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赵玉书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4-30 19: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1 08:53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一
                                        》(一)
        老李:老张啊,这两天怎么没见你去球场呀?
        老张:最近几天连续下雨,我怕球场有积水,一打水球弄得裤子和鞋都湿了,回去又得洗呀涮的,不如呆在家里上上网或看点儿书报。
        老李:现在场地好多了,以前遇到中到大雨有些局部地方会出现积水。最近几天虽然有雨,但都是间歇性的,很少出现积水和局部起皱现象,打着挺带劲儿的,只是场地湿度大,稍加点儿力就行了。那你这几天在家上网看书报,有什么新消息吗?
        老张:当然有啦。有一个网名叫“龙胄”的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题目叫做《门球人一直关心的问题,这次又长知识啦!》,开头是这样写的:一直以来很多门球人都讨论人造草坪门球场,注砂型草好还是非注砂草好。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讨论是哪种类型好,哪种类型不好;应该是说哪种类型草更适应门球运动。对于这注砂草与非注砂草更适应门球场。按2011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规定,人造草坪门球场必须要注砂的。现在我们解读注砂型的场地与非注砂型的场地。
        老李:唉——?网名叫“龙胄”,肯定是龙胄公司的人啦。他是想介绍他们的产品,宣传注砂草坪的优越性吧?这不就是在网上变相做广告吗!
        老张:做不做广告咱们先不去管它。宣传你的产品也可以,但要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要用事实说话,还得要听听门球人的看法和评价。我一直认为:评价草坪的好坏,门球人最有发言权!这些年各地铺了不少草坪场地,因为草坪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儿和哑巴亏。说句不好听的话:个别厂家却是在利用这个商机大赚门球人的钱!
        老李:我记得以前你不是写过一个帖子,专门儿谈草坪问题吗?前年咱们单位五块沙土场地又都新铺了草坪,这次场地升级改造,门协主席、老黎、老程、老高、老伍、老屈你们7个人还当了“工程质量监督员”,你们心里还不清楚吗?到底哪种草坪好?这附近也有几块注砂型的场地,质量怎么样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看你也应该发个帖子到网上,评良心用事实说话,用咱们的亲身感受说话,让门球人了解、知道到底哪种草坪好!你要是忙不过来,我就发一个帖子表表态,说说自己的看法!咱不是为了自己如何如何,关键是要让各地的球友网友们知道真相啊!
        老张:我准备最近在网上发一个帖子,草稿已经写好了,再加加工修改一下就行了。
        老李:用的是什么题目呀?
        老张:前几年写的那个叫《也谈人造草坪》,这次的题目就叫《再谈人造草坪》。
        老李:你肯定带着草稿哪,先给我念叨念叨吧。
        老张:你这可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呀!我这还没最后定稿儿,就得先向你汇报!
        老李:看你说的,我这顶多是先睹为快啊。
        老张:好,那我就先给你说说,有什么建议和看法你也随时说。
                                           
          2010年5月份(记忆中的大致时间),我曾在当时的中国门协官网《门球论坛》发了一个《也谈人造草坪》的帖子,后因该网站突然关闭,致使资料丢失。幸好我留有底稿,请看如下原文:
          老李:是得回过头来再看看原来发的那一篇的原文,这样儿前后就连接上了。另外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老张:下面是那篇原文:
也谈“人造草坪”
      近些年,制作、铺设人造草坪门球场地的厂家如雨后春笋,这标志着中国门球运动的文化档次在提升,对广大门球人来说是好事、喜事!遗憾的是,短短几年的实践检验就暴露出了人造草坪门球场地的诸多问题。
       近期官网上不时见到对人造草坪的批评和抱怨。如:“北京房山的四块草皮不知是哪家的,用两年就坏了,不过还好,今年厂家给换了。”;“长沙门球活动中心的人工草坪出现裂缝,已经影响球路正常运行……。”;“常德市鼎城区的人造草场根本不能用,都脱胶起皱。”;廊坊的两块人造草坪场地我清楚,既光又滑,“不出界就是好球”已是打球人的共识。
        “五一”假期京南网友门球赛我参加了。丰台的八连片人造草坪球场非常漂亮壮观,一看就让人眼前一亮。但我个人感觉是草坪有些光、滑。恰值那两天气温较高(30度),下午的比赛球就更难打。自杀出界成了家常便饭,每打一杆都“揪着心”。喷上水后稍好一点,可大热天那点水很快就蒸发了。依我看:如此下去,一年半载,顶多两年,那球也就“相当”难打了!
          据了解,铺设一块人造草坪场地大约需要10万元左右。如果都是铺设第一年好看、好用、好风光、好气派,之后很快就问题频出,怨声载道,那可就真成了:
         一年花十万(头一年的“好”是用十万买来的)
           两年出遗憾(第二年开始问题频出),
         三年成麻烦(第三年开始注砂、喷水、返修…),
           四年变负担(第四年拆也不是,用也不行……),
         五年再重建(五年都不保,只有重建了),
           哪里去找钱(门球人的最大难题)???
       门球人的企盼并不高:铺设好的人造草坪只要比在沙土场地上打球要么“稍加一点力”或“稍减一点力”就行,不要造成非常明显的“感觉不一样”,让大多数人都“难以适应”我们就满足了。关键是人造草坪的质量和寿命。请问有哪个厂家敢于向全国的门球爱好者公开承诺:
       第一、我的草坪保证三年、五年……(时间长短厂家自定)不脱胶,不开裂,不出现隆起、皱褶、变形。
         第二、我的草坪保证三年、五年……(时间长短厂家自定)击球手感,球行速度、路线与刚铺设第一年基本一样。
        在这里,我们也请堂堂正正做出《指认产品》;《官方指定比赛专用人造草》的中国门协和大张旗鼓、广而告之的有关厂家,向尚处不太知、不太懂、不太解、不太认人造草坪的门球人介绍一下:


       1、产品质量鉴定的标准是什么;
       2、性能,使用寿命的测定试验方式、方法、过程;
       3、哪个权威部门,哪些权威专家、学者最后拍板定案做出认证?其中有多少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前边已经说过,门球人的企盼并不高。原因很简单 —— 我们属弱势群体,我们不缺别的,只缺钱!我们最怕修好的人造草坪门球场“三岁小孩儿的脸”—— 哭笑无常,瞬息万变。一会开了,一会裂了,一会褶了,一会皱了,一会滑了,一会光了,一会要灌水,一会需注砂……。将来真的变成“美容成毁容”,“减肥变减寿”那就真要命啦!
        请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有关厂家到已铺设好的人造草坪场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了解实情,了解门球人的心!
             赚 ——只要光明正大!
          “发话”无罪——只要于心无愧!
       老李:唉——?当时网友们的回帖都是怎么说的?
       老张:前边儿我不是说了吗:中国门协官网《门球论坛》不知什么原因,既不打招呼也不事先通知,突然关闭了,致使所有网友的所有资料全部丢失。
       老李:这手儿也太绝了!既不说明原因,也不事先通知打个招呼,说关就关说停就停了!眼里还有没有门球人、有没有咱们老百姓啊?!据说当时全国就那么一个门球专业网站,中国门协竟然能做出这种事!大多数老同志不知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学会上网,这么一来发的帖子、写的东西就一下子都不知去向、烟消云散了!
       老张:好了,不去说它了,已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接着说咱们的吧:
          虽然所有资料都丢失了,但是关于这个帖子,有一点我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除去网友们的回帖外,有一个网名“希望之光”的网友给我发来了一个短信。
       老李:不就是回帖吗!
       老张:不对,回帖是回帖,短信是短信。回帖是直接发在你的主帖后面的,俗称跟帖,用以表明对你主帖的看法和意见。而短信是直接发给你个人的,别人是看不到的。
       老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给你发回帖呢?
       老张:我记得这位“希望之光”网友在发给我的短信中说(大致记忆的内容):现在网上比较乱,我不想以回帖的方式表明我的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议论。你的帖子我看了,并且也给我们的领导看了。你说的情况既真实又比较直率,我不否认。说老实话,作为全国最早经营草坪的厂家,对于质量我们也没有保证。但是我们答应了门球人的,就保证做到。(注:指的是新铺的草坪,坏了就给更换)今后涉及到有关草坪的质量以及评价问题,希望你能保持中立!
       老李:哎!——,新鲜啊!什么叫保持中立呀?这又不是在谈判或搞评比什么的。保持中立不就是两边儿都不得罪,做老好人吗!
       老张:不仅是这个问题,你看,它在短信中还说了“但是我们答应了门球人的,就保证做到。”。这指的就是在我的帖子里边儿所说的“北京房山的四块草皮不知是哪家的,用两年就坏了,不过还好,今年厂家给换了”。两年就不能用了,你厂家给换;再过两年又不能用了,你厂家还给换吗?你能保证做到坏了就给换、坏了就给换……就这么一直延续下去吗?即使你能够做到,我们门球人也受不了哇!那我们还玩儿不玩儿球啊?!整天坐在那里看着你铺草坪、换草坪来回折腾就行了!那还叫门球场吗?
       老李:就是嘛,刚用两年就不行了,说明他的草坪质量根本就不行,施工质量也够呛!要不怎么他在给你的短信中说对于质量我们也没有保证”。我看这个人在这一点上倒是还算比较诚实啊!哎——,我说老张啊,希望之光网友给你发短信的事儿,在这次的帖子里提到了没有?
       老张:当然有啦,不过因为时间久了,短信的内容我记忆的不是很清晰,只说了我记忆最深刻的那两点。
       老李:一是质量没保证;二是让你保持中立,对吗?
       老张:没错儿,这两点我记忆的最清楚。具体到帖子里我是这么写的:记得当时帖子发出不久,就有一位网名“希望之光”的网友给我发短信(仅记住的要点)说:作为全国最早经营草坪的厂家,对于质量我们也没有保证;今后再评价草坪时,请您保持中立!”。
       老李:行,把他的主要观点亮出来就行了。我估计这个希望之光的网友,肯定是某个草坪厂家的职工。要不他怎么在短信当中说你的帖子我看了,并且也给我们的领导看了。”呢?你估计是哪个厂家呀?
       老张:这我哪知道啊!虽说是五年前发的帖子,那时候经营草坪的厂家就已经不少了。人家又没有亮出自己的牌子,咱们怎么知道是哪家呀!
       老李:嘿,看来还是有点儿“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劲头儿啊!不好意思亮出自己的牌子。那这回这个叫龙胄的网友比他可就强多了,人家就用自己公司的名字。
       老张: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代表谁,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好了,咱们接着往下说:
          一晃五年多过去了,这期间我走了不少地方,见识并亲自体验了不少品牌的草坪场地,也听到了球友们的议论和评价。当前,各地门球场地升级改造、铺设人造草坪的消息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这说明门球运动的档次在提升,文化内涵在充盈。不管这么说,修建人造草坪场地对广大门球爱好者来说是大事、好事、盛事。
          我一直认为:对于各种品牌的草坪质量、性能、寿命、好使不好使……等各个方面的最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那些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老李:那当然啦,这还用说嘛!特别是我们这些老同志,几乎整天都“泡”在门球场。草坪质量如何、好用不好用……,我们的体会最深。也就是你说的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那些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老张:我看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剩下的咱们下回再说,怎么样啊?
       老李:行,咱们下回再接着聊。再见啦!

