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0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要服药,但这三类人“药不能停”!

       核心提示:究竟是否要服用降压药物,这个需根据自身所患的高血压具体病情和种类来决定。如果是以下这几类人就一定要服用降压药物!

       在我国,大约有2.7亿人患有高血压,我国3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超7000万,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但是很多人对高血压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人在得知自己患上高血压之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服药。也有一部分患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寄托于凭借自身调理来对抗高血压,拒绝服用降压药物。

       究竟是否要服用降压药物,这个需根据自身所患的高血压具体病情和种类来决定。

        如果是以下这几类人就一定要服用降压药物!

       1.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人

       高血压的形成和自身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例如熬夜、不运动,饮食油腻,多盐等等。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时,第一件事并不是吃药,而是改掉自己之前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希望通过这些来调理身体对抗病魔。

       但有一部分人在改掉这些习惯之后并没有任何疗效,血压仍是居高不下,在这时就应当去医院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2.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人

       高血压对我们来说并不可怕,其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并发症。当高血压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时,人体的心、脑、肾等多个器官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高血压患者有可能出现中风,偏瘫等危险疾病。

       所以当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全身检查,若发现任何可能引起并发症的迹象或者器官有轻微损伤,就应该及时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否则如果等到器官损伤之后在进行治疗,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3.有隐性高血压的人

       隐藏性高血压的含义是指血压不是一直很高,比如当人们在医院进行血压测量时,血压维持在正常的数值,但回到家或者隔一段时间再测试,血压就会偏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同时患有糖尿病、蛋白尿等其他基础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偏高偏低,这类患者也需要及时服用降压药物,以避免身体器官受到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4 10: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疾控首席专家解疑:不同厂家的新冠疫苗,可不可以“混打”?

       目前广东省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推进,全省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突破1亿剂次。关于疫苗接种,市民有不少疑问,比如打完第一针后出现发热、头痛,第二针还打不打?打完第一针后年龄超过60岁了,第二针还能打吗?第一针打的是北京生物所灭活疫苗,第二针可以打北京科兴的灭活疫苗吗?

      今天邀请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领域首席专家吴承刚为大家解疑答惑。

       龙洞人民医院门口,预约到第二针疫苗的市民排队等候接种

       问1:打完第一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出现反应,第二针还打不打?

        一般反应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二针可以照常接种。

       急性过敏反应等

       但是,如果接种第一针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者,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不建议接种第二针。

       问2:打完第一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发现怀孕了怎么办?还能继续打第二针吗?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不过第2针新冠病毒疫苗建议暂缓,等分娩以后再考虑接种。

       问3:打完第一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1个月了,但年纪也超过60岁了,还能打第二针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和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问4:不同厂家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混打”吗?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前提就是两剂疫苗必须是同种类的,也就是灭活疫苗只能与灭活疫苗“混打”。比如说第一针打北京生物所灭活疫苗,第二针打北京科兴灭活疫苗,是没问题的,因为它们是同一类型疫苗,都属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问5:只打1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使用了,第一针打的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第二针可以直接打这个吗?

       目前来说不可以。目前国家不建议不同种类的新冠病毒疫苗“混打”。像刚刚提到的两种疫苗产品“混打”是有条件的,就是两剂疫苗必须是同种类的,也就是灭活疫苗只能与灭活疫苗“混打”。不同种类的疫苗,比如灭活疫苗与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之间不能替换接种。

       问6:第一针打的是单人份包装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打第二针可以用2人份包装的吗?2人份包装的会影响接种效果吗?

       可以用2人份包装的接种。如果您第一针接种的是单人份包装的灭活疫苗,不论生产企业是北京科兴还是中国生物,都可以在接种第二针时选择2人份包装的灭活疫苗。2人份包装的疫苗与单人份包装的疫苗,除了包装、剂量及接种人数不一样,其他是一样的,不影响接种效果。

       最后提醒,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均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大家一起心往一处使才能早日赢得这场硬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0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午睡超过60分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4%!教你正确午睡姿势

       核心提示: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60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34%。

       午睡,可以说是学生党以及打工人们的“保命大法”,没有午睡,一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好的午睡能给身体提供自我修复的机会,就算只是短短几分钟,也能帮助缓解疲劳,补充睡眠,但午睡过久也不是什么好事。

       一、午睡超过60分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4%

       2020年欧洲心血管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将来自20多个研究共313651名参与者纳入分析,评估午睡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60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34%。

       午睡小于60分钟,则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午睡时间小于30~45分钟,可能会改善夜间睡眠不足者的心脏健康。

       实际上,日本东京大学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也发现,午睡超过40分钟,更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每天午睡超过40分钟,患代谢综合征风险最高增加50%;每天午睡不到40分钟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不会增加;每天午睡不到30分钟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略有下降。

       这下你该明白了, 20~30分钟的高质量午睡最养心。

       二、几种特殊人群不适宜午睡

       1、年龄在64岁以上,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体重是否正常可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后得出的数值。成人的正常体重是指体质指数在18.5~ 23.9之间);

       2、血压过低的人;

       3、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昏、头晕的人。

       以上3种人最重要的不是午睡问题,而是要到医院开一张“保健处方”,从根本上治疗所患疾病,从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 08: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化科专家谈慢性胃炎:早诊断 早治疗是关键

