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楼主: 朱家托

安徽朱家托门球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 22: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家托 发表于 2012-1-1 20:46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九江市门协抓硬件建设对我们的启示(门球随笔之三十)朱家托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 ...

九江市门协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2: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1-3 12:53 编辑

        2011年12月30日出版的北京《门球周刊》第49期(总149期)刊发了我的小文《为宣传门球而竭忠尽智》编辑在导读语中写道    “他年逾六旬,勉学不辍;他视野扩阔,笔耕辛勤;他研习经典,热爱门球。他既是一个精力充沛的顽童,也是一位睿智达观的长者。朱家托老师以身示范,为我们演绎着青春的恢弘意气,为我们诠释着生命的不老真谛。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生命在于运动,在于感知美好。”
       谢谢编辑的鼓励与厚爱!我衷心感谢编辑的栽培!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2: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门球周刊》2011年49期(12月30日出版)公布了2011年优秀通讯员名单。我有幸名列其中。衷心感谢《门球周刊》报对通讯员的关怀与培养!

DSC00751.JPG
发表于 2012-1-7 1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说出了门球场上的所见所闻,也真真说明了一个情况,需要我们门球人注意,一个高尚的体育运动同时也需要高雅的体貌。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夜、念你 发表于 2012-1-7 13:04
好文章,说出了门球场上的所见所闻,也真真说明了一个情况,需要我们门球人注意,一个高尚的体育运动同时 ...

感谢网友的解读,谢谢网友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1-10 20:09 编辑

“擦”出精彩
(门球随笔之三十一)
朱家托
走进门球场,精彩的擦球扑入眼帘,心海情不自禁被掀起波涛。歌之,颂之……语言发挥有声魅力,在抒发一种甜蜜的激动与陶醉;舞之,蹈之……姿体使出浑身解数,在表达一种由衷的喜悦与赞美!在门球的诸多基本功展示中,唯有擦球赢得的叫好声最多。一杆擦球惊球场,出奇制胜响掌声,便是对擦球美感性、精彩性、观赏性的真实写照。
在习俗的修辞学里,直线往往被喻为刚强,曲线往往被喻为柔弱。然而,门球场上擦球画出的曲线,却颠覆了习俗的思维定势,表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威猛,演绎出惊奇的摧毁力!君不见,红球⑦号球蹲守在第四线三门前窃窃心喜,因为眼看双杆球到手了。而双杆球产生的核爆炸冲击波,将会给在第二线的白球以扫荡性的毁灭。观众无不在为白球岌岌可危的命运捏一把冷汗。谁料想在第二角潜伏的⑥号球,利用④号球进场后接位的角度,一杆漂亮的擦球,偏偏不跑到二门,而是神出鬼没以曲线的形态折向三门袭去,稳稳当当落位在三门前。面对这峰回路转之一“擦”,⑦号球只好乖乖束手被擒了。门球场形势瞬间发生惊天动地的大逆转,劣势变优势,败家变胜家。于是,门球场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成如容易却艰辛!
擦球几秒钟,练功却经年!
练擦球是练自信心。
比之正面击球,擦球可能“擦空”的结局,如暗礁陷阱,以极大的风险系数,桎梏着击球员。此刻,如果心虚胆颤,十之八九,会以“擦空”败北。因而,想要练就一手“擦球”绝活,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握杆瞄准时,要用自信心去排除私心杂念,按照技术要领,认真操作。
心境的修炼,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能行”“我能打好”就是对自我素质的认同。人呐,其弱点是往往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或目空一切,或自卑畏怯,或鲁莽而行,或举棋不定……如此这般,就是心境残缺的表现,就是对自我不能正确认识的表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球场绝活能学会。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勇气,就有了动力。
艺高人胆大。胆大是良好的心态。胸有成竹,处事不惊,心态平和,左右开弓,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心境啊!而练擦球就是为进入这种最佳心境而采取的实践行动!
练擦球实际上是学知识。
一个拳头般大小的门球,圆弧球面上有无数个“点”,以球擦球的“点”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人的视力有限,人的力量有限,而知识的视野无限,知识的力量无限!知识让人从“有限”进入“无限”。
撞击点、瞄准点、力度结构起擦球技术。而找准他球圆弧球面上撞击点与自球圆弧球面上的瞄准点的武器是数学知识。掌控力度的武器是物理学知识。知识就是技巧之源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就使我们获得了擦球的技能:对角线法;打半球法;槌边对球边法;地面找点法;瞄正摆尾法;垂点瞄准法等等。学会并娴熟地运用这些技能,门球场上就看点多多,快乐多多,笑声多多,掌声多多。
擦球让我们的思维定势来一次大解放。
《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就是说,形而上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原则,所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是指具体的,感性的事物。而抽象与具体是相比较而存在,相辩证而统一。它们因时而化,因地而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被僵化而又绝对化的云雾遮住了视野。譬如,总以为“直”比“曲”好,我们总以为“直线”向前比“曲线”而动更威力无比,甚至我们还会“无限上纲”到思想、情感、品质、道德等等层面上,去演绎出诸多“直”比“曲”“美丽万分”“珍贵万分”的推论。其实,我们把一种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的“物事”僵化起来绝对化起来之时,就是在走进一种“死胡同”之际。你看,擦球,或左,或右,或上,起杆击球,无论是曲线,还是抛物线,发挥的威力,产生的效果,都令人拍案叫绝,都令人反思自问!