点评

第171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3-3-8 09:06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二
                                        《再 坪》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话题,继续说有关草坪的事儿吧。
      老张:我记得上回咱们说到了经常打门球的人,对草坪的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你还引用了我在帖子中的一句话: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那些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
      老李:没错儿,这个观点我百分之百地支持!不能光听厂家的,更不能光看广告。就像你说的,一定要那些经常摸球杆、进球场、打门球的人说话才行!修好的场地看上去怎么样?走在上面的感觉如何?打起球来手感怎么样?闪击的时候放球踩球滑不滑?使用几年之后草坪的变化大不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门球人最有发言权。
      老张:在缺乏公平公开竞争的前提下,任何部门和所谓权威人士都无权搞什么“指定”,并要求、规定、强制使用者如何如何!最近有人在《中国门球网》发帖,以对比的方式宣传注砂型草坪的优越性。还称:2011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规定,人造草坪门球场必须要注砂的。可我翻遍2011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逐字阅读,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上的文字
       老李:这人也真够胆大的啊!这不是在以势压人吗!他以为在《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里边说的就都是法律法规是圣旨无论是谁都得照着办别说没有这样的文字,就是有又能起什么作用呀?门球协会本身就是一个社团性的组织,有权利发号施令吗?那不成了“二政府”了吗!
       老张:你这个词儿是从哪儿学来的?
       老李: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是批评当前有好多社团性的协会、学会什么的,打着社团的名义,大都是官办的。正事干的不多,歪门邪道却不少,变相收敛钱财。他们已经变成了仅次于各级政府部门的“二政府”。
       老张:这个比喻很恰当,批评的也很深刻。看来咱们国家这些“四不像”的所谓社团组织是应该好好整顿整顿了。好了,接着说咱们的:
         我不懂也没有研究过书本上介绍的有关草坪的物理性能指标,只凭几年来所见所闻和自己使用的亲身感受谈些个人看法。
         再谈之前,先插入一段儿本不属题外话的小段儿:我们单位原有五块沙土门球场地,2011年就铺了注砂型人造草坪。由于设计、施工全程均为充满“猫腻”的“暗箱操作”,不仅草坪品牌、生产厂家不清楚,主办者还以“你们懂什么?!”为由,不允许门球人有丝毫介入。结果是刚刚修好的草坪场地就成了凹凸不平、百孔千疮、根本不能使用的典型“豆腐渣工程”接下来是开裂变形了就再粘,褶皱隆起了就用大钉子钉原本每天人满为患的门球场被弄得面目皆非、门可罗雀,用球友们的话说真是“惨不忍睹”!由于老同志们反应强烈,也是乘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2013年末不得不再投资进行改造。在这次门球场地升级改造中,我与另外6名老球友担任“工程质量监督员”,参与、见证、检验、验收了草坪选择,甲乙方谈判,合同签订,工程建设,款项分期给付……等施工建设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施工过程中我曾以跟踪报道的形式在《中国门球网》发帖,详细报道了当时的施工进度实况后根据我个人现场学习、积累的资料,于2014年1月1日又发了《修建人造草坪门球场须知》的帖子,详细具体地介绍了场地基础建设和草坪铺设的步骤、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完整资料。
        老李:对,你们几个人都亲自参与了咱们这五块场地的升级改造,而且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你们都检验了、见证了,应当把这些经验写出来告诉各地的门球人。修建人造草坪场地对咱们门球人确实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更重要的是咱们那点儿钱来之不易,千万不能再搞豆腐渣工程了。
         老张: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对两种草坪的看法:
          第一注砂型草坪
                草丝原料为塑料,编织成草坪的单根草丝较长、较软,弹性也较差。加之单位面积的草丝密度小,所以需要大量注入石英砂(以吨计),以起到固定(重压)和支撑(扶植撑起草丝)的作用,这就使得初建和后保养再注砂的场地,都如同白茫茫的雪地一样。
                塑料这种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到处使用。如:塑料袋、塑料绳、塑料布等等。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原料的牢固程度、抗拉性、耐磨性差,自然降解、老化变质快,使用寿命短,并有较强的易燃性。
                为什么好多新建的场地使用很短时间,开球区的长(惯)用放球处就会形成一个“坑”?进一门的跑道就会出现一条非常明显的“沟”呢?就是因为使用频率高,磨损程度大,在这一条线上的塑料草丝很快都被磨掉了、磨光了、没有了!本来轻(浅)进一门是一项需要苦练的基本功,有了这条“沟”却变成了一种“享受” —— 只要把自球放在“坑”里,闭着眼顺着“沟”轻轻一击,想进多少、想停在哪儿随心所欲,手到擒来,恰似自动导航。这样的门球比赛还谈何竞技!
                注砂型草坪场地大约使用两、三年左右,就会基本上变成“光板儿”,板结的表面看上去好像还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小毛毛儿,实则完全靠底层的石英砂在支撑。走在上面感觉脚下硬梆梆、没弹性打起球来滑溜溜杆杆“揪心”,唯恐自杀出界闪击踩球放球“滑”的要命,极易出现犯规。这时候再说他是草坪场地实在勉强,说他是沙土场地到是恰如其分 —— 只是把原来的河沙(或海沙)换成了石英砂。每每玩儿上半天球儿,临走或回到家中总得要脱下鞋来好好磕磕往外清理里面的沙子才行。
        老李:——,原来如此啊!注砂型草坪草丝的原料原来使用的是塑料呀!那能结实吗?咱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使用塑料,就拿塑料绳说吧:细一点儿的两手用力一拉就断。经常见到做小买卖的拿起塑料包装绳在硬物的边角上来回那么一拉,“啪!”的一声就断了。用这种东西做成草坪,根本经不起打球的人长年累月地在上面来回走动,更经不起无数的球在上面滚动摩擦。我说为什么好多草坪场地表面不见草丝,进一门的跑道都有一条很深的沟呢,闹了半天是这么回事儿。
        老张:下边儿说说非注砂型草坪           
           第二、非注砂型草坪
              草丝原料为尼龙,抗拉性、耐磨性、牢固程度等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均优于塑料。编织成草坪的单根草丝较短、且富弹性,加之单位面积的草丝密度大,故有较大较强的承载力。
             以尼龙为草丝原料的非注砂型草坪,有许多优越性: 一是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四川、新疆等地都有修建使用3、4年,5、6年仍完好如初的例子。二是人走在上面感觉舒适,不板结不咯脚。三是打球的手感合适,与原沙土场地区别不大。四是正因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进一门的跑道不会出现“坑”和“沟”。比赛时要想顺利进一门特别是轻浅进门,就必须谨慎操作。五是非注砂型草坪的铺设方法是以基布为依托把草坪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与场地的基础部分(水泥层)粘接,便于草坪随着气温的变化自身调节(即伸缩)。六是非注砂型草坪场地的平时维护保养很简单。露天或带棚的需及时清扫树叶等杂物,室内场馆型的就更不用说了。七是露天场地使用时间长了,若草丝中尘土及细碎杂物较多,可以用水冲刷,冲刷后崭新如初(这是新疆球友介绍的经验)。
        老李:你说的这几点都很实在,咱们都有亲身感受。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别看咱们外行、不懂,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咱们参与了,又使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该看的看了,看摸的摸了,该试的试了,该用的用了……,还能有什么呀?所以说,咱们门球人最有发言权!
        老张: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非注砂型草坪刚建好后,初期使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导向性”(即击出的球会朝着左或右的方向走弧形路线)。这是因为草坪在进料、编织、捆扎、包装、存放、装卸、运输……等各道工序中难免受到多种外力作用(特别是难以避免的“野蛮装卸作业”),致使原本直立向上的草丝向着某个方向严重倾倒,所以新草坪场地建好后,需要1——3个月的恢复期。这一点在我们单位新建的五块非注砂草坪场地上,球友们都有亲身感受。实践证明:建好的草坪场地马上可以使用。通过人们反复的踩踏、行走有利于草丝本来性状的恢复,若能使用木质刮板按草丝的倾倒方向逆向轻轻推刮,即可大大缩短草坪的恢复期。
        老李: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你还记得当时我老向你反映这个问题吗?“怎么搞的?我的球老是走弯路哇!”。你告诉我别着急,慢慢会好的。
        老张:当时事儿多,顾不过来给你详细解释,就笼统地说了个导向性。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亲身体验,大伙儿都清楚了。但是有的地方就有人拿这个问题说事儿,给非注砂型草坪抹黑!
        老李:其实抹黑也不怕,时间和实践最能说明问题,也最有说服力,毕竟导向性是暂时现象吗。
        老张:再就是北方地区修建非注砂型草坪场地时,要尽量避免冬季施工若非修建不可,也要选择温度较高的好天气把草坪铺开先晾晒3——5天,让草坪完全舒展开,不要打开包装就立即铺设。原因是冬季气温低,再加上出厂后的包装捆扎,草坪整体呈卷曲收缩状态,很难预测铺设后再遇冷热变化的收缩、膨胀幅度,铺设时也就不太好把握松紧度。
           严禁在草坪场地内吸烟或动用明火很重要。塑料原料的草丝非常易燃,且一烧一片。尼龙原料的草丝虽不致燃烧,但却会迅速融化结状的疙瘩
        老李:这件事儿咱们体验最深刻。就是因为冬季施工,给咱们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些人对草坪产生了怀疑。现在好了,你看场地多平整呀!玩着多开心呀!
        老张: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注砂型与非注砂型这两种草坪的看法和评价,仅供各位球友网友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另外我还在最后附了两张图片。
        老李:是哪两张呀?
        老张:第一幅、我们单位2011年修的注砂型草坪场地(拍摄于2013年8月)。虽然平时很少有人打球,但草丝已基本被磨光,接缝处开裂的口子可以放入两个手指有余。
图片1.png
        老李:呵!——,看这大口子,这能打球吗?这也叫草坪啊?!简直是胡闹!!!
        老张:还有一幅,是咱们新的草坪场地。
             第二幅:使用了两年的非注砂型草坪场地。仔细看,进一门的跑道似有一条稍显发白的痕迹,但却没有“沟”。
图片2.png
        老李:这才叫草坪场地,咱们每天都在上面打球,感觉怎么样?大伙儿心里最清楚。老张啊,我认为你的这个帖子写的好,也正是时候,我建议你马上发出去。因为从头到尾都是用事实说话,都是咱们亲身经历过的东西,没有半点儿虚假的成分,经得起别人检验,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老张:这样吧,文字比较多,关键是不管怎么说,咱们毕竟是外行。对草坪这个东西感性认识多,缺乏真正的、深入的、专业性的了解,所以咱们所说的就难免有谬误之处。你先拿回去,再好好的、仔细地看几遍,然后再交给我,怎么样?
        老李:行,我先拿回去仔细看看。你可真叫细心,过两天我就给你送过去。那就这样吧,咱们下回再见!
        老张:好,下回再见!

点评

第172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19: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10 19:39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
                                《为门球刊物设计的插图》
        老张:老李啊,这两天我在家里翻找旧资料,无意中看到了一份2006年的时候我给门球刊物设计的几幅插图。这都是10年前的事儿啦,没想到自己那个时候还有这份儿闲心啊!
        老李:带来了没有?给我看看。
        老张:你看,就是这个,一共20幅
        老李:呵!——,这么多呀!你老张可真行啊,多才多艺,画得挺不错嘛!反正我是没有这两下子。怎么样?你就一幅一幅地给我介绍介绍吧。
        老张:这有什么可说的?你自己看就行了。
        老李:哎?——,话可不能这么说。你设计这些图片的时候总得有自己的想法吧?不会是脑瓜子一热随随便便画的吧?再说了,你老张也不是那种人
        老张:你说的倒也是,那我就把每一幅图的构思、含义、想表示什么大致给你说说。
        老李:这么着吧,先说说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些插图,也就是你的动机或者说是最初的想法。
        老张:行,那就先说说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图案: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由于时代不同了,科技进步了,过去的好多种杂志书刊,在印刷质量、用纸、排版等许多方面都不能和现在的刊物相比。但是我认为过去的刊物书报有他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编辑部的美术编辑人员确实是动了脑子、下了功夫把刊物的栏头、题饰、插图、尾花、角案……等等都做的特别丰富多彩,而且认真、细致、得体、到位、美观。让读者在阅读刊物文字之外还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有这方面爱好的,可以顺手搞一些积累和欣赏。我从小就喜欢美术,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参加正规的学习和培训。我自己就剪贴了好几本图片资料,没事儿的时候可以自我欣赏。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也想让咱们门球人的各种刊物杂志也搞得让人喜欢、爱看,所以才自己动手设计了这些图案。
         咱们先看这第一幅:
          唉——,差点儿忘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那就是这些图都是我手工绘制的,所以都显得特别粗糙。如果放到现在,我用PS软件稍微加工一下,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图1

图1
         老李:这是一个花瓶,里面插着一些花朵。用10朵花代表了10 个球,而且红白球的花形和颜色还不一样。这个图案干什么用啊?
        老张:可以用作文章的尾花或角案啊。
        老李:什么叫尾花、角案呀?
        老张:就是在排版的时候,一篇文章的文字用完了,但是没能够占满一个页面,尚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大也不小,空着不好看,显得空荡荡;用另外的文章来衔接吧,所需要的文字又太少。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一个东西来填充这个小小的空间,而且还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一个设计精良的尾花或角案,及时而又贴题地放在这里,就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老李:你也懂排版呀?看来你还真是个多面手。
        老张:排版我可不懂,这只是我个人阅读刊物杂志时的一点儿感受而已。一边阅读文字,还可以欣赏其中的插图插画什么的,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好了,咱们接着看下一幅:

图2

图2
        老李:这是什么呀?怎么还画了一个门球场,上面还有几个球哇?
        老张:这幅图是准备用作《门球战术》专栏的栏头。你看:一个人站在那里对着墙上的大挂图(或是幻灯投影)讲门球战术,下面坐着好多人在认真听讲。这不是充满了教学、研讨的气氛嘛。
        老李:你别说,通过你这一解释,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而且充满了战术气氛,看来你还是真动了脑子。
        老张:看第三张吧:

图3

图3
         这一幅图技术战术可以两用,在那四个空白的圆圈里填上“门球技术”或“门球战术”就行了。再灵活一点儿,写上“刻苦自学”、“技术探讨”、“战术研究”、“自学成才”、“贵在用脑”……什么的都行。
        老李:嘿!——,绝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设计巧妙啊!这么一比,我可就显得太笨手笨脚了!
        老张:行啦,别谦虚啦!咱们接着往下看:这一幅图和上面的那张类似,也是可以有多种用途。什么“战术教学”、“专题研究”、“技术讲座”、“技艺探讨”……等等都可以使用。

图4

图4
        老李:这里空着四个方框,可以根据需要填写文字,就是这个意思。不错,不错,挺形象的。
       老张:接着往下看,后面的四幅图都是表现场地上一些实际情况的,我原来的想法是用来作为文章中必要的插图用。咱们一幅一幅的分别说:
         第一个、击球员在专心致志地准备击球,裁判员站在旁边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观察,场外队员也都是个个显得非常关注,好像这一杆球打出去直接关乎着双方态势的改变和比赛的最终胜负。

图5

图5
         老李:有那么点儿意思,经你这么一解释还真是显得挺逼真、挺形象,既充满了生活气息,又彰显了门球运动的文明高雅和无穷的魅力。第二张呢?

图6

图6
         老张:这是一幅表现击球员在二门前做“自助门双杆”的场景。你看:门前门后共有四个随机球,击球员正在想办法自主调位找角,最终使自己的球过二门能够打出双杆球。站在旁边的队员都在屏气观察。
         老李:行,挺逼真的,像那么回事儿!再看下一张:

图7

图7
         老张:这张有点儿意思,我想画的是平时基层比赛打着玩儿的一个典型场景。你看图中的几个人物:所谓的教练跑到场地里面指手画脚:“把这个球送到这儿!”;击球员在慢条斯理的放球、闪击;旁边的人随随便便,看球的看球、聊天儿的聊天儿,有站着的有坐着的。
        老李:没错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正规比赛哪能这么打呀!看来你还是真动脑子啦。那第四张呢?这就不是打着玩儿了吧?裁判挺正规,你看站的多笔直呀。击球员的操作也显得挺认真挺细致的。

图8

图8
         老张:不仅如此,你看场外的两名队员,各说各的看法,议论的多热烈呀。行了,看后面的吧:

图9

图9
           这是一幅表现比赛开始从开球区击球进一门的场景。你看击球员的瞄准多细心呀,裁判员站在那儿观察的也很仔细。

图10

图10
         这一幅是使用前面的第一幅图,采用黑白对比的手法画的一幅“矢量图”。
         再下面的一幅:是表现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在颁奖之后队员们兴高采烈的场景。你看:有的高举着奖杯,有的高举着球杆,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高声呼喊、互相祝贺……,场面激动人心。充分体现了经过不懈的努力、艰苦的训练、激烈的角逐……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和圆满的收获。
         老李:真是啊,冠军来之不易!

图11

图11
          老张:下面的几幅是表现击球员的击闪动作的:

图12

图12

图13

图13
          你看:第一幅画的是两个击球员的击球动作,那个时候采用这种“跨打”姿势的比较多。第二幅就出现了“单贴脚”和“双贴脚”打法了。

图14

图14
           这一幅画的是采用“侧闪法”的击球员正准备往脚下放他球。

图15

图15
            这一幅画的是击球员在准备打“擦顶球”(即所谓“跳球”),而且他采用的打法是半侧身双手握杆的压打方式。
         老李:这么说,从你设计的插图中也能够看出门球运动技战术发展演变、不断进化的历史啊!起码击闪球的姿势可以看得很清楚。这几幅图具体准备干什么用呀?
         老张:这也类似于尾花、角图一类的小插图,可以灵活应用在任何需要拾遗补缺、填充空白的小地方。有了这些小插图,就更能体现门球的特色、刊物的本性。好了,咱们接着说后边儿的吧。先看这两幅图:你一看就清楚了。

图16

图16

图17

图17
         老李:这画的不是裁判员吗!先让我好好想一想,究竟你画的是什么动作………………。我认为第一个画的是“过门得分”;第二个画的是“撞击某号球”,怎么样?我猜的对不对?
         老张:行,你虽然不是裁判,但是对裁判员的宣判手势还比较熟悉。
         老李:那是因为这两个动作用得最多,时间一长大家都熟悉了的缘故。
         老张:不过这里边儿还有一个细节你没注意到。
         老李:什么细节呀?不就是“过门得分”和“撞击某某号球”吗!
         老张:你再仔细看看那个“过门得分”的动作。咱们先详细说说这个动作。按照《2011裁判法》的规定:
          第一动——站在球门柱侧面,正对球门立正,单臂平屈,五指并拢,掌心向下,于身体中轴线位置至胸前,同时宣报“某号”。
          第二动——展前臂由胸前侧向伸直,成侧平举指向过门方向,目光随时注意击球员的行为,同时宣报“某门得分”。
而这个图是我在2006年初绘制的,那时候执行的是《2004规则•裁判法》,它的具体规定是:
          第一动——在门柱侧面,正对球门立正,单臂平屈,五指并拢,掌心向下,于身体中轴线位置至胸前,同时宣报“某号”。
          第二动——展前臂经前向侧伸直成侧平举指向过门方向,目光随手转向门的方向,同时宣报“某门得分”。
        老李:嗷——,我知道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宣报“某门得分”的时候,原来的要求“目光随手转向门的方向”,也就是通常咱们说的要“转头”。而现在的就没有“转头”这个要求了。我说的对吧?
        老张:完全对!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一小小的修改和变动很好。正像《2011裁判法》中所说的 —— “目光随时注意击球员的行为”。原来的一“转头”就不利于观察击球员的行为,你只能看到头所转向的那一面。虽说只是很短的时间,但也有它的弊端。好了,后面还有三幅图:

图18

图18
            先看这个:这是画的两位老球友在切磋球技。正在研究怎么样利用身边的几个随机球,自主调位找角度,而后发起擦边攻击。
            下面的一幅是画的闪击动作,两个人都是采取的侧闪法。上面的一个正在挥杆击球,下面的一个放好球后正在微调瞄准。

图19

图19
             还有最后一幅,画了一个日常门球活动的场景。你看: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几个老同志正在随意地打着球。
        老李:最后这幅图画的好。一棵参天大树覆盖着几乎整个门球场,老同志们悠闲自得,轻松愉快地打着门球,既有亲切感人生活气息,又充满了浪漫高雅的艺术色彩!

图20

图20
         老张:哎呀——,我说老李呀,你这词儿都从哪儿来的呀?张口闭口就是一套儿一套儿的,你可真行啊!佩服,佩服!
         老李:行,行,你就别夸我了。我就是嘴上再能耐,也比不过你呀。你是全能啊!说的头头是道,做的有板有眼,写写画画样样行。就说这些图案吧,无论如何我是既想不起来也画不出来的。
         老张:行了,我看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先到这儿吧,怎么样?
         老李:那好,咱们就下回再见!

