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赵玉书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09: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0-27 14:42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二篇   
              抓好裁判队伍建设    促进门球事业发展
        老李:老张啊,今天咱们还接着聊聊有关裁判的事儿吧?你想给我介绍哪方面儿的内容啊?
        老张:我想谈谈怎样抓好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因为这是基础的基础,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他的都谈不上。
        老李:那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培养建设一支合格、过硬的裁判员队伍。
        老张:对。中国的门球人口有五、六百万之众,平时的基层赛事十分频繁。当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裁判员队伍综合素质较差,不适应形势需要,致使比赛中分歧、争吵、赌气、罢赛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门球运动文明、高雅的形象。我个人认为:之所以问题频出,主要是裁判人员的不作为和错作为造成的。遗憾的是,每逢遇此尴尬局面大都是以和稀泥的方式不了了之:“算了,算了!大家打着玩儿,反正不输房子不赢地,何必那么较真儿!”。最终是各执一词,各怀怨气,稀里糊涂,不欢而散。纵观日常基层门球活动,已逐渐形成规矩不足,松散有余,姑息迁就,恶性循环。
        老李:这么说一点儿也不为过。现在的裁判队伍和执裁水平,确实不能满足基层赛事的需要,而且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基层门协组织的足够重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来基层的门球活动会是个什么样儿?真的不敢设想!
        老张:门球事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一个靓丽的形象和良好的风气。裁判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执裁技能如何,起着非常关键、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门协组织应当下大力抓好裁判队伍建设。
        老李:那具体又应该怎么抓呀?
        老张:第一、严格培训,择优选拔。
               当前,凡持有等级证书的裁判员都是经过学习培训,掌握了最基本的执裁技能的门球爱好者。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本职工作,严肃认真执裁,为门球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所谓的培训是在图形式,走过场,顾情面,凑人数。有的象征性地讲上一、半天,甚至仅仅几个小时的照本宣科,然后就是开卷考试,颁发证书。恰似藏佛教喇嘛的摸顶仪式:来一个,算一个!不论年龄,不看动机,不计态度,不察效果,来者不拒,统统合格。无形中造成基层裁判队伍良莠不齐——潜伏危机,埋下祸根。
           日常比赛中之所以矛盾频发,问题频出,裁判员队伍的入口关没有把好、把严是最根本的原因。要想从源头解决问题,今后必须坚持严格培训,择优选拔:制订培训计划,规定参训条件,指定专人任教,提出明确要求,进行严格考核,坚持正常淘汰。彻底改变那种“什么人都能学裁判,是个人就能当裁判”的混乱状况。
         老李:对,一定要把好“入口”这一关。良莠不齐、来者不拒,稀里糊涂、草率从事,凑合应付、个个过关,这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如果大家都这样儿办,门球运动还能文明高雅的了吗!
        老张:第二、定期复训,不断提高。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门球运动也不例外。就拿我们的门球《规则》来说,每隔三年左右就要修改一次。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部《规则》诞生以来,至今已经修改10几次,每次都有不小的变化。广大的基层裁判员大都没有机会接受辅导或进行认真学习研究,他们的执裁技能和水平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即便进行了简单学习,听了一些讲座,不经常参与执裁实践,接触赛场上的实际问题,也会逐渐淡化知识、忘记动作、模糊标准、渐失技能。
           建议各级门协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每一至两年组织一次裁判员集中复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析新问题,开拓新境界。使绝大多数的裁判员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执裁技能。复训是更新知识,强化技能的必要手段,是推动门球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老李:你这是个新提法——定期复训、不断提高。《规则》修改以后,大部分人不可能都去参加正规的培训。但是基层门协可以定期组织复训,让参加过上级培训、级别高、水平高的人给讲解辅导一下儿,问题不就解决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比赛中再让裁判员出洋相
         老张:你说的出洋相,是不是指“理论过期、知识落后、倚老卖老、当场出丑”呀?
         老李:没错儿,有的裁判员脑子里的知识跟不上趟儿,人家《规则》早就改了,可他还按老一套办,这不就是当场出丑!
         老张:哎——,说实在的,也确实是难为了这些基层裁判员!光有使用,没有必要的培养和复训,这怎么能行呢!好了,咱们接着往下说:
          第三、 聘任上岗,实践检验
                   能够当一名合格的门球裁判员既是一份荣誉,又是一份重要的责任。级别再高的裁判,不亲自实践,不上场执裁,不钻研业务,也不会有高水准的执裁技能。对裁判员来说,关键是要看你在情况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对人的行为举止、球的位移碰撞、人与物的相互接触、时间空间的交替转换,能否及时做出明察秋毫的判断和准确无误的裁决。
           我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门球裁判员不能搞成终身制,不能成为铁饭碗!应当通过平时考察,群众评议,定期复训,严格考核,然后择优使用,聘任上岗。未被聘用的在一定期限内无权上场执裁。若想上岗要经严格考核,群众评议。这样,才能给那些吊儿郎当,不学无术,不求进取,滥竽充数者以警示和压力。
          老李:老张啊,你的观点我同意。但是你所说的办法,让我看不一定能行得通!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好多老裁判员都不太想干了,你不用我,正好啊!我还求之不得!你说,遇到这种情况可怎么办呀?
          老张:你说的这些确实是基层的实际情况,目前基层的裁判员队伍也是“日趋老化、后继乏人”,好多老同志已深感体力不支。就咱们单位而言,你现在还找得到60岁以下的裁判员?不少73、4岁的还在坚持跑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基层门协组织不注重裁判队伍中新生力量的选拔培养和整体队伍的建设提高。如果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那就可以采取宁缺勿滥,择优选用的办法。说实在的,对基层门协来说,处理好这件事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老李:我看到好多裁判员在比赛中他(她)们的跑动换位、随球移动的速度跟不上击球员的现象:一杆球打出去,年轻一点儿的击球员蹭蹭地跑着追球,可裁判员在后面紧追慢赶……总也跟不上趟儿。
          老张:如果总是这样,你说能不出现漏判误判?所以必须得重视裁判队伍的年轻化问题,应当有这个紧迫感了。咱们说最后一点;
           第四、赏罚严明,吐故纳新。
                    在坚持严格培训选拔,定期复训提高,择优聘任上岗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赏罚严明。对于一贯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公正执裁,群众满意的裁判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为严明纪律,建议:今后在市(县)级以上正式比赛中,对明显不作为和错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裁判员,要从严、从快、从重做出处置,决不姑息迁就。经察确属失职渎职的,应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警告、暂停执裁、直至取消裁判资格的处分。各级门协还应建立《裁判员执裁档案》,记录每个裁判员的执裁情况,备案留查,言之有据。
            另外,一般70岁以上的老裁判员应逐步做好善后,自然淘汰。个别体质好的可酌情使用,但应多安排做些组织工作。
          老李:对于这一条,我同样是支持你的观点,同情你的想法。我还是认为,具体做起来不太容易。因为对绝大多数基层门协组织来说,裁判员的培训、选拔、使用、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没有形成制度,没有一套成型的东西,甚至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不少地方的门协还是一副空架子,徒有其名,没人干实际事儿。
          老张:这就是中国门球的最大遗憾,基础不扎实,根基不牢固。之所以这么多年搞不好工作,干不出名堂,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但是,对于裁判员来说,我始终认为:做为一名裁判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拿到了资格证书,就意味着要吃苦、要付出、要奉献、要学习、要自律、要自强!否则自己就应当感到于心有愧!
           老李:哎——,要都像你老张这样就好了:无论干什么事儿,干就干好,要么就别干!其实细想一想,这个道理也不难明白: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既然你喜欢门球、热爱门球、痴迷门球、离不开门球,那就应当多用些脑子,多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他搞好。还是咱们前边儿说过的那句话:别再虚度光阴,浪费生命啦!
           老张:这些年参与门球活动的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门球活动搞得好与不好,其关键:一是要看在群众中普及的怎么样,有多少人参与进来了。二是有没有一支较高水准的裁判员队伍。三是活动是否具有经常性和普遍性,且能深受广大门球爱好者的欢迎。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队员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很值得中国门协和各地各级门协组织引起重视。
         咱们今天就关于裁判的问题先聊到这,下回我想跟你聊聊有关如何执好裁的问题。
          老李:行我正想听听你在这方面的高见哪。那咱们下回再见

点评

第62篇已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0 14: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7 0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2篇错字:

