边儿所说的综合一下,那就是 —— 观察最清楚,距离最适中的一个点(位)。
           观察最清楚,就是根据击球员的操作习惯和特点,在他的身体左(后)侧或右(后)侧约2米左右的地方选择一个适当的点,要确保击球员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一览无遗。
           距离最适中,就是裁判员的站位要与击球员保持适当的距离空间,既要保证自己看得清楚,又不能影响了击球员的操作。
           所以说这个“位”,是虚拟的、原则的、大概的、模糊的。但实际上必定有一个比较最好、最合适的“位”摆在那里,这就要看你能否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迅速抉择、立即占领、发挥作用了。寻找、锁定、占据、使用这个“最好、最合适”的“位” —— 即“定位”,不是书本条文教给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总结。通俗地讲,这就叫做真功夫,真本事!
       老李:范晓东的这两句话,原来是这个意思。好!概括的很精练,总结的很到位。下边儿你就给分析分析不到位的原因吧。
       老张: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
           首先是对门球比赛裁判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有些人片面地认为,门球是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节奏缓慢,竞技性不强,打好打坏无所谓正可谓“不输房子不赢地,嘻嘻哈哈玩游戏”。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大多数老年人的特点:自尊心强,不服老,不服输。比赛中特别看重一击一闪的失误,计较一球一杆的胜负。一旦裁判员不到位,出现错判漏判现象,大都会引起他(她)们激烈的反应,容易形成难以处置的尴尬局面。
       老李:这一点不假,我看大多数的老同志自尊心都比较强,有些人特别在乎比赛的输赢,经常为多得少得1分争执不下,甚至闹得不可开交。要是因为裁判员的错作为或不作为引发争执,那就更难处理了。所以我认为:基层的比赛,裁判员千万不能马虎、凑合、应付差事,必须正正规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老张:除了思想认识的原因外,其次就是裁判员的身体懒惰,腿脚不勤造成的不能及时到位。常见有些裁判员在场上不是精神饱满,积极跑动,而是有气无力,慢条斯理,动作不规范,悠闲踱方步。究其原因,我看就在于他们不知道也不了解裁判工作是辛苦的、紧张繁忙的,因此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心甘情愿真诚付出的思想准备。
       老李:要说裁判工作辛苦、累,大家都承认。你看一开始比赛,击球员好歹还有个待杆休息的时间裁判员就不行了,分分秒秒都不能松懈,不能马虎来回跑动跟球,还要处置情况经常见到一场下来一身汗或喊酸的。但是正像你所说的:作为裁判员,如果对这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心甘情愿的付出就不行了。因为你已经“身为裁判员”,加入了这支队伍,参与了这项工作,就理应有这种思想准备。否则,就必然会像你所说的:不是精神饱满,积极跑动,而是有气无力,慢条斯理,动作不规范,悠闲踱方步。
       老张:再就是有不少裁判员对门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不甚了解,对门球技战术的相关知识知之不多。比如:依据比赛过程中各个时间段、场内各特定区域、技战术的不同要求……击球员将会如何操作;每个球的动静变化规律;攻与防的趋势转化;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等等裁判员看不出门道,心中无预料因此不能做到有预见性地支配自己的行动,结果变成了完全被动跟球跑的“机器人”。这样的裁判员,总是差一步、慢一拍、跟不上,顾此失彼,忙乱无序,错漏判必然接踵而至。
       老李:这就又涉及到“全才”的问题了,看来参加门球运动光是“单打一”是不行的,真应当打、教、裁都学一点儿、都懂一点儿,做为裁判员就更甭说了。
       老张:好了,裁判员不到位的原因就说这么多了。下边咱们就说说怎么才能做到“到位”吧?
       老李:根据你前边儿分析的不到位的原因,我想你肯定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还得从思想认识、身体勤快和综合素质这三个方面去解决。
       老李:行啊,你老李的脑子真够快的!那我就听听你的想法吧,怎么样?
       老李:行啦行啦,虽然咱俩是闲聊、探讨,但毕竟你是我的老师。还是以听你的为主,我也大胆发言不就行了吗。
       老张:那我就按照你说的那三个方面先说说我的想法,你可以随时补充。
           第一、思想认识要到位。门球裁判员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他(她)们既是赛场上的执法者,又是《规则》精神的体现者和宣传员既是竞赛活动的主持者,又是竞赛活动的服务员。门球比赛是两支队伍比技巧、赛智谋、拼意志的竞争最终结果就是要论高低、争先后、比胜负,因此可以说,赛场无儿戏!一名好的裁判员,能够通过自己辛勤、正派、严谨的工作引导一场比赛生龙活虎、紧张有序。反之,一名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裁判员,也由于自己松垮、随意、漏洞百出的执裁使赛场秩序混乱,以致无法正常进行。总之,思想认识是否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再努力,也将是事倍功半。
       老李:我同意你的看法,思想认识到不到位是根本、是前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另外就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能光是提要求、发号召、口号……,必须针对裁判人员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还要注重解决他(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最终目的是要让裁判员真正认识到裁判工作的重要性,并使他(她)们做到从内心里热爱裁判工作才行。
       老张:你说的很对。要让裁判员认识到裁判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从内心里热爱裁判工作才行。我接着说下一个:
           第二、腿脚勤快要到位。门球比赛的裁判工作与其他体育项目有很大的不同。从比赛开到最后结束,从每个击球员进场击球到操作完毕退场,运动员的一举一动、一击一闪,场内外所有球的运动和停止,都要在裁判员的观察控制之下,并且都要及时使用语言和手势作出准确的判定(肯定或否定)和表述,工作量之大,内容之繁多可想而知。尤其是在人和物(球体)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的变更,每时每刻都要求裁判员要到达便于观察和判定的位置,否则就容易出现错判和漏判现象。门球裁判员必须做到腿脚勤快利索,经常跑动到位这既是《规则》的要求和规定,又是裁判人员必须心甘情愿的付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应当把这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体育锻炼。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活动、活动,活来之于动,动则产生活力,赛场执裁同样能够促进身心健康。
       老李:我看关键还是要有心甘情愿付出的精神!前边儿咱们说了,当裁判是个苦差事,要吃苦,要受累,没有这个思想准备绝对不行。如果看见 —— 穿着打扮挺神气,场上说一不二,还要给点儿补助、纪念品什么的……这样的人绝对当不好裁判!
       老张:说最后一个吧:
           第三、全面素质要到位。这一点咱们在前边儿已经谈的不少了,核心问题就是一个 —— 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达到“全才”难不难?难!但是不能因为有难度就不去努力、不去争取、不去奋斗更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咱们说过了:“全才”不是要求你样样精通、门门过硬、项项拔尖,只要求你都懂、都会、都行,而且都比较好一些就行了。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你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基本素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加上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工作中才能做到动有预见、判有依据、心态稳定、底气十足、紧张有序、游刃有余。
       老李:看来这个问题在咱们的裁判队伍中即是个老问题,又是个大问题、难问题。真可谓“老大难”啊!不过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裁判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只有走这条路、必须走这条路!
       老张:好了,这个问题咱们就谈到这儿啦。最后我再说几点想法:
          一是裁判员培训中,除了学习《规则》、手势外,要侧重端正思想认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位”的重要性,到位的必要性和不到位的危害性。
          二是着力抓好较年轻的新生力量的培训,为已经严重老化的裁判队伍补充新的活力。
          三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服老,70岁以上的老裁判员应当视情逐步淘汰。
          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可视情建立裁判员定期出操、跑步、锻炼制度。
          五是定期考核,实践检验,该淘汰、清除的个别不称职的裁判员,不手软、不迁就。
       老李:你这几条都不错,但是做起来比较难。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门球又是一项大众化、社会化的健身体育活动,有谁会那么尽心尽力?就说你的第三条,70岁以上的老裁判要视情淘汰。像你这样70大几的人啦,不是还照常上场跑吗!没有新力量接班儿,老的一下子都下来,那不就瘫痪了吗!让我看呀,只要你还跑得动,你就得照样上场执裁!
       老张:让你这么一说,我这几条儿都是“美好愿望”啦!那就让他在那儿“美好”着吧!好了,今天又不早了,先聊到这儿吧。
       老李:行,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165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4-22 04: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5 19: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5 20:45 编辑