点评

第173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19: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15 19:39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四篇
                                   《使用鸭嘴槌头,打出上下旋球》
       老李:老张啊,前天我看到你们几位老同志在一块儿研究一种特殊的双杆球。就是用逆向槌头掏打门后的球,打完之后自球还要再滚回到门前。看了一会儿我就走了,最后练的怎么样啊?
       老张:那是因为老曹最近买了一个新球杆,就是那种一面是平头、一面是斜面的那种,应当叫做“逆向”或“坡型”槌头。以前有关资料介绍过,使用这种槌头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可以用掏打的技法打出特殊的过门双杆球。
      老李:怎么还得条件具备呀?需要什么特殊的条件呀?
      老张:一是距离,二是角度。这次经过我们反复试打:第一、无论从门前还是从门后掏打,自他球的距离一般应在20至30厘米为最佳,最远也不要超过50厘米。太近了(特别是其中一个球距离球门线不足10 厘米)自球不能整体越过球门线形不成“过门”的结果太远了力度很难把握,而且他球距离球门线最好是近一些(当然要超过10厘米)。第二、自他球应当都比较靠近球门的正中位置,有一个球过于偏向某一侧就不容易打成。
      老李:这么复杂呀?!看来什么事儿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老张:哎——,你这句话算说对了。就这么一个掏打双杆球,你不下一番功夫、反反复复地练,比赛的时候就是摆在你面前也只能是望梅止渴无能为力。
      老李:那当然,你看平时有好多人都使用种逆向槌头,可这其中又有几个人认真地练习过那些特殊打法呀!
      老张:说的是实际情况手里有了特殊的工具,但不了解它的用途和用法。这样吧,既然今天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把我自己关于特殊槌头的想法跟你聊一聊有些还是10年前的东西,咱们就凑到一块儿说,怎么样?
      老李:行啊,看来你10年以前就研究过球槌儿的事儿,那就把你的想法给我详细说说吧。
      老张:我当时曾经给东北哈尔滨的长寿门球器材厂写过一封建议信,建议他们能够研制生产三样东西。
      老李:三样?都是什么呀?
      老张:一个是“鸭嘴型槌头”;一个是“不倒翁训练球”;一个是“内侧直线底门球鞋”。
      老李:有意思!“鸭嘴型槌头”;“不倒翁训练球”;“内侧直线底门球鞋”。这些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呀。一个一个地给我介绍介绍。
      老张:今天咱们重点探讨使用特殊槌头,打出特殊球的问题。后边儿的两个先不做为重点探讨内容,我只是把我当初的大致想法简单跟你说一下。
         先说说“不倒翁训练球”。这种球的设计构想是基于过去使用的沙土场地。每当我们练习闪带球的时候,目标球(或称靶球)一旦被击中,就需要重新捡回放在原位这样做往往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和体力。能否对现用的球做些改进,做为目标球固定在一个地方(某个点)球体里带着弹簧,被闪带击中倒下后能立即弹起恢复原位。这样既能检验闪带效果,又不用反复跑动捡球击球员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省不少时间可以多练几杆球。
      老李:这个想法不错。现在我们虽然有了草坪场地,但是练习闪带球不是还得往返跑很多路吗。这要是有一个“不倒翁训练球”放在那里,那可就省事儿多了。
老张:我当时也画了一个简图,你看:第一张(图一)是设计原理。在球的中心部位钻一个圆洞,里面放入一个弹簧,再把一个大钉子与弹簧相衔接,左侧的那个铁棍是用来往下砸那个大钉子的,让它能够固定在场地上。
图片1.png
        第二张(图二)是把“不倒翁训练球”固定在场地上的情况。最下面的那条黑横线表示地面。
图片2.png
           第三张(图三)画的是“不倒翁训练球”被闪带击中后的情况。你看在它的上面画了两个半弧形的箭头,虚线的箭头表示被击中后向一侧倾倒;实线的箭头表示倾倒后能够立即依靠弹簧的作用力反弹回来恢复原来的位置姿态
图片3.png
        老李:嘿,挺有意思啊!不过那里面的弹簧怎么固定,恐怕不太容易。
        老张:这就让厂家去考虑解决了,只要他真心搞,就一定有办法,我估计不会是什么太大的难题。接着说那个“内侧直线底门球鞋”吧你先看看咱们穿的门球鞋的鞋底是什么样儿见图四:这是一只脚的鞋底,在它的里侧有一个明显的凹糟。
图片4.png
          现在采用贴脚击球法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总有些人觉得准确性不高。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槌头的长度问题。最初(10几、20年前)我们使用的槌头的长度大都是240毫米从瞄准、撤杆到前击的全过程,槌头的两端始终没能超出脚前后两个突出点的范畴(即长度范围),因此不会发生槌头有少许歪、斜的现象这样,槌头前后运动走直线、击出的球也必将是走直线的。而现在使用的槌头长度大都是200毫米,有的更短。贴脚击球时,槌头后撤和前击的瞬间,都会致使槌头的一端陷入脚的凹槽——致使槌头发生微小的偏移,所以出去的的运行路线也必然会发生微小的偏差。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你这里有一点点小的误差,待球走出去到达目标点能否击中靶球就很难说了。
        老李:——,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那当然啦,你这里差一点儿,击出去的球究竟往哪儿走,谁也说不定。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
        老张:这就该用到我的“内侧直线底门球鞋”了。你看下面这张图:只要对鞋底的内侧稍作加工,把原来的凹槽填满使其变成一条直线就行了。这样槌头再贴靠在上面,无论你怎么前后运动,都不会发生偏移的问题。目前,这种“内侧直线底门球鞋”我发现有的厂家已经做出来了有的球友也开始穿上它打球、参加比赛了。下面这幅图见图五就是“内侧直线底门球鞋”鞋底图。你再看它的侧,就是一条直线了。
图片5.png
            下面这幅图见图六是画的“单贴脚击球法”,你看:
               图片6.png

         再下面的一幅图见图七,画的是“双贴脚击球法”,你看:

图片7.png
         老李:我看现在采用这种打法的人还真不少,特别是一些大赛,好多高手都用这种打法。将来我也得试着练一练,成不了高手儿,起码球儿能打得准一点吧。
         老张:只要你好好练,没问题。好了,咱们把“不倒翁训练球”和“内侧直线底门球鞋”这两个捎带着说的问题都说完了。下面就转入正题,说说“鸭嘴型槌头”。以前咱们曾经专门探讨过“上旋球”的问题。
         老李:对,我对这个问题的记忆还比较深刻,而且我平时练的也比较多。我个人认为:上旋球是一种技巧球,在门球比赛中的几乎所有场合、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拔钉夺隘、远射攻击、轻浅进门、粘拿边球、近距定(夺)位、陷球续击、跟进双杆等打法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
         老:行啊!那你就接着说说上旋球的打法儿
         老李:只能说说我个人的体会:主要有搓旋、击旋、挑打和提拉等几种。不管是哪种打法,都需要长期苦练、反复摸索、掌握规律、养成习惯。特别是击点的锁定、槌头的摆幅及运行方式、力度控制……等要求极严、讲究颇多。
         老张:看来你老李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体会的很深刻。这个问题,咱们还是从当前大多数人使用的平面槌头说起:无论是跨打还是贴脚打法,一般击球时球槌儿是沿着地平面运行的。我注意观察过,一般人的球槌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10——20毫米左右,这样就能够保证槌头击球面的正中间部位正好撞击在自球的正中部位。见下面的(图):
图片8.png
         这也就是咱们以前谈过的“正击法”(或称“正推”、“平击”、“平推”)这种球的特点以前咱们分析过,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用这种平面槌头也可以打出上旋球,那就是使用槌头的下沿部位,采用挑打、提拉的打法(即槌头的运行轨迹不是平行与地面,而是击球面部分稍往上一点儿,槌头整体呈斜向向上的方向),击点选在自球的上半部(即肩部),见(图)所示:图中红球右侧的A点是自球的正中间部位,B点(比较靠上)是自球的肩部。
图片9.png
         如果使用那种逆向槌头打上旋球,那就要用斜面的下沿儿部位去撞击(同样是挑打、提拉)自球的肩部。见(图):
图片10.png
  如果使用逆向槌头击球时,槌头的尾部稍微翘起一点,击点选在自球的下半部(即C点),那样打出来的球就是下旋球。见(图十一):
图片11.png
老李:这种下旋球不太好打,主要是力度不太好掌握。有的时候稍微用力大了点儿,就形成跳球了,而且方向也比较难把握。我练了好长时间,到现在比赛的时候也不敢轻易使用。就是怕万一出纰漏,那不就成当场掉链儿了吗!
        老张:打这种球与场地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原来的沙土场地弹性比较小,用力可以大一些。现在的草坪场地弹性比较大,稍微一加力就极容易跳空。就像你说的,为什么好多人在正式比赛中不敢轻易打缩杆球和跳球(即擦顶球)呢?就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没有绝对的把握。再一分析:这里面既有技术熟练程度的因素;又有场地条件的因素;还要加上临场心态的因素。所以我们分析场上教练员每一个具体战术运用的成与败,每一名队员所打出的每一杆球的好与坏,都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才行。好了,下边儿就说说我自己动手改进的两种槌头。
        老李:这么说这槌头儿是你自己动手制作的?不是买的现成的?
        老张: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种一面平头一面坡型的逆向槌头,而且大家使用的都是黑色尼龙柱型的槌头、长240毫米的那种。有了改进的想法之后,我就用刀子、钢锯、锉刀、砂纸等一些手工工具一点儿一点儿地削,一点儿一点儿地打磨找平……,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虽然看上去不太美观,但是基本上符合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老李:尼龙棒那东西挺硬的,用手工工具改变形状可不太容易,看来你还真是费了劲儿了。你改造好的槌头还保存着吗?什么时候给我看看?
        老张:槌头还有,但不在我手里,我已经把它捐献给霸州门球基地的《门球博物馆》了。不过怎么使用、怎么打出上下旋球,我做过试验。我画了几张图给你说一说就行了。你先看下面这幅图十二
图片12.png
       这是第一次改制的一个槌头,上面的部分削掉的少一点儿,下面削的多一些,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斜(坡)面,而且在上下两个坡面汇合的部位还有一个小小的坡面。用这个槌头打球,只要保持槌头底部距离地面10至20毫米,正直前进撞击的就是自球的正中部位。如果要打上旋球,只要把槌头提起距离地面稍微高一点儿就行了。就像图中画那样,正好击点就在自球的肩部,自球当然是以上旋的形式运行了。
        老李:这还不是鸭嘴槌头?我看跟鸭嘴差不多,那要是瞄准C点打,不就是下旋球了吗?
       老张: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当时很少见逆向槌头,打下旋球的人还基本上没有,我就只琢磨如何打上旋球了。下面这个才叫“鸭嘴槌头”,你看这张图十三
图片13.png
       老李:哇!——,这不是一个三角锥吗!两侧的斜面完全一样。要让我说呀,还是上面的那个更像鸭嘴。
       老张:这倒无所谓,把它们都叫做鸭嘴槌头也行。使用这个槌头打上旋球时,击点稍微向上移一点(恰好是B点)就可以了,作用在自球上的力就是一种挑打(提拉)的力量,比用原来的平面槌头要好掌握的多。如果想打下旋球,也是这个道理,那就是把击点锁定在自球的下半部(即C点)。见(图十四):
图片14.png
      这个鸭嘴槌头就是把打上旋球的反逆向槌头与打下旋球的逆向(坡型)槌头合二而一。
       老李:你实际试用的结果怎么样啊?
       老张:因为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不像机械加工的那么规格光滑平整,但使用起来还基本上可以。打上旋球比较好掌握,打下旋球需要反复多练、多体会、特别在击点的锁定和力度的控制上要多用些脑子才行。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槌头的一端被削掉了很多,重量要比没有加工的另一端轻好多,当你手握槌柄时就会觉得两侧的重量不均衡、不一样因此挥杆击球时往往容易发生轻微偏移的现象,结果就必然是击点偏移致使球路也偏移、改变。
       老李:你还别说,这可真是个问题。拿起球杆来觉得一边儿轻一边儿重,肯定击不准自球,打不上他球。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老张:我想通过调整槌柄与槌头的连接点(即向偏重的一侧适当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咱们自己是实验、手工制作,不可能再搞得那么深、那么细,如果厂家生产,这不会成为问题的。好了,关于鸭嘴槌头的内容,就给你介绍到这儿吧。
       老李:行,今天的时间也差不多了,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174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19 1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1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20 19:24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一)
       老李:老张啊,你不是《中国门球网》“门球战术”版块的版主吗?我个人对这个版块很感兴趣,几乎每天都要仔细看。今天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究竟应当怎么在网上进行门球战术的研究探讨?作为一名普通网友,应当怎样参与其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老张:你怎么突然跑到网上来了?说实在的,我这个版主是门球狂人(刘会军)硬给推上去的。记得当时我给他回帖说:“你刘会军也太官僚了,那么多年轻优秀的网友你不用,非让我这个年近80的老家伙来干。毕竟已经老了,体力精力都不如从前了,许多时候我自己已经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既然你非要赶着鸭子上架,那我只能尽力而为了”。就这么着,我才成了《门球战术》版块的版主。
       老李:这版主是个什么“官”呀?又应当干些什么事儿呀?
       老张:你看你扯到哪儿去了!《中国门球网》是一个民间的、民办的专业性的网站,是一个学习研究、交流探讨门球文化的大众平台。这个网站是咱们河北唐山地区滦南县一个叫贾本国网友的儿子给出资创办的人家每年都要花不少的钱,还担任网站的管理工作,所以网友们都称这个网站为“孝心网站”,对老贾这一家人始终心存感激!所有在这个网站注册的门球人,大家相互之间都是球友、网友、朋友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由于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走到一起来了。在这个网站中没有“官”只有“民”,为数极少的几个管理人员也是大家公认、推荐的。
         关于网站的运行管理问题,我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但是做为一个版块的版主,我觉得起码你要比一般网友多费一些心思,多用一些脑子。比如:偶尔发现不对路的帖子,你要及时要么移动、删除要么屏蔽、警告有的帖子内容很好,你要对其进行置顶、高亮、精华处理。
       老李:这都是为了维护网站运行的正常秩序吧?
       老张:对。不然的话,会造成网站秩序很乱,什么帖子都有,影响大家集中精力研究学习门球知识。另外我觉得还不止这些,你这个版块老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像个“僵尸”一样,让大家觉得没兴趣,没看头儿不行。但如果太花娋、太活跃了,大量文不对题的帖子占据着网页,甚至到了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程度也不行。这就需要及时引导、梳理,提出必要的希望和要求,并教给网友一些方法要领。总之我觉得,作为一个版块的版主,每天都必须要好好看看你所负责版块儿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些自己处理不了的就立即向管理员反映。一句话,一定要多费心才行。
       老李:这么看来,这个版主应该干的事儿还真不少啊!“官”不大,责任还真不轻啊!
       老张: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人家已经赶着鸭子上架把我“安”在那里了,作为一个老同志,也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老李:这就对啦!你老张不是喜欢学习钻研门球吗,我看这正好是你的用武之地,你就老老实实、全心全意地当好你这个版主吧!
       老张:不过从这几个月的情况看,我觉得还基本可以,大伙儿能够围绕门球战术这个主题进行研究探讨。你知道,到网上来的大多数都是老同志,文化水平有限,不少人还都是初学电脑。本来门球战术这个东西,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说不清的课题,显得有点儿神秘。从《门球战术》版块的实际情况看,真正能够写点儿东西的网友确实不多。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把这个版块办得很专业、很红火、很活跃、做到百花齐放、有声有色……不是那么容易。你还记得前不久咱们探讨过一个关于《门球战术大讨论》的话题吗?
       老李:当然记得了:你想在网上搞一次“门球战术大讨论”的活动,发了一个倡议,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是一周的时间里回帖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的人不太多。你考虑许久,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最后还是决定暂缓进行。为了搞好门球战术大讨论,你还列出了需要探讨的题目,有宏观方面的、有微观方面的,而且题目都不少。
         对这个问题,我也有些个人看法:现在打门球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对他们来说,目的就是玩儿一玩儿、乐一乐,活动活动筋骨,为了健康长寿。说实在的,这些老同志大都没有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更没有深入研究探讨的能力和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开展门球战术大讨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点从网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跟(回)帖的内容都是一般性的表态,什么“好贴、赞成、支持、学习……”之类的东西,很少见结合实际有观点、有论述、有见地的文章。这就和咱们打门球一样,真正的高手是少量的、个别的,大部分人的技战术水平都是一般化,很平庸,没特色。
       老张:你的这个分析倒是比较切合实际,总之是一般化、随大流的占绝大多数,真正的高手还是太少。现在的实际问题是,不少网友还不知道究竟如何在网上进行门球战术的研究和探讨,不知道怎么具体参与其中,都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老李:那好办呀,你这个版主写个东西发到网页上,给大伙儿介绍介绍、引导引导、指指路子、教教方法不就行了吗!
       老张:这一点你算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为了办好《门球战术》版块,我先发了一个帖子,谈了谈我个人对如何办好这个版块的看法。
       老李:那你是怎么写的?都说了哪些具体内容?先给我说说。
       老张:这份底稿就在我的包里,我拿给你看吧。
                                 
