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2-11-22 10:12 编辑
第二百八十五篇 2018年第一期《门球世界》观后感(一) 老李:老张啊,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是介绍2018年第一期《门球世界》刊物的。我记得原来的《门球世界》是郑 炜搞的那个“门球世界俱乐部”的内部刊物,没有公开发行。这次我见帖子里介绍:刊物的主管、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办公地址等等的都不一样了。你不是一直在帮助郑 炜办刊物组稿吗,知道一些具体情况吗? 老张:你看,我今天带来了这份刊物,你先看看吧,咱们边看边聊。你说的那个帖子我看到了,是专门介绍今年第一期《门球世界》刊物出版情况的。这个事儿,郑 炜在电话里和我简单说过:就是经他和中国门协洽商,从今年起要逐步把《门球世界》办成中国门协的会刊。你看第一期的刊物上写的很清楚:主管单位是 ——北京市体育局;主办单位是 —— 北京体育博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协办单位是 —— 北京市门球协会。刊物的办公地址也移到了“北京市东城区工人体育馆南楼体育博览杂志社405室”;邮编是100027 我问你:从以上这些变更中,你能看出一些什么名堂吗? 老李:咱不太懂这个,总的感觉……好像是他这个刊物有点儿“升格儿”了。你看啊,从主管、主办、协办单位到办公地址、邮编等等的,原来都是《门球之苑》使用的呀!这回这么一下子不是全都“易主、易位”了吗!那你到底怎么看呀? 老张:我的看法和想法和你差不多。具体情况咱们还不太了解,但是从第一期的动态看,我个人的感觉似乎是这个《门球世界》刊物已经开始“升格儿”了。而且接下来如果加把劲儿,注重提高刊物的质量,让他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广大的门球爱好者,让大家想看、爱看、值得看、有东西有内容有新意可看……,就有可能逐步、完全“取代”了原来的《门球之苑》杂志。 老李:我记得你说过,你原来一直订阅《门球之苑》杂志,已经坚持了10几年的时间;从2015年开始你就不再订阅了,原因好像是因为“没的可看”! 老张:说的准确一点儿,叫做“毫无新意”!翻来覆去总是那么老一套,想找点儿、学习点儿新东西、新观点、新思路……没有!你说这样的杂志还有什么看头儿啊! 老李:哎——,这次的第一期《门球世界》杂志你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呀? 老张:他是1月5日出版的,到19日的下午我才收到给我邮寄来的一本。今天我就是想和你一块儿仔细看一看,然后再就这第一期刊物的情况、看过以后的第一印象、感想、看法等等随便聊一聊。 老李:我对这个东西可是纯碎的外行。对我来说,顶多就是个看热闹儿,咱能发表什么见解呀?! 老张:看你说的,见到一个新东西,看到一份新刊物,总该有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吧?不然的话,那就应该叫做无动于衷了。你先笼统地、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然后咱们随便聊聊。 老李:那好,我就尽力而为吧。 你别说,从头到尾我简单的翻看了一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份刊物还是挺有气派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儿、封底,用纸,版面儿安排,印刷质量,插图等等,都显得很正规、很庄重。里边儿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新闻动态、赛事活动、技术战术、规则裁判、教练指挥、问题探讨……各方面都涉及到了,可以说是一份地地道道的门球刊物。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不错!怎么样?说说你的感觉吧。 老张:差不多,我拿到这份刊物后,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给我的第一感觉和你差不多,可以说是不错。具体说就是你用的那两个形容词儿 —— 很正规,很庄重。但是如果问你: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哇?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呀?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毕竟这份刊物刚刚以一种全新的面目出现,而且将来还将要担负着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帮助他及早发现、找到和逐步解决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才行。 老李:你这话说的倒是在理,毕竟他是一本门球刊物,和我们这些人密切相关。如果能够通过这个刊物让我们及时了解门球界的一些新动态、新政策;全国各地的不同赛事活动;特别是从门球基础理论方面能够给我们不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观点……,那一定会促使我们更加开拓思路、开阔眼界,更加热爱门球运动。 老张:你刚才说的这些,我觉得恰好代表了广大门球爱好者的心声。如果概括成两个字,那就是“新”和“活”。 所谓“新”—— 就是要有朝气、有闯劲儿、有活力、有新意;要敢字当头,不因循守旧,不满足现状,不人云亦云。这样的刊物才能让人觉得有看头儿、有意思、有期待、有希寄。说得直白一点儿,就是让人家觉得:通过阅读你的刊物,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新的思维、新的迹象、新的想法、新的见解,感到对自己有所启发、有所提示、有所激励、有所促进。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肯动脑、善动脑的人来说,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促进、领航引路作用。如果总是墨守成规走老路,凑合将就混差事,多少年的车轱辘话翻过来调过去老是那一套,很快就会失去读者、丢掉民心。当然,对这个所谓的“新”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才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兩重性,谁也不可能一贯正确。就门球来说,这些年始终处于一种变化、改革、试探的动态环境中。对某些问题有争议、有不同看法是完全正常的、允许的。对于一些新思维、新建议、新提法不要也不应该过早地下结论。要允许不同见解存在,通过长期实践、反复检验再让无可争辩的事实来说话。 所以在刊物里面,应当能够看到不同观点的表述和争辩,千万不要形成“一言堂”,甚至张口闭口都是“官风官气、官姿官态、官腔官调”。我个人觉得:作为一种刊物,能否自始至终保有、坚持、体现一个“新”字,直接关乎着他的生命力! 