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门球狂人

【网文】京城八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李 发表于 2017-5-9 13:02
从文章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狂人老师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虽然自己现在已荣满门球界、但对30多年的 ...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话不是我说的,谁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棋乒羽 发表于 2017-5-9 18:18
狂人老师,学生久闻大名,柳林初识,印象颇深。您文采飞扬,妙笔生辉。您是草根门球人的领袖。

网上相知,柳林相识。不忘初心,期待面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9: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午去地坛公园采风,下午回来后忙活一些杂事。明早完成第二批。介绍猛洪林、闫俊起、孙翼平三位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2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史实生动感人、情真意切!门球前辈中的志士仁人令人敬佩!期待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6: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蒙洪林

       蒙洪林家住丰台,丰台是北京城办赛对外最开放的地方。
       丰台有两个拳头产品,一个是巾帼杯,一个是卢沟桥杯,都是面向全国的门球赛事,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我曾率队多次参加过这两个赛事活动。因为丰台和涿州很近,坐火车(慢车)几站地,开车一个多小时。后来有了高速公路,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很方便。
       于是乎,很早之前就认识了蒙洪林。
       他是一位老前辈,痴迷门球的践行者。我曾见过他早些年自己动手研发改造的异型门球杆,对场上击球的各种技法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也经常写一些文章,他曾和我说:我有很多文稿,现在的人很多弄不懂。但是将来一定有人看得懂。
       蒙老一直在丰台的门球场有办公桌,器材柜,大家的球杆需要修理或需要购买门球器材他都乐意帮忙,如果有人愿意向他讨教击球技法,那就妥了,他喜欢与人为师、为人师表,在球场上直到教会你为止。这个授课的时间,可以不吃不喝不回家,反正老爷子以球场为家了哦。
      他对河北焦兰贵一直推崇并使用木质锤头很感兴趣,当他知道我和当年的河北邯郸汉光厂家比较熟悉时,提出可以在丰台代销木质锤头的球杆。后来,我派张勇给老爷子背去了一大包。
     蒙老去世的时候似乎有先兆。他在球场安排好了一切,给家人安排好了一切,才提出去住院。他是离休干部,本来是实报实销的,但他很少去医院,他坚持认为:最好的药是锻炼,最好的锻炼项目是门球。
     他是自己安排好了一切才去住医院的,这一去就没有回来。他去世后,后来我听丰台的球友给我讲:老爷子活着就是玩门球,觉得玩不了了就走了。
     蒙老,一个真正痴迷门球的长者,我的良师益友。
     愿蒙老在天堂门球场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

      
      





点评

蒙老心灵手巧,球艺知多善谈.有问必答演练,激发门人前进.  发表于 2017-5-12 0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6: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闫俊起

       闫俊起是军人,军装穿了一辈子。后来年龄大了,从部队退休。        

        职业军人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级别相当高,但认识他的人丝毫感觉不到他有官架子。
        闫老长期负责北京门协的技战术领域,多年来为基层培养教练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很多次,我在赛场上看到他坐在球场边,拿着小本子边看边作笔记,与一些热衷于战术研究的年轻人交谈。
        他有专著,在很多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的很多理论有他自己实践的基础,他自己不光会打球,也会做教练。
        还是举个例子吧。
        某年,北京东城地坛公园,一项大型比赛。
        他带领一支部队休干组成的球队参赛,戏称八零后队,因为,球员都已经超过八十岁了,其中有一位87岁还耳聋,戴着助听器也听不清连打带教的老闫的指令。
        预赛结束了,这支80后队竟然出线了。
        老闫乐呵呵地说:够本了,再陪大家多玩几场吧。
        一不小心,复赛也出线了,进入了前八。
        当时,我带一支球队(有天津出山虎、行雨龙和北京三证球迷、大嗓门、胡杨)、霸州西录和华油人及华北油田两员女将、张勇和王玉敏等年轻人组的队,哪个队也不是省油的灯哇,抽签后,老闫哈哈一乐,说了句:俺们老头队陪你们年轻人玩一玩呗,根本就不想赢。
        八进四、半决赛、决赛,结束了,颁奖吧。
        捧得那次比赛冠军杯的,是老闫的80后队,老闫带领几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创造了一个北京门球历史上的奇迹!
        我清楚的记得,中国门坛的第一快枪手---万之正,随廊坊一支球队也参加了那次赛事,他们小组未出线,至于是不是碰到过这支80后队,我真的记不清了。
        闫老去世的时候,好多门球人自发去给他送行,我因为当时在外地,没有赶上。


        怀念谦逊随和、满腹经纶,对门球极有造诣的闫俊起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07: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闫老与杨老是我接触与认识的两位先辈,对我启发与教育很大,也使我开始认识门球后走进门球队伍。对前辈的追思将激起后人的奋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07:1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猛与蒙是哪一个字?我在丰台看是蒙,不知妥否?