                    《门球战术》板块的拙见
        门球战术,既是一门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艺术,更是一门严谨细腻、不断创新的
科学。她是门球人智慧、胆识、技艺的综合体现;是检验一支球队是否训练有素的重要标志,是考察球队整体实力的最佳方式。
        门球战术,绝非主观臆断、不切实际的一个想法、一种设计、一个打算、一种意向或是阴差阳错偶然打出一杆“好球”后的“猛醒”。她与天时、地利、人和密切相关,是对时间、地点、态势、人员、心理等诸多客观因素统筹考量的综合运作。门球战术的特点是:有基本规律可循;有相对固定套路;有过硬技术支撑;有良好心态保障;有不同风格特点。
      《门球战术》是“中国门球网”的重要版块之一。办好这个版块是网友们的共同期盼,同时,我们也都承担着共同而沉重的责任。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对如何办好《门球战术》版块的意见,也请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拿出更多的好主意、好办法。
        一是发帖扣题。顾名思义,《门球战术》版块是网友间交流、切磋、探讨有关门球战术议题的平台,发到这个版块的帖子就应扣紧“战术”这个主题。您的帖子可以形式多样,题材各异,切入点不同,着眼处有别,但凡一球运用、一杆打法、一招设计、一个对策、一局布设、一场构思、一员点评、一战剖析、一赛综述……,三言两语也好,长篇大论也罢,都应力争做到字里行间浸透战术元素、充满战术味道。
        二是交流切磋。来到“中国门球网”的网友都是普普通通的门球爱好者;都是肉胎凡人、平民百姓;是以一颗平常心 —— 依球结缘、借球寻友、以球会友、为球成友。在这里,没有尊卑上下、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球友缘、网友情。大家都应当以诚恳、热情、公平、坦率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相互交流切磋,以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自己更加热爱门球、痴迷门球。
       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和心平气和地交流切磋应当是《门球战术》版块的主旋律。在网友间交流切磋的过程中,须牢记如下几点:
         ★“不要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以说服他人为目的,要保持一颗自由交流的心。”
         ★“凡事都要学会包容、谦虚和谨慎。不要急于下结论,因为多一分审视,就会多一分客观、多一分成熟。”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必须十分尊重、坚决维护你的发言权!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
          ★“这个年龄了,尽可不必为概念、为他人的评价而活。”
          ★“正确的结论来自多元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问题,都千万不要使用诸如“球儿盲”、“外行”、“小儿科”、“低级”……等词语去对待新人、新手、初学者,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不都是从那里开始的吗!
       三是开拓创新。门球运动在我国已有30年历史,虽然技战术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仍显技术不够扎实、战术比较单一,特别是对战术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连当前通常采用的要么二门占位、三门阻击,要么进一冲二占三等呆板老套的打法,每逢训练、比赛,大家都会感到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有的同志认为:球是圆的,人是活的,加上数不尽的偶然因素让人无能为力,使赛事难以把握。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世事无偶然,万是皆必然。之所以无能为力、难以把握,是因为我们钻的不够深,研的不够细,功夫不到家。从这个角度讲,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场地条件的日臻完善,门球战术必将有着继续发展、开拓创新的广阔天地。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战法、新谋略,让门球运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抓人眼球!
           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补充完善。
       老李:好,说得好!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论述详尽,措施得力。要让我说呀,你这个《关于办好“门球战术版块”的拙见》不仅适合于你们《门球战术》版块,其他所有版块我看都很适合。你看你提出来的那三条 —— 一是发帖扣题;二是交流切磋;三是开拓创新,用到任何一个版块不都是很合适吗!特别是在第二条里边提到:在网友间交流切磋的过程中,必须牢的几点,我认为非常好。这几条儿体现了一个基本的精神和基本的态度,那就是要平等、自尊、互尊、包容、谦虚和谨慎。因为我平时在网上经常看到个别网友牛气冲冲、官气十足、张牙舞爪、凶相毕露。对他个人不喜欢的网友动辄指责训斥、谩骂贬损、污言秽语、出口伤人。实际上许多网友早已看不惯,但为了维护网站的安宁,大家都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老张:你说的这种情况,在网上确实存在。比如有一个网友是某个门球刊物的所谓“特约编辑”。这个同志,我们也承认他的门球技战术水平挺不错,写了不少东西。但就是总显得那么牛气轰轰,官味十足,张牙舞爪,盛气凌人!他总是主观地认为自己代表官方、代表上级,到《中国门球网》是来视察、指导工作,而不是一般的网民,所以动不动就说别人“挑动是非”、“老年痴呆”、“文革时期的人”、“脑瓜子有问题”等等,让网友们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李:这种人总是少数儿,有修养、知自尊、重人格的网友是绝大多数。其实少数人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他们自己人格、修养、水平、整体素质的充分表演,大家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时间会给他们作出最终的鉴定和评价!我在一个刊物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用到这种人身上倒是很恰当:“官的身份,可以超越所有既定领域的社会契约和正当规定。这种思维习惯还意味着,只准他们给别人立规矩,不准别人跟他们讲规则。平等沟通就是冒犯,不仰视就是藐视”。
       老张:好了,咱们又有点儿离题了。我看今天的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 ?
       老李:好,咱们下次再接着聊,再见啦!


点评

第175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31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8: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25 19:16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次的内容继续聊一聊怎么在网上进行门球战术研究探讨吧?
        老张:行啊,我想咱们还是先看一看目前网上进行门球战术研究探讨的实际情况。看看有什么好的地方,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下究竟应当怎么搞,网友们应当怎么参与。你看行不行?
        老李:那当然好啦!咱们先针对现实情况做个分析,长处短处、优点不足……,这样心里有了底数,才能有的放矢地考虑今后究竟应当怎么搞。我平时上网看的东西不少,但在这些方面用的心思却不够,还是你给我介绍介绍吧。
        老张:笼统地介绍和空对空地说教,那就会脱离实际。咱们还是用网上的真实例子来说明问题吧。
                   有一位叫泰虎的网友,最近发了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泰虎网友请大家讨论这个战术的可行性
      四、进门抢先手伏兵建奇功
              例8、在比赛刚刚进入到终局时,场上态势对白方不利。未进一门的还有④、⑤、⑥球迫于形势,白方⑩、②球先行压边,进行规避。红方见无球可打,便去过门得分。④、⑤球一门留球,⑥球进一门到二线边埋伏起来,待机而发⑧球再压边,守住二门要塞。待下一轮④球起杆,深进一门到二线边,成功地拿到伏兵⑥球,形成派打先手球。红方⑤球既无援兵又无策应,只好进一门远冲15、6米的白球。不能说打不中,但远射成功率必定很低。随着⑤球远射不中,白方由伏兵任意发挥,瞬间将红方清除。逆转态势,翻盘获胜。见5
图片1.png
       评述:由上述态势,多数白方教练员见⑤球一门留球,⑥球会跟着留球。还会说:“压着⑤球”。先不论⑤球能否压住⑥球,就⑥球盲从留球可以说白方教练员没有观察到己方逆转局势的突破点和即将到手的战机,使战机消逝。所以,在以后的比赛中,但凡遇到类似球势:或③、④、⑤;或⑥、⑦、⑧球,可以效仿例8中的战术运用,教练员要善于,扑捉战机,利用战机,才能在战术运用上游刃有余。
        请参看下面,2015-8期《门球之苑》文章上的原件:
图片2.png
        老李:这个泰虎网友的帖子,说的是今年《门球之苑》杂志第8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所介绍的一个典型战例,题目叫做《进门抢先手 伏兵建奇功》。看来他对这个战例有些不同看法,想让网友们参与讨论讨论。
老张:你说的不错,一般《门球之苑》杂志所刊登的文章、所介绍的技战术材料,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瞻性。泰虎网友对这个战例能够提出质疑,说明他学的很细,钻得很深,更说明他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位老同志在网上发过不少有质量、有见地的帖子,深受网友们的敬重。
        老李:对于泰虎网友提出来的问题,网友们都是怎么回应的?你给我介绍介绍。
        老张:咱们先看看几位网友的回帖:(注:在这里我们隐去网友的名字)
某某网友:
      伏兵6号建奇功之一是将红方清场;其二是下一轮(由10球或2球送6球到三门前)将2、4、8球送进三门,自进三门。至此,白方若无失误可得到14分,以14:12获胜(若自球能上柱,以16:12获胜)。此行,时间必须能满足6球进一门后第三次有机会起杆。
      如果时间不能满足6球上述需要,抢分任务由4球背水一战完成。即8球进二门后留在二门后为4球(4球需先送10球进二门)进二门后制角擦边奔三门(或造双奔三门)。白方若无失误,此时也可得到14分,以14:12获胜(若自球能上柱,以16:12获胜);若4球以双杆途经奔三门,少得1分。

某某网友:
      "......白方⑩、②球先行压边,进行规避。红方见无球可打,便去过门得分。..."  这样说的话13号球有柱那么3号球上柱"回家"压4下轮先4再过一门6号伏兵将会被3所擒再者,如果79连球尚有7打9王牌控制6还有如果7可以打913那么白球更难打了(这里红球位置不详...)4打6派大思路巧妙但是要看条件
泰虎网友:
       建议某某老师是否可以分析一下红方在没有④球进门以前的态势,文章说场上态势对白方不利,红方见无球可打,......,       难道红方就眼看着④球进门撞击⑥球不管吗?即使不管,那么还能够群球集结等着挨打吗?场上态势的红球集结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作者为了说明这样的战术故意编排的?我觉得红方教练员如果指挥能够形成场上这样的态势!他绝对是一个白痴!        我就想请诸位老师分析一下,场上这种态势是否可能出现?
        老李:前面一位网友在没有完全理解泰虎网友原意的情况下,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及具体打法,而另一位网友就提出了疑问。泰虎网友便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说明自己的看法。其实他是在怀疑这个战例的真实性!
        老张:这就反映出来一个问题,作为回帖的网友应当首先吃透主贴的精神,看看人家说了些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要求网友参与讨论什么问题。如果这些内容你不了解、不清楚,盲目回帖就容易形成文不对题、言之无物、答非所问、不痛不痒、废话连篇。而下面另一位网友的回帖,简简单单几个字,确说到了点儿上。你看:
某某网友:
        纸上谈兵,不是真实战例。
        老李:我想问一问,你老张参与讨论了吗?又是怎么回的贴?
        老张:我看了泰虎网友的主帖,觉得很有代表性。以前我也曾见到过类似的情况有的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你稍微仔细一阅读就可以看出作者所叙述的情况、所列举的战例带有明显的臆想、杜撰、编造的痕迹。所以这次我也就跟了贴,谈了我自己的看法。
        老李:那你是怎么具体谈的?给我说说。
        老张:这就是我的那个回帖,你看:
谈谈个人看法
讲清来龙去脉是进行战术探讨最起码的前提条件。任何门球战术都是一个“过程”(即环节),只有在详述“过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让网友以“事后诸葛亮”的身份去探究哪一个环节属足智多谋、精明老之举;哪一个环节有目光短浅、呆板愚笨之嫌。
        在提出问题或作出结论之前,不详述战术过程或不洞悉各个战术环节,都将是徒劳的。勉强为之,既容易形成主观武断,又易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结合本例,我提出如下问题:
     一、对比赛“终局”的概念没有交代清楚。作者可能把一场30分钟的比赛按每10分钟为一个阶段(即开局、中局、终局)进行划分的。但门球人通常习惯是把比赛最后5、6分钟称为终局。
     二、场上双方动态情况交代的不清楚。如:白方球的“压边”,是界内球就近压边?还是界外球就近进场压边?我估计作者的原意是界内球就近“压边”。而红方的动向更为简略,只是说“见无球可打,便去过门得分”。从图示看,红方都是界内球,只有一个球未过三门,“便去过门得分”是从哪里去的?去之前各球与邻近白球是什么关系?……等等都不清楚。
     三、为什么只有对白球的战术布局说明,而在这两轮博弈中却不见红球的丝毫动静呢?如:白方球压线后,为什么红方球不给球制角,让球擦边上柱?或将球闪送到球附近,自球(或用球中的一个)到一门后近位点接应球进场保护三门附近的己方球呢?因为球进场必定要拿取球,从球的落位看,球难以借用球杀回马枪打掉球,更不可能放弃原有战术意图轻进一门攻击红方的接应球。再笨的指挥员也应该知道首先派球打掉球吧!
        作者所介绍的进门抢先手伏兵建奇功”确实是一种颇具远虑的极佳战法,但结合本战例实际似有些经不起推敲。难道红方指挥员就如此愚笨吗?竟然会两轮“不作为”,傻等对方打!?
        老李:看来你也同意泰虎网友的观点,这个所谓的战例听起来有些勉强,露出了主观臆想、刻意编造的蛛丝马迹。但是从你回帖的内容可以看出来,你是认真阅读了主帖文字,领会了主帖的精神实质,并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你看,从你的文字叙述中就可以看出来:首先说了一句讲清来龙去脉是进行战术探讨最起码的前提条件”。这第一句话就指出了这篇文章没有把问题的由来、过程、演变等等应当作好事先铺垫的东西交代清楚,简简单单几句话,然后就道出了他的“④球起杆,深进一门到二线边,成功拿到伏兵⑥球,形成派打先手球。白方由伏兵任意发挥,瞬间将红方清除,逆转态势,翻盘获胜”的最终结果。你在后面提出来的三个问题也很有针对性,进一步指出了这篇文章存在的漏洞和疑点。因为任何一个会打门球、稍微懂得一点门球战术的人都会产生类似的疑问。正像你在回帖中所说的:为什么两轮博弈中不见红球的丝毫动静呢?再笨的红方指挥员也应该知道首先派球打掉球吧!?难道红方指挥员就如此愚笨吗?竟然会两轮“不作为”,傻等对方打!?
         老张:我觉得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首先是要实事求是。要把你在球场上看到的、遇到的真实情况拿到网上来,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深入研究探讨。这一点我在《关于办好“门球战术”版块的拙见》中就说到了:“ 门球战术,绝非主观臆断、不切实际的一个想法、一种设计、一个打算、一种意向或是阴差阳错偶然打出一杆“好球”后的“猛醒”。她与天时、地利、人和密切相关,是对时间、地点、态势、人员、心理等诸多客观因素统筹考量的综合运作。门球战术的特点是:有基本规律可循;有相对固定套路;有过硬技术支撑;有良好心态保障;有不同风格特点”。这不像编故事、写小说,可以虚构情节,允许任意发挥。
         老李:对你的回帖大家有什么反应啊?
         老张:关于如何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的话题,还有比较多的内容。这样吧,咱们今天先谈到这儿,剩下的话题下回再接着谈,你看怎么样?
          老李:行啊,今天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就等下回再接着聊吧。

