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4-7-20 15:32 编辑
小说《生男生女不一样》中,男主人公齐光宗之妻 ,婚前与多人有染,其中包括现丈夫,先孕后婚。婚后7个月的一个雨夜,在闪电雷鸣中产下男孩,取名齐耀祖。光宗的两个哥哥,都是生的女孩,耀祖倍受宠爱。特别是经算命先生“伴惊雷而生,必当大任,名震天下”的蛊惑后,光宗更是把儿子当神仙供着。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全是优点,缺点、错误也是优点:长到10岁还得别人给穿衣服,那是“被人伺候的命”;学习不好,那是“大智若愚”;上初中就调戏女同学,那是“才子爱佳人,天经地义”。一个偶然机会,经验血证明耀祖是别人的孩子后,态度来个180度转弯,咋看咋不顺眼,竟然找茬将耀祖打伤致残,获刑5年。 这当然是虚构的故事,但它揭示的道理却很值得玩味,那就是人对他人和事物的态度,往往因与自己的关系不同,而产生偏见。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人对门球规则“过度宠信、崇敬”的态度。在这些人看来,现行规则没有任何缺点、毛病,不能改,尤其是不能大改。请看:默记10秒,本来是天底下最落后的制度,但必须坚持,不能改,因为问题不在制度,而在裁判员;一边倒《有特殊的观赏性》;《要学会欣赏一边倒的比赛》,谁说一边倒没看头,那时因为他“没学会”欣赏;什么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一边倒,不只门球有;一边倒本来是从“娘胎”里(规则)带来的的,却硬说是因“技不如人”。还有,规则复杂、战术深奥难懂,打几十年球的人,不懂规则,看不懂战术,纠纷多、矛盾多,一般民众看不懂,更难参与,作为大众项目这这是致命缺憾,致使几百万有条件打球的,离开了球场,明明是大家玩着没兴趣,才离开的,我们一些朋友,不做调查研究,却单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是门球人口萎缩,与规则无关、或关系不大,主要是领导不重视、政府不给钱。我们客观的分析一下,哪个群体项目像门球这样,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群体项目就得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有兴趣,这是根本,花钱“雇人玩”,花钱买赛,那是不现实的。想象去年民政部办的全国“军休干部”门球赛那样的待遇,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参赛人员团以下职位的都不多。 我想,这些偏见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是把日本的规则当成中国的了?还是从中已经或者希望得到什么利益? 真该从规则里抽点“血”,验一验,看它到底姓日,还是姓中,到底是谁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