       今年59岁的吴女士退休前从事编辑工作,退休后返聘依然从事本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她患上了慢性胃炎。年初“升格”为外婆后,除了要忙工作,还要帮女儿带孩子,她感到非常疲劳,老胃病也发了,时常感到胃部不适,最终在家人的催促下,吴女士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了胃镜检查。一周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还提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将“慢性胃炎”扼杀在摇篮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陈尼维主任介绍道,“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高,由于该病的常见性,因此人们一般都不是很重视,常常在‘急性胃炎’发生时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胃粘膜受各种原因侵害后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从而使之演变为慢性胃炎。”

  同时,慢性胃炎通常按照胃粘膜受侵害的程度即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侵害程度轻点的被称为“浅表性胃炎”,炎症仅仅累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侵害程度较严重造成的炎症已经累及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有的还伴有局部增生,这种胃炎被称为“萎缩性胃炎”。

  “胃炎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当胃粘膜受到侵害的初期,人们是会有所感觉的,比如在吃饭后感觉胃部区域的不舒服,或者隐隐地痛,或者暧气打嗝,这时候,如果患者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比如注意饮食卫生、忌食辛辣之物,调整工作强度、适当放松休息,或者直接到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都可以缓解胃炎的早期症状,甚至可以将‘胃病’在萌芽状态时就阻止其继续发展。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胃病也要‘早诊断,早治疗’。”陈主任强调道。

  幽门螺旋杆菌 不可小觑的“推波助澜”者

  造成胃粘膜炎症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者药物、十二指肠液的返流、个体免疫因素等。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只要幽门螺旋杆菌“定居”在胃粘膜上均可以检测到许多炎症细胞。由此推断,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推波助澜”者。

  当我们了解了慢性胃炎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尽可能地远离致病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密切随访。由于“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中存在少部分“癌前病变”倾向,患者必须每年复查胃镜,以观察胃粘膜病变发展情况,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得了慢性胃炎该怎么办?

  最后,陈尼维主任给已患有慢性胃炎的病友们几点建议。

  1、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好医生康复新液等修复胃黏膜的中药,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必须口服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2、中医认为“思伤脾”,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要调整生活节奏,保持身心愉悦。

  3、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饮茶宜淡,少喝咖啡,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饮食方面宜清淡,进食绵软、易消化的食物。

  4、人体的“胃”是个“喜暖恶寒”的器官,已经患有胃病的人在夏季特别要注意少吃冷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0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胆固醇的“克星”已找到!坚持5个饮食原则,越吃血管越干净

       核心提示:想要有效控制胆固醇,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调整饮食,必要时还需搭配药物治疗,而不是单一的清淡饮食就行,当然,饮食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说到胆固醇,很多人就表示头疼,认为它是多种疾病的“始作俑者”,其实胆固醇也是分好坏的,它是大脑最主要的营养物质,也是身体各种激素生成的原材料。

       但当胆固醇过高,会使血液变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堵塞血管,诱发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对于胆固醇,我们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让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胆固醇高,清淡饮食就行了?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其60%-70%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30%左右从食物当中获得。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9)》建议的标准,大多数人和冠心病中低风险人群,坏胆固醇应控制在3.4mmol/L,而高风险人群则要尽量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超出这个标准,则要尽快控制。

       而说到胆固醇高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此外,一些疾病,比如肝病、糖尿病等也可导致胆固醇高。

       还有就是不良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包括暴饮暴食、进食过多胆固醇比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久坐不运动、肥胖、抽烟酗酒等都可导致胆固醇过高。

       所以想要有效控制胆固醇,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调整饮食,必要时还需搭配药物治疗,而不是单一的清淡饮食就行,当然,饮食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体内胆固醇高,坚持5个饮食原则

       上文我们提到,有1/3左右的胆固醇是从食物当中获取的,所以想要控制胆固醇,饮食上要多下功夫。

       那吃鸡蛋会升高胆固醇吗?据了解,一个鸡蛋黄大约含169mg胆固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鸡蛋当中营养价值较高,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所以是完全可以食用的。

       只不过要注意控制量,一般一天1个就行,且如果早餐吃了一个鸡蛋,那午餐、晚餐主要相应减少含胆固醇的食物的摄入。

       此外,胆固醇高者饮食上还需注意:

       1、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奶油、肥肉等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可引起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加工食品如饼干、面包、方便面、油炸食品、蛋糕等,其中添加的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棕榈油和椰子油等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以及反式脂肪酸,也要少吃。

       3、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4、多吃鱼类,如金枪鱼、沙丁鱼、三文鱼等含丰富的亚麻脂酸(Ω-3脂肪酸),对心脏有益,有助于保持正常的心律,提升高密度脂蛋白,从而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并预防心跳停止导致的猝死,同时减少畜禽肉类的摄入。

       5、平时也可以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如橄榄油、油茶籽油、芥花油等,它们富含油酸,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合理饮食对降低胆固醇有着很明显的作用,所以如果大家可以做到上述这些,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调节胆固醇水平。

       高胆固醇会遗传吗?如何预防?

