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云帆

云帆谈医疗保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2: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与痛风相伴相随

        核心提示:糖尿病与痛风都是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营养过剩是其发病因素之一,发病基础均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痛风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糖,而糖尿病患者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痛风。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控制后却发生了痛风,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患者中伴有痛风者约占0、1%~9%,而伴有高尿酸血症者要占2%~50%。这不得不让许多患者心存疑问:糖尿病会引起痛风吗?糖尿病和痛风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糖尿病与痛风都是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营养过剩是其发病因素之一,发病基础均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影响其他物质的代谢,使得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而人体内的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代谢和体内自身代谢产生。血糖值高的话,糖尿病者体内黄嘌呤转变为尿酸增多;加之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脏血流量减少,使肾小球缺氧,乳酸生成增加,与尿酸竞争性排泄,致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过多和排出过少造成尿酸值的升高。

  糖尿病合并痛风要比非糖尿病合并痛风患病率高,尤其是伴有肥胖、脂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等症状的患者。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二病临床表现不同,但却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并互相关联,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因此治疗中应注意互相兼顾,综合治疗。痛风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糖,而糖尿病患者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痛风。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来源。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尿酸排泄量减少,要注意检测尿液的PH值。若PH值低于正常值,可尝试通过饮苏打饮料,碱性尿更利于尿酸从尿液中排出。

  糖尿病和痛风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会出现多种器官的并发症,因此患者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减少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服药原则

       核心提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肾动脉硬化的比例明显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4倍,因此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更为重要。

  糖尿病、高血压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人常伴发高血压,极大地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风、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及疾病进程。明显影响病人健康及疾病的预后,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的患者是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虽然服了降压药,但血压仍不稳定。看到别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稳定,就去找医生另外开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糖尿病专家解释说: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有特殊的要求。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大约为40%-55%,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被喻为“处于双倍危险境地”的人群。糖尿病导致血压异常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血脂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加速了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另一方面高血糖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血压不断升高。同时高血压的存在,必然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又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肾动脉硬化的比例明显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4倍,因此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更为重要。

  专家指出,一般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控制血压主要依赖合理选择降压药。总说来,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服药降压药有如下几个原则:

  一、单药治疗须适当

  轻度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可使用单种降压药,选择药物时不仅需考虑降压疗效好,而且须关注药物对血糖、血脂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在六类降压药物中,糖尿病患者降压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这两类药物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都有益处,甚至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小剂量服用,使血压适度下降或不下降,均有益于预防并发症、改善代谢异常、保护心肾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二、宜选择联合用药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服用单种降压药不能奏效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联合一种或多种降压药小剂量配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配合其他降压药物不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而且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糖尿病患者降压单独使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影响脂类代谢、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的丢失,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小剂量联合用药时,前者轻度的保钾作用,降低了利尿剂引起低钾的不良反应。

  三、宜选择长效制剂

  多数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宜选择一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这不仅利于患者接受,而且其降压作用更持久、更平稳、更有利于保护心脑肾器官。例如短效的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可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面红、心悸、头疼、恶心等不良反应,不适宜糖尿病患者使用;但其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不仅降压疗效好,而且对代谢几乎没有不良影响,还可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适宜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

  四、慎用部分降压药

  有些降压药不适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使用。例如糖尿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反而可诱发血压升高,长期大剂量使用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糖输出,影响糖代谢,所以需慎用。糖尿病患者确因血压高、心率快而必须使用时,可小剂量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避免使用β2受体阻滞剂。又如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对糖尿病患者降压有益处,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葡萄糖耐量,轻度改善血脂,特别是对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松弛前列腺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但是由于其易发生首剂反应和耐药现象,所以仅适于短期使用。

  总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不同、个体差异大,不宜自行选择或听信他人服用降压药,需听从专科医生的医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17: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您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真的谢谢您!

点评

谢谢老师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1 14: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4: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天观月 发表于 2014-4-18 17:40
谢谢老师,您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真的谢谢您!

谢谢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4: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了年纪老人 容易分不清黄绿

       核心提示:一项新研究表明,变老后,色觉功能出现异常的风险也会增加。从70岁左右开始,色觉异常的发病率就会显著增加。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最新报道,美国旧金山斯密斯·凯特维尔视觉研究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变老后,色觉功能出现异常的风险也会增加。从70岁左右开始,色觉异常的发病率就会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选取了865名年龄在58岁~102岁之间的成年人,让他们参加了两项色觉测验,这些人均不是色盲患者。其中的一项色觉测试较为简单,其设计目的仅是为了检测参与者的色觉缺陷是否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测试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者中,有40%的人色觉测试结果异常。色觉异常的发病率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明显较高。70~85岁的人群中色觉异常的发病率约为45%,85~90岁的人群发病率为50%,90多岁的人群发病率接近66%。