点评

第176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31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1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5-30 19:46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
        老李:老张啊,咱们接着上次关于网上如何研究探讨门球战术的话题,继续往下聊吧?我记得好像是你发了帖子以后,应当看看网友们是怎么回应的了。
        老张:没错儿,你记得挺清楚。咱们就看看泰 虎网友的回应吧:
  泰虎网友:
         张老师的一席话,如同授课般地使我们头脑清晰!对问题有个透彻的理解。谢谢您了!
         我的主帖所选这篇文章是2015-8期《门球之苑》特约编辑的指导性的论述,但是如此这般的简化过程叙述,确实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一己之见,可能谬误,敬请批评指正!
        老李:你举的这个例子很好,让我也长了见识。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老张:有,下面再给你介绍一个。这个还是泰 虎网友首先发帖,请求网友们参与研究探讨的。
   泰虎网友:
          敬请网友解惑:⑩球怎么打啊?
附件2.png
        老李:看来泰 虎网友对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战法有些不理解,还特别指出了这是2015年全国门球锦标赛暨中青年门球赛决赛的纪实。网友们都有什么反响呀?
        老张:你先看看几位网友的回帖吧:
某某网友:  
10号击打2号球闪送7号处,击打4号接应2号,自球接应6号打向二门,这是最稳妥最实际的打法!
某某网友:
我不是教练,只是想学习一下10号先击2号并送往7号处,(控制3号接应、5号利用),再击4号送二门正中,再击6号也送二门正中,10号也到二门正中。2号击闪7号后,直接奔4、6、10号去,如果击中就送4、6、10号过二门,2号也过二门如果未中,可由4号送2、6、10号过二门,但一定要分散,防止5号进攻。注意10号去二门正中时一定注意避开原先送去的球。嫩毛头儿,学学莫见怪、并请指教!
泰虎网友:
      进入第二轮的尾声,轮及10号起杆。比赛大约进行多长时间可想而知!      10号先击2号并送往7号处,(控制3号接应、5号利用)?!②球先打,怎么能够控制(控制3号接应、5号利用)。
某某网友:
        白球优势太大,10球可以把2,4,6球都送到2门前,自球也到2门前1球进线,2球送4,6,10球过2门,注意给4球一个擦向7球的角度,自球过2门后续击到3门0号位靠边3球进场接5号4球把6,10都送到4角,并给6球一个擦向3门的角度,4球攻击3,7号球。这题很简单,有何奥妙吗?白球关键是要防3接5 的一个擦攻,如果5号拿到7球,红球有反扑之势。
        议论到这里后,泰虎网友把实战中的真实打法发到了网上,让大家品评:
泰虎网友:
        我把实际战例的打法传上,敬请继续研讨,看看白方教练如何施展“妙招”!
                              附件5.png    
           接着,网友们继续议论:
   某某网友:
         不成熟的见解:10号打2号半个球(轻打)要4号球,闪送2号到7号处,擦打4号要6号球,闪送4号到二门前两米处,续击打6号送二门与4号之间,10号跟到二门前。1号进场2号打7号闪带1号双出界,2号远距离轻调4.6.10号球,目的是停在二门前。3号进场(也可能3号接应5号)4号打6号送到8号后边线、续击打2.10号各闪送过二门、自球进二门去守三门一位。5号进一门或继续留守,因为有6号打8号一杆球,所以进场无处去又不能接应3号、所以放弃最好。
   某某网友:
         2号轻擦4号去7号附近,送4号到一门后进球轨道靠二门方向,(防止3接5进二门攻6),2号击闪7号后,去4号与二门间,接应4号送2并自进二门4号进二门后,可击打6、10号,(或去6号前靠10号附近),4、6、10要作分散,防止5号进门远攻………为了学习,不妥请指教。谢谢!
        老李:哎——?别光是看别人的,你老张也该说两句、发表自己的意见啦吧?
        老张:泰虎网友是想征询更好一些的实用战法,我只能按他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我的回帖:
               
       今年我没有订阅《门球之苑》杂志,故只能按泰虎老师给出的条件(包括不考虑泰虎老师第10号回帖中所提供的实战布局)就事论事,纸上谈兵。
    第一、 制定战术方案的依据有三
           一是时间因素。比赛刚到第二轮接近尾声,正常情况下尚有三轮博弈机会,时间还比较充裕。
           二是双方态势。从场上形势看,双方得分相当,但白方占据主动。只要能设法制约红方⑤、⑨球的进场及发挥作用,即可牢牢控局。
           三是技术因素。考虑到这是中冠赛中青队的冠军争夺赛,参赛队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理应较好。一般撞击场内5、6米,7、8米的单球、擦边攻击、中近距离闪带应该比较有把握。
    第二、战术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三方面因素,白方的战术指导思想应当是 —— 控局为主,兼顾得分。要在接下来的第三轮博弈中让红方的5个球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且在得分上双方拉开较大差距。
    第三、具体战术方案
           方案一:见(图一) ⑩球撞击②球送到二门前,再撞击④球也送到二门前,接着撞击⑥球送到二门后,自球跟进到二门后。目的:力争②球,确保④球出双杆。威慑红方③球无奈就近压线即使敢于进场到一门后远位点接应⑤球,也同样难以存活。⑤球则要么放弃进场,要么孤注一掷,远冲强攻。只要白球贴边靠角、隐蔽自保,就能给对方制造“无攻、难攻”的尴尬局面。
图片1.png
            方案二:见(图二) ⑩球撞击②球送到⑦球后侧,再撞击⑥球送到⑦球近处,自球跟进⑥球。目的:首先清除⑦球,并可闪带刚刚压线的①球还能确保②球通过⑥、⑩球拿取④球,然后4个球聚集二门给④球制造双杆或过门后多向出击的擦攻球,用以打掉进场接应的③球。
图片2.png
            方案三:见(图三) ⑩球撞击②球送到二门前,自球为④球接应制角,用以威慑一门后跑道上的红方接应球。目的:一是使②球过二门后能利用⑥球拿取④球;二是②球过二门后能通过⑥、⑩、④球直抵三门1号位,进过三门打掉⑦球;三是②球过二门后直接擦击⑥球打掉进场接应的③球,同时又可用⑥球接应④球再控跑道。只要④球能打掉⑦球即可给红方⑤球制造两难局面若能将⑥球理想送位,便可形成后的⑥、⑧联手。
图片3.png
                 个人看法,望多指正。
        老李:不错不错,让我看你这三种方案都可以。因为你在制定实施方案之前,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就是你回帖中所说的:时间因素、双方态势和技术因素。而且你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术指导思想:控局为主,兼顾得分。要在接下来的第三轮博弈中让红方的5个球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且在得分上双方拉开较大差距。再看你的三个具体方案,都是本着这个战术指导思想运作的。网友们的反应如何呀?
        老张:研究探讨吗,就是要各抒己见,只有经过反复切磋推敲,才能逐步趋于比较一致。
    泰虎网友:
         张老师的精辟分析,对技战术的综合估量都是恰如其分的,拜读了,受益匪浅!         我想补充一个打法,班门弄斧。
] 附件4.png
    附件3.png
          躲避⑤球强攻(放弃进一门),⑥球可以大胆接应⑧球且制角控制可能⑦球接应⑨球!则有⑩球撞击②球送王,也可以②球过二门续击④球送王,白方可以控势得分灵活多变!
我们看看实际战例,冠军队的教练员指挥②球怎么打的。
附件6.png
  ④球打完,白方出现破绽!④球撞击⑦球,没有敢闪带③球,从二角二线边闪出,自球返回到三门一号位。
附件1.png
         遗憾的是⑤球擦顶③球向二门前前行2米多,闪③球到二线边落位,自球进二门无果,碰到二门里门柱后落位在二门里斜后侧。⑨球借助⑦球接应再次擦攻四角白球又无果且将⑦球误闪送出界!所以白方最后取得冠军!
       中青年的顶级赛事,争夺冠军的对决中,没有显现出高超的技、战术水平。确实令人遗憾!
       朋友们,我上传这个战例就是想求教诸位,应该如何更好地控势布局,同时也想证实实际的战术并不是最佳方案!
     某某网友:
          张老师的三种战法均可,但我喜欢第二种,用2号先手球打掉7号,续击接应球到二门,进门或给我4号做双均可。我的战法未提及双,是对人为的双杆不赞同。所以未设双。
      某某网友:
       虎老师讲的這个例题很好。我的看法不一定成熟,谈个人看法也是学习。10球撞2球送到7球处,撞4球闪送二前四米处,撞击6球到4球处。10球与6球隔门联手1球进场2球撞击7球闪送到4球处,自球到4球与二门前3球不敢接5球,如果3球到一门后轻接5球,4球撞击7球闪带3球,成功了5球可能再畄球4球拫据场上防5球远撞击,可分散将6球放到二冂一号位,自球过门接杆如果7球给9球按杆,6球在二门给8球接角度球过冂或分球找7球等。也要看场上变化而定。不知对否请老师指正。
     泰虎网友
          这场冠军争夺赛,晋湘家人有视频。请朋友们看看冠军队的战术存在很多问题的,亚军队的失误不少啊!整个比赛没有看出什么亮点,相反战术漏洞不少!
          很遗憾视频没有⑦球起杆的场景。《门球之苑》某某某的纪实说:⑦球擦打⑤球前行4米,闪送⑤球过二门无果,卡在门柱,影响⑦球过门,⑦球强行冲门无果。⑧球起杆,撞闪②球出界,自球打出界。比赛结束。白方以10∶7获胜。 (没有说比赛时间到)。某某某点评:比赛接近尾声,白方控制了局面,连续过门得分,又两次打成了双杆。红方则前景不妙,只有⑦球的最后一次机会,还没有成功,只好推枰认输。
       (哈哈某某某把下棋认输的方式用到门球比赛也确实很有趣的!)
           我觉得白方教练员的排兵布阵欠妥!您看②球应该如何打呀?
        老李:看来这位《门球之苑》的特约编辑也太主观了,本来不是什么高明的战法,却让他大加赞扬和吹捧。既然是比赛纪实性的文章,而且又是全国性的大型赛事,我的看法是:应当把实战情况给大家讲清楚后,让大家去品评、去欣赏、去琢磨、去回味。不要总以为自己高明,在那里说三道四、指点江山!门球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老张:这就用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叫做人们的错,都错在想以一种学说去解释、去控制所有的东西”。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在漫漫人生路上,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才是硬道理,明白什么叫量力而行方为大智慧”。
           怎么样?今天又差不多了吧?还有什么问题,咱们下回再接着谈吧?
        老李:好,咱们今天就到这儿,下次再接着聊。再见啦!

点评

第177篇已转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5-31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 06: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77篇,转发了20个门球群,赵老师,花甲子老师,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6-4 19:49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话题聊吧?
        老张:这样吧,我再给你介绍一个网上探讨门球战术的实际例子,然后咱们再就如何研究探讨的问题切磋一下,你看怎么样?
        老李:可以呀,看来你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哇!那就先给我介绍网上的实例吧。
        老张:这个实例还是由泰虎网友发起的,你看:
  泰虎网友:⑤球应该怎么打啊?
          比赛进行到第二轮,⑤球进一门,应该怎么打啊(⑤与⑦球距离约有5——6米)?
                               图片1.png
        咱们先看看网友们的回帖都是怎么说的:
  某某网友:
       我认为先打7号,把7号放在一号位,5号进能打掉2号,打掉2号后再7号造双杆。6号如果接8号,7号就用双杆去把接应球打掉。
  某某网友:
        可以打7号球吃2号,也可以接7号球吃2号球。
  泰虎网友:
        ⑤球打⑦球送王是最理想的,但是,距离比较远,是否能够打中,还是变数!所以教练员应该指令击球员“溜打”,打中理想,其方案略去⑤球溜打不中也应该在⑦球前一米左右落位,便于⑦球撞击⑤球闪送二门零号,自球进二门,回击②球,如果⑥球进场接应⑧球,就擦打②球⑥球而攻之!
                                  图片2.png
    某某网友:
         5号的队员基本功应该在全队是顶尖的好了把7号放二门前自球轻进二门7号球摆双杆,控制6号不敢去接应该8号。若7号打成双杆可利用2号闪带6号。
    某某网友:
          因为⑤号球没有把握击中⑦号球,不如在二门后接应⑦号球,⑦号球过门通过⑤号球,能擦②号球控制二门前轨道,这样⑥号球不敢贸然接应未过门的⑧号球。个人看法,还请老师指教。
      老李:行啦,几位网友都分别发表见解了,你老张也该出面了吧?说说你的高见吧。
      老张:紧接着下面就是我的回帖,别着急,你看:
  试答题:
         ⑤号球如何打?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比赛刚打到第二轮,红方不必急于抢分,而应以控势为主
          二是白方的②、⑥(若进场接应⑧球)必须打掉。因为红方的①号球在三门前压线,不易拿取不打掉②球,下一轮就可能成为最大的隐患。
        总的指导思想是:打掉②、⑥,让⑧为难!
        本着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具体打法很多,试述如下三例:
        第一方案(见下面附图):⑤球轻溜上⑦球,将其放二门前,自球过二门后撞击②球,用②、⑤两个球为⑦球造双杆,迫使⑥球不敢进场接应⑧球。

图片3.png
        第二方案(见下面附图):⑤球轻溜⑦球,溜不上不要超过半米。接着⑦球轻击⑤球,将其暂放二门0号位自球过二门,擦击②球攻击⑥球然后去四角找⑨球。
                  图片4.png
          第三方案(见下面附图):⑤球轻溜到⑦球前;待⑥球进场接应⑧球后,⑦球可擦⑤球靠②球,再擦②球找⑥球,最后还是去四角找⑨球。(也可以先擦⑤球靠⑥球,再擦⑥球找②球)。
图片5.png


