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赵玉书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 16: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9篇错字:
1、这次定3级,以后还可以考2级!----2、我紧接着说:“过了!----过了! 3、总该给你的署下树个标准,----属下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2-6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08: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2-6 08:39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篇      
            发挥集体智慧   允许“多头指挥”
       老张:老李啊,今天咱们聊一个门球比赛中的实际问题
       老李:什么实际问题呀?
       老张:《2011 规则》规定:比赛中,场上只能有一个人指挥其他人不能随便参与,否则就将按“妨碍比赛”判罚。大家都习惯地称其为“一个喇叭,五个哑巴”。
       老李: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自己的看法:没必要那样规定人家国际《规则》根本不管你几个人指挥,关键是打好球儿就行了。
       老张: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个问题。我也不同意搞成“一个喇叭,五个哑巴”我主张:发挥集体智慧,允许“多头指挥”。
       老李:那就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吧。
       老张:“多头指挥”在门球界历来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在门球赛场上,除临场指挥员发号施令外,有些队员随意插话,参与指挥。严重时形成你一言、我一语,意见相左,分歧争执,影响比赛顺利进行甚至会造成因“多头”而“无头”—— 使场上的击球员不知听谁的,不知如何是好,心烦意,无所适从。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个人认为:所谓“多头指挥”,也不能一锤定音,一概而论,一律反对,一枪毙命。而应当结合门球运动的性质、特点,做些具体分析。
       老李:那你就帮大家具体分析分析吧。
老张:第一、出现“多头指挥”的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门球赛场上出现“多头指挥”,原因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千差万别,难以尽述。例如:
         1、求胜心切,在乎输赢。参加比赛谁都想赢。有些同志出于各种心理,又特别在乎输赢,恨不得始终主动在握,一鼓作气,一锤定音。一旦出现他认为对赢球有直接影响的指令、操作,都会引起他的强烈反应,便立即用言语或行动千方百计予以制止、纠正。
         2、关心集体,主动协同。门球比赛是两个团队之间的较量。球队成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环环相扣,密切关联。谁都想为集体争光、为团队添彩。特别是一些中老年同志,传统教育的集体观念根深蒂固。比赛中一旦出现他们认为关乎名次、影响成绩的危险信号,便“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由自主开了口
         3、出于好心,助人为乐。“一根球棒走天涯,天下门球人是一家”,门球人的心地善良,感情淳朴是毋庸质疑的。这种原生态的真挚憨厚也充分体现在赛场上的互相帮助,密切协同。我相信:绝大多数一句半句、三言两语性的所谓“多头指挥”,都是出于好心,助人为乐。
         4、不同见解,率直表达。很多老队员,特别是那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的主力、高手,都具有很坚实很强烈的门球战术意识,可以说个个都是过硬的指挥员。他们对赛场整体态势、发展变化、如何应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与临场指挥员战术思想趋同时,恰似如鱼得水。一旦发现指挥出现纰漏,往往心急如焚,按捺不住,脱口而出,率直表达。
         5、指挥成“癖”,技痒难耐。不能不承认,确有少数球友“战术意识超前”,而且自视高明,技痒难耐。无论平时打着玩儿,还是正式比赛,他总要在一旁评头品足、指点江山。众人难封其口,自己不说就觉得难受。已指挥上“瘾”,养成指挥成“癖”的坏毛病
        老李:你分析的挺细致、挺透彻。让我看也是,大多数人有时多说上一两句、多指那么一下,都是关心集体、赢球心切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想要夺教练的权!不能光见所谓“多头指挥”的弊端,应当一分为二地去正确看待才对。
       老张:这正是我下边儿要说的:
           第二、“多头指挥”利弊析
           适时、适当,合情、合理,真知酌见,恰到好处“多头指挥”有如下好处:
          1、适时提醒,防患未然。紧张激烈的赛场,迫使人们集中精力,关注专一,从而忽视甚至忘记某些关乎全局的细微末节。无论平时还是在大型比赛中,经常发生对方先手球尚未进场,有的指挥员竟然命令己方球到一门后接应。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队友的一句提醒:“某号没进门!”,就能及时制止把己方球送入虎口,从而防患于未然。
          2、补充完善,维系整体。有时教练员的指令过于原则笼统或含混不清击球员身旁的队友在不违背战术意图的原则下,适时补充一两句,更能帮助击球员全面理解,准确贯彻,维系整体运作的连续性,使之前后衔接,环环紧扣。
          3、修正错误,杜绝纰漏。有时临场指挥距离在杆队员较远,对于摆在击球员面前的随机球阵及所应选择的操作步骤、方法看的不是很清楚,往往所发指令与因势应变稍有出入。就近的击球员或队友依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就能弥补指令中的缺欠和失误
          4、帮忙提示,画龙点睛。由于赛场声音嘈杂,有时击球员听不清教练员的指令。队友间理应帮忙提示,传递信息,抓住重点,重复强调,拾遗补缺,密切协同。
          5、夸奖表彰,鼓舞斗志。当队友打出一杆好球时,除教练员称赞外,其他队员用语言或手势予以夸奖表彰,能更好地鼓舞斗志,以利再战。
          6、安慰劝说,稳定情绪。比赛过程中偶然出现失误,在杆队员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后悔和沮丧。这时,队友一句简短且满怀深情的安慰劝说都能起到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的作用。
