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楼主: 傲然挺立

姓氏百家及其来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2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618、贲姓
贲姓——来源:1、出自春秋鲁国县贲父,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及《元的姓纂》载,鲁国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他的后代取贲字作
为姓,遂成贲氏。2、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苗贲父,其子孙后代以
贲字为氏,成为贲姓的另一支。3、出自春秋时秦国,据《风俗通》
载,源于秦国的王族,秦非子之后有叫贲父的,其子孙就取贲字为
姓,遂成贲氏。贲姓名人:贲 赫——汉朝时的将军,后汉高祖
刘邦封为期思侯。贲休——光武帝时董宪帐下的大将。贲 亨——
元代宣武年间的将领,处州路管军万户。后因为军功升到大将军。
贲 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雷达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1: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619、源姓
源姓——来源于鲜卑秃发氏,和北魏王室同族。
今广东鹤山、高要与河南方城均有源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1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620、虎姓
   虎姓——来源: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
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
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
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伯虎部族的首领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
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2、出于回族,如明代西域人忝
里别儿的,入中国居南京任职锦衣卫副千户。其子虎歹别儿,以虎为姓,其后代
子孙,皆以虎为姓。另,元明时将回回名首音译为“虎”字,也有谐音字演变而来的,
皆称虎姓。虎姓名人有:虎 臣——明代麟游人,成化末年入太学。虎坤元——字子
厚,清代四川成都人,在江南军中称宿将。虎美玲——河南年轻的豫剧名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21: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10-31 21:13 编辑

                              621、
姓——来源:史记·魏世家》:“(魏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王垣”,也称“垣”、“新垣”,在今黄河北岸、小浪底水库岸边山西省垣曲县境内。史载
垣氏即此地初民以地为姓而起源。名人有:垣崇祖—南朝萧齐将领。(440年
~483年)刘宋豫州刺史垣护之之侄,隶属薛安都在萧齐建国后, 垣崇祖都督司、
豫二州军事,任州刺史。垣荣祖——[url=]字华先,宋北中郎府参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11-7 18:10 编辑

                          622、谌姓   

谌姓——来源:1、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大节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

为氏。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

2、源于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文献《巫邑

谌氏祖谱》记载:“谌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后裔,祖宗源地承周(今河南洛阳)。

考其系传,至周幽王姬宫涅第十四子封于‘谌’,因征伐失国,子孙以国为姓。”称谌

氏。谌氏名人:谌佑——公元1213~1298年),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

丰(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谌祐以诗文名世,与刘壎同号“南丰之彦”。

著有《三传朝宗》《史汉韵纪》《古书合辙》《桂舟杂著》《自知集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623、双姓

双姓——来源:1、出自以地名为姓,与蒙姓同出一宗。远古夏朝时期,颛顼帝的裔孙受封与双蒙城,其后代有的以双姓为姓,形成双姓。2、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珠鲁氏,源出金国时期库莫奚族术鲁氏(述律氏)部族,汉义“双”,世居赫舍里河(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双氏。⑵.满族珠尔苏氏,亦称朱苏氏,汉义“双层”,世居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双氏。⑶.满族额苏哩氏,亦称鄂苏哩氏、亦称阿苏氏、阿苏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阿速氏(安煦烈氏)部落,以姓为氏,汉义“网”,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额苏里(今俄罗斯海兰泡北,额苏里河流域)、黑龙江及松花江沿岸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双氏等。双姓名人有:双士洛——三国时魏国名吏,官梁州刺史,有惠政,深得民心。双庆——满族,瓜尔佳氏,字咸中,号有亭,一号西峰;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清乾隆年间历官安徽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亲雅斋诗草》。双全——达斡尔族,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从军属僧格林沁部下,率兵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因有战功,后奉旨授西宁办事大臣,驰赴新任,病卒于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1: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624、赤姓
赤姓——来源: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契,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山海经》记载:黄帝曾孙帝喾与女简一见钟情,生下殷契,舜帝十分
高兴,赐契为子氏,又称紫氏、赤氏。其后裔有称赤氏者,是十分古老的姓氏
之一。2、源于子姓:殷商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
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春秋末期的公元前
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时,郝氏人家为躲避祸乱,将“郝”字去“邑”改为
“赤”字,称赤氏。3、源于彝族:古彝族人崇奉火把,由此产生了塞赤氏和赤
氏两个世系。彝族塞赤氏和赤氏两个世系后来多称汉姓赤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2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625、摆姓
摆姓——来源:1、源于回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摆氏,出自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进入中国,之后在长安子午巷(今陕西西安化觉巷)任当地伊斯兰教掌教的西域回部人唐兀·摆都尔的,后融入回族。元朝初期,唐兀氏族人随蒙古皇嗣昆仲南下,收金破宋,卓著勋劳。到了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唐兀·摆都尔的后裔唐兀·明安(《明史》称为“土昧·明安”)出任河套回部首领,其子便按汉俗,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叫摆言太。从摆言太开始,其后裔子孙皆称摆氏。2、源于傣族,出自元、明朝时期西南摆夷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古摆夷族,原为“西南夷”的一个分支民族,实际上应当属于百濮民族中的“雟”,后融合了古泰族形成傣族。由于身着花衣,后也有称之为“花傣”者。在元、明之际,花傣族人中即有以古氏族称谓为汉化姓氏者,称摆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8: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傲然挺立 于 2016-11-17 18:16 编辑