1、致使比赛中纷歧、争吵、赌气、霸赛现象时有发生,----分歧、罢赛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0-27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1 08: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1-1 08:21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三篇      
                      当好裁判“四要素”
        老李:老张啊,上回你说咱们这次聊一聊有关怎么当好裁判的事,那你准备给我介绍哪些具体内容呀?
        老张:我想和你一块儿探讨一下当好裁判的“四个要素”这是我个人归纳整理出来的,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老李:你是老裁判,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咱们单位的好多裁判员,不都是你亲手培养出来的吗。你就直接了当说说你的想法吧说实在的,我也想学一学,将来就是不上裁判起码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些与门球运动有关的知识啊
        老张:那好哇,看来咱们单位的裁判队伍又有可能要增加新生力量了!我今天要和你聊的题目就叫做《当好裁判“四要素”》:
门球裁判员是规则精神的体现者,是竞技赛场的执法者。通过裁判员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执裁,能调动参赛队员的积极性,活跃赛场气氛,使比赛在紧张、热烈、规范、有序的氛围中进行。怎样当好门球裁判员?我的体会是:
           一要注重形象。俗话说:像不像,三分样。这里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所烘托、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和精神状态。门球裁判员往场上一站——昂首挺胸,端庄威严,两眼炯炯有神。如同京剧演员出场后的亮相,要能使人为之一!执裁过程中——跑动迅速,手势麻利,口齿清晰干脆。观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暗赞:“看这裁判,真带劲儿!”。可有些裁判员,怎么看也不像个执法者。论站相——弯腰驼背眼无神;走起来——慢条斯理踱方步;发号令——含混不清似虫鸣;做手势——稀里糊涂像抹泥……。
         老李:最后这几句描述得很具体,形容的很形象,有些裁判员就是怎么看也“不像”!别说三分样了,他连一分都没有。
         老张:我认为:门球裁判员上场执裁就如同时装模特走上T型台、主审法官入坐审判席。首先要通过你的外在形象、精神状态烘托、展示出你的内在气质、修养和风度。让人们觉得“眼前一亮!”,能够吸引人、抓住人、震撼人,并立刻对你产生一种威严感、敬重感信任感和亲切感。这是当好裁判员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说得直白一点:首先你得像!如果浑身上下一点都不像,那就正如球友们所说:“就这样的,还当裁判?!”。
         老李:裁判员上场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关键,外在形象实在太重要了。俗话说:先入为主。每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都会有第一眼的视觉感受和评价。当裁判就得拿出模特走上T型台,法官入座审判席的精神头儿才行。
         老张:二要执裁规范。要求门球裁判员规范执裁包括两方面
                一是语言要规范:要讲普通话,口齿要清晰,读音要准确,声音要洪亮。如:球、门、分、号……等字不能统统“儿化”成球儿、门儿、分儿、号儿……。1、3、7、8这个阿拉伯数字应当读第1声,而不应该读第2声。在一次赛事中我曾听见一位国家一级裁判宣报:“两蒿,两蒙得风——”。你就是地方口音再重,也不能把“2”“两”呀!再如:把“撞击”读成“创击”;“触球”读成“住球”;“暂停”读成“站(展)停”……。类似的读音不准确、不规范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二是动作要规范:裁判员在场上要站有站姿,走有走相,立正转体,运臂收势都应当严格按《门球裁判员的宣判和手势》规范动作。该一动就一动,该两动则两动。手、臂、头动作的起始、运行、复位要节奏分明,到位得体,舒展潇洒,举止大方,不应变形,不能偷懒,不得省略。总之,一举一动都绝对不能松松垮垮,凑凑合合,吊儿郎当,应付差事。
         老李:要说规范执裁,基层裁判员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就太多了。有的裁判员呼号,声音时高时低,高的时候他突然一嗓子,能吓你一低的时候你就是站在他旁边也听不清。特别是手势和动作,太不规范了。比如“撞击某号球”,我看《裁判法》上讲的是两动——先曲臂后指球,在指向被撞击他球的同时连贯地报出“撞击某号”。可绝大部分裁判员都是曲臂时说“撞击”,往下挥臂指球时说“某号”这样,动作和发令就都成了名符其实的“分解式
         老张:关于执裁的口令、动作不规范的问题,我平时既注意了观察分析,也和一些人做过专门探讨。不少的裁判员都说:“平时培训、练习时,无论连贯还是分解动作,我们做都挺规范的,也显得挺带劲儿。不知为什么一上场执裁就走样了”。
              我个人认为:一上场就“走样儿”(或者叫做“显原形儿”)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根基不扎实、基础不牢靠”——有关裁判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领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不熟练、不自如;执裁现场所需要的一整套东西还没能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执裁过程中,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观察分析击球员的一举一动,唯恐失察误察、出现纰漏、引起纠纷、惹来麻烦……,在这种自顾不暇、手忙脚乱的心境之下,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手势动作是否规范端庄、到位得体!当然,这些“走样儿”与一些裁判员执裁时的松松垮垮,凑凑合合,吊儿郎当,应付差事完全是两码事。
             三要认真以恒。有些裁判员参加正规的、层次较高的比赛时,比较严肃认真,一举一动还个样子。而在平时的基层赛事中就马马虎虎,随随便便:跑动不积极,手势不正规,观察不仔细,宣判不及时……,结果是错判、漏判屡屡出现。可以这样说,基层赛事中但凡出现意见分歧、争吵、赌气、赛等不文明、不礼貌、不愉快现象,基本上都是由于这些“二五眼,不认真”的裁判不作为和错作为造成的。做为一名门球裁判员,无论比赛的性质、规格、规模、水平档次如何,应当把每一次执裁看做是学习、实践、锻练、提高的难得机遇,始终抱以认真的态度。如果你“看人下菜,量体裁衣”,首先就是把自己降了格,不仅是对自己不尊重,更是对参赛者和广大观众的不尊重。
         老李:这种情况不少见:省、市搞比赛,规模大、人数多,你看那裁判一个个穿戴整齐、精神饱满、口令洪亮、动作带劲儿。一到基层赛事就完全不同了,穿着随便、精神萎靡、口令有气无力、动作马马虎虎
         老张:这种稀松散漫的习性,在基层赛事中早就习以为常。相反,如果哪个裁判员一认真、较真儿,不仅会被另眼看待,甚至会被视为“另类”!好了,咱们说最后一个吧:
             四要与时俱进。我个人认为,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挥杆会打球——技术全面,又有特长;持表可指挥——头脑清醒,独具匠心;上场能执裁——挥洒自如,令人佩服;理论善研究——刻苦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每次执裁中你与“门球”距离最近,看得最清,听得最多,见得最广。要十分珍惜、好好把握这个学技术、学战术、学指挥、学裁判的绝好时机。真正做一个场上(学习借鉴)场下(总结提高)的有心人,那么你一定会场场有体会,次次能提高,不断得进步,从而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老李:我看哪,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根本态度问题。说实话,当裁判不容易,是个苦差事,但要真正当好裁判就更加不容易。体力付出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
             我觉得你今天归纳的当好裁判的“四要素”很重要。一要注重形象二要动作规范三要认真以恒四要与时俱进如果各级门协组织下大力从这四个方面狠抓,每个裁判员也自觉地从这四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下功夫刻苦练习、认真执裁。从某种程度讲,会对咱们基层门球活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张:你说得对。球员认真学刻苦练,提高技战术水平;裁判认真学刻苦练,提高执裁本领,各地的门球运动必将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怎么样啊,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关于裁判的问题,我有不少想法和看法,有机会咱们一个一个题目地慢慢聊。
         老李:好哇,今天就到这儿啦,下回咱们再接着聊。再见啦!

点评

第63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2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31 20: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玉米 于 2019-10-31 20:23 编辑

第63篇错字:

1、或者叫做“显原型儿”----原形儿 2、头脑清醒,独具将心----匠心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1-1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09: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1-15 18:57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四篇   
                   践行“四多” 力戒“四懒”
        老李:老张啊,上回你讲的《当好裁判“四要素”》我回去以后和一些裁判员们聊了聊。他们都同意你的观点,一致认为当好裁判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也有的同志说,市门协对裁判队伍的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发了证就不管了,应当经常组织学习研讨,传达上级的新精神,学习新修改的《规则》,组织大家实习演练,不然裁判员的水平和能力,永远跟不上形势需要。
        老张:各级门协组织是基层门球裁判员的管理机构应当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复训、提高、奖惩……等等具体而又细致。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作在基层门协组织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弱项。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要强调:要想得到提高,必须靠自己。俗话说:事在人为。同样是一起培训出来的裁判员,为什么有的人进步非常快、执裁水平高、大家都佩服而有的却越干越窝囊、水平上不去,总是添毛病……大家总是对他(她)不喜欢、不信任、不佩服呀
        老李:没错儿,最终的决定因素全在个人,不能总是强调客观。那你就给介绍一些好的方法和诀窍吧。
        老张: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诀窍。我今天想说的还是强调裁判员要个人努力。题目叫做:《践行“四多”力戒“四懒”》。
        老李: ——,上回是“四个要素”,这回“四多”、“四懒”,说说具体内容吧。
        老张:裁判工作是门球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工作在比赛过程中具有组织、教育、宣传和推动门球运动的作用。裁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和运动队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出于兴趣和爱好,许多门球人都喜欢并愿意当一名门球裁判员。当前,有不少已获得等级证书的门球裁判员,对裁判工作的性质、特点理解不深,尤其对自身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使命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
             我个人认为:要想当好一名门球裁判员,就应当做到“四多”:
                  第一、多跑。多跑,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多上场、多执裁,多参与实践,多经受锻炼 —— 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多跑上几场。这是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快速成长,早日成才的唯一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多跑”,才能感触赛场实际,激发学习热情,体悟执裁真谛,掌握真才实学,练出过硬本领。做为一名门球裁判员,无论级别高低,如果不愿上场、不想上场、不敢上场、不曾上场 ——“跑”不起来,那就永远成不了一名真正合格的好裁判!
              当然,多跑——就意味着要吃苦受累,腰酸腿疼。夏日汗流浃背,晒黑皮肤。冬天要冻手冻脚,战胜严寒。还要多碰钉子、多遭埋怨、多受指责、多挨批评、多担风险。做为一名裁判员,从生到熟、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不经风雨就见不了世面,不磕磕绊绊就难以学到在规则条文中所没有的聪明才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门球裁判员来说,只有门球赛场才是汲取营养的沃土,摔打磨练的课堂,展示风采的平台,检验技能的考场。
         老李:——,你说的这个“多跑”就是争取多上场执裁呀!
         老张:当裁判你老是在场上走八字儿、迈方步儿行吗?该跑就得跑起来。你跟不上球的移动速度,就看不清看不准场上情况,就容易出现漏判和误判。当然,这个“跑”绝非单纯的跑场,而是重在实践、磨练、体验、提高。
         老李:那第二“多”是什么?
         老张: 第二、多看。不少裁判员执场下来如释重负,就和别人闲谈聊天,东拉西扯,甚至去干与比赛无关的杂事。对别人的执裁情况毫不在意,好象与己无关。
         老李:跑了一场了,挺累的,也该休息休息了吧?
         老张:休息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是,聪明的、好学上进的裁判员,应当充分利用隔场执裁、轮流休息的宝贵时间,仔细观察揣摩别人的执裁情况 —— 这就是要多看。
         老李:你就给说说具体看什么?怎么看?难道这看里面还有什么文章吗?
         老张:一是要从整体形象、气质、言行举止上看他(她)像不像个裁判员。做为赛场上的执法者 —— 门球裁判员,理应有着超凡脱俗的外在形象、风度和内在气质、神韵。裁判员往那儿一站,就应当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一看,就能立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和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震撼力和亲合力。很难想象:一个衣冠不整、精神不振、稀松马虎、执规不严的裁判员能导演出一场紧张有序、精彩纷呈的高水平的门球赛事。一句话:当裁判,最重要、最关键的是 —— 首先要像!不要让球友们私下议论:“就这样的,也能当裁判?!”你看某某哪点儿像裁判?”。
             二是看别人如何掌握比赛节奏,把握呼号时机,做到既不抢又不拖,忙而不乱,松而不垮,使裁判员工作、击球员操作顺畅自然,有条不紊。
             三是看别人对场上情况如何观察、判断和处置,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进行对比分析。
             四是看赛场发生特殊情况(重点是产生矛盾分歧、发生争执等意外事件)的时机、场合、原因、症结所在及处理方法、过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老李:看来么一个“看”也有不少名堂,得会看才行,不能只是一般的看热闹。
         老张:看的目的和实质都是“学”,看的过程就是学习、借鉴、分析、比较、吸收、消化的过程。
         老李:这就是你以前讲过的:什么事儿都怕认真。其实我们平时看球赛也是这样:大部分人是凑热闹、看热闹。少数人是用脑子看、带着问题看,通过看他能够看出名堂、得到提高。第二“多”是“看”,那第三“多”是什么呀?
         老张:第三、多想。通过多跑 —— 亲自实践,增长才干;通过多看 —— 分析对比,取长补短。接下来就要多想 —— 回忆总结,深化认识。每一场执裁下来,不能如释重负,得过且过;每一次比赛结束,不能过眼烟云,抛之脑后。对自己的执裁情况不能“狗熊掰”,而要养成“秋后算帐”的好习惯。
         老李:怎么还出来“秋后算账”啊!跟谁算呀?
         老张:跟自己算。就是要求刚刚执场下来的裁判员要坐下来、静下心,在自己的脑子里对执裁情况“放录像、过电影”。重点是出现诸如判罚犹豫不决,偶尔错判漏判,球队提出询问,观众发出质疑……的时机、时段、场上情况。应当怎样处置?自己是如何处置的?对,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错,错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养成多想、深想、细想 —— 赛后对自己“秋后算帐”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定能不断加深对门球比赛基本规律、突出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裁判工作实际,逐步理出头绪,选准工作重点,抓住要害关键,做到灵活应变。
         老李:其实你说的意思就是要多用脑、多分析、多琢磨。说穿了就是要随时总结、及时总结,这样才能记忆深刻,不断提高。
         老张:第四、多钻。上次咱们就说了: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门球理论是其毕生的任务。作为赛场上的执法者,理应比一般门球运动员学习更多一些,钻研更深一些,理解更透一些。原因很简单:
           一是《规则.裁判法》的定期修订完善,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只有同步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形势,适应发展。
           二是在多跑、多看、多想的基础上,会不断发现新矛盾、新疑点。客观上也促使我们对表面上似乎已经很熟悉、很了解的规则、条文进行深层次再学习、再探讨。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裁判员虽然努力学习,但只满足于对条文、规定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一旦变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方式,出现了没有明文规定、超出条文范围的新情况,他(她)们便茫然失措、无所适从。认真学习、深入钻研《规则.裁判法》,贵在吃透精神实质,弄清原本含义,真正理解和融汇贯通 —— 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出现类似情况、提出模糊问题,都能有条不紊,理直气壮地做出合情、合理、合法(规)又令人心服口服的阐述和解释。
         老李:让我看,这第四“多”才最为关键做为门球裁判员必须得多动脑筋钻研问题。因为你是裁判,是赛场上的法官,绝对不能用普通门球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老张你说的“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
        老张:要想成为合格的、优秀的门球裁判员就必须践行这“四多”。遗憾的是,有不少裁判员恰恰与此相反。
        老李:那就是“四不多”
        老张:与以上“四多”截然不同的做法是“四懒”:
                一是懒得亲自上场执裁:一些裁判级别较高的同志,每逢赛事必挂“长”,光动嘴巴不上场还有些年纪稍大的同志,“让年轻人跑吧,我们没几天蹦头儿啦!更有少数同志,遇到关键、重要场次,畏首畏尾,胆怕事,望而却步,打退堂鼓。怕别人找事,怕自己出错,怕当众出丑 —— 能少上尽量少上,能不上就不上。
               二是懒得看别人执裁:有些裁判员张口就是:“有什么可看的?谁执场谁负责,我有什么关系?还不如抓时间好好休息休息”。
               三是懒得多想问题:有些裁判员总是有一大套理由:“执完裁就完事儿,有什么可想的?哪来那么多的经验教训呀!大伙都彼此彼此,谁也强不到哪儿去!只要记住“嘴上积德,手下留情”就全有了!”。
               四是懒得学习钻研:他(她)们的理由是:规则、裁判法怎么定咱就怎么办,不就那几条吗!?你抠得越细越深问题越多,闹不好把自己也弄糊涂了!
         老李:咋听起来,理由还满充足的!别的不说,不愿跑场的我可见过不少,特别是那些挂“长”的,光动嘴皮子我看要是真正到场上,他们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强到哪儿去!
         老张:所以在裁判问题上,我始终坚持这样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不摸杆、不上场、不打球、不懂门球技战术的人,没有资格当门球裁判员。
               第二、身为门球裁判员,不想上场、不愿上场、不能上场、不曾上场执裁的,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裁判。
               第三、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 —— 打的不错、教的挺好、裁的挺棒善于学习
               第四、检验裁判,重在实践;定期复训,与时俱进。
               第五、每逢大赛的重要、关键场次,裁判长、副裁判长要亲自上场 —— 言传身教,示范执裁。
         老李:好!我非常赞成你这五条。只可惜,现实情况距离这五条所说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老张:就第一条来说,现在有些地方培养发展了不少年轻裁判员,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这些同志大都还在工作岗位上,比如小学校的体育教师。他(她)们只学习了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参门球活动,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有些人还从未摸过球杆、没上过场、没打过球,更谈不上门球技战术的理论了。如果让这些人上场执裁,会是什么结果?
         老李:你别看他(她)们不懂,可裁判的级别不低,有不少都是国家一级、国家级的。
         老张:我所说的第二条,就直接涉及到这些年轻裁判员。本来自己的基础不扎实,又缺乏实践经验,本应积极参与、亲自执裁、实战摔打、经受考验。可有不少人总显得那么娇气,放不下架子。真不知道他(她)们心里考虑考虑一个最现实问题那就是 ——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过硬的门球裁判员?
         老李:真是的,这些人要是整天心里想着自己怎么才能成为并当好一名裁判员,那不就好办了
         老张:第三条关于“全才”的问题,不是要求你样样过硬、样样一流。起码你得都学、都懂、都会、都内行、都拿得起来、都说得过去。
         老李:如果都像你所说的那样:打的不错、教的挺好、裁的挺棒,善于学习,我看就够意思了。不可能做到打球是明星、教练是国家级、裁判是国际级理论是权威
         老张:第四条中的“检验裁判,重在实践”,我的意思是:衡量一个裁判员,不能光看他是什么级别,多大年纪和干了多长时间,主要应当看他的执裁能力和实际水平。我觉得:级别和水平这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定期复训,与时俱进”的意思是:一定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能证书到手就万事大吉
         老李:现在有些地方就有一些老同志总是“自以为是”,其实他的那点知识早过时了。所以说,有些地方不时出一些“土政策”也就不足为怪了。
         老张:最后一条是专门针对“裁判一挂长,基本不上场,甚至根本不上场”这一“怪”实际是相当普遍现象说的。我认为:总裁判长也好,副总裁判长也好,不要只看到了那个“总”字,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你是一名“裁判员”,大家都是裁判队伍的组成部分。尽管分工任务不同、职责各有侧重,但当好裁判是所有人员的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另外就是:裁判裁判,只有在赛场上执裁才是裁判。如果光动嘴不动腿、光动口不动手,那叫什么裁判?不是要求那些“挂长”的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在场上跑,而是应当在关键、重要的场次亲自出马、挂帅上阵、言传身教、做出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摔打磨练出合格过硬的裁判长,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批批合格过硬的裁判员队伍!
         老李:没错儿,我看市里边儿那些年轻、级别又比较高的裁判,一比赛就都给安上个“副裁判长”的头衔,晃晃悠悠,转来转去,就没怎么上过场。对于这一点,一些老裁判们在下边儿议论可大了!
         老张:对这个问题,我早就有自己的看法,下回咱们可以专门儿聊聊。
         老李:那好哇,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下回再接着聊?我觉得你老张这个人不仅对门球技战术研究得很深,对裁判工作也很有独到的见解。就你这种干什么钻什么的劲头儿,太值得我好好学习啦!好,咱们下回再见!