       老李:就是嘛,关键时刻一两句抓住要害、说到点子上的话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应当以教练的指挥为主,别人不能瞎参与。毕竟人多嘴杂,对击球员容易形成干扰。
       老张:当然,不恰当的“多头指挥”,也会对比赛产生不利影响:
           1、挑战教练权威,动摇指挥决心。门球比赛虽是两个团队间的搏弈,但每支球队都应以一人指挥为主,统揽全局,统一调度。如若教练员每发出一道指令,总有人参与其中,指东道西,发表不同意见,将严重动摇指挥决心,违背总体战略意图使球队失去中心,偏离航道,各行其是,导致败。
           2、分散球员精力,极易引发失误。比赛中的一击一闪,都有严格的时。如果教练员、击球员的战术意识趋同,操作起来会如鱼得水,自然流畅。你一言,我一语,甲说向东,乙说往西,不仅占用比赛时间,也严重干扰击球员的思路,使其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在精力分散,心烦意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技战术失误,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当场意见相左,产生矛盾分歧。多人参与指挥,见解易生分歧,倘若固执己见,定会产生矛盾。到了这步田地,球也就没法打了。正如有些球队,能人成堆,个个过硬,可一到赛场上总吃败仗。大家评论说:“他们不是输在技战术上,而是输在内部团结上!”。
       老李:就应当这么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能一概否定。不管怎么说,反正我不同意“一个喇叭五个哑巴”的作法。
       老张:所以我提出:
          第三、发挥集体智慧,允许“多头指挥”
               在可预见的未来,门球运动毕竟是一项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更多强调的应是广泛参与,寻求快乐,促进健康。很难想象:一项动手动脚,愉悦身心,具有广泛社交性的集体活动,要束手束脚,不能开口,没有话语权,硬是把一个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门球爱好者变成呆头呆脑的“机器人”,当成不会说话的“哑巴”!这样做未免有些太过分,太不通情达理,太缺乏人性化的味道了!
              按照2011年新《规则》的规定,参赛的每一支球队,实际上是由“一个喇叭,五个哑巴”(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组成。无论遇到任何特殊、紧急情况,击球员都无权介入,否则以“妨碍比赛”判罚。比如:1号队员在二角撞击到⑤号球,教练员指令把⑤号球送往四角接应③号球。在四角附近待命的3号队员本应用手指一下,向1号队员示意送球的具体位置,并说一声:“这儿!”。就是3号队员这一个指头一伸,或者说了一声“这儿!”,按照《规则》精神,就有可能被判“多头指挥”——妨碍比赛!若是本队出现“妨碍比赛”的第2次判罚,完全有可能导致形势逆转,前功尽弃,彻底败北的结局。
              应当看到,“多头指挥”所带来的干扰、影响和挑战,其目标指向是自己的球队,与对手毫无关系。真正训练有素的球队,有的只是战术趋同,目标专一,密切协同,默契互补,从来听不到七嘴八舌的支招和各执己见的争吵。经常出现“多头指挥”的球队,只能说明他们的基础训练不到家,战术意识不趋同要么就是指挥员水平不高,队员当中确有强、犟之人。
             门球比赛是一个集体对另一个集体的对抗,归根结底是比技术、比战术、比心态、比对场地的熟悉和球队的风格、风气、风度等整体素质。所有这一切关乎胜负的因素,恰恰都深深蕴含于这个集体之中。国际《规则》历来不约束场上队员的适度参与和互补交流我国2011年以前的《规则》也没有提出“一个喇叭、五个哑巴”的苛刻要求。近年来,在门球赛场上之所以出现所谓“多头指挥”,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反映了门球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战术意识的增强。也说明我们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急待提高。还是那句话:干扰也好,影响也好,挑战也罢,都是指向自己,乱在球队内部。只要不是有意干扰阻挠对方,就不应当严格限制、加重处罚。
              人类社会的实践证明:在适当的环境下,群体在智力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通常比群体中最有智慧的人还要聪明的多。即使群体中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见多识广或富有理性,他们仍能做出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决定。我国门球运动的历史也证明:所谓的“多头指挥”,并非都是不同见解的碰撞纷争,绝大多数属于战术意识趋同情况下的重复强调、补充完善、少许修正和相互交流。在较高规格、较高水准的正式大赛中,极少有因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而影响比赛,招致失败的。
             “一个喇叭、五个哑巴”的提法非常值得商榷。要发挥集体智慧,允许“多头指挥”,让“一个喇叭”做主音箱,“五个哑巴”变成不同音域特色的辅音箱,相携互补,各展所长,齐心协力奏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从而还康乐门球一个——众人参与,欢声笑语,风趣幽默,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还竞技门球一个——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呐喊助威,激情亢奋的战场氛围!
       老李:好!说得好!所谓的“多头指挥”就是造成了“乱”也是“乱”在自己的球队,和别人没关系。只要他不是有意影响、干扰对方球队就不应当去管他。本来一个个的大活人,何必都要变成“机器人儿和哑巴”呢!
       老张:这只是你我的看法而已,我们在这里可以放开来说,网上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提出疑问。至于将来会不会改、怎么改,那就只有听上头儿的了!
       老李:咱们这只不过是私下里议论议论,心里出来也痛快痛快。其实用不着想那么多,一个儿个儿的都这个岁数的糟老头子了,难道还担心什么、害怕什么吗?还有满脑子的顾虑吗!
       老张:我这个人就是个直性子,看到的、想到的就在肚子里边儿憋不住,总想说出来。俗话说:一吐为快。
       老李:行啦,今天你也“吐”了不少啦!痛快了吧!那咱们下次聊什么内容呀?
       老张:还想和你一块儿聊聊比赛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裁判员应当如何把握呼号儿的时机问题。
       老李:行,那咱们就下次接着聊这个问题再见啦!

