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楼主: 泰虎

尊重“编者按”,但是,对关键主任的解读仍然说“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 18: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泰虎老师,我也不看书,也没学新规则,可能闹笑话了吧?反正我觉得球与球接触也好,亲着也好,不要让运动员去请,裁判员应主动去判定才对。

点评

那为什么球球接触(您说的密贴)就非得让击球员(你说的运动员)申请确认呢!关键主任说是无奈之举,那么,其他接触的情况就不会闹事,就不会对裁判员质疑,就变得有奈了!规则啊,精神应该协调一致,不能够此说,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1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炜 于 2016-8-1 19:15 编辑
赵玉书 发表于 2016-8-1 16:34
我的个人看法:
         对待这个问题,没有必要用什么“物理、人文、光啊、电啊”。。。的去解释! ...

赵老师啊, 第20页: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我是这样理解的,我没学新规则,只是自己感悟:界外球是“死球”进场还没有“复活”,它的移动当然是无效的。其它球的移动大多数是有效的,但除了已过三门未出界的球之外,因为这个过三门的球如果上柱,一触中心柱就成“死球”了。“死后”的球移动是无效的。
    举例:5号球已过三门出界了,进场后与中心柱密贴,6号球过三门后,远冲中心柱,“当”一声,6号球擦着中心柱往二门方向移动,贴着中心柱的5号球被震离开中心柱20厘米远,6号球急速移动最后顶上了贴二门柱内侧未过二门的1号球,按照第20页的规则,这个1号球是得分还是不得分?我认为,如果判5号球得分的话,也一定判1号球二门得分。如果判1号球二门不得分的话,同样也不能判5号球得分。因为6号球撞过柱是满分球,“死球一个”,它的移动不再有效了。6号球碰到到中心柱的瞬间震离了5号球,虽然用了万分之一秒,它也是先撞柱,后震动5号球的(不能视密贴是一体的,这跟密贴不一样),后来6号球用了20秒滚到了二门前,把1号球顶进了二门。万分之一秒和20秒是一样的命运,都是6号球碰到中心柱之后发生的。
    所谓有效移动的球,就是撞中心柱后移动也有效才行。6号球过三门后有效移动撞向中心柱,这里的有效移动只对6号球自身有效,保它上柱得满分有效,它碰到中心柱的同时就“死”了。一个“死球”的移动怎么会有效呢?
     大家都认这么一个死理:如果6号球不是有效移动,它上柱怎么得满分呢?所以”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大家怎么就不想想6号球是向“飞蛾扑火”向”死“而”生“呢?它有效移动的结果是”得分“的同时变为”无效移动“。无效移动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肯定也是无效移动,虽然只有那么万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与撞柱后移动20秒30秒1分钟是一样的命运,无效移动,要拿出界外。

点评

撞击中柱时是有效移动,得分后离开中柱是无效的,这个不会有分歧的,但是,不能够用⑥球得分,①球就得分来说问题,①球的移动是⑥球离开中柱后的移动所形成的结果都是无效的(规则有直接条文)! 撞柱时与撞柱后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 1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硒都门球 发表于 2016-8-1 09:04
09规则的“限双”为什么短命(一些地方根本就未执行)?
           因为被专家的“解释”挠成 ...

我觉得是09规则有条文和示例,11规则修改移动无效而取消了该条文并修改了示例,15规则又修改回来与09规则一样有效了,由于重新修改规则而疏漏,没有能够恢复09规则的相关条文所致。所以就由专家牵强解读以自圆其说!本来很简单的按照09规则条文规定就什么事都没有了,非得来一个“死球论”+碰撞与撞柱+撞柱后的移动无效,故弄玄虚地解读。
以前批驳的闪击全阶段论,专家这次不是很巧妙的加以更改,以表明专家的认定的全阶段论是正确的!
我想4年后再修改规则时,一定能够再巧妙更改的(等着吧)。
关于确认问题,也会有条文说明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既没有条文规定,又不按照规则相关条文的精神执行。

点评

年初刚见到15规则中说: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当时按规则的原文理解:毫无疑问,就是两球均为撞柱得分。 三月参加省新规则培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 0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虎 于 2016-8-1 19:39 编辑
郑炜 发表于 2016-8-1 19:10
赵老师啊, 第20页: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 ...

撞击中柱时是有效移动,得分后离开中柱是无效的,这个不会有分歧的,但是,不能够用⑥球得分(您说的满分),①球就得分来说问题,①球的移动是⑥球离开中柱后的移动所形成的结果都是无效的(规则有直接条文)!
撞柱时与撞柱后不能够相提并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19: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炜 发表于 2016-8-1 18:26
泰虎老师,我也不看书,也没学新规则,可能闹笑话了吧?反正我觉得球与球接触也好,亲着也好,不要让运动 ...

那为什么球球接触(您说的密贴)就非得让击球员(你说的运动员)申请确认呢!关键主任说是无奈之举,那么,其他接触的情况就不会闹事,就不会对裁判员质疑,就变得有奈了!规则啊,精神应该协调一致,不能够此说,彼说大相径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2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烨鹤 于 2016-8-2 06:56 编辑

郑炜一人独当一面,舌战 张、史、赵  三位 知名规则研究家。
使得我们驳专家的观点有了靶子,要不然,专家也不理睬我们,我们也没有机会深入讨论。
我也很高兴站在几位网友一起来捍卫规则,防止曲解。盼郑炜也能批评一下我的观点。
我在地板帖里说
不必分析物理过程来指导规则。
只要根据规则的规定,而有关规定其实只有一条:
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略去,关于球门的内容)
于是我们问:
什么原因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的(间接)移动了?
是有效移动的球