所谓“活” —— 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真实客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地及时反应、传达与门球运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让怀有不同要求、不同愿望、不同需要的人都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当然,毕竟你是门球刊物,也要体现突出重点、抓住要害、适应形势、服从大局的基本原则。还应当力争做到多样化、精品化,用以引导、带领、促进、推动这一群众性的健身体育活动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老李:行,我觉得你说的这两个字 —— “新”和“活”挺重要,但是做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这两个字以外,反映在这一期里面的具体问题都有哪些呀? 老张:我没有进行归纳整理,就所看到的问题,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吧。 第一个、版面的总体安排,也就是排版问题。这个问题咱们都是外行,不懂其中的奥妙。但是我觉得,总的原则应当是要给人一个均衡、舒适、恰当、清楚的感觉。字体的大小,文图的搭配应当相互照应,相互协调;有些标题、小标题类的字体不要过大或过小;附图要保证清晰、不变形。你看下面的一些附图,都有些变形了:第22、23页的5幅图;第24页的(图八);第27页的(图五);第28页的(图六)、(图八);第29页的(图九)、(图十);第31页的(图一);第33页的(图八);圆中的球都变成扁平的了。 老李:我还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负责排版的同志对门球还不太熟悉,特别对战术图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上还不够到位。我看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给他们提个醒儿,指出来问题所在,排版的时候适当注意一下儿就行啦。 老张: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直接影响观感,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不经心、不严肃、不正规、不严谨的感觉。办刊物就应当从这些小地方入手,要精益求精,要出精品才行。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稿件的质量、水平、档次问题。你先看一下第37页的那篇文章: 《力度是门球技术之魂》 作者:XXX 最近练球和赛球中,我们发现球员中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力度的掌控不如人意,不是送球不到位,就是过了头且出了界,教练告诫我们苦练力度应是当务之急!!最近市门协也作了统一要求,规定了十大项目进行训练,其中训练力度的项目较多! 在门球技术中,用力的大小,即用力之“度”,不能图解和示范,也不能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来说明用多大力,球能击出多远。所以,门球技术中的力度,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击球后的结果上体现的、非常抽象的东西。但是,它在门球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极其重要的,它就像人的精神,电脑的软件一样,故称其为门球技术之魂。 一个门球运动员,力度不过关,不能算是合格的球员。要过“力度”关,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苦练。要能坚持苦练,必须首先提高对力度的认识。 有人认为:练力度不易“出成绩”,从思想上轻视力度的练习。他们认为“打到球才是硬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只重视自己“打住了几个球”,至于打住之后,是不是按教练要求,送到了位;是不是把本方球送出了界外;是不是送给了对方。试想,如果把本方球送出界外或送给对方,使整个局势立即发生逆转,甚至把全场的胜利拱手送给对方。所以应该在“打到球”后再加上“送到位”,“才是硬道理”, 这样表述才算完整。 也有人认为:力度不是一项基本功,不需专门训练。实际上力度不仅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而且还是最难掌握的技术。经常看到比赛时,教练反复提醒击球员,“千万不要出界”结果球还是出了界;“到位,一定到位啊”,结果球还是到不了位。平时没经过严格训练,沒有形成手感, 指望到比赛时“多提醒”,就能达到目的,那只能是痴想。其实,门球比赛中的球“到位”和篮球的投篮“投中”,是一样的道理,那是“功夫”,是经过长期苦练才掌握的“硬功夫”。篮球教练平时很注重投篮的训练,千方百计提高投篮命中率,从来不在赛场去喊“投篮一定投中啊”这样的废话。可我们的失误明显是力度功夫差造成的,“一失误成全场败”的教训屡见不鲜。 怎样才算力度过关?要练得自球或被闪送的球,能按教练的要求,落位于理想的位置,虽说不是一寸不差,但要基本到位,特别是现在练习撞击距边线较近的球这一项目,大家都很认真自觉地练习,要求击中边线球,自、他球全不出界,经过近几天的训练,感觉有了施力“手感”,有了施力“手感”再练就手控能力, 那么到哪个场地都能“通用”,每到一个新场地,打个三棒两棒,就能找到施力的“感觉”,也就能迅速适应新场地。这才算力度过关! 力度的训练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方法,按市门协统一要求和规定项目,单独自我进行,勤练不松懈。击球到位的练习,闪送球的训练,撞柱练习, 要中、长距离交叉进行。 在门球比赛中,打好接应球确实十分重要. 如果接应球到位且有角度,为已方待杆队员创造良好的擦边奔袭条件.一旦擦打成功,便可重创对方,逆转态势.这种战术功效,接应队员功不可沒!赛场上注重整体配合,需要的是团队精神,每个人每一杆球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球员具备“甘当配角,甘当人梯”的精神,发挥整体实力,到位球可以产生强大的集体能量和威慑对方的作用。关键球的到位率高,能形成有效阵势促使全局皆活. 但也往往因一个球不到位,造成全局被动而痛失战机。 到位球的实质是力度的控制能力。力度是门球技术之魂 ! 为打好比赛,我们要多练这一基本功! 以上就是《力度是门球技术之魂》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我看咱们今天先聊到这里吧?下回再接着做进一步的探讨。你看怎么样? 老李:好吧,今天就到这儿啦。咱们下回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