       先给个定论:可能会。因为高胆固醇血症可分2大类:一是原发性的,如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二是继发性的,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药物性高脂血症等。

       如果一个人年纪轻轻就得了这种病,那多半是家族性的,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所以,如果家中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人,其他直系亲属要提高警惕。

       此外,冠心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以及吸烟酗酒、肥胖等人群,也属于此病的高危人群,平时也要多加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积极运动

       长期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还有助于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好”胆固醇水平,将血液中的脂肪转运到肝脏储存,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

       至于运动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像游泳、慢跑、骑自行车、做健身操等运动都是可以的。

       戒烟

       吸烟时可降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而其和降低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糟的是,还可因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数量增加,进而积聚在血管壁形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液输送氧气给大脑和心脏,最终引起生理损坏或死亡。

       饮食有节

       饮食结构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血浆胆固醇水平很容易受到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如经常食用一些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蛋黄和动物内脏,可明显增加胆固醇的合成,所以要注意限制摄入。

       同时可在饮食中增加蔬果、全谷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深海鱼的分量,对降低胆固醇是有益的。

       遵医嘱服药和治疗

       如果通过生活、饮食调节无效,可以遵从医嘱进行药物等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规范使用,不仅能把血脂降下来,还能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

       但是因为每个人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具体服药哪些药物以及药物剂量、疗程,还需医生因人而异。

       胆固醇过高可对健康产生多种不利的影响,如诱发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发现胆固醇过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必要时遵从医嘱服药,争取早日恢复正常胆固醇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07: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有老人,怎样吃才健康?医生强调8个原则

       核心提示:膳食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础!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膳食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密切相关。

       与年轻时相比,老年人身体机能有不少的变化,如:合成代谢降低;肌肉量减少,骨骼的矿物质减少、消化酶、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所以老年人的营养和饮食都有特殊性,需要特别的关注。

       老年人的饮食日常需要重点注意哪些事项呢?

       1、食物多样化,主食应粗细搭配。每天食物应五大类:包括谷薯类、鱼禽蛋肉类、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类和油脂,最好能吃12种以上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每天主食摄入量约200~300克,如果消化功能较好建议适当吃些全谷物食品或粗粮。

       2、常吃鱼、禽、蛋和瘦肉类,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动物食物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后者是维护正常免疫所必需的营养。建议每天吃鱼类等水产食物40~75克,蛋类40g~50 克,禽畜肉40g~75克。

       3、适量摄入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天喝250~300毫升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如对乳糖不耐受者,可尝试酸等,同时每日应摄入适量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干等。

       4、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尽量选择新鲜和当季的品种。建议每天摄入300g~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果推荐量为200克左右。

       5、饮食清淡,少油、限盐。饮食避免重油重盐,每日用盐一般不要超过6克,少吃腌制食品,每日用油量限制在25克以内,可选用多种植物油,少用煎炸的烹调方式。

       6、少量多餐细软,主动足量饮水。老年人可能有咀嚼、消化功能下降,可以将全天食物分配到4 -5餐,食物应加工得更细、更软一些。这样可以保证获得较充足热量,也有利于营养吸收利用。平时注意补充水分。

       7、延缓肌肉衰减,积极户外活动,维持适宜体重,体重不足往往伴有肌少症和营养不良,一方面使活动能力受影响,容易跌倒;另方面营养不良使免疫功能受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而超重、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过胖过瘦都不好。老年人应保证合理营养、适当运动,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8、摄入充足食物,预防营养缺乏,要保证每餐质量,鼓励老年人与家人共同用餐,愉悦用餐,保障营养需求。为了老人的健康,一定要经常关注他们的营养善,对于食物摄入不足或怀疑有营养不良的长者,应到营养科门诊寻求营养医生帮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疾病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07: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尿几次才算正常?超过这2个标准,及时到医院检查

       核心提示:  人在晚上偶尔起夜尿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排尿次数增多,就变成困扰了。  最近,九叔在后台收到读者留言:  “我今年65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晚上要起来尿尿3、4次。这样被折腾,根本睡不好,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很多人谈到老年人夜尿多,都觉得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

       人在晚上偶尔起夜尿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排尿次数增多,就变成困扰了。

       最近,九叔在后台收到读者留言:

       “我今年65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晚上要起来尿尿3、4次。这样被折腾,根本睡不好,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谈到老年人夜尿多,很多人都不太当回事,觉得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

       但是,夜尿太多往往和一些基础疾病的发生也有关系,所以,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患。

       一、夜尿几次算正常?

       临床上,将晚上因为尿意不得不起床“解决”的排尿称为“夜尿症”(不包括睡前最后一次和晨起后第一次)。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夜尿症可以根据夜尿的次数和尿量进行判断:

       从次数看,正常的起夜次数为0-2次,如果夜间排尿在2次以上,即为夜尿多;

       从尿量看,夜间尿量一般不得超过300-400ml,仅占全天总尿量的1/3或1/4。

       多项调查显示,夜尿症的发病率和年龄增长呈正比,老年人是夜尿症较“偏爱”的一类人。

       一项英国的调查显示,社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56.0%;

       而我国也有研究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也达48.9%,且年龄越高,风险越大。

       可见,夜尿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所以老年人不可轻视。

       二、为什么老年人会夜尿增多?