                                                图片1.png
                                                第一百六十六篇        
                                  对两期集训班半途而废的思考(一)
       老李:老张啊,咱们那个门球技战术集训班怎么了?原定的每周二、五上午练球,连续两次我都按时来了,结果是别人都没来。怎么回事儿呀?为什么不练啦?
       老张:停办了!
       老李:为什么呀?
       老张:这次按各队的报名看,一共有30多个人参加。第一次开动员会的时候到了20多个人,训练开始后的第1次是不到20个人,第2、3次10几个人,到第4、5、6次的时候正赶上市里的会员队比赛,人数少一点(每次7、8个人)可以理解。但后来的训练连续两、三次都只有4、5个人。你想想:由30多人报名到每次只有4、5个人来参加训练,这样的集训班还能办下去吗?还有什么意义呀?所以我就宣布停办了,大家还是按平时习惯该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吧。
       老李:那这些人都不按规定时间来参加训练,到底是什么原因呀?
       老张:你还记得吗?去年咱们也办了一期集训班,同样是开始轰轰烈烈,没练几次就“人烟稀少”了,最后也同样是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老李:没错儿,那次我虽然没参加,但是听说只办了一个多月就停了。我说老张啊,咱们应当好好分析一下原因,究竟为什么这个集训班办不成、办不下去?
       老张: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原因出在两个方面:一是我的初衷、我的想法有些脱离实际二是参训者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队长未征求个人意见主观臆断推荐的。
       老李:不错,我就是我们队长给报的名。不过我觉得:你老张主动提出来要办门球技战术集训班,而且不顾自己年纪大、老伴身体不好,志愿承担全部教学辅导任务,这个想法不错呀!难道像咱们管道局门球这样的水平,不应当好好抓抓技战术培训吗?!以前咱们说的“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这个道理谁都懂呀!为什么一动真格的就不行了?为什么每周仅仅两个半天(每次不到两个半小时)的训练都不能坚持呀?
       老张:你提的这些问题都对。就目前我们的水平,一比赛就想拿名次,行吗?可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老李:有什么复杂的?我看就是懒,就是怕吃苦,就是不想练!
       老张:做为像你老李这样想练球、又愿意练球的人来说,可以这样理解。但实际情况是:在咱们管道局以七老八十者为主的门球队伍中,想练且愿意练的毕竟是少数、极少数。不客气地说,如果能达到百分之一、二就相当乐观了!
       老李:这倒是实话,你看平时能坚持每天到球场活动的,不就是那么十几个人嘛!而且来了就是打、打、打,还真没见过有谁在那儿认真地练上几杆儿球的。
       老张:这就是摆在所有门球人面前的一个必须承认而又无法改变的事实。为什么分析原因的时候我要说“我的初衷、我的想法有些脱离实际”呢,道理就在这儿。
       老李:你这是经过认真分析得出的结论,看来是得承认这个现实。你看,去年、今年你一共办了两期,肯定费了不少心血,做了不少准备。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总体设想和打算比如训练指导思想、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标准、检验考核什么的,能不能详细地给我说说,能有材料更好,以后我自己练的时候就可以做个参考、当作标准了。
       老张:行,反正最近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有关的材料就在我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我就从头到尾给你详细说说。
               先说去年吧:那是在2014年1月的迎新春茶话会上,我向大家谈了要搞“门球技战术集训班”的想法。我记得当时是这么说的:从我们管道局门球活动的实际情况看,5、6年以前的鼎盛时期我们有46支门球队,经常参加活动的门球队员400余人。再看看今天,只剩下18支门球队,不到150人,而且大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儿老太太。平常能出来到球场活动活动的就是那么10几个人,绝大多数都属于“比赛型”(即没有比赛不出门儿,有了赛事才勉强出来那么一会儿)的队员。不能不承认:队伍老化,后继乏人啊!
       老李:真是不得不承认,我们都老了,想练也练不动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不做主哇!
       老张: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也必须看到。那天在茶话会上我是这么说的:从我们管道局门球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其量也只能是“康乐型”的打一打、玩儿一玩儿了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参与门球活动,达到快乐、健康、长寿!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也必须看到:每年市里都要组织几次比赛,我们石油系统每隔一、两年也会有那么一次。我们这些老同志大都不服老,都想赢球,都想拿个好成绩。这种愿望、这种想法不错但是却与我们当前的实际不符合,有矛盾。怎么办?门球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 —— 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所以我想组织一期门球技战术集训班,请70岁以下的,愿意练,想练,身体条件可以,家里情况允许的老同志自愿报名参加。每周最多利用两个半天,每次不超过两个半小时,进行集中训练,而且要常年坚持下去。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比赛,力争取得稍微好一点儿成绩。
       老李:你的想法不错呀,年龄70以下,身体和家庭条件允许,从实际情况看,也只能这样儿了。
       老张:为了搞好“门球技战术集训班”,我做了必要的准备。下面我就详细给你说说:
石油管道局门球技战术集训班
        一、集训指导思想:        
               目标竞技,力所能及;拓宽领域,充实自己。
        二、集训方法:
               研练结合,交流切磋,定期考核。
               突出一个练字——苦练、巧练、久练。
       老李:等等,你别一下子说那么多,先把这第一、二项的内容给我解释解释吧。
       老张:好,先说说集训的指导思想:目标竞技,力所能及;拓宽领域,充实自己。前边儿我已经说过了,管道局的门球就是康乐型,也只能是康乐型。但是为了应付每年数量不多的几次比赛,为了尽量满足大家争名次、要成绩的好胜心情和愿望,我们又不能不进行必要的最基本的技战术训练所以搞这个技战术集训班就应当立足于竞技,以竞技为目标。
      “力所能及”的意思就是要从我们队伍的实际出发:竟都是60多岁的人了,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我们像年轻人那样去练。打门球与年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60岁以后人的身体各方面就要走下坡路,击闪操作都会感到越来越不随心如意,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我们集训的目的,就是想让这种“下滑”的趋势尽量慢一点儿、缓一些。搞集训也不能搞得太紧张、太劳累、太过度必须本照“量力而行,力所能及”的精神,合理安排,适可而止一切以适度、合理、安全为原则,绝对不能出事儿!
        后边儿的“拓宽领域,充实自己”也是针对咱们管道局门球活动的实际提出来的。你看,咱们这些参与门球活动的老同志,球龄都不短了,多的有二、三十年,少的也有四、五年啦。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只知道打球、玩球,既没有学习过《规则》,也不太精通战术,这样的队员参加竞技型的比赛,就显得有关知识太缺乏,基本素质太低了。所以我想通过集训,向大家多介绍一些有关的基础知识,拓宽一下大家的知识领域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大家通过集训学到更多与门球运动有关的知识,了解更广泛的东西,从而更加热爱门球、痴迷门球。
       老李:好哇,你的想法不错呀!既结合了实际,又做到了量力而行,还能让老同志们都有所提高。就应当这样搞,也只能这样搞。下边儿给我说说集训的方法吧?
       老张:集训的方法就是:
             研练结合,交流切磋,定期考核。               
             突出一个练字——苦练、巧练、久练。
       老李:我看就是突出一个字 —— 练!
       老张:突出一个练字没错儿,但是要强调“ 研练结合,交流切磋”不能一个人在那里闷着头傻练、死练。因为老同志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而且个人又有不同的操作习惯,这就应当加强交流切磋和研究探讨。具体做法是:练一会儿就休息一下,让大家谈谈各自的感受、体会有什么窍门儿,还有什么不太懂的地方,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借鉴。这样做的结果是,既不让老同志们感到累,又能提高他们练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提高技能的欲望和信心。
        老李:那最后的“定期考核”是怎么安排的?
        老张:考核的目的不是要看每个人的得分多少和水平高低而是一种自我摸底性的定期检验,是要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技术底数,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再练习的方向和目标。比如练习轻粘边球,先给大家讲清 —— 什么叫轻粘边球;为什么要进行轻粘边球的训练;什么叫上旋球;上旋球的基本打法;上旋球的特点;上旋球的用途……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再进行实际训练(后边训练项目中详细介绍),练习几次以后就本照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考核摸底。
        老李:我明白了,你是不管训练哪个项目,先给大家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让大家既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又掌握了训练的方法,还知道了训练的目的。我觉得这个训练方法好,确实能够使老同志们得到全面提高。
        老张:咱们接着说后边儿训练内容吧:
               三、集训内容:
                  门球技术——各项基本功、基础打法、各种技巧球。
                  门球战术——定义、特点、种类、应用,战术意识。
                  教练指挥——必备条件、指挥原则、指挥用语、定向 定位、门球战术图、 战例研究。
                  裁判知识——《规则》条文学习,案例剖析。
        老李:呵——,真够全面儿的啊!门球技术,门球战术,教练指挥,裁判知识样都不少啊,可够老同志们学一阵子的了!就凭这些训练内容,我看这个集训班值得办,而且应当常年坚持下去。
       老张:我接着说下边儿的:
             四、集训要求:
                    三个允许 —— 允许迟到、允许请假、允许晚出成绩。
                    三个不允许——不认真、不刻苦、不用脑。
            五、训练时间及场地:
                       2014年4月1日起,每周二、五上午8:30至10:30;占用八区第二、三号场地。
       老李:嘿!真够简练的,集训要求就是“三个允许, 三个不允许”,再详细说说吧。
       老张:这都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老同志们的特点提出来的。前边儿咱们已经说到了,老同志们有各自不同的情况,身体条件、家庭条件以及各种偶然因素都可能随时会影响他们按时参加训练所以允许他们有事请假或者偶尔迟到、晚来一会儿。另外就是集训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代表管道局外出参加比赛正因为他(她)们大都是新手,参赛经验少,所以开始时打不出好成绩,出现失误,当场掉链儿……,完全可以理解,都是必然的、正常的、允许的。
        老李:——,原来是这个意思。我理解就是从咱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给老同志们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个继续发挥余热的平台。
       老张:毕竟都是60多岁的老年人了,不能搞得那么紧张,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不像年轻人,你就是坚持每天训练,加大难度,严格要求,甚至加班加点都没关系。我看那“三个不允许”就用不着解释了吧?
        老李:对,这和前边儿的“三个允许”正好形成对照。既然安排的比较宽松,不让老同志们为难,那就应当珍惜时间、珍惜机会,好好练,认真练,刻苦练,特别是要用脑子练。不应当浪费时间,不能应付差事,否则难以真正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
        老张:训练时间和场地就不用多说了,下边儿咱们说说训练内容:
            六、训练内容:
                 (一)、基础技术类
                      1、场内随机球的垂直或斜向击、闪制边练习(要求各球落点距边线不超过20厘米)
                     2、上旋球的基本打法
                     3、擦边球的基本打法
                     4、擦、越顶球的基本打法
                     5、场内随机球的击、闪定点制位练习
                     6、8米距离冲击二门练习
                     7、界外球进场压线或接应练习
                     8、5 —— 15米同归于尽练习
                     9、缩杆球的基本打法
                     10、定位球、调位球的基本打法
                 (二)、擦边奔袭类
                    1、进一门后擦击远位接应球夺取二门
                    2、进一门后擦击中位接应球威慑大半个场区
                    3、进一门后擦击近位接应球夺取三门
                    4、进一门后擦击近位接应球攻击四角区
                    5、从二门0号、1号、2号位擦击接应球夺取三门
                    6、从二门0号、1号、2号位擦击接应球攻击对方远位接应球
                    7、从三门0号、1号位擦击接应球攻击三中至四角区
                     8、从二门1号位斜过门,擦击接应球攻击夺取三门
                     9、从三门1号位斜过门,擦击接应球夺取二门或攻击对方远位接应球
                    10、从三门0号、1号位擦击接应球夺取二门
                    11、从四角、三中半、三中擦击接应球攻击夺取二、三门及远、 中、近三个点的接应球
                (三)、拔钉夺隘类
                      1、进一门后拔掉二门0号、1号位的占位球
                      2、从二门1号位斜过门后,拔掉三门1号位的占位球
                       3、轻进一门后,拔掉三门0号、1号、2号位的占位球
                    (四)、闪带双飞类
                        1、5米左右不同角度闪带双飞
                        2、8米左右不同角度闪带双飞
                        3、10米左右不同角度闪带双飞
                        4、15 —— 20米以上不同角度闪带双飞
                        5、不同距离、角度的定向(同色球)闪带双飞
                     (五)、近距技巧类
                          1、50厘米——2米正闪轻磕换位
                          2、50厘米 —— 2米侧闪夺位
                          3、门前1——2米范围侧撞分球过门双杆
                          4、门周1 —— 2米范围利用机球自助过门双杆
                          5、跟进过门双杆
                         6、自、他球距30——60厘米,擦顶过门双杆
                          7、自、他球距30——60厘米,越顶过门
                          8、门前50厘米——1·5米折射过门再撞击双杆
                          9、自、他球距30——60厘米,越顶撞柱
                          10、1——5米距离,轻粘距边线20厘米目标球
                          11、随机球自助成势再攻击
                          12、一石三鸟练习
          (六)、刁角闪带类
                  1、门前1——2米刁角闪送过门
                  2、5——15米距离大刁角强闪送门
                  3、自、他球距5——15米,送带闪练习
                  4、5——15米距离障碍闪、制盲闪、穿洞闪。
          老李:好家伙,这么多呀!这得到什么时候才能训练完
          老张:前面我已经说了,办这个集训班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长期坚持,常年不断。你看,时间安排上每周只有两次,每次也就是两个来小时,而且允许迟到、请假7、8月份天气炎热和遇到节假日还要停止训练,可以说条件要多宽松有多宽松。说实在的,如果光是依仗着一周那么两次,总共4、5个小时的时间,能练出什么真功夫来
          老李:这倒是大实话,光是集中训练的那点儿时间,只能是讲讲要领、教教方法、做做示范,顶多个人再稍微练习一会儿真正的练习提高还是要靠个人平时自觉苦练才行。是得做好长期坚持常年不断的思想准备。
         老张:我开列的这些训练内容,只是一些大项目而已,都没有展开。其实每一项里边儿都包含着许多具体、详细的内容,特别是许多东西都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你像上旋球、擦边球、缩杆球、定位球、调位球……,不少人根本就从来没有打过,也不了解相关的知识必须从头儿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讲要领,一次一次地做示范才行。
         老李:哎呀!——,看来这难度确实不小哇!原因我看就是你在前边儿说的,大部分老同志平时只是无意识地玩儿球、打球,对门球没有真正动过脑子,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探讨。许多他们本应了解和知道的东西却不知道、不了解,没有学习的欲望,更没有进步提高的压力和紧迫感。
        老张:这一点也正是当前各地门球爱好者,特别是绝大多数老同志的现状和真实写照。当然,作为一项社会化、大众化的健身体育活动,没有必要、也不应当要求过高。但是我还是认为:既然我们喜欢、爱好、参与甚至已经痴迷这项活动,为什么不可以、不应当多用些心思,多动点儿脑子呢?这样做不是更可以深悟门球奥妙,分享门球魅力吗!那又何乐而不为呀!
        老李:你的想法没错儿。但是说实话,像你老张这么动脑子的还真是不多。特别是老同志,我看还是以快乐、健康、长寿作为终极目标,这比什么都现实、都实在、都管用。
        老张:2014年的这期集训,勉强坚持了一个多月就“人烟稀少,门可罗雀”了,到六月初就宣布停办了。原因吗,很简单,就是“我的初衷、我的想法有些脱离实际”,对老同志们的练球热情、需求、愿望估计过高。
       老李:那你为什么今年又提出来要办集训班儿呀?去年不行,难道今年就行吗?
       老张:这样吧,今天的时间也不早了,咱们下回再详细说吧。
       老李:那好,咱们就下次再见啦!

点评

第166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4-22 0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19: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10 19:38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六十七篇        
                                        对两期集训班半途而废的思考(二)
        老李:老张啊,我猜你最近这段时间肯定还在反复思考办集训班的事儿。
        老张:算是让你说了。我就是老想不通:为什么一比赛都那么看重成绩,计较名次?可一提训练就全都傻了眼,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呢?
        老李:让我说呀,这和老同志们心气儿高,不服老,不服输有着直接关系。问题是只注重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赢球也好,拿成绩也罢,不是光靠心气儿高、有愿望就能到的需要的是真功夫、真本事。真功夫、真本事又从何而来呀?那就离不开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训练了。
        老张:算了,还是说说今年办班的事儿吧。去年办班半途而废,无果而终。今年我为什么又提出来还要办集训班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门球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铺装了崭新的人造草坪。你看,现在的草坪场地多漂亮多带劲儿呀!看着心里就痛快!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训练条件,不充分利用起来就显得太不像话了吧!国际饭店后面的三连片草坪场地,每天只有10几个人在那里打一打,玩一玩,另外的两个单片场地人也不多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太可惜了!所以今年我又提出来:我不死心,还想再搞一期门球技战术集训班!
        老李:你说的有道理,这么漂亮的场地,利用率也太低了。照这样下去,再过上几年大家都老了、行动不便了,门球场上恐怕就见不到人
        老张:我之所以提出来要办班,不只是为了训练、提高也不只是为了应付每年仅有的几次比赛而是想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办法调动老同志们的积极性,引诱、促使他们走出家门,融入自然,接接地气,活动筋骨,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延年益寿,安度晚年。
        老李:你这真是从长远考虑。不能眼看着老球友们总是呆在家里不出门儿,应当想办法号召、鼓励、招引、诱导他()们出来经常到球场上活动活动,呼吸点儿新鲜空气。哪怕不能上场打球,帮助翻翻分儿,或者坐在旁边看一看,也比总是憋在家里得多啊
        老张:办班的事儿,同样是在2015年初的迎新春茶话会上说的。当时我就说:70岁以下,愿意练球,个人身体和家庭条件允许的,三月底以前找我来报名。
        老李:结果怎么样啊?
        老张:一直到三月中旬,没有主动报名的。后来在三月底的一次内部比赛之前开北片队长会的时候,各队长把自己队里他们认为可以(或说应当)参训的人报了名。南片的是咱们门协主席给开列的名单。
        老李:这么说没有一个人是自己主动找到你报名的?
        老张:一点儿不错。不仅如此,关于咱们管道局联队的成员要不要参加训练的事,我的意见也是应当坚持自愿的原则。而门协主席说:那不成,这些人都得必须参加。最后把那7、8个人也算上了,这样一算一共就是30多个人。
        老李:不少哇,30多人,将来组成4支门球队都没问题呀!
        老张:问题就出在这儿!上次我说到这个集训班办不成、办不长的原因里边儿,有一条儿就是“参训者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各队长在未征求个人意见的情况下主观臆断给报的名”。你想想:人家本来不想参加,没有这份积极性,你队长却给报了名,到时候人家能按时到场,长期坚持下去嘛
        老李: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看来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什么事儿都不能勉强,毕竟都年纪大了,有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有的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儿比较多……,还是得实事求是啊。可我也是队长给报的名,我坚持的还可以吧?
        老张:像你这样想练、愿意练、又能够坚持练的有几个人呀?我算了算,加上你顶多能有3、4个人,能不能长期坚持还是个问题。你说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班还能办吗?
        老李:算了算了,你是好心好意,但现实条件不允许、不做劲、不给力,也只能如此了。这么着吧,还是把你办班的准备情况给我介绍介绍吧。
        老张:集训的指导思想没有变,还是“目标竞技,力所能及;拓宽领域,充实自己”。集训方法做了一点改变:原来的是“研练结合,交流切磋,定期考核”,这次改为“摸底考核,研讨破题,自练实践”。
        老李:区别不大呀,不都是研讨、练习、考试吗?
        老张:原来的是练习——交流——考核,重在一个“练”字,想通过练得到一定的提高。而这次的是考核——研讨——自练重在“考和研”,通过考核、研讨首先弄清自己的底数(是什么水平,有多大的能耐),然后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基本要领。至于“练”,光靠这每周两个半天(总共不过4、5个小时)是根本不行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练的热情,有没有提高技术的欲望和紧迫感。所以说,练不练,练的认真不认真,练的刻苦不刻苦,能不能长期坚持,完全在于个人。集训班只是指出个路,教给方法,介绍经验,交流切磋,相互借鉴要想练出真功夫、真本事,全凭个人!
        老李:你的想法和安排有道理。光指望着集中训练的那点儿时间,就想练出过硬技术根本不可能。练球,这是个苦差事,能够坚持不懈地练下去非常不容易。那你上来就是考核摸底,都是什么内容呀?肯定够难的吧?
        老张:你看,这就是第一步考核摸底的项目。
门球集训班考核摸底项目
一、 制边:将场内10个随机球(分散在距离边线5 —— 10米处)垂直击送贴边,各球落点距离边线不得超过20厘米。{及格4个,良好6个,优秀8个}
二、 轻粘边球: 1米 → 目标球(压线)。
           2米目标球(距边20厘米)
           3米目标球(距边30厘米)
           4米目标球(距边40厘米)
           5米目标球(距边50厘米)。
         {及格2个,良好3个,优秀4个}
三、 占位、过门:击球进场,占据二门1号位(要求自球落点距离边线不超过20厘米);再击球斜过二门。
       {操作5次:及格2次,良好3次,优秀4次}
四、 闪带双飞:垂直方向闪带3米、6米、9米、12米、15米处的目标球。
       {及格2个,良好3个,优秀4个}
五、 正闪顶换位 —— 距离1米,目标球压线,操作5次
         侧闪顶留球——距离2米,目标球压线,操作5次
        {及格4个,良好6个,优秀8个}
六、 轻进一门,远攻三门前孤球:目标球位于三门前里侧1米;攻击未果自球贴边隐蔽,落点距离边线不超过30厘米。
       {及格2个,良好3个,优秀4个}
七、 进场,接应二门0号位占位球(预设,距离边线10厘米),再击占位球过二门后轻粘或侧挤打掉二层占位球(预设,距离边线10厘米),自球不得出界。
      {及格2个,良好3个,优秀4个}
八、 进场,接应二门1号位占位球(预设,距离边线10厘米),再擦攻打掉一门后远位、中位接应球(各5个,预设)。
        {及格4个,良好6个,优秀8个}
九、 进场后杀(打擦边球)回马枪,打掉远位(从三中自制)和近位(从30界外自制)两个接应球。
       {操作5次——及格2次,良好3次,优秀4次}
十、 自助门双杆:
       1、 移山填海:见(图一)
图片1.png
       2、 自调找角:见(图二)
图片2.png
         3、 分球过门:见(图三)
图片3.png
       4、 移球靠柱:见(图四)
图片4.png
       5、 移球制角:见(图五)
图片5.png
          {及格2次,良好3次,优秀4次}
            接下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1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10 20:46 编辑

