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19 12: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团结的现象,主要是互相沟通和交流不够所造成的,这就是教练的责任了。可是反过来思考,目前国内的门球队组队方式大体为下列3种形式:1、由领队挑好了7名队员后,从中指定某人暂时充任教练一职,赛后就地免职,有时甚至赛程未完就下课了;2、自由组队后赛前推举某人为教练暂时代理至比赛结束,或者中途也可能由于战绩差自动请辞;3、由领队先选好教练,再由教练选定队员。
很有幸这三类组队方式,我都体验过。第一种情况,教练的上任似有不情愿的感觉,根本就是功利性十足的决定,09年的南昌中冠赛我们赢球是稀里糊涂,输球也是稀里糊涂。第二种情况,这样的队伍貌似乌合之众,但是所有人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是民主的产物。其战斗力是可怕的,但是隐患是缺乏长期稳定的队员,配合起来偶尔会有不痛快的感觉,但是过程是很美妙的。从加入“东方给力队”后我有深刻体会,虽然只有2次合作,以后相信会更好。第三种情况,虽然少见,但是要特别介绍下。2007年时我地门协领导决定组2支队参加省里的一次邀请赛,之前一年由于我当年的全市的乙级比赛中率队全胜升入甲级,8场球都有2或3个终点柱(21分或19分),成绩的确恐怖。赛前,领导给我的任务是晋级,我特别提出要求队员要由我来选,否则不敢受命。16名队员里我挑了最年轻的6个人,平均年龄54岁,球龄大都比我短些,理由是球龄越长的队员“不听话”。 而这次是全省比赛,领导想要我以原班人马出征,不过我又挑选了另外的5名队员(理由是我感觉他们变的骄傲了),清一色的女同志,平均年龄依然很小,我还兼队员。由于是组建了两支队,我赛前把队伍的名字改为了县二队,以求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最后我们在淘汰赛(6队循环)四胜一负,得到了第三名,最后一场是大雨过后,个别队员不适应场地所以处理关键球失败。两次成绩的确令我感到意外,虽然不是大场面,但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因为之前03、04、05三年间已经很少打球了,正是这两次的比赛再次的唤回了我对门球的动力和欲望,至此业余时间对门球忠贞不渝。可惜的是参加当年的07省中冠赛时,门协领导确定教练人选后,不是我(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那次虽然自己发挥的很好(全力投入到打球中)。可是全队的成绩差些。我在本地的教练生涯此后一直是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