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楼主: 傲然挺立

姓氏百家及其来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11: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4-20 14:02 编辑

               516、七姓
       七姓——来源1、源于春秋时吴国君主后裔,西周朝吴国的开国国君太伯的后代,有的以漆雕为姓氏,称漆雕氏。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出过漆雕氏,其中不少还是孔子的弟子,这些人的后人中就以漆雕作为姓氏。后来,漆雕复姓逐渐演变成了单字姓"漆"氏,也有字讹为"柒"氏者,再后有简文为七氏者。2、源于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裔的封地夏阳梁山,建立梁国。于公元前641年被秦穆公攻灭,其梁国子民便以国为氏,称梁氏,据《潜夫论·志氏姓》中记述:"'漆'旧作'梁'。"因此,梁氏中有字讹为柒氏者。再后有简文为七氏者。3、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子御说,在宋桓公第七子子七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七氏。4、源于藏族。明时云南中甸厅(今中甸县)之土千总中及丽江县西北石鼓、中江等地之土把总中均为七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1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5-19 19:40 编辑

                            517、猴姓

猴姓——猴姓是现行较罕见的稀有姓氏,来源不详。在目前中国已知的22000个姓氏中,正好也有猴姓,但区分与侯姓、候姓,三姓不可混同。在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晋城、甘肃之舟曲、河南之卢氏、山东之新泰、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宜章、福建之清流、台湾之嘉义、台南、彰化等地有猴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11: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5-19 20:37 编辑

             518、
顿姓——来源: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族姬弱的封国顿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期,姬姓周族有王裔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公元前496年,楚国灭掉顿国,纳入楚国版图。而亡国后的顿子国王室子孙和国民们,多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即称顿氏。2、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3、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冒顿单于,在冒顿单于的后裔子孙以及后世的匈奴民族中,皆有以冒顿单于之名汉化为姓氏,冒氏、顿氏。4、源于器物,出自蒙古民族乐器名称冒顿潮尔,人们将能够吹奏冒顿潮尔的蒙古艺人就称作“冒顿潮尔”,非常受蒙古族同胞的喜爱和尊敬,因此有操持该职业者即以其为姓氏,称冒顿潮尔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顿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源于职业,出自满族社会职业撒顿。撒顿,满语本义为“亲家”,后成为专职从事说媒者的称呼,就如同汉族中的“红娘”、“媒婆”等。后有人以其家族职业为汉化姓氏者,称顿氏。顿姓名人:顿 琦——(生卒年待考),广州人。西汉著名孝子。顿 起——(生卒年待考),蔡州人。宋朝泰州通判。顿 钦——(生卒年待考),明洪武年间举人.顿 锐——(生卒年待考),字叔养,号鸥汀;涿州人(今河北涿州)。明朝著名学者,明正德年间进士,著有《鸥汀集》十卷。顿嵩元——(公元1932~今),河南郾城顿庄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1: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2-23 11:45 编辑

                                519、律姓
     律姓——.律姓来源:1、源于风姓,上古帝王伏羲氏出自汤古氏,以风为姓氏,
堪称中国第一姓。伏羲氏之子有十,皆称汤氏,分衍的子孙后裔中有被封于日律(今
河南固始)者,以邑为姓氏,称日律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律氏。2、出自远古帝王
黄帝,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字玄律,其后裔子孙有以其字为姓氏者,称玄律氏,
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律氏。3、出自战国时期秦国游律子,游律子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
学者,为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游律子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
分称律氏。4、源于官称,出自汉朝时期律令师,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汉朝时期设有
律令师官位,负责掌管辖区范围内的法律。其官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
  者,称律氏。5、源于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的后代,复姓耶律氏省文简化为姓氏,
                                 称律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1: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2-24 11:35 编辑

                     520、明姓
           明姓——来源:1 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

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一。明由的后代便以祖上的

     名字作为姓氏,所以得到明姓。2、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是一个将
     军。取得过很多战争的胜利,为秦国的西部称霸打下了基础。孟明死后,他的后代就用
     他的名“孟明”作为姓氏,后来改姓明。 3 、出自北魏时的鲜卑族。北魏时候有一支鲜
     卑族姓斗眷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改姓明。 4、由旻氏改明姓。元末红巾军领袖本
     来叫旻玉珍,后来因为信奉明教而改姓明,他的子孙后代于是也改姓明。明姓名人有:
     明克让——字弘道,隋朝平原人。随文帝受禅后,被拜为率更令,进爵为侯。著作有《孝经义疏》、
   《古今地带记》、《续名僧记》等。 明玉珍——元朝随州人,元末农民大起义领袖,建立了以大夏
    为国号的国家,在位五年后逝世,时年36岁。明安——清朝名将,雍正年间被封为一等侯,加字恭
    顺。 明安图——清代数学家,蒙族人,字静庵,著有《割圆密率捷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1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2-26 19:08 编辑

                    521、超姓
         超姓——来源:1、源于羌族,出自古党项羌颇超氏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称超氏。 2、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超穆特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在清朝晚期以后,蒙古族、 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超穆特氏,都有冠汉姓为超氏者。超

姓名人:超世铸——当今著名舞台美术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2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3-10 21:09 编辑