               (接上页
          老李:好家伙,这么多内容呀,这得考多长时间呀?
          老张:这10项考核内容把门球赛场上常用的技术基本上都包括了。考核是一项一项的来,考之前首先向大家说明为什么要考这个项目考完了大家心里有了底数,知道自己是半斤还是八两了然后就接着讲解基础知识教给操作的方法要领并且一边练习一边交流切磋。最后还是要依靠个人平时的苦练和巧练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原计划每一项要进行一周到两周的时间,甚至更长。正因为是常年训练,所以我做的也是长期准备。
          老李:这可是个好东西,给我吧,今后我就按照它练习了。
          老张:行,反正集训班也办不成了,你就拿去做个参考吧。
          老李:你还做了哪些准备?有材料吗?
          老张:再就是我准备的教学材料了,你看:
管道局门球技战术集训班
一、 擦边球
          ㈠ 、擦边球的特点:构成简单,隐蔽性好,突发性强,威力巨大难以防范
          ㈡ 、擦边球的瞄准方法:
     1、 球边对球边瞄准法。 见(图一):
图片6.png
     2、 球心对球边瞄准法。见(图二):
图片7.png
     3、 槌边对球边瞄准法。见(图三):
图片8.png
     4、 假设目标法。见(图四):
图片9.png
     5、 正瞄微调法。见(图五):
图片10.png
     6、 垂点瞄准法。见(图六):
图片11.png
        ★ 平时我们打的擦边球,严格地讲应当叫做“侧撞分球”。最高境界的擦边球是“薄擦边” —— 即靶球只能产生若不在近处就很难发现的轻微抖动,最多也只能是原地转圈,不会发生位移;而自球将基本上是直线前进直达目标。
        ★ 擦顶球(跳球)、越顶球是擦边球的一种特殊击打形式。
        ★ 俗话说:“善擦边,吃遍天”,故应下苦功夫练好擦边球。
二、上旋球
     什么是上旋球
              当前,击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正击式(正打、平打、平推、正推),击球点在球体的正中间二是挑打式(提拉、搓旋),击球点在球体的上半部(肩部)。后一种方式可称为上旋球。
、怎样打上旋球
           1、搓旋法 —— 利用槌头端面对球施加的摩擦力而加速球体旋转速度的一种打法。即:在击球的同时不停地送臂、屈肘、伴随对球的一个上旋搓力,以加速球的旋转。
           2、击旋法 —— 击球时,将槌头提的高一点,让槌头对着球体中心以上部位平行地面冲击自球,使其上旋滚动前进。
           3、挑打法 —— 把击点锁定在自球中心点以上部位(肩部),特点是槌头的回撤和前击的幅度均较小。
           4、自摆法 —— 原理是利用不同高度的“势”所产生的不同大小的冲击力替代人力,使槌头像钟摆一样自由摆动冲击自球。无论习惯于双手发力或单手发力,操作时需注意:⑴、后撤槌头要采用弧撤,而不能平撤或平弧撤;⑵、当槌头后撤到所需要的摆幅时就要撤除后撤力,维持手的悬垂用力,从而让槌头自由摆动冲击自球。若单手发力型,则一只手负责固定悬垂,一只手负责后撤拖拉,当摆动到需要的幅度后松手,让槌头自由回摆冲击自球,冲击点要选在中心点以上(肩部)。
           5、提拉法 —— 将槌头置于自球后面3厘米左右,槌柄(杆)前倾适当角度,以槌头前端触地进行瞄准瞄好后往上提拉球槌,使其自由摆动击打并向上搓动自球,使球产生上旋滚动。
     ㈢、上旋球的特点
          1、触点小,声音脆。正击法会发出“喀、喀”声。
          2、球体启动平稳。球的初始运动就是高速滚动,所以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阻)力小。
          3、高速正旋运行。可以观察到球体上自下而上快速滚动的花纹球的标号形成
          4、受地形影响小。球体的高速正旋滚动,有利于克服摩擦阻力和场地地形的微小起伏变化,使得球体能够直线前进。
          5、后劲足,走的远。利用高杆贴脚打法,腕部发力击球的杠杆作用,看似击打力度不大,却能让自球运行起来有十足的后劲,走的很远。
          6、触及目标即停。由于自球是高速正旋滚动,在触及目标球的一刹那,所传递的是一种向下的摩擦力,并非生硬碰撞推搡,在自他球之间产生一种“相向”的摩擦力,故两球能很快静止不动。
、上旋球的用途
         1、轻粘边球
         2、轻浅进门
         3、拔钉夺隘
         4、远射强攻
         5、跟进双杆
         6、换(夺)位撞击
         7、陷坑续击指在潮湿沙土场地
三、高杆贴脚打上旋
                见《门球杂记》C——42、83页
四、试击杆的作用
       1、检查槌头贴脚的松紧度
       2、测试锤头撤、进是否走直线
       3、进一步校正瞄准线和瞄准点
       4、稳定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冷静
       5、排除外界干扰,集中精力规范操作
五、击闪与震闪
                见《门球杂记》C——1页
六、正侧闪带之比较
         见《门球杂记》D——83页
       1、瞄准难易度
       2、踩球稳定性
       3、闪带准、力度
       4、全身协调性
七、提高正闪带准确性的五个要点
               见《门球杂记》 H——1页
       老李:哇!——,你可真是下功夫啦!既有文字又有附图。我看这里边儿大部分是提纲性的,有些在题目后边加了注记是什么意思?比如那个 “见《门球杂记》C——42、83页”、“见《门球杂记》D——83页”……,都代表什么
       老张:我从开始学打门球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一些与门球有关的问题随手记录下来,起了个名字就叫做《门球杂记》到我学会使用电脑不再用文字记载为止,一共写了10本。比如:“见《门球杂记》D——83页”,就是我的第4本《门球杂记》的第83页上的内容。
        老李:哎——,咱们说好了啊,过一段时间你可得把你的《门球杂记》拿给我看看,那里边儿肯定大有名堂。
        老张:没问题,你什么时候想看,我就随时给你。怎么样啊?办班儿的事儿说的差不多了吧?你还想了解什么呀?
        老李:通过你这么一介绍,我这心里总觉得有点儿不是滋味儿。你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想了那么多办法,准备了那么多材料,最后竟然弄了个半途而废、无果而终这、这……也有点儿太那个了吧!?
        老张:——,不能那么说。原因我开始不就说了吗,最主要的一条儿还是我的初衷和想法脱离实际。说实在的,咱们管道局的门球活动就是地地道道的康乐型了让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同志们再去训练,太不现实了。今后咱们只能建议并帮助门协多想些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多组织一些活动就行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老同志们走出家门,融入自然,接接地气,活动筋骨,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延年益寿,安度晚年。
        老李:这倒是大实话。想练的、愿意练的管自己去练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个活动筋骨,延年益寿了。但是有一条儿,今后我们队要是组织训练,肯定还得要请你帮忙,你可不能推辞啊!
        老张:这个你放心,只要是训练的事儿,我保证随叫随到。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老李:好吧,那就下次再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18: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15 19:03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六十八篇
                         说说门球与球门的相互关系(一)
        老李:老张啊,上周六我们队训练的时候,为了一个压在球门线上的号球号球撞击过了门得不得分争了半天,结果是谁也说服不谁。
        老张:怎么回事儿呀?
        老李:老刘打号球,从二门前的界外进场,结果正好压在二门的球门线上老潘的号球在二门1号位,他击球过二门把号球也撞过去了。老潘的双杆没问题,关键是老刘的号球算不算二门得分?有的说算,有的说不能算,各说各的理由,争了老半天。
        老张:这个问题其实在《规则》里边儿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我这带着《规则》,你看:第25页中的第(六)款 —— “界外球进场过门无效;若界外球从门前通过球门时停在球门线上,即使在随后的有效移动中通过了球门,过门依然无效。”。这意思就是说:第一、界外球进场时直接通过了球门,过门无效,不能算得分;第二、界外球进场,就是从门前来的而且恰好压在球门线上,在以后的有效移动中过了门也不算数、不能算得分。那你说你们老刘的那个号球算不算得分呀?
        老李:看来还是没有好好学习和理解《规则》。当时我也坚持说不能算得分,但是有的人就说:号球从界外进场是不是有效移动?如果是,那他明明停在了门前,经而后的有效移动又过了门,为什么不算得分?如果说号球进场不是有效移动,那就应当把它拿出界外才对!如果这样做,请问:号球什么时候才能进场?才能成为界内球?”。我觉得人家问的有道理呀!
        老张:这就又涉及到咱们以前谈过的那个问题了 —— 界外球进场移动的定性你还有印象吗?当时我是这么说的:这是《规则》的一个漏洞。因为门球赛场上所有球的所有移动只有两种性质,一是有效移动,一是无效移动。不同性质的移动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的结果,他直接关乎着技战术的协调运用和比赛的成败胜负。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儿马虎,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有的专家学者竟然指责参与讨论的球友有“钻牛角尖儿”之嫌还说什么“不要过于计较移动的性质,而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而后情况的处理上”。这明明是在为《规则》的疏忽和漏洞做无力、无用的辩解!我的意见是,界外球进场,可以定性为“有效移动的无权球” —— 承认界外球进场的移动是有效移动,但是没有任何权利:不能撞击、不能过门、不能撞柱、就是停止后恰好了球门线上,也不能获得承认……。这样一来,而后的问题不就好解决了吗!正如《规则》中规定的进一门球撞击他球无效,但他球的移动有效,而且可以再次撞击一样。规则规则,就是一纸契约,就是大家都同的一个规定而已可以也允许有“不合理甚至不讲理”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在事先讲清楚、说明白、写细致,否则就不成其为《规则》、《规定》、《契约》、《合同》!
        老李:看来这门球也太复杂了,一点儿小事儿就把人们给闹糊涂了。不就一个门儿一个球儿吗,搞的简单点儿不行吗?!
        老张:哎!——,你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不就一个门儿一个球儿吗”!按现在的《规则》规定,球与门、门与球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复杂、非常微妙的关系,弄不好就容易乱套。
        老李:那你就给我详细说说吧,究竟怎么个复杂、微妙?
        老张:我以前写过一个材料,不过时间有点儿太长了。
        老李:什么时候儿的?
        老张:2008年12月份写的,题目叫做《球与门、门与球相互关系的三、二、三》。
        老李:没关系,不就是中间有过一个《09规则》吗,结果没执行几天就作废了。后来就是现在的《2011规则》了,我看变化不大,你就给我说说吧。
        老张:行,那我就按照原文给你说:
              门球是什么?门球,就是利用球与门、门与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而组织实施的一种游戏。门球比赛的实践恰恰如此:球控门,门制球球、门互动门、球相依,由此演绎出无数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动人场景。
        老李:哎——,你别说,你这几句话确实是十分形象又高度概括了门球运动的特性。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不就是一个球一个门吗!实际上这两个东西有着非常密切又错综复杂的关系。球可以控制门,可以利用门;反过来门可以制约球,可以限制球。这两个东西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又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意思!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门球运动是大有学问、大有名堂的。
        老张:就是因为有学问有名堂,所以才说门球运动奥妙无穷,魅力无限,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既然球与门、门与球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又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做为赛场上的门球裁判员,如何及时准确地观察、分析、判断、确认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性质,就显得非常关键、十分重要了。这是裁判员执裁过程中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稍有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因一念之差的漏判或一字之别的误判导致黑白颠倒、胜负位的严重后果。
        老李:没错儿,球与门、门与球的关系你弄不懂,看不清,就不可能做出及时准确地判罚,场上非得乱了套不可!那按照你说的“三、二、三”的关系,究竟从哪几个方面讲的呢?
        老张:这“三、二、三”的关系就是:三个来,两个落,三个去。下边儿咱们就分开来说:
          第一、三个来 —— 就是指球的来时、来因、来向。
            一、来时 —— 什么时候来的?具体说就是:是由哪一号球为在杆球的时候来到球门附近的。
        老李:管他那么多干什么?谁打的不一样啊?反正已经移动到了球门附近了,你就看清楚他过没过门不就行了嘛!
        老张:这只是一个方面,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只有你看清了、记住了这个球移动到球门附近的时间和致使来到这里的击球员的号码,才能头脑清醒地观察判定击球员在这一个击次内再与这个球有所接触时,是否会发生重复撞击犯规。平时赛场上经常发生判罚重复撞击出错:有的重复撞击了,裁判员看不出来;有的没有发生或不属于重复撞击,却被错判成重复撞击,就是这个原因。
        老李:是这个道理,有的击球员一杆球就可能打上一圈儿绕场一周如果你不记住哪个球是他已经打过的、停在哪里,那就是重复撞击了你也看不出来
       (接下页)