擦球是对我们的毅力与意志的检验。
尽管擦球是一种高难度的技巧球,但毕竟是练出来的。练球破万杆,擦球如有神,是诸多门球高手的经验之谈。
实话实说,这“破万杆”之“练”,难免枯燥乏味,难免寂寞无比。可见,练就擦球“手艺”的过程,就是战胜“枯燥”战胜“寂寞”的过程,就是自我加压自我从严的过程。如果说“重要的是过程”是至理名言,那么,练习擦球的过程,就是我们收获坚强的毅力与笃定的意志的过程。这种素养的收获,要比仅仅练就了擦球手艺本身,意义要深远千百倍。套用一句时髦的语言,可谓“功在球场,利在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7: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1-18 17:31 编辑

枇杷飘香
(门球随笔之三十二)
朱家托
门球场上,时而红球奔袭白球躲,时而白球反击红球跑,时而山穷水尽入绝境,时而柳暗花明又逢生……两支少儿门球队的比赛,正进入胶着的拉锯状态,击球员轮番上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气氛够紧张的哩。
30分钟的战斗,红球、白球紧紧拽住了击球员的心,紧紧拽住了拉拉队的眼睛。随着终场信号的响起,提到嗓子眼的心才复归原位,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再欣赏一下门球场周围的风景——
门球场旁边,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枇杷树。
植树者王爷爷是门球元老。眼前这些打门球的小朋友,那时还没有来到这个光明灿烂的世界。王爷爷与机关的伯伯婶婶们,将宿舍大院里的一片荒草地,修建成门球场。从此,工余饭后节假日,宿舍大院内便响起动听的击球声。王爷爷还在门球场边栽下这两棵枇杷树,浇水施肥,精心侍候。光阴荏苒,春去秋来,不知不觉间,枇杷树已经亭亭如盖了。枇杷树把阴凉送给门球人,更把甜蜜的芬芳送给门球人。后来王爷爷到深圳的女儿家安度晚年了,而门球人依旧接力管理着维护着枇杷树。翡翠欲滴,硕果满枝,枇杷树恩荫着门球场。
是啊,小朋友刚才的心,刚才的眼,只关注风云变幻的300平方米的门球场,但是,鼻子却有另类的享受,有一股股清香袅袅而来,稀释了一些红球白球争斗的白热化氛围,在火药味中还掺加些甜中带点微酸的味道。
到这时,小朋友们,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时值五月,枇杷成熟了!一个个黄灿灿的枇杷,正沉浸在甜蜜幸福的梦境中,谁知却被门球场上“擦球妙”“接组巧”“远冲准”等等的叫好声喝彩声所惊醒,揉揉惺忪的眼睛,拨开肥厚狭长的叶子,伸头探脑,向外张望。啊——原来是一群打门球的小朋友!难怪清脆的童音,格外动听;苹果似的脸蛋,好好可爱!
小朋友看见绿叶丛中金黄的小脸蛋后,也格外兴奋。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打白球的女同学伸出小手,“一、二、三、四、五……”地数着枇杷,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喜悦:“一树枇杷一树金哩。”
打红球的男同学赶忙将工具房边的毛竹竿搬来。本来树枝够硬朗的,暗黑色,好斑驳,一副久经风霜敢挑重担的形象。然而,此刻,一簇紧挨一簇的枇杷,竟使得树枝体力透支难以支撑,好尴尬,好无奈。老师不是常常教诲“要急人之困”么?眼下树枝遭遇困难,还能无动于衷吗?好在附近有一些毛竹竿,将就点吧。让毛竹竿伸出援手,献出爱心,竭忠尽智,帮助枝条,扛起沉甸甸的一树金黄……于是树枝下又出现了毛竹竿支架。
刚才门球场打③号红球的小胖子,总是改不了急躁的臭毛病。本来③号球在二门前的二号位,只要沉住气,瞄准仔细一点,动作从容一点,完全可以进二门得分的。谁知小胖子入场后提棒就击球,动作麻利是麻利,用时不到一秒钟,但就是没有进门得分,引来观众的扼腕长叹!这下,他给树枝绑支架时,动作粗野了点,毛竹竿撞击了一簇枇杷,哗哗啦啦,地上蹦跳起金黄的“乒乓球”了……小胖子一时窘了,愣在那儿。门球队长毕竟是门球队长,显得老练许多。他连忙把枇杷捡起来,放到门球场边的矮墙上,摆出一个“心”的形状,笑笑对小胖子说:“长点记性吧!”
小胖子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
这时,一阵南风吹来,一股喷香的味儿,在门球场上飘荡着,弥漫着……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师风范永流芳
(门球随笔之三十三)
朱家托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朗。
吃过早饭,我按惯例从县邮政局报刊分发处领回一大叠北京出版的总143期《门球周刊》报,好及时送到球友的手中。这一期《门球周刊》报第5版“专栏”上,发表了我撰写的《县门协门球情结的引领作用》一文。这篇文章虽然只有2572个字,但是对我来说,是倾注了感情与心力的大稿。因为太湖县政协一届届主席和副主席情系门球,分别担任过第一届到第六届县门球协会名誉主席或主席。特别是第二届县政协副主席曾显担任过第一届到第四届县门协主席和第五届第六届名誉主席,是太湖门球运动的开拓者,劳苦功高,受到门球人的钦佩与尊敬。我当然要及时把飘荡着油墨芬芳的报纸送到曾显主席手上。
当来到曾主席家门口时,我竟发现了满地的爆竹碎屑。此时心一惊,似乎有一种不祥的的预兆袭上心头!曾主席的儿子曾宪龙从家门出来,接过我送上的报纸,一脸悲痛地说:“爸爸昨天夜晚‘走’了……”
啊,与疾病顽强搏斗了数年的曾主席,我尊敬的领导与良师,而今竟乘鹤西去!
往事一幕幕回放……
我是1980年夏天认识曾显同志的。其时,我应《长河》文学杂志编辑曹鸿骞先生之约,为城关农场写一篇报告文学。是啊,把昔日白沙滩改造成而今瓜果飘香的城关农场,的确是令人震撼的题材。我欣然应命,不仅采访了现任场长李敬先、养蚕技术员曹金桃,还采访了过去担任过场长的曾显同志。曾显同志生于1925年11月,江苏省盱眙县人,1942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位老党员,老革命。那时,他家住在老城大观塘边一个狭窄的院落里。曾显同志详细向我介绍了城关农场的历史,还出示了有关笔记、日记、报表等原始资料。我仔细消化记了满满一本的采访记录后,写作的激情油然而生,便立即伏案挥笔了。
1980年第2期《长河》(半年刊)刊发了我采写的报告文学《用翡翠写成的诗篇》。我忠实地记录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
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万籁俱寂。有一个人在沙滩上,用锹一下一下地铲土,护卫着被人砍倒的桑苗。他一边铲土,一边气愤地说:“败家子!败家子!”他是那样地伤心,像失去亲人似的,泪水直涌。他就是头发花白的曾显同志。造反派把他赶下台,颈脖上挂了几十斤重的猪圈栅门,游街批斗。他被罚在这里劳动,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卑鄙的人身侮辱并没有能够折服曾显,相反,更激起了他对妖魔的仇恨和为党的事业献身的力量。是啊,自从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七日县委把改造沙滩的任务交给他后,他在镇党委领导下,尽当参谋的责任,出主意,想点子,带头干。搬运土杂肥,改造沙土,他都参加了。挑大观塘塘泥,他的腰扭伤了。本来他有内脏下垂的毛病,但仍然和小伙子一样干。在将一部分沙滩改造成水稻田时,他累得吐血了。当时有人放风说:“给我两块钱一天,我也不到沙滩上晒太阳,用轿子抬,我也不去。”这时,老曾动员说服了妻子和两个孩子,让他们先后参加农场劳动,成为改造沙滩的普通一兵。白沙滩上有他的汗水,更有他的理想与抱负。今天,竟有人要掐断理想之花,他能不愤怒吗?他能不挺身而出吗?