       导致夜尿增多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生理性或精神性因素,如晚餐或睡觉前喝了很多水、精神紧张焦虑等。

       其次,是肾功能的退化。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开始走下坡路,65岁后,肾小管的退化更为明显,浓缩功能减退,导致排尿规律紊乱,夜尿增多。

       再者,需注意的是疾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如前列腺增生,发病后可压迫刺激膀胱颈部,使膀胱收缩,进而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等情况;

       此外,糖尿病、尿崩症、慢性间质性肾炎、心功能不全以及膀胱、尿道的炎症等也会引起夜尿增多。

       当老年人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要及时排除是否由疾病引起,以免带来沉重的后果。

       三、老年人夜尿多有什么危害?

       1、影响睡眠、降低生活质量

       夜里上厕所的次数越多,睡眠所受到的影响越大,长期下去则会降低生活质量。

       美国睡眠基金会的年度睡眠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424位老年人中,约有53%的人认为其睡眠受夜尿影响。

       2、提升抑郁症的发病率

       日本有研究发现:夜尿症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更高,夜尿次数越多,风险越大。

       如患者每晚的夜尿次数少于3次者,抑郁症几率为6.8%;若超过3次,发病率增高到13.4%。

       3、增加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

       晚上的可视度较低,加上老人的骨骼系统退化、起夜排尿时未完全清醒等,大大提升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而老年人又不经摔,一摔就很可能骨折。

       4、提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一般情况下,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晨间觉醒、起床时血压升高、心率增加等时间段。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夜间起床后也会出现类似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一项研究显示,夜尿会使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23%、26%和62%。

       四、夜尿多如何调理和治疗?

       针对夜尿症,我们首先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如:

       限制饮水量,尤其在晚上和临睡前;晚上少吃有利尿作用的水果,如西瓜等;

       做好保暖工作,尽量保证皮肤血液的供应,睡前尽量排空膀胱等等。

       如果通过上述调整,夜尿多的情况得不到缓解,建议最好及时到泌尿外科就医。

       如果有必要,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α受体阻滞剂,帮助降低膀胱出口阻力,减少残余尿量和排尿次数;

       或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M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降低尿急程度,增加功能膀胱容量。

       但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还需医生面诊后针对性用药,患者不可盲目使用。

       导致老年人夜尿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哪种,都应引起重视,及时找出原因,对应调理和治疗,争取早日解决问题,减少困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季风热感冒的症状是什么?

       核心提示:夏季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70%的人夏天感冒都是“热感”,那么,夏季风热感冒的症状是什么呢?

  夏季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70%的人夏天感冒都是“热感”,那么,夏季风热感冒的症状是什么呢?

  风热感冒:起因通常是有发热症状,并伴有头痛、咽喉疼痛、口干、舌黄,患者时常出现流黄色鼻涕,大便干结等情况。

  治疗风热感冒应以辛凉解表为主。服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后,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是很必要的。如果仍然熬夜、劳累,感冒只会越来越重,尤其是老人、小孩要多喝水,尽量少开空调,如果开空调,气温也应该控制在26℃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07: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味精是化学制品,让人变笨又健忘?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味精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国内的文献中也没有关于味精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至于为什么有的人吃了加味精的菜之后会口渴,是因为味精中也含有钠,而且,加了味精的菜一般都会放比较多的盐。

       妈妈的“常说语录”里总会有这么一句:不要总吃外面的东西或者外卖,全是用味精做的,味精是化学制品,吃了一点都不健康……

       关于味精不健康的说法有很多,比如味精吃多了会变笨,记性变差,还会致癌等等。

       难道,味精真的是“害人精”?

       一、味精是否对人体有害

       我们先来看看味精的成分。

       味精是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与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味精最初并不是人工合成的,而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表示,谷氨酸并非味精独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西红柿、蘑菇、海带坚果、肉类、奶制品等食物,都含有谷氨酸。只不过,谷氨酸被“束缚”在蛋白质里面的时候,无法发挥它的鲜味,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成为谷氨酸盐,产生鲜味。

      所以,味精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

      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味精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国内的文献也没有关于味精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至于为什么有的人吃了味精会口渴,是因为味精中也含有钠,而且加了味精的菜一般还会放盐,吃多了自然会口渴。

      如果上述理由还没有说服你,那么再来看欧盟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

       2017年,欧盟评估了谷氨酸和各种谷氨酸盐对人体的影响,其中一项“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显示,通过长期的动物试验,谷氨酸钠不会产生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3.2毫克。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年人的体重为60千克,那么只要每天摄入的味精不超过1.8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达到这一摄入量。

      目前,除了中国,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味精的使用也没有限制。

       二、味精和鸡精哪个好?

      在调味料大军中,和味精平起平坐的也就只有鸡精了。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鸡精的包装盒上都形象地画着一只大肥鸡,旁边标注着一句话——“由上等肥鸡制成”。

       鸡精真的由鸡肉制成的?

