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6697|回复: 51

用平面槌头打擦顶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4 16: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6-9-5 16:15 编辑

                                             用平面槌头打擦顶球
      有人说,擦顶球在门球技术中属于 “高大上”类型,难度大,不易掌握。其实,打擦顶球并不难,使用普普通通的平面槌头,也可以轻松的打出擦顶球。本文拟对此做出探讨,意欲和网友们交流。
      一、方式
      打擦顶球的方式有前压打、侧压打、横压打、刨压打等多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姿势,只要熟练掌握技巧,都能出成果。我向网友们介绍的是双手横压打姿势。
      如图1。击球时,击球员在击球方向线一侧站立,距离自球20~25厘米,身体稍微前倾,双手握杆,举起槌头,在距离地面20厘米处,悬空在自球后上方,看准击球角度和击球点后向下压打自球。









图1.JPG
图2.JPG

点评

垂面瞄准法  发表于 2016-9-5 17:10
学习了!  发表于 2016-9-4 16:09
发表于 2016-9-4 16: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利用平面槌头打擦顶球的方法。收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6: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6-9-4 16:27 编辑


      这种姿势符合人体的站立习惯,自然舒展;挥杆动作轻松自如,易于控制击球力度和“击球角”,槌头一举一落,便能很轻松地打出“擦顶”效果。
      二、原理
      原理与牛顿第三定律有关。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证明了这一定律。比如划船船桨将水往后推(作用力),水将船桨往前推(反作用力),从而使船前进;再如跳高,运动员在起跳的瞬间,用力往下一蹬,地面受力后,给运动员一个反作用力,运动员随之腾空跳起。
      用压打方式打擦顶球的原理其实就是反作用力在发挥作用。其原理可用图2表示。
      当我们采用“压打”的方式击打自球时,作用在自球上的力F可分解为两个分力:水平方向的分力F1,垂直方向的分力F2(见左图),F2因为作用在地面上,根据牛顿定律可知,地面会给自球一个反作用力F3, F3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于是,分力F1和反作用力F3 产生一个合力F4(见右图),在F4的作用下,自球沿受力方向移动,从而跳离地面并擦击他球顶部而过。


跳球示意图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长春地校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6: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6-9-4 16:42 编辑

      
      三、技巧
      初学擦顶球,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形:一是自球跳偏,从他球左侧或右侧穿过;二是自球跳不起来,只有撞击他球的效果,而且因为力度过大将他球撞顶出界;三是自球跳得太高,从他球顶部飞跃而过;四是自球跳速过快,冲出了边线。
      针对上述问题,我的体会是三句话:四点成 “垂面”, 选准“压击”点,控力用手腕。
       1、四点成“垂面”
      击球过程中有“四点成一线”的瞄准方法,这里所说的“四点成‘垂面’”则是擦顶球的瞄准方法,其中的“四点”同样是指自球、目标球、槌头端面、槌尾端面的四个中心点。
     通常情况下,击球时自球、他球、槌头都在地面上,因为处在同一水平面,所以瞄准时才可能让“四点”排成一条直线。擦顶球显然不同了,因为槌头悬在空中,和自、他球不在同一平面,所以“四点”无法排成一条直线,但是,我们可以让“四点”处在同一垂直平面之中。见图3。
      图中,槌头前、后端面中心和自、他球中心同处在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平面上,槌头始终沿着这一垂面运行击打自球,便可解决打不正而导致自球跳偏或从他球侧面穿过的问题。



跳球示意图9vsd.jpg

点评

谢谢老师的祥细讲解。  发表于 2016-9-4 16:4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长春地校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6: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6-9-4 16:47 编辑

      2、选准“压击点”
      “压击点”即打擦顶球时的击点。和一般击球环节中击点的区别在于:擦顶球的“压击点”有多个,其范围分布在自球后上部的纵向圆弧边上。其中较有效的点在15°~75°角之间。如图4所示。
      为什么擦顶球有多个压击点呢?这与打擦顶球时自球和他球的距离有关。

      如图5。①球打擦顶球时,如果②球处在A位置,①球须沿OC射线方向运行,才能打出擦顶效果;如果②球处在B位置,①球须沿OD射线方向运行,才能打出擦顶效果。不难看出,∠COE大于∠DOE。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自、他球相距较近,击打后自球跳离地面的角度相对较大,如果自、他球相距较远,击打后自球跳离地面的角度相对较小。

