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05: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3感染1死亡!香港首现夺命C组轮状病毒,内地被传染风险大吗?

       近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发布了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香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3名医生的感染源不同,这名病逝医生感染了C组轮状病毒(RVC),这是香港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

       同一家医院同一科室的3名医生,相继出现发烧、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其中一名30岁的年轻医生在病发3天后不治身亡。

       当时高度怀疑是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引起的感染群案例,但经数月查证,却将死亡“元凶”指向了一种罕见的病毒。

       近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发布了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香港玛嘉烈医院肿瘤科3名医生的感染源不同,这名病逝医生感染了C组轮状病毒(RVC),这是香港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

       负责调查事件的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透露,该医生去世后,香港还发现一名29岁女病人同样感染C组轮状病毒,她因持续8天腹泻看急诊,现已痊愈。

       两人虽无关联,但他们的病毒基因排序很接近。“两人可能都是进食了未完全煮熟的海产而染病,有理由相信社区可能已有病例出现。”袁国勇发出预警,C组轮状病毒或许已在社区内流行,需要重点加强监测。

       从6月3日起,香港所有公立医院的深切治疗科病房,将依照病人情况安排C组轮状病毒检测。

       被忽视的“隐形杀手”,广东暂时未有发现

       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严重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确诊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多达1200万,其中住院病例大约22万人,严重感染致死病例大约2700-4000人。

       轮状病毒家族有许多分支,被学界明确的病毒类型有8个(A-H),其中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是轮状病毒 A、B、C 和 H 群,又以A组轮状病毒最为常见,全球超过90%的感染案例由其引发。

       此次在香港出现的C组轮状病毒,在世界上首次于198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猪体内被发现,随后也在牛、雪貂和犬类中发现。从全球来看,C组轮状病毒发病率较低,偶尔引起局部暴发。

       相关文献显示,1988年,日本福井市7所小学累计675名师生感染C 组轮状病毒,主要表现为腹痛和呕吐。

       同年,中国首次报道了人感染C组轮状病毒病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上。该文章称,1986—1987年我国开展腹泻病因学调查,从湖南郴州地区医院门诊腹泻病人的258份标本中,发现了5例C组轮状病毒感染。

       纵观历史上出现的多起 C 组轮状病毒感染事件,几乎没有死亡病例报告。

       “过去认为轮状病毒主要影响婴幼儿,但此次事件表明C组轮状病毒对成年人也可能造成致命威胁。”袁国勇坦言,目前医学界对C组轮状病毒的认识十分有限。根据文献,该病毒在成人中通常仅引起轻微腹泻,但记载不多。

       而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资料却显示,感染C组轮状病毒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包括脱水引起的败血症、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多器官衰竭,甚至病毒侵入脑部引发抽搐。

       尽管此次只是散发感染,集中暴发的概率不大,但致死病例的出现应该引起其他地区的警惕。

       广东是距离香港最近的省份,39深呼吸从疾控部门了解到,目前暂未发现有C组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广东各大医院收治的腹泻病人主要还是常见的A组轮状病毒感染、普通胃肠感冒、细菌感染所致。

       传染性极强,死者疑因吃了未熟透的海鲜

       目前,C组轮状病毒在人类中的流行情况仍不明确,但可以确定该病毒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甚至是孩子的玩具均可成为传染源。

       据香港卫生部门调查,这名病逝的医生之所以感染C组轮状病毒,可能与进食未完全煮熟的海产品有关。

       当地专家表示,由于此前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对C组轮状病毒的检测,所以不可掉以轻心,后续需要定期关注其在社区的传播动向。

       广州感染科医生则提醒,无论儿童或成人,一旦发生持续高烧、严重呕吐、腹泻,出现尿量减少(脱水迹象)、精神萎靡等需要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万一感染上C组轮状病毒,目前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补液+对症支持,防止脱水。常用药物有口服补液盐(补水补电解质),蒙脱石散(吸附病毒),益生菌(双歧杆菌或枯草杆菌),补锌制剂(缩短病程)。对于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失败时,及时静脉补液。