    红方在运作过程中,始终要牢记两点:
        一是白方的②球必须打掉
        二是⑤、⑦两个球无论过否二门,到四角找⑨球时的落位一定要靠近边线,不可过早为⑨球预设擦攻二、三门的接应制角球。这样才能使白方的⑧球感到进退两难 —— 无攻(没有可以强攻的目标)、难攻(红方都是贴边靠角的单球,不易攻击)。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老李:又是三个战术方案,不过我觉得还都可以。因为你的战术指导思想非常明确,那就是 ——  总的指导思想是:打掉②、⑥,让⑧为难!网友们又是怎样评价你的这些方案呀?
        老张:我找了几个,你看一看吧:
   某某网友:
        张老师的方细致,全面。赞一个。
   某某网友:
        秦虎老师出题好,张老师的方细致,全面,谢谢。
   泰虎网友:
        非常赞同张老师的解析并详细列出各种方案!赞一个。
   某某网友:
        就這一步讲6号界外,7号王球,还是5接7或者5号轻溜门接应7号7号起5号进门,或打成双杆后,再吃掉2号如何打法,定叫5和7進门后,打掉2号
    某某网友:
         张老师的方细致,全面。因人因技术可自由选择战术,赞一个。
    某某网友:
           张老师的方案很透彻!
        老李:你看,网友们都说泰虎网友出的题目好,你老张制定的战术方案好,分析得很透彻,考虑的很全面。像这样的研究探讨我觉得才有意思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得到提高。
        老张:为了进一步搞好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最近我写了一个东西谈自己的想法,已经发到了网上。你看,就是这个:
            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之我见
      利用网络平台研究探讨门球战术,是一种增强战术意识、学习指挥艺术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个(一种)门球战术都是门球赛场上双方博弈中的一个“过程”(或称环节)。但凡一杆一球的利弊斟酌,整场比赛的综合评价,典型战例的深入剖析,沉痛教训的回顾总结,突发情况的答案求索,巧用规则的点睛之笔,因势应变的锦囊妙计,创新战法的大胆设想……都可以作为战术研究探讨的多彩话题。
      门球战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门球战术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过硬技术的支撑和良好心态的保障。正如我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技术,打什么样的战术”。每一个(一种)战术都是利弊共存的,都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数个战术方案的优劣,只能相互比较而言,没有唯一,没有绝对!好与坏、成与败,关键决定于具体操作实施的人。
      讲清来龙去脉是战术探讨的前提条件详述战术过程是研究探讨的唯一依据分析双方态势是构思战术方案的理论基础说清具体打法是战术运作的具体体现附以图示注解是战术探讨的必要手段充分推敲论证是战术升华的有效途径。
      门球战术可以打破常规,大胆设想可以实践检验,反复推敲可以事后回顾,分析利弊可以临战观摩,集思广益可以反复探讨,升华提高唯一不可以的是“主观臆想、凭空编造”!
      我曾在《试析门球战术》一文中写到:目前还有这样一种趋势,有些人把偶尔打出的一杆好球——或重创对方,突破僵局;或“绕场一周”,连得数分;或起死回生,胜负易位……,立即称之为某种战术。我的看法是:门球赛场上,谁都有可能偶尔打出一杆好球。有的属于阴差阳错,歪打正着;有的可能是“高兴顺手”、“今天有球儿”……,正如俗话所说:“大过年的,谁家不吃顿饺子”。若把这些偶发事件统称为“某某战术”,那门球战术恐怕就太烂、太不值钱了!
       没有真正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所谓“突破”和“创新”,还是不要人为地去为“某一杆好球”添油加醋、冠名加冕为好。尤其是潜心钻研门球战术的同志和严肃认真的门球刊物,更应头脑冷静,切忌推波助澜。
       在网上究竟如何搞好门球战术的研究探讨,我个人的看法是:
  ★ 发帖的网友力争做到:
       “清” —— 讲清来龙去脉,详述战术过程。使别人了解背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探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明” —— 明确提出问题或阐明个人结论。若征询战法(打法)最好附有自己的预案。若总结经验教训或推荐精明战法,最好附有理论阐述。
  ★ 跟帖的网友力争做到:
       “思” —— 在吃透主帖精神的基础上,首先认真分析双方态势,明确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为构思战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清” —— 讲清自己所构思战术方案(一个或数个)的运作过程(即具体打法)及可能的预期效果,并一分为二地如实分析各方案的利弊因素。最好能配以清晰的战术图。
      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就是一个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分析比较,推敲论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过程。
      希望热爱门球运动,喜欢钻讨门球战术的网友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解放思想,畅所欲言,为进一步促进中国门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做出我们的微薄贡献!
      个人看法,仅供参看,望多指正!
       老李:哇——!你这可是一篇全面系统地论述门球战术研究探讨的好文章啊!从什么叫门球战术,任何一种战术都具有两重性,研究探讨门球战术的方法、步骤、要领、要求,到如何发帖和回帖都讲的头头是道。不简单,真是不简单啊!我想问问:你的这些想法都是从哪儿来的呀?
        老张:通过在网上和网友不断交流切磋,加上平时与球友们在球场上东拉西扯毫无顾忌地敞开思想畅谈,再就是自己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有关门球的基础理论知识,多记录一些比较经典的比赛实况,没事儿自己多琢磨一些战例材料……,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多看、多听、多记、多琢磨、多比较、多实践。这样一来,个人的门球战术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老李:这使我回想起来咱们以前谈到“门球战术意识”的时候,你总是强调 —— 击球员不能只做一个处处被动的机器人儿,要有头脑、有想、有看法、有主见。就是要具有坚实牢固而又十分强烈的门球战术意识。只有这样,到了赛场上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整体战斗力!
        老张:我在这份材料里提到了如何发帖和跟帖的问题,也只是简单地说了说。在网上看到许多网友的回(跟)帖,要么是文不对题,要么就是过于简单,甚至个别回帖言之无物、空空洞洞。所以我就又写了一个怎么看帖和跟(回)帖的材料。
        老李:好哇,这就是你做为版主的份内事呀!你不是说了吗,到必要的时候该引导就得及时引导一下,给大家讲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要领。你又是怎么写的呀?
        老张:这个材料比较简单,你看:
                   《谈谈怎样看帖、跟帖
        在这全球互联、直观快捷、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指轻轻一点,海量五花八门的帖子立即展现在你的面前。就我们《中国门球网》来说,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门球爱好者,应当怎样看帖、跟帖?在这里只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应当肯定一点:“跟帖一般没有对、错之分”(跟错了地方和涉及政治内容的除外)。只要是跟帖,就是对主帖的一种呼应、反响、回音和表态。但是目前诸如:好贴、同意、赞成、正确、支持、学习了、收藏了……之类的跟帖较多,似有泛滥之势。我想,做为主帖的发布者,更希望你对他的观点、论证、结论、文笔、结构……表明自己看法,提出不同见解,联系实际剖析,深入理论探讨。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互帮互学、交流切磋、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从最初看帖到最终跟(回)贴,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选帖 —— 依据个人爱好、需要和口味不同,浏览题目,各取所需。这一条无须赘述。
           二是看帖 —— 先粗略地看一遍帖子的内容,了解发帖者说了些什么,要表达什么观点、看法,用意在哪里。
           三是学帖 —— 较短的帖子可以临屏学习。较长或自认为有学习研讨价值的帖子,最好先下载,再认真学习研读。弄清发帖者的主要观点、看法、见解,理论阐述的依据,实践检验的过程、效果……。
           四是析帖 —— 结合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主帖的论点、论证、结论……等进行反复研读推敲。析出精华、汲取营养,找出不足、提出希望,并初步构想跟(回)帖的腹案。
           五是跟帖 —— 肯定主帖精华所在,诚恳指出不足之处,阐明自己主要观点,详述论证过程、结果。在正式发布前,还应认真推敲修改文字及结构。
         对绝大多数老球友来说,有些人可能不善于、不愿意、不太会甚至从来没有动手动脑写过什么东西,但这都不应当做为理由。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水平”也可以逐步提高,这和我们练球是一个道理!
        在学习提高看帖跟帖能力、水平的过程中,还应牢记以下几点:
       ★ 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既然我们热爱门球、痴迷门球,就应当为门球多动脑、多思考、敢“较真儿”,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 《中国门球网》是学习交流、切磋探讨门球文化的平台,众多网友都是为以球会友、学习交流、探讨提高而来。大家就应当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因为正确的结论来自多元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
       ★ 要尊重专家学者,但不能迷信专家学者。对任何事物都应当抱着好奇、探索、求实的精神。因为面对门球,我们永远是一名小学生!
           个人看法,望多指正!
        老李:好,这个材料说的好!对我的帮助和启发也很大。我平时到网上主要是看帖、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极少跟(回)帖。正像你所说的那样,偶尔跟一个帖,无非就是自己表个态,什么同意、赞成、正确、支持、学习之类的,根本做不到像你所说的那五个步骤。
        老张:让我说呀,原因很简单:你就是懒得动脑子!
        老李:没错儿,没错儿!我这个人就是脑子太懒,不愿意也没有那个习惯凡事儿多听听、多看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可得要像你老张好好学习才行啊!你这两份材料发到网上以后,网友们的反应一定很强烈吧?我看今后你这个版主也就比较好当了。
        老张:大家都还比较支持和理解,这说明网友们都有努力办好《门球战术》版块的希望和期盼,接下来就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了。但我认为也不能抱有太大太高的希望,毕竟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只是门球人会友、交流的平台。
        老李:这倒是实在话,要求过高了不太现实,毕竟大家是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在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里。但是我认为,你这个版主还确实是费了心思,用了脑子,干了活儿、出了力,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
        老张:行啦,你就别在这儿夸我了。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怎么样?
        老李:好,就先聊到这儿啦,咱们下回再见!
   






点评

第178篇已转发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6-11 1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5 07: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连载各分帖 标题和链接 请见:
赵老师《老张、老李侃门球》目录和链接


点评

谢谢烨鹤老师!  发表于 2021-6-5 0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5 09: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玉书老师的侃门球,每期都被我当日转发到,我所做群管和与我有关群主的群,20个群以上。谢谢赵玉书老师,烨鹤老师,您们对门球网的贡献巨大,辛苦了,保重身体,健康快乐。
主要是我有了发帖子的原材料,哈哈哈,点赞。

点评

谢谢高老师的大力支持!发帖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球友们交流切磋、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21-6-5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18: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6-9 18:50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七十
                                                      《谈谈门球裁判员的装备》(一)
        老李:老张啊,最近在《中国门球网》上有网友转发了中国门协的一个文件,说是要统一门球裁判员的服装,你看了没有?
        老张:我看到了,那是中国门球协会为了统一裁判员服装发的一个函。开头是这么说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门球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门球裁判员队伍建设,逐步积累和创建门球运动文化,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对全国门球裁判员服装进行规范统一。
        老李:看来这新一届门协领导班子上任,要做点儿大事儿啊!不过目前全国究竟有多少门球裁判员?恐怕不会是个小数字吧?
        老张:这个咱可说不好。多少年了,一直是号称500万门球人。但是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我总觉得这个500万水分太大。
        老李:目前各地普遍出现队伍老化、后继乏人、场地荒废、难以组队的现象,网上不是经常能看到这类的帖子
        老张:不管么说,这是中国门协自成立以来要办的第一件实事。
        老李:此话怎讲啊?
        老张:你没看到在发的这份函的《实施办法》中写到:“中国门球协会将为国家级以上裁判员配备部分裁判员装具(含:裁判专用包、裁判长袖T恤、裁判短袖T恤、裁判T恤裤、裁判帽、裁判手套,共计400元,费用由中国门球协会承担)其他及后续更换装备由裁判员自行购买”。
        老李:好家伙,400元一套,这回中国门球协会怎么真舍大出血呀?!全国要是算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啊!
        老张:可我认为:对中国门协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老李:此话又怎讲啊?
        老张:要知道,门协门协,他只是一个行业性的组织,是一个社会性、群众性的社团组织,不应带有丝毫的官方色彩。而在我们国家,你再仔细看一看,又有几个协会不是官风官气、官模官样┅┅!中国足协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多年来为什么总是搞不好?早就有人直接了当地指出:“中国足协本身就是一个非法组织”!意思是说他不是在群众性的足球运动中自下而上、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完全是官派的、官办的!这样的官样组织能设身处地地为广大足球爱好者、为广大的中国足球迷、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吗???因为他们都是官员,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普通老百姓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是要对上负责,对自己的“位子、票子、车子、前途……”负责!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所以历届足协贪腐成风。曾有因贪腐下来的成员说:“换任何一个人,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都会很快成为贪污犯!”。
        老李:厉害呀!看来一个组织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他的所作所为。
        老张:前一段时间,红十字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我看到一个材料上说的很深刻:“还有许多诞生之日起即亦官亦民、运行机制与“官”“权”接近而缺少足够监督的事业机构、群众组织、各类协会,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完成主动的自省自查,实现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相称的自身改革,恐怕用不了多久,都要面临危机”!
        老李:那么说中国门协也是一个从诞生之日起即亦官亦民、运行机制与“官”“权”接近而缺少足够监督的协会组织了?
        老张:我看这样说毫不为过!你看:这么多年来中国门协组织的几乎所有活动,无论会议、培训、赛事……他基本上都是“一毛不拔”,最后把所谓的报名费、参赛费都拿走,而且还要向具体承办单位要这要那。咱们廊坊的霸州门球基地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最好的例子吗:帮助《门球之苑》办了一次“读者杯”赛,从此霸州门球基地就再也不敢出头露面了!为什么呀?一个字“钱”!再有实力的企业家、单位也承受不了哇!
        老李:照这么说,那这次中国门协出资为国家级以上的门球裁判员购置装备,还真是不简单啊!
        老张:所以我说:不管这么说,这是中国门协自成立以来要办的第一件实事。
        老李:问题是你中国门协只管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大量的、基层的裁判员怎么办?人数最多的还是这部分。你让每个人都掏400元钱去购买,现实吗?可能吗?办得到吗?
        老张:这个问题在函中也讲到了:
                一级、二级、三级门球裁判员的服装、装备费用由省级及其他相关门协自行解决。建议采用由个人负担点,协会和赛区补贴点的办法,逐步统一和规范。门球裁判服的件数及品种配置等,不强求一步配齐,可分批实施。
                今后凡承办全国性门球赛事活动的单位,要将裁判服列入经费预算中并实施统一采购。各单位举办的门球赛事活动可参照执行。
        老李:——,这意思就是完全由下边儿自行解决啦!我看这可不太容易,基层裁判员人数多,而且年龄大的也比较多,有几个愿意自掏腰包(尽管不是全费)去买裁判服啊?毕竟那个东西不是平时都能穿的呀!又有几个基层门球协会能拿得出那么多钱?不要忘了,门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 —— “穷”!
        老张: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国家级以上的门球裁判员的服装和装具,由中国门球协会统一解决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也是应该的。因为这些同志要参加全国性的大型赛事的执裁工作,总不能穿的五花八门儿,或一次一个样。这一点,正像“函”中所说的:规范门球裁判服是门球运动发展的需要,是打造门球文化,提升门球档次,促进门球发展的必然结果。裁判员着装规范统一,既能体现裁判员执裁的庄重神圣,也有利于树立裁判员的良好形象。规范门球裁判服还能节省资源,减少浪费,解决各地裁判服装五花八门以及过多、过滥、次等问题。
        老李:那意思就是说,今后各地都得逐步按照中国门协的要求、按照他选(指)定的服装样式进行统一了。也就是全国的所有门球裁判员,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的,都得穿完全一样的服装、携带一样的装具。从门球运动的现状看,你说这个要求(规定)切合实际吗?能做到吗?
        老张:我刚才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全部统一起来,不仅应该而且可以,毕竟人数有限。但要说到基层,那就需要慎重考虑了。一是人数太多、太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凑数的二是经费开支太大,单位和个人恐怕都难以承受三是人多眼杂,大家不一定喜欢你中国门协选(指)定的服装样式四是门球运动毕竟是一项社会化、大众化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正像老球友们所说的:不过玩儿玩儿而已!有没有必要那么正规、统一?这一点,值得结合社会实际再做进一步探讨。
            中国门球协会在函中说:“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不知道到底听取了哪些地方、哪些人的意见。这么大的事儿,为什么不见中国门球协会在自己的官网上、特别是应该在《中国门球网》上发布帖子广泛征求意见!?就像修改门球《规则》一样,也是中国门协主抓的大事,为什么不在网上(特别是应该在《中国门球网》)正式发布征求意见的帖子?所以我相信:这个统一的裁判服,人们见了肯定会议论纷纷,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不喜欢、不买账!闹不好到最后又会形成好心办坏事!
        老李:我看这个问题是值得考虑,你就看咱们这里的那些裁判员,七老八十的占了相当一部分,到了场上站没个站相,走没个走相,跑没个跑相,处理情况犹犹豫豫、腻腻歪歪,你就是给他穿上再漂亮、再整齐划一的服装,他也不像一个场上执裁的法官。所以我认为基层还是宽松一些、随便一些比较好。
        老张:说实在的,这些年来当裁判,各种衣服确实不少了,长袖的、短袖的、单件的、成套的、帽子、手套……加起来不下几十件。就目前这一大堆衣服、帽子、手套,用上一、二十年都没问题。再按照中国门协的统一要求(规定)购置新的、全国统一的裁判服和装具,能否行得通恐怕要画一个不小的问号儿!
        老李:我看到在函的最后开列了裁判员装具的清单,一共有六项:
                  1、门球裁判员春秋套装;
                  2、长袖T恤衫;
                  3、短袖T恤衫;
                  4、T恤裤;
                  5、裁判员专用双肩运动包;
                  6、裁判员专用帽子、手套。
        老张:这些衣服和装具,对门球裁判员来说都是需要的。除了衣服、帽子的样式咱们没见过以外,我个人只对其中的裁判员专用双肩运动包有些不同看法。
        老李:不就是像小学生背的那种双肩书包一样的东西吗,有什么特殊的?顶多是在上边弄个门球裁判的标志。
        老张:我不是这个意思,关键在于这个“双肩”上。关于裁判员参加执裁工作,随身携带什么样的包比较合适、得体、美观、实用,我很早就考虑过、琢磨过。
        老李:那就说说你的想法吧。
        老张:这么着吧老李,今天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先聊到这儿,下回我再仔细给你说。
        老李:行,那咱们就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179篇已转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6-11 1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4 15: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6-14 16:44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十篇
                                 《谈谈门球裁判员的装备》(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接着上回的谈,说说你对门球裁判员服装和装具的看法和设想吧。
        老张:对裁判员的服装,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主要是应当美观、大方、得体、实用。就像平时大家所说的那样:裁判员往场上一站,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服装的设计风格要简洁、明快,不要求很花哨、很抢眼。还应当设计一个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形象逼真的门球运动的标志。春秋装的裤子以白色为主,两侧加不加(红色或蓝色的)裤线无所谓,上衣不外乎红色、绿色或宝石蓝色,长袖和短袖的T恤也应当以这三种颜色为主。帽子就是垒球帽了,但是应当注意让大家戴着合适,不要只能顶在脑瓜顶上,一阵微风就能刮掉。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到现在为止发的各种帽子恐怕有几十顶了,但没有一顶戴着合适。大都是太小、太浅,顶在脑瓜顶上,戴不了一会儿就觉得箍的脑浆子疼!所以我的帽子都是自己另外买的。手套也是一样,买交通警察用的那种好一点儿的,既白又结实,可以用好几年。如果买那种次品,看来少花了钱,但用不了一、两次就缩水、开线了,实际是浪费。
        老李:看来你对裁判员的服装和用具是深有体会啊,你这近20年的门球裁判没白当。包儿呢?上次你不是说对中国门协要给裁判员配备的双肩包有不同看法吗?
        老张:对,我对中国门球协会统一裁判员服装和装具所开列的清单中的“裁判员专用双肩运动包”有不同的看法。你不是也说了吗:不就是小学生上学背的那种双肩包吗!
        老李:对呀,这种双肩包挺实用的呀,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我家的外孙上小学,用的就是这种包,里面装着各种书本、作业本、各种笔、还包括饮用水和零食什么的,我掂过分量,足有十大几斤。
        老张:这就对了!
        老李:什么对了呀?那个双肩包确实是非常实用
        老张:我是说你对双肩包的评价是对的,装东西多、实用。但是你不要忘了:门球裁判员是要上场执裁,而不是出远门儿、更不是探亲或旅游。一般人们出门儿三几天或更长一些时间,大家都会带一个比较大一点儿的包,有手提的、有单肩背的、有双肩背的、有带拉杆儿和轮子可以拉着走的……等等,那里面主要装的是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我们能把这些包儿带到门球赛场去吗?你是要上场执裁,只能也只应该携带你必须用的、用得着的一些东西,而且是越简单、越精炼、越实用越好。总之一句话:带你必须用的。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能、也不应该带。不然一个场地5、6个裁判员,有的更多一些,光是随身携带的包儿放在一块儿就是一大堆了。特别是裁判员排队进场的时候,一人背一个双肩包,别人一看:是学生放学回家?还是哪儿的旅游团队来了呀?
        老李:那就改成小一点儿的
        老张:所以我主张:裁判员的专用包应当是小型的单肩包。
        老李:那能装多少东西呀?
        老张:我刚才说了:带你必须用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你是上场执裁,就必须带与你执裁有密切关系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为此,我在网上看了许多有关箱包的图片,结合裁判员的工作实际,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和计算,下面我就按照外形材质、尺寸规格、内部设计、实装试验这几个方面一项一项的给你说一说。
        老李:行啊,我说老张啊,看来你又成了箱包设计师啦!
        老张:别瞎扯啦。咱们先说第一项:外形材质。根据裁判员上场执裁的需要,我在淘宝网上买过不下3、4个包,都是那种单肩背包。材质不同、尺寸不同、产地不同,价钱从100元左右到3、40元不等。最终我看中的还是那种用帆布做的价钱比较适中的小型单肩背包。你看下面这幅图,这就是我从网上下载的一个样品包:
图片1.png
        老李:哇!—— ,蛮漂亮啊!
        老张:这个单肩包设计简练,外形简洁美观,又不失大方典雅,乍一看像是皮质的,实际是帆布的。价钱在40元左右,当然要的数量多了,估计还可以便宜一些。
        老李:正好,前边这一块空白的地方,可以搞一个门球运动的标志,印上去肯定很漂亮。
        老张:这个我已经想到了,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标志,你再看下面这幅图:
图片2.png
            把它印在包上,就是下面这幅图的样子:
图片3.png
        老李:呵——,一根球杆两个球,挺简明的。这要是裁判员一人背上一个,排好队,以整齐的步伐进入赛场,肯定吸引人们的视线。不过我觉得这个标志是不是太简单了些。应当让她能体现“门球运动、裁判员”这两个意思才更理想。
        老张:标志设计是一门专业,咱没学过,所以只能搞这么一个简单的。
        老李:行啊,你想到了这一点就不错了。将来可以发动群众,我相信集思广益,一定能设计出一个理想的标志。另外就是材质,你为什么坚持要用帆布的呢?皮的不是更结实耐用吗?
        老张:这个问题也是从实际出发考虑,一是裁判员执裁的时间必定有限,而不是整天背着它到处跑二是考虑到价格因素,帆布的和皮子的相差不少。
        老李:对了,不能忘了咱们门球的特点,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最重要。下边就说说包的尺寸和规格吧。
        老张:包的尺寸规格很关键,必须结合裁判员的工作实际,长、宽、高各是多少;从前到后一共分几层……。我都是依据实际使用的效果和自己的感受考虑计算的。看下面这幅图:
                                     图片4.png
                  包的正面宽是20厘米,高是24厘米,从前到后的厚度是10厘米。
        老李:那看来这个包并不算大呀,宽:不过20厘米,高:只有24厘米,厚:仅仅10个厘米,真可谓小巧玲珑啊!那你就结合这个尺寸给我详细说一说它的内部设计吧?
        老张:包的内部设计是根据裁判员上场执裁可能遇到又必须解决(回答)的问题(情况)和需要使用的器材(工具)综合考量的。咱们结合下面这幅图从前往后具体说:
                              图片5.png

