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手留余香 于 2016-3-16 09:47 编辑
新规关于场地部分的描述引起热烈的讨论。我建议作如下修改:
一.场地:分为比赛区、限制区、开球区、自由区,要求地面平整。 1. 比赛区为长方形,长20米,宽15米,(±5厘米)。 2. 限制区是比赛区外围宽为0.5-1米的区域。限制区一侧的边线与比赛区四周的边线重合,即为比赛线(也称界线),另一侧边线与自由区的边线重合,即为限制线。限制线与比赛线平行。 3. 比赛线以及由比赛线构成的四个角,其次序名称,见图1所标示。 4. 开球区为长方形,其两条长边线分别与第四线、限制线重合。两条短边线垂直于第四线,其垂点距离第一线分别为1米、3米。 5. 自由区设置在限制线以外,应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说明:① 建议人造草坪门球场的限制区与比赛区使用不同颜色,开球区与比赛区、限制区使用不同颜色,以便于识别。 ② 如果场地区域之间无法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的,可附加小于5厘米的色带以作为区域交接处的标识并一律以色带的“外沿”为区域边线。
小学生做作文,请老师们批改。
重新编辑,增加以下“修改理由之说明”:
1. 新规则中《2.比赛线(通称边线)宽1-5厘米。》的文字表述引发争议。这句话的逻辑思维和措辞构成不妥,不科学。混淆了“线”和“带”的概念。 2. 边线、比赛线、限制线、界线、重合线、“外沿”,都是“线”。在平面区域中,当一旦把“线”设定为有“宽度”时,那就不是“线”了,而是“带”或称“区域”了。 3. 一个区域四周的边,称“边线”最为贴切;两个区域交接处的线,称为“界线”最为贴切;因为是比赛场地,而把“界线”称为比赛线、限制线也无可非议。因此在门球规则中可以把边线、界线、比赛线、限制线作为门球场上“线”的规范名称,这些已经足够了。 4. “重合线”,“外沿”这两个名称,用于文字表述的解释也是可以的,但也没有必要列入“线”的规范名称之中。至于“端线”这个名称,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5. 关于在我的所谓的“规则修改”中为什么增加了说明①、②?理由是:正视门球场建设不断发展的现实,为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