点评

我过去一直混用,问了丰台的球友,调整为蒙  发表于 2017-5-10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孙翼平

       孙翼平是文人,是教授。
        我认识他是从拜读他的油印的小册子开始的。
        他是门球理论家,也是实践家。
        多年的历练,他热衷于教学,更热衷于培养年轻人。
        我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在天津大港举办全国少儿赛。
        周正做裁判长,王炳荣作副裁判长。
        孙翼平、张玉生二位老师也去了,大概是做仲裁。
        我那次是当裁判员,为考国家级裁判弄履历。
        比赛时,在球场边的一个大棚里,有门球大讲堂,孙、张轮流授课。
        很怀念那个场景,这个讲座完全是自愿的、开放的,讲课的是尽义务,志愿者;听课的,流水席,谁想听都行。
        最难受的是我,离不开球场啊。只能是借助打开水上厕所的机会,偷偷地听那么几耳朵。
        当时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忙于比赛,我始终没有找到机会与两位老师交流和讨教。

       天算不如人算,在回北京的火车上,我意外的与两位老师在火车上相遇了。
        我们不是一节车厢,我逮住了机会,坐到一起了。
        聊了一会儿后,谈兴很浓,孙老师建议换个地方再聊,因为张老师已经很疲惫了。

        好在当时是夏天,车上人不是太多,我们找了一个人少的座位继续我们的畅聊。
        真的是畅聊,不知不觉就到北京了,当时我们坐的是慢车。

        我现在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当时基本上都和孙老师交流过。
        他很严谨,对规则以及规则以后的修改出言谨慎。
        狂人很狂,对门球的发展以及对当时规则提出了很多质疑和想法。
        尤其是对赛制和办赛理念及做法上有着很多共同点。
        在培养青少年门球兴趣、推广校园门球方面,他有很好的设想。
        这次火车上的谈话,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受益匪浅。

        很可惜,后来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再后来-----

        孙翼平,北京门球的理论大家。
        怀念受人尊敬的孙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李枚秀

       李枚秀,一位普通的北京门球人。
        也有不普通的地方,他会上网,而且,已经84岁的他每天还坚持打球和上网。
        他的网名叫三证球迷,至于他有哪三个证,我就不介绍了,因为大家都懂得。


        昨天,(2017.5.9),北京东城区第21届三人制门球赛比赛现场。
        之所以跑去看球,是因为有一支参赛球队叫中复康队。
        还有一个原因,是想去碰碰运气,看能否再见到三证球迷。
       在北京城里每年举办的大大小小的门球赛事上,我每次去都能遇到这位莫逆之交的老朋友。


       他是1951年当兵的,比我早21年。
       我今年63岁了,他今年84岁。
      
       到了比赛现场,我才知道,中复康的忠实会员光头于报名参加了此次赛事。
       光头于找了乔丽玲、张勇组成了一支球队。
       我到球场后一进门,二号场地,第一眼就看到了答案。
       我要找的人都在,而且,他们一会儿同场竞技。
       真的是:踏破铁鞋觅无路,得来全不费工夫。


      打开手机,在门球狂人圈,开始语音播报,题目是:北京城里一个84岁老头和一个42岁的小伙打起来了!


      三证球迷的队里另两个人,一个是一名转业干部,过70了,另一个是位大姐,60多岁了。
      简述一下这场比赛过程,就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这位84岁的三证球迷了。


      于永平队打红球。开局红方1号站位(一号位,不太靠边),7号溜打了1号没打着,落位二门后靠边。
      三证球迷过一门,溜打1号成功,过二门后,再溜打7号成功,自球去三门了。开局的好局面是他打出来的。


      第三轮,三证球迷4号过一门,冲二门成功,远吊靠近四角的对方单球成功,稀里哗啦的,把对方刚组织起来的三个结组球清场。
      后来,三证球迷的同伴,也打了一杆好球,吃掉对方两个球。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六分钟的时候,对方才有机会反扑。


      呼叫6号时,比赛还有6分钟,场上比分11:5,6号是已经上柱的回头球。
      三证球迷犯了本场唯一的一次错误,他指令6号过一门,准备冲二门,在供给三线中的对方结组球。
      6号顺利过一门,但,出了一线比赛线。
      7号于永平在三线中利用接力球擦到三门一号位,击中对方两个球,还完成了一次原距离带球,送9号压住二角的对方球。
      实施清场后,多球向二门球靠拢。5号打成双杆,过三门后上柱成功。7号完成了闪送其余球到二门。9号乔丽玲完成了闪送本方球过三门后,自球过三门,打掉对方在一线靠近二角的10号球后,远距离上柱成功。比分定格在17:12,五分钟内连取12分,实现了大逆转。