……
1981年1月18日,《安徽日报》第四版头条刊发了我以城关农场为素材撰写的散文《沙里淘金》。
认识了曾显同志以后,我又多了一位良师。我们见面时常彼此嘘寒问暖,俨然忘年交。
2001年夏天,我58岁,成了准退休一族。一天上午,离休后担任县门协主席的曾显同志带着宣传门球运动组建门球队的使命,和县门协的其他同志一道,跨进了职教中心的大门……
于是学校操场的西南角出现了一块门球场,于是学校把组建教工门球队的任务交给我,于是曾主席和县门协的同志多次到门球场上,手把手教我们打门球……
我在《瞄准的学问》一文中,记叙了曾主席教我打门球的情景——
……
我站在开球区,向四米远的一门,起槌击自球过门。虽然门有22厘米宽,可是我十之七八球射不进。更不要说起槌用自球去击三四米远的他球了。
想想,我也是按照“三点一线法”瞄准的呀!为什么瞄不准呢?
我一头雾水,一脸阴云。
曾老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拿起一个门球,走到我身边,一边示范一边说:
“眼望前方目标,将球槌、自球、目标三个点瞄成一条直线,这个你做到了。但为什么却射不中呢?原因就在起槌的一刹那。你起槌时,眼睛还是望着前方目标。而恰恰在这时,你手中的球槌不知不觉中移动了位置。差之毫厘,就会谬以目标,你说呢?”
“那该怎么办呢?”
“瞄准时抬眼看着前方目标,起槌时低头看脚下自球,保证击球的点,准确定格在刚刚瞄准时的选点上,不得有丝毫改变。”
“啊——这么回事!”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下了地。
“瞄准的学问在那儿?就是要做到‘抬眼看’与‘低头看’的和谐统一,就是要做到‘瞄’与‘击’的和谐统一。万万不可只顾‘抬眼看’,忽视‘低头看’!”
铜铃打鼓另有音,一语说得我心亮。
岂止是打门球?做任何事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既要“抬眼看”,又要“低头看”。“抬眼”确定了“目标”后,必须“低头”踏踏实实地去做,确保确定的“直线”不走样。这样才能心想事成皆大欢喜。
……
我退休后,就经常打门球,有了感悟,就形成文字。这些小文章,大多刊发在各级报刊上了。我还出任《太湖门球》报主编。曾显主席认真阅读我发表的文章,不断鼓励我多思多写。他还积极撰稿,支持我办好《太湖门球》报。据对《太湖门球》报1期至19期的统计,已经刊发了曾显主席16篇文章和诗歌。
曾显主席不止一次希望我把发表在各级报刊上宣传门球的文章,汇编成书。一次,他十分诚恳地对我说:“我可以资助你出书。”
我回答他:“谢谢!我收下你的一片深情,但是不能接受你的资助。我会想办法解决出书的经费。”
2011年9月,我的门球题材的文学作品集《风景》出版了。全书29万字。我恭恭敬敬将拙著送给曾显主席。其时,他生病躺在床上。见我来了,竟一定要起床。为了曾显主席更好地休息养病,我匆匆告辞了。
之后的有一天上午,曾显主席坐在自家小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我给他送刚刚到的《门球周刊》报。见我来了,他连忙起身,步履蹒跚地到卧室里拿出一张纸:“这是我读了你的著作《风景》以后,写的三首诗,请批评。”
我接过这情深意长的一张纸,仔细拜读,竟无语凝咽!
喜读朱家托先生《风景》一书
曾显
花亭湖畔好风光,《风景》新书散瑞香。
惊喜书人才出众,门球界里露华章。
灵秀文词津有味,联想巧妙笔生花。
门球人物风流事,尽致淋漓披彩霞。
迎春《风景》花开早,专著门球独一家。
一题百章书特色,一人手笔好奇葩。
注释:
诗一,惊喜太湖作者才华出众,为门球界写了一本门球人和事的好书。
诗二,《风景》文词生动活泼,使人读了津津有味:有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经验性,把门球人和事写得淋漓尽致光彩夺目。
诗三,《风景》是当前门球界独一无二的新书。因为该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书中130篇文章均以门球为题材;二是以门球为题材的130篇文章均出自一人之手。目前国内尚无二人,故言“独一家”。
“独一家”云云,也太过誉了。我有自知之明。学浅才疏的我写就的拙著,还是比较稚嫩的。然而,一位身患重病的86岁老人却对我关爱有加鼓励再三,这怎能不令我感激万分?