点评

第64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3 1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0 08: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1-15 19:01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五篇   
                  “用”是爱  “宠”是害      
          老李:老张啊,上次你说要和我谈谈有关年轻裁判员的使用问题,都是些什么内容呀?
          老张:最近这几年,我注意观察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各级、各地在如何对待年轻裁判员的事情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门协的足够重视。
          老李:具体说都有哪些问题呀?
          老张:近几年,门球裁判员队伍不断扩大,更可喜的是许多20几岁、3、40岁的年青同志加入裁判队伍的行列,为中国门球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但是,通过几次球赛活动的观察我感到:不少地方、单位在如何对待、使用、培养、锻炼、提高年青裁判员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这些年青裁判员,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干好本职工作是其主业。必须承认:他(她)们能够直接接触门球实的机会比较少的。不像我们这些人,已经把参与门球活动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她)们当中甚至有一部分人至今尚未摸过杆、上过场、打过球,对门球技战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参与门球活动的经常化。对他(她)们来说,当务之急、最最需要的是 —— 实践、实践、再实践。应当为他(她)们创造和争取更多的机遇参与赛事,上场执裁,摔打磨炼,实践提高。
          老李:对呀,上次你不就说了吗,这些人最最缺乏的就是赛场实践和第一线的锻炼。
          老张:遗憾的是,每逢比赛,我们的各级门协领导总要千方百计给他(她)们安排一个“职务”,挂上一个“长”字。好像不如此一番,就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对不起他们的级别有损于他们的形象!有的还倍加呵护,怕在露天场地风吹日晒,黑了皮肤,脏了衣服,特意安排到有遮阳的场地上。在当前这种“裁判一挂长,基本不上场”的大氛围下,他(她)们也就理所当然地倒背手,迈方步,溜溜达达,走马观花,既不主动要求上场执裁,亲自实践;也不能对其他裁判员的执场予以及时有力的指导帮助。因为他(她)们身上挂着“长”字,肩上担着“重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别于(实为脱离)奔跑忙碌于一线的基层裁判人员。
          老李:有这方面的实际例子吗?
          老张:远的不说,今天8月底在河北霸州举办的《龙胄杯海润俱乐部会员门球单打精英赛》中,共分8个裁判组,每组7个人。当时我担任第7裁判组的组长,1——5组的组长都是3、40岁的年轻裁判。规定每场比赛上3个人,刚下来的裁判员要统计交报成绩、负责下一场的翻牌记分……,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天气酷热,口干舌燥,在露天场地执裁就如同奔跑在火炉当中,基本上没有喘息时间。就是在如此紧张繁忙的情况下,据我所知,有的年轻裁判“组长”自始至终就不曾亲自上场执裁
          老李:这也太不像话了,一个小小的裁判组长,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干嘛那么大的架子呀!这要是当上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不就更牛了
          老张:这样下去、这种作法,对年青人有百害而无一利。“用”是爱、“宠”是害!一个人加入裁判队伍,就意味着要奉献和吃苦,就要有风吹日晒、口干舌燥、腰酸腿疼、连场执裁的充分思想准备。“用”—— 就是要让他(她)们到第一线、到最基层的比赛场上去摸爬滚打,反复锤炼,在烈日当头、汗流夹背、紧张激烈、险情频出的情况下,经风雨见世面,触摸真赛情,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练出真功夫。中国门协的《门球裁判员管理办法》中也要求高级别的裁判员应当“……积极参加基层门球竞赛临场裁判工作,帮助解决基层门球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宠”—— 就是领导不敢用、不懂用、不会用、不善用。一见年纪轻、级别高就另眼看待,特殊安排……久而久之,由领导宠演变成自我宠其结果是“级别越高,作风越飘”,到问题就严重了!
          老李:没错儿,“用”是爱,“宠”是害。年纪轻轻的,就应当让他(她)们多到门球比赛的第一线、最前沿。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她)们经风雨见世面,开阔眼界,摔打磨练、了解裁判工作的真才实学,掌握裁判工作的过硬本领。
          老张:为什么每逢比赛,多多少少、大大小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出现?除少数教练、队员对规则、裁判法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外,绝大部分原因都是出在裁判员身上 —— 要么不作为,要么错作为、乱作为。一句话:就是在经过自我努力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没能达到“公正、准确”的要求。
             当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我们的裁判队伍中,有一些同志徒有等级,名不符实,执裁技能低,群众评议差。张口闭口“我是什么什么等级”,从不细究“我有什么水平”。要让我说:与其整天“赶赛场、凑次数、图虚名、混等级”,鬼迷心窍地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标签”,真不如把这份心思、这份精力和时间用到苦练球技上,说不定你还能练成一名门球高手!
          老李:像你说的这种情况还真不少我就见过有些年轻裁判员,拿着自己的裁判等级《证书》到处追着裁判长要求签字,据说这是将来提升自己裁判级别的重要依据。让我看,下边儿之所以有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和作法,是与上头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和要求有着直接关系。参加了、参与了某项赛事,只表明你有过某种经历;这与“水平提高、能力增长……等等不能完全划等号。就拿去年在上海举办的所谓国际门联的比赛来说吧:当了几天的裁判,一下子咱们中国就出了40多个国际级的裁判员,真让人感到震惊!这不简直是在拿门球运动开玩笑嘛!一句话:形式主义害死人
          老张:所以,在门球裁判员的培养、选拔、考核、使用、管理等问题上,我个人还是始终坚持上次咱们谈到的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不摸杆、不上场、不打球、不懂门球技战术的人,没有资格当门球裁判员。
            第二、身为门球裁判员,不想上场、不愿上场、不能上场、不曾上场执裁的,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裁判。
            第三、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 —— 打的不错、教的挺好、裁的挺棒善于学习
            第四、检验裁判,重在实践;定期复训,与时俱进。
            第五、要改变“裁判一挂长,基本不上场甚至根本不上场”的现象。每逢大赛的重要、关键场次,裁判长、副裁判长要亲自上场 —— 言传身教,示范执裁。
          老李:上回我就说了,我非常支持和赞同你的观点。特别是结合咱们今天聊的内容,如果不坚持这五条,年轻的不经风雨不见世面,缺乏实战技能;年纪大的逐渐老化、力不从心将来的裁判队伍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水平真是很难设想
          老张:这就要看各级、各地的门协组织有没有这种危机意识,有没有这个紧迫感。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门球运动的裁判队伍太不正规了,随意性太大了。从选拔、培训、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看,都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严谨缜密的制度、持之以恒的作风。特别是裁判员的培训(包括教练员的培训)显得太随意。往往是只要交了钱、参加了中国门协组织的短短2、3天的集训,就能拿到一份结业证书,就能往上升一个级别。结果是国家级、国际级的裁判、教练比比皆是,遍地开花。
         老李:我看也是,前些日子市里一名比较年轻的国家级裁判,球打得还可以,当教练只能说一般后来参加中国门协组织的一次教练员培训,连去带回总共四、五天的时间,结果也成了国家级的教练。看来不管是谁,只要交钱就能高兴而去,满意而归。
         老张:在中国门球界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每隔三、四年就要修改一次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我的看法是:修改《规则》是一件大事,应取慎重态度。真的需要修改,也必须走好群众路线 —— 先拿出初步方案,公布在网上、发到各地各级门协组织广泛征求意见;然后集中基层意见拿出第二稿,再到基层试打试用、征求意见;最后汇集基层意见拿出正式的修改稿。这样经过几次反复,拿出来的东西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有更强的可行性。
         老李:现在咱们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都是这样做的。先发通知说要修改什么什么法律法规,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后,再写出初稿交到人大常委会讨论;有时一个法律法规要反复讨论修改三、四次,才能最后定稿,正式公布。
         老张:可咱们的门球《规则》修改却不是这样。每次都是找几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内行在一块儿鼓捣几天就出炉了,然后就是高价向基层推销、收费办辅导班儿。
         老李:这样搞出来的《规则》到了基层能行得通吗?为什么不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呀!一个门球《规则》,有必要修改的那么勤吗?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修改一次又能怎么样!关键是你没有走好群众路线!
         老张:中国门球运动的历史只有30年左右,但是《规则》已经修改了10多次,平均不到三年就修改一次。我就想不通:总是这么瞎折腾,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思想在支配作用啊
         老李:要不人们对新《规则》总有提不完的意见啊!
         老张:有不同意见和见解是正常的。参加修规的人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正像你说的,关键是没有走好群众路线,说严重一点儿是不相信群众。比较典型的是2009年和2011年的两次修规:《2009规则》搞了一个既无理论依据,又无实践检验,根本行不通、办不到、做不成的所谓“限双”规定。结果是磕磕绊绊地还没执行一年,就不得不再次修改。《2011规则》出来后,群众的反映更大,有好多地方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我给他归纳成:《2009规则》是中国门球史上的最大败笔;《2011规则》为历次修规中语误最多!
         老李:听说2015年又要准备修改《规则》了。最近在《中国门球网》上看到有人发帖征求对修改《规则》的意见。
          老张:这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修规是门球界的一件大事,本应由中国门协出面、以官方的名义发布正式的通知,向全体门球爱好者征求意见和建议。可在类似的事情上,中国门协从来不出面、不露头儿、不出声、不表态。真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名堂!?修改规则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以个人的名义发帖征求意见啊?!为什么中国门协这么害怕群众,这么不相信群众?!
         老李:我看关键还在于中国门协的官办性质!
         老张:对这个问题我早有看法。中国的足球为什么总搞不好?记得有人说过:足协本身就是一个非法组织!“协会”本应是群众性的组织,可我们国家的众多协会都是官办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都是官派的。尽管有时也走一走所谓选举的程序,但那都是在做官样文章,是在“作秀”!我的观点是:中国的门球运动,只要政府大力支持,而不参与管理,定能在竞技化、市场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老李:老张你这观点可够激进的啊!不过想想确实有一定道理。好多文体活动都属于群众性的健身项目,都属大众文化的范畴。群众既然喜欢、乐此不疲,那就让群众自己去组织、去娱乐、去协调、去管理。
         老张:好啦,今天咱们聊确实有点儿走题儿了,就先到这里吧。下回我想跟你聊一聊怎么学习《规则》的问题。
         老李:好哇,我正想让你给我好好讲讲规则哪。那咱们就下次再见
         
     
                       
     