      午餐的时候,三证球迷跟我说,我们实力不如对方,开局和中局打得不错。6号球放一轮就好了,即使输球,也不会太多。
      很欣赏三证球迷在球场上的表现,更钦佩他的谦虚好学的态度。已经84岁的他,迷恋门球不离不弃,门球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此次比赛,他没有预赛晋级,这是很少见的。
      今天,此时此刻的我,敲打键盘激扬文字,陶醉在一个世界里;
      今天,此时此刻的他,一定是在地坛球场上,因为,他会去看球、去学习。陶醉于他所追求的另一个世界里。

      北京城里像三证球迷一样的门球人,会超过一百。能有一千个吗?差不多。能有一万个吗?很悬。能有10万个吗?大概不会有。
       北京城如果能有1万个三证球迷一样的门球人,或者有几万,十几万这样的人,门球之幸事,社会之大幸也。


      李枚秀,三证球迷,一位痴迷门球的长者,一位为了门球而不知疲倦的健康老人。
      (顺便提及,三证球迷住军队干休所,享受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
        
084444vxcxurfzk75brdq0.jpg
84岁李枚秀和42岁张勇   狂人摄 2017.5.9地坛

QQ图片20161014163423.jpg
比赛期间午餐,一饭一汤  狂人摄 2017.5.9 地坛东门外200米社区食堂






     




点评

谢谢好友鼓励,门球健身护航.以球艺促发展,享受门球人生.  发表于 2017-5-12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邓世清

       邓世清,一位普通的北京门球人。退休前,工作在航天一院。
        他和别人的不同,是他真的痴迷门球。
        而他痴迷门球的表现,超过了门球人中的同类人。


        白鹤门球俱乐部,北京门坛的曾经的风景线。
        随着昔日的农展馆白馆长年龄增大和在职领导的更迭,白鹤门球俱乐部目前已经昨日黄花。
        曾经的北京康乐队,红火了几年,随着召集人枣红马已经75岁而风光不再。
        还有过曾经冠名的什么XX俱乐部、什么公司团体等,露了一两次头后,不见了。


        中航奥通,这支球队这几年来坚持下来了,不光是在北京城内,在很多外地大赛上,其名字经常露头。


        尤其是2017年,我因为常住北京,也有了一些机会,每次重大比赛,都能看到中航奥通门球队的召集人邓世清。


        中航奥通队在已经完成的2017北京市四项大赛中拿了两次冠军.
        2017年底的京冠赛,中航奥通队已经有了参赛资格。
        相信,若有10支冠军队大循环赛制搞京冠大赛,他们的名次会在前几名。
        球队有实力,球队的成员是前几年球友自由组合、自费参加全国老年赛获冠军的班底。


        邓世清为了这支中航奥通队,可谓是殚精竭虑,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境界。


        老邓是四川人,川人的好斗精神在他身上很有体现。
        球场上就要争第一,他不允许他的球队任何情况下不努力的去争取好成绩。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很谈得来。
       有时我想,北京城里若有十个、八个勇于站出来,组建自己的门球俱乐部或者能随时拉得出去的球队,北京门球的整体水平肯定还会有个较大的提升。


       我认识老邓时间不太长,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但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很令人鼓舞的精神。
       说实话,北京城里名流众多,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但,缺少邓世清这样的人,一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人。
       当狂人在京城组建中复康门球俱乐部并开始涉足一些赛事的时候,我应当承认:我或多或少的受了老邓的影响。


       邓世清,选择了一条他自己选择的门球之路。
       在这条路上,希望看到更多的同行者。
       我,已经与他同行了。


QQ图片20161014163423.jpg
邓世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话:   

    用了两个早上的时间,当然也占用了一点上班的时间,写下了我所认识并有着良好交往的京城门球人,之所以选用京城八老这样的题目,是因为这八个人年龄都比我大,甚至大很多。还有很多熟识的京城门球朋友,待有机会时,再立题撰写吧。
    昨天中午午餐时,遇到了东城酒哥、小林子、梅杰一桌儿吃饭(后来,邻桌的艾武、何冬梅也过来打招呼)才知道,林、梅、何都当过兵,而且比我晚不了几年。
    我信口一句:下回写咱们当过兵的门球人,京城里的当过兵的门球人会有一大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1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三少,邮件八老,门球故事层出不穷,很感人,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3: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完这段文字后,又都回头修改了一遍。
写了八位老朋友,已经走了五位了。
吴长胜,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他了,现在京城的门球人认识他的已经不多了,很难确定他目前的身体状况。
三证球迷和老邓还健在,昨天还都在地坛公园见过面了。
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多留下点东西吧,真的,毕竟,我们已经不再年轻。
愿更多的老门球朋友们安享幸福的晚年,我们碰上了,还能愉快的聊门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14: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翠屏绿叶 于 2017-5-10 14:16 编辑

狂人老师笔下的“京城八老”令人忘怀。精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赞一个!



【网络文章】京城八老
https://user.qzone.qq.com/1506550649/blog/1494395970




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7-7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