       当然不是!这只是商家宣传的一种噱头,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其实,鸡精和味精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另外添加了盐、糖、淀粉、糊精等成分,或者鸡肉粉、鸡骨粉、鸡蛋提取物等。

       因此,鸡精和味精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选择食用哪一种,看个人需求而已。

       三、“自制”味精更健康

       如果对市面上购买的味精不放心,可以尝试自制味精,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虾皮、干香菇、鸡胸肉、白砂糖等。

       取虾皮100g、鸡胸肉100g、干香菇30g、白砂糖20g,先把鸡胸肉蒸熟,晾凉之后用手撕成细条,然后放进微波炉里烤干。虾皮和干香菇洗净之后也放进微波炉烤干,接着将鸡胸肉、干香菇、虾皮一同放进粉碎机打碎,最后加入白砂糖即可。

       自制的味精不仅安全有营养,而且钙含量丰富,不用担心吃了会有食品安全问题。不过要注意,自制鸡精最好放冰箱保存,并在2周内食用完。

      四、这几种菜放味精,不好!

       味精的主要作用是提鲜,但要注意,不是煮什么菜都需要添加味精哦!

       1、肉菜

       肉菜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加入盐后,在受热的过程中,肉菜中的谷氨酸会与盐结合成谷氨酸钠,不必再额外添加味精。

       2、醋

       放了醋的菜,比如糖醋排骨、醋溜白菜等,酸味比较重,在酸性的环境中,味精会难以溶解,也达不到原本的提鲜效果,所以不建议添加味精。

       3、馅料

       饺子馅、包子馅等馅料也不宜添加味精,因为这类食物需添加较多调料,钠含量已经超标,如果再放入味精,不仅口感容易发苦,吃完后还容易口渴。

       延展——小心买到假味精!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味精也有假货!为了降低成本,不法商贩会在味精中加淀粉、小苏打等混淆耳目,误导消费者。那么,如何辨别真假味精呢?假味精有几个特点:

       颜色发黄、晶体大小不一;

       有苦涩味、咸味较重;

       放温水中,溶解慢。

       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辨别!

       最后还要注意,虽然味精无毒无害,但有研究表明,味精跟食盐一样,吃多了会有血压升高的风险。此外在添加味精时,应在起锅时放,从而减少摄入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若有这4种表现,当心血脂在飙升!及时检查

       核心提示:长期的血脂过高会造成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了解高血脂的早期症状,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许多人觉得高血脂并不严重,其实,长期的血脂过高会造成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了解高血脂的早期症状,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一、出现这些状况,及时查查血脂!

       1.腿肚抽筋、刺痛

       有的中老年人出现腿脚抽筋、小腿发凉、发麻等不适,会以为是缺钙所致。事实上,这可能是因为胆固醇积聚在周围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缩,导致抽筋。

       2.犯困、头晕

       高血脂的人,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高血脂还可能让在体内动脉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容易犯困。

       3.视物模糊

       早晨起床时,看某一样物体,总是时不时模糊几秒,之后又恢复。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多、流速减慢,脂蛋白从毛细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黄斑,就会影响视力。高脂血症是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4.皮肤出现黄色的瘤体

       如果体内的血脂水平过高,在皮肤的毛细血管上就会有所表现。这类患者的皮肤可出现一个个黄色的小瘤体,这是由于脂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

       如果发现皮肤近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黄色小点,要及时到医院检测血脂水平,并采取措施降低血脂,防止加重对血管的损伤。

       二、高血脂应该怎么进行饮食调理?

       其实大多数三高患者都存在饮食方面的问题,比如喜欢大鱼大肉和重口味食品等,患上高血脂后应当注意饮食,多吃以下几类食物,对于控制血脂很有效果。

       1.茶类

       茶类含有非常多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有效的抗病成分,其中绿茶还是公认的抗癌饮品,因此常喝茶对于身体有好处。此外,茶叶中含有茶叶素,比如茶褐素和茶红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帮助促进脂质的代谢,帮助消化排出人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达到避免血脂过高的效果,此外,茶叶素还可以抑制动脉硬化,保持血管的活力。

       2.新鲜蔬菜和水果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这种物质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壁的作用,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的弹性和活力,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保护血管的效果更为显著。而不可溶膳食纤维又可以放缓人体对脂肪和葡萄糖的吸收,防止脂肪吸收过多,帮助抑制血脂。

       3.鱼类

       高血脂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脂肪和动物胆固醇的摄入,如摄入量过多,高血脂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而鱼类的脂肪和动物胆固醇含量都较低,且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够帮助体内脂肪的消耗,减少血液中的脂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9 1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榨油成“最不健康食用油”,你还在吃?

       核心提示:少吃动物油多吃健康的植物油,植物油大多脂肪酸含量都比动物油要低,而过多摄入动物油确实会增加高血压、肥胖或高血脂的风险。不管什么油,都不要放太久,超过三个月就不要再食用了。

       李先生是个比较注重饮食健康的人,前段时间亲戚送了一些花生给他,就想着自己榨点油,觉得会更健康,炒出来的菜也会更香。

       第二天中午,李先生就直接用自己榨的花生油炒菜了,吃饭时也没察觉有什么不对劲,可是到了下午,全家人都出现了腹痛。特别是妻子,她腹痛的情况最严重。

       急忙去到医院,医生说是“食物中毒了”。家人细想后,觉得可能是花生油的问题。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会问了,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怎么就出问题了?