跳球示意图10.jpg
跳球示意图1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长春地校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6: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6-9-4 16:52 编辑

      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使自球“跳出”不同的角度呢?简单说就是一句话:要针对不同的压击点击球。
      原来跳球在运行时有一个特殊的规律:跳球角等于击球角。如图6。当我们以不同的击球角α1、β1压打自球时,自球会沿不同的跳球角α2、β2跳离地面,其中α1=α2,β1=β2。
      看到这样的图,您可能会想到物理课程中的光学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确是有点类似,但反射角和入射角是方向线和法线(图中的虚线)的夹角,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跳球角和击球角,是方向线和地面的夹角。因为有此类比,所以,击球角也可称作入射角,跳球角也可称作反射角。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演变关系:自、他球相距较近——击打后自球跳离地面的角度相对较大——击球角要大;反之,自、他球相距较远——击打后自球跳离地面的角度相对较小——击球角要小。
      明白了上述关系,便可解决打擦顶球时自球跳不起来或跳空的问题。但是,在击球的瞬间,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看出所需要的跳球角度,但我们可以根据自、他球的距离判断击球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当自、他球相距30厘米时,击球角为45°,当距离大于或小于30厘米时,击球角适当调小或调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10~100厘米的间距中,只要击球角合适,用压打方式击球,都可打出擦顶球效果,但间距30~50厘米时,则比较容易实施。

跳球示意图1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长春地校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6: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6-9-4 16:56 编辑

      三、控力用手腕
      擦顶球最难的操作是控制力度。前面讲过,初学擦顶球时常常会出现四种失误,这些失误,除了角度掌控问题之外,还有力度控制不当的缘故,比如力度过大,自球可能会跳越他球而过,或擦顶后冲出界外。
      要控力首先要学会发力。用压打方式打擦顶球,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槌头缓缓举起,在自球后顶部调整好方位后,下落时稍微加点力就可以了。所以,无论是槌头上举还是槌头下落,都是用手腕发力,上臂基本上不动,以此来控制槌头的运行。
      其次是要学会控力。这种依靠手感来掌控的东西实在不好把握,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找到感觉。也就是说,控力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用,只有不断地历练、总结,才能得心应手。
      另外,个别球友打跳球时手腕会有一个向前方勾打的动作,其实是不必要的,槌头只要沿击球角运行,击打自球后,自球跳起,槌头立即触地,便可打出效果。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用这种方式打擦顶球,瞄准难度有点大,稍不留意,便可能打偏,但只要牢记“四点成垂面”的操作,便可化解难度,熟练掌握。
      
      

点评

很喜欢看 胡扬老师的文帖,为什么?一句话是实际可用。跳球的威力很大,可以出奇制胜。本人的体会是:不到关键时刻少用,用时一定要注意地面的质量,即:无论是人造草场,持别是沙土场,天然草场,一定要根据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4 20:0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长春地校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7: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杨老师的介绍,学习了。到球场一定多练,方能见成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8: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杨老师图文并茂介绍了利用平面槌头打擦顶球的方法。我见过您现场的操作开眼界大饱了眼福。我们照此办法还要苦练,需找感觉,分享了。谢谢您的图文精彩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用于学习与实践。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8: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杨老师的介绍,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杨老师的介绍,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9: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杨 发表于 2016-9-4 16:54
三、控力用手腕      擦顶球最难的操作是控制力度。前面讲过,初学擦顶球时常常会出现四种失误,这些 ...

      老朋友,您早该出来发这样的帖子了。凸显技术是这一运动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槌球这一运动,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它之所以能够从雏形到成型,到现代体育,又到人们所称的现代门球,是什么力量一直在推动着它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技术因素(运动员的技艺水平、器诫条件、场地条件)的不断提高和改进。有人把它看做是规则的修改,其实,规则的修改,只是在适应技术因素发展的客观要求。(最近,我在“中式竞技门球”板块,发了些改革的帖子,其中有比较系统阐明我的观点的有两个:1.辩证法规律与槌球运动改革、2.倾力打造中式槌球,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4 19: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胡杨老师的介绍,学习了,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