点评

标题 缺少 “第一百六十八篇” 。  发表于 2021-4-15 1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19: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29 15:49 编辑

                     (接上页)
      老张:下边儿说“来因”。
            二、来因 —— 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个球来到这里的?是正当击球、闪击、碰撞、震动……等因素使该球产生有效移动而来到球门附近的,还是由于人为因素(如:闪击过程中的犯规等犯规动作)而造成的?这就是要分清有效移动和无效移动。有效移动来的,所到达(静止)的位置就是合法的,无效移动来的那就不用说了,老老实实地拿回去就是了。
      老李:其实就是要分清这个球是怎么来的,有效移动来的,看清号儿、记准位置就行了无效移动来的,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
      老张:对,你说的没错儿。接着说下一个:
           三、来向 —— 这个球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是从门前移动过来的,还是从门后移动过来的?这一点很关键很重要,一定要看清、记准、记住包括的球号和具体位置,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和一丁半点儿的差错
       老李:是不是因为涉及到这个球后再发生移动的时候,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移动和如何判定移动后的结果呀?
       老张:一点儿不错。门前门后,来来去去,反复无常,做为裁判员一定要看清、记准、记住,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场上经常出现分歧争执,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事故”的多发时机和多发地域!
       老李:三个“来”就说完了吧?来时、来因、来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了。裁判员要是稍微一走神儿、一马虎,那可就不好办了!
       老张:要不怎么要求裁判员要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呢。马马虎虎,大大咧咧能当裁判吗?!好了,咱们接着说下边儿的:
     第二、两个落 —— 就是指球的落点和落果。
         一、先说落点 —— 即该球最终静止时的具体位置,是门前、门后,还是贴靠在门柱旁(里侧或外侧),是否压在了球门线上……等等。下面咱们就具体剖析一下从门前和门后来的球的不同落点情况:
              1、停在门前的
                     、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 —— 门前球 见(图一)A
图片1A.png
                ⑵、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 —— 门前球 见(图一)B
图片1B.png
               、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 —— 门前球 见(图一)C
图片1C.png
                2、压在球门线上
                           、球体大部分在门前 —— 门前来的压线球 见(图二) A
图片2A.png
                         、球体大部分在门后 —— 门前来的压线球 见(图二)B
图片2B.png
                               ⑶、骑在球门线上——门前来的压线球 见(图二)C
图片2C.png
                 3、停在门后
                    、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 —— 门后球或从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三)A
                         图3A.png
                       ⑵、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 —— 门后球或从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三)B
图片3B.png
                        ⑶、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 —— 门后球或从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三)C
图片3C.png
             4、球过了门又滚回来压在球门线上
                   ⑴、球体大部分在门前——门后来的压线球或从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压线球 见(图四)A
                            图片4A.png
                       
                   ⑵、球体大部分在门后——门后来的压线球或从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压线球 见(图四)B
图片4B.png

                    ⑶、骑在球门线上——门后来的压线球或从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压线球 见(图四)C
图片4C.png
                  5、过了门又滚回到门前
                          、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 —— 门前球或从门前来过门得分后又滚回到门前的球 见(图五)A
图片5A.png
                          、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 —— 门前球或从门前来过门得分后又滚回到门前的球 见(图五)B
图片5B.png
                     ⑶、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 —— 门前球或从门前来过门得分后又滚回到门前的球 见(图五)C
图片5C.png
           6、停靠在门柱上
               ⑴、贴靠在门柱前方——门前来的贴柱球 见(图六)A
图片6A.png
               ⑵、贴靠在门柱后方——门前来的贴柱球或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贴柱球 见(图六)B
图片6B.png
                     ⑶、贴靠在门柱内侧——门前来的贴柱压线球 见(图六)C
图片6C.png
                      ⑷、贴靠在门柱外侧——门前来的贴柱球或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贴柱球 见(图六)D
图片6D.png
            ㈡、再看从门后来的球
              1、停在门前
                  ⑴、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门前球 见(图七)A
图片7A.png
                  ⑵、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门前球 见(图七)B
图片7B.png
                  ⑶、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 门前球 见(图七)C
图片7C.png
                    2、压在球门线上
                        ⑴、球体大部分在门前 —— 门后来的压线球 见(图八)A
图片8A.png
                        ⑵、球体大部分在门后 —— 门后来的压线球 见(图八)B
图片8B.png
                        、骑在球门线上 —— 门后来的压线球 见(图八)C
图片8C.png
            3、停在门后
                 ⑴、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门后球 见(图九)A、距离球门线恰好
                           图片9A.png
                、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 门后球 见(图九)B
图片9B.png
                 ⑶、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门后球 见(图九)C
图片9C.png
                4、到了门前又滚回来压在球门线上
                   、球体大部分在门前 —— 门前来的压线球 见(图十)A
图片10A.png
                  、球体大部分在门后 —— 门前来的压线球 见(图十)B
图片10B.png
                    ⑶、骑在球门线上 —— 门前来的压线球 见(图十)C
图片10C.png
               5、到了门前又滚回来停在门后
                  ⑴、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门后球或从门后来整体越过球门线又回滚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十一)A
图片11A.png
                   ⑵、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门后球或从门后来整体越过球门线又回滚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十一)B
图片11B.png
                 ⑶、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门后球或从门后来整体越过球门线又回滚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十一)C
                                           图片11C.png
                6、停靠在门柱上
                   、贴靠在门柱前方 —— 门前贴柱球 见(图十二)A
图片12A.png
                    、贴靠在门柱后方 —— 门后来的贴柱球 见(图十二)B
图片12B.png
                    、贴靠在门柱内侧 —— 门后来的贴柱压线球 见(图十二)C
图片12C.png
                    、贴靠在门柱外侧 —— 门后来的贴柱球 见(图十二)D
图片12D.png
          老李:行了行了老张,先停一停,咱们先喘口气吧。你一下子给我说了这么多,就不怕我闹消化不良啊?
          老张:——,是稍微多了点儿,我是想把第一个问题—— 落点都给你说完。这么着吧,咱们今天就先说到这儿,下回再说后边儿的怎么样?
          老李:早就该刹车了,把你的材料给我,我回去仔细看看。什么门前门后的,名堂太多了,早把我给弄迷糊了,那咱们就下次再见吧!


