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3000|回复: 40

【网文】京城八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0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文章】                        

                            京城八老

                                                               撰文 门球狂人



      昨天写了一篇《京城三少》,介绍了王玉敏、张勇、艾武三位年轻的门球教练。      
      今天,写一篇《京城八老》,介绍我认识的京城八位老门球人。
      这八位,都是我认识的,或在球场上交过手,或在课堂上听过课。
      八,八位老者的意思。
      老,相对少而言,年老的意思吧。

      还是有句重要的要说,京城八老仅是我认识的,是北京城里的门球人当中的八位门球人,当然啦,他们八位都会打门球,曾是门球场上的佼佼,北京门球的荣耀。

       这篇文章写的时间要略长一些,因为,好多记忆已经淡忘了,有的照片已经很难寻觅。
       依照我认识这八位的时间顺序,逐一展开。

点评

过去的一切都已变成亲切的回忆。  发表于 2017-5-10 14:02
期待老师的精彩后续。  发表于 2017-5-9 07:21

评分

参与人数 1票数 +2 收起 理由
翠屏绿叶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5-9 06: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欣赏您的后续。

点评

时间有限,只能是抽空写了哦  发表于 2017-5-9 0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初,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当时还是三满意原则,即:接收单位满意,部队满意,转业干部本人满意。
我最终选择了河北涿州,到了爱人所在的一家国有医院工作。
1983年1月1日,我自己摘掉了象征现役的三块红珍藏起来,穿着一身军装正式上班了。
1985年,我进了涿州市委党校,脱产学习。
学习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儿。
我们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些人是混学历的。
每天骑自行车到学校,晚上回家。
后来,有了兼送孩子到幼儿园的任务,每天早晚接送孩子。
骑车的途中,路过市里的体育场。
市体育场一个角落,涿州体委和老干部局办公室的院内,有一块门球场。
每天路过,于是乎认识了门球。
1986年,涿州市举办第一届门球比赛。
只有三个队,涿州老干部局、住涿州铁道部建厂局、化工部矿山局。
有时候,跑到球场,和球员们交流、切磋、学习。
认识了三个人,管事的刚从部队转业的涿州老干部局的赵桐,建厂局的王森岭,矿山局的李世茹。
赵桐后来是涿州门球当家人,管门球管了30年,后来,我被接班了。
在涿州玩了几年,基本是玩玩而已,没有认真学和做,也的确是没有时间。

真正对门球上心,是我的工作发生变化后。
1990年,组织上安排我去做老干部管理工作。
担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担任老干部科长,这个科长我干了18年(我们单位有46名离休干部)
1988年,我在担任单位办公室主任的期间,按照领导指示在我们单位修建了一块门球场。

后来的事就简单了。
北京举办巾帼杯门球邀请赛。
地点是在丰台火车站货场附近的一个学校操场。
沙土地的运动场被分割成很多个门球场。
我带领我们单位的女队参加了此次比赛并担任教练,住涿州的华北铝厂女队也参加了,教练是老严。

这是我第一次率队到北京参加门球比赛。
此次赛会上,认识了一个人物:吴长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6: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吴长胜

吴长胜给人的第一影响是干练潇洒。一身运动装或得体的西服领带,风度翩翩,用现在的话说:帅锅耶。
由住涿州的化工部矿山局一级门球裁判李世茹介绍、赵桐安排,请吴长胜先生到涿州讲过课,讲的是教练课。
很可惜,那堂课,我因有事没有聆听,但,他的授课讲义搞到了。
我开始了较为专业的门球理论学习。我的门球教练的第一个老师是吴长胜。

现如今,在北京城门球圈里讲到吴长胜,大部分人很觉陌生了。
但,北京门球发展初期,吴长胜是不得不说的人物。
打球、教练、裁判、组织赛事,多面手。
可能也是受他的影响,我的门球之路后来也就成了杂家,啥都会一点。

吴长胜是北京西城体委的体育专干。
他介入门球以后,做了很多工作,还多次出任一些重大赛事的裁判长。
我和他是见过几面的,但没有一起在球场上打过球。

后来,他淡出江湖了。
后来,我打听过他,知道他的大致情况的,北京的老人中夏春生、王泉生、穆相成等还能回忆些东西,大部分人已经不记得他了。

他还健在。
好想有机会和他一起聊一聊。
因为
他曾到过涿州。
因为
涿州门球的发展进程中
他曾给予过指导。


点评

师父引进门,成功靠勤奋!  发表于 2017-5-12 0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7: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梁安海

认识梁老,是因为门球。由住涿州的铁道部建厂局一级门球裁判王森岭介绍、赵桐安排,请梁安海先生到涿州讲过课,讲的是裁判课。
在建厂局小礼堂里,涿州门协请到了梁老授课。
我聆听了梁老的授课,作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学生。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听了梁老的裁判课,终生受益受益终生。
说实话,我的门球裁判之所以有些成就,得益于走对了门,碰到了大家,也可以说遇到了贵人。
梁老,京城的门球裁判,是我的门球裁判生涯的第一个贵人。
(还有一位贵人,是河北的李鸿斌,将另文介绍)

记得那次讲课后,梁老为与会的二十多位学员进行了考试。
考试是开卷的,可以看笔记。
当时没有现成的书,是老师讲,学员们听和记。

我是坐在第一排的,梁老发卷后,大家就可以答卷了。
第一个交卷的当然是听课最认真的。交卷后,我坐到后排继续翻看和整理听课笔记。
大概两分钟左右吧,梁老宣布:第一个交卷的,98分。
这是我第一次在门球界参加考试。

后来,梁老在北京地坛公园给我说:本来你的那次考试卷我是可以给你100分的,只是字迹太潦草,扣你个卷面分吧。也怕你骄傲,留点余地......