            第一层(即第一个拉链的那一层):专门用来放置裁判证书、裁判员等级标志和准备记录有关材料(情况)的一支笔。
            第二层(即第二个拉链的那一层):放置《门球竞赛规则》、《门球裁判法》和自备的一个小型笔记本。
            第三层(即第三个拉链的那一层):这一层是裁判员专用单肩背包的主要部分,一般应当有矿泉水一瓶(或自备的小水杯),相机一部,门球计时表一个,眼镜一副(最好是折叠便携式的,占用空间小),小食品和糖果一小包,手机一部,裁判员白手套一副,纸巾一小包……。
        老李:好家伙,成了百宝箱了!样品齐全,应有尽有。这么个小包,装的可真不少啊。
        老张:我算了一下,加起来一共有10几样东西。这些东西对一个现场执裁的门球裁判员来说,都是必须要准备的。咱们先说第一层的东西:裁判证书、裁判员等级标志和准备记录有关材料(情况)的一支笔,这几样必须要携带。裁判证书和裁判员等级标志用来验证你的身份,一般上场执裁都规定要佩戴裁判员等级标志。随身带一支笔,随时准备记录执裁现场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这对裁判员应当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也是考验一个裁判员善不善于动脑、勤不勤于学习的重要标志。
        老李:联想到你写的《门球裁判员要“四多”》就明白了。执裁就是最好的学习、实践机会,要全身心地投入。多跑、多看、多思、多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裁水平。
        老张:再说第二层的东西,《门球竞赛规则》、《门球裁判法》和自备的一个小型笔记本。这就不用多说了,这三样东西都属于必须带的。
        老李:平时我见许多裁判员都不带这两本书,有的人手里根本就没有《规则》和《裁判法》。
        老张:这在基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要不我怎么说有不少裁判员是属于凑数的。身为门球裁判,却不学习、不钻研《规则》和《裁判法》,光凭着自己脑子里记住的那点儿东西去应付,能不出问题吗!临场遇到问题,想找个依据都没有。
            最后咱们看看第三层的东西:矿泉水一瓶(或自备的小水杯),相机一部,门球计时表一个,眼镜一副(最好是折叠便携式的,占用空间小),小食品和糖果一小包,手机一部,裁判员白手套一副,纸巾一小包……,这一层装的东西最多。我把它拍成了照片,就算是“实装试验”吧。你看:
                                  图片6.png
                   应该往包里装的东西,我大都测量过尺寸。比如:《规则》、《裁判法》两本书合在一起,长21厘米、宽15厘米、厚1.5厘米矿泉水瓶,高23厘米、直径(宽)7厘米相机,长12厘米、宽7.5厘米、厚4厘米眼镜盒,长9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装门球计时表的方盒,长宽各8厘米、厚2.5厘米装小食品的盒子是我自己找的一个塑料圆筒(当然其他形状的小型金属或塑料盒也可以,但不宜太大),它的高是9厘米、直径(宽)6厘米。剩下的东西都比较小,就算再多几件也没问题。
          老李:矿泉水或是小水杯,我看必须带。特别是夏天,跑一场下来总得要喝一点儿水吧。白手套儿就不用说了。相机、眼镜、门球计时表和那包小食品以及纸巾什么的,我看带不带就有些两可啦。
          老张:我要把这些东西都装在裁判员专用单肩背包里,是出于两个理由:一是作为一名门球裁判员,时刻不要忘记学习和借鉴。见到比自己好的、优秀的,就用各种方便快捷的方式记录下来,便于事后分析琢磨、深入研究,一部小小的相机就能充分发挥作用。门球计时表,最好每个裁判员都准备一块。轮到你上场执裁就按表计时,这样做主动在手,灵活机动。第二个理由是:咱们的裁判员大都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俗话说:老眼昏花,眼镜是不能离身的。当然,最好用那种可以折叠的便携式小眼镜,就像图中的那种。至于那包小食品和纸巾,对老同志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有糖尿病的人,随身带一点儿吃的东西(如:巧克力、糖果、小点心、饼干等等),这是一个健康生活和防病的常识。纸巾,可以是卫生纸,也可以是餐巾纸或消毒纸巾。你仔细想一想:针对咱们基层的实际,作为一名裁判员,是不是需要这些东西?
          老李:倒也是,看来你想的挺周到。
          老张:对这些东西,我都逐件测量了尺寸、进行了计算。按照这个包的尺寸,完全可以装得下,而且还有些许的富余。因为考虑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女同志,可能要带的零碎小物件更多一些。只要你本照精简、实用的精神,那就没什么问题。
          老李:我说老张啊,你可真够细心的,考虑的真周到,连一些细小的细节都不忘。佩服!佩服!
          老张:差点儿忘了:关于裁判员的服装,我在网上搜了搜,有一种套装我看不错。我把他下载下来了,你看这幅图片:   
                                  图片7.png   
        老李:哎!——,确实不错呀!挺漂亮的!你还把那个标志给画上去了。
        老张:这就是我在前边儿说过的,裁判员的服装,应当美观、大方、得体、实用。设计风格要简洁、明快,不要求很花哨、很抢眼。春秋装的裤子以白色为主,上衣不外乎红色、绿色或宝石蓝色,长袖和短袖的T恤也应当以这三种颜色为主。
        老李:哎呀——,看来为了一个裁判员的服装和装具,你老张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呀。无论对什么事儿,你都是那么认真、较真,这一点我真得好好学习才行!
        老张:怎么样?差不多了吧?有什么问题咱们下回再接着聊吧?
        老李:好,今天就先到此为止,咱们下回接着聊,再见!

点评

第180篇已转发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7-2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19: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6-19 19:52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
                                         让《规则》跳出“修←→释”的怪圈(一)
       老李:老张啊,最近网上有关修改《规则》和2015年的新规即将颁布执行的消息可不少哇,你都看了没有?
       老张:我看到了几个,中国门球协会不是年底还要办新《规则》的学习辅导班儿吗。那咱们就等着吧,看看新到底都有些什么新的变化。
       老李:我看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动吧?
       老张:那可说不定,如果是一些小小不言的改动,那就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地办全国性的学习辅导班儿了,发个补充通知说明一下儿不就行了吗。
       老李:我看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些年来,无论哪一次修规,不都是搞得挺热闹嘛!先是全国性的办班儿,接下来各级各地办班儿……,把那些专家学者忙得晕头转向!
       老张:问题是他们只给裁判人员办班,好像《规则》只是给裁判员制订的,与广大的门球人没有关系。结果最后执行起来,不还是照样五花八门儿、千奇百怪、问题频出吗?!
       老李:这你可就别问我了,我又不是新的参与、制定者,这个问题应当由中国门球协会来回答!
       老张:我的意思是:修规是必要的,但这些年来我们的修规工作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反思了?照目前这样“修”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广大的门球爱好者又应当怎么办啊?!
       老李:老张啊,你提的都是些大问题。我虽然也有过类似的感触和想法,但从没有想得那么深,那么远。
       老张:在《中国门球网》上,有一个网友发了一个帖子,叫做《2015规则获得通过的提案》,你看到了没有?
       老李:当然看到了。你看,我还把那个帖子的内容全部抄下来了:
2015规则获得通过的提案
      1、统一过门得分标准
           自球整体通过一门即为进场得分,若出界将球放在出界点外10CM处,无续击权。如果过门后撞击他球,他球移动有效,可对该球撞击。
      2重新定位“间接移动”概念
贴靠在球门柱(或中柱)的球,由于外力作用引发该球间接移动,遵循以下原则:
             A、由有效移动球引发的,该球为有效移动。
             B、由人体或球槌引发的,该球为无效移动,恢复原位,不犯规。
             C、界外球进场或未过一门球引发的,为无效移动,将球恢复原位。
球槌击打到场地或草坪引发的移动,为无效移动,恢复原位,不犯规。
        3、简化闪击犯规规定
            在闪击过程中出现犯规行为,不分阶段,统一用一种方式处理。即:自球拿出界外(他球处理按“放球前”、“放球后”和“闪击成功”三种方式处理)。
        4、简化犯规项目
            闪击过程中,击球员重新改放他球时,未踩住自球而手触及到他球时发生的自球移动,为无效移动,不犯规。
        5、增加“同分决胜”难度
            同分决胜时,击球员进一门后再接着通过二门,得分多者胜。
        6、提醒“超时犯规”
             裁判员要提醒8、9、10秒,仍未击出球,为超时犯规。
       老张:看过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老李:说实在的,我总觉得不解气。大家在网上提了那么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怎么最后落实到新规上就这么点儿东西呀?好多重要的、关键的、大伙儿最关心的,比如:界外球进场移动的性质问题;闪击过程“全程论”和“单球论”的问题;对超时犯规的判罚问题……等等,为什么都没有涉及到?!
       老张:这么着吧,既然你今天谈到了修规的事儿,我就把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跟你说一说。
       老李:那当然好了,真想听听你对这件事儿的高见!
       老张:哪来那么多高见呀?最近看了网上有关新规的帖子,我正想写一个东西。
       老李:什么内容啊?让我先睹为快吧。
       老张:这个材料的题目就叫做:让《规则》跳出“修↔释”的怪圈。
       老李:哇!—— ,一见这个题目,就想了解具体内容。刚才不是说了吗 —— 肯定有什么高见!好,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老张:你别老是一惊一乍、阴阳怪气儿的。我这只是个人的一点儿看法而已说穿了,也只不过是一些大实话、大直话算啦
       老李:没关系,怎么想就怎么说,反正咱们都是为了中国门球好。
       老张:我看这样吧: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网友的帖子,你注意看了大家的回贴没有?
       老李:说实在的,我还真没太注意其他网友的回帖和表态。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吗?
       老张:我下载了一部分网友的回帖,主要是大家的不同见解,咱们先看看吧:
      “大”的改动,这也好意思另出一本书?
      不从门球的基本理论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很难完成一部较完美的规则。恐怕一些参与制规则的专家从没考虑过此问题,甚至认为我们的提法,谎谬狂妄。
      这样的提案竟能通过,今后执行中会带一定的困难。
      不认为朝令夕改,三天两头围绕竞技规则做文章是什么值的期待的事!
      本文提及的内容其中的       1,2,4 点和新国际规则相同。(可能会进入我国新规)       3,5,6 点和我国2011规则没有不同。(无须做决议)
      我是一直对那个十秒判罚耿耿于怀,为什么不能用一个公平公开的计时器来完成,而是靠裁判的脑子来计算,能公平吗?凭经验能保证每次都准确吗?你说10秒到了,我说9秒依据在哪里?
      除进一门改进有意义外,其它均无新意,门球人对新规则空嚷嚷白盼望了
      这个提案似乎与国际规则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门球人期待的是一部完整的、有时代特色的门球规则。
      真诚希望门球规则简单明了化,不要过于繁琐,更不能朝令夕改。
      如果仅这几个变动项,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除第一条关于过一门的规定外,其它都无关紧要。
      给烨鹤老兄说句悄悄话:       一定要出书,       一定要办班,       当然了,一定要收费。       即使大家都能懂。       一定如此,从来如此……
      我看了改的新规则内容,过一门有效外,别的沒有新意,也没必要出书。搞一个补充通知也可以吧! 一出书各门协办班収费比较高,单位不出錢,个人也不意出錢去,参加学习班要几百元。
     这是什么“  2015规则获得通过的提案”?      
  “提案”中只有1、2、4项有变化,3、5、6三项与2011规则相同,并无变化呀!
      看了有关报道,认为除了进一门改动了,其它还是老一套。
      改动不大呀,我还以为要改好多哟,谢谢收看了。
      我是越老越糊涂。新规则还封顶么?还限双么?闪击放置他球时把自球挤跑了不犯规,挤跑的距离没有限制么?既然进一门过门线得分,撞击他球无效,而他球移动有效,如果将他球撞出了界也有效么?未进一门的球会撞到中柱么?多头指挥有新规定么?
       就这两页6条吗?表示感谢,不过不太解渴。
      出书有出书的好处。还要办培训班。不然,说不过去。
      规则的制定,需要专家的参与和科学的论证。现行规则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着几代门球人的心血和智慧,不能说改就改,更不能把它改得面目全非。完善它但不否定它,维护它而不贬低它。我们希望2015规则能慎重修则,千万不要搞出个“四不”。
      寻    求    答    案    2015国际门球竞赛规则》修改出台以后,国内到底应该如何执行? 我认为: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决定:今后统一执行新修改的2015版本国际门球竞赛规则。        2、国内在没有新的2015中国门球竞赛规则版本出台之前,仍然执行2011中国门球竞赛规则。(2015新修改的内容暂时作为备用)。        3、还是将新修改的2015国际门球竞赛规则版本内容,通过官方发话、宣布:柔和进2011中国门球竞赛规则一并暂时、过渡执行待新的2015中国门球竞赛规则新的版本正式修改出台后,再正式执行。
      门球人期待中国门球高层领导人士发话:我们将如何执行???      在“门球之苑”、“门球世界”杂志上,以及在《中国门球网》上发话都可以。      我想:新的执行方案、不必要通过层层学习、办班传达吧。这样传达速度、效率一定会太慢、太低。      早一点发表消息,也好使中国门球人早学习、早有准备。
       我觉得新规则:等一级一级办学习班传达,速度、效率太慢。
烨鹤:
      因为即使是国家级裁判也不一定能看懂新规则,所以只好要办班辅导。
       老李:啊!—— 真没想到,网友们会有这么多的不同意见。看来确实值得中国门协慎重考虑,认真对待。
       老张: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中国门球协会的头头脑脑,看得见看不见、听得到听不到群众的呼声!因为事实已经证明:《2015规则》已经出来了,不然他年底怎么办班儿?怎么给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辅导讲课?
         你看:中国门球协会的通知中说的很清楚:《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 2015》即将出版,为配合新规则的学习与实施,确保门球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决定举办2015年全国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培训班。时间是12月22日至26日,地点在江西省婺源县国际大酒店。
         规定必须参加培训的人员还不少,有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行业体协门球协会、全国门球之乡项目管理人员1人;另外就是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及国家级教练员原则上都要参加。
       老李:哇!—— 这一下儿参加培训的人可真不少哇!培训费、食宿费加一块儿肯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老张:培训费每人300元,食宿费每人每天200元,这5天加起来光是吃住就是一个整数,算上来回的车(机)票费可不是一个小数儿!看来各级、各地的门协又要出点儿血了!怎么一个人也得需要2000多元吧?
       老李:咱就不知道中国门球协会考虑过没有,值不值得办那么大规模的培训班儿?到底修改了多少内容?就像前边儿有的网友说的: “好“大”的改动,这也好意思另出一本书?”;“ 一定要出书, 一定要办班, 当然了,一定要收费。即使大家都能懂。 一定如此,从来如此……”。从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大家对某些做法是有意见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门球运动是一个非常“穷”的大众性的体育活动!
       老张:你这话说到点子上啦,基层门协哪儿来的那么多钱呀?这要是一个地方有几个甚至10几个国家级、国际级的裁判员,再有几个国家级的教练员,成群结队的去参加培训班儿,别的什么都好说,就是这个“钱”字儿恐怕就不太好办!行啦,咱不去管它了,也用不着咱们操那份儿心。
       老李:其实也就是咱们俩说说而已,反正集训也好、培训也罢,与咱们都无关。接下来还是说你的那个什么“怪圈儿”吧?时间可是不早啦!
       老张:既然时间不早了,那咱们也就先到此为止吧!我也该去买点菜了,不然中午吃什么呀!
       老李:好吧,咱们下回再接着聊。走,一块儿去买菜!