点评

第65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4 1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08: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3-1-24 12:32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六篇   
                    学﹑用《规则》的“五步法”
        老李:老张啊,今天咱们该聊聊怎么学《规则》了吧?原来我们队的老孙和老乔也想跟我一块来听听,还想请你专门儿给我们队讲讲。正赶上今天老同志要体检,他们俩就没来成。
        老张:咱们俩聊聊就行了,你回去不就是个很好的教员吗。
        老李:我可不行,岁数大了,当时听着还行,等回到家也就忘得差不多了。今天咱们具体聊什么题儿啊?
        老张:题目叫做 —— 学﹑用《规则》的“五步法”。就是学习和运用《规则》必须要走好的五步棋。
        老李:我说老张你可真行啊,无论什么事、什么题儿,让你一归纳、一梳理,简简单单的几条就出来了,还真是提纲挈领,一语中的,通俗易懂,好学好记。
        老李:行啦老李,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儿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是门球人共同行为的准则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规则》是守则,具有约束力;《裁判法》是法则,具有强制性。但只有在实践中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正确贯彻严格执行,使之促进门球运动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所在。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学习理解《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通过实践,我认为应当走好如下这五步棋:
          第一步﹑粗读文字 ——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的条文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什么叫击球撞击过门……说得清清楚楚什么是犯规,犯规后怎么处置,也写明明白白。凡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做到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似乎一点也不深奥,并不神秘。给人的感觉是:门球运动就是这么简单!
         老李:就是啊,《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不就那么一小本儿吗,谁都能看得懂。特别是2004年以前的几个版本儿,学习起来更容易。2009年以后修改的版本儿增加了不少东西,但都是从别人那里照抄来的,没什么实际用途。文字叙述可就繁琐多了,一下子把《规则》从原来薄薄的一本儿变成了厚厚的两本儿,还要外加光盘,售价也从原来的几块钱提高到了几十块。我们买的时候想不要光盘还不行,这不是强买强卖吗!这叫什么事儿啊!我看中国门协就是一个心眼儿——盯在钱上啦!
        老张:最近几年的修规,确有越修越烦、越修越杂、越修越乱的倾向。本来门球运动就是一很简单的项目,只要打上球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把他搞得那么复杂?与国际接轨也好,走自己的路也罢,都应当本着简单、简单、再简单,通俗、通俗、再通俗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你看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许多体育项目,有谁去专门儿学习他的《规则》啦?不是一看就懂?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门球行吗?之所以不吸引人,让人们望而却步、敬而远之,《规则》的晦涩难懂不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老李:在这样继续搞下去,整天在那里钻牛角尖儿,中国门球还能发展嘛?还什么出路
        老张:行啦,说多了也没有用,这不是你我平民百姓能左右的。还是接着聊咱们的吧:
          第二步﹑细读章节——发现问题,产生疑问。
                 在粗读文字的基础上,再逐字逐句细读,尤其是把《规则》和《裁判法》进行前后衔接对照比较,就会产生不少疑点。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如:2004年版《规则》部分第28页“⑷闪击后,被闪击的球碰上球门或终点柱,弹回静止后与自球接触:自球与被闪击的球位置不变。”而在《裁判法》部分第55页“2 ⑶……若闪击的他球碰到球门或终点柱弹回,停止时与自球密贴,为闪击犯规,自球放到界外,他球仍放在原位。”两者都说的是闪击犯规,怎么一个说自他球位置不变一个说自球要放到界外呢?类似的大大小小疑点在细读中可能会有“越读问题越多,越看越不清楚”的感觉。
         老李: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儿,我自己学《规则》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一口气儿念下来觉得挺顺的就怕反复学几遍,来回一对照,不知为什么就前后对不上茬儿了,结果是把自己给搞糊涂了。要不怎么什么事儿就怕认真、较真儿
         老张:我体会,这几乎是每个人学习《规则.裁判法》必经的一个过程。正如你说的:什么事儿都怕认真,都怕较真儿。一认真,一较真儿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接着就应该有第三步:
          第三步﹑深入研读——融会贯通,释疑解惑。
                 要想解开第二步细读中产生的诸多疑点,必须把前后的有关章节联系起来,逐个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弄清“认定”的标准原则与“处置”的方法结果之间的关系。正如前面谈到的,同属闪击犯规,《规则》中侧重讲的是如何认定只要自他球密贴了就应定性为闪击犯规。而《裁判法》则直截了当告诉你应当怎样处置及处置后的最终结果——自球放到界外,他球位置不变。这一步的深入研读很重要,很关键要能做到“钻得进去,走得出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老李:好家伙,要能做到“钻得进去,走得出来”,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看好多人发现疑问以后,就懒得再动脑子了既不愿意“深钻”,更不可能弄明白后再走出来。前几天赛球的时候,我见旁边儿场子的几个裁判在一块儿争论问题,就想叫上几个球友过去听一听。你猜结果怎么样
         老张:听什么名堂了吗?
         老李:别提啦,几位老哥说:“你吃饱了撑的!人家裁判争论问题和你有什么关系?听什么呀!有那闲工夫我还歇会儿”。
         老张:其实旁听别人的研究探讨争论,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遗憾的是,大多数门球爱好者都是止于对门球的一般爱好,不愿多动脑子去了解、熟悉、弄懂一些与门球运动密切相关的知识。当然啦,年纪比较大的老同志这样做没什么错,门球运动的终极目标还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老李:让我看,如果是一般的门球队员,学的少一点儿、浅一点儿还算说得过去,毕竟有队长和教练给他们做后盾。作为门球裁判员就不一样啦,你就必须下功夫好好学,要学深、学细、学透就像你所说的:要能够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老张:我同意你的看法。作为门球裁判员,不仅要学,学深、学细、学透,更重要的是还要在执裁的实践中“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去运用。所以接下来就有第四步:
            第四步﹑执裁应用——实践检验,又生疑点。
                 《规则 . 裁判法》的条文规定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一应俱全,天衣无缝。而门球赛场上是紧张激烈,瞬息万变,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实践证明,比赛中的许多独特情况在《规则 . 裁判法》中是找不依据,查不到说法的。每一名裁判员都会在执裁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惑,觉得心中没底,处置倍感棘手。如:击球员捡拾了被撞击出界的球拟闪击或已闪击怎么办?向界外闪击球,抬脚后自球刚好被震出界外怎么办?击球员利用某些自然形成的有利条件“巧用规则”犯规怎么办?比赛中遇到一般性干扰,又构不成妨碍比赛怎么办?尤其是超10秒判罚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服从怎么办?……等等。可以说,前边学的再细再深,一旦上场实践肯定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产生许多新疑惑。
         老李:我就见过有的裁判员,在下边儿说的头头是道,一上场他就傻眼啦。就像你说的:赛场上的好多情况、许多问题在《规则》里找不出依据,查不到相关条文,到底应该怎么判罚、怎么处置?经常为这些问题生分歧、闹矛盾,影响很不好。
         老张:凡是遇到《规则》里找不出依据,查不到相关条文的特殊情况,怎么判罚、怎么处置?这就要看你裁判员对《规则》的基本精神和原本含义是不是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吃透了、贯通了。这绝非一天两天的功夫,需要把《规则》掰开了、揉碎了,一点儿一点儿地吃进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品其味道,吸其精华,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灵感和思维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在情况瞬息万变,险情危机四伏的赛场上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得心应手地处置好各种复杂情况。
         老李:这可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看关键还在于是不是真正下功夫好好学习,学深、学细、学透,做到融会贯通了。
         老张:没错儿,你说的很对。咱们接着说最后一条:
                第五步﹑反复研读——领会精神,抓住实质。
                       执裁实践中之所以会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疑点,原因是我们对《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的基本精神还没有真正吃透和理解,对根本实质还没能完全抓住和准确把握怎么办?只有学习 —— 实践 —— 再学习 —— 再实践经过多次反复用心思去体悟用汗水去实践靠实践去检验才能逐步提高。这一步就是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实践再检验。
           老李:对,学习 —— 实践 —— 再学习 —— 再实践,只有这一条路。不用脑子刻苦钻研,不付出一番艰辛的劳动是不行的。
            老张:《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在不断修改补充完善,门球人都要认真学习。尤其裁判人员更应当下功夫学好用好。遗憾的是有不少同志学到第二步就知难而退,不求甚解了。
           老李:五步棋刚走到第二步就打退堂鼓,那怎么行呀!
           老张:是啊,作为一名裁判员,带着一大堆问号,揣着满肚子疑惑去上场执裁,你说,能不出问题嘛?
           老李:解决的办法,就是你刚才讲过的。
           老张: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坚持实践,丰富知识,提高技能,才能及时跟上形势,不使自己落伍,从而为门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老李:这么说,要想当一名合格又过硬的裁判员还真是不容易。怎么样,今天的内容都介绍完了吧?咱们下回聊什么呀?
          老张:下回我想和你一块儿探讨一下关于超时犯规的10秒判罚问题。虽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也值得咱们联系实际好好探讨一下。
          老李:没错儿,超10秒判罚确实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当前,基层单位的球队里面老同志比较多,有的身体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究竟应当怎么执行?能不能执行?……可谓众说纷纭啊!总之一句话:大家都感到挺不好办!行啦,就等着下回你的高见

点评

第66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7 0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5 16: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3-1-24 12:25 编辑

第64篇错字:

1、夏日汗流夹背,----汗流浃背 2、放录象、过电影”----录像

第65篇错字:

1、迈方步,溜溜嗒嗒,----溜溜达达 2、有一些同志图有等级,----徒有等级

第66篇错字:

1、让你一归纳、一疏理,----梳理 2、都应当本照简单、简单、再简单,----本着 3、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门球行嘛?----行吗? 4、如:击球员检拾了被撞击出界的球拟闪击或已闪击怎么办?----捡拾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1-15 1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1-24 08:30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七篇   
                说说超时犯规的判罚问题(之一)
        老李:老张啊,关于超时犯规的判罚问题,我昨天和队里的老伙伴儿们争论了半天大部分老同志都认为:就不应该限制10秒都七老八十的了,本来腿脚儿就不利索裁判员还在屁股后边儿一个劲儿地紧催,真要点儿什么事儿谁负责呀
        老张:那大伙儿有没有不同意见呀?
        老李:当然有啦。有些老同志就说:既然《规则》那样定了,咱们就得执行。不然的话,《规则》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如果感到不适应、不习惯,执行起来有难度,那就干脆改打轮次,玩儿康乐门球,叫他们年轻人去打竞技门球去执行超10秒判罚
        老张:我觉得这两种意见都是从实际出发,都有一定的道理。今天咱们就详细地分析、研究、探讨一下。我首先从裁判员的角度谈谈应不应该严格执行和怎样严格执行超10秒判罚的问题。
         老李:对,首先裁判员得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然的话,你说东他指西,场上不就乱套了
         老张:我给它起了个题目,叫做《去掉“怕”字公正执裁》。
         老李:怕什么?该判就判,该罚就罚。当裁判的可不能犹豫不决,三心二意
         老张:门球比赛中的10秒计时、超时犯规判罚问题已属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2011年版《规则》(见第18页)中清清楚楚地写着“击球员必须在10秒内完成击球或闪击”;“击球员超过10秒未击球或闪击,判超时犯规。”;“超时犯规由裁判员认定,裁判员计时为最终计时,比赛队员均须服从。”。再看《裁判法》第17页,“判定击球超时时,裁判员用默记的方法计10秒,在到达规定的时间必须报“8秒”、“9秒”、“10秒”,报时结束后若击球员还未击球或闪击,应判犯规”。就是这么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几句话,拿到门球赛场上,很难得到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仅基层单位日常、普通的比赛是这样,就连中国门协举办的全国性大赛也是如此。
         老李:这可就不能怨下边儿了,你中国门协制定颁布的《规则》,你自己牵头举办的赛事都不执行,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吗!我就不明白,到底这超时判罚有什么难?有什么可怕的?
         老张:有什么可怕的?怕字多啦!各级有各级的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怕。你听我具体给你说说:
             我是一名基层的普普通通的裁判员,通过十几年的执裁实践体验,多方接触了解,细心观察分析,从裁判员自身角度讲,之所以不能严格执行超时判罚,主要是一个“怕”字。怕什么?
            一怕参赛队闹事。近年来,“判则闹”的事件屡见不鲜但闹来闹去,往往最终执裁者成为众矢之的。
         老李:这我可知道,听说在一次全国大赛中,就因为超时判罚引起了参赛双方的激烈冲突。到决赛候,竟然有两个队都站到了开球区谁也不让谁,还有人一屁股坐在了一门的横梁上,不让比赛开球。最后闹得难以收场、非常尴尬。这件事,在中国门球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
         老张:类似的尴尬事件不止这一次真是“判则闹”的事件屡见不鲜!咱们接着说下边儿的吧:
             二怕错判丢面子。由于自身态度不端,功夫不硬,底气不足,便以“不作为”应付差事,而且彼此彼此,渐成风气。
             三怕自己成典型。一旦构成“事件”,无论大小,都将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议论的对象,引用的典型。
            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怕”。这个怕、那个怕,其结果自然使“四不判”—— 不能判、不忍判、不敢判、不会判—— 大行其道,约定俗成,逐渐变成门球赛场上根深蒂固的“潜规则”。
        老李:看来问题还真够复杂的。我还是那个观点:该判就判,该罚就罚。作为门球赛场上的执法官,自己还怕这怕那,为什么呀?
        老张:为什么会怕?原因并不复杂,从裁判员自身找:
              一是根本态度问题。口号无需喊,道理不用讲。每一名门球裁判员,请你面向裁判法对执裁者的要求 —— “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这面镜子四目相对,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把执裁当做一件严肃、严谨、严格、正规的工作了?我是否以认真的态度、较真儿的精神、坦诚的真心对待每一次每一场执裁了?我在执裁中是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六亲不认”、“一碗水端平”了?……但愿每个人这样面对自己、审视自己时都有充分的自信,十足的底气,而不致感到脸红、心虚、内疚和尴尬。
            二是执裁技能问题。10秒计时,看起来、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特别是“做好”并非易事。门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变”。比赛一开始,场上的一切 —— 人员的作为,球体的位移,战局的走势,心态的起伏……等等,都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且以分秒计时。在这种情况下,既要重形象、慎举止,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执裁者,要对超过百余次的击闪操作做出准确无误、恰到好处10秒计时和判断处置,实在是不容易。谁若不相信、不服气,就请你披挂上阵,亲自实践一下、体验一下吧!平时训练中的讲道理、谈过程、教方法、做示范都比较好办因为那是“单一”的动作“静态”的场合。难就难在有赛场的“特殊环境”,有百余次的“特定对象”。不要说广大的基层裁判员,就是我们门球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各次大赛的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们,有哪位敢说这个大话,敢打这个保票?!多年来,又有几位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到大赛的关键时刻、关键场次亲自上场执裁做出表率示范
          再看看平时的基层比赛,慢条斯理,悠闲自得,10秒概念早已荡然无存,嗅不出半点竞技的味道。裁判员想要提示个“8秒”往往都感到理亏心虚,有几个还敢判超时犯规的?!
          当然,执裁技能高低,功夫过不过硬的关键全在于自身的努力。如果你盲目满足现状,只见“彼此彼此”,就将永远摆脱不了“不会判”、“不敢判”“怕”字就像一把利剑始终高悬于你的头顶上。
        老李:我同意你的观点,一场比赛下来就是一百好几十杆,每一杆都得计10秒,真要做到准确无误,难度太大了。可《规则》就是那么规定的,没有商、回旋的余地,不能总是似是而非、模两可吧!作为裁判员,自己也得努努力呀!
        老张:面对当前的10秒尴尬,怎么办?
               一是练硬功、强自身。每一名门球裁判员都应当在维护《规则》权威,忠于裁判职守,树立裁判形象,规范个人言行的前提下,学习、钻研、理解、领悟《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的精神实质,下功夫练好10秒计时的基本功。因为“不会判”才有“不敢判”,只有会了、掌握了、熟练了,心里有了底,才敢于面对门球赛场上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虽然难以做到百分之百,但我们必须努力再努力,尽己所能,力争更好。
               二是做后盾、树样板。建议门球界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维护《门球竞赛规则 · 裁判法》的权威性不松口、不妥协、不折衷、不变通……当好裁判队伍的坚强后盾。还应次大赛的重要、关键场次(如冠军争夺赛等)由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亲自上场执裁做为一项制度、一个好的传统固定下来。就象党中央、国务院规定煤矿领导干部必须下井、必须深入采煤一线一样。这样做,既对裁判队伍是一种激励、鼓舞、示范,又能促进门球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老李:这第二点说到点子上。你看,只要一搞比赛,各级领导总要给裁判员反复强调:只要不是故意磨时间的就不判;只要是在场上积极走动的就不判;年纪大、腿脚不太利索的不判;可判可不判的不判;一般情况下不判……等等一系列的不判。我看干脆把10秒取消算了!这就是你所说的那个“不让判”,或者叫做“不许判、不能判”
        老张:最近这几年似乎这样的嘱咐少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10秒限时、超时判罚的规定谁也不把他当回事儿了,谁也不重视、不严肃认真地执行了!
         还是说咱们的吧:
              三是竞技、康乐分开。各地门球队伍老化,后继乏人已是不争的事实。基层赛事的“四不注:“四不像” —— 既不是竞技,也不像康乐;既强调执行规则,又公然违背、无视规则严重影响门球运动的外在形象。应当针对我国国情,探索一条竞技,康乐同时并举、各具特色的门球发展之路。这个问题基层早有呼声,各地也进行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实验,不再赘述。
        老李:我个人的看法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无所谓竞技与康乐之分。就看你怎么玩儿、怎么比、怎么计、怎么评怎么看,最终你想要的是什么。门球本身就是一项竞技与康乐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我同意你的观点,能竞技的就去竞技,还可以进一步走向市场化。不能、不愿竞技的,就大大方方、开开心心地玩儿你的康乐。这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儿,自己和自己较劲
        老张:其实只要牢记一点就行了,那就是 —— 门球运动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健康、长寿!好了,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下回我想跟你说说门球赛场上裁判员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超时判罚的具体表现。
        老李:行,反正我是听一次开一次眼界,长一次知识。我是得好好感谢你这个老师!
        老张:哪儿来那么多的废话呀?走吧,咱们先去打会儿球,下个礼拜我要出去参加一个比赛,起码儿得一周以后咱们才能再见面。
        老李:好哇,那就预祝你们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等你回来咱们再接着聊啦。
   

