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23 06: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濮水龙乡居人 于 2011-10-23 06:53 编辑
我当临场裁判的一点体会(九头鸟)
1、在裁判员之间的配合上要灵活机动,最终目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在配合中对不熟悉的裁判员搭档应以引导的姿态来影响,就是说你先站好位,对方一看就会知道自己应该站的位置,用规则的要求说“站位对角线,彼此面对面。甲裁看击球,乙裁看落点(观看流动的落点)”,一定要站最佳的位置;裁判之间可用眼神来沟通与交流,在乙裁处理完界外球前来配合时,你要给乙裁预留位置(两个裁判员不管在任何位置都要将球夹在中间),如果乙裁从背后前来配合,在击球员未击球之前可将甲裁的位置让给前来配合的乙裁(两人各行走N米),可用经验来讲就是“上与让,进与退”的关系;再如呼号时机的配合,主裁呼了号,击球员有一个答到和准备的过程,可把这个时间放在裁判到达甲裁位置之间的距离上,也就是主裁立正呼号点上,(但不包括副裁已经在击球员附近)这叫“相向运动”可节省裁判用时;在进入闪击阶段裁判员的配合,撞击后,击球员捡起被撞击的球,这时甲乙裁就要卡位(甲——自球——乙、三点一线、间距2m左右),在击球员定位之前裁判员不要动,一旦击球员选定了方向不动了,裁判员马上按需调整位置(当面的或距离甲裁近的当甲裁,背后的或距离乙裁近的当乙裁,平行运动)可用经验来讲就是“击球员动裁判员不动,击球员不动裁判员立刻行动”。
2、裁判员之间分工的配合,在一场比赛中,两个裁判员分开跑的时间大约要占50%,在一起面对面共同观察的时间大约也是50%这就对了。例如界外球进场是没有任何权利的,只是进场而已,落位球、接力球、不过门、不撞柱、不撞击的球,也就只是落位而已,象类似这样的球,两个裁判员都需分开,提前到下一号位置,这样一来就会使比赛连续进行。在一场比赛中,节奏很关键,这就靠我们裁判员来调动,若由于裁判员的业务不熟或运用不合理等造成用时过多,使比赛断断续续不能连续进行,那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了。一场比赛的亮点就在于分工明确合理,呼号及时恰到好处,配合默契自如流畅。这样一场球就有看头。
3、肢体动作的美感,手势动作代表着我们肢体语言,既然说话有阴阳顿挫,我们肢体动作也应有水分,不能做得干枯。所以我们所做的动作要能说话,如距离远近——对声音大小,调动节奏——做动作刚柔,球是否关键——需要配合快慢,每当做手势的过程中要有三势,出有出势两手中指贴于裤缝,在基本立正姿势的前提下来做手势叫出势,做出的手势要略有停顿叫展示、回来时一定要干净利索到位叫收势。跑动是裁判最基本要求,但不能跑死了或不跑,要跑得好看、流畅、自如,起步不突然,停顿不陡峭,干净利索,能前跑、侧跑、还有退跑,不需要跑时就用横跨步和调整步。在前后两节之间可合并应用,就是前面的落点位置就是后面起点的位置,不要叫别人感觉到你总在不停的晃动。要做到给人感觉你动得少而球球到位,动在无形之中,定在到位之点。只要你懂战术会打球在执裁中就会有预见性,做到以上所讲的就不算太难了。
4、在与运动队交流和沟通上下功夫,规则中要求只能一个佩戴教练袖标的人指挥,非教练员不得指挥。非击球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地。为了比赛能更高质量的进行,我们想出了一套更好的办法,在场地限制线外一米处又添加了一道线来限制运动员的,目的是给教练员一个活动区域,这样一来教练员就不会进到限制区了,我们的目的不是怎样去判罚而是想办法为他们去遵守而创造条件。我们注重检录,在检录时特别强调注意事项,做到有令禁止,在比赛中注重监督和警告力度,当运动员看到你的作为时不得不认真对待,这样一来就会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使比赛秩序井井有条。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裁判员自身要严谨,不论在精神面貌,手势动作,跑动姿势,语气宣判上都能给场上带来气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