点评

第70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19-12-7 1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5 1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0篇错字:
1、不得始终主动在握----不得 2、按奈不住,脱口而出,----按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08: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2-14 08:46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一篇   
也谈“及时”与“提前”
       老李:老张啊,今天咱们该聊聊裁判员的呼号时机问题了吧?
       老张:对,本来这是一个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但是由于近年来门球赛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裁判员在呼号时机的掌握上提前一、两秒或推后一、两秒,往往直接影响一个球队的出线不出线、赢球不赢球、成功不成功。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比赛中,竟然成了决定一个球队命运的大问题。
       老李:有那么严重吗?按《规则》办事儿不就行了吗。
       老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裁判用时和呼号时机的“及时”与“提前”问题已成门球人议论的一个热点。在谈个人看法之前,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故意犯规”这四个字大家都听说过,但查遍《规则》各章节、各条款,却找不到它。同样,“提前”这二字在《规则》里也找不到。管如此,但在平时比赛中这两个词儿却屡屡出现,且使用频率甚高。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坐下来,冷静头脑,学学《规则》,找找依据,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老李:《规则》里没有,那到底去哪儿找依据呀?
       老张:《规则》第59页(十四)裁判用时1中写到:“裁判员要抓紧时间,减少裁判用时。对场上情况应及时宣判,及时处理,及时呼号”。在这里,《规则》要求裁判员要把时间抓得紧一点,不能轻易浪费。而且首先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自己所占用的时间。目的只有一个 —— 那就是把更多的时间给击球员,因为他(她)们才是赛场上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比赛节奏,使门球运动文明高雅,紧张有序,妙趣横生,魅力无穷。而保证“抓紧、减少”的具体措施是三个“及时”。其中的“及时宣判、及时处理”比较偏重于执裁基本技能技巧和临场熟练应用。“及时呼号”则涵盖更宽泛,要求更严格。
       老李:对呀,光说“及时呼号”不行啊怎么才算“及时”,怎么才算“不及时”得有个标准才行啊。
       老张:我先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 及时呼号的基本要求
                   我个人理解,“及时呼号”中的“及时”,是指裁判员对呼号时机的准确把握应当恰逢其时,恰到好处,过早了谓之提前,过迟了谓之拖延若再加上某种程度的个人盲目性、随意性,就完全违背了“及时”的要求,与其背道而驰了。我认为对“及时呼号”的基本要求有两点:
            一是要“同时到达目标”—— 裁判员在呼号之前,首先要目测一下击球员和自己到达目标(被呼号击球员的自球)的距离各是多少要保证呼号后两人能基本上同时到达目标附近。当然,许多情况下裁判员是需要跑步的。这样,双方基本同时到位后,击球员立即开始操作,裁判员也能及时清晰地观察其一举一动,及时做出判定、宣报和处置。
            二是要“场内球呈静态”—— 在上一条要求的基础上,当两人基本同时到达目标后,击球员开始站位、瞄准等技术操作时,由上一号击球员所造成的场内所有移动球都应停稳,呈静止状态。道理很简单:每一名击球员的每一杆球都可能使场上双方态势发生局部、大部甚至全局性的改变。门球战术的特点是术定位,位术,术变位移,位变术异。场内的移动球没有停稳、静止、定位之前,是很难抉择下一步应对方案的。要求“场内球呈静态”正是为了满足门球运动这一独的战术特点的需要,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老李:这一点很重要,场上的球不停稳就没法决定下一杆儿怎么打、往哪儿打,直接关系到战术的运用。
       老张:再进一步分析,这两条要求既适应了门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又是击球员、裁判员参与竞技活动的基本需要。及时呼号能给予双方(击球员、裁判员)一定(限量)的、必须(必要)的时间空间。击球员不是机器人,虽然参加比赛要求其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随时观察分析场上态势但到了轮及自己那一杆时,他(她)还有一个听取领会指令,进入具体情况,个人战术构思,选取相应技术,然后再实施具体操作的过程。管这一过程十分短暂,但必不可少。对于裁判员来说也属同理:虽然一开赛你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力以赴、掌控全场”,但具体到每一杆球,由于时间、地点、形势、人员的不断变化,你仍旧需要观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做出具体预测,考虑具体腹案……,这一切也都需要时间 —— 恰是那几秒钟的宝贵时间。如果呼号被盲目提前,击球员来不及反应、跟球,势必紧张急促,跑步入场到位,到达自球附近就得用3、4秒甚至更多时间,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别的东西。再加上场内有关球尚未停稳,结果只能是忙上乱,严重影响、制约了技能的正常发挥。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一下,裁判员不也是一样吗!呼号的盲目提前,使双方都处于人为制造的紧张急促、忙乱跑动中,不要说身体条件难以适应,单就其中的忙中添乱,乱中出错就已把门球搞得面目全非了。当然,随意拖延呼号时机,使本较慢节奏的门球运动更显稀松拖沓,毫无生气,同样是不可取的。
       老李:对,就得这样全面考虑教练员、击球员、裁判员都需要一定的跟进、思考、调整、喘息的时间。盲目提前势必造成慌乱,随意拖后就会形成疲沓。那你说到底怎么掌握这个“及时”啊?
       老张:第二、及时呼号的前提条件
              “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地及时呼号,对裁判员的综合素质既是深层次又是高标准的要求。
           说深层次:是指裁判员要具备比较丰厚扎实的与门球运动有关的文化、科技知识底蕴。门球虽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活动,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名门球爱好者,尤其是门球赛场上的执法者,应当了解门球的历史,摸透门球的规律,熟知门球的特点,感悟门球的内涵。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 —— 挥杆能打球,还要打得比较好;持表能指挥,思路清晰,应变自如;上场能执裁,威、望并具,令人信服!平时善学习、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有将此做为自己追求奋斗的目标,并身体力行,不懈努力,使自己了解、认识、懂得、掌握的东西更多更深更细,做起裁判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说高标准:是指对及时呼号时机的准确把握,乃是自身知识、技能、心态、作风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做为门球裁判员,首先要真学、深钻、细抠、弄懂《规则》的精神实质。既要熟知《规则》条文,又能熟练实际应用。对赛场上所出现的各种正、误比赛行为都能明察秋毫,立断即判,并能依据《规则》,结合实际让人心服口服地详述其之然和所以然。要懂得门球战术。可以这样说:一个不懂门球战术的裁判员,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机械呆板地执行《规则》条文的机器人而且是一个在许多情况下自找苦吃、费力不讨好的机器人。要有积极求实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强大的源动力,凡事求实、较真儿,不畏艰难,务求甚解。还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扎实深入,身体力行。
      把以上几点要求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门球裁判员所必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预判能力。即:每当击球员击出一杆球后,你就可以根据球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场上与此相关各球的动、静状态以及场地起伏、风向风力变化等各种因素,迅速准确地做出将出现何种情况、形成何种后果的清晰判断。这是当好裁判员最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老李:看来你所说的“裁判员应该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这一条儿很重要。不能光会背记《规则·裁判法》的条文儿,那只是做好裁判工作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应当打、教、裁各个方面既内行又精通,既懂理论又能实践,这些都是做好裁判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老张:我还要说明一个问题:
          第三、关于击球权的结束问题
                 《规则》第17页 “ 一、击球员进场和退场”中写到:“2、击球员击出的球无过门、无撞击、出界、满分或击球员犯规时,击球权即告结束。3、击球权结束后,击球员应立即退场”。从《规则》条文的表述看,它没有斩钉截铁地说出到底击球员将球击出后,待这个球走出多远距离或经过多长时间运行后才宣告击球权的结束。当然,这样要求未免过于苛刻。因为赛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各种偶然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关键是一个“无”字,是它给了我们既清晰明了又准确无误的判定(界标准。纵观赛场实践,大多数的击球员和裁判员都已约定俗成、配合默契地执行了:常见的某人挥杆击空(未撞击目标)便叹惜一声:“哎呀!没打着!”,或自嘲一句:“真臭!”,后随即自动退场。因为他(她)们知道“没打着,跑空了”就意味着我的击球权已宣告结束,我就不再是击球员了。这时,裁判员也大都会视情(即预判结果)及时呼叫下一号这时,前一号击球员击出的球并不一定都停稳呈静止状态。不难看出,双方之所以都能这样理解、执行的关键,完全在于一个“无”字上。明明根据被击出的球的运行方向、速度及场内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根本不可能发生过门、撞击、出界、满分的情况为什么还要让大家干瞪着眼看着、等着它慢慢滚动、停下来到完全静止呢?这不就把宝贵的比赛时间白白浪费
           所以我认为,击球权的结束与击出的球是否停稳不完全是一码事。有的时候要等待球停稳,原因是在球停稳之前的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把《规则》中的“无”突变为“有”的相关因素。如果属于“秃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的事,而且谁都能看得出来、预料得到,接下来的只能(必定)是“无”(即击球权宣告结束),裁判员就应当及时呼叫下一号,使比赛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继续进行。不分时机、不情况,一味要求上号球必须停稳才能呼叫下一号,似有偏颇之嫌。这样一来,也为那些在比赛结束之前的短暂时限内以对角远距离送球而拖延时间的企图得利者找到了借口提供了条件
           总之,击球权的结束是一件关乎裁判素质、赛场气氛、战术应用、输赢胜负的大事。具体地说,就是“及时呼号”的时机把握问题。所有门球人都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裁判员要提高预判能力,做到留有余地;击球员要理解《规则》精神,冷静面对实。
       老李:看来裁判员如何掌握好呼号的时机,这里面还真有不少的学问,确实不是一件小事。因为他直接涉及到一个球队的命运,关乎输赢成败。唯一的好办法还就是你最后说的:所有门球人都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则》为准绳,裁判员要提高预判能力,做到留有余地;击球员要理解《规则》精神,冷静面对实。
       老张:你看,就是裁判员呼号这么一件小事,咱俩就聊了这么长时间
       老李:这就是你所说的:门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勤于、善于动脑子,可学习、钻研、探讨的东西多的很。
       老张:行啦,咱们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老李:好,下回咱们接着聊再见啦!