点评

第67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8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2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7篇错字:
1、不松口、不妥协、不折中、不变通……当好裁判队伍的坚强后盾。----不折衷 2、最近这几年似乎这样的嘱托少了。----嘱咐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1-24 0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08: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1-28 18:48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八篇   
                  说说超时犯规的判罚问题(之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一个多礼拜没见面儿了。这次出去参加比赛打得怎么样?拿冠军了没有?
        老张:总的看还可以,有一场球,咱们的5号队员距离对方球6米,没能闪带出去,结果闹了个第二名。如果那一杆打好了,冠军就是咱们的了。
        老李:能拿个第二名也不错呀。毕竟都是些老同志了,应当适当地淡化一下锦标意识了。如果是中国门协组织的比赛,像你们这些70开外的老家伙根本就没资格参加。行啦,咱们还是接着上回聊聊关于超时判罚的问题吧。你今天准备给我讲点儿什么内容呀?
老张:上回结束的时候不就说了吗,我想给你说说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超时判罚。这是我最近几年经过仔细观察、归纳整理出来的。我给他起了个题目叫做:《超时判众生相》
         老李:那就把你归纳的“众生相”,一个一个地给大家亮一亮相吧。
         老张:我曾在中国门协的官方网站《门球论坛》里发过一个帖子,题目叫《改变“四不象”、铲除“四不判”、走好“四步棋”》(注:遗憾的是,这个网站前年突然关闭了。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给网友们做个说明,更不给大家事先打招呼。我的好多材料都发在了这个网站里,就这样无缘无故地没有了、丢失了!)在这个帖子中我写到:关于超10秒判罚问题,《规则》中写的清清楚楚,且用词肯定,毫不含糊。由于“四不判”的存在,使得超10秒判罚在实践中要真正落实难上加难。就当前情况而言,说“10秒已是高悬于裁判员头顶的一把利剑;制约中国门球发展的瓶颈;引发矛盾、纷歧和不愉快事件的导火索”并非危言耸听!
          门球赛场上,裁判员对待超时判罚这一敏感问题的处理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现归纳个人所见,向大家展示——超时判罚众生相:
       第一、好心提醒型
               比赛中,击球员一旦按部就班,慢条斯理地磨时间,有的裁判员就会在一旁小声嘟囔:“快点儿!动作快点儿!不然对方提意见了!”。这种提醒虽然是出于好心,但是却用错了时间、地点和场合。提示、希望、要求……都应当放在赛前列队检录去讲。一旦开始比赛,裁判员就不应有类似的违规言行
        老李:你别说,这种出于好心的裁判员还真不少。上次咱们搞“等级赛”的时候,就有一个裁判员总在我屁股后边儿嘟囔:“老李呀,你快点儿啊,我可不想给你喊8秒!”。让我看,这就属于你所说的“不忍判”。本来他裁判员也岁数不小了,都是老同志就得将心比心呀!
        老张:你看,你还替他们辩护!裁判员就是赛场上的执法官,自己就不依法、不执法,而且带头违法、犯法、当老好人请问公平、公开、公正、公理和正义何在
        老李:不就是玩儿球儿吗,何必那么上纲上线
        老张:这不是上不上钢、上不上线的问题,而是一个裁判员对待《规则》的基本态度问题。咱们不是探讨过吗,要么打竞技,要么玩儿康乐。如果都去当“老好人”、都“不忍判”,那门球就永远是个“四不像”的活动了。
        老李:行,那就该判就判,不当“老好人”。说说第二种超时判罚的表现吧。
        老张:第二、无动于衷型
               有些裁判员在他自己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无论场上队员怎么磨蹭、怎么拖沓,他(她)们一律视而不见。往那儿一站形似木桩、呆若木鸡,好象场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己无关。因此,场外观众中经常会发出:“这么磨蹭,怎么裁判也不判呀?!”;“我看,基本上个个儿都超时!”的议论。
            从目前基层单位所举办的各类赛事的实际情况看,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稍有门球裁判知识的人,只要你认真为场上击球员的操作计时,10几秒不出杆,20几秒还转圈儿的现象均属家常便饭。有的网友为发布到网上的全国性大赛的视频中的击球员计时,结果是超过10秒的大有人在。那就是说,在高级别、高规格、高水平的国家级大赛中,以“无动于衷”的态度对待“超10秒判罚犯规”这一焦点问题的裁判员,同样大有人在!
        老李:两个“大有人在”加在一起,就足以看出《规则》在门球人心目中的地位了!说来也怪,谁都不执行,还非要那样规定干什么?
        老张:第三、有头无尾型
               有些裁判员见击球员的击、闪、走动,不紧不慢,拖拖拉拉。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报出一声“8——秒!”。可是,8秒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哪怕击球员再磨它一个8秒,他(她)也不会判你超时犯规。正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种类型的裁判员,好象报出8秒就完成了任务,尽到了职责。
        老李:我知道了,这也是出于好心。反正我喊8秒了,提醒的义务尽到了、任务完成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就在你击球员了。其实这么做还不如那个“无动于衷”装作看不见哪
        老张:第四、突然爆发型
               有的击球员在场上渡方步、扯闲篇儿,转来晃去,旁若无人。使执裁者感到心急火燎,忍无可忍。这时就会听到突然爆发的一声连珠炮响——“8秒!”,不仅击球员,有时连场外观众都会被吓一跳!可是接下来的——干打雷,不下雨,超过10秒照样不判罚。
        老李:有这样的。嗷儿——!的一嗓子,把人吓一跳,接下来同样是“有头无尾”不管不顾、就不再吭气儿啦
        老张:第五、不厌其烦型
               个别裁判员碍于面子,觉得不判说不过去判吧,自己又没有把握,便“8秒”、“8秒”地反复提示甚至有的还对击球员说:“我都喊三个8秒啦,你怎么还不快点呀!?”。这哪里是在严格执裁,纯粹是在和击球员讨价还价呀!
        老李:真是千奇百怪,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啊!
        老张:第六、不留间隔型
               有些裁判员不会默记时间,尚未掌握好“8秒”、“9秒”、“10秒”、“超时犯规”的宣报时机和方法。往往是刚刚报出“10秒!”,紧接着就是一句“犯规!”。在“10秒”与“犯规”之间没有留足并掌控好必要而又必须的时间间隔。因此,容易引起参赛队员的质疑:“哪有你这判的?”。其实,击球员只要做到与裁判员报出“10秒”的同时把球击出去就是好球就不应判犯规。只有当击球员越过了10秒这个时间的“坎儿”仍未击球或闪击时,才能判为超时犯规。
        老李:这就是一个技巧问题根子还是默记时间不熟练造成的。可到了赛场上,你裁判员这么一快一慢,往往就能决定一杆球、甚至一个队的命运呀!
        老张:第七、漫不经心型
               有些裁判员往场上一站,就是一付无精打采、吊儿郎当的样子。偶尔报出一个“8---秒”也是有气无力,似病呻吟。这种漫不经心的提醒,根本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当然,接下来他(她)也不会再判你超时犯规
        老李:裁判员提前读秒的目的是为了给击球员以“提示”和“警告”意思是告诉他:时间快到了,动作快一点儿,否则就有超时犯规的可能!所以我认为,报“8秒”的语气、语调、语速、语音都应当有所讲究。不能随随便便,漫不经心,应当带有非常丰富的感情才行。
        老张:你说的很对。我曾写过一个材料,题目叫做《温馨8秒 威严8秒》。和你说的意思差不多,“8秒”这两个字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而是要针对场上形势、比赛时间、队员心态……等等多种客观因素来决定的。报“8秒”对击球员是一种督促、提示、提醒、警告、关怀、爱护和帮助。一定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如其分、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老李:要不怎么说门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只要深钻细抠,里边儿的文章多了去了!
        老张:第八、威胁恐吓型
               往往由于击球员的拖沓,裁判员的松垮引来场外一片质疑:“裁判,还有没有8秒哇?!”。这时,有的裁判员就会以威胁恐吓的口气对击球员说:“快点啊,我可要判8秒啦!”。接下来,只要击球员稍微抓紧一点,或象征性地跑上两步,也就平安无事了。
        老李:好像是迫于场外观众的压力,不得不有所表示。其实最后还是一个不了了之。
        老张:第九、内外有别型
               少数裁判员受本位主义、小团体思想支配,执裁明显不公。偏袒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的熟人,严卡生面孔、外单位、尖子队的成员。有的明目张胆地拖到二、三十秒他(她)可以不吭不哈不作为。而有的则击球员刚一进场、一站位就喊:“8秒!”关键球、关键杆更是频频判犯规。这样的裁判员在基层比赛中有,省、部级以上的赛事中也有。虽属极个别、极少数,但品质恶劣,影响极坏。称其为“黑哨”一点儿也不为过。
        老李:我最恨这种“黑哨”了,这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也不能当裁判。你说人家辛辛苦苦练了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好不容易出来参加一次比赛,你一个黑哨儿就给枪毙了。这种人也太缺德了!
        老张:有一年我们到北戴河参加一个比赛,就遇上了一个黑哨儿。裁判呼叫“8号”时,离比赛结束还有6秒钟。我当时是教练,立即举手暗示8号队员要用足10秒。结果8号队员刚走几步到了自球旁,裁判就报出了“8秒!”。巧的是与裁判员报出这个“8秒!”的同时,总记录台也报出了“比赛时间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员竟然还转身走上两步,高喊“9号!”,结果号球撞柱赢了我们1分。一下子场上就乱了,我立即对裁判的做法提出了抗议,就连场外的观众也都纷纷指责裁判不公。最后咱们带队的同志出面,劝大家顾全大局,都是一个系统的兄弟单位,就不再计较了。我认为,“黑哨儿”不能光看做是极少数个别人的事,他所败坏的是一个单位(行业、系统、地区)的整体声誉和形象!
        老李:对这种人,我看就应当马上把他(她)们赶出裁判队伍。一个门球比赛,既不赢房子又不输地的,干嘛要做这种缺德事呀!
        老张:好啦,咱们说最后一种吧:
             第十、公正无私型
                   门球赛场上,不乏公正无私、依规执裁者。在与其闲谈中使我认识到,绝大多数的裁判员都知道并且支持:凡正式比赛必须照章办事,依规执裁。用他(她)们的大实话来说,上场执裁的基本观点应当是:看准球、记准号,执行规则不走调儿!裁判员与参赛队员间的关系应当是:场下——亲密球友,情同手足;场上——依规办事,六亲不认!遗憾的是,由于中国门球多年来已是陋习成风,积重难返,现实当中依规办事、六亲不认者往往被视为“另类”,遭到非议,不受欢迎。
        老李:你说的一点儿不错,平时谁要是正规点儿、严格点儿,肯定不受欢迎。有的人竟然说:“就显你能,干什么那么教条呀!”。看来无论什么事儿,只要形成了风气,就不好扭转了。
        老张:综上所述,1—8类者多为不能(让)判,不忍判,不敢判,不会判所致。第九类则另当别论。唯有第十类才是广大裁判员应有的态度,应尽的职责,应树的形象,应学的典范。
        老李:看来你观察的还真细致,把门球赛场上各式各样的裁判员、各式各样的超时判罚都活脱脱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了。只可惜呀,陋习成风,积重难返,中国门球的外在形象什么时候能好起来呀!
        老张:对于这一点,我看也不能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走中国人自己的门球之路,就一定能看到光明的未来!
        老李:但愿能如此吧!行了吧,今天也差不多了,下回再接着聊吧。
        老张:好,今天咱们就到此为止下回再见!