点评

第181篇已转发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7-2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4 18: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6-25 09:01 编辑

                                              标题.png
                                                              第一百
                                         让《规则》跳出“修 横--001jpg.jpg 释”的怪圈(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往下说吧?真想听听你对修改《规则》的看法。
      老张:修改《规则》我没任何意见。因为任何一部《规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永远适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视情对《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通俗做法。当然,我们的《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也不能例外。关键是修什么、怎么修、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老李:我学习打门球比较晚,你的球龄比我长,我不知道咱们中国的《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这30多年来一共修改了多少次?
      老张:你要问我这个,我还真的说不太准。反正门球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的。我们国家的第一部《门球竞赛规则》好像是1987年左右才有的。从门球进入我国到现在,已经30多年啦,在我的印象中反正大大小小的修改不下10大几次。
      老李:那你认为修规工作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呢?
      老张:就是我想写的材料的题目:让《规则》跳出“修 横--001jpg.jpg ”的怪圈。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具体看法吧:
             中国的《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自诞生以来,平均每2——3年修改一次。按理说,应该越修改越完善、越简明扼要、越通俗易懂、越便于执行。遗憾的是,30多年来我们的《规则》越修改越繁杂冗长、越晦涩难懂、越不利于执行。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修规工作已经深深陷入了一个“修 横--001jpg.jpg 释”的怪圈。
      老李:好,开门见山,为什么《规则》越修改越繁杂冗长、越晦涩难懂、越不利于执行?就是因为已经陷入了一个“修 横--001jpg.jpg 释”的怪圈。
      老张:门球,本来就是一项社会化、大众化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其《规则》本应简明扼要、直接了当、且相对固定能让人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玩就熟。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门球运动在爱好者的圈子里可谓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广大的社会人群却对她讳莫如深,避而远之呢?除了门球运动的外在形象不太好这个因素外,关键就在于《规则》的繁琐冗长、晦涩难懂和频繁多变。
      老李:你这说的是大实话。从我个人的经历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要说咱们打门球的人,没问题,既热爱又痴迷,总觉得门球这个东西有意思、有玩头、有乐趣……,甚至对那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不想、不愿意参加门球活动感到不理解。可人家正像你说的那样:大都避而远之。为什么呢?第一是门球的外在形象不好 —— 慢、乱、吵、闹,让人一看就腻歪、就讨厌第二就是看不懂。一个人拿着一根棍子,扒拉来扒拉去,一会儿这么着,一会儿那么着,把人都给弄迷糊了。看不懂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因为《规则》的繁琐冗长、晦涩难懂和频繁多变
      老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年来每一部新规的颁布执行之日,也就是专家学者的释疑解惑同步启动之时(有时甚至还有不小的提前量)。且释疑解惑一如既往、从未间断、持之以恒、伴随“终生”。上一部《规则》还没来得及说清楚道明白,下一部新《规则》又匆忙出笼了,紧接着的释疑解惑也同步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周而复始的“修改 ━ 解释 ━ 再修改 ━ 再解释”……无限循环的怪圈,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老李:没错儿你看: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新《规则》一出来,首先就是办全国性的培训班儿,然后就是专家学者倾巢出动,到全国各地进行讲解辅导各级、各地也会办不同规模的学习班儿。与此同时在《门球之苑》上的释疑解惑文章就开始连续不断地发表了。而且就像你说的:这种办班儿辅导和发表文章释疑解惑从间断、持之以恒。这可真是一个“修改 ━ 解释 ━ 再修改 ━ 再解释”……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怪圈儿!这么多年啦,总是这样折腾,就从来没有人提出来 —— 这是为什么?让我看,必须从《规则》本身找原因,为什么那么神秘?为什么那么啰嗦?为什么那么难懂?
      老张:你最后这点说得对,必须从《规则》本身找原因。 为什么大家对《规则》中的某些重要、关键条文规定总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并由此导致执行过程中的严重分歧和争执不下?甚至专家学者出面解释也于事无补?这些更加值得我们对修规工作进行全面、认真、彻底的反思!
      老李:可以说,这些年来广大的门球爱好者始终是在“不太清楚、不太理解、不太情愿、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参与门球活动的。
      老张:尽管如此,广大门球爱好者仍坚持实践,反复体验,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并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从未间断过对《规则》的条文内容、结构形式、语法用词……提出明确质疑,发出无奈感慨,阐述具体建议……。所有这些都为每一次修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老李:这是一点儿错儿都没有,每一部新规均属广大门球爱好者的集体创造,都是门球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老张:我同意你的观点,是门球人的共同创造,是门球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绝非某些个人或团体、组织、机构的专利。因此,新的《规则》在正式颁布执行之前,就应当尽早以书面和电子版的形式公之于众。而不应采取任何封闭、控制及变相垄断的手段进行不当操作。印书成册发行是必须且必要的,并应以最低廉的价格卖给广大门球爱好者。因为任何一部《规则》最终都要执行、要落实于行动、要经受实践检验。
      老李:可事实是:修改好了不及时发布印成书也要高价出售,而且还会有一些没用的东西“顺便搭车”一块儿强行卖给你!我就上过这个当,记不清是哪一回了,一本《规则》还非要搭上一个什么光盘,加起来30多元。结果一看光盘,一点用都没有,涉及到修规的内容一句也没讲到。所以后来的几次修规,我就不再花钱买,不再上那个当了。
      老张:这就是我上边儿说的,总有人把新规当做自己或单位、机构、组织的专利,采取封闭、控制及变相垄断的手段进行不当操作。
      老李:咳——,还不就是因为人民那个“币”在起作用!你想啊,这么好的机会,能轻易放过吗!
      老张:让我说,这就是门协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什么门协呀!简直就“门协”这两个字给倒过来啦!——“邪门儿”!
      老李:另外我还有一个不同的看法儿,就是每一次修改《规则》,都是以中国门球协会裁判委员会的成员为主。我想问问:这些人平时经常摸杆、上场、打球吗?对门球的技战术他们懂多少?懂到什么程度?
      老张:对呀,《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不是专为裁判人员制订的,是整个门球运动的依据和法则。只有长期从事门球活动实践、真正深悟门球技战术的人,才最关切、最懂得、最有发言权。我觉得,应当让哪些人参与修规很重要。真正内行的人多了,才能字斟句酌地把好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规则》晦涩难懂、不易执行的后遗症。而且实践也反复地、无可辩驳地明了这一点。
      老李: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
      老张:比如:闪击过程是“全程论”还是“单球论”的争议由于《规则》条文的含糊其词和相互矛盾,一直以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2011规则》对“闪击过程”的定义 —— “闪击过程是从撞击后各球静止开始,到闪击成功后踩球脚抬起为止。闪击过程结束即为闪击完成”。按照这一定义,请问:“从踩球脚抬起,到被闪击的球停稳不动”这一虽然短暂(一般2、3秒最多也不过7、8秒钟)但却十分关键的“时间段”,是属于哪个被闪击的球的“闪击过程”?如果有谁能够有理有据地加以说明,那么闪击过程的“全程论”就成立、就正确。否则,闪击过程“单球论”就是符合场上球体运动的实际情况;符合击球员实际操作的过程和顺序;符合《规则》的有关条文阐述;符合理论剖析、推导的最终结论的完全正确的观点!
          前面咱们已经说到了,将要颁布执行的《2015规则》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说的:“简化闪击犯规规定  在闪击过程中出现犯规行为,不分阶段,统一用一种方式处理。即:自球拿出界外(他球处理按“放球前”、“放球后”和“闪击成功”三种方式处理)。我个人认为:无论怎么修改,首先应当对原来有关“闪击”的各项条文规定进行字斟句酌推敲,去除其中含混不清和相互矛盾的部分更为主要的是必须通过对“闪击过程”的重新定义(比如改成:“闪击过程是从撞击后各球静止开始,到闪击成功后踩球脚抬起、被闪击他球出界、撞柱或在场内停止不动为止”或“闪击过程是从撞击后各球静止开始,到最后一个被闪击的他球出界、撞柱或在场内停止不动为止”),才能使闪击过程的            “全程论”有理有据、名正言顺、无可挑剔。否则,《2015规则》有关闪击的所谓“新修改、新规定”就毫无意义,甚至是对“全程论”“单球论”激烈争议的火上浇油!
      老李:就是嘛,要修改你就搞得彻底一点儿、干净一点、利索一点儿,别弄那些磨磨唧唧、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东西。修规的目的是“清身去病” —— 把自己搞的干净利索、精干得体,甩掉原有的“病灶”。《规则》吗,就是行动的依据和标准,可不能搞成“四不像”,更不能搞成一个“丑八怪”!
      老张:《规则》要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修改《规则》更应坚持慎重性、严谨性、科学性。
                  每一次修改《规则》都应当按步就班、稳扎稳打、细致缜密、求真务实地走好四步棋:
      老李:哪四步棋呀?
      老张:第一步: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
                 第二步:内行拟定初稿,反复推敲。斟酌。
                 第三步:局部实打试用,经受实践检验。
                 第四步:最终修饰定稿,正式颁布执行。
      老李:说的具体一点儿。
      老张:第一步是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但从以往的数次修规实践看,总给人一种“心急火燎、匆匆忙忙”的感觉,没能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中国门球协会,为什么就不能通过书面并在网上正式公开发布信息,向广大的门球爱好者征求对修规的意见和建议呢?我们国家的许多部法律法规,不都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几经反复、多次修改才最终颁布执行的吗?一个群众性门球运动的《规则》又何必那样匆忙、草率呢?
      老李:不发动群众,不征求意见,是怕自己“掉价儿”?还是根本就不相信群众?我就发现,在《中国门球网》上,你就根本见不到中国门协的头头脑脑,连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在网上露面。我记得以前咱们闲聊时,你曾说过“前中国门协秘书长张娜,是一个没有架子、亲近群众的人。不管她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但她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注册上网,和广大的门球人敞开谈论有关门球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值得称赞、值得学习!
      老张:我想这些人不愿或说不敢在《中国门球网》注册上网,恐怕是有多种考虑。比如说:就某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万一有不当之处被网友指出来了,有时还会被驳斥的体无完肤,那自己的面子又往哪儿放呀?行了,咱们说第二个吧:
          第二步的拟定初稿,一定要集中门球界各方面的内行人,充分研究论证,反复推敲修改。并请真正懂得文字修辞、语法的人帮助把关,防止語无轮次、废话连篇、自相矛盾、用词含混……等各种弊病的发生。而且这一步要经过上上下下数次反复才能完成。几个人凑在一起,三五天就交活儿是绝对不行的!
      老李:没错儿,可不能总像以往那样:几个人凑在一起,三五天就交活儿!搞这个东西不能赶进度,不能图省事儿,更不能马马虎虎凑合差事。要本照对门球运动负责,对门球人负责的精神才行!
      老张:第三步的实打试用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小范围内按新《规则》实际打一打、赛一赛,能及时发现问题,预料新规的适用程度,并就地研究、探讨、拟定修补方案。
      老李:我觉得这一步绝对不能少。就近找几个单位,当然最好是点儿尽量多一些、面儿尽量广一些理想。你先在小范围内试着打一打、赛一赛,马上就可以发现问题。正向你说的,发现了问题才能就地研究、探讨、拟定修补方案。不能等到颁布执行了,问题出来一大堆再想办法解决。这种事后诸葛亮千万做不得,那会严重影响、消弱《规则》的权威性。
      老张:最后一步,定稿颁布执行。应当以最快的速度用书面和电子版的形式将新规公之于众,让门球人尽早学习新规,了解新规,熟悉条文,用于实践。
      老李:这就更不用多说了,因为新《规则》是广大门球爱好者的共同创造,是门球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有权尽早、尽快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老张:好了,上边儿所说的都属于平民百姓“操大心,虑大局,议大计,管大事”。但愿咱们不是瞎操心!
      老李:怎么能这样说呢?我们这都是出于对门球运动的真心热爱,出于门球人的责任感!在这个问题上,我清楚地记得你曾说过的那些话:该不该说——全凭良心;敢不敢说——无需顾忌;能不能说——公民权利;有无人听——从不多虑。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说,如同每天出没门球场,图的就是一个痛快!
      老张:哎呀——,你这脑子呀,佩服,佩服! 行了吧?今天就到这儿吧?
      老李:好,就到这儿了。咱们下回再见!

点评

第182篇 第182篇已转发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1-7-2 1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