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喜欢门球的灵性 于 2012-8-15 00:07 编辑
击球力度是门球的基本功,是门球技术的生命线,是击球成功的基础,任何击球技术的实现,都必须以正确的施力为前提。
有的门球朋友提出,击球力度是否可以量化?我认为可以量化。现把我的设想提出来与球友们共同研究,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击球力度是指球体在人体施力作用下,而产生运动长短状态的表示。击球力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高难门球技术。它涉及力学、数学、度量、运动、气象等多门科学。精确的击球力度,是从门球战术角度提出的要求,只有击球力度适宜,球的落点精确到位,才能实现击球准确的威力,才能实现战略战术的目的。但多年来,在击球力度掌握上没有具体有效的公式和要领,全靠自己动脑,在千槌百练中摸索和积累击球的技巧和灵感。据我长期观察和探访认为,击球力度是可以量化练习的。
例如:15*20米的门球场,其对角线是25米,我们根据球场和门.柱设置的各种数据设定:1米、3米、5米、7米、9米,为5个力度层次段,每递增1个层次段,即变为更大1级力度。也就是说1米内为微力,1至4米内(即1+3)为小力,4至9米(4+5)为中力,9至16米(9+7)为大力,16至25米(16+9)为加力。还可以将微力分为20厘米内为微微力,20至40厘米内为微小力,40至60厘米内为微中立,60至80厘米为微大力,80至100厘米内为微加力;将小力分为1米至1.6米内为小微力,1.6至2.2米,为小小力;2.2至2.8米,为小中力,2.8至3.4米,为小大力,3.4至4米,为小加力;将中力,分为4米至5米,为中微力,5米至6米为中小力,6米至7米为中中力,7米至8米为中大力,8米至9米为中加力;将大力分为9至10.4米为大微力,10.4至11.8米为大小力,11.8至13.2米为大中力,13.2至14.6米为大大力,14.6至16米为大加力;将加力分为16米至17.8米,为加微力,17.8至19.6米为加小力,19.6至21.4米为加中力,21.4至23.2米为加大力;23.2至25米为加加力。为什么微力递增20厘米,小力递增60厘米,中力递增1米,大力递增1.4米,加力递增1.8米,为1个力度段,这是因为1、3、5、7、9米,这5个力度层,又分5个力度段的缘故。如果教练员和运动员熟悉了这些量化数据,并能准确使用,就能更好地实现战略战术和各项技术施实的目的。
在力度量化后,击球时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量化主要是对力度长短状态的划分,但人体施力,也就是说击力对于力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击力又关系到人的精神.体质.肢体不同部位的施力,槌头的材质.轻重.槌头离被击球的远近,击球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要求门球运动员,必须广学博采,潜心钻研击球方法和球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加强对控制击球力度的训练,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就会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驾驭门球技术的能力和技巧,达到精确的把握击球力度。
官网的夕阳情网友关于击球力度之说,很值得学习。 |
评分
-
参与人数 3 | 威望 +40 |
金钱 +40 |
票数 +1 |
收起
理由
|
老朋友
| |
|
+ 1 |
赞一个! |
雨田
| + 20 |
+ 20 |
|
赞一个! |
向往
| + 20 |
+ 20 |
|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