无情的病魔竟让我尊敬的领导与师长的心脏停止了最后的跳动,悲痛之情无以言表,但是他的慈祥音容他的高风亮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追悼会上,我为太湖县门球协会拟了一幅悼念曾显主席的挽联:
呕心沥血开拓门球新天地;
鞠躬尽瘁堪称百姓好领导。
曾显主席永垂不朽!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2-11 11:39 编辑

为宣传门球而竭忠尽智
(门球随笔之三十四)
朱家托
2011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一年的日历如一树鲜花,即将飘尽。而花谢花飞之后,枝头就该结出果实了。回顾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全身心研读门球思考门球的一年。这一年我几乎放弃了教育题材、农村题材、市民题材的写作,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门球题材的文章62篇,出版了一本主要写门球的书《风景》,该书130篇,29万字。在“打门球、写门球”的路上,我艰难跋涉了365天后,感受多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欲望。于是我敲击键盘,“码”出了下面的一些文字。
身入门球,感知门球魅力。
走进门球场,拿起球杆击球,这时才能知道什么叫做“门球”。首先成为门球人,然后才谈得上用文字反映门球,刻画门球。我每个星期至少有四个半天的时间活跃在门球场上。与球友们一块打球,在切磋球艺中使自己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由外行变为内行,不打不相识,越打越喜爱,这样共同的语言就多了,所谓“内行相逢千句少,外行相遇半句多”。
我在工商银行门球场打门球,认识了丁老。没有人指派,没有人给报酬,丁老心甘情愿打扫场地,自己掏钱买开水,自己把用过的包装盒做成座垫,供球友使用……丁老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维护门球场,能不令我肃然起敬?岂止一个丁老?石老住在门球协会门球场旁边,主动挑起维护门球场的担子,扫樟树叶子,清理排水沟,乐此不倦。正是有了丁老、石老等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才使得门球硬件设施常用常新。有感于此,我写了《志愿者是门球场的生动风景》(载《门球周刊》2011年第2期)《管理维护好门球场》(载《门球周刊》2011年29期)等文章。
心入门球,思考门球文化。
身子进了门球场,这还只是“门球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只有“心”也走进门球场,才能说得上真正熟知了门球,理解了门球。古人说,心之官则思也。只有思考,才能品味出门球的真正韵味。
由经典名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衍生出来的“不想当冠军的门球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曾是激励门球运动员奋勇夺冠的“理论武器”。无论多少支球队比赛,得冠军者只有一支队。逐鹿球场,力克群雄,门球场上夺得冠军,荣登榜首,当然是十分风光的事。然而,打开门球史,翻看近年来全国大赛记录,能连续几届稳坐冠军宝座的有吗?严峻的现实是“你方唱罢我登台”“风光轮流转”。这是坏事,还是好事?故此我写了《给冠军鼓掌后的思考》(载《门球周刊》2011年第1期)。
在门球场上,我注意到球打不到位,或打了失败球等等,并非完全是基本功差,不少击球员失棒误棒是由于情商差所致。为了引起球友们重视情商的修炼,我写了《不可忽视情商对门球人的影响》(载《门球周刊》2011年22期)。
努力学习,重新认识门球。
门球,只有放到文化的氛围中去观照,才能显影出美丽。看似拳头大小的门球,放到文化知识中去,就显影出不同凡响的价值。文化知识是门球的灵魂。
2011年版《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出版后,我立即逐字逐句认真学习。我还将2011年版与之前的1999年版、2004年版、2009年版比较着阅读,之后,我写出了《队长是门球队的“形象大使”》(载《门球周刊》2011年39期)、《修改门球竞赛规则是时势大战的需要》(载《门球周刊》2011年42期)。
通过重新学习《道德经》、《论语》、《庄子》等等国学经典,联想起门球运动,联想起人生修炼,我写了《让国学智慧导演“心灵体操”》(载《门球周刊》2011年28期)。
直面现状,真心爱护门球。
门球场不是“世外桃源”,不是一尘不染的保险箱,一些不良陋习,一些歪风邪气,也会在门球场上表演。
针对门球场上一些球友有怨气、怒气,一些球友被人“说”了几句后,就赌气向后转,要与门球场“拜拜”了……我写就了《相遇门球场是福气》(载《门球周刊》2011年30期)。拙作刊发后,中国门球网论坛就有门球狂人A网友发了《推荐两篇好文章》的主题帖(另一篇是戈壁梭梭的《也谈门球与辩证法》),并且转载了全文。中国门球协会官方网论坛上就有Xa76网友发了主题帖评论,并且转发了《相遇门球场是福气》全文。快乐人生网友2011年8月25日写道:
“文章好极了。她是培养门球参与者高尚体育道德的标准,是提高参与者宽容大度的‘良药’,是构建门球场和谐,減少麻烦的‘鏡子’,是提高门球整体水平的‘激素’。这样的好文章,若能在领队,队长会组织学习,将能有立竿见影之效。”
针对一些球友喜欢唱“主角”,不愿当“配角”;喜欢打“英雄球”,不愿打“配合球”,我写了《当好门球二传手》(载《门球周刊》2011年21期)。这篇文章被中国门球网转帖后,皖城门球爱好者网友2011年6月19日跟帖说:“朱老师把门球的接送球等与排球的二传手联系起来,提倡门球运动员要当好‘二传手’,老师说得多好呀,门球运动是团体行动,队员需要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取得胜利,不能耍个人英雄主义。
勤奋为文,讴歌门球风景。
爱好写作,是我多年养成的癖好,弃之不忍。有时门球场上的一个细节,引爆起灵感的火花;有时梦中的境况,变成了写作素材;有时刚刚睡在床上,忽然想到一个门球写作角度,就连忙起身,找张纸记录下来,以防记忆遗失;有时为构思一篇文章寝食难安,布局谋篇后,哪怕子夜已过,也要在键盘上敲击不停……
康乐队是我县在门球历史上战功赫赫的球队,教练与队长勤奋敬业默契配合是取胜的重要原因,我为此连续几夜,从选取材料,到布局谋篇,到多次修改,才得以完成《球场盛开姐妹花》(载《门球周刊》2011年25期)。
我县政协的历届主席、副主席都关心、支持门球运动,都先后担任过县门球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这种届届相传的浓浓门球情结的确感人。我白天走访有关县政协领导,核对事实,夜晚查阅《太湖县志》、《太湖门球史》,做笔记,几经修改,终于写成了《县政协门球情结的引领作用》(载《门球周刊》2011年43期)。
挑战自我,接受门球洗礼。
把门球作为自己的主攻“写作选题”,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自己将自己的军”。英国唯美主义诗人王尔德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从门球场上,从自身的体验观察中,提炼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表达自己新的感受,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也逼着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新的形势下,门球队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萎缩现象。中国门球协会“黄山论坛”上,已有专家与球友敲了警钟。我从宏观的层面上写出了《让门球场每天都响彻击球声》(载《门球周刊》14期),之后,我又从微观的角度写出了《为门球场的“新面孔”热烈鼓掌》(载《门球周刊》2011年20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挑选好写作角度,至关重要。而这“好角度”又来自打门球的实践,来自细心观察,来自用心思考。譬如,《王濛给我们敲了警钟》(载《门球周刊》2011年33期),我是从赛场获胜者的角度切入,不能骄傲,不能触及道德底线。《人贵有自责之心》(载《门球周刊》2011年40期)是从每一个门球人的角度说“对自己应该要求严格”。《警惕“目的颤抖”》(载《门球周刊》32期),则是从欲速不达不能太急功近利的角度说的。