  但是,出现色觉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其症状表现并不同于色盲患者。大部分与年龄相关的色觉问题是混淆了浅蓝色调与浅紫色调,或是混淆了黄色与绿色或黄绿色。而一般的色盲患者更有可能是无法分辨红色和绿色。

  研究者推测老年人色觉功能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是眼球晶状体黄化和瞳孔形状变小(这就导致了只有较少的光线进入了眼睛),也有可能是由于年龄老化所引起的眼部疾病发病率上升,如青光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8: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睡前宜做哪些事

       核心提示:医师建议,睡前记住14字诀:散步、开窗、漱漱嘴、搓脚、梳头、喝点水,不仅能改善睡眠,还有益身心,延年益寿。

  很多老人觉得年龄越大,睡眠越差。美国国家睡眠障碍协会认为,在65岁以上人群中,以失眠为主的睡眠障碍占半数以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东旭建议,睡前记住14字诀:散步、开窗、漱漱嘴、搓脚、梳头、喝点水,不仅能改善睡眠,还有益身心,延年益寿。

  散步放松促睡眠。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散步时体温升高,人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使人放松,因而可以促进睡眠。但如果散步离入睡时间太近,不足以使身体降温。因此,最好将晚上散步时间提前到睡前3小时。比如晚上10点睡觉,7点左右可以外出散步。这个时间段散步有利于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还可以借此舒缓情绪。如果室外风大,或气温较低,可以把散步的地点改在室内进行。

  开窗提高免疫力。很多人都有清晨起床开窗通风的习惯,其实,晚上也应开窗通风,尤其是卧室。晚上开窗,一是相对避开了日间汽车尾气、工厂生产的空气污染;二是晚上室外湿度相对较低,引入室内有利睡眠。每晚睡前,卧室要开窗通风15分钟左右,最好能保持空气对流,必要的室内空气交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

  唾液漱嘴能抗癌。睡前刷牙之后,不妨用自己口中的唾液漱漱嘴。因为唾液里面的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提高结缔组织的生命力。唾液还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

  搓脚暖足老人安。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老人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怕冷、肾虚、没力气、精神不振的老年朋友尤其适用。

  手指梳头气血畅。晨起用梳子梳头,睡前则可以用手指梳头。中医推拿功法里有一招叫做“拿五经”,即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每次梳头就是在梳五经,有疏通头皮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要想起到保健的作用,每次梳头应不少于3分钟。

  喝点白水防血栓。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可以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脑血栓的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10: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季老人有些症状不是春困

       核心提示:老人“春困”要引起重视,专家提醒,有些老人的春困可能是疾病症状。

  春困秋乏,尤其对老人,更是如此。但老人“春困”要引起重视,专家提醒,有些老人的春困可能是疾病症状。

  中风:对于老年人来说,大约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现象。因此,频频哈欠常预示缺血性脑中风可能在近期发生。嗜睡症:主要有发作性睡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等,以发作性睡病最常见。发作性睡病患者往往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发作时虽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但还是会在1~2分钟内就进入梦乡。一旦出现嗜睡症状,应立即就医,且要注意检查和治疗可能引起嗜睡的原发疾病。慢性病复发:春天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易旧病复发,血压或者血糖升高,同样会引发头昏眼花等并发症状,建议这类患者定期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就算不是以上病理因素,老人春困也要尽量调整。长期困乏,会导致老人情绪低落、甚至导致肢体和思维的笨拙。因此,以下几招可以帮老人尽快摆脱“春困”。1.不要睡得太久,老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延长睡眠时间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2.适量锻炼,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球类等,可有效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缓解“春困”。3.试试按摩足五里穴,足五里穴位于人体的大腿根部内侧,耻骨结节的下方。经常按揉此穴,对于容易出现嗜卧、四肢倦怠等“春困”症状的老年朋友有保健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14: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提醒!您懂的真多。分享了!

点评

谢谢你的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0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14: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支持和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天观月 发表于 2014-4-28 14:48
谢谢您的提醒!您懂的真多。分享了!

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女要帮父母换个好床垫

       核心提示:专家指出,尤其对骨骼开始退化的老人来说,床垫更应该精心选择,建议做到以下六点:

  一个好的床垫,对脊椎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教授指出,尤其对骨骼开始退化的老人来说,床垫更应该精心选择,建议做到以下六点:

  硬比软好。根据老人的睡眠习惯和生理特征,选择硬度高一些的床垫会比较合适。睡在过于柔软的床上,人体体重的压迫会使床形成中间低、周围高的情况,这会影响老人腰椎的正常生理屈度,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紧张及痉挛,进而加重腰部不适。而且,老人的体质已经开始退化,太软的床易陷落,会让其起床、躺下时缺少支撑力,造成起身困难。

  身体曲线和床垫吻合。让老人平躺,家人将手分别伸入他的脖子、后背、腰及臀部至大腿下面,看是否有空隙;再翻个身,摸这几个身体部分是否与床垫贴合,若基本没有空隙,曲线贴合,说明床垫适合老人睡眠,能带来舒适感。