点评

第168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4-22 0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0 1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29 15:57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六十
                           说说门球与球门的相互关系(二)
         老李:老张啊,这几天我在家里好好看了看上次你给我讲的些内容好家伙,光是附图就有38张。我梳理了一下:你讲了这么多,并且用附图加以标示和说明,总的意思是要让我了解无论是从门前来、还是从门后来的球,他们来的时间、原因、方向和最终的落(静止)点是什么。这些都是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必须随时清楚了解和准确把握的,否则就容易出现漏判和错判的问题。
        老张:你归纳的很对,特别是最后那句话 —— 这些都是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必须随时清楚了解和准确把握的,否则就容易出现漏判和错判的问题。
        老李:可是这里边儿我还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就是看了你的那些附图以后,有的球来到了门前又滚回到了门后,有的到了门后又滚回到了门前……,这种情况多吗?为什么平时打着玩儿的时候很少见呀?
        老张:好,这说明你老李看得仔细、并且结合实际用了脑子。上次开始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这个材料是2008年底写的。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人造草坪场地,用的是沙土地球场。对于绝大多数沙土地球场来说:一是地基不够牢固,二是场地不太平整,加上铺撒的沙土颗粒不匀甚至有不少小石子,场地总体看上去就有许多明显的坡度和起伏变化尤其是球门附近因为使用的机会多、时间长,局部凹凸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像你刚才说的那种“有的球来到了门前又滚回到了门后,有的到了门后又滚回到了门前……”的现象经常出现,不足为怪。当然了,现在咱们有了草坪场地,条件好多了。但是你不要忘了:绝对平整的门球场地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赛场上什么样的特殊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我们不能不把凡是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量考虑的更全面、更细致、更周到、更具体。
        老李:你这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或者说是有备无患。研究探讨问题是需要这种认真、较真儿的态度和作风。如果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应付差事,到了关键时刻可就有苦头吃了!那今天接着给我介绍什么内容呀?
        老张:上次说到第二个问题:两个落 —— 球的落点和落果。第一个小题,落点已经说完了,还有附图说明。今天咱们就接着往下说:
          二、落果 —— 该球的最终静止位置定性后,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
                 在分析之前还要说明一点:对这个球“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的具体分析,是与前面所介绍的该球的“落点”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还是以前面给出的38张附图中所标示的“落点”为基础(点),所以应当对照着那38张图来分析研究。但是在这里我们就不再把那38张图再重画一遍了。
         老李: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咱们研究“落果”(即“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还得对照着使用前边儿的38张附图,就以那些图中每个球的“落点”为基础。对吧?
         老张:对!这话说着有点儿绕嘴,但是你得明白这个意思才行。那咱们就接着往下说:
           ㈠、先分析从门前来的球
              1、停在门前的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为了让你看得清楚,我再把第一张附图画出来给你看一看不然的话你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具体情况。这第一张图属于特殊情况,后边儿的我就不再用图来表示了。
图片1.png
               这下儿看清楚了吧?咱们现在分析的是 —— “从门前来的球”这张图中所标示的就是A球从门前来,停在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位置。刚才说的“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就是在A球的位置上“若再产生有效移动或与他球碰撞会出现什么结果”的其中的一种(过门分)结果。
          老李:清楚了,这里的”实际上是指(对应)的前边儿38张附图中的第一张图所标示的情况。行了,后边儿你直接说就行了,用不着再画图说明了。你这个材料不是在我手里吗,你那边儿说,我对照着看就行了。
          老张:好,咱们接着往下说: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老李:不对不对,怎么可能是过门双杆球呀?因为那个球是从门后来的呀!只有从门前来的球有可能打成过门双杆!你是不是弄错了?
          老张:这个双杆球是有点儿特殊咱们再详细分析一下:你看,原来从门前来的那个球落位在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位置这就是它的具体“落点”,你一定要记清楚。接下来就是咱们刚才说的,这时候从门后来了(当然是有效移动的球)一个球它越过了球门线并且碰撞了原来静止在门前的那个球。碰撞之后从门后来的那个球由于受到反弹力的作用又滚回到了门后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现在的问题是原来停在门前的那个球的具体位置十分关键、非常重要。前边儿已经交代非常清楚,即这是一个“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你好好想想,为什么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啊?
          老李:——,我知道了。看我这脑子,怎么一根筋呀!你反复强调“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和门后来的那个球无论什么原因又滚回到了门后第一、过门得分是否成立?第二、过门双杆是否成立?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原来停在门前的那个球的位置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所以门后来的球:第一、只有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在滚回门后才能算是过门的分第二、它不仅整体越过了球门线,而且还碰撞了原来停在门前(10厘米以上)的那个球,所以这个球的过门双杆是完全合法、合规的。
          老张:行,分析得挺细致。要不怎么说你得参照着上次的附图才能便于理解呢。好了,咱们接着往下说:
               ⑶、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如果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老李:这种情况我分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来的门前球的落点距离球门线恰好是,也就是说这个距离7.5厘米恰好等于一个球的直径,所以这个7.5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二是两球发生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是否整体越过了球门线,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因为第一个关键点决定着门后来的球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做到“整体越过球门线”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第二个关键点决定着过门双杆是否成立。我觉得这也是比赛过程中比较较劲儿的地方:一是原来门前球的位置距离球门线到底是多少?是少于7.5恰好7.5还是大于7.5?裁判员必须看请记住,不能有半点马虎。二是两球碰撞瞬间裁判员必须及时准确到位,必要时就得蹲下来、猫着腰仔细观察。因为这发生在一眨眼、一瞬间的事情,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错过机会、丢掉时机。这也正是考验裁判队伍工作态度、认真作风和综合素质的时候。
          老张:分析得十分到位,非常精彩。门球运动就有这个特点,许多地方都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东西但也有不少非常精细、必须较真儿的内容。特别是做为裁判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像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不到位、不细看、不记住、不能果断处置行吗!?
          老李:说到这儿也让我想起了最近网上议论修规,不少网友提出来:《规则》的条文太复杂了、太难懂了门球运动发展不快,门球队伍日渐萎缩,这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
          老张:类似的议论早就有,甚至有网友质询:有必要这么反反复复地修规吗?30年多一点的门球史,10几次修规,有几次是成功的?还不如老老实实执行《国际规则》
          老李:反正怎么说的都有,你的观点是什么呀?
          老张:现在咱们不谈论这个问题记得好像是去年我给你介绍过我的一篇稿子,叫做《三条腿的桌子稳当》,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行了,还是接着说咱们的吧,弄不好又要跑题了。
               ⑷、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一般不易形成过门双杆裁判员一定要及时到位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的位置再下结论。
               ⑸、若从门前来球,容易出现先撞击门前球再过门的双杆球。当然,裁判员首先要清楚门前球的确切位置(偏向球门的哪一侧)因为并非所有来自门前的球碰撞了原有门前球就都能够构成过门双杆的。在这里,合适的角度、距离(即原有门前球的落位与球门形成的夹角;该球与球门的距离)和击球力度起着十分关键、非常微妙的作用。
          老李:你的意思我明白。平时玩儿球一旦出现了冲击二门未果、停在了距离球门比较近的门前球,大伙都会对后续没进一门的队员大声叫喊:“来呀,有双杆角度啦!”。其实能不能打出双杆,还得两说着。第一、就是你刚说的那些必备条件 —— 门前球与球门构成的角度、距离,这一条很关键。第二、是要看在杆队员有没有那个本事。具体就是你第一杆进一门能否控制好自球的落点,紧接着是第二杆击球的准确性和力度的把握。这一条同样也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你刚才说的“并非所有来自门前的球碰撞了原有门前球就都能够构成过门双杆”。
          老张:平时打球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只要是碰撞了门前球,在杆球又到了门后,就总有人高喊:“双杆,双杆!”。实际情况不一定,好多都是在杆球碰撞了门前球之后从门的一侧滑到了门后,根本就没有过门,这能叫双杆吗?!
          老李:看来裁判员的事先“清楚准确”,事中“及时到位”和事后的“果断处置”是一样也不能马虎、凑合的。行了,接着往下说吧。
          老张:前边儿说的是停在门前的,下边儿说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2、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前的压线球后,来球整体也越过了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 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后或骑在球门线上的压线球,一般来球不易整体越过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故很难形成过门双杆。但由于撞击力度大,且为旋转球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故裁判员务必及时到位观察,以防万一。
               3、停在门后的
                  ⑴、从门前来的球极易打成过门双杆。
                  ⑵、从门前来的球撞击了位于门后7.5和不足7.5厘米的门后球,有可能被反弹到门前。当两球碰撞瞬间若门前来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为过门双杆。
               4、过了门又滚回来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⑴、若已确认为门前来的过门得分后的压线球,该球经有效移动再次过门,只为正常移动。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前的压线球后,来球整体也越过了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 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后或骑在球门线上的压线球,一般来球不易整体越过球门线并被反弹到门后,故很难形成过门双杆。但由于撞击力度大,且为旋转球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故裁判员应特别注意。
              5、过了门又滚回到门前的球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再次过门,只为正常移动。
                  ⑵、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如果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⑷、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一般不易形成过门双杆,裁判员一定要及时到位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的位置再下结论。
                  ⑸、若从门前来球,容易出现先撞击门前球再过门的双杆球。
               6、停靠在门柱上的球
                  ⑴、无论该球贴靠在门柱的前方、后方、内侧或外侧,若从门前来的球都有可能打成过门双杆。
                  ⑵、贴靠在门柱前方和内侧的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⑶、若从门后来球撞击了贴靠在门柱前方的球以后又被弹回到门后,要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如果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过门双杆。
                  ⑷、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贴靠在门柱内侧的球,也有可能出现上述的情况,更应细心观察。
          老李:哎呀——,我说老张呀,太多了、太多了!一会儿门前一会儿门后的,都把我给闹迷糊了!我看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让我回去照着你的材料好好熟悉熟悉行吧?
          老张:那就按你说的办,咱们下回再接着说剩下的部分。
          老李:哎,这就对啦。你得先看看我的肚量有多大,一次能吃多少光囫囵吞枣地吃进去也不行,还得留出来足够的消化时间。行了,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169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4-22 04: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15: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4-25 20:48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篇
                               说说门球与球门的相互关系(三)
       老张:怎么样啊老李,这几天“消化”的差不多了吧?
       老李:消化的是差不多了,可能不能把营养全部吸收就很难说了。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球与门的关系就涉及到这么多的名堂。太复杂啦,太复杂啦!
       老张:因为分的细、说的也细,所以就显得挺啰嗦挺复杂的,其实只要你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就好办了。怎么样?咱们接着上回的往下说?
       老李:行,我还得看着你的材料,请讲吧。
       老张:上次给你介绍的是从门前来的球,包括:(1)、停在门前的2)、压在球门线上的3)、停在门后的4)、过了门又滚回来压在球门线上的5)、过了门又滚回到门前的6)、停靠在门柱上的。具体分析的是:这个球本身以及与从门前、门后来的球发生碰撞、产生有效移动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今天该说从门后来的球了:
         ㈡、再分析从门后来的球
            1、停在门前的球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10厘米以上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为过门双杆球。
              ⑶、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如果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⑷、若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的门前球后又滚回到门后,一般不易形成过门双杆裁判员一定要及时到位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的位置再下结论。
              ⑸、若从门前来球,容易出现先撞击门前球再过门的双杆球。当然,裁判员首先要清楚门前球的确切位置(偏向球门的哪一侧)因为并非所有来自门前的球碰撞了原有门前球就都能够构成过门双杆的。在这里,合适的角度、距离(即原有门前球的落位与球门形成的夹角;该球与球门的距离)和击球力度起着十分关键、非常微妙的作用。
            2、压在球门线上的球
               ⑴、若从门前来的球将其碰撞过门,为正常撞击、移动,但不能承认该球过门得分。但门前来的球撞击该球后又过了门,则为过门双杆。
               ⑵、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前或骑在球门线上的球后,有可能会整体越过球门线(即瞬间成为门前球)并被反弹到门后,应判为过门双杆。对这种球,裁判员一定要及时到位仔细观察。
            3、停在门后的球
                从门前来的过门球极易打成过门双杆球。
            4、到了门前又滚回来压球门线的球
               ⑴、该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⑵、从门前来的过门球极易打成过门双杆球。
               ⑶、从门后来的球撞击了球体大部分在门前或骑在球门线上的球后,有可能会整体越过球门线(即瞬间成为门前球)并被反弹到门后,应判为过门双杆。
            5、到了门前又滚回到门后的球
               ⑴、从门前来的过门球极易打成过门双杆球。
               ⑵、当该球位于门后且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或不足7.5厘米时,若有从门前来的过门球与其碰撞后有可能被反弹回门前。要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门前来的球若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老李:你看,你说的是不是这两张图的情况呀?
             ⑵、距离球门线7.5厘米——门后球或从门后来整体越过球门线又回滚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十一)B
图片1.png
             ⑶、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门后球或从门后来整体越过球门线又回滚过门得分后的门后球 见(图十一)C
图片2.png
       老张:对,就是这两幅图。你看那个(图十一)B中的B球恰好距离球门线7.5厘米。而(图十一)C中的C球距离球门线不足7.5厘米。在种情况下,若有从门前来的过门球与其碰撞后有可能被反弹回门前。要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门前来的球若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为过门双杆;否则为正常撞击。
       老李:这可就是考验裁判的时候了,稍微懒一点儿、慢一点儿都不行啊!接着说下边儿的吧。
       老张:这里边儿还有一个就完了。
           6、停靠在门柱上的球
             ⑴、贴靠在门柱前方的球,经有效移动,过门得分成立。
             ⑵、无论该球贴靠在门柱的前方、后方、内侧或外侧,若从门前来的球都有可能打成过门双杆。
             ⑶、若从门后来球撞击了贴靠在门柱前方的球以后又被弹回到门后,要仔细观察两球碰撞瞬间门后来的球如果整体越过了球门线,应判过门双杆。
             ⑷、从门后来的球若撞击了贴靠在门柱内侧的球,也有可能出现上述的情况,更应细心观察。
              好了,有关球的“落果”的后果分析就全完了。下面该说最后一个大问题了。
              第三、三个去 —— 球离去的时间、原因和方向
       老李:等一等,这“三个去”是不是说已经“落”在球门附近的那个球,是什么时间离开原来位置的;是由于什么原因而离开的;离开后去了什么方向?
       老张:对,就是要说明这三个问题,这是球与门、门与球相互关系中的最后一项内容。
          一、去时 —— 该球是什么时间离去的?具体讲:就是由哪一号击球员的技战术操作致使该球又产生了新的位置移动。明确了这个时间点,再与前面已经牢牢记忆在裁判员脑子里的“来时”相对照,裁判员就可以立即判断出在一个击次内某号击球员(在杆队员)是否出现了重复撞击犯规,从而杜绝误判。
       老李:这就是上次咱们说的那个,有的击球员一个击次就能绕场一周,打上一圈儿。让裁判员牢记球门附近每个球的“来时”,首先是在脑子里要非常清楚某个球是哪一号击球员曾经接触过、处理过的。这样,当这个击球员再次来到球门附近时,你的心里就有了底数。哪个球他可以碰,哪个球他不能碰,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迅速做出抉择。
       老张:你所说的“哪个球他可以碰,哪个球他不能碰”还应当加个注解。这里的所谓“碰”指的是直接击打或撞击;而球与球之间的自然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允许的。比如说:我原来在二门撞击并闪击了号球,这个号球就停在了二门后等我打一圈儿回来后,我又撞击了二门附近的号球,而号球在滚动中碰撞了原来的号球,这是允许的,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我的自球直接撞击了号球,或者是我撞击了号球之后自球在滚动中又碰到了号球,那可就是典型的重复撞击犯规了。
       老李:哎呀——,这个重复撞击犯规呀,好多时候很难分清楚,比赛的时候经常出现错判的。
       老张:判断是否重复撞击犯规,有一个关键点要牢牢把握住,那就是“续击”这两个字。当你怀疑某个击球员发生重复撞击犯规时,首先看他是不是在“续击”,有没有“续击”。如果他只是第一次击球,不管他的自球与被撞击的他球反复相互接触、碰撞几次,那都属于自然碰撞,与重复撞击无关。只有当他把第一个撞击的球处理(闪击)完后,再次击打自球(即续击)的时候,若自球又与刚刚处理(闪击)过的那个球发生了接触、碰撞,才能判为重复撞击犯规。
       老李:看来是不是重复撞击犯规,首先看击球员是不是“续击”,这很关键。可场上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只要看到两个球(击球员的自球和被撞击的他球)发生了第二次接触、碰撞,就认为是重复撞击了。以后可得好好记住了:先看是不是“续击”,然后再作具体分析。
       老张:咱们接着往下说:
          二、去因 —— 该球离开当前落点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正当击球、撞击、闪击、碰撞、震动等造成的有效移动;还是由于犯规动作、界外球进场的碰撞等原因造成的无效移动。两者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也是比赛双方都关注的焦点。
       老李:为什么双方对这个问题都那么重视呀?
       老张:这就是我刚说的:有效移动还是无效移动,两者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涉及到每个球的过门与否、得分与否、出界与否、撞柱与否、移位合法与否……等等许许多多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战术的设计应用;技术的施展发挥;队员的心理感受;教练的全局把握以及比赛的输赢胜负!你说,换做你,你能不重视吗?!
       老李:那当然不能马虎了。这么一说,看来这门球比赛确实还是个细活儿。
       老张:实战中往往这也是双方斗智斗谋的战场。只要能利用好《规则》,在短暂的时间内,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可以导演出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寓意的精彩场面。
       老李:比如说:我这个队需要拖延时间,搞一个“故意犯规”不就行了吗。
       老张:你这个词儿就用的不对!什么叫“故意”?什么叫不“故意”?你能拿出来一个清晰准确的评判标准吗?而且还能让比赛双方都认同吗?以前咱们曾经说过:作为裁判员在场上不要随意使用“故意”、“严格”一类的词儿弄不好你就是自找下不来台,把自己摆在了“众矢之的”的尴尬境地!
       老李:那你说明知道那样做是犯规,还要去做。这不是有点儿不讲体育道德吗?
       老张: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个问题还不能上升到关乎体育道德的高度去衡量。首先,人家不违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规则》条文,无可指责。另外,犯规是允许的、合理的、正常的,而且犯规也是“有效比赛行为”。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利用《规则》,获得比赛的胜利,有什么不可以呢?!
       老李:那要让你说还得表扬表扬、鼓励鼓励啊?
       老张:实战中有许多类似情况,只要教练员、击球员的脑子清醒一点儿、灵活一点儿就能够取胜。遗憾的是由于他们陷入当时激烈紧张的氛围,就显得头脑不灵、手脚笨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后输了球还以为是天不助我、遇到强手,无能为力,理所当然。如果你的队里有那么几个人能够在那种情况下,保持头脑清醒、忙而不乱,善于灵机一动,因势应变,利用规则,巧妙设计,力挽狂澜,险胜对手。你说,这值不值得肯定?
       老李:不但值得肯定,还应当表扬
       老张:好了,咱们还是接着说最后一个问题吧:
          三、去向 —— 该球是朝着哪个方向离去的?是向球门的前方,还是向球门的后方?这将直接关乎到该球的过门得分是否有效、能否出现过门双杆等至关重要的敏感问题。
       老李:又是一个敏感问题啊!
       老张:是不是过门得分、是不是过门双杆,难道这在比赛中不重要、不敏感吗?门球比赛最终要看的是双方的得分多少,多者胜,少者负。
       老李:没错儿!多者胜,少者负。看来还真得特别重视这球与门、门与球的相互关系啊。怎么样?都介绍完了吧?
       老张:“球门与门球相互关系的三、二、三”的基本内容就是这些了。说了这么多,好像挺复杂,一时半时的也摸不着头脑、理不清头绪。不过你只要记住“三来 —— 来时、来因、来向;两落 —— 落点、落果;三去 —— 去时、去因、去向”就好办多了。
          另外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前面在分析球的落点和落果中,之所以突出显示球的落点与球门线的距离(即10厘米以上,恰好7.5厘米和不足7.5厘米),是因为这几个点(实为距离)都是非常关键的点(位置)。与该球当时及后经有效移动是否过门、得分、双杆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赛场上裁判员容易忽视并由此产生分歧争执的焦点!所以现场执裁者千万不可轻视,一定要做到及时到位,仔细观察,迅速判断,果断处置,据实判罚。
       老李:看来这些个问题对比赛队员、对裁判员都显得十分重要、非常关键,谁都不能马虎。
       老张:“球与门,门与球相互之间的三、二、三”的关系,是一种前后衔接、相互制约、时间推移、动态变化的因果关系。对于这一点,无论击球员、裁判员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清醒的认识。无论它怎么变化,一切都要本着据实、依规的原则来看待和处理。特别是裁判人员,重点是按照《规则》精神,对每一个球的移动、静止及时准确地作出定性判断,并把这个信息暂存(牢记)在自己的脑子里,以备随时提取应用,防止误判漏判的发生。
       老李:看来这裁判员的脑子就得是一个容量比较大的硬盘,内存着各种信息。无论什么时候,需要什么都能够立即提取和应用。哎!——,当个好裁判不容易呀!
       老张:行了,今天该说的内容都说完了,时间也不早了,下回再接着聊吧?
       老李:那好,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170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03
当该球位于门后且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或不足7•5厘米时, 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7.5 ” 的点必须是英语状态下的点,如果用中文的点就会变成:7•5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25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5 16: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该球位于门后且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或不足7•5厘米时,


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7.5 ”  的点必须是英语状态下的点,如果用中文的点就会变成:7•5

点评

谢谢烨鹤老师:以前还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又向您学了一手!再次感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25 2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2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21-4-25 16:36
当该球位于门后且距离球门线恰好7•5厘米或不足7•5厘米时,