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编辑的培养鼓励。我在致力于门球题材的写作中,深深感念报刊编辑的栽培之恩。以《门球周刊》为例,今年刊发的《认真做好赛事宣传工作》、《《校园门球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当好门球二传手》、《孙晋芳给门球人的启示》、《〈风景〉自序》等文章,编辑都加了编者按或编后记。读着编辑热情的鼓励:“朱家托老师从涉足门球开始,在‘情商’‘二传手’‘球场新面孔’‘校园门球’‘赛事宣传’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对门球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向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门球知识,更是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的确心潮难平!作者遇上好编辑,真是三生有幸!我有自知之明!我的稚嫩的小文兴许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但是编辑、读者的深情却天长地久。
打打门球,写写门球,如同一部机器不断运转,是不会生锈的;如同一把柴刀,在磨刀石上不断地磨砺,只会变得更加锋利。打打门球,写写门球,能健身健心,能延缓青春,能收获更多快乐,何乐而不为?基于这一点,我将继续黄昏走笔,为门球而歌唱。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2-16 12:57 编辑

值得热烈鼓掌的举措
——写在2012年到来的时候
(门球随笔至三十五)
特约记者朱家托
2012年的灿烂阳光照耀着门球场,门球人为门球运动持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而谋划着实践着。温故知新,继往开来,这时,我会情不自禁回忆起2011年全国门球赛事活动中两件值得热烈鼓掌的事——
一件是2011年全国青少年儿童门球赛规定:“甲组(13岁至18岁)实行5人赛和双人赛,性别不限,上场指挥教练员须为18岁以下。”
另一件是2011年中国·池州首届绿色运动大会门球比赛暨全国门球锦标赛规定:“各项比赛上场人员中须有一名40岁以下的队员。”
这是使门球运动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发扬这种有远见的举措精神!
实话实说,当下全国参加门球活动的人数据说大约500万。就是这个数字,与中国门协期望的近期目标1000万人,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这500万人的分布还不平衡,放眼神州大地,有一些县市还是“空白地区”,那里的人还不知门球为何物!即或已经开展门球活动的地方,农村相对比城镇滞后;即或已经参加门球活动的人,青年人与少年儿童相对比老年人滞后。光阴荏苒,岁月催人。一些老年人随着年事增高,日感体力不支,渐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门球场。于是,一些地方门球队伍出现了萎缩的情况,一些地方门球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因而,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普及门球,不断壮大门球队伍,保持门球运动持续向前发展,就成了摆在各级门球协会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以为2011年中国门球协会采取的两项举措是正确而英明的。
抓青少年门球,使门球运动后继有人。
门球运动不仅仅只是老年人的运动。门球运动也是适合青少年开展的运动,特别适合妇女体育健身的需要,是妇女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之一。一般说来,妇女不适宜运动量大、身体接触频繁、场地宏大的运动方式。这样,门球也较适合妇女班前午后茶余饭后的锻炼,是摆脱烦恼放松休息的有效调节方式之一。再说,中小学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日本教育家铃木何伸是现代门球运动的创始人,他创立门球运动的初衷就是要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情趣的有益健康的运动方式。健康、文明、活泼、简洁的门球运动,既能开发智力,又能愉悦身心,还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荣誉感,理所当然为青少年学生所喜爱,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把门球当成了良师益友。青少年积极投入到门球运动中来,门球运动才能真正叫做方兴未艾的运动。
抓技术战术的传承,变授之鱼为授之渔。
让青少年真正体会到门球运动的魅力,感受到门球运动的生命力,青少年才会踊跃参加到门球运动中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同样的道理,只有让青少年把门球知识转化为门球技能,在门球场上击球、过门、撞击、闪带、送球、擦球等等实际操作,逐步进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才会感悟到门球的绝妙魅力,也才会乐此不倦。门球运动的特点又决定了教练是门球的灵魂人物,击球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教练员的指挥下完成的。青少年门球运动要真正独立开展起来,就必须有自己的教练。而直面现实,相当多的地方,青少年门球队的教练员却是由老年人或中年人来担任的。在这种情况下,培养18岁以下的教练员,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远见举措。自己独立行走,比由他人抱着走、牵着走、扶着走,个中滋味是大不一样的。一支青少年门球队,队员是青少年,队长与教练也是青少年,这样的青少年门球队才真正“名副其实”。也唯其如此,门球运动后继有人持续发展才真正落实到实处。
起了很好的引领导向作用。
中国门球协会是开展门球运动的最高领导组织,其对全国门球运动的引领指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门球协会在全国门球赛事活动中,做出的“硬性规定”,就是“指挥棒”,省、市、县门球协会就会“按令而行”,就会真抓实干青少年门球运动。如果说平时训练是练兵,那么比赛就是阅兵。从全国大赛来说,省、市、县门球协会如果不按要求去做,就不能派队参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该地区开展门球运动成绩的一次检验。我相信,省、市、县门球协会也不会做逆风而行的傻事!可见门球运动高层的决策是何等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9: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3-5 19:28 编辑

门球与旅游联姻是双赢举措
(门球随笔之三十六)
朱家托
我读了这样一条新闻——
中新海南网2011年12月12日电 (王子谦),12日上午,第二届海南“候鸟杯”旅游门球大赛在海口白沙门公园开赛,20余支门球代表队将在未来两天展开争夺。
  此次比赛是在2010年举办第一届门球大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的门球运动,共有20余支,200多人的全国门球代表队员参与,整个赛事活动分两天四个球场进行,共有100余场的比赛,分为团体赛和双打,最后角逐出前三名。
  海口市旅游委负责人表示,门球运动是老年朋友喜欢和广泛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基础,而海南作为中国知名的热带岛屿度假胜地。近几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来海口过冬、养老、疗养、度假,置业,目前已经有很多老年朋友把海口作为第二故乡和冬季的暂住地。
  海口市旅游委通过举办门球大赛,推进门球运动在海口的普及和发展,为全国的老年朋友来海口创造一个很好的生活运动方式,丰富老年朋友的生活,把休闲运动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增加海口作为全国养老、疗养基地的内在元素,打造海口养老度假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全国朋友来海南养老度假。
据悉,本次门球大赛由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海南省门球协会和海口市中国旅行社承办。
我为这条新闻热烈鼓掌!