  椰棕床垫是首选。椰棕床垫软硬度适中,且因其具有冬暖夏凉、透气、吸湿、弹性大、延年耐用的特点,是老人选择床垫的首选。其中,山棕丝或椰棕丝制成的全棕纤维弹性床垫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较好,冬季可保持被褥干松,夏季利于散热,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长度以身高加20厘米为宜。在为老人购买床垫时,应考虑身高因素,同时留出放枕头和手脚的空间,即将个人身高再加上20厘米为最适当的尺寸,能让老人睡眠时更加轻松,无压迫感。

  购买品牌产品。建议购买品牌床垫,其材料、质量、弹簧支撑性都较好。而且,要注意看注册商标、产地、厂名、合格证、出厂日期、规格、型号、品名等。

  经常翻转、定期清理。新床垫在购买使用的第一年,每2~3个月正反、左右或头脚翻转一次,使床垫的弹簧受力平均,之后约每半年翻转一次即可。定期以吸尘器清理床垫,但不可用水或清洁剂直接洗涤。不要经常坐在床的边缘,因为床垫的4个角最脆弱,长期在床的边缘坐卧,易使护边弹簧损坏。


点评

谢谢云帆老师。  发表于 2014-5-5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尊心强的老人更健康

        核心提示:老年人在晚年保持和提升自尊心颇为重要,因为自尊心有助于缓冲他们将遭遇的潜在健康威胁。

  据美国《科技日报》报道,加拿大肯高迪亚大学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晚年保持和提升自尊心颇为重要,因为自尊心有助于缓冲他们将遭遇的潜在健康威胁。

  研究人员检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人自尊心所发生的变化。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下降,那么其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含量会增加;反之亦然。这种相关性在已经存在紧张或抑郁病史的参与者中更为明显。研究团队选取了147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两年检测一次他们的皮质醇水平、自尊心、压力和抑郁症症状,并采用了标准化的调查问题测量了这些参与者的自尊心,如是否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等。该研究还考虑了参与者的个人和健康因素,如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

点评

谢谢云帆老师。  发表于 2014-5-5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勿把糖尿病足误认成老寒腿

       核心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病人群主要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患者,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溃烂、肢端红肿、变黑、坏疽等。15%的糖尿病病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症状,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常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感觉丧失、疼痛、溃疡及肢端环死等。最常见的后果是慢性溃疡,最严重的结果是截肢。

  糖尿病足的发病人群主要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患者,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溃烂、肢端红肿、变黑、坏疽等。15%的糖尿病病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

  天冷“老寒腿”或是糖尿病足信号

  冷天天气干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最容易发生糖尿病足的时间。糖尿病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冬天“老寒腿”症状,这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应该及时发现并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使足部麻、凉、疼或感觉异常,并出现畸形和血管病变,使足部缺血,局部组织失去活力,因此容易发生严重的损伤、溃疡、坏疽及感染,最后有的需要截肢。这些足部的病理改变,统称为糖尿病足。”何道新说,“冬季天气干燥,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

  冬日里,一些中老年人行走一定距离后会出现腿沉、腿酸、腿痛、休息后有所缓解的症状;还有人在夜间出现脚冷、脚痛等症状。许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当成是“老寒腿”,其实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却是极其危险的“糖尿病足”信号,应该及时发现并及时就医。

  预防糖尿病足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想要远离糖尿病足,每天清洗脚部,保持脚部的卫生是首要。而选择袜子呢,要选择面料比较透气的。这样才不至于让出的汗发生感染,给糖尿病足钻空子的机会呀。除此之外,糖尿病足的预防一定要避免伤口的出现。如果发现伤口一定要好好处理。伤口的感染可以给糖尿病足最好的插足的机会。

  另外,时常检查双脚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方法之一。许多糖尿病足都起因于足部的外伤,如果伤口出现感染或久染不愈合的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专业的处理。平时生活中,如果下肢出现水疱、割伤、发红、变硬、破溃、局部发热、局部发凉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护养糖尿病足首先要保暖

  糖尿病足的养护十分重要,专家建议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首先,冬夜足冷可用多层袜套保暖,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忌用电热毯、热水袋等焐脚,因糖尿病足由于神经病变而使感觉迟钝,在感知痛觉前脚已严重烫伤。

  其次,鞋子应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大小适中、鞋尖宽大,切忌走远路。晚上要用温水泡脚并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症状。

  第三,动则血运加速,静则血流缓慢淤积。

  所以糖尿病患者忌久坐不动,忌双腿交叉坐,以免压迫血管和神经。冬天可在室内进行适当活动,如打太极拳、踱步等,且经常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

  最后,少吃或者不吃海参、蛋白粉等高蛋白、高糖分补品,多吃鱼、去皮的鸡肉、萝ⅳ、黑白木耳、藕、莴苣、花菜、梨、枸杞等,注意控制饭量。注意监测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