         谢谢烨鹤老师:以前还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又向您学了一手!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30 19: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1 08:53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一
                                        》(一)
        老李:老张啊,这两天怎么没见你去球场呀?
        老张:最近几天连续下雨,我怕球场有积水,一打水球弄得裤子和鞋都湿了,回去又得洗呀涮的,不如呆在家里上上网或看点儿书报。
        老李:现在场地好多了,以前遇到中到大雨有些局部地方会出现积水。最近几天虽然有雨,但都是间歇性的,很少出现积水和局部起皱现象,打着挺带劲儿的,只是场地湿度大,稍加点儿力就行了。那你这几天在家上网看书报,有什么新消息吗?
        老张:当然有啦。有一个网名叫“龙胄”的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题目叫做《门球人一直关心的问题,这次又长知识啦!》,开头是这样写的:一直以来很多门球人都讨论人造草坪门球场,注砂型草好还是非注砂草好。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讨论是哪种类型好,哪种类型不好;应该是说哪种类型草更适应门球运动。对于这注砂草与非注砂草更适应门球场。按2011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规定,人造草坪门球场必须要注砂的。现在我们解读注砂型的场地与非注砂型的场地。
        老李:唉——?网名叫“龙胄”,肯定是龙胄公司的人啦。他是想介绍他们的产品,宣传注砂草坪的优越性吧?这不就是在网上变相做广告吗!
        老张:做不做广告咱们先不去管它。宣传你的产品也可以,但要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还得要听听门球人的看法和评价。我一直认为:评价草坪的好坏,门球人最有发言权!这些年各地铺了不少草坪场地,因为草坪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儿和哑巴亏。说句不好听的话:个别厂家却是在利用这个商机大赚门球人的钱!
        老李:我记得以前你不是写过一个帖子,专门儿谈草坪问题吗?前年咱们单位五块沙土场地又都新铺了草坪,这次场地升级改造,门协主席、老黎、老程、老高、老伍、老屈你们7个人还当了“工程质量监督员”,你们心里还不清楚吗?到底哪种草坪好?这附近也有几块注砂型的场地,质量怎么样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看你也应该发个帖子到网上,评良心用事实说话,用咱们的亲身感受说话,让门球人了解、知道到底哪种草坪好!你要是忙不过来,我就发一个帖子表表态,说说自己的看法!咱不是为了自己如何如何,关键是要让各地的球友网友们知道真相啊!
        老张:我准备最近在网上发一个帖子,草稿已经写好了,再加加工修改一下就行了。
        老李:用的是什么题目呀?
        老张:前几年写的那个叫《也谈人造草坪》,这次的题目就叫《再谈人造草坪》。
        老李:你肯定带着草稿哪,先给我念叨念叨吧。
        老张:你这可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我这还没最后定稿儿,就得先向你汇报!
        老李:看你说的,我这顶多是先睹为快啊。
        老张:好,那我就先给你说说,有什么建议和看法你也随时说。
                                           
          2010年5月份(记忆中的大致时间),我曾在当时的中国门协官网《门球论坛》发了一个《也谈人造草坪》的帖子,后因该网站突然关闭,致使资料丢失。幸好我留有底稿,请看如下原文:
          老李:是得回过头来再看看原来发的那一篇的原文,这样儿前后就连接上了。另外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老张:下面是那篇原文:
也谈“人造草坪”
      近些年,制作、铺设人造草坪门球场地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这标志着中国门球运动的文化档次在提升,对广大门球人来说是好事、喜事!遗憾的是,短短几年的实践检验就暴露出了人造草坪门球场地的诸多问题。
       近期官网上不时见到对人造草坪的批评和抱怨。如:“北京房山的四块草皮不知是哪家的,用两年就坏了,不过还好,今年厂家给换了。”;“长沙门球活动中心的人工草坪出现裂缝,已经影响球路正常运行……。”;“常德市鼎城区的人造草场根本不能用,都脱胶起皱。”;廊坊的两块人造草坪场地我清楚,既光又滑,“不出界就是好球”已是打球人的共识。
        “五一”假期京南网友门球赛我参加了。丰台的八连片人造草坪球场非常漂亮壮观,一看就让人眼前一亮。但我个人感觉是草坪有些光、滑。恰值那两天气温较高(30度),下午的比赛球就更难打。自杀出界成了家常便饭,每打一杆都“揪着心”。喷上水后稍好一点,可大热天那点水很快就蒸发了。依我看:如此下去,一年半载,顶多两年,那球也就“相当”难打了!
          据了解,铺设一块人造草坪场地大约需要10万元左右。如果都是铺设第一年好看、好用、好风光、好气派,之后很快就问题频出,怨声载道,那可就真成了:
         一年花十万(头一年的“好”是用十万买来的)
           两年出遗憾(第二年开始问题频出),
         三年成麻烦(第三年开始注砂、喷水、返修…),
           四年变负担(第四年拆也不是,用也不行……),
         五年再重建(五年都不保,只有重建了),
           哪里去找钱(门球人的最大难题)???
       门球人的企盼并不高:铺设好的人造草坪只要比在沙土场地上打球要么“稍加一点力”或“稍减一点力”就行,不要造成非常明显的“感觉不一样”,让大多数人都“难以适应”我们就满足了。关键是人造草坪的质量和寿命。请问有哪个厂家敢于向全国的门球爱好者公开承诺:
       第一、我的草坪保证三年、五年……(时间长短厂家自定)不脱胶,不开裂,不出现隆起、皱褶、变形。
         第二、我的草坪保证三年、五年……(时间长短厂家自定)击球手感,球行速度、路线与刚铺设第一年基本一样。
        在这里,我们也请堂堂正正做出《指认产品》;《官方指定比赛专用人造草》的中国门协和大张旗鼓、广而告之的有关厂家,向尚处不太知、不太懂、不太解、不太认人造草坪的门球人介绍一下:


       1、产品质量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2、性能,使用寿命的测定试验方式、方法、过程;
       3、哪个权威部门,哪些权威专家、学者最后拍板定案做出认证?其中有多少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前边已经说过,门球人的企盼并不高。原因很简单 —— 我们属弱势群体,我们不缺别的,只缺钱!我们最怕修好的人造草坪门球场“三岁小孩儿的脸”—— 哭笑无常,瞬息万变。一会开了,一会裂了,一会褶了,一会皱了,一会滑了,一会光了,一会要灌水,一会需注砂……。将来真的变成“美容成毁容”,“减肥变减寿”那就真要命啦!
        请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有关厂家到已铺设好的人造草坪场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了解实情,了解门球人的心!
             赚 ——只要光明正大!
          “发话”无罪——只要于心无愧!
       老李:唉——?当时网友们的回帖都是怎么说的?
       老张:前边儿我不是说了吗:中国门协官网《门球论坛》不知什么原因,既不打招呼也不事先通知,突然关闭了,致使所有网友的所有资料全部丢失。
       老李:这手儿也太绝了!既不说明原因,也不事先通知打个招呼,说关就关说停就停了!眼里还有没有门球人、有没有咱们老百姓啊?!据说当时全国就那么一个门球专业网站,中国门协竟然能做出这种事!大多数老同志不知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学会上网,这么一来发的帖子、写的东西就一下子都不知去向、烟消云散了!
       老张:好了,不去说它了,已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接着说咱们的吧:
          虽然所有资料都丢失了,但是关于这个帖子,有一点我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除去网友们的回帖外,有一个网名“希望之光”的网友给我发来了一个短信。
       老李:不就是回帖吗!
       老张:不对,回帖是回帖,短信是短信。回帖是直接发在你的主帖后面的,俗称跟帖,用以表明对你主帖的看法和意见。而短信是直接发给你个人的,别人是看不到的。
       老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给你发回帖呢?
       老张:我记得这位“希望之光”网友在发给我的短信中说(大致记忆的内容):现在网上比较乱,我不想以回帖的方式表明我的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议论。你的帖子我看了,并且也给我们的领导看了。你说的情况既真实又比较直率,我不否认。说老实话,作为全国最早经营草坪的厂家,对于质量我们也没有保证。但是我们答应了门球人的,就保证做到。(注:指的是新铺的草坪,坏了就给更换)今后涉及到有关草坪的质量以及评价问题,希望你能保持中立!
       老李:哎!——,新鲜啊!什么叫保持中立呀?这又不是在谈判或搞评比什么的。保持中立不就是两边儿都不得罪,做老好人吗!
       老张:不仅是这个问题,你看,它在短信中还说了“但是我们答应了门球人的,就保证做到。”。这指的就是在我的帖子里边儿所说的“北京房山的四块草皮不知是哪家的,用两年就坏了,不过还好,今年厂家给换了”。两年就不能用了,你厂家给换;再过两年又不能用了,你厂家还给换吗?你能保证做到坏了就给换、坏了就给换……就这么一直延续下去吗?即使你能够做到,我们门球人也受不了哇!那我们还玩儿不玩儿球啊?!整天坐在那里看着你铺草坪、换草坪来回折腾就行了!那还叫门球场吗?
       老李:就是嘛,刚用两年就不行了,说明他的草坪质量根本就不行,施工质量也够呛!要不怎么他在给你的短信中说对于质量我们也没有保证”。我看这个人在这一点上倒是还算比较诚实啊!哎——,我说老张啊,希望之光网友给你发短信的事儿,在这次的帖子里提到了没有?
       老张:当然有啦,不过因为时间久了,短信的内容我记忆的不是很清晰,只说了我记忆最深刻的那两点。
       老李:一是质量没保证;二是让你保持中立,对吗?
       老张:没错儿,这两点我记忆的最清楚。具体到帖子里我是这么写的:记得当时帖子发出不久,就有一位网名“希望之光”的网友给我发短信(仅记住的要点)说:作为全国最早经营草坪的厂家,对于质量我们也没有保证;今后再评价草坪时,请您保持中立!”。
       老李:行,把他的主要观点亮出来就行了。我估计这个希望之光的网友,肯定是某个草坪厂家的职工。要不他怎么在短信当中说你的帖子我看了,并且也给我们的领导看了。”呢?你估计是哪个厂家呀?
       老张:这我哪知道啊!虽说是五年前发的帖子,那时候经营草坪的厂家就已经不少了。人家又没有亮出自己的牌子,咱们怎么知道是哪家呀!
       老李:嘿,看来还是有点儿“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劲头儿啊!不好意思亮出自己的牌子。那这回这个叫龙胄的网友比他可就强多了,人家就用自己公司的名字。
       老张: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代表谁,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好了,咱们接着往下说:
          一晃五年多过去了,这期间我走了不少地方,见识并亲自体验了不少品牌的草坪场地,也听到了球友们的议论和评价。当前,各地门球场地升级改造、铺设人造草坪的消息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这说明门球运动的档次在提升,文化内涵在充盈。不管这么说,修建人造草坪场地对广大门球爱好者来说是大事、好事、盛事。
          我一直认为:对于各种品牌的草坪质量、性能、寿命、好使不好使……等各个方面的最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那些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老李:那当然啦,这还用说嘛!特别是我们这些老同志,几乎整天都“泡”在门球场。草坪质量如何、好用不好用……,我们的体会最深。也就是你说的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那些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老张:我看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剩下的咱们下回再说,怎么样啊?
       老李:行,咱们下回再接着聊。再见啦!

