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175|回复: 11

门球技术为何总在低位徘徊,不能提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5: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球技术低下,尤其是远功夫不过硬,是比赛观赏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远功夫差自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规则的限制。
有人会说,要让军旗说,规则无一是处,都是毛病,一边倒是规则问题,一门留球过多,是规则问题,门球人口萎缩还是规则问题(以上都有专题讨论),现在,连技术不好也归咎于规则,这也太过分了吧。您先别急,请看我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用进废退”这个规律都承认吧。现规则是允许将对方球打出界外的,这实际上是在“进攻”头上高悬了一把“死亡之剑”,多数是“不成功便成仁”,尤其是远距离攻门、撞击,是“成仁”者多,成功者少。因此,在比赛实践中 谨小慎微,不敢大胆进攻,尤其是远攻更是慎之又慎,一场比赛下来,没有几次远攻某权威著作,将进攻距离限制在8米之内,超过8米距离,一般就不进攻。所以 ,当下的比赛主要是靠战术手段与近距离技术的结合,如造打王牌球、双杆球、(准王牌球),擦边球(目的是缩距),靠偶然性取胜。这就是说,远攻,尚未成为经常使用的手段。赛时少用,平时练的就少,练得少,必然不精,比赛中偶然用之,失败多于成功,如此恶性循环,是原技术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假如撤掉“死亡之剑”,改挂“免死牌”(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降低进攻失败的代价,鼓励大胆进攻,尤其是远距离进攻,平时多练,赛时才敢用,用的多,必然练得精,不精就吃亏,这是良性循环。我认为,标准的人草场,进一门后冲二门,多数人经过练习达到60%的成功率,是完全可能的,10米以上距离撞击,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那样的比赛,就有看头了。在一、两米距米距离内,打打摆摆,磨磨蹭蹭,谁看?
这样看来,我没有“冤枉”规则吧。


点评

我认为任何运动项目的规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讨论修改的。门球网上各抒已见的讨论是应受欢迎的,制定规则的权威部门应慎重考虑采纳之。  发表于 2014-8-4 07:45
请您说说,如何制定规则(或说改变现行规则)就能将10米远的球撞击上?  发表于 2014-8-4 07:32
支持军旗老师的观点!  发表于 2014-8-3 19:41
发表于 2014-8-3 17: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距离撞击准与否与规则没有关系。这是考验一个人的目测准确(一条线)与挥杆正确有关。当然还有是场地原因。如果一个人练习,效果会有所提高,但打球的都是老年人具多,随着年纪增大,二者之间相抵消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多练习不一定会有明显效果。只能说,多练习对击球的挥杆感觉有提高。
  门球击得准重要,但更重要对距离要有感觉,来掌握力度。所以说门球的难度也就在这里。

点评

不能拿年龄太大的老年人,或身体不好的人说事,这些人,不退步就不错了。说年轻人或年轻的老年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3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8: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公打球 发表于 2014-8-3 17:35
  远距离撞击准与否与规则没有关系。这是考验一个人的目测准确(一条线)与挥杆正确有关。当然还有是场地 ...

不能拿年龄太大的老年人,或身体不好的人说事,这些人,不退步就不错了。说年轻人或年轻的老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20: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球卫士 于 2014-8-3 20:13 编辑

       支持军旗老师的观点!建议:熬了4年的2015年官方修改规则为康乐型。竞技型规则由军旗老师为首民间制订。不管名称是什么,反正两部规则,门球人各取所需,相安无事。在认知相差太远、外行领导内行的今天,这是最好的办法。

点评

正好相反:康乐型由军旗老师为首民间制订。官方修改规则为竞技型规则。  发表于 2014-8-4 1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2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修改的规则是正本,正式比赛要认真执行。民间修改的规则可以随便玩,可不拘一格的玩,只要高兴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0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旗老师军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探讨,我认为不是规则的问题而是个人水平和教练相互配合的问题,是你个人技术临场能不能发挥和敢不敢的问题.向范晓东他在球场上八米,十米以上的球照打不误.就连距边线五公分二米远的球他都敢打我们能有多少人敢打.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又练过多少次.所以不能怨规则而应找主观.请老师指教.

点评

像范晓东这样技术高超的人,还很多,但他们不是门球人的主体,他们的技术,是自己“单独”刻苦练成的,不是按步就班跟“大流”玩出来的。平时玩,很少有机会打难度大的球,这些技术得不到锻炼,这是事实,平时少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4 0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0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中峰 发表于 2014-8-4 07:19
旗老师军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探讨,我认为不是规则的问题而是个人水平和教练相互配合的问题,是你个人技术临场能 ...

像范晓东这样技术高超的人,还很多,但他们不是门球人的主体,他们的技术,是自己“单独”刻苦练成的,不是按步就班跟“大流”玩出来的。平时玩,很少有机会打难度大的球,这些技术得不到锻炼,这是事实,平时少练,赛时当然就不敢用。那再进一步追寻根源,就是怕“死”,不怕不行啊,输球啊,这不是规则的问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