梁老是火车头体协的,是北京城里最早接触门球的第一批人中之一。
学术有专攻,他潜心研究的是门球裁判理论和实践。

住涿州的铁道部建厂局王森岭是狂人的莫逆之交,他也是离休老干部,他和梁老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
至今,王老还健在。涿州门球的发展,有他的一份功劳。

梁老早些年去世了,他的学问和风采时时涌上心头。
尤其是他对待像我一样的很多门球新人们,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孜孜不倦,学识渊博。

怀念我的第一个门球裁判老师---梁安海。

点评

贵人指点,名师高徒!  发表于 2017-5-12 0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7: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杨士田

      杨士田,航天三院门球人,离休干部。和他相识,是在门球场上。
      他到过涿州我们单位的三连片门球场,我也到过在云冈的航三院三连片门球场,同场比赛的时候有好几次,记忆最深的是房山体育场的门球场五连片的时候。
      那是房山门协举办的一次门球赛事,老杨率航天三院队,我率保定二院队,我俩都是连打带教,我们打红球。
      当时是在二号场地,关键场次。我方球员在二门打成双杆,成功吃掉二门后对方球并完成闪带后,双杆在手,我指令去三门,因没有到位,随机指令其在三门一号位站位。
      局势很明朗了,我方二门一号位有球,二门零号位有球,三门一号位有球,两个界外球;而对方,只有一个球,在三线中压线,四个球在场外。
      轮到对方打球时,场内只有他们自己一个孤球。
      这个孤球就是杨士田。
     裁判呼叫他时,他一边摇着脑袋,一边喃喃自语,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他向二门我方一个不太靠边的零号位孤球进攻了,
     稳稳的沾上了,就地闪出了界外,
     又打上了二门一号位比较靠边的我方球,
     指了一下方向,闪带我方三门一号位的站位球,
     一声清脆的声响后,闪带成功,
     他的自球过门后,溜到三门一号位站位。
     比赛时间剩的不多了。
     当我重新部署,在二门前后重新布局完成后,收杆球还是老杨。
     剩下来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老杨的收杆球就是表演了,
     当他完成一系列动作后,我手上的计时表显示没有几秒了。
     那次比赛,记忆犹新,也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

     姜还是老的辣,这只老狐狸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技术战术课。
     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杨老有专著,介绍门球理论和战术。
     航天三院杨士田,曾经的京城著名教头。

     杨老已经去世了。
     听说,他在天堂组建了一支门球队,
     因为我知道
     像他那样痴迷门球的人
     他的灵魂和细胞里充斥着门球元素
     天堂
     因为有老杨一样的门球灵魂的存在而不再寂寞......

点评

京城名教,良师益友.平易近人,弟子"三千"!  发表于 2017-5-12 07:28
不错,真有意思。等看你的后续。  发表于 2017-5-9 0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完成了几段。上班了,就没时间写了。晚上再写几段。谢谢浏览

点评

拜读了,谢谢佳文!“京城八老”讲了三位,期待其他五位。我猜,有一位一定会在老师的笔端闪光!  发表于 2017-5-9 0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0: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狂人的京城“三老”感触多多。门球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真是相当的不易,没有老一辈的门球人宣传、组织、不易余力的探索门球在中国发展的条件,不断的制定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门球规则裁判法。便于中国门球人学习使用的技战术要求。有力推动着门球向前走,直到今天这样大规模的门球“大军”。期待后续文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都爱听故事,但我觉得狂人讲的不光是故事,从这些门球运动的前人身上的故事中、似乎发现当今的门球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好‘故事’,愿继续听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满载门球人的喜爱。祝狂人更狂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章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狂人老师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虽然自己现在已荣满门球界、但对30多年的老门球人念念不忘,撰文追意那些人和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18: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棋乒羽 发表于 2017-5-9 06:05
期待欣赏您的后续。

      狂人老师,学生久闻大名,柳林初识,印象颇深。您文采飞扬,妙笔生辉。您是草根门球人的领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运河季 发表于 2017-5-9 10:09
拜读了狂人的京城“三老”感触多多。门球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真是相当的不易,没有老一辈的门球人宣传、组织 ...

北京门球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涌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不能忘记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丰羊 发表于 2017-5-9 10:45
人人都爱听故事,但我觉得狂人讲的不光是故事,从这些门球运动的前人身上的故事中、似乎发现当今的门球好像 ...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继续讲,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友 发表于 2017-5-9 11:36
这样的文章,满载门球人的喜爱。祝狂人更狂些吧!

狂人狂,二两小酒一口光;狂人狂,门球故事传网上。活得快乐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3 09: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