点评

第71篇已经转发中国门球网公众号。  发表于 2020-1-19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3 1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中见大,条分缕析,文章充满辩证思维,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3 16: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一篇错字:
1、结合实际让人心服口服地祥述其之然和所以然。----详述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2-14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5 08: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2-15 18:44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二篇  
           《规则》不能模糊,《解释》不可随意
       老李:老张啊,今天咱们聊什么问题儿呀?
       老张:今天咱们聊一个与《规则》有关的问题
       老李:《规则》有什么可聊的呀?人家早就制好了,咱们照章办事,好好执行不就行了吗。
       老张:以前咱们说过,中国门球的历史不过30年左右,但修改《规则》却已经搞了10几次,平均不到三年就要修改一次。如果《规则》越修越精炼,越改越实用,能受到广大门球爱好者的支持、拥护和好评,当然是好事。遗憾的是,好像越修越繁琐,越改越蹩脚,人们的议论越来越多,意见也越来越大。
       老李:中国门协不是有好多位专家、学者吗,大家有什么意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专家、学者们出面解释解释不就行吗。
       老李:看来你还不太了解情况。今天我要和你谈的就和这个问题有关。题目叫做:《规则》不能模糊,《解释》不可随意。
       老李:那你就详细具体地给我讲一讲吧。
       老张:门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已近30年,我的球龄刚够20年。前些年,人们学《规则》用《规则》,一门心思打门球,似乎对《规则》条文的争论不是很多。随着《规则》的不断修改,近几年人们对《规则》的学习更加认真深入,争论探讨也逐渐增多。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广大门球人在玩球、打球、享受门球乐趣的同时,更加注重用心思琢磨研究探讨门球的奥妙与内涵。专家、学者也从未间断过对《规则》的阐述和解释。这些阐述和解释虽属个人见解,但对帮助门球人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规则》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从另一角度看,也说明近年来在修规、颁布、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我的这份材料仅就专家、学者对《2011规则》中人们较普遍关注、议论、争辩的“界外球进场”和“闪击过程”问题的《解释》谈些个人看法:
       老李:——,你是专门针对专家、学者关于“界外球进场”和“闪击过程”问题的《解释》谈个人看法的。
       老张:我的中心意思是:《规则》要严谨,要缜密,不可含糊。《解释》要权威,要慎重,不可随意。通过对“界外球进场”和“闪击过程”这两个问题的剖析来阐明我的观点:
       一、关于界外球进场未停稳前的移动的属性问题。
            《门球之苑》2011年第6期24页“《门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 2011》修改内容对照”中写到:“界外球进场未停稳前的移动是无效移动......。”而在同年《门球之苑》第7期26页中,以“④球界外进场碰门柱使贴门柱的⑥球移动,并与④球碰撞”为例题进行《解释》,答案是:1、⑥球为无效移动,放回原位;2、因为④球不犯规,应该按“如果一个有效移动的球被一个无效移动的球碰撞,则该球移动仍然有效”来处理,则判④球碰到哪里是哪里。很显然,这里已经非常肯定地说明了 —— 界外进场球的移动属“有效移动”。
           界外进场球未停稳前的移动应当如何定义?到底是“有效移动”还是“无效移动”?这一关乎移动属性的关键问题,一直困惑着门球人!大家都在企盼一个明确的答复!遗憾的是,在2012年《门球之苑》第4期第19页关于“《2011规则》疑难问题解答”中,“建议大家不必刻意地去争论这类球的属性问题,而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生这类情况时,如何正确来处理上来。”
           我个人认为:这种模棱两可的折中观点不可取。门球运动的奥妙就在于利用并制造球体的移动和变位,从而达成变幻莫测、精彩纷呈的技战术而且《规则》中对所有球体移动都做了严谨、明确的界定:要么是“有效移动”,要么是“无效移动”不同性质的移动必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我认为:遇有极为特殊的情况,可以在“有效移动”、“无效移动”的基础上再加“限制词”,并在《规则》中写明,从而生成一种“特殊形式的移动”模式。就以界外球进场未停稳前的移动为例,可否定义为“有效移动的无权球”?如果不首先弄清球体移动的属性,带着不知可否的模糊认识去处置场上情况,道理怎讲?依据何来?康乐门球无所谓,反正大伙儿都是打着玩儿。竞技门球就是要较真儿,要公平、公正、公开。如果《规则》模糊,《解释》也模糊,门球人更模糊 —— 整个就是一桶浆糊,还谈何门球运动的竞技和发展?!
          《规则》,其实就是人们在游戏中共同遵守的法则与约定。说穿了,有些东西可能就是一些“蛮不讲理的硬性规定”只要大家都认同、你我都赞成、都遵守就行。正如“自球成功通过一门时,碰撞一门后7·5厘米外的他球,他球移动有效,但不算有效撞击;若他球停在界内,自球在续击时可以撞击该球”一样。这里的一个“他球移动有效”与一个“不算有效撞击”是根本对立、不能相容的,也是从道理上根本讲不通的。但是,为了某种目的和需要,只要大家认同,完全可以、允许这样约定,只是一定要在《规则》中写明。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条文,都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无所谓“对”与“错”。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在执行某一部(版)的《规则》时,又必须严格按照《规则》条文的原意、本意去解释、去理解、去执行、去操作。千万不能把《规则》当做手中面团儿,随意揉捏;视为婀娜少女,任由打扮!
       老李:就是啊,你中国门协的刊物《门球之苑》都这么各执一词、相互矛盾地解释,让下边儿怎么执行呀!我认为:执行《规则》就得细抠、较真儿、认死理儿、钻牛角尖儿才行。《规则》就是法,就是标准,就是依据,就是规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那还叫《规则》吗!那不真成了你说的“把《规则》当做手中面团儿,随意揉捏;视为婀娜少女,任由打扮!”了吗!
       老张:二、关于“闪击过程”问题。
             《门球之苑》2012年第10期26页《疑难问题解答》中说:“因为闪击是一个过程,所以闪击多个球时同样适用一个过程,不能分割开来,更不能分段处罚”。对此,我的观点是:首先,《规则》条文中没有这样的明确表述或硬性规定其次,正因为“闪击”是一个“过程”,所以才有始有终 —— 正如《规则》定义的“闪击过程”是“从撞击后各球静止开始,到闪击成功后踩球脚抬起为止”。其中的“开始”和“为止”,就严格界定了一个“闪击过程”的起止时间。撞击数个他球后,只能也必须一个一个地闪击而且在结束第一个球的“闪击过程”后,只要所涉及到的各球在场内尚未停稳、静止,就不能进入对第二个球的“闪击过程”。因此说,撞击几个他球,就应当有几个独立、单一的“闪击过程”。为什么要把上一个“闪击过程”与下一个“闪击过程”这两个独立的“闪击过程”中间空白、等待的时间硬要说成也是“闪击过程”呢?如果说是,那么请问:是针对哪个球的?是属于哪个被撞他球的“闪击过程”???
        《规则》定义,场上现实和实际操作,明明都是分割的、分段的怎么能硬说是一个整体、系统、完整的过程呢?!要想这样,除非在《规则》条文中写清楚 ——“闪击过程的定义是针对每一个被撞击的单球而言但必须把上一个闪击过程与下一个闪击过程之间衔接、转换的等待时间作为闪击过程看待即:从场上所有球静止开始,到闪击多个球完成,统称为一个完整的闪击过程”。这样做,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学习、理解、操作,都不会产生分歧和误解。《2011规则》的初衷是好意:想把闪击过程中的所有犯规统称为“闪击犯规”,以便简化手续,易于操作。但就是在修规中没能让《规则》的条文规定同步跟上、到位。
       老李:我在网上也看到了一些网友对这个问题的议论。有的网友说:如果按照“闪击过程是从撞击后各球静止开始”的意思去理解“闪击过程是全程的”的话,那么是不是同样可以这样理解 —— 既然各球静止就进入了闪击过程,那就是说这个闪击过程是针对所有被撞击的他球而言的。据此,击球员是不是可以:、自行决定闪击的顺序,无论这个他球是否与自球接触?、可以拿起数个他球同时进行闪击?从《规则》的条文和原意去理解,击球员的以上两种做法都是合规合法的,但《规则》都视为犯规。这不就矛盾了吗!让我说,问题主要出在《规则》本身,遣词造句不严谨,语法不通顺,前后互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就这样,我们的专家、学者还在死乞白赖地维护《规则》的所谓权威,绞尽脑汁地说些言不由衷的废话!
       老张:专家、学者在《解释》中说“造成观点分歧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人对规则产生的误解”—— 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武断。所谓的“误解”,正是由于《规则》中的多处“严格定义”与规则本身的自相矛盾、难圆其说、模棱两可……造成了《规则》的晦涩难懂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防止和消除所谓“误解”的唯一办法应当是 —— 要么“适时、坦然地修正补充”;要么“发布权威性的(当然是蛮不讲理、霸王条款式的)硬性规定”!
       老李:我看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现实,把《规则》中的错误及早、坦然地修正过来。难道这样做有什么难处吗?
       老张: 修改《规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认真再认真,慎重再慎重。就拿我们的门球竞赛《规则》来说,不一定非要3——4年(事实证明,有时更短)就修改一次。根据实际需要,5——6年、甚至7——8年修改一次又何妨!另外就是要学习我们国家制定、颁布一些法律、法规的办法 —— 先拿出初稿,公布在网上、发到社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后再提交人大讨论、修改,最后颁布试行。实事求是地讲:“《09规则》堪称中国门球史上的最大败笔;《11规则》又堪称修规中的笔误最多”应当汲取这个教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谁又能说清楚!广大门球爱好者希望: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坚定“对门球事业、对门球人负责、对得起门球人”的理念,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决不允许任何其他、另类“因素”掺杂其中!
          最后,我要说(这也是广大门球人的共同心声):请各位专家、学者、中国门协的头头脑脑揭去“垂帘”,步下神坛,撩开面纱,走到门球人中间,与他(她)们平起平坐,推心致腹地交流切磋。总书记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可以在网上与网民交流畅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总统、总理都建有网上个人微博。难道我们这些人做到这一点就真的很难、难于上青天吗?!在这一点上,前门协秘书长张 娜同志堪称楷模 —— 她的理念、她的态度、她的做法令人佩服,可圈可点!
       老李:我听说张 娜同志注册上网,和大家一块儿畅谈交流,网友们都感到很亲切,很随和。这样的秘书长,球友们一定拥护,她的工作也一定能得到球友们的全力支持!
       老张:好了,别说得太多太深了,否则容易过火儿、就到此为止吧。
      老李:咱们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做为平民百姓随便聊一聊呗,说得深了浅了也无所谓,都是个人看法儿吗。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啦?下回再见吧!
     

