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楼主: 傲然挺立

姓氏百家及其来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4-20 11:55 编辑

                       575、庹姓   

庹姓——来源:关于庹姓起源众说纷纭。1、庹姓出自熊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2、古代有掌度量衡的官员,其后以官为姓,为度氏,后部分因故改庹氏。3、四川庹氏族人认为庹姓发源于古巴蜀,原为度姓,由古巴人(賨人)七姓之一,于宋元之交改改度姓为庹姓。湖南庹氏族认为庹姓源于田氏,明洪武三年大庸土家族土司田虎作乱,事败后其长子田宗朝避乱由田姓改为庹姓。庹姓名人:庹守珍、庹守珠、庹五常——明朝将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9: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5-19 20:14 编辑

                  576、相姓

相姓——来源:1、源于姒姓,出自远古时期盘古的后裔冉相氏,冉相氏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接替几遽氏成为华夏族的帝王,将国家管理得非常好。在冉相氏的后裔子孙中,诞生了最早的相氏、冉氏,是以先祖帝号为姓氏,称相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2、源于姒姓,出自夏朝王族的后代。夏朝有帝相,在其后裔支庶子孙中,有的人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相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3、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河亶甲之封地。商王朝时期,第十二代君主商外壬子发执政时期(公元前1473~前1459年在位),将自己的儿子子整封于相地(今河南内黄亳城乡,),因此又称其为相土。公元前1458年继位,是为第十三代君主商河亶甲。他将都城迁于自己的原封邑,建有相城。商中宗时再次迁都,留居原相城的商族人便以故都名称为姓氏,称相氏。4、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祭司方相氏,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相氏。5、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祭司冯相氏,亦称乘相氏,原为西周时期的三大祭司之一,主掌天、日、月、星宿、君王之大祭,还负责掌管岁月。在历朝历代的冯相氏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冯相氏、乘相氏、凭相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相氏、冯氏、乘氏、凭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577、易姓

易姓——来源:1、来自姜姓。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

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

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春秋时齐王有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

也叫易牙,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3、出自以地名为

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名为姓

氏,称为易姓。易姓历史名人: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

官任舂陵令。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

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诗》,号“三经处士”,著有

《中州文集》。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

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

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易延庆——上高

(今属江西省)人,宋太宗时为大理丞。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

人,明代著名学者,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

评》等。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

易宗涒——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

《性理精微》等存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07: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傲然挺立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1: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地校 发表于 2016-7-24 07:11
谢谢傲然挺立老师!

谢谢老师光顾与支持!
20110103_6c1f165521a0acf21a9085CDx2iXT2FM.gif
205106hf29wev200uese5s.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7: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578、漕姓

漕姓——来源:1、源于高阳氏,出自颛顼帝的第五孙晏安,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在上古时代,人们的姓氏很少,那时只有部落首领和首领的亲族才有姓氏,广

大的庶民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古代姓的来源主要是氏族的图腾、氏族的居住地、

氏族首领的职业等而形成。黄帝族统称华夏族,华夏族是融合了很多氏族的总

称,他的族图腾为龙,龙的形象就集中很多种动物的形象,龙的爪是鸟的爪,

那是东方夷人凤鸟氏族鸟图腾的象征;龙的嘴是虎、狼之嘴,是北方北狄人图

腾的象征;龙有角那是羊之角,羊为西羌炎帝部族的图腾之物;龙为蛇身,蛇、

虫为伏羲、女娲、嫘祖之族图腾的象征。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她的两个儿子,

长子玄嚣称青阳氏,玄嚣的儿子称高辛氏。次子昌意的儿子颛顼称高阳氏。颛

顼的孙子重黎、吴回为祝融氏,祝融氏吴回的儿子陆终。陆终的五子晏安非常

聪明,他曾协助大禹治水,提出:“开漕挖河”的行之有效的重大建议。大禹采

纳了晏安的建议,以漕疏水,疏通了九河,免除了洪水泛滥之患,并通过“漕”

