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球技术 北京 张玉生 为满足广大门球爱好者入门及深造的需求,“门球课堂”栏目于2005年第一期与读者见面了。本栏目以提高门球技、战术水平为开设主旨,将较为系统地讲解门球基本技术与应用战术以及有关训练等方法,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讲清动作原理,又要介绍具体打法。通过深入浅出,简要有效的探讨,引领广大球友参与到门球技、战术研讨中来,使广大球友真正成为门球活动领域的行家里手。
一、对门球基本技术概述:
门球技术动作具有简单、朴实,易于接受的特点,而同时它又具有科学性、高难性、艺术性。它易学难精、奥妙无穷。
门球技术的提高,要经过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水平的三个阶段,即要经过掌握击球和闪击动作;提高各项技术的准确性和提高控球力量的精确度这三个阶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但必须逐步提高。
练好门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要学习了解门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在操作中使其规范化,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打法。不良习惯一定型就难以纠正,这点要特别注意。
门球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击球和闪击。
击球——是用击球面击打自球,使自球移动,以达到送位,撞击,过门,撞柱等目的。在击球时选择不同的瞄准点,运用不同的击球方式,施于大小不等的力量,就能出现丰富多彩的击球技术。
闪击——是用脚踩住自球、将被撞击的他球贴靠在自球旁,利用击打自球时产生的冲力,使他球移动,以达到闪送位,闪过门,闪撞柱,闪带球,闪出界等目的。在闪击中使用不同的力量,选择不同的瞄准点、运用不同的击球方式,就形成各色各样的闪击技术。
击球和闪击都要求准确性,而准确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方向准确性:达到击中某一目标(即打得准),或向某一方向前进的目的(过门成功率高)。它取决于击球方向线(槌头中心线)和瞄准方向线重合的精确度。
2、距离准确性:达到使自、他球停在某一预定位置的目的(即球的落点要精)。它取决于对击球力量控制的精确度。
方向准确性是门球技术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讲,门球比赛也可以说是比准的竞争。它是从技术角度提出的要求。
提高控球力量的精确度,是技术精湛的重要标志,它是从战术角度提出的要求。球的落点精确是更高的要求,只有落点精确(如送位、接力、造双杆球等),才能发挥击球准确的威力。俗话说:“送球到位是组织各种战术的基础,是战术运用的灵魂。”
两个方面的准确性都很重要,从战术上讲两者的结合至关重要。所以在学习门球基本技术时,必须两者并重,并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勿忽视。
二、击球的基本姿势与方法:
击球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要求姿势优美、动作潇洒、舒展大方、准确性高、有益健康。下面简介常用的四种基本姿势与打法:
(一)横向侧打:这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击球姿势。其优点是撞击与闪击的姿势一致,都是横向瞄准和击球;闪带球的命中率较高。其缺点是横向瞄准难度较大,中远距离撞击的命中率不高。
具体打法:略。
(二)纵向侧打:这是在我国传统的纵向正打的基础上创造的打法,简称“中国式侧打”。
具体打法:略。
(三)纵向正打:这是我国创造的并普遍采用的击球方法,简称“跨打”。即两脚左右分开,两膝微屈、跨骑在击球方向线上。其特点是瞄准容易准确,撞击命中率高。
具体打法:略(以上详见本刊2003年1期,24页)。
(四)贴脚击球法:这是山东胜利油田门球队首创的一种击球方法。其优点是:击球有依托、出杆稳、撞击准确、擦击成功率高,并能促进心理稳定。此打法深受广大门球爱好者欢迎,并被广泛采用(应广大球友要求,本期重点介绍此打法)。
1、具体打法是:
(1)站位:先找目标与自球连线的延长线,然后,左脚向前,右脚与左脚呈斜丁字步,身体重心在右脚。左脚尖与自球的距离要随目标远近而定,击近球以5~8厘米为宜。击远球适当加长。
(2)握杆: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右手心斜向左方,食指伸直,其余四指握杆,手心宜虚。左手自然握杆,手心斜向前方,虎口向下,两手距离随击球远近调整。
(3)瞄准:槌头贴在左脚内侧,槌头前端微翘起,适当超出脚尖。通过左脚做左右微摆,对构成击球方向线(即目标,自球中心及槌头前端,槌尾中心四点一线)的瞄准起微调作用。
(4)击球:击球前先试挥杆,即槌头贴脚做后拉前击动作。当确认槌头已沿击球方向线滑动无误后,将自球击出。击球的一瞬间,眼睛要紧紧盯住自球的击球点,使槌头端面中心击在该点上。用力不要太猛。击球时的发力,近距离用腕力;中远距离用手腕和小臂发力,切勿用大臂发力向前扬杆。