点评

72篇已转发。  发表于 2020-2-16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5 15: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2篇错字:
1、她的做法另人佩服,可圈可点!----令人佩服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2-15 1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8 15: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鸿篇巨作,是赵玉书对门球的无私奉献和智慧的结晶。
是基层门球人的开心读物,也是作为门球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工作人员必读之范本。

点评

过讲了,只是个人学习、参与门球活动的点滴体会。光是文中的错别字,就多得不得了,多亏了“老玉米”老师持之以恒地帮助,我从心底里感谢这种球友情!  发表于 2019-12-18 1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0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三篇   
                  举办门球裁判员培训班的体会
       老李:老张啊,关于裁判员的话题咱们聊的差不多了吧?还有什么新内容吗?
       老张:其实,裁判员的问题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对裁判员的选拔、培训、使用和管理二是裁判员个人的学习、钻研、实践和提高。如果这两方面都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都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对待,问题并不难解决。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如何搞好裁判员的培训问题。
       老李:那是人家中国门球协会的事,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呀?
       老张:你要知道,中国门协只管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剩下的都由基层各级门球协会负责,最大量的工作还是在下边儿。上次咱们聊的时候不是提到过吗,2002年7、8月份咱们单位自己搞了一期裁判员培训班当时是由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
       老李:——,我知道了,你这是现身说法呀。好,那你就详细给我讲讲吧。
       老张:当时咱们单位有将近40支门球队,平日里能够经常参加门球活动的老同志每天都能达到200多人。相比之下裁判员队伍就显得比较薄弱了,仅有10几名经过培训的裁判员,而且年龄都比较大了一组织活动就感到人手紧张,难以应付。怎么办?等、靠、要的路子根本走不通,只有自力更生、自己办班这一条路。所以经门协研究,在管道局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和市门球协会的支持下,咱们自己就办了一期门球裁判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从40多岁到65岁共计34个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实习、考核,最后共培训出25名(上报批准、由市门协颁发二级裁判证书9名、三级16名)等级裁判员。
       老李:怎么34个人参加培训,最后还有9个人没培训出来?什么原因
       老张:记得上次咱们聊的时候说过这件事,确实有9个人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以不合格被淘汰了。
       老李:我说老张你也真是,一个基层单位,又是自己搞培训,差不多就行了。都是老同志了,不容易,何必那么严格那么较真儿呀!
       老张:上次咱们聊的时候我也提过这件事我的观点是:领导把任务交给我,我就要对单位负责,对门球运动负责,对老球友们负责。本来裁判队伍的基础就差,力量就薄弱,不适应形势需要。如果再凑合、将就、敷衍了事、自欺欺人,以后就更不好办了。所以该认真就得认真,该较真儿就得较真儿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性格、这个脾气。在这件事上,我要做到光明磊落、于心无愧。
       老李:你真是个老倔头!不过大伙儿还是服你,说你这个人正直、正派,不玩儿猫腻,没有坏心眼儿。
       老张:别人怎么说我都不管,反正咱们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好啦,又扯远了,回到咱们的正题儿吧。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谈这次办裁判员培训班的体会:
            第一、基层办班,市里把关
                    开头咱们说了,要办班首先要得到市门协的允许和支持。所以在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后,我把培训班的总体设想、具体计划、学习内容、时间安排、教员选配、教材购置,以及基础理论学习的模拟考试和正式考试的两份试题(包括答案)一并报送给了市门协的《竞赛、裁判委员会》。再就是培训班正式开班上课时,请市门协领导到场讲话,提出希望最后结业考试时请市门协派人现场监考培训结束后,25名同志的裁判等级认证向市门协报批。
       老李:那就是说,你办这个培训班,自始至终都有市门协的支持和把关。
       老张:这样才能确保培训班的质量经得起检验,培训出来的裁判员人人合格、个个过硬。
       老李:那你就接着说说具体的办班方法吧。
       老张:第二、学习理论,夯实基础
                 培训班共安排理论学习时间30多个小时。内容包括:、《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的逐章、逐条、逐句讲解、平时训练比赛中常见疑难问题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以提问、研讨、争论等形式穿插学习1999年以来《门球之苑》刊登的有关《规则·裁判法》中若干问题的解答内容。
       老李:你们学习的内容可真不少啊!要是有机会,我倒真想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好好学一学
       老张:我的指导思想是:要让参训人员对门球裁判员应当了解、掌握、具备的理论知识尽量学全、学细、学深、学透,把理论基础夯实。正如有的学员说的:“打了这么多年球,一直是稀里糊涂,这次参加学习班儿算是弄清楚了!”。
       老李:我也觉得打好理论基础很重要。你看平时玩儿球,经常有人提出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来,让人一听就觉得好笑,也太“小儿科”了吧!
       老张:这个问题还不能那样说,打门球的老同志比较多,文化程度大都相对比较低一些。各级门协组织只抓活动、比赛,很少组织理论学习。不少人可以说是一点儿门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没有就是为了活动、快乐、健康、长寿,这也不能说有什么错。另外,爱好不爱好学习,也是个习惯问题,不能强求。咱们接着说:
            第三、学会手势,规范动作
                  我们首先给大家讲清了:裁判员在场上执裁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规则》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裁判员自身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和展示。因此,各种手势、动作必须正规、正确、大方、得体。培训中逐个讲解《裁判员的宣判和手势》的基本要领、动作要求先示范、后领练;先分解、后连贯;个人自练、对面互练;纠正动作、交流心得。为了练好某个动作,许多同志回到家中对着镜子练,还有的平时玩球主动上场为球友当裁判,着重练习裁判的手势和动作。
       老李:把平时玩球的机会利用起来,宁愿自己少打几杆球,练练当裁判,这是个好办法
       老张:在学习中我们强调裁判员的宣判手势、动作,要简捷、迅速、有力、到位。做到四快:一是腿快 —— 及时跑步,跟球到位二是眼快 —— 仔细观察,判断准确三是手快 —— 适时宣判,动作规范四是嘴快 —— 用语准确,清晰简练。
       老李:这“四快”挺重要。腿不快就跟不上球、到不了位;眼不快就看不清、看不准场上球的移动和碰撞;手不快就不能做出及时宣判,动作不规范既不好看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嘴不快的结果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更容易引起误解和分歧。我认为,裁判员在场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是小事情,不能马马虎虎。
       老张:培训中我们还特别注重了以下两点:一是手势动作一定要规范该一动的就要一步(动)到位;该两动的就应动作(节奏)分明,不含糊、不拖拉、不简化。二是宣判用语除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外,还要发音准确。如:呼号时人们经常把1、3、7、8这四个字的第一声发音误读为第二声本来应当是“壹、叁、柒、捌”,却成了“移、SáN、奇、拔”。还有,就是“儿化”词、字的问题。球、杆、门、分这几个字不应读成“球儿、杆儿、门儿、分儿”平时说话怎么都行,但到场上执裁就不应随便加零碎儿。再就是有些字发音不准确如:“撞击”的“撞”,不能读成“创”;“触球”的“触”不能读成“柱”;“比赛结束”的“束”不能读成“书”……等等这些细小、又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我们都进行了讲解纠正和反复练习。
       老李:好家伙,你可抓的真细致呀!
       老张:第四、严格考试,一丝不苟
                这次的培训,除了学习理论、掌握要领、规范动作外,还结合实际讲了门球裁判员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当一名合格的门球裁判员以及相关的门球技战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最后进行了两次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一次模拟考,一次正式考。
       老李:好家伙,光基础理论考试就搞了两次,还得有现场执裁考试吧?
       老张:那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理论考试都是闭卷,每人一桌子,隔开距离、互不干扰,不得带任何书籍,严格考场纪律,有专人监考。
       老李:这比参加高考还严格呀?都那么大岁数了,有这个必要吗?
       老张:这也是培养组织纪律性的一种方式作为裁判员,就不能总是随随便便、吊儿郎当的。从一开始培训就做到严格正规、有板有眼,将来到了场上执裁才能像个样子。
       老李:怨不得我在下面就听有的同志说:“老张办什么事儿都特别正规,参加他组织的培训可不能马马虎虎,真得卖点儿力气才行啊!”。
       老张:在现场执裁考试阶段,我们把学员分成三个组,各组有一名主考。每场比赛上两个人执裁,15分钟后主、副裁互换由主考者对每名学员的表现写出详细评语,最后给出优、良、差的结论。
       老李:我说老张啊,你搞得这么正规、紧张,大伙儿能理解、支持吗?
       老张:这一点请你放心,培训之初我们就给大家讲明了:考取等级裁判不是目的,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同志,通过培训真正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进一步加深了对门球运动的认识才是最大的收获。比如有一位65岁的老同志,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有不懂的就立即提出来询问,但到最后考试时他主动提出来不想参加了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当裁判体力肯定不行,能跟着你们多学点儿东西知足了!”。
       老李:这真是个好同志、好球友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求知。要都像他这样就好了。
       老张:最后一个,第五、注重质量,不走过场
                前边儿已经说过了:这期培训共参加34个人,由于大家学习热情高,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到课率始终保持了百分之百。最后在理论和现场执裁两项考试的基础上,本着重质量、不凑数的指导思想,一共淘汰了9名同志。
       老李:除了那位65岁的老同志自愿放弃外,其余的都是考试成绩不合格吗?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啊?
       老张:要说属于考试成绩不合格,只有1名。剩下的7个人都是因为正好赶上家里有事,没能参加理论或现场执裁考试恰逢暑天,他们也不想再补考了,就这样被淘汰了。
       老李:那你培训出来的这批裁判员,现在怎么样?
       老张:这些同志一直活跃在门球赛场上,当前他(她)们已成为了全市裁判队伍的主力和骨干。有不少人已成为国家一级裁判,每逢赛事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老李:怎么说呢?用日本话就是:你地——功劳大大地!”。培训出一批裁判员不容易,这属于基础建设。现在各地不都喊裁判紧张吗,年龄都大了,体力不支了,年轻的又跟不上。
       老张:好了,这个话题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从下一次开始,我想咱们聊聊教练、技战术方面的问题,你看行不行?
       老张:这都得你说了算,我只要别忘了两个耳朵来听就行啦!好,那咱们下回再见
         