点评

第171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3-3-8 09:06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二
                                        《再 坪》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话题,继续说有关草坪的事儿吧。
      老张:我记得上回咱们说到了经常打门球的人,对草坪的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你还引用了我在帖子中的一句话: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那些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老李:没错儿,这个观点我百分之百地支持!不能光听厂家的,更不能光看广告。就像你说的,一定要那些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说话才行!修好的场地看上去怎么样?走在上面的感觉如何?打起球来手感怎么样?闪击的时候放球踩球滑不滑?使用几年之后草坪的变化大不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门球人最有发言权。
      老张:在缺乏公平公开竞争的前提下,任何部门和所谓权威人士都无权搞什么“指定”,并要求、规定、强制使用者如何如何!最近有人在《中国门球网》发帖,以对比的方式宣传注砂型草坪的优越性。还称:2011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规定,人造草坪门球场必须要注砂的。可我翻遍2011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逐字阅读,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上的文字
       老李:这人也真够胆大的啊!这不是在以势压人吗!他以为在《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里边说的就都是法律法规是圣旨无论是谁都得照着办别说没有这样的文字,就是有又能起什么作用呀?门球协会本身就是一个社团性的组织,有权利发号施令吗?那不成了“二政府”了吗!
       老张:你这个词儿是从哪儿学来的?
       老李: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是批评当前有好多社团性的协会、学会什么的,打着社团的名义,大都是官办的。正事干的不多,歪门邪道却不少,变相收敛钱财。他们已经变成了仅次于各级政府部门的“二政府”。
       老张:这个比喻很恰当,批评的也很深刻。看来咱们国家这些“四不像”的所谓社团组织是应该好好整顿整顿了。好了,接着说咱们的:
         我不懂也没有研究过书本上介绍的有关草坪的物理性能指标,只凭几年来所见所闻和自己使用的亲身感受谈些个人看法。
         再谈之前,先插入一段儿本不属题外话的小段儿:我们单位原有五块沙土门球场地,2011年就铺了注砂型人造草坪。由于设计、施工全程均为充满“猫腻”的“暗箱操作”,不仅草坪品牌、生产厂家不清楚,主办者还以“你们懂什么?!”为由,不允许门球人有丝毫介入。结果是刚刚修好的草坪场地就成了凹凸不平、百孔千疮、根本不能使用的典型“豆腐渣工程”接下来是开裂变形了就再粘,褶皱隆起了就用大钉子钉原本每天人满为患的门球场被弄得面目皆非、门可罗雀,用球友们的话说真是“惨不忍睹”!由于老同志们反应强烈,也是乘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2013年末不得不再投资进行改造。在这次门球场地升级改造中,我与另外6名老球友担任“工程质量监督员”,参与、见证、检验、验收了草坪选择,甲乙方谈判,合同签订,工程建设,款项分期给付……等施工建设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施工过程中我曾以跟踪报道的形式在《中国门球网》发帖,详细报道了当时的施工进度实况后根据我个人现场学习、积累的资料,于2014年1月1日又发了《修建人造草坪门球场须知》的帖子,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场地基础建设和草坪铺设的步骤、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完整资料。
        老李:对,你们几个人都亲自参与了咱们这五块场地的升级改造,而且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你们都检验了、见证了,应当把这些经验写出来告诉各地的门球人。修建人造草坪场地对咱们门球人确实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更重要的是咱们那点儿钱来之不易,千万不能再搞豆腐渣工程了。
         老张: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对两种草坪的看法:
          第一注砂型草坪
                草丝原料为塑料,编织成草坪的单根草丝较长、较软,弹性也较差。加之单位面积的草丝密度小,所以需要大量注入石英砂(以吨计),以起到固定(重压)和支撑(扶植撑起草丝)的作用,这就使得初建和后保养再注砂的场地,都如同白茫茫的雪地一样。
                塑料这种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到处使用。如:塑料袋、塑料绳、塑料布等等。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原料的牢固程度、抗拉性、耐磨性差,自然降解、老化变质快,使用寿命短,并有较强的易燃性。
                为什么好多新建的场地使用很短时间,开球区的长(惯)用放球处就会形成一个“坑”?进一门的跑道就会出现一条非常明显的“沟”呢?就是因为使用频率高,磨损程度大,在这一条线上的塑料草丝很快都被磨掉了、磨光了、没有了!本来轻(浅)进一门是一项需要苦练的基本功,有了这条“沟”却变成了一种“享受” —— 只要把自球放在“坑”里,闭着眼顺着“沟”轻轻一击,想进多少、想停在哪儿随心所欲,手到擒来,恰似自动导航。这样的门球比赛还谈何竞技!
                注砂型草坪场地大约使用两、三年左右,就会基本上变成“光板儿”,板结的表面看上去好像还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小毛毛儿,实则完全靠底层的石英砂在支撑。走在上面感觉脚下硬梆梆、没弹性打起球来滑溜溜杆杆“揪心”,唯恐自杀出界闪击踩球放球“滑”的要命,极易出现犯规。这时候再说他是草坪场地实在勉强,说他是沙土场地到是恰如其分 —— 只是把原来的河沙(或海沙)换成了石英砂。每每玩儿上半天球儿,临走或回到家中总得要脱下鞋来好好磕磕往外清理里面的沙子才行。
        老李:——,原来如此啊!注砂型草坪草丝的原料原来使用的是塑料呀!那能结实吗?咱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使用塑料,就拿塑料绳说吧:细一点儿的两手用力一拉就断。经常见到做小买卖的拿起塑料包装绳在硬物的边角上来回那么一拉,“啪!”的一声就断了。用这种东西做成草坪,根本经不起打球的人长年累月地在上面来回走动,更经不起无数的球在上面滚动摩擦。我说为什么好多草坪场地表面不见草丝,进一门的跑道都有一条很深的沟呢,闹了半天是这么回事儿。
        老张:下边儿说说非注砂型草坪           
           第二、非注砂型草坪
              草丝原料为尼龙,抗拉性、耐磨性、牢固程度等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均优于塑料。编织成草坪的单根草丝较短、且富弹性,加之单位面积的草丝密度大,故有较大较强的承载力。
             以尼龙为草丝原料的非注砂型草坪,有许多优越性: 一是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四川、新疆等地都有修建使用3、4年,5、6年仍完好如初的例子。二是人走在上面感觉舒适,不板结不咯脚。三是打球的手感合适,与原沙土场地区别不大。四是正因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进一门的跑道不会出现“坑”和“沟”。比赛时要想顺利进一门特别是轻浅进门,就必须谨慎操作。五是非注砂型草坪的铺设方法是以基布为依托把草坪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与场地的基础部分(水泥层)粘接,便于草坪随着气温的变化自身调节(即伸缩)。六是非注砂型草坪场地的平时维护保养很简单。露天或带棚的需及时清扫树叶等杂物,室内场馆型的就更不用说了。七是露天场地使用时间长了,若草丝中尘土及细碎杂物较多,可以用水冲刷,冲刷后崭新如初(这是新疆球友介绍的经验)。
        老李:你说的这几点都很实在,咱们都有亲身感受。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别看咱们外行、不懂,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咱们参与了,又使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该看的看了,看摸的摸了,该试的试了,该用的用了……,还能有什么呀?所以说,咱们门球人最有发言权!
        老张: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非注砂型草坪刚建好后,初期使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导向性”(即击出的球会朝着左或右的方向走弧形路线)。这是因为草坪在进料、编织、捆扎、包装、存放、装卸、运输……等各道工序中难免受到多种外力作用(特别是难以避免的“野蛮装卸作业”),致使原本直立向上的草丝向着某个方向严重倾倒,所以新草坪场地建好后,需要1——3个月的恢复期。这一点在我们单位新建的五块非注砂草坪场地上,球友们都有亲身感受。实践证明:建好的草坪场地马上可以使用。通过人们反复的踩踏、行走有利于草丝本来性状的恢复,若能使用木质刮板按草丝的倾倒方向逆向轻轻推刮,即可大大缩短草坪的恢复期。
        老李: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你还记得当时我老向你反映这个问题吗?“怎么搞的?我的球老是走弯路哇!”。你告诉我别着急,慢慢会好的。
        老张:当时事儿多,顾不过来给你详细解释,就笼统地说了个导向性。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亲身体验,大伙儿都清楚了。但是有的地方就有人拿这个问题说事儿,给非注砂型草坪抹黑!
        老李:其实抹黑也不怕,时间和实践最能说明问题,也最有说服力,毕竟导向性是暂时现象吗。
        老张:再就是北方地区修建非注砂型草坪场地时,要尽量避免冬季施工若非修建不可,也要选择温度较高的好天气把草坪铺开先晾晒3——5天,让草坪完全舒展开,不要打开包装就立即铺设。原因是冬季气温低,再加上出厂后的包装捆扎,草坪整体呈卷曲收缩状态,很难预测铺设后再遇冷热变化的收缩、膨胀幅度,铺设时也就不太好把握松紧度。
           严禁在草坪场地内吸烟或动用明火很重要。塑料原料的草丝非常易燃,且一烧一片。尼龙原料的草丝虽不致燃烧,但却会迅速融化结状的疙瘩
        老李:这件事儿咱们体验最深刻。就是因为冬季施工,给咱们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些人对草坪产生了怀疑。现在好了,你看场地多平整呀!玩着多开心呀!
        老张: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注砂型与非注砂型这两种草坪的看法和评价,仅供各位球友网友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另外我还在最后附了两张图片。
        老李:是哪两张呀?
        老张:第一幅、我们单位2011年修的注砂型草坪场地(拍摄于2013年8月)。虽然平时很少有人打球,但草丝已基本被磨光,接缝处开裂的口子可以放入两个手指有余。
图片1.png
        老李:呵!——,看这大口子,这能打球吗?这也叫草坪啊?!简直是胡闹!!!
        老张:还有一幅,是咱们新的草坪场地。
             第二幅:使用了两年的非注砂型草坪场地。仔细看,进一门的跑道似有一条稍显发白的痕迹,但却没有“沟”。
图片2.png
        老李:这才叫草坪场地,咱们每天都在上面打球,感觉怎么样?大伙儿心里最清楚。老张啊,我认为你的这个帖子写的好,也正是时候,我建议你马上发出去。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用事实说话,都是咱们亲身经历过的东西,没有半点儿虚假的成分,经得起别人检验,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老张:这样吧,文字比较多,关键是不管怎么说,咱们毕竟是外行。对草坪这个东西感性认识多,缺乏真正的、深入的、专业性的了解,所以咱们所说的就难免有谬误之处。你先拿回去,再好好的、仔细地看几遍,然后再交给我,怎么样?
        老李:行,我先拿回去仔细看看。你可真叫细心,过两天我就给你送过去。那就这样吧,咱们下回再见!
        老张:好,下回再见!

点评

第172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19: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10 19:39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
                                《为门球刊物设计的插图》
        老张:老李啊,这两天我在家里翻找旧资料,无意中看到了一份2006年的时候我给门球刊物设计的几幅插图。这都是10年前的事儿啦,没想到自己那个时候还有这份儿闲心啊!
        老李:带来了没有?给我看看。
        老张:你看,就是这个,一共20幅
        老李:呵!——,这么多呀!你老张可真行啊,多才多艺,画得挺不错嘛!反正我是没有这两下子。怎么样?你就一幅一幅地给我介绍介绍吧。
        老张:这有什么可说的?你自己看就行了。
        老李:哎?——,话可不能这么说。你设计这些图片的时候总得有自己的想法吧?不会是脑瓜子一热随随便便画的吧?再说了,你老张也不是那种人
        老张:你说的倒也是,那我就把每一幅图的构思、含义、想表示什么大致给你说说。
        老李:这么着吧,先说说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些插图,也就是你的动机或者说是最初的想法。
        老张:行,那就先说说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图案: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由于时代不同了,科技进步了,过去的好多种杂志书刊,在印刷质量、用纸、排版等许多方面都不能和现在的刊物相比。但是我认为过去的刊物书报有他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编辑部的美术编辑人员确实是动了脑子、下了功夫把刊物的栏头、题饰、插图、尾花、角案……等等都做的特别丰富多彩,而且认真、细致、得体、到位、美观。让读者在阅读刊物文字之外还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有这方面爱好的,可以顺手搞一些积累和欣赏。我从小就喜欢美术,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参加正规的学习和培训。我自己就剪贴了好几本图片资料,没事儿的时候可以自我欣赏。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也想让咱们门球人的各种刊物杂志也搞得让人喜欢、爱看,所以才自己动手设计了这些图案。
         咱们先看这第一幅:
          唉——,差点儿忘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那就是这些图都是我手工绘制的,所以都显得特别粗糙。如果放到现在,我用PS软件稍微加工一下,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图1

图1
         老李:这是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些花朵。用10朵花代表了10 个球,而且红白球的花形和颜色还不一样。这个图案干什么用啊?
        老张:可以用作文章的尾花或角案啊。
        老李:什么叫尾花、角案呀?
        老张:就是在排版的时候,一篇文章的文字用完了,但是没能够占满一个页面,尚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大也不小,空着不好看,显得空荡荡;用另外的文章来衔接吧,所需要的文字又太少。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一个东西来填充这个小小的空间,而且还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一个设计精良的尾花或角案,及时而又贴题地放在这里,就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老李:你也懂排版呀?看来你还真是个多面手。
        老张:排版我可不懂,这只是我个人阅读刊物杂志时的一点儿感受而已。一边阅读文字,还可以欣赏其中的插图插画什么的,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好了,咱们接着看下一幅:

图2

图2
        老李:这是什么呀?怎么还画了一个门球场,上面还有几个球哇?
        老张:这幅图是准备用作《门球战术》专栏的栏头。你看:一个人站在那里对着墙上的大挂图(或是幻灯投影)讲门球战术,下面坐着好多人在认真听讲。这不是充满了教学、研讨的气氛嘛。
        老李:你别说,通过你这一解释,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而且充满了战术气氛,看来你还是真动了脑子。
        老张:看第三张吧:

图3

图3
         这一幅图技术战术可以两用,在那四个空白的圆圈里填上“门球技术”或“门球战术”就行了。再灵活一点儿,写上“刻苦自学”、“技术探讨”、“战术研究”、“自学成才”、“贵在用脑”……什么的都行。
        老李:嘿!——,绝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设计巧妙啊!这么一比,我可就显得太笨手笨脚了!
        老张:行啦,别谦虚啦!咱们接着往下看:这一幅图和上面的那张类似,也是可以有多种用途。什么“战术教学”、“专题研究”、“技术讲座”、“技艺探讨”……等等都可以使用。

图4

图4
        老李:这里空着四个方框,可以根据需要填写文字,就是这个意思。不错,不错,挺形象的。
       老张:接着往下看,后面的四幅图都是表现场地上一些实际情况的,我原来的想法是用来作为文章中必要的插图用。咱们一幅一幅的分别说:
         第一个、击球员在专心致志地准备击球,裁判员站在旁边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观察,场外队员也都是个个显得非常关注,好像这一杆球打出去直接关乎着双方态势的改变和比赛的最终胜负。

图5

图5
         老李:有那么点儿意思,经你这么一解释还真是显得挺逼真、挺形象,既充满了生活气息,又彰显了门球运动的文明高雅和无穷的魅力。第二张呢?

图6

图6
         老张:这是一幅表现击球员在二门前做“自助门双杆”的场景。你看:门前门后共有四个随机球,击球员正在想办法自主调位找角,最终使自己的球过二门能够打出双杆球。站在旁边的队员都在屏气观察。
         老李:行,挺逼真的,像那么回事儿!再看下一张:

图7

图7
         老张:这张有点儿意思,我想画的是平时基层比赛打着玩儿的一个典型场景。你看图中的几个人物:所谓的教练跑到场地里面指手画脚:“把这个球送到这儿!”;击球员在慢条斯理的放球、闪击;旁边的人随随便便,看球的看球、聊天儿的聊天儿,有站着的有坐着的。
        老李:没错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正规比赛哪能这么打呀!看来你还是真动脑子啦。那第四张呢?这就不是打着玩儿了吧?裁判挺正规,你看站的多笔直呀。击球员的操作也显得挺认真挺细致的。

图8

图8
         老张:不仅如此,你看场外的两名队员,各说各的看法,议论的多热烈呀。行了,看后面的吧:

图9

图9
           这是一幅表现比赛开始从开球区击球进一门的场景。你看击球员的瞄准多细心呀,裁判员站在那儿观察的也很仔细。

图10

图10
         这一幅是使用前面的第一幅图,采用黑白对比的手法画的一幅“矢量图”。
         再下面的一幅:是表现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在颁奖之后队员们兴高采烈的场景。你看:有的高举着奖杯,有的高举着球杆,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高声呼喊、互相祝贺……,场面激动人心。充分体现了经过不懈的努力、艰苦的训练、激烈的角逐……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和圆满的收获。
         老李:真是啊,冠军来之不易!

图11

图11
          老张:下面的几幅是表现击球员的击闪动作的:

图12

图12

图13

图13
          你看:第一幅画的是两个击球员的击球动作,那个时候采用这种“跨打”姿势的比较多。第二幅就出现了“单贴脚”和“双贴脚”打法了。

图14

图14
           这一幅画的是采用“侧闪法”的击球员正准备往脚下放他球。

图15

图15
            这一幅画的是击球员在准备打“擦顶球”(即所谓“跳球”),而且他采用的打法是半侧身双手握杆的压打方式。
         老李:这么说,从你设计的插图中也能够看出门球运动技战术发展演变、不断进化的历史啊!起码击闪球的姿势可以看得很清楚。这几幅图具体准备干什么用呀?
         老张:这也类似于尾花、角图一类的小插图,可以灵活应用在任何需要拾遗补缺、填充空白的小地方。有了这些小插图,就更能体现门球的特色、刊物的本性。好了,咱们接着说后边儿的吧。先看这两幅图:你一看就清楚了。

图16

图16

图17

图17
         老李:这画的不是裁判员吗!先让我好好想一想,究竟你画的是什么动作………………。我认为第一个画的是“过门得分”;第二个画的是“撞击某号球”,怎么样?我猜的对不对?
         老张:行,你虽然不是裁判,但是对裁判员的宣判手势还比较熟悉。
         老李:那是因为这两个动作用得最多,时间一长大家都熟悉了的缘故。
         老张:不过这里边儿还有一个细节你没注意到。
         老李:什么细节呀?不就是“过门得分”和“撞击某某号球”吗!
         老张:你再仔细看看那个“过门得分”的动作。咱们先详细说说这个动作。按照《2011裁判法》的规定:
          第一动——站在球门柱侧面,正对球门立正,单臂平屈,五指并拢,掌心向下,于身体中轴线位置至胸前,同时宣报“某号”。
          第二动——展前臂由胸前侧向伸直,成侧平举指向过门方向,目光随时注意击球员的行为,同时宣报“某门得分”。
而这个图是我在2006年初绘制的,那时候执行的是《2004规则•裁判法》,它的具体规定是:
          第一动——在门柱侧面,正对球门立正,单臂平屈,五指并拢,掌心向下,于身体中轴线位置至胸前,同时宣报“某号”。
          第二动——展前臂经前向侧伸直成侧平举指向过门方向,目光随手转向门的方向,同时宣报“某门得分”。
        老李:嗷——,我知道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宣报“某门得分”的时候,原来的要求“目光随手转向门的方向”,也就是通常咱们说的要“转头”。而现在的就没有“转头”这个要求了。我说的对吧?
        老张:完全对!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一小小的修改和变动很好。正像《2011裁判法》中所说的 —— “目光随时注意击球员的行为”。原来的一“转头”就不利于观察击球员的行为,你只能看到头所转向的那一面。虽说只是很短的时间,但也有它的弊端。好了,后面还有三幅图:

图18

图18
            先看这个:这是画的两位老球友在切磋球技。正在研究怎么样利用身边的几个随机球,自主调位找角度,而后发起擦边攻击。
            下面的一幅是画的闪击动作,两个人都是采取的侧闪法。上面的一个正在挥杆击球,下面的一个放好球后正在微调瞄准。

图19

图19
             还有最后一幅,画了一个日常门球活动的场景。你看: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几个老同志正在随意地打着球。
        老李:最后这幅图画的好。一棵参天大树覆盖着几乎整个门球场,老同志们悠闲自得,轻松愉快地打着门球,既有亲切感人生活气息,又充满了浪漫高雅的艺术色彩!