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做大做强门球运动,道路也不止一条。让门球与旅游联姻,就是诸多“道路”中的一条。
在门球赛事活动中,有的组织者把门球比赛与景点观光结合在一起,让球友打完门球后,到赛地附近的景点观光旅游。譬如,到洛阳打门球,观看牡丹美景;到绍兴打门球,拜谒鲁迅故里;到海南打门球,欣赏天涯海角……这样一石二鸟的美事,球友何乐而不去?
实践证明,门球与旅游联姻是双赢的举措。
旅游丰富了门球运动的内容。
据媒体披露,2010年全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21.5亿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增长13%;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增长5%;入境过夜人数5450万人次,增长7%;旅游外汇收入430亿美元,增长8%。中国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旅游业的兴旺发达表明,在国人的收入日渐增多家庭经济条件日渐好转的情况下,旅游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一个内容。打完门球比赛后,特别是到县外打完比赛后,而比赛地的自然与人文风光竟擦肩而过,就收起球杆走人,难免有点单调枯燥,难免有点意犹未尽……现如今打完门球去旅游,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门球运动的内容。
门球提升了旅游的人气。
球友打完门球后,到附近旅游景点观光游览,又无疑为提升旅游人气助了一臂之力。门球人旅游又会增加门球赛事举办地的经济收入,这样也凸显了门球的功利性。良性互动,会提升社会关心门球,乐于举办门球赛事活动的积极性。
门球与旅游联姻让运动员收获更多的快乐。
首先是健身的快乐。
打门球,去旅游,室外活动中,呼吸新鲜空气,沐浴灿烂阳光,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全面锻炼,收获了通体舒畅的快乐。
其次是身心的快乐。
在门球场上,有输有赢。一般说来,输了球时心中难免或多或少会产生遗憾、愧疚、郁闷等等情绪,赢了球时或许会兴奋失度,或许会暗生骄傲……这时到大自然中走走,到旅游景点中看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中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球友的心灵能不得到一次净化?情操境界能不得到一次提升?能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
再次是获取知识的快乐。
我们常说门球文化,我们常说旅游文化,这就是说,打门球打的是知识,去旅游获取的也是知识。我们增进了两个方面的知识,总比只吸收了一个方面的知识,要强得多,要好得多。知识给我们开拓了视野,愉悦了精神,带来了快乐,使人心境明媚青春永驻。
譬如,安徽省2011年少年儿童门球赛结束时,赛事主办者安排半天时间,让小运动员游览附近的“五千年文博园”。在文化墙、九龙御道、孝道园、文化长廊、古栈道、国际诗林景园、根雕园、中华百工坊等等景点游览过程中,小运动员又一次学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博大的民间文化,振奋了民族精神。
当然,我们说门球与旅游联姻,具体操作时不是半斤对五两,从门球赛事组织者的角度说,门球比赛是主,旅游是从。因而,要注意不能草率赛球热心旅游喧宾夺主;要精心选好旅游点,精心准备有关旅游点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介绍,真正让球友游有所得;要注意旅游经费适度,把门球赛事与旅游的经费开支控制在球友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要把旅游安全放在首位,让球友高兴而去,安全而回。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12: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3-18 12:38 编辑

亲,玩门球去!
(门球随笔之三十七)
                                                                                       朱家托            
“亲,玩门球去!”
我读着一位球友发给我的短信,又一次感动了!
我的球友也是一名网民,对于秒杀读者的网络新词,接受得十分迅速,运用得十分娴熟了。他给我发来的诸多短信中,大都有网络新词出现。在这些短信中,我特别欣赏“亲,玩门球去”这一条短信。
当下,“亲”是个很网络很时尚的新词。“亲”是“亲爱的”简称。“亲”跟“亲爱的”相比较,显得简洁,也屏蔽了“爱”字的暧昧色彩,亲切感却有增无减。这是国人用特有的机智和灵慧,创造出来的新词。君不见,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的学生,就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校录取了哦!亲,9月2日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
我以为,“玩门球去”中的“玩”字,用得“精当”“传神”,最是贴切。
“打门球”与“玩门球”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神韵却天地相隔阴阳有别。
仔细体会“玩”的内涵与意蕴,的确深意藏焉芬芳四溢。
玩,道出了开展门球活动的真谛。
门球的前身,是一种叫做槌球的游戏,起源于法国。大约800年前,在法兰西草原上的牧羊人中流行着用牧鞭去打石块的游戏。这种游戏有两种玩法。其一,通过身体接触和对抗,双方在争球的拼抢中,将球击入对方大门,这就成为曲棍球运动的雏形。其二,不采取身体直接对抗的方式,而是通过击球技巧,巧妙地将球击入球门,以进门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这种游戏后来传入英国后,逐步形成了槌球游戏,成为当时宫廷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而我国早在唐朝宫廷中盛行步打球游戏,这种游戏徒步以棍击球,这类似于曲棍球。游戏者,玩耍之谓也。追根溯源后可以说,“玩门球”之“玩”,是深得发明门球者初衷的一个恰当的用词。
再看国务院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也是把门球定位在“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中。开展门球运动,主要着眼于健身,主要着眼于康乐,从这个角度说,“玩门球”之“玩”,也是用得无可非议的。
玩门球,就是让门球回归到快乐门球和谐门球的轨道上去。
玩,揭示了魅力门球的所在。
门球本来就是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而创制的新型体育项目,兼有竞技与娱乐两种性质。其户外性、集体性、自娛性、简便性、大众性,是门球的魅力所在。而只有通过“玩”,才能体会“魅力”的个中之味。
玩,道出了参与门球运动者应持有的心态。
走进门球场,挥棒击球,也是为了健身益智,愉悦心情。怀着“玩”的心态参与门球运动,就是门球人应该持有的心理状态。说“玩门球”,就是“淡化”了门球的“锦标”色彩,“淡化”了门球的“名利”色彩。据说,全国参加门球活动的有500万人之多。试问,这么多人中参加省级比赛的有多少人?参加全国比赛的又有多少人?参加国际比赛的能有多少人?实话实说,门球竞技高手是少数,绝大多数门球人都没有走出县,也没有走出省,更没有走出国门。这就是说,绝大多数门球人,是就近打打门球,愉悦一下身心。门球运动的“主旋律”还是“康乐性”。绝大多数门球人,不是奔着“摘金夺银”而来门球场的。
何况,怀着“玩”的心态挥棒击球,“输赢一笑了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不会去计较“得了多少分或失了多少分”的问题,心中哪里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冲撞呢?