转运粮食,救济了许多受灾地区的百姓。大禹治水成功后,特别封赏有大功的

晏安为漕姓,史称漕氏。2、源于姬姓。春秋时期,有卫国大夫被封于漕邑(今

河南滑县、浚县),其后代以祖上的食邑名称为姓氏,称漕氏。漕氏名人有:

漕仲叔、漕少游——汉朝时闻名于世的侠士。糟土奇——明朝嘉靖年间有主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0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579、丛姓

丛姓——来源:1.源于金姓。据《池北偶谈》所载,传说西汉时车骑将军金日磾的

后代迁居丛家岘(今属山东省文登市),遂以居地丛为氏。2.据《国名纪》及《姓

氏考略》、《庄子》等所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有崇、枝、胥、敖四国,其中丛枝为

枝国的首领。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这四个小国,这样枝国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

丛枝亦成为帝尧之臣。丛枝的后代为纪念故国,改原国首领名为氏,称丛氏。3.出

自其他民族。清朝中叶以后,满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如今满、蒙古等民族

均有此姓。丛姓名人:丛学娣——中国女排名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7-28 10:38 编辑

                          580、庒姓

        庒姓——来源: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以谥号为氏。据

《急就篇》。《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

即历史上德楚庄王。楚庄王德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2、出自

子姓,春秋时宋国戴公武庄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

音注》所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

支。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今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庒姓名人有:

庄 周——即庄子,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一说今河南省商丘)人,战国时期思

想家。主张清静无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著有《庄子》,唐代改称《南华真经》。庄 忌——吴(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

西汉道家、文学家。庄 徽——扬州江都(今属江苏省)人,进士出身,北宋官吏。

历任徽猷阁待制、平江太守等职。庄 夏——泉州永春(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大

臣、学者。官至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著有《礼记解》、《典故备记》、《国

史大事纪》等。庄 绰: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学者。著有《鸡肋篇》、《杜集

援证》、《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庄 昶——字孔旸,号定山。应天府江浦

(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官吏、学者,著有《庄定山集》。庄际昌——福建省永春

人,明代大臣。万历年间状元。庄有恭——广东省番禺(今广州市)人,清代大臣。

乾隆四年状元。历任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巡抚、刑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

有《三江水利纪略》。庄存与——江苏武进人,清代官吏、学者、经学家、教育

家。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礼部左侍郎。著有《毛诗说》、《周官记》、《周官说》、

《味经斋遗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581、牟姓

         牟姓——起源于周朝,是火神祝融之后。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

《风俗通》所载,牟国为周时子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春秋末灭国,

其后国民以国为氏,称牟姓。另外,其他民族。今彝、土家、朝鲜、哈尼等民族

均有此姓。牟姓名人有:牟长——东汉乐安临济人,光武建武二年拜博士,著《

尚书章句》,牟融——北海安丘人,东汉大臣,章帝时为太尉(位同宰相),参

录尚书事。牟谷——宋代画家。任画院祗侯,曾随使赴交阝止(今越南),为安

南王黎桓及臣佐画像,亦曾为宋太宗画像,后升任翰林待诏。牟桂——隆州井研

人,南宋官吏。进士出身,官至终朝郎知彭州。牟子才——宋代官吏、学者。进

士出身,累官工部侍郎,后为礼部尚书。牟大昌——台州黄岩人,宋末抗元英雄。

响应文天祥的檄文,与侄牟天与起兵勤王。牟全——莱州栖霞铁口(今属山东)

人,元代将领。元军讨伐日本,其率领头船开道,后升武略将军。牟庭——山东

栖霞人,清代考据家、数学家。贡生出身,著有《诗切》、《投壶算草》、《带

纵和数立方算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15: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582、延姓

延姓——来源:1、源自姬姓。据载,春秋时,吴国有公子季札

是吴王诸樊之弟,受封于州来称为延州来季子,其后裔有延姓。

2、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载:“西域亦有

延氏。”望出河南。另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可地延氏,随魏孝

文帝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延氏。延姓名人有:延煦——[清]宗室,

满洲正蓝旗人。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进士,官礼部尚书。延祥

——大兴人,洪武中任河东运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1: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583、扬姓

