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纤夫 发表于 2013-10-11 10:22 
我觉得已经约定成俗的“杆”很好理解,几十年来没有人理解歪啊。
建议修订、重发《门球术语》
06第四期《门球之苑》刊登了《门球术语》,对进一步统一和运用门球术语,起到了 很好的作用。但时间已过几年,门球新人增添不少,门球技战术也有新的发展,原确定的术语含义中,也有少数并不十分准确。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再次进行审查、补充、修订重刊之必要。 本人建议: 1、应补充的,有“进一门的方向线”,我们这里叫“跑道”,不贴切,不知别处如何叫法,应予以统一,因为这是进经常用到的术语,叫“方向线”怎么样。 2、“位置类术语 》中,区域划分能不能做一下调整,四个角“区”的设置命名,好像没啥必要。 3、三个接应区的命名,是接应进几门后的球,就叫几接应区,不是很贴切,如三区不一定是接应进三门的,也可以是接应进一门球的。接应进三门后的球,未必在三区范围内,也许在一门前,也许在二角附近。一二门亦如此。其限定为3×3的区域也不科学,不符合实战需要。好像有修改的必要。我们这里的习惯叫法,是以中柱为中心,将全场划分成“田”字形的四块,按每块所含“角”,分别叫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教练员只说到几区接应几号,击球员就打在适当的位置。不知别处有无此叫法。 4、“杆”和“击次”的含义互换为好。杆的含义早已约定俗成,即被呼号持杆进场一次,到退场为“一杆”;“击次”的使用尚不普遍,应该将其含义确定为“击打自球的次数”,即每击打自球一次,为一个击次。它主要是做技术统计用的,从全场击次的多少,可以判定裁判员掌握的节奏快慢,如全场只打出100个击次,太慢了,如打出160个击次,就相当紧张了。从双方的击次和得分,还可以分析教练员指挥的效益,如全场一方的击次远远超过另一方,但得分却少于对方,很可能教练员控势兼顾得分的原则掌握的不好。具体统计方法是:2球进一门,撞击10球,闪击后,进二门,再去三门前。可以统计为,2号一杆打了5个击次。 按现在“击次”的含义,大家使用还都不习惯,就是在文字上,使用也不普遍,如《门球之苑.》092期就有《一杆连得11分,精彩绝伦.》的大字标题。按现在的定义,一杆岂能得1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