点评

第73篇已经转发。  发表于 2020-2-16 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0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2-28 08:02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四篇   
                          说说门球教练员(之一)
        老张:老李啊,从今天开始咱们先聊一聊有关基层门球教练员的事。对这个问题,我想你一定有不少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吧?
        老李:你算说对了,对这个问题我早就有看法。要是说出来,可能不太好听。我认为:咱们基层的一些比赛,不少的球队就是在“瞎打”、“瞎玩儿”,好多所谓的教练根本不懂门球战术。
老张: 这也难怪,基层单位门球队的教练,有谁组织过培训? 有谁给他(她)们讲过门球战术?不都是平时“打出来、“玩儿”出来的吗?所以今天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就“基层比赛亟需像样的门球教练员”。
        老李:别说像样儿的了,就是一般水平的也可以呀。起码可以摆脱“瞎打”、“瞎玩儿”的境界。
        老张:这要从实际出发,咱们先分析一下基层门球队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基层组织的门球比赛,是最普遍、最大量的门球活动。有些单位、部门、系统几乎每个月都有赛事。纵观这些赛事,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 缺乏的教练员。大多数的所谓教练员,只是因为球打的稍好一点儿,球比别人稍长一点儿。他(她)们的指挥,大多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更有甚者,一些技术不佳、战术不懂的人也登上帅位,发号施令,调兵遣将,胡乱指挥。这样的所谓比赛若说是在“瞎打一气”毫不为过。
        老李:没错儿,就是在“瞎打”、“瞎玩儿”,根本不懂怎么布球,怎么进攻和防御。
        老张:其实,观看一场球赛,无论你到场早与晚,只要往那一站看到的是“羊拉屎,满天星”(即场上的球没规律、没“说头儿”,哩哩啦啦到处都是),肯定是属于 ——“技术不精,战术不通”型的球队。若看到的是“贴边角,一窝蜂(即各球有机衔接、整体运作)”,肯定是属于 ——“技术过硬,战术精通”型的球队。
        老李:没错儿,我记得以前咱们聊过这个问题。看一个球队场上各球的分布情况,就能大致了解这个队的水平和素质了。后来我和队里的球友们一说,他们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说:“都是老同志了,打得又都不怎么样,教练的水平不一定就能从场上球的分布情况看出来。”。我觉得这么说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光看场上球就能看出这个队教练员的水平吗?
        老张:两者是有联系的,球队的水平就是教练水平的客观反映。咱们还是接着从分析教练的类型入手吧:
                从基层教练员在比赛现场的表现来看,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心不在焉,慢条斯理。这边比赛开始了,他还没有进入情况。要么在与别人聊天、吸烟,要么在干其他事情。弄得队员找不到教练,或站在一门前大喊:“怎么打?进进哪”。他就是听见了,也是慢条丝理,不紧不忙,哼哼叽叽。遇到这样的教练,队员着急,影响情绪,更会贻误战机。所以有的队员就干脆不听他那一套,我行我素,乱打一通。
        老李:有这样儿的,而且还不少。你这边儿开始比赛啦,他那儿还没事人一样,要不就不知道干什么去了。队员干着急、没办法。
        老张:二是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这种教练既不能洞察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更不能预测下一步的发展变化,瞻前顾后,犹犹豫豫。下达指令总是吞吞吐吐,模棱两可,意图不清。特别是说些半截子话,说了又否,否了再说,让队员无所适从,干着急,没办法。
        老李:这种类型的就更多了。特别是一些老教练,说句话那个费劲儿啊,真没办法
        老张:三是千叮万嘱,废话太多。有些教练主要精力不是设计、应用战术,而是把全部心思,大量语言用在对击球员的每一个具体技术作上。唠唠叨叨,啰啰嗦嗦,这个那个没完没了。什么“好好瞄瞄,棒尾不正,注意力度,劲儿不要太大,过门儿千万别出界……等等。这种婆婆妈妈式的指挥,重点不明,意图不清,占时过多,让人心烦。有时甚至让击球员产生逆反心理,便赌气击球。
        老李:这是典型的“婆婆妈妈”型,废话太多。
        老张:四是心直口快,埋怨指责。个别教练是心直口快,但说话很不文明礼貌,埋怨指责,出口伤人。容易引起队员不满,甚至发生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老李:这样儿的教练咱们单位还真有几位。他(她)们既不“慢条斯理”,也不“吞吞吐吐”,更不“唠唠叨叨”,可就是性子太直、脾气太不好。往往是一句话“推倒三堵墙”,还经常带脏字儿。有好几次队员都不干了,要么当场吵架,要么抬腿走人 ——“跟你玩儿了”!
        老张:所以我把这些教练员做了一个分类。从指挥类型上分,基层的教练员大致可分为:
            一是理智型。这样的教练员很少。他们思路清晰,判断准确,决心果断,指令简明。
        老李:这种类型的太少了。凭着年龄大、球龄长、球打得稍微好一点儿就当教练、瞎指挥的太多了。
        老张:二是爽快型。只顾眼前,缺乏预见,决策轻率,蛮干瞎冲。
                  三是犹豫型。心中无数,思路不清,犹豫不决,指令迟缓。
                  四是“气暖”型。控局夺势,趾高气扬;一旦被动,有气无力。
        老李:么还出了“气暖”型呀?怎么解释啊?
        老张:我这是一种比喻。你看,咱们冬天使用的暖气分为水暖和气暖两种水暖的温度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忽冷忽热。而气暖型的温度就不太稳定,经常有忽冷忽热的现象。我的意思是说,这种类型的教练员,心情不是很平和、情绪不是很稳定。赢球的时候趾高气扬、咋咋呼呼;一旦输球或场上一被动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马上就蔫了。
        老李:这样儿的还真有。赢球他比谁咋的都厉害,一输球就完了,再也听不到他吭声了。
        老张: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想说一说。就是咱们这些基层教练员在指挥用语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文明的地方。比如:让自己的队员去打掉对方的某个球,不是说去“打掉他”或“撞击他”,而是用一些不太好听的词儿:“干掉他!,吃了他!,宰了他!,挑了他!,抹了他!”……。大家相互之间都是球友,所谓比赛实际上就是以球会友,交流切磋、相互学习,何必要用这些难听的词儿
        老李:我看这和一些老同志平时的习惯用语有关系。当然了,把它拿到比赛场上去用,就显得有点儿不文明、不礼貌了。起码让人听了心里会感到别扭不是滋味儿
        老张:类似的情况也不少,比如:一旦有球员击球力度不够、球不太到位,马上就是一句:“怎么搞的?没吃饭呀?!如果你接送球的落点不太理想,他就会说:“看你这球,接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些老同志由于各种原因有时自球在门前很近过不了门,教练也会来一句:“这么近都过不了门,简直笨到家了!”你击球力度稍大一点儿,他又会说:“叫你溜你偏要打,逞能呀!?”遇到有双杆的机会,没等你起杆,他就先来一句:“有双杆,打不出来我找你算账!”……等等。这些话,让对方、让击球员听了,好听吗?!心里舒服吗?!
        老李:像这样的多了。在比赛场上什么难听的话都能听到你要是没有点儿逆来顺受、忍耐再忍耐的精神还真不行。
        老张:上述种种情况之所以长期存在,又不能得到解决,原因就在于中国门球运动的机制、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竞技与康乐搅在一起,都成了“四不象”。基层门球活动只注重“玩儿”、“乐”,不注重理论研究,基础建设。上层抓“根本”无力,基层抓“基础”无心,如此下去,对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十分不利。
        老李:还谈什么发展与提高啊!早就号称门球人口500万,到现在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但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辩的:那就是各地的门球队伍大都已出现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情况不少地方的门球场地荒废了门球运动的外在形象不佳,很难吸引人。这些都是与门球运动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根本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老张:你说的这几点都是属于有目共睹、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拿咱们单位来说,前5、6年的“鼎盛时期”有40多支门球队,队员400多人,一搞比赛那真是人山人海、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可现在怎么样,10几支队伍还得七拼八凑、老弱病残,能经常出来参加活动的就是那么2、30个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老李:你我也只能是在这里瞎操心,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是这样,咱们又有什么办法!让我说,自己玩儿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就行了,别的咱们管不了!
        老张:看来也只能如此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回我想跟你说说现场指挥的有关问题。
        老李:那好,今天就到这儿吧,下回咱们再接着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7 22: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4篇错字:
1、慢条理----慢条