以上四个方面均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动作不规范,都可能造成击球失误。
2、训练项目:
(1)正撞击:旨在提高撞击的准确性。自、他球相距1~2米,击自球撞击他球定位,正撞他球过门或出界,自球占据他球位置。随着成功率的提高,加大自、他球之间距离,增加难度。
(2)远撞击:旨在提高撞击成功率。具体做法,自、他球放置场内,相距5~8米,击自球撞击他球、两球均不出界。
(3)撞边线球:旨在掌握击球力度。在距边线10~20厘米放置他球,自球距他球1~3米,击自球撞击他球两不出界,或顶他球出界,而自球留在界内。
(4)擦边球:旨在掌握击球角度和力度。要求自、他球相距1~2米,擦击他球到位,两球均不出界。
以上所列四项是训练撞击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为尽快掌握击球动作要领,提高命中率。可根据具体清况,增设若干辅助训练项目。
3、训练方法:
(1)讲解辅导:通过教练员讲解,使队员明确训练的项目、方法、目的和击球要领,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的方法等。讲解时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对个别队员存在的问题单独辅导。讲解以启发鼓励为主,调动队员的积极性。
(2)动作示范:在球场对击球动作进行示范,既有整套动作,又要分解动作。如分解为站位、握杆、瞄准、击球四步动作;对每步分解动作都要做细致的演示,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正确的运动定型。
(3)分组互教:整个训练过程,以分组训练为主,一般两人一组。根据参加训练人数,设置若干个项目,划分好场地,进行分组练习。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共同研讨领会击球要领,二是可以相互提醒要注意的问题,互相矫正错误的姿势或动作,三是可以节省捡球、奔跑时间。练习时间每个项目20分钟,然后轮换,直至练习完规定的全部项目为止。
(4)模拟演练:在队员熟练掌握击球动作的基础上,设置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战例,如拔钉子,过一门擦撞接力球奔二门,过二门擦撞接力球奔三门,远冲他球,远射过门等,进行演练。按正式比赛要求反复进行模拟演习,这样做能激励队员斗志,鼓舞队员更好地进行训练。
(5)考核和讲评:考核是促进和检验训练成绩的重要手段。在集中训练结束前或定期考核。考核的标准、条件、项目均相同。分红进行、记录每人各项得分和总成绩。当众公布结果,进行讲评。考核成绩作为帮助队员不断改进击球方法和提高技术水平的依据。
4、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
(1)不习惯问题:有的队员将其他击球姿势改为贴脚打姿势,初学起来感到很别扭不习惯。撞击成功率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现象。根据实践经验,一个队员要改变过去的打法,则要每天训练2小时,坚持半个月,一般就能适应新打法,达到或超过原有的撞击水平。所以,初学者首先要坚定信念。相信贴脚击球法的优势,坚持只用此方法进行练习(切勿任意用多种姿势练球),并虚心向有经验的队员学习,领会动作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苦练,就能较快学会与提高。
(2)瞄不准问题:实际上是瞄准偏离了击球方向线。纠正的方法,按动作要领反复练习。还可采用在场内拉一条直线,沿线摆放自、他球,持槌反复练习瞄准。当然,也可面对一条直线作空挥杆练习,直到挥出去的杆不左右偏离直线,使动作定型。
(3)击偏问题:实际上是槌头端面中心未沿方向线击打自球后部击球点。纠正方法:认真按击球要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可请队友在对面观察,找出击偏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自己打完一杆,可检查槌头端面撞击的痕迹是否居中。
(4)碰脚问题:槌头贴得太紧或贴得距离过长,在抽拉槌头时都可能碰脚。纠正方法,将槌头贴在左脚内侧的一个部位作为依托,使槌头沿击球方向线轻贴这个部位击出。
(5)击球时容易打地问题:主要是槌头端面离自球太远和向后拉槌头过长造成的。纠正方法是:改进站位姿势,适当调整距离。
(6)击球用不上力问题:主要是左脚尖距自球太近或双手握杆偏上,没有拉开适当距离造成的。纠正的方法是:适当调整距离,反复练习,当形成正确定型姿势以后,击球再远也不会感到费劲。
(7)试挥杆造成碰球问题:试挥杆的目的是通过抽拉杆,使瞄准确实达到“四点一线”,并确保不碰脚,同时,利用抽拉杆的惯性击打自球,进杆不易偏斜。有的队员在抽拉杆过程中碰球,主要是左脚尖离自球太近或抽拉杆距离过长造成的。纠正方法是:调整左脚尖距自球距离,改变抽拉杆幅度。
上述贴脚击球法,是在《门球之苑》1996年第3期,徐卫国、徐叔通原稿的基础上,稍加改编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