       一、土榨花生油成“最不健康食用油”

       自己压榨的花生油属于“原油”,这里面油很多杂质,比如有了油料渣子、磷脂、农药残留等,正因为这些“原油”杂质多,在夏季是很容易酸败变质,短时间内吃多了可能会出现急性中毒。若是花生原料发霉了,自榨油还会含有黄曲霉素,长期少量食用,黄曲霉素可能损害肝功能,甚至诱导肝癌的出现。

       因此,自榨油最好不要吃,坚决不要买。

       所以,最好不要吃自己压榨的油,平时选择食用油也需要慎重。

       二、不同的油,有什么区别?

       其实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1:花生油

       花生油最适合拿来炒菜,它色泽清亮,气味好,成分比例也非常合理。另外,花生油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这些对人体都有很大的益处。

       2:玉米油

       这种油的营养价值最高,口味也比较清淡,它降低胆固醇的效率比葵花油、大豆油都要高。玉米油颜色透亮,拿来凉拌或者做一些水果沙拉都是不错的。

       3:大豆油

       仔细闻一下大豆油的味道,会发现其实它有一股豆腥味,这个味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它含有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可以转化成DHA,帮助胎儿大脑发育。

       4:橄榄油

       这个油是比较高大上的,价格相对也贵一点,在西方被称为“植物油皇”。橄榄油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需要美容养颜的女性可以经常食用。

       市面上的食用油还有很多,比如菜籽油、猪油、黄油等。功效各有不同,那到底哪种食用油更好?

       我们继续看下去。

       三、哪种食用油更好?

       其实每一种食用油都有它的优缺点,比如猪油,吃多了可能对血管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具有通肠润燥的效果,炒菜的时候用也是非常香的。所以,我们无法一口气咬定哪一种油是最好的,哪一种油是最差的。

       健康用油,还是看看这些建议吧。

       第一,少吃动物油,多吃健康的植物油。植物油大多脂肪酸含量都比动物油要低,而过多摄入动物油确实会增加高血压、肥胖或高血脂的风险。

       第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换着吃。可以一至两个月换一次食用油,这样的营养会更全面。

       第三,建议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化病人以及肥胖人群。只选择植物油。

       最后要提醒大家,不管什么油,都不要放太久,超过三个月就不要再食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若有这4种表现,当心血脂在飙升!及时检查

       核心提示:长期的血脂过高会造成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了解高血脂的早期症状,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许多人觉得高血脂并不严重,其实,长期的血脂过高会造成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了解高血脂的早期症状,及时干预、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一、出现这些状况,及时查查血脂!

      1.腿肚抽筋、刺痛

       有的中老年人出现腿脚抽筋、小腿发凉、发麻等不适,会以为是缺钙所致。事实上,这可能是因为胆固醇积聚在周围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缩,导致抽筋。

       2.犯困、头晕

       高血脂的人,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高血脂还可能让在体内动脉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容易犯困。

       3.视物模糊

       早晨起床时,看某一样物体,总是时不时模糊几秒,之后又恢复。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多、流速减慢,脂蛋白从毛细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黄斑,就会影响视力。高脂血症是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4.皮肤出现黄色的瘤体

       如果体内的血脂水平过高,在皮肤的毛细血管上就会有所表现。这类患者的皮肤可出现一个个黄色的小瘤体,这是由于脂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

       如果发现皮肤近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黄色小点,要及时到医院检测血脂水平,并采取措施降低血脂,防止加重对血管的损伤。

       二、高血脂应该怎么进行饮食调理?

       其实大多数三高患者都存在饮食方面的问题,比如喜欢大鱼大肉和重口味食品等,患上高血脂后应当注意饮食,多吃以下几类食物,对于控制血脂很有效果。

      1.茶类

       茶类含有非常多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有效的抗病成分,其中绿茶还是公认的抗癌饮品,因此常喝茶对于身体有好处。此外,茶叶中含有茶叶素,比如茶褐素和茶红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帮助促进脂质的代谢,帮助消化排出人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达到避免血脂过高的效果,此外,茶叶素还可以抑制动脉硬化,保持血管的活力。

       2.新鲜蔬菜和水果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这种物质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壁的作用,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的弹性和活力,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保护血管的效果更为显著。而不可溶膳食纤维又可以放缓人体对脂肪和葡萄糖的吸收,防止脂肪吸收过多,帮助抑制血脂。

       3.鱼类


       高血脂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脂肪和动物胆固醇的摄入,如摄入量过多,高血脂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而鱼类的脂肪和动物胆固醇含量都较低,且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够帮助体内脂肪的消耗,减少血液中的脂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07: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便中竟然也有癌症信号?警惕大便出现这些异常!

       核心提示:以下四个大便异常找上你时,当心就是身体在向你求救的信号:
粪便是机体排出的废物,但它也并不是毫无价值。身体内出现的疾病、甚至是癌变,都可能会影响到大便的排出量、颜色、形状等方面。

       要知道,癌症早期身体症状多不够明显,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的疼痛感。而如果患者能抓住大便发出的信号,就能尽早揪出体内癌变!

       以下四个大便异常找上你时,当心就是身体在向你求救的信号:

       1、异常黑便?

       排出油光发亮的黑便,大家先不需要过度紧张。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需要回忆近期是否有摄入特殊的食物和药物,比如黑色食物、动物血、治疗胃病的果胶铋类药物、治疗贫血的药物等,都可导致黑便出现。

       而如果没有发现这方面问题,近期却反复有黑便排出,这就需要高度警惕消化道出血,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有很多。

       比如食管癌、胃癌、胰腺癌中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结肠癌等,在发展中都可导致出血。而由于出血点距离肛门较远,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发生分解和氧化,最终就形成了黑色柏油样粪便。

       2、反复腹泻?