       需要提醒的是,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避免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世界卫组织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唯一有效途径。国内已有3种轮状病毒疫苗上市使用,分别为2001年上市的国产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LLR,2018年上市的进口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以及2024年上市的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LLR3。

       但这些疫苗都是主要针对?A组轮状病毒?,至今国内外都没有针对C组轮状病毒的疫苗。

       由于医学界没有证据显示,现有的A组疫苗能对C组病毒提供明显的交叉免疫保护。这意味着人们若没有感染过C组轮状病毒,对其可能没有免疫力。也就是说,打了A组轮状病毒疫苗,并不能预防C组轮状病毒感染。

       医学界认为,预防C组轮状病毒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上厕所和处理食物前后,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确保食物和饮水清洁,避免生食、饮用未煮沸的水源以及海产品。

       袁国勇呼吁市民要彻底煮熟食物。食用未煮熟的海鲜,除了引发轮状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等问题。在加工海产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交叉感染,烹饪时要高温煮熟。加工海产品的容器、砧板和刀具在使用后要严格清洗和消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0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膝盖疼痛别硬扛!疼痛科专家出招:从根源到应对的全方位指南

       “爬楼梯像‘钻心刺’、蹲起时‘咔咔响’、久坐站不起来……”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承重关节,承载着日常活动的核心功能,却也因长期劳损、退化等问题,成为疼痛的“重灾区”。

       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强生健体的重要性,常常有人选择上班爬楼梯,下班跑步,周末去爬山,结果却发现膝关节开始疼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李晓雷副主任医师表示,身体出现的疼痛,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一旦我们不正确使用膝关节,造成膝关节过度透支,它的使用寿命就会明显缩短,过早地出现疼痛等情况。

       膝关节为何“脆弱”?结构与年龄的双重挑战

       膝关节的“脆弱”,本质上是其解剖结构与功能需求的矛盾。作为人体最大关节,它由股骨、胫骨、髌骨构成,周围包裹着软骨、滑膜、韧带等精密结构,既要支撑全身重量,又要完成屈伸、旋转等复杂动作。

       李晓雷指出,膝关节疼痛的核心诱因可归结为两类:“软骨退变”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失去缓冲作用;同时,骨骼为适应应力变化启动“代偿性增生”,形成骨赘(骨质增生)。这一退化过程在体重超标、长期负重(如搬运工、运动爱好者)或遗传因素影响下会加速。

       此外,不同人群的疼痛诱因各有特点:

       中老年人:以骨性关节炎为主,常伴随关节异响、活动受限,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

       年轻人:多因运动损伤(如半月板撕裂、韧带拉伤)或受凉、外伤引发急性炎症,疼痛常与特定动作(如跑跳、上下楼梯)相关;

       特殊人群:孕妇因体重增加、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关节韧带松弛,引发暂时性疼痛;痛风患者则因尿酸盐沉积刺激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痛风性关节炎”。

       疼痛何时需就医?警惕“拖”出来的严重后果

       “疼了忍一忍,贴贴膏药就行?”这是许多人的误区。李晓雷强调,疼痛是身体的“警报器”,处理不当可能加速关节退化。

       一般居家观察与处理适用于早期轻症:若疼痛仅持续1周内,无局部红肿发热(排除痛风),可通过休息、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

       需及时就医的“危险信号”:

       1、疼痛反复超过1个月,休息或贴药后仍反复发作;

       2、关节红肿发热(可能提示痛风或感染);

       3、活动时“卡顿”“交锁”(如半月板损伤、关节游离体);

       4、伴随晨僵(晨起关节僵硬超过30分钟,需排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5、老年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疼痛影响行走(可能需手术干预)。

       科学“养膝”比“治膝”更重要

       “膝关节炎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干预延缓进展。”李晓雷指出,核心原则是“减轻关节负担、强化周围肌肉”。

       李晓雷强调,体重管理是关键。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公斤,在行走时膝关节额外承受的压力约为 3~4kg(BMI>24时风险显著升高)。通过控制饮食、科学减重(如每周减0.5-1公斤),可降低关节负荷30%-50%。