             522、鲜姓
          鲜姓——1、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王族后裔箕子支子仲。箕子,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叔叔。
公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伐灭商纣后,建立周朝,箕子的支庶子孙授封鲜地,遂以地名中的鲜字,
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2、源于姒姓,出自原故帝王夏禹后裔,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夏禹,姓姒。
周武王伐商纣王于牧野之地,蒲州有一父子,在百里之外迎接周王大军,敬献羔羊、美鱼。周武王
高兴,问道:“你们姓什么呀?”这对父子回答:“我乃夏禹王之后姒亭之子孙,因伯先祖,桀王无道。
我祖姒亭逃于蒲州数百年了!”周武王闻知是夏禹王之后,根深叶大,又见父子二人品貌不凡,俨有
佐之才,况鱼乃江中之美物,羊乃山中之良兽,此江山太平之兆。当时周武王暗思:鱼与羊乃是鲜字,
于是说道:“汝迎吾甚重,吾赐汝姓鲜,.......。其后子孙则以“鲜”为姓氏。鲜姓名人有:鲜于辅——三国
时,曹魏度辽将军都亭侯。 鲜于世荣——北齐忠义将领、义阳王。 鲜于侁——宋仁宗景佑年间进士。
鲜延年——明朝山东栖霞人,顺天知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5-19 20:27 编辑

                      523、众姓

众姓——来源姬姓,出自鲁孝公之子益师。益师字众父,其后代子孙以众姓,称众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5: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524、奕姓
        奕姓——一起源:1、出自熊姓。周灵王的太子熊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
(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奕族,世人称其为“奕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
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奕族之故,自称为奕姓。后世沿袭
未改,渐成小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奕。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
之后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奕。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
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奕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
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奕氏。 4、出自
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王八,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
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奕为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6: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5-19 20:31 编辑

              525、彤姓
彤姓——来源:1、源于姓。据《路史》记载:西周成王姬诵,封其支子于彤城(今陕西省华县境内),建立彤国,为伯爵爵位,世称彤伯,其后裔子孙以国为姓,称彤姓。2、源于妫姓。据《史记》记载:“彤姓出自妫姓,是大禹王之后,因受封于彤城得复姓彤城氏,后省文去城字,遂成为彤姓。彤姓名人:彤浩——明朝永乐中三水县教谕;彤铠——明朝南昌千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2: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526、弓姓
弓姓——1、出自公孙氏。春秋时期,鲁国有公孙婴齐,曾随鲁国国君成公攻打宋、
郑二国,因立有大功,受封世代为鲁国大夫。婴齐字叔弓,其后便以祖字为姓,遂
成弓姓。2、以官职名称为姓。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挥因制造弧弓(即弓箭),被
封于张,其后遂为弓氏和张氏。后来主管制造弓弩的官叫弓正。其子孙后代也以弓
为姓。弓姓名人有:弓翊——三国时人,官博陵太守。弓元——明代人,进士第,
官至御史,廉政清洁,有操守,政绩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3-21 19:51 编辑

               527、虎姓
       虎姓——来源有二: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
据古史传说,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
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
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
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
为虎氏。2、出自回族中的虎姓:回族中的虎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
如明代西域人忝克里别儿的,入中国居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
以虎为姓。另外,回族虎姓也有谐音字演变而来的。据《元史·氏族表》载:
赡思丁三子为忽辛、纳速刺丁四子为忽先,其后裔有以忽为姓者,也有改为虎
姓者。虎姓名人有:虎 臣——明代麟游人,成化末年入太学。虎嵩林——咸丰
初,擢湖北宜昌镇总兵。后在南军中为宿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2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8-4-20 14:06 编辑

              528、 六姓
       六姓——来源1、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避祸改姓为氏。明朝初期,方氏一族因明臣大儒方孝孺拒礼燕王朱棣,而遭受一次空前劫难,燕王诛杀了方孝孺,同时灭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受株连而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被入狱充军者几达万人。许多后裔族人被迫纷纷改姓,四散奔命。方孝孺的一支后人改姓为六氏。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子御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宋桓公子御说宠妃甚多,生有七子:子兹甫、子目夷、子三种、子四鱼、子五荡、子六鳞、子七肸。在宋桓公第六子子六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六氏。3、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宁古塔氏,出自清六祖。清六祖——是指清兴祖直皇帝佟·福满的六个儿,清朝中叶以后,清六祖后裔中的宁古塔氏族人多冠汉姓为六氏。另外,满族宁古塔氏大家族有一个分支,称纽塔氏,亦称努他氏,祖居地亦在宁古塔,后多冠汉姓为六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20: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3-27 21:29 编辑

                   529、仙姓
                 仙姓——出自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王仙芝。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
         私盐贩出身的濮州(今河南长垣)人王仙芝,聚众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
     起兵反唐起义。他号称“夭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四方,号令
     天下,民众群起响应。次年,攻克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展到
     数万人。公元875年,山东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私盐贩黄巢众响
      应,与王仙芝合兵,接连攻下很多州县,势力发展到淮南地区。三年州大
      捷,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王仙芝暗中接受唐朝招安,遭到黄巢等斥
       责,并被打伤头部。从此与黄巢分兵作战,南下占领蕲州,攻克鄂今湖北
          武昌,转战于今河南、山东等地,推动了各地民起义斗争。乾符五年于黄梅
          败,逃亡途中为躲避官兵改称仙姓,后仍所杀,但仙姓从此传了下来。
      仙姓历史名人 :仙立——宋朝宁国人,建炎时以功援殿前 都虞侯,仕至右武
                                  大夫惠州刺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530、雅姓
   雅姓——在中国也有很多“雅”姓家族,分布于宁夏内蒙等地。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公族之后。2、春秋时卫国姬姓之后。3、出自清
满洲人姓。世居吉林乌拉。清驻防杭州的满洲八旗中也有此姓。雅兴名人
有:雅琥 ——元朝人,字正卿,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天历进士,初名
雅古,文宗为其改雅琥。授奎章阁参书,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著有正卿
集,《元诗选》传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4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