图20

图20
         老张:哎呀——,我说老李呀,你这词儿都从哪儿来的呀?张口闭口就是一套儿一套儿的,你可真行啊!佩服,佩服!
         老李:行,行,你就别夸我了。我就是嘴上再能耐,也比不过你呀。你是全能啊!说的头头是道,做的有板有眼,写写画画样样行。就说这些图案吧,无论如何我是既想不起来也画不出来的。
         老张:行了,我看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先到这儿吧,怎么样?
         老李:那好,咱们就下回再见!

点评

第173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9: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15 19:39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四篇
                                   《使用鸭嘴槌头,打出上下旋球》
       老李:老张啊,前天我看到你们几位老同志在一块儿研究一种特殊的双杆球。就是用逆向槌头掏打门后的球,打完之后自球还要再滚回到门前。看了一会儿我就走了,最后练的怎么样啊?
       老张:那是因为老曹最近买了一个新球杆,就是那种一面是平头、一面是斜面的那种,应当叫做“逆向”或“坡型”槌头。以前有关资料介绍过,使用这种槌头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可以用掏打的技法打出特殊的过门双杆球。
      老李:怎么还得条件具备呀?需要什么特殊的条件呀?
      老张:一是距离,二是角度。这次经过我们反复试打:第一、无论从门前还是从门后掏打,自他球的距离一般应在20至30厘米为最佳,最远也不要超过50厘米。太近了(特别是其中一个球距离球门线不足10 厘米)自球不能整体越过球门线形不成“过门”的结果太远了力度很难把握,而且他球距离球门线最好是近一些(当然要超过10厘米)。第二、自他球应当都比较靠近球门的正中位置,有一个球过于偏向某一侧就不容易打成。
      老李:这么复杂呀?!看来什么事儿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老张:哎——,你这句话算说对了。就这么一个掏打双杆球,你不下一番功夫、反反复复地练,比赛的时候就是摆在你面前也只能是望梅止渴无能为力。
      老李:那当然,你看平时有好多人都使用种逆向槌头,可这其中又有几个人认真地练习过那些特殊打法呀!
      老张:说的是实际情况手里有了特殊的工具,但不了解它的用途和用法。这样吧,既然今天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把我自己关于特殊槌头的想法跟你聊一聊有些还是10年前的东西,咱们就凑到一块儿说,怎么样?
      老李:行啊,看来你10年以前就研究过球槌儿的事儿,那就把你的想法给我详细说说吧。
      老张:我当时曾经给东北哈尔滨的长寿门球器材厂写过一封建议信,建议他们能够研制生产三样东西。
      老李:三样?都是什么呀?
      老张:一个是“鸭嘴型槌头”;一个是“不倒翁训练球”;一个是“内侧直线底门球鞋”。
      老李:有意思!“鸭嘴型槌头”;“不倒翁训练球”;“内侧直线底门球鞋”。这些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呀。一个一个地给我介绍介绍。
      老张:今天咱们重点探讨使用特殊槌头,打出特殊球的问题。后边儿的两个先不做为重点探讨内容,我只是把我当初的大致想法简单跟你说一下。
         先说说“不倒翁训练球”。这种球的设计构想是基于过去使用的沙土场地。每当我们练习闪带球的时候,目标球(或称靶球)一旦被击中,就需要重新捡回放在原位这样做往往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和体力。能否对现用的球做些改进,做为目标球固定在一个地方(某个点)球体里带着弹簧,被闪带击中倒下后能立即弹起恢复原位。这样既能检验闪带效果,又不用反复跑动捡球击球员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省不少时间可以多练几杆球。
      老李:这个想法不错。现在我们虽然有了草坪场地,但是练习闪带球不是还得往返跑很多路吗。这要是有一个“不倒翁训练球”放在那里,那可就省事儿多了。
老张:我当时也画了一个简图,你看:第一张(图一)是设计原理。在球的中心部位钻一个圆洞,里面放入一个弹簧,再把一个大钉子与弹簧相衔接,左侧的那个铁棍是用来往下砸那个大钉子的,让它能够固定在场地上。
图片1.png
        第二张(图二)是把“不倒翁训练球”固定在场地上的情况。最下面的那条黑横线表示地面。
图片2.png
           第三张(图三)画的是“不倒翁训练球”被闪带击中后的情况。你看在它的上面画了两个半弧形的箭头,虚线的箭头表示被击中后向一侧倾倒;实线的箭头表示倾倒后能够立即依靠弹簧的作用力反弹回来恢复原来的位置姿态
图片3.png
        老李:嘿,挺有意思啊!不过那里面的弹簧怎么固定,恐怕不太容易。
        老张:这就让厂家去考虑解决了,只要他真心搞,就一定有办法,我估计不会是什么太大的难题。接着说那个“内侧直线底门球鞋”吧你先看看咱们穿的门球鞋的鞋底是什么样儿见图四:这是一只脚的鞋底,在它的里侧有一个明显的凹糟。
图片4.png
          现在采用贴脚击球法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总有些人觉得准确性不高。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槌头的长度问题。最初(10几、20年前)我们使用的槌头的长度大都是240毫米从瞄准、撤杆到前击的全过程,槌头的两端始终没能超出脚前后两个突出点的范畴(即长度范围),因此不会发生槌头有少许歪、斜的现象这样,槌头前后运动走直线、击出的球也必将是走直线的。而现在使用的槌头长度大都是200毫米,有的更短。贴脚击球时,槌头后撤和前击的瞬间,都会致使槌头的一端陷入脚的凹槽——致使槌头发生微小的偏移,所以出去的的运行路线也必然会发生微小的偏差。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你这里有一点点小的误差,待球走出去到达目标点能否击中靶球就很难说了。
        老李:——,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那当然啦,你这里差一点儿,击出去的球究竟往哪儿走,谁也说不定。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
        老张:这就该用到我的“内侧直线底门球鞋”了。你看下面这张图:只要对鞋底的内侧稍作加工,把原来的凹槽填满使其变成一条直线就行了。这样槌头再贴靠在上面,无论你怎么前后运动,都不会发生偏移的问题。目前,这种“内侧直线底门球鞋”我发现有的厂家已经做出来了有的球友也开始穿上它打球、参加比赛了。下面这幅图见图五就是“内侧直线底门球鞋”鞋底图。你再看它的侧,就是一条直线了。
图片5.png
            下面这幅图见图六是画的“单贴脚击球法”,你看:
               图片6.png

         再下面的一幅图见图七,画的是“双贴脚击球法”,你看:

图片7.png
         老李:我看现在采用这种打法的人还真不少,特别是一些大赛,好多高手都用这种打法。将来我也得试着练一练,成不了高手儿,起码球儿能打得准一点吧。
         老张:只要你好好练,没问题。好了,咱们把“不倒翁训练球”和“内侧直线底门球鞋”这两个捎带着说的问题都说完了。下面就转入正题,说说“鸭嘴型槌头”。以前咱们曾经专门探讨过“上旋球”的问题。
         老李:对,我对这个问题的记忆还比较深刻,而且我平时练的也比较多。我个人认为:上旋球是一种技巧球,在门球比赛中的几乎所有场合、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拔钉夺隘、远射攻击、轻浅进门、粘拿边球、近距定(夺)位、陷球续击、跟进双杆等打法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
         老:行啊!那你就接着说说上旋球的打法儿
         老李:只能说说我个人的体会:主要有搓旋、击旋、挑打和提拉等几种。不管是哪种打法,都需要长期苦练、反复摸索、掌握规律、养成习惯。特别是击点的锁定、槌头的摆幅及运行方式、力度控制……等要求极严、讲究颇多。
         老张:看来你老李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体会的很深刻。这个问题,咱们还是从当前大多数人使用的平面槌头说起:无论是跨打还是贴脚打法,一般击球时球槌儿是沿着地平面运行的。我注意观察过,一般人的球槌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10——20毫米左右,这样就能够保证槌头击球面的正中间部位正好撞击在自球的正中部位。见下面的(图):
图片8.png
         这也就是咱们以前谈过的“正击法”(或称“正推”、“平击”、“平推”)这种球的特点以前咱们分析过,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用这种平面槌头也可以打出上旋球,那就是使用槌头的下沿部位,采用挑打、提拉的打法(即槌头的运行轨迹不是平行与地面,而是击球面部分稍往上一点儿,槌头整体呈斜向向上的方向),击点选在自球的上半部(即肩部),见(图)所示:图中红球右侧的A点是自球的正中间部位,B点(比较靠上)是自球的肩部。
图片9.png
         如果使用那种逆向槌头打上旋球,那就要用斜面的下沿儿部位去撞击(同样是挑打、提拉)自球的肩部。见(图):
图片10.png
  如果使用逆向槌头击球时,槌头的尾部稍微翘起一点,击点选在自球的下半部(即C点),那样打出来的球就是下旋球。见(图十一):
图片11.png
老李:这种下旋球不太好打,主要是力度不太好掌握。有的时候稍微用力大了点儿,就形成跳球了,而且方向也比较难把握。我练了好长时间,到现在比赛的时候也不敢轻易使用。就是怕万一出纰漏,那不就成当场掉链儿了吗!
        老张:打这种球与场地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原来的沙土场地弹性比较小,用力可以大一些。现在的草坪场地弹性比较大,稍微一加力就极容易跳空。就像你说的,为什么好多人在正式比赛中不敢轻易打缩杆球和跳球(即擦顶球)呢?就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没有绝对的把握。再一分析:这里面既有技术熟练程度的因素;又有场地条件的因素;还要加上临场心态的因素。所以我们分析场上教练员每一个具体战术运用的成与败,每一名队员所打出的每一杆球的好与坏,都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才行。好了,下边儿就说说我自己动手改进的两种槌头。
        老李:这么说这槌头儿是你自己动手制作的?不是买的现成的?
        老张: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种一面平头一面坡型的逆向槌头,而且大家使用的都是黑色尼龙柱型的槌头、长240毫米的那种。有了改进的想法之后,我就用刀子、钢锯、锉刀、砂纸等一些手工工具一点儿一点儿地削,一点儿一点儿地打磨找平……,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虽然看上去不太美观,但是基本上符合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老李:尼龙棒那东西挺硬的,用手工工具改变形状可不太容易,看来你还真是费了劲儿了。你改造好的槌头还保存着吗?什么时候给我看看?
        老张:槌头还有,但不在我手里,我已经把它捐献给霸州门球基地的《门球博物馆》了。不过怎么使用、怎么打出上下旋球,我做过试验。我画了几张图给你说一说就行了。你先看下面这幅图十二
图片12.png
       这是第一次改制的一个槌头,上面的部分削掉的少一点儿,下面削的多一些,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斜(坡)面,而且在上下两个坡面汇合的部位还有一个小小的坡面。用这个槌头打球,只要保持槌头底部距离地面10至20毫米,正直前进撞击的就是自球的正中部位。如果要打上旋球,只要把槌头提起距离地面稍微高一点儿就行了。就像图中画那样,正好击点就在自球的肩部,自球当然是以上旋的形式运行了。
        老李:这还不是鸭嘴槌头?我看跟鸭嘴差不多,那要是瞄准C点打,不就是下旋球了吗?
       老张: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当时很少见逆向槌头,打下旋球的人还基本上没有,我就只琢磨如何打上旋球了。下面这个才叫“鸭嘴槌头”,你看这张图十三
图片13.png
       老李:哇!——,这不是一个三角锥吗!两侧的斜面完全一样。要让我说呀,还是上面的那个更像鸭嘴。
       老张:这倒无所谓,把它们都叫做鸭嘴槌头也行。使用这个槌头打上旋球时,击点稍微向上移一点(恰好是B点)就可以了,作用在自球上的力就是一种挑打(提拉)的力量,比用原来的平面槌头要好掌握的多。如果想打下旋球,也是这个道理,那就是把击点锁定在自球的下半部(即C点)。见(图十四):
图片14.png
      这个鸭嘴槌头就是把打上旋球的反逆向槌头与打下旋球的逆向(坡型)槌头合二而一。
       老李:你实际试用的结果怎么样啊?
       老张:因为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不像机械加工的那么规格光滑平整,但使用起来还基本上可以。打上旋球比较好掌握,打下旋球需要反复多练、多体会、特别在击点的锁定和力度的控制上要多用些脑子才行。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槌头的一端被削掉了很多,重量要比没有加工的另一端轻好多,当你手握槌柄时就会觉得两侧的重量不均衡、不一样因此挥杆击球时往往容易发生轻微偏移的现象,结果就必然是击点偏移致使球路也偏移、改变。
       老李:你还别说,这可真是个问题。拿起球杆来觉得一边儿轻一边儿重,肯定击不准自球,打不上他球。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老张:我想通过调整槌柄与槌头的连接点(即向偏重的一侧适当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咱们自己是实验、手工制作,不可能再搞得那么深、那么细,如果厂家生产,这不会成为问题的。好了,关于鸭嘴槌头的内容,就给你介绍到这儿吧。
       老李:行,今天的时间也差不多了,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174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