       运动选择需“非负重”:例如:游泳/水中运动:水的浮力可减少关节压力,同时锻炼全身肌肉;骑自行车:低负荷状态下活动关节,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直腿抬高/靠墙静蹲:床上或靠墙缓慢抬腿,每次保持10秒,重复10次,强化大腿肌肉(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

       避免“伤膝动作”:爬楼梯、深蹲、长时间跪姿、跳广场舞(尤其是蹲跳动作)会显著增加关节压力,疼痛发作期应严格避免。

       疼痛科特色治疗:从“消炎止痛”到“修复保护”

       一旦居家处理无效或疼痛反复,有人担心需要手术治疗,对此李晓雷说,疼痛科提供了多样化的微创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骨科手术的高创伤风险。

       1.关节腔臭氧水灌注:通过细针将臭氧水注入关节腔,可清除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松解粘连的滑膜,同时促进软骨修复。临床显示,多数患者1-2次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2. 神经调控与消融:针对顽固性疼痛(如关节周围神经卡压),通过超声引导精准定位,采用射频消融或神经脉冲射频技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创伤仅“针孔大小”,术后即可活动。

       3. 玻璃酸钠注射:适用于软骨严重退化、关节摩擦感明显的患者。透明质酸钠可补充关节润滑液,减少骨面摩擦,通常需连续注射3-5次(每周1次)。

       其实,膝关节疼痛不是“老年专属病”,而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挑战。从年轻人的运动损伤到老年人的退行性变,关键在于“早识别、早干预”。李晓雷表示:“接受关节退化的自然规律,但通过科学养护,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无痛生活’——这才是对抗膝痛的终极目标。”

       常见误区澄清:别让错误认知耽误治疗

       误区1:骨关节炎用抗生素?

       骨关节炎是无菌性炎症(自身免疫反应引发),抗生素无效,滥用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

       误区2:疼痛科只开止痛药?疼痛科的核心是“病因治疗”,从消炎、修复到神经调控,提供阶梯化方案,避免长期依赖药物。

       误区3:关节变形只能手术?

       早期变形可通过微创治疗(如臭氧水、神经调控)缓解疼痛;晚期严重变形(如关节间隙消失)需骨科评估手术指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1 0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炎清可以治疗牙周炎吗

       口炎清不适用于牙周炎的治疗。


       口炎清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口腔炎症。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包括牙龈炎和牙周袋形成。口炎清主要针对口腔炎症,而牙周炎的病因主要是局部菌斑和牙石堆积引起的感染。两者的病理机制和影响不同,因此口炎清并不适用于牙周炎的治疗。牙周炎需要通过专业口腔医生进行系统的治疗,包括定期洁治、刮治等。而口炎清可能对口腔溃疡等轻度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有限。


       对于牙周炎患者,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口腔卫生。对于有口腔溃疡等轻度炎症的人群,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炎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节剧痛!广东一地暴增478例感染,全球已有110国出现基孔肯雅病毒

       7月15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了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2025年7月8日,我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下称中疾控)最新发布的《2025年6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也特别提到虫媒传染病疫情带来的输入风险。提醒出国旅行者重点关注墨西哥、巴西、秘鲁、哥伦比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泰国、越南和也门的登革热疫情,法属留尼汪岛、法属马约特岛和法国本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就基孔肯雅热提醒: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广大市民需增强防控意识。一旦出现发烧、关节痛或皮疹等不舒服症状,请及时就医。

       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百国,广东每年都有输入病例

       “那年从泰国旅行回来后不到一星期,突然手脚关节疼痛,走路、拿东西都痛,然后全身发热,高烧39℃。” 五年前感染过基孔肯雅热的夏女士(化名)回忆说,当时在社区卫生中心打了两天点滴都没用,皮肤还出红疹了。她一度怀疑自己“阳了”(新冠感染),但鼻咽拭子结果阴性,后来去了大医院才确诊是基孔肯雅热,被泰国蚊子叮咬导致的。