点评

谢谢老师,已做更正。  发表于 2019-12-28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7 2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224215lc3efoutead6w3aw.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08: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19-12-30 08:48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五篇   
                        说说门球教练员(之二)
        老李:老张啊,上回你说准备给我讲讲门球比赛的指挥问题。你看,我把我们队的教练老刘也叫来了,他也想听听咱们一块儿聊吧?
        老张:欢迎老刘参加,咱们一块儿聊聊吧。我今天想和你们说说有关临场指挥员的指挥用语问题。题目叫做:球比赛的临场指挥语言”。
        老李:这个问题是得好好研究研究。上回咱们俩聊的时候不是提到了吗,基层门球队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太差,场上说的那些话里边儿不文明、不礼貌的东西太多了。
        老张:我今天想说的重点是指挥用语的特点和对临场指挥用语的要求。
        老刘:老张所说的内容,是从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抓起,属于规范性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弄懂了、解决了,规范化了,正规化了,自然那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东西就会逐渐消失了。
        老李:对,了解了指挥用语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按照门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和赛场上的实际情况去规范自己的指挥用语。
        老张:好了,我先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你们俩可以随时补充。
                  语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门球比赛的临场指挥语言,是在特定的时空;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特定的语言;完成特定的任务。因此,研究探讨门球比赛的临场指挥语言很有必要。
       一、 临场指挥语言的特点
                1、酝酿、构思、形成指令的客观制约因素繁杂多变。门球比赛中,每一名队员上场击球,其一举一动、一击一闪都在随时改变着场上双方攻防态势,涉及到每个球的安危和命运。因此,做为临场指挥员既要有按照赛前设想的预案进行部署、实施指挥的思想准备又要依据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灵活机动地调整思路、修正预案、权衡利弊、迅速决策。再加上场上队员的情绪,各种可能影响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因素,都必须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区别对待,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调兵遣将,实施对抗,临场指挥者的头脑丝毫不亚于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
        老刘:我看这是临场指挥的最大特点场上的一切都在随时发生,时间又特别紧迫,指挥员必须能够因時、因势、因人灵活应对。
        老张:这是第一个特点,再说下一个:
                2、下达、领会(理解)、执行指令的时间短促。击球员的每一个击闪动作,按《规则》规定必须在10秒钟内完成。使得从临场指挥发令,击球员听到、听清并正确完整领会理解意图,继之不走样将指令付诸行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 指令下达、信息接收、思考理解、肢体行动 —— 要在短短的以秒为计时单位的时限内完成,其他体育项目很少有能够与之相比较的
        老李:10秒计时,好像其他体育项目用的不多。也不知道最初研究设计《规则》的人是怎么想的既然门球最适合中老年人,又是为了延年益寿,非要搞这么10秒限时干什么
        老刘:《规则》是那么定的,咱就只有执行了。老同志们对这一点反应是不小。
        老张:这个事儿好办按照《规则》的规定,咱们可以打康乐门球。可以取消10秒计时,改为打轮次。总之,咱们自己可以做主,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只要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就行。
        老李:对,前两天市水务局和国税局比赛,不就是打轮次吗,我看人家都玩儿的挺高兴
        老张:对,大家玩儿的高兴就比什么都好。咱们接着说:
                 3、信息传递途径、方式方法多样。临场指挥下达指令,以语言为主,附以头、眼、手、身体同时并用的体语形式。用何种形式,表达到何种程度应因人而异。耳背的要高声喊叫或请队友帮忙传递领会快的可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尽量精炼用语。理解慢的要适度详说细解……。切忌不看对象,千篇一律,不急不慢,一个程式,一种腔调。另外,还要注意利用指令调动队员的情绪,调节场上气氛。
        老刘:哎呀,这点我可体会深刻:还真得“量体裁衣”、“看人下菜碟儿”才行。就说咱们队吧:像你老李这样的,我可以点到为止,用不着多说。老孙和老姜就得说多一点,说详细一点儿老葛就不行了,耳朵背的厉害,每次都得大声喊叫,就怕他听不清楚。
        老张:这就是咱们老年门球队的特殊之处:一个人一个脾气、一个秉性、一个特点,必须分别对待。当这个教练也真是不容易。行了,咱们接着往下说吧:
                4、信息反馈形式因人而异,效果检验滞后。这一点是由队员的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习惯造成的。有的不吭不哈,埋头操作;有的有说有笑,轻松活泼;有的提出建议,灵活处置。实践证明:赛场上临场指挥与队员之间经常有些简短的对话交流会更好些。一方面能了解队员对指令的理解程度。一方面又能及时听取采纳队员的合理建议,同时还有利于调动情绪,调节气氛。最怕那种固执己见的“蔫大胆儿”,带搭不理,自作主张。执行指令的最终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想目的,要待每一杆球完成之后才能得到验证。
        老李:咱们单位可有那么几个“蔫大胆儿”啊!你还别说,有他们打的就是不错。
        老刘:个人技术再好也得顾全大局呀!门球比赛本来就是两个团队之间的博弈,最终要的是整体的成绩。有一个人失误,有一个关键杆失误,其他人打的再好也不顶用
        老张:老刘说的对,团队精神很重要。比赛当中千万不能随意自作主张,更不能打英雄球!我接着说:
                5、执行指令过程中需要适时补充、修正。由于赛场形势千变万化,因此一个指令在执行过程中,中途经常做出调整甚至改变的情况是完全正常的。门球的技战术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失误”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中途补充、调整和改变的目的是为适应迅速发展变化了的形势,以达到总的战略意图。这是门球比赛的一个突出特点。临场指挥应特别重视,千万不能认为发出指令就万事大吉了,甚至去关注其他事情这样肯定会贻误战机后悔莫及
        老刘:这也是情况多变的一个表现。作为临场指挥员,一时一刻也不能松懈,一分一秒也不能走神儿。你知道球员在打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新情况、发生什么新变化、造成什么新的难以挽救的危险局面呀
        老李:看来这指挥员自始至终都得精力高度集中,随时观察掌握场上情况,及时作出准确判断,还得适时发出新的指令才行
        老张:前边儿说的就是临场指挥用语的特点下边儿我说说对临场指挥用语的要求:
             二、对临场指挥语言的要求。
                   1、要及时果断,准确无误。临场指挥最忌发出指令太慢,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有时队员等得着急发问,往往贻误战机,占用了过多时间,使队员仓促上阵,容易引起失误。再就是用语要准确,不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出尔反尔,让队员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老刘:我看这第一条最重要,这也是咱们基层球队教练员最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本来应当根据场上情况适当提前一点儿给队员打招呼非让人家等着急了,你才哼哼唧唧地告诉往哪儿打这怎么行啊!
        老李:我看这和年纪大可能有关系精力达不到了,脑瓜子转的不是那么快了,反应当然就显的迟钝了。
        老张: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正如老刘说的:这种现象在基层球队教练员当中比较普遍。好啦,说下一个:
                 2、要简单明快,便于执行。指挥用语不是聊大天儿、侃大山,越花梢越悬越好一定要简单明了,用最少的字、最精练的语言表明意图。这样就能便于队员迅速领会、正确理解、立即执行。那种啰啰唆唆,含混不清,绕弯子、半截话、嘱咐多于指令,纠正技术动作多于战术意图表述的作法,貌似好意帮了倒忙有时使队员产生厌烦情绪,往往适得其反。
        老李:这一条在咱们基层表现的就更突出了。一句话,就是他说了半天,你也弄不清楚到底想要让你干什么!好多被判超时犯规的,都是这个原因!
        老刘:这里边儿有一个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老张在前边儿不是说过吗,语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打球的时候就怕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指挥员,你是干着急没办法!
        老张:其实场上的指挥用语不用太啰嗦,说得太多往往会适得其反。以后有机会我想跟你们聊一聊怎么精炼指挥用语。
        老刘:好哇,我一定来参加。
        老张:那是以后的事儿,接着说咱们的:
                 3、要因人制宜,富于感情。场上5名队员,各人的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身体条件、性格脾气不尽一样。临场指挥应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不同的方式方法,让队员易于接受,便于沟通,利于执行。千万不要总是一个模式、一个腔调、一种语气、一承不变。指令虽是命令,但绝不是生硬冰冷的单字组合。话语之间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要富有人情味,体现临场指挥和队员之间亲密无间的知心、知音、知己、挚友关系。那种不文明、不健康、不礼貌的情感、作法坚决不能要埋怨、责备、讽刺挖苦、絮叨诅咒……不会产生积极效果。
        老李:队员不是机器人儿,大家相互之间是球友,常年在一起玩球,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指挥员要像对待亲兄弟姐妹一样,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语气,字字句句都富有人情味儿才行。
        老张:最后一条:
                 4、用特定暗语,隐蔽意图。临场指挥一般用语言形式下达指令。如果和队员之间经过长期训练、比赛的磨合,相互感情十分融洽,战术思想基本趋同,那就不难做到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指挥意图完全可以通过:一点头,一挤眼,一努嘴或指一点,手一挥,头一甩等简单直观的肢体动作(俗称暗语来表达。在球队内部人人理解,约定俗成,对于隐蔽战术企图有着独特的作用、莫大的好处。
        老刘:这一条儿是我们基层队的一大缺欠。我见过人家高水平球队的比赛,好像教练说话不是很多,经常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儿就解决问题了。好多时候还不用说话,用手一指、一比划,队员就心领神会啦。不像咱们这些教练,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咋咋呼呼跑前跑后,那个热闹劲儿就甭提啦
        老张:这一点也是看一个球队是否训练有素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队伍,绝非一天两天、三年五年的功夫。
        老刘:看来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恐怕这辈子也赶不上、做不到了!
        老张:话不能这么说,只要我们齐心努力,队员的个人素质和球队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老李:老张说的对,有了目标儿咱们就使劲儿往前奔!我的观点是:要把咱们的余生过好,过得有意义、有自豪、有风采、有亮点!
        老张:老李这几句话说的带劲儿!看来我和老刘都得向你学习呀!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下次再一块聊。
       老李:行,今天就先到这儿啦,咱们下回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0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玉书 于 2020-1-4 09:57 编辑

