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2-10-16 19:08 编辑
别开生面的“16分制赛制” 河北 石家庄市 段彦章 五月三十日上午,石家庄市二元门球俱乐部在市民政局第二干休所门球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16分制”门球友谊赛。所谓“16分制”,即一场比赛结束时间以红白两队中某队先得16分而告终结,比赛中不实行“10秒制”和“30分钟终场制”。这种赛制孰优孰劣,究竟能给门球人带来何样的新鲜与玄奥,笔者带队参赛并取得了第一名,赛后博采众议,粗记如下。 新赛制激发新思维 “16分制”下的教练员个个神经紧绷,大家心中清楚,所谓16分定输赢,即意味着本队5位队员全部过一门,再全部过二门,再有两人过三门撞柱即告成功。因此,原来一门留球、二门占位、隔门结组、稳步推进及后发制人的模式被完全颠覆,场上呈现出的态势一个“快”字就可概括:进一门快(几乎无一球留门)、进二门快、进三门快(能进则进,能送则送)、三门后接应撞柱快。场上形成的进门得分浪涛几乎是波连波、涛连涛,所有的战术组合都在为进门得分让路,得分,快得分!再快些得分!! “16分制”下的队员人人精神集中,全队高度一致,大家都知道,“16分制” 赛场上机会对于双方少之又少,一次战机的丧失可能会招致一连串的被动,乃至全盘皆输。因此,你看那些队员真是眼里冒着火、手中攥着汗,对教练员的指令无条件完美执行。为了快得分,没人能懈怠,没人敢懈怠。 新赛制迸发新热点 “30分钟赛制”已实施数年,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了一些固有的套路,“稳”则胜算极大。“16分制”下能否尽快进二门得分,成了胜与败转承启合的枢纽,二门也成为了兵家必争的热点。有力道的教练果断指导有条件的队员过二门得分,而稍有惰性的教练则指挥所有队员一窝蜂进二门抢分撞大运。几乎每一场球,二门后都是主战场,放眼望去,刀光剑影,捉对厮杀,尸横遍野。热点孕育生机,热点也潜藏危机,热点有时还会使人稍差理智与冷静,赛后有些教练有感触的说:“16分制”其实重点应放在防堵对方撞柱得分上,不能全力进二门。 “16分制”下的赛场,人人要练就一杆过二门的精度,人人还要练就二门不过不出界也不易被对方消灭的力度。如果①球进一门、过二门后直接去三门,②球进一门、过二门留后,那后面球既不敢占位,过二门又战战兢兢,二门可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二门在“16分赛制”下真是热的发烫。 新赛制催生新亮点 “30分钟赛制”改用“16分制”,如同兵乓球比赛21分制改为11分制一样,比赛节奏明显加快,双方教练员两眼紧盯记分牌,为了压制对方尽力抢得先机,平时压箱底的绝招、狠招,现在竟然频频使用,也正因为有这些“冷兵器”的亮相,竟使得“16分制”的赛场高潮迭起,跌宕起伏,场边喝彩声不绝于耳。如30厘米以上的大尺度跳球、7~9米以上的远距离撞顶球,以及远距离用自球闪击对方球等,招招直指对方即将撞柱球或可能撞柱球。这些“冷兵器”的使用是逼出来的,人有惰性,谁能说人在有压力的状态下不会摒弃惰性创造奇迹和亮点呢?! “16分制” 的实践,只是俱乐部开展康乐门球的一次尝试,其目的是为了让门球运动更加丰富多彩,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在这次比赛中用时最长的一场球为28分钟,用时最短的一场球仅18.分钟,“16分制””是否合理与有趣,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总结。(文章编号:920106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