       感染后突然发病,体温可达39℃。

       在此之前,她只知道被蚊子咬了感染登革热,压根没听说还会得这种病。夏女士告诉39深呼吸,当时医生给她开了退烧药和缓解关节痛的药,“我自己在家隔离休息,怕传染给其他人,街道小区还专门清理杂草、喷洒灭蚊药等。”

       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滋味不好受,夏女士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关节疼痛十分厉害且恢复比较慢。“发烧4天基本消退了,但关节痛用了两三个星期才康复。”

       据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夏季和秋季。

       研究显示,基孔肯雅病毒既不耐酸,也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在疾病流行地区,该病毒可存在于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等多种动物体内。过去二十年里,该病毒在东半球和西半球均有广泛传播,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

       经查询资料,基孔肯雅热始发于非洲,1952年被首次发现。当时,在坦桑尼亚的村庄里,高达60%~80%的人感染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的土语,意思是“屈肢痛”,形容病人因严重的关节疼痛而蜷缩着身体的特征体态,也叫基孔热或者基孔症。

       关节痛。

       蚊虫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经过三到七天的潜伏期,感染者即可发病。

       近年来,基孔肯雅热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巴西等南美洲国家都出现流行。如今该传染病借助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与跨国旅行快速蔓延,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输入风险。

       39深呼吸从广东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广东自从2008年开始不断发现基孔肯雅热的输入性病例,并且每年都有这样的输入病例入粤发病。特别是2010年,东莞市万江新村社区发生了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确诊10例。

       佛山顺德这次会不会发展成更大规模的流行?虽然目前病例不少,但只要做好防控,是不太可能大暴发的。因为这种病只有蚊子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把患者及时发现、做好蚊媒隔离,蚊子控制好,基本就能把疫情按住。

       与登革热不一样,患者关节痛更剧烈更持久

       作为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跟登革热非常像,都是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各年龄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初期都会出现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伊蚊。

       不过,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感染基孔肯雅热后,通常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关节痛恢复期长达几周,部分患者的关节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基孔肯雅热诊断与治疗方案》对关节痛的描述。

       另外,登革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高,致死病例时有发生,但是基孔肯雅热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星期可以治愈,特别重的病例与死亡病例是非常少见的。有一年,印度洋一个小岛有25万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病,造成200人死亡。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专家何剑峰曾在受访时提到,基孔肯雅热在国内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医生和病人都以为是普通感冒发烧。是否基孔肯雅热病,通过“醉酒貌”可以初步判断,也就是患者的身上、脸上有点红红的,就像喝醉酒一样。”他建议,如果有市民最近到印度洋附近国家旅游,回来后一个星期内出现头疼、关节痛要及时就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专家刘起勇,曾经远赴非洲参与防控基孔肯雅热,他认为,基孔肯雅热的症状虽然有点像登革热,但它的致死率很小,感染者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特殊人群还是要小心,他提醒说,对于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而最麻烦的就是隐性感染者。“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很多人没有症状,成了隐性感染者,大约一周才发病,蚊虫叮咬了隐性病人再叮咬别人,就会传播开了,会造成更多感染。”

       无特效药对症治疗为主,国外已有预防疫苗

       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中疾控表示,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

       《基孔肯雅热诊断与治疗方案》介绍治疗方法。

       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全球仅有少数国家有登革热疫苗,基孔肯雅热也一样。

       2023年11月,由法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预防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的疫苗(IXCHIQ),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适用于18岁以上高风险人群。该疫苗属于减毒活基孔肯雅病毒疫苗,但是今年5月9日, FDA发布了暂停 60 岁以上人群使用该疫苗的建议,因为调查显示该疫苗上市后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包括神经系统事件和心脏事件。

       2025年2月,又有一款基孔肯雅热疫苗——Vimkunya(基孔肯雅热重组疫苗)注射剂,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 12 岁及以上人群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所致的疾病。该疫苗还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在欧洲地区上市。

       综合多方信息可知,无论是登革热还是基孔肯雅热,我国都没有相关预防疫苗上市。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清除蚊子的老巢

       定期清理积水、翻盆倒罐、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2、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

       家里安装纱窗,卧室挂蚊帐;

       使用电蚊香液、电蚊拍等驱蚊产品;

       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涂抹含避蚊胺驱蚊液;

       避免在草丛、积水等蚊虫多的环境逗留。

       3、做好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回来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若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39℃以上)、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以便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8 07: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抑郁伴记忆力下降长期吃乌灵胶囊好不好?