                               %E6%A0%87%E9%A2%98.png
                                    第七十六篇   
                     说说门球教练员(之三)
       老李:老张啊,咱们今天是不是还谈有关教练员的内容呀?
       老张:不错,还继续聊这个题。哎?——,怎么老刘没来呀?
       老李:来之前我去找他了,家里有点儿事儿,他今天来不了。咱们俩还接着上回的往下聊吧。
       老张:行,上两次咱们已经谈到了基层教练员的大致情况和指挥用语的特点、要求。反正我总觉得现在的教练员临场指挥用语太嗦,有用没用话一说就是一大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所以今天就还想和你聊聊这个问题,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 ——“五字指挥法”。
        老李:什么?无字指挥法难道教练员不张嘴、不吭声、不说话也能指挥?你一张嘴不就得说“字儿话”吗!就连用外语指挥不也都“字儿话”
        老张:你听错了,不是什么“无字指挥”,是“五字指挥”,就是用五个字指挥。我的意思是说:教练员在场上指挥比赛,无论何种情况,无论怎么调遣,你的每一句指挥用语都不应当超过五个字。
        老李:啊——?五个字就能解决问题?行吗?
        老张:你先别这么大惊小怪,下边儿咱们仔细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了。
        老李:好吧,怎么分析?从哪儿入手呢?
        老张:门球比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场上队员的一击一闪都要在教练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从大量实践看,临场指挥用语主要包括——指向定位,提示强调,鼓励安慰等几种类型,并附以简捷默契的肢体语言(动作)。做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竞技型门球队,要求教练员的指挥用语必须及时、简明、准确、清晰。既能准确无误地表达指挥意图,又便于队员理解执行,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老李:这没错儿,要做到及时、简明、准确、清晰。像上回咱们说的那种犹犹豫豫、模棱两可、吞吞吐吐、死板生硬都不行,但是要做到非常精炼也不太容易呀!
         老张:精炼指挥用语的前提条件:一是球队成员都有很强的战术意识;二是教练和队员的战术思想趋同(指经过长期训练、实战磨合,教练员、队员对场上情况的观察、分析、判断、认知和反应不谋而合,大致相同);三是成员间相互了解、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老李:一般的球队做不到这三条,咱们基层这些球队就更甭说了。让我看,精炼指挥用语的三个前提条件真正落到了实处,对这支球队的综合评价就必须是、也只能四个字——训练有素。
         老张:没错儿,你这话说到点子上啦。下边儿咱们按照指向定位,提示强调,鼓励安慰这几种指挥用语的类型做个具体分析看看每一句指挥用语不超过五个字行不行。
      第一、指向定位类
                这类指挥用语主要用于指明(定、示)球的走向和落点;攻击进取方向;疏散隐蔽区位等,是赛场上用量最大、最多、最主要的一种。为了使教练员的指向定位既方便又准确还是用上次咱们研讨过的那个《门球场地定向、定位指挥示意图》。那个口诀你还记得吗?
         老李:你等一等,让我好好想想……,是不是1、4、41、3、3;17角柱记心间”呀?
         老张:看来你的记性真不错,就是使用那个《门球场地定向、定位指挥示意图》今天我也带来了,你再看看:
                           图片1.png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把这些特定(指)的区、位、点、线经过长期训练实践牢记在脑子里,比赛中教练员的战术指挥用语就能最大限度地简化、精炼,且明晰、准确。
        老李:那你就用一个实际的例子给我说一说,看看用五个字指挥行不行。
        老张:行,咱们举一个比赛开局第一、二轮红白双方运作的情况吧。你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2.png
              开局布阵,红方打二门占位,隔门结组战术。白方打三门阻击,二层占位战术。①号球进场后,教练员只需下达指令:“2 1”,1号队员自然明白要尽量贴边线扼守二门1号位。对⑨号球则指令:“二区”。这样,仅用两个字(当然可附以手势指向)球的方位、落点就都明确了。平时比赛中那种常见的“你到哪儿哪儿去,掌握好力度,千万别出界……”等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失误之类的话语则纯属多余。      白方④号球进场之前,教练员可预先告知任务:“三门阻击”(若赛前已有战术预案,4号队员本应知道自己首轮进场的任务,教练员也可以不提前告)。待其进场后只需一句:“3 1”(或“3 0”、“4/3”)就全明白了。⑧号球进一门后视其落点可能有几种情况 —— 若冲击二门有把握,则指令:“冲门占位”(即无论能否冲过二门,要确保自球实现二层占位);若8号队员欲拔红方①号球这颗钉子,教练员认为难度较大容易失误,应立即加以阻止,指令8号队员:“要位不要球!”。⑩号球进场后指令其:“接②”(或“接应②号”、“就地接②”)即可。
          老李:哎——,是简单啊!就用三、两个字儿,方向、落点、任务都清楚了。其实球队的队员和教练相互之间都很熟悉,长期在一块儿训练比赛,一般情况下应该怎么打大家心里早就有数儿也就是咱们以前聊过的那个相对固定的“战术套路”(即战术预案),用不着再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啦
          老张:第二轮。①号球(当裁判员呼叫1号后,教练员根本用不着说话,也无需再提醒叮嘱。斜二门找⑨号球是明摆着的任务。除非因势应变,战术有所调整,那就另当别论了)斜过二门后,若打不掉④号球,①、⑨两球只有暂在3中半附近、靠四角隐蔽。红方教练员的指令不外乎:“3中半隐蔽!”或“靠四角贴边!”,说再多的话没有必要。而白方②号球进场后视其落点也可能有几种方案:若能擦⑩直取二门,就指令:“擦攻二门!”;若能擦⑩靠近④号球,则指令:“擦⑩靠(找)④!”,或进“擦⑩取(要、拿)④!”;若落点不够理想,待撞击⑩号球后,指令2号队员“接④攻红球!”或“接④攻二门!”;2号队员闪送⑩接应④号球后,还可令其:“跟进!”或“再接一个!”。
         老李:如果都能这么简练,那场上可就安静多了。不像咱们平时比赛,简直就是一个“大排档、大卖场”,再加上一些不干不净的话,把门球运动的文明高雅都给糟蹋了!
         老张:这是咱们举的比赛开局红白双方运作的例子。其他各种造双,制角,自助,闪、顶、挤、磕、撞、擦等比较精细的技巧球,更不应当对击球员施以过多的干预。只需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如:“给③制角”、“给⑤造双”、“调位打双杆”、“闪④靠(并)⑧”、“侧闪④留③”、“磕⑥留⑤”……等等。让击球员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灵活处置就行了。
         老李:是这么个道理,作为教练应当充分相信你的队员让击球员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灵活处置。
         老张:咱们接着说下边儿的:
               第二、提示强调类
                         这类指挥用语主要用于促使队员更加集中精力,对某项事物要高度重视,或对关键的技术操作要严细认真。例如:当场上队员打出一杆好球时,队友交口称赞,观众鼓掌叫好,击球员容易情绪过于激动,致使忙乱中出现差错。这时教练员应及时提醒:“稳一点儿!”,“要冷静!”。当远距离闪带对方关键球,一旦成功即可扭转战局时,教练员应向队员强调:“瞄准细一点!”。当场地有起伏,又要进行远射强攻时,教练员应告戒队员:“注意地形!”。当门后有对方球,己方门前球过门就能将其吃掉时,有些人往往攻击欲望很强,两眼只顾钉着目标球而忽视了斜过门、角度刁、难度大。这时教练员就应大声提醒:“看门别看球!”。当占据场上优势,胜利在望时,有的人容易产生麻痹浮躁情绪,要提醒大家:“不要松懈!”、“稳住神儿!”……。类似的情况很多,凡此重要时刻不需要过多的担忧、烦琐的嘱托,简单扼要、画龙点睛,能起到警示作用就足够了。
         老李:我同意你的意见。作为临场指挥员,该提醒的地方必须提醒,该强调的时候也必须强调但要做到“点到为止”千万不能总是那么“千叮咛万嘱咐”,让人听着心烦。
         老张:第三、鼓励安慰类
                             这类指挥用语主要用于激励和稳定队员情绪。比如:当队员打出一杆高难度技巧球时,教练员应适时予以表彰、肯定:“好球儿!”、“漂亮!”、“好样儿的!”等等。当偶尔出现失误时,更应及时安慰:“没关系!”、“不要紧!”。当暂时失利处于被动甚至被对方清场时,要鼓励大家:“不要慌!”、“沉住气!”、“注意配合!”、“稳扎稳打!”。这样就能使全队成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证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
         老李:安慰鼓励的话要用在恰当时、说到点子上。特别是处于被动、出现失误的时候,教练员要把你的镇定和信心及时用语言传达给场上队员,才能使全队成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保证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
         老张:另外,门球赛场上应提倡教练员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指挥并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与队员进行简短的语言、情感交流互动。这样做,既便于心领神会,相互默契沟通,又可神秘莫测,隐蔽战术企图。一点头,一努嘴,一甩头,一微笑,一摆手,一指点;拇指一竖,手掌一击,一个眼色,一个动作非常直观地表达了指挥意图,加上队员的默契配合,这就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无声胜有声!
         老李:我记得上回你就说了,教练员应当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指挥。说老实话:要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无声胜有声”太不容易了,恐怕一般的训练有素都不行!
        老张:我这个精炼指挥用语的“五字指挥法”是特指竞技型门球队而言的。初衷是减少指挥用时,隐蔽战术意图,增强门球魅力。精炼指挥用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要削足适履,更不能因噎废食。最终做到只用三、五个字就能准确、清楚地表达指挥员的意图最为理想。但在初期,为满足比赛需要,为准确表达指令,6个字、8个字、甚至10个字未尝不可。但要本能少则少、精益求精的原则,向着最大限度地精炼用语、减少用时的方向去努力。只要我们真正用了心、费了劲儿,应该说门球赛场上绝大部分指挥语言完全可以做到简明再简明、精炼精炼
        老李:对,我们都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老张: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老李:好,下回你准备给我介绍什么内容啊?
        老张:咱们这几次聊的大都是与临场指挥有关的问题。聊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当前球场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我认为应当称作“球场陋习”更恰当些。下回咱们就聊聊这个问题怎么样啊?
        老李:行啊,那我就等着听你的啦,咱们下回再见啦!

点评

第76篇已经转发。  发表于 2020-2-16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