                        626、长姓
                长姓——来源:1、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后裔仲长氏,其中有省文

简化为单姓者,称长氏。2、源于官位:战国时期秦国军职官吏庶长(即师长一职);

      汉朝时期有官吏长秋和长水校尉;唐朝时期,设有负责保护帝王以及王公重臣的安全
     卫士,又称长林兵;元朝时期蒙古汗廷设有长侍卿。这些官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
     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即称庶长氏、长秋氏、长水氏、长林氏、长侍氏等,后省文简
     化为单姓长氏。长氏名人有:长子武——春秋晋大夫。长宗道——宋代有宜州知州。
      长棱——明代参将。长略——明代卫指挥。长国贤——清乾隆年间贡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627、代姓
代姓——来源:1、以国为姓,三国时期少数民族代国灭亡后,
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2、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
代姓名人: 代路——1940年生,山东济南人。剧作家、一级
编剧。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1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628、公姓
公姓——来源:1、公姓出自姬姓,起源于上古,以爵号为氏。
上古周朝时,鲁国郡主鲁定公,将他哥哥的两个儿子,一
个叫衍,一个叫为,都封为公爵,时人称之为公衍、公为。
衍、公为的后代就以祖上爵号为姓,称公氏。2、出自历史上
冠有“公”字的复姓(70多个),后有汉化为汉字单姓称公氏。
公姓名人:公仪休——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相,为官清正廉洁,
拒不受贿,为鲁国的文武官员作出了榜样。 公勉人 ——号西埠。
明朝时蒙阴人。弘治进士,任大仆卿,因与刘谨不和而未能得到重
用,刘谨死后,才得到重用,升为大同巡抚,并著有《山东集》。
3 公鼐 ——明文学家。字孝与,号周庭。蒙阴(今属山东)人。
万历进士,天启初官礼部右侍 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0: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629、土姓
          土姓——来源:1.相传帝鸿之妻为土敬氏,其后有土氏。2.炎帝之裔句龙为后土(古代掌管土地的官职),子孙因此为氏。3.杜氏之后(土为古杜字),子孙因此为氏。4.回族姓。土姓名人:土布新——1947年12月生,内蒙古巴林右旗人,蒙古族,中共党员,敦达高华苏木人大副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7: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630、农姓

农姓——来源:1、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人就以农为氏。2、出自以官名为氏。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农氏。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有农姓:① 壮族侬姓改为汉姓。北宋时,赵宋对广西农洞壮族侬部亲属实行灭族,侬洞壮族为免杀头灭族之灾,一部分更姓赵,一部分则忍痛割爱,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② 羌族本有苏农氏,改汉姓为农氏。农姓历史名人:农 益——平南人,明永乐年举人,官训导,是明代的一位名儒。农 猷——明代官淳安县县令,多有惠政。农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间任靖州学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631、荣姓

荣姓——来源: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共铸造了12个铜钟,以和五音。荣援的后代子孙以荣姓氏,称荣姓。2、以食邑地名为氏。据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上古(距今大约3000多年之时)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周代大夫荣夷公,其先人食邑于荣,也以荣为氏。3、出自清朝满洲旗人的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洲旗人改姓为荣。荣姓名人:荣禄——清末大臣。字仲华(1836-1903),号略园。瓜尔佳氏,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荣庆——清末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字华卿(1859-1917),号实夫。生于四川。历任侍读学士,山东学政,擢刑部、礼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清崇实录馆总裁等职。著作有《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荣庆日记》等传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632、山姓

山姓——来源:1、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2、源于以官为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称为山氏。3、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 4、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5、出自回族中有山姓。回族中的山姓。山姓历史名人有:山 涛——晋代吏部尚书。为"竹林七贤"之一。 山 云——明代名将,任都督佥事。 山 康——唐代高僧,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云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好广道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4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