玩,修炼了一种淡定的心境。
淡定的心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境。
淡定,是一种态度,遇事沉稳又积极果断;淡定,是一种勇气,行事放松自如,从容冷静;淡定,是一种原则,对人对事亲而有度、顺而有持;淡定,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心怀坦荡;淡定,是一种能力,深思熟虑能扬长避短,内省自知可有进有退;淡定,是一种境界,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为窘困而改节……
轻松自在玩门球,了无负担玩门球,就是让心境走向淡定,走向平和。
这样说来,通过“玩门球”而修炼出一种淡定的心理素质,确实是一笔人生宝贵财富,会让人终身受益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2: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3-23 12:33 编辑

愉快地参与  痛快地表达
——我是这样解读快乐门球
门球随笔之三十八)
朱家托
做为题目的两个短语,是源于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文章。
刘心武先生在《从今不怵这只杯》中写道:
“我也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议论与指脊梁骨,只要我觉得那话该说,那文章该写,那意思该表达,那事情该做,我便直率地说,从容地写,痛快地表达,愉快地参与。”(《散文选刊》2012年第2期第25页)
隔行不隔理。
我以为用“愉快地参与”“痛快地表达”这两个短语,是可以“解读”快乐门球的。
先说说愉快地参与。
有一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
门球人的“觉悟”就表现在走进门球场时的心境上。我们喜笑颜开走进门球场,怀着愉快的心情拿起球槌击球,就是门球人“觉悟”的一种表现形式。
愉快的心境是远离功利的心境,至少是淡化功利的心境。诚如刘心武先生在《提个马扎随处坐》一文所言:“是不必到任何‘场子’里头去争座位,不必担忧人家会把自己排在什么名次,尤其不必为和任何排行榜都不搭界而焦虑。”
毋庸讳言,有些人,时时刻刻眼睛都是“盯”着“冠军”“金牌”,朝朝暮暮都想创造“划时代”的奇迹!殊不知,“不要以为自己划时代了,其实时代已将自己划掉了。”这句话或许尖酸刻薄了一点,但是却醍醐灌顶催人清醒。
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体育竞技场上,虽参加者云集,但一个比赛项目只有一个冠军。正因为如此,“重在参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就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生的任何领域,能够“登台领奖”,列入“十佳”“十强”者,往往都寥若晨星,而功成名就者常常又是非苦心孤诣的营求者。这样想来,人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功名”这块沉重的石头背在身上,折磨自己,以至迈不开前进的步伐。
我们是为着“健身强体”来到门球场的,我们是为着“愉悦身心”来到门球场的,为什么不“愉快”呢?
再说说痛快地表达。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也是这样,需要“表达”,需要倾诉,也就是把心中的所思所想“流出来”。如果把人生的种种感受,全部严严实实“封闭”在心中,日久天长,腐烂发臭,人不“憋”出“病”来才怪呢。中医书上不是有“忧郁成病”一说吗?
这样说来,打门球后的感受怎样?把所思所想痛快地表达出来,来个竹筒倒豆般倾诉,岂不惬意?
说到生活得惬意,我想起法国蒙田一句名言:“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惬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说到“痛快”,绝不要误以为是“倾盆大雨”“狂轰滥炸”!痛快者,高兴畅快之谓也。把打门球的高兴畅快感受“表达”出来,是一门艺术!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向人“表达”,也要知己知彼,看清“对象”。
譬如,当“我”学会了“薄擦球”的基本功时,与已经掌握了这个基本功的人,和没有掌握这个基本功的人,倾诉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倾诉得体,分寸恰当,平等交流,才能引起共鸣。这样的“表达”,才“痛快”!这样“表达”的效果,才能产生快乐的连锁反应。
“痛快地表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写成文章,到报纸刊物上去发表;
写成帖子,到网站论坛上去交流;
放下球杆,与球友随意谈谈经验教训;
写则日记,有话即长无话短,给自己留个记忆……
还应该指出,“参与”与“表达”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愉快地参与,所以才能产生表达的渴望。把“参与”后的诸多感受,痛快地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在相互取长补短中,又可以吸取别人“愉快”的营养,丰富自己,又激发起“参与”的热情,以求得更多的“参与”感受。这样水涨船高,自己下一次的“表达”又会有新的内容。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球友们,做到了“愉快地参与”“痛快地表达”,这门球“打”得还不快乐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20: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3-28 20:11 编辑

细致些,再细致些
(门球随笔之三十九)
朱家托
门球场上“粗糙”的表现,几乎随处可见——
裁判台上摆放的物什杂乱无章,看台的座位上厚厚的灰尘,围墙上张贴的标语有一角正在向你招手,场地里的瓜子壳还静静地躺在那儿……
击球员匆匆上场,前脚鞋带刚掉下来了,后脚就踩着了,立即来了个倒栽葱;场上球未停稳,就急不可耐地挥槌击球;裁判喊了球号后,击球员还半天找不到自己的球……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可见,提出开展门球运动时“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建议,不是杜撰的寓言,也非空穴来风!
“粗糙”的反义词是“细致”!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把门球运动做得细致些,再细致些!
细致,更多的时候表现在细节上。
细节者,细小的环节之谓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门球人,想把门球运动做大做强,想把门球技战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想在游刃有余击打门球的过程中享受快乐门球的甜蜜,怕只是一厢情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成语,就道出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理!
开展门球运动应该细致在细节处,这是许多门球协会和门球队成功开展门球运动的经验之谈!
先说说门球技战术吧!
细致在细节处,教练的角度来说,就是确定战术,发出指挥口令,要细致一些。譬如,①号球过一门后,教练发出“①号球到二线占位”的指令,就显得“粗糙”。如果教练发出这样的指令:“①号球到二门前二号位占位。”岂不是指令更细致一些?
细致在细节处,击球员的角度来说,在入场、瞄准、击球、节奏等等上面,都要沉着细致处理。
再说说门球协会工作吧!
细致在细节处,就要求把门球的组织、普及、提高等等工作做得细致一些!