       长期吃乌灵胶囊对改善抑郁和记忆力下降通常是有益的。乌灵胶囊作为中医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其成分乌灵菌粉源自珍稀药用食用兼用真菌乌灵参,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的功效。从中医角度看,记忆力下降往往与肾虚、脑效能下降有关。乌灵胶囊通过补肾,能够充盈身体的“能量库”,提升脑效能,从而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同时它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特别是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受体结合活性,从而起到镇静安神、抗焦虑抑郁及脑保护作用。


       此外,乌灵胶囊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加强机体抗病能力,综合调理健康。长期足量足疗程服用,通常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当然,在服用过程中,也建议定期咨询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改善抑郁和记忆力下降有积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癫痫两个月没发作了,什么时候减和停

       癫痫患者若连续两个月未发作,减药或停药需谨慎评估。通常原发性癫痫需稳定控制三到五年后才考虑逐步减量,而继发性癫痫需结合病因及脑部恢复情况综合判断。任何药物调整必须由专业医生指导,擅自停药可能诱发更严重发作。


       癫痫是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癫痫多由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变等明确病因导致,发作时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五分钟。原发性癫痫则多与遗传因素相关,起病年龄较早。


       治疗核心在于长期规范用药。常用药物包括抑制异常放电的钠通道调节剂和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药物。临床数据显示,规范治疗下约70%患者发作可得到有效控制。药物调整需满足三个条件:发作完全控制达最低疗程要求,脑电图复查无异常放电,且原发病灶已稳定。减药过程通常需要六到十二个月逐步完成。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不少于七小时。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风险项目,避免游泳、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建议随身携带病情说明卡,记录最近一次发作时间及用药情况。
复查随访是治疗重要环节。即使完全停药后,也应每半年进行脑电图和头部CT检查。特别注意,妊娠期女性、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评估用药方案。若出现嗜睡、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燥热吃什么降火?

       马上要立秋了,大家肯定会感受到了干燥,感受到了吃些什么都好像要上火的样子吧?是呢,秋燥是避免不了的了,我们可以在饮食上注意一些,远离秋天上火的烦恼哦。那么,干燥的秋天,吃什么能降火呢?

       1、白开水

  体内水分不足会造成血液黏稠、上火等疾病。补水分为两种:一种补白开水,一般在早晨、午休和睡觉前饮用,每次在50毫升以上,每天的总量不少于300毫升;二是用汤、粥、茶、饮料、豆浆等补充水分。

  无论喝多少茶、饮料、牛奶、豆浆、粥等饮品,都不能代替白开水,而且饮料还有脱水作用,增加排尿量,让体内的水分含量减少。白开水是“百药之王”,最好选择沸腾后自然冷却的新鲜凉开水。

  2、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有防衰老、防癌、防辐射、抗癌、杀菌、消炎等效果,还有清热、利尿、助消化的作用,适合体质强壮、容易上火的人。

  如出现口干口苦、口舌生疮、喉咙痛、大便结燥、大便有黏液、排便痛等症状,可适当喝喝绿茶。而肠胃虚寒的人则不宜饮用绿茶。

       3、豆浆

  秋季多补充豆制品,可以有效滋阴去火,缓解上火症状;同时,豆制品还有助于补充因气温上升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实现秋日养生的目的。尤其豆浆,食用的同时又可以补充水分,有效“灭火”。

  豆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宽中、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等功效,既能起到滋补的作用,还不至于引发上火,是一年四季都非常适合补充营养的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