       自己明明没有典型的急性肠胃感染症状,饮食也一直都在正常状态,但近期却偏偏反复出现了腹泻表现。

       特别是在进食含脂肪、蛋白质类食物之后,更容易有腹泻症状。

       这种情况,首先要警惕是否为慢性肠道疾病作祟,其次则要考虑器官癌变。

       比如肝癌(肝脏分泌胆汁能力降低、合并了胃肠道充血)、胰腺癌(胰腺不能正常分泌消化酶、癌肿压迫胆总管影响胆汁排出)、肠胃癌(肠胃功能紊乱、癌肿影响吸收)患者在病情发展期,都可能会有腹泻症状。

       3、血便别忽视?

       由于近些年我国痔疮的病发率持续增长,所以大部分成年人在出现血便之后,都会首先考虑痔疮,继而忽视了检查。

       殊不知,肠道癌变也是造成便血的因素之一,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黑便之外,在肠癌发展期患者还可排出肉眼可见的混合样血便,血便中参杂着鲜红或暗红色血液、粘液或脓液等物质。

       而发展到晚期后的肠癌患者,大便中还可能会有混合的血块、癌肿坏死组织,并散发出较为刺鼻的恶臭、腥臭味;

       4、土陶色粪便?

       正常情况下,受胆汁参与消化与吸收的影响,人排出的粪便就是黄褐色状态。

       而相反的,若近期突然排出了土陶色样粪便,这往往就是胆红素代谢异常、胆汁生成和排出障碍发出的信号,它也是黄疸的典型表现之一。

       出现土陶色粪便,首先应考虑是否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胆囊结石等疾病,其次则要高度怀疑癌变,比如肝胆癌变、胰腺癌压迫胆总管、内脏器官癌变肝转移等,都可导致黄疸出现。

       如果近期在毫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以上四类异常大便,这即便与癌症无关,也可能是严重疾病到来的信号,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在检查之前,应将自己的详细症状、个人和家族疾病史、年龄毫无保留的告知医生,以免影响到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08: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化性溃疡病程可长达二十年,医生推荐4款养胃药膳

       核心提示: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饮食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是重要的协助治疗手段之一。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研究显示,和胃溃疡相比,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更多,约为胃溃疡的3倍。近年来,城市中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有所增加。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

       消化性溃疡的六大特征

       专家指出,消化性溃疡疼痛有六大特点。

       特点一:长期性

       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特点二:周期性

       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特点三:节律性

       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凌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特点四:疼痛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特点五:疼痛性质

       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特点六:影响因素

       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学会运动,消化性溃疡好得快

       专家建议,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采用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康复保健,有几大原则需要大家注意:

       1、因人而异,适度锻炼:要根据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和兴趣,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情况,是否能够与所选择的运动锻炼方法相适应。

       2、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在开始进行运动锻炼时,运动量以小为宜。随着患者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加大,达到应有的运动强度后即应当维持在此水平上坚持锻炼,严禁无限制加大或突然加大运动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选择适宜时间: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在饭后进行剧烈运动,也不应在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一般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应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饭后进行一般散步;则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4、全身运动,相互配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运动疗法,要注意全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康复保健作用。一般以全身运动为主,同时注意配合一些适当的按摩治疗,对症状改善可有一定帮助,可能对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5、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运动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康复保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及肢体功能的完善,身体体质的增强,是要通过多次适当运动量的刺激和强化,才能获得的。通常,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消失较快,但溃疡愈合需要一定时间。

       简单实用药膳助你养肠胃

       此外,饮食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是重要的协助治疗手段之一。专家也为大家推荐几款简单实用的消化性溃疡药膳方:

       [方一] 开水冲鸡蛋

       做法:鸡蛋1个,打入碗中,用筷子搅匀,用滚烫的开水冲熟后即可食用,每日1剂。开水冲鸡蛋 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开水冲鸡蛋质地柔软,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病灶愈合。鸡蛋黄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疏水层,对胃粘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御作用。

       [方二] 鸡蛋三七炖

       做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每日1剂。功效:三七止血抗炎;蜂蜜补中益气,健脾胃;此方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嗳气等。

       [方三] 佛手扁薏粥

       做法:佛手10g,白扁豆、薏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扁豆、薏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功效:佛手芳香理气,健胃止呕;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薏米、山药健脾益胃;猪肚汤补虚损、健脾胃;此汤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方四] 花生牛奶蜜

       做法:花生仁50克,牛奶200克,蜂蜜30克。先将花生仁用清水浸泡30分钟,取出捣烂;牛奶用锅煮沸,加入捣烂的花生仁,再煮沸,取出晾凉,调入蜂蜜,即成。日服1剂,睡前食用。功效: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有益气补虚的作用;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能修补组织和增强免疫。蜂蜜补中益气。此方对胃溃疡有较好疗效。


       专家提醒,消化性溃疡饮食要注意:不宜吃粗粮、粗纤维蔬菜、生硬水果。不宜吃油炸食物,肥肉、奶油及刺激调料等。可选择牛奶、鸡蛋、瘦肉、鱼、鸡肉、嫩豆腐,面条、粥、软米饭及易消化的少渣蔬菜(南瓜、冬瓜、茄子、胡萝卜、西葫芦)。饮食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禁忌烟酒。

       他说道,消化性溃疡并不可怕,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有优势,可以尽快化解症状,促进粘膜愈合,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药,按时作息,饮食清淡,定能在短期内治愈消化性溃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3 07: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脏病患者:绝对静养是害,运动康复才是爱!