点评

第68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1-29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17: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8篇错字:
1、纯脆是在和击球员讨价还价呀!----纯粹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1-28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08: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1-1-28 15:34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六十九篇                                                                                  《 跑 两 场,看 看!》
        老李:老张啊,最近这几次咱们聊的话题都和裁判队伍有关,我看差不多了吧?还有什么新内容吗?
        老张:裁判工作是门球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门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场上击球员的一举一动都要在裁判员的直接监督之下进行对与错、快与慢都有着严格的时限要求和衡量标准。
        老李:我看就属门球的《规则》复杂、裁判事儿多,好像故意和咱们这些老同志过不去似的!这是弄的人们一听到呼号就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老张:行啦,你别跟我这儿发牢骚了,还是谈咱们的正题吧。今天我想跟你聊的题目叫做:“跑两场,看看!”。
        老李:跑什么呀?还两场,什么意思呀?
        老张:我的意思是:检验一个裁判员的水平和能力,不能光听他说的头头是道,更重要的是应当拿到赛场上,看他(她)的实际执裁能力如何。所以我就起了个既形象又通俗易懂的题目,叫做:“跑两场,看看!”。我个人认为,这是检验裁判员水平的最好方法。
        老李:行,那你就说说具体怎么检验吧。
        老张: 在小品《卖拐》中,赵本山指着范 伟的腿说:“你走两步,看看!”结果,范 伟还没走上两步就东倒西歪、一瘸一拐起来了。从表面看,是范 伟经不住忽悠,轻信谗言究其深层原因,则是自身素质不过硬,思想信念不坚定。由此,使我联想到我们500万门球大军中的裁判员队伍目前的现状是:历史原因造成“先天不足,严重缺钙”;多种因素导致“外强中干,名不符实”。
             “先天不足,严重缺钙”,是指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正规完善的门球裁判员培训、选拔、考核、使用、复训、晋级、检验、淘汰……的规范制度。各级、各地的所谓培训,大都不够正规。“来者不拒,人人有份,交钱发证,个个合格”“图形式、走过场,凑人头顾情面“三、两天的培训班,就能拿到裁判”……从根源上造成裁判员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老李:现在这裁判员,好多都是凑数儿的。说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点儿也不为过。
        老张:说“外强中干,名不符实”,是指有相当数量的裁判员“证书到手,万事大吉”。满足现状,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固执己见。对本职工作不再学习钻研,不能与时俱进。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实际是:随便问他一个有关《规则》的问题,就说不出个一、二、三。上场执裁,吊儿郎当,应付差事,屡屡错判漏判。球友们的评价是:“就像某某这样的,也能当裁判?!”。
        老李:市里有一个裁判老田就是那样儿,一说就是“我是国家一级的,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就找我,没问题!”。可一到了赛,他样样儿都二五眼,大伙儿议论可多了。像你说的:就这样的,也能当裁判?
        老张: 裁判工作是门球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队伍的素质决定着门球赛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门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在最大量、最经常的基层赛事中,为什么分歧争吵频发,赌气罢赛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大量素质低下的“混牌”裁判的不作为和错作为更不要说极少数缺乏职业道德的“黑哨”了。做为门球裁判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门球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我个人的观点是:平时不摸杆、不上场、不打球,不懂门球技战术的人,没有资格当裁判。身为门球裁判员,不曾上场、不愿上场、不敢上场、不能上场执裁的,绝对成不了一名好裁判!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那些门球老前辈,无论是已过世的,还是健在的,哪个不是摸爬滚打、手不离杆,风吹日晒、黑似包公!好球靠苦练,能力靠实践,经验靠积累,水平靠深钻。脱离实践的主观臆想,没有实践基础的空而论道,只能误人、误己、误门球!
        老李:你别说,市里有几位老裁判,都已经70多了,可人家还精神抖擞、干劲儿十足,执起裁来有板有眼、像模像样。不像有些年轻裁判,吊儿郎当,随随便便。像这种情况,我看各级门协应当好好抓一抓了。
        老张:裁判队伍的建设,重点应当抓好培训和使用。
                 抓好培训就是要严把“入口”关。要改变“什么人都可以学裁判,是个人就能当裁判”的现状。在我国,门球,虽是一项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群众性康乐健身活动,但放眼未来,立足发展,若能解决“进校园、给出路、市场化、竞技型”(当然,要走这条路,是要从竞技型开始 ——实现市场化 —— 必然有出路 —— 自然进校园)完全有可能渐变成一项独具中国特色、极富观赏性的竞技体育项目。要走到这一步,裁判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老李:严把“入口”关最重要,不合格的就不能让他进入到裁判队伍中来。
        老张:从现实情况看,办好培训班,严把“入口”关,确实存在诸多难题。
        老李:这有什么难的呀?公,照章办事儿就行啦。
        老张:这使我想起了咱们单位2002年7、8月份搞的一期裁判员培训是我亲自负责组织、教学和考核的。当时参加培训的共34个人,年龄从40出头到65岁。通过30多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包括规则、裁判法讲解;宣判和手势;规范动作、用语;典型战例剖析等)和考核(模拟、正式两次闭卷理论考试;现场执裁,正副裁交换各执半场),最终25个人合格(申报2级9人,3级16人),淘汰9个人。
            我刚刚把培训情况和申报等级的报告呈送市门,一位参训的女球友(两口子都参加了培训,但男的没参加考试,当然被淘汰)找到我说:“老啊,听说你给我报的3级,你看我和他们2级的比,能差多少呀?你就给我报2级吧,没事儿,市体育局我有熟人!”。我回答说:“我要对单位负责,这次定3级,以后还可以考2级嘛!”。结果是一拿到证书,两口子都是2级!更有一位平时表现一贯吊儿郎当的老球友(现场执裁考试分成3个小组,他所在组的主考对其非常不满,曾对我说:“某某某也太不话了!要是他能当裁判,你到大街上或幼儿园随便拉一个来,那就是国家级、国际级的!”)怒气冲冲地找到我:“为什么没给我发证?”,我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一句:“你不够格儿!”。接着他对我说:“你小子真够坏的!”我紧接着说:“过奖了!如果我真坏到那份上,在理论考试的现场我就应当把你揪出去!”(理论考试为闭卷,每人坐一,互相不影响。这位老同志竟凑到别人身边,拿过人家的卷子照抄)。他又说:“行!有你的!我告诉你,小心点儿!”我立即回敬他:“少废话!是文是武,我奉陪到底!”……。当然,这都属一时气话,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老李:在培训裁判时,听说还有个别地方甚至“明码标价,交钱发证”的!真有这种事儿吗?
        老张:有,肯定有。不信你就到平时基层赛事的赛场上走一走、看一看,便一目了然:有的当了5、6年,7、8年的2级裁判,不知什么是球门线,更不知球门线在哪里!一次赛前裁判集训练习宣判手势,教员一呼“6号!”,竟有好几个人毫不犹豫地高举右臂,做出“中间三个手指握拢,大拇指和小拇指叉开伸直”的动作。无数雄辩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总体看,我们的裁判队伍根系不深,基础不牢,先天不足,严重缺钙。
        老李:照这么说,是该好好补补钙啦!
        老张:我知道,做为一名基层门球裁判员,很少有机会能参加较高规格、较大规模的正规赛事真正能得到严格锻炼的机会很少。但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事在人为。只要你真正热爱这项工作,真心想提高自己,从端正态度入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总结、与时俱进,同样可以逐步成熟起来。怕就怕满足现状,“混”字当头,不学无术,不求进取。我们要承认并尊重那些热爱本职、勤学苦练、自学成材的门球人。不能只看一个人是否参加过“某某培训”,手里有什么什么“证书”,这些并不一定能反映他(她)们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因为实践、事实、实际比什么都重要。
        老李:在裁判队伍里,确实有不少善于学习钻研的同志。他(她)们的级别不一定高,但实际水平不低,执裁能力也很强,而且能够跟上形势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老张:所以要抓好复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裁判队伍整体素质。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门球运动也不例外。我们的《规则》,在不到30年的历程中,已修改10余次。管每次修规的结果总是 —— 裁判员的权利无限膨胀,击球员的羁绊越来越多。
        老李:你这算说到了点子上,听说有人详细计算过《规则》里面到底有多少条“犯规”的规定,据说有将近100条!我看不如把击球员的手脚都捆起来算了。对于这一点,广大门球人反非常强烈,又无能为力。这真中国门球的悲哀啊!
        老张:我相信:只要门球不衰,门球存在,终有一天,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门球竞赛规则》定会横空出世!因为亦步亦趋不是路,亦步亦趋没有路!我们必须走独具中国特色的门球之路!
           但是,在当前这种特定的形势下,不抓好裁判员的复训、再学习是绝对不行的。一般情况下,至少每两年要组织一次(时间一周左右)集中复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析新问题,弄清新标准,开拓新境界。复训是更新知识、强化技能的必要手段,是助推门球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另外就是各级门协组织对裁判队伍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每年定期注册、登记、收费上更重要的工作应当是复训提高和考核检验。考核检验要重在平时,少搞形式。有些人,你郑重其事地考他,他就样地给你看。平时执起裁来,吊儿郎当,漫不经心。各级门协的裁判组要为每名裁判员建立执裁档案,记录平时执裁情况并定期收集群众评议,做为评价、使用、晋级、奖惩的依据。如何判定、评价一名裁判员的水平、能力?我的观点是:裁判,裁判,不看等级,只看实践。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我之所以提出“跑两场,看看!”这个题目,就是因为这是检验裁判水平,并对所有裁判人员都适合的一种最直接、最简单、最便捷、最实用的好办法。在培训选拔、晋级考试、定期检验时应当采取“单兵教练”的形式一人上场操作,众裁观看评议,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光天化日,一目了然。看什么?一看神态形象 —— 是否仪表端庄,精神饱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个裁判。二看技能技巧—— 是否到位细察,准确判定,机智灵活,果断处置。三看动、令规范 —— 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宣判是否清晰洪亮。四看执裁态度 —— 是否秉公执法,一视同仁,不计得失,心胸坦荡。
        老李: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别的都不怕,就怕单个儿教练。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操作,再微小的瑕疵也难逃众人的眼睛。半斤八两一看便知,一目了然。
        老张:再就是我曾说过的:每逢大赛的关键场次、冠军争夺赛,应由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亲自上场、示范执裁。并把它做为中国门球运动的一项制度、一种传统坚持不懈,发扬光大。
        老李:上次你不就说过吗,挂“长”的都应当带头儿,都应当亲自参加实践不能总是当甩手儿掌柜的
        老张:我的意思是:总长,总长,总不能光说不作吧!总该给你的属下树个标准,做个榜样吧!这也是以老带新、以强促弱的最好办法。此时此刻。我们的总长们、老裁判们,如果都能英姿焕发,理直气壮地站在裁判队伍面前大声地说:“看我的!”、“我这样!”、“跟我上!”……,那对激励广大裁判人员自强奋进,促进裁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定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老李:真要能做到那样,场上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这比“跑两场看看”还真实、还有力,还过瘾!
        老张:我相信: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广大基层裁判员所希望的。
        老李:看来还是那句老话: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干一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物都概莫能外。
        老张:好啦,今天这个题儿就聊到这儿吧。时间也不早了,下回咱们再接着聊。
        老李:那就到这儿吧,咱们下次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 18: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9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 16: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9篇错字:
1、这次定3级,以后还可以考2级!----2、我紧接着说:“过了!----过了! 3、总该给你的署下树个标准,----属下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2-3 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