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竟技门球比赛 布局的战略制高点 (四川蓬安 小 林) 所有竟技体育中,唯有竟技门球与战争双方作战布局的战术很相似,双方千方百计要抢占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战略制高点。军事战争在冷兵器时代一条路、一条河、一个城就是一个战略制高点;火器时代一座山、一条江就是一个战略制高点;飞行时代天空、大海就是战略制高点;信息时代太空就是战略制高点。门球随着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战略制高点在球场上也在不停地移动。所谓竟技门球比赛布局的战略制高点是指:首先是第一个球进场要占领的点;其次是能控比赛全场的点;再次是能统领整场比赛的点。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称得上竟技门球比赛布局的战略制高点。修规之前战略制高点在二门的一号位,次高点在三门的零号位;修规后战略制高点将是三门至四角靠近四线的中点,次高点是二门的一号位。二者刚好换了位置。这位置一换看似简单,其实对竟技门球比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手段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修规前,最早竟技门球比赛布局的战略制高点在一门,只要进了门就有机会去攻击对方;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级阶段),由一门转到了二门,比赛布局1球占二门一号位的战略制高点(曾经也一度到四角,实践证明四角的点没有二门零号位的点灵活),4球占三门零号位的次高点。这个战略制高点和次高点是由一场比赛球的每个球号最高只有5分、角度双杆球、限三杆必进一门决定的。最高分只有5分,球进二门后不原意进三门,特别是在15分钟之前怕进了三门的球被对方抓住闪柱而后15分钟形成五打四,球到了三门也不进而靠边。角度双杆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特别是大角双杆和边角双杆,带来了很大的周旋余地。故此,1号球进一门占二门一号位这个战略要点、进二门后借接应球能进攻到三门最好、不能进攻到三门就龟宿到四角以蓄势,这就形成了先蓄势而后借势得分以确保取胜的战略思想;限三杆进一门也形成了球进一门后无攻击时就靠边被动躲避的无奈。控时控势,以时调势,以势控时;控时控分,以时调分,以分控时;控势控分,调势为主,蓄势伐攻,以势控分。这就是修规前竟技门球最基本的竟技战术思想。这种竟技战术思想抑制了激烈竟争和攻击强度。所以我们的竟技门球门球一至缺乏应有的观赏性。修规后竟技门球的技术要求将更高,强队将脱颖而出会更强;弱队想借偶然机会取胜的概率会越来越低。 修规对比赛战术影响比较深的内容最主要是:得分不封顶、限双和取消三杆进一门的限制。那么,修改的内容对比赛战术有哪些影响呢? 一是由龟缩蓄势伐谋将向借势伐攻转变。得分不封顶,谁龟缩蓄势时间长,得分的能力就降低,获胜的机会就将减少;取消角度双杆,给蓄势伐谋带来了相当难度,减弱了周旋的余地和时间,同时也取消了一种蓄势间接攻击的手段;取消三杆进一门的限制,给一门留球借机进攻减少了机会,给一门留球蓄势伐谋带来了难度和风险。因为满分球在第三轮将再进一门。修规后,蓄势伐谋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与蓄势伐谋恰恰相反,必须提高进攻节奏和攻击能力。对此,竟技门球会由龟缩蓄势伐谋将向借势伐攻转变。 二是由控时得分将向率先得分转变。一场比赛时间只有30分钟是恒定的,得分从开始到比赛结束是流动的。30分钟内什么时间得分是根据规则进行战术安排的。修规前一般前20分钟以蓄势攻击对方为主要手段,后10分钟,特别是最后5分钟以得分为主要目的。这种战术安排控制到最后,使对手得分没有反应的时间。修规后将改变这种现状,蓄势时间越长对已方得分越不利。由于分不封顶,一场球打6轮的话,有的球有可能得到15分,那么,如何才能早得分而又确保最后取胜呢。从第一轮一开始就将上演激烈的夺分大战。因此,竟技门球会由控时得分将向率先得分转变。 三是由控势得分将向攻击得分转变。二者看似差不多其实是有较大区别的,控势得分是先控势而且是控住了势才想法得分,一般情况下可打可不打的球在前20分钟左右要打,可冲可不冲的球要冲;修规后,刚好相反可打可不打的球,可冲可不冲的球将不打不冲。比如场上只有1、3、4三个球,对方4球在二门前,自球在一角的1球打到进了二门的3球,修规前比赛到10分钟时就要去打4球,修规后3球就会去进三门然后借1球上柱得分而不会去攻击二门的4球。再比如,比赛场上只有1、3、4三个球,1、3在二门前,4球在二门的一号位压线,1球起杆。修规前比赛进行到15分钟时,1打3靠4球,1球进二门到3球处,3球用1球顶出4球留住1球,坚决守住二门;修规后,1球和3球进二门后到三门等待下一轮进三门后上中心柱,绝对不会死守二门。所以,竟技门球会由控势得分将向攻击得分转变。 从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修规后在比赛过程中双方会千方百计想法先得分。那么,如何才能够抢先得分呢?有三条路径,第一条:1球进一门穿二门后到三门,第二轮进三门上柱;第二条:1球进一门到二门的一号位,第二轮1球进二门借接应球插向三门进三门后上柱;第三条:1球到三门至四角靠近四线的中点,红球根据队员技术确定几号球穿二门后到1球处。第一条机会大风险也大,假若穿不进门就会红球后面球的处理造成困难,就会让2球穿门成功后给白球创造得分先机;第二条技术要求太高,队员操作难度相当大,从竟技比赛看相当多的情况是1球进二门借接应球到四角蓄势;第三条灵活性最大,效果也比较好。 为什么说第三条灵活性最大,效果也比较好呢。理由有四:理由一、仅管1球自身没有得分但它占领了能尽快得分的战略制高点;理由二、1球与穿二门的球接组能有效控制住10球给二球拉手,若红球穿二门的球接应到位好,1球还能攻到一门打击10、2球;理由三、能较好地控制第二轮以后的这个得分要点,也能较好地控制白球在四角蓄势;理由四、进可攻退可守,接应球好可攻击任何方向的球,不好可靠边守点。 经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修规后竟技门球比赛战术布局的战略制高点在三门至四角靠近四线的中点。[2011年《四川门球》第四期第19至21[2012年《门球之宛》第四期第25至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