       核心提示:心脏病是运动好还是休息好?适当运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包括心脏。心脏我们都知道,它是人体的“血泵”,推动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体内代谢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

       根据最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这几年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大约患病总人数达到2.9亿,而死亡率排在各大疾病首位。

       其中,发病率除去高血压(2.45亿)外,心脏病的发病现状也让人堪忧,具体为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严重危害到大众健康。所以,对于心脏病的诊治,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

       而在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中,不少人都有个疑问“心脏病患者到底是要多运动还是多休息?”,今天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

       心脏病患者需要静养?还是运动锻炼?

       适当运动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包括心脏。心脏我们都知道,它是人体的“血泵”,推动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体内代谢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

       而运动时可增加人体耗氧量,增加血液供应,并及时运走更多的代谢产物,对心脏健康显然是有利的。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当运动对心脏病是有利的,可促进心肌细胞再生。

       该研究通过小鼠实验,将其分为2组,一组保持卧姿不动,一组进行适量运动,观察2个月后,发现运动的那组小鼠心肌细胞新生数量是不运动小鼠的4.5倍,且如果持续保持这样的运动,还可以继续促进其心肌细胞再生。该研究结论已经发表于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而如果长期不锻炼,身体代谢速度慢,甚至导致大量代谢废物堆积在血管当中,影响血液循环,以及导致氧气无法供应到各个器官组织,从而造成部分器官的缺血、缺氧,诱发疾病,包括心脏病。

       所以,整体来说,建议心脏病患者除了特殊情况外,还是要适当进行锻炼,对病情康复是有帮助的。

       心脏病患者:绝对静养是害,运动康复才是爱

       心脏病分很多种,而到底能不能锻炼,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一)这4种心脏病患者可以运动

       已经进行支架的心绞痛患者

       这类患者,如果已经通过支架或是搭桥的方式解决了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情况后,是可以正常恢复日常工作、饮食以及休闲运动的,如慢走、太极拳、打高尔夫球、跳舞等低活动量的有氧运动。

       已经进行支架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患者

       这类患者在发病后前3天,必须静养,保持绝对卧床;3-5天后,可以下床活动活动;1周左右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等到完全血运重建后,才可以考虑进行有氧运动,比如短时间的慢跑、广场舞、太极等。

       心衰力竭患者

       这类患者如果可以进行适当运动,对心脏健康是有利的,可以着重考虑柔韧性锻炼(如拉伸、练习瑜伽、太极拳等)、有氧锻炼(如慢跑、骑车、快走等)和力量训练(如举重等)3种锻炼方式。

       如果伴随关节问题,可考虑游泳等运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儿童心脏病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没什么问题,也是可以运动的,但是要注意有所选择,像游泳、慢跑、骑车等是可以的,但是一些竞技性的活动,比如赛跑、举重等就不适合了,以免因心脏无法承受而出现意外。

     (二)这4种心脏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的心绞痛患者

       这类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后,虽然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已经形成的冠状动脉狭窄却无法得到改善,所以在进行运动后或者情绪激动后,很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所以很多体育锻炼会受到明显的限制。

       仅予以药物保守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

       这类患者由于心脏功能明显受损,所以活动耐量比一般人差得多,尤其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没有得到解决的患者,运动后可能诱发缺血的加重,甚至再发心肌梗死,所以暂时不建议运动。

       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一般到了这种程度,意味着患者的心功能已经达到或接近终末期阶段,所以此时适合静养,不宜运动,以免发生意外。不过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握拳、蹬腿等。

       主动脉瘤患者

       这类患者在运动方面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因为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血管,是心脏输送血液的中药渠道,剧烈的运动很可能导致血管壁撕裂,引发意外。

       总的来说,心脏病患者到底能不能运动,应该怎么运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而整体来说,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对心脏健康是有好处的。

       五条“运动处方”护心脏

       心脏健康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而适当运动对心脏健康又是有利的,所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锻炼,但在锻炼时,要注意方法。

       1、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建议进行适量运动,以保养心脏。建议一周进行3-5次运动,1次30-45分钟。

       2、运动的方式有很多,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或快步走、游泳、骑车等,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肌肉训练。

       3、运动时要注意掌握好“度”,过度运动对心脏健康反而不利。一般来说,运动后如果感觉稍微有点费力但整体还是轻松、舒畅,说明是合适的。

       同时要讲究循序渐进,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别一下子猛的锻炼,很容易发生意外。

       4、运动时如果要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冒冷汗、嘴唇发病等表现,建议立即停止运动。

       5、如果身体有某种疾病,在运动前,要咨询医生到底能否运动,如果可以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进行正确的运动。

       总结:适当运动,不仅是对心脏有益,对整体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很多时候还可以帮助治疗疾病,促进疾病的康复,所以大家要“利用”好这个“神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