扬姓——扬姓相传出自姬姓,是一个由周朝再分封而来的姓氏。

周幽王时封周宣王之子尚于扬(约今山西洪洞一带)为诸侯,

侯爵,史称扬侯。扬国直到春秋时才被晋中市国所灭。其子孙

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称扬姓。扬姓名人有:扬雄——

汉代文学家。扬季——汉代庐江太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8-2 17:28 编辑

                             584、路姓

        路姓——来源:1、黄帝生子玄嚣玄嚣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

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

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

常古早的姓氏之一。2、源于姜姓,出自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今山西

长治潞城)建潞国。春秋时期,有潞国君主潞子婴儿,晋景公时灭了潞国,潞子婴儿

的后代子孙合其他赤狄潞氏族人以原封地名称姓氏,称潞氏,后去掉“氵”偏旁简笔

为路氏。3、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陆终的后裔的封地路,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据史籍《困学纪闻》记载: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老童生吴回,吴回之子即

陆终。陆终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郐子),受封于路邑(今北京通州),后裔子孙后以

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路氏。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没潞真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代北鲜卑族拓拔部有没路真氏、亦称没潞真氏、没鹿真

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改汉字单姓为路氏。路姓

名人有:路雄——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

。路隋——阳平人,唐代大臣,镇海军节度使。路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

宋代画家,时称河东三绝之一。路振——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

五岁通《孝经》、《论语》。曾任太常博士。著有《九国志》。路迎——(1483-1562)

字宾旸,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授南京兵部主事。嘉靖二十四年升兵部尚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1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8-6 11:06 编辑

                                   585、曲姓

  曲姓——曲姓是个很有特点的姓氏,一些史料上说是出自曲沃恒叔,也有些曲姓族人

认为自己源自鞠姓,仔细深研历史会发现,无论是源自鞠姓还是曲沃恒叔,其实都是

殊途同归,天下所有的曲姓族人均源于姬姓周王族,出自周文王,是地道的黄帝后裔;

不同的是,源于鞠姓的是出自周文王之子召公,是周王族燕国王室后裔,而源于曲沃

恒叔的则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后裔。再查阅各种文献后,发现唐朝初期以前并没有曲

姓,只是在唐中期以后才出现曲姓。曲姓名人有: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

封晋昌郡王。曲崇裕——又作鞠崇裕,武则天时代人,被武则天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赐爵“交河郡王”。曲珍——陇干(今属甘肃)人,宋代将领,忠州防御使。曲 端——

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宣州观察使曲枢——元朝西土人(蒙古族),元武宗

时任平章政事,行大司农,封应国公。仁宗即位,加太保,领崇祥院、司天台事。

曲锐——山东莱阳县人,明代官吏。成化辛丑十七年进士,佥都御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18: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8-7 18:11 编辑

                                    586、覃姓

覃姓——来源:1、出自夏朝有覃怀地,为覃怀氏之后,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

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2、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姓氏

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Qín 音秦)。3、出自姒姓,源自春

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 音谭)。4、出自曋姓,为巴人曋氏所改,覃

(Xún 音荀)姓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覃姓名人有:覃昌——北宋广西融州(今融

安县)人,庆历进士,官至国子祭酒。覃元先——字流钦,名无克,南梁广东南海人。

齐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卫乡里,据有番禹。覃庆元——北宋融州(今广西壮族自

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景德进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被封为御史中丞。覃光佃

——北宋覃庆元之子。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曾与狄青并封为将军,以音乞归赐诏特

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致仕。覃应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云阳县人,嘉

靖进士,知河南府,后升任四川副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8-8 17:17 编辑

                             587、随姓

随姓——1、出自姬姓,周代时有同姓诸侯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春秋时被楚国

所灭,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2、出自祁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士会,姓

祁,名会,字季,因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其子孙以邑名为氏,称随姓,

在隋代时,去掉走之字,是为隋姓。隋姓名人有:随 巢——又称随巢子,战国时人,

墨子的弟子,曾著《随巢子》六篇,载于《汉书·艺文志》,阐述墨子的学说。

随 何——汉初人,以善辩著称,刘邦为汉王时,曾任谒者,负责接待宾客,后为护

军中尉,佐汉高祖得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4 21: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