譬如做门球普及工作。在机关、学校、事业、企业、社区、乡镇、村等等方面,兴许社区与乡镇是难点,而社区与乡镇中,兴许乡镇又是难点,乡镇与村中,兴许村又是难点中的难点了。就说做村级门球普及工作吧,门球协会的同志,就应该不仅要身入村,还要心入村。调查研究,看看普及工作到底难在何处?找准切入点,然后把工作细致地做到人,细致地做到事,细致地做到物……
又譬如做赛事工作。功夫在赛外!赛前周密细致的计划、安排,各项准备工作的到位等等都力求细致。哪怕一个进入门球场的指示牌,哪怕横幅标语的悬挂地点、位置,都要细致一点地处理好。
还譬如筹集门球活动经费。门球赛事活动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持。经费从何而来?政府很难全部包揽下来,缺口部分如何解决?既要落实到人去办,又要掌握公关的“火候”“分寸”,把工作做细致周全一些,才能心想事成。
慢工出细活。细致,就不能急躁;细致,就要关注细微处。
心急煮不熟饭!门球场上的“绝活”,是慢慢“练”出来的;门球场上的“功夫”,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哪怕一个正确的瞄准姿势,也非一蹴而就!瞄准姿势不规范在那一个节点上?是起槌前?是起槌中?还是起槌后?是眼?是手,还是击点?……要分析,要思考,要对症下药“纠错”,要苦练,要细致练,才能掌握技巧。
门球场上练就了“细致功夫”,将使门球人终身受益!
直面我们的生活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成为一个细致的人?
我不时看到,一些女门球同胞,从门球场回到家中,之后再出现在街道、商场、公园时,星星耳坠、皮外套的毛饰边、裤子上的流苏……这些饰品,精细、活泼、随意,不经意间就把女人味挑逗出来了。细节扮靓了女人,“美丽的女人悦目,细致的女人悦心”。可见,“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  
实际上,细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种优秀的人生本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难怪蜀主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细节,我们就会丧失很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会让我们犯下大错,后悔终生。工作,就是在细节上打仗。谁能够细致处理细节,谁就能够率先成功。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败正是取决于那些不怎么被人注意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在工作上,也许一个小细节就影响到了事情的成功。零缺陷工作的要求就是杜绝工作中的不细致。
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门球运动做得细致一些呢?我们为什么不与“差不多先生”说“再见”呢?从某种意义上说,门球运动细致之日,就是门球运动做大做强之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7: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家托 于 2012-4-19 17:36 编辑

门球“得分不封顶”引起的哲理思考
(门球随笔之四十)
朱家托
提升中国门球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中国门球运动向高品位高档次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把门球职业道德修养、门球哲理教育、门球运动研究方法与门球专业技战术理论摆在同等的地位。
门球哲理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门球人面前,特别是各级门球协会面前,的确值得认真研究,并且付诸实践行动的。
以“得分不封顶”为例,“终点柱”变为“中柱”,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有效撞击中柱后的球可重新进一门继续比赛,得分累计。这就是说,一场门球赛中一个单球不再是完成打柱获得5分后就“寿终正寝”了,而是可以重新进一门得分。“得分不封顶”是提高门球竞技水平权重的好规定,是“2011规则”的最大亮点。关于它在门球技战术层面引起的激励作用,已经有不少门球有识之士做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一、“得分不封顶”鼓励竞争,增加了体育竞技色彩,更加彰显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球类运动规则中,一种限时不限得分,如篮球、足球等等;另一种限分不限时,如乒乓球、排球等等。唯独门球,《2011规则》以前的规定是既限时,又限分。一场球30分钟,钟点一到,比赛结束,一个单球打满5分后,就不能再得分了。这样势必造成一些球在场地上倒来倒去做些无用功,其目的只是为了耗时间。这就把生龙活虎的球场气氛稀释得没有多少味道了。让人油然而生“没有看头”的嗟叹。《2011规则》“得分不封顶”的规定,让一个单球得了5分以后,还可以再进门得分。竞争意识的强化,必然带来竞技色彩的浓烈,也就高扬起“更快、更高、更强”的大旗,让门球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技战术的“最大化”,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二、“得分不封顶”矫正了立身处世的视力,揭示了认识论实践论的真实规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场球的得分没有上限,就是鼓励运动员尽最大努力,得更多的分。然而,因为体力、技术、情商等等的差异,谁都不能说自己的得分是“最好”的。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二十六岁时发表了相对论,一跃而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当人们赞誉歌颂爱因斯坦时,这位科学家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周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周越大,它的圆周长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
我们不能仅仅把爱因斯坦的话理解为“科学家的谦逊”,实际上,他们真实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规律。
我们夺得一场球的胜利分数,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只能说“更好”,不能说“最好”。“最好”的潜台词就是“封顶”了。事实也证明,打仗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打球没有永远的冠军,普遍的规律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以“中国门球冠军赛总决赛”为例,从2005年起,连续五年,没有一支门球队能够接二连三夺得冠军。再看看我经历的球赛,实行“得分不封顶”后,我单球得分的最高记录是10分,而兄弟队的王老单球得分的最高记录是17分。2011年《门球之苑》“读者杯”挑战赛预赛中,最高团体单场得分40分,最高双打单场得分42分,最高单打单场得分50分。由此可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岂止打门球,我们做其它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得分不封顶”将矫正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视力,浩瀚的宇宙是没有穷尽的,未知的领域是不断出现的,所以实践也是没有终止的,认知也不会是最终的。
三、“得分不封顶”正本清源,摆正了基本功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列奥纳多·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因为,没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成就不了一代宗师。
而穿门得分、薄擦奔袭、远程击球、精准打柱、远距离闪带等等门球基本功,就像达·芬奇画蛋的基本功一样,为成功保驾护航。
“得分不封顶”,更加凸显了技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引起了战术重大调整的连锁反应。
“得分不封顶”还向国人敲响了警钟!各行各业都有如“撞击”“闪带”“擦球”等等技术基本功,而人们常常忽视甚至不屑对这些“基本功”精益求精的练习,淡化基础。君不见“空中楼阁”、“急功近利”、“守株待兔”等等思维方式,总是桎梏着人们前进的步伐。没有学会走就想学跑,没有打牢地基就想建高楼大厦。头脑一发热,就想一天创造奇迹,就想一天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感谢“得分不封顶”,让“基本功”与“基础”的价值引起重视了,让人们的认识返璞归真了,让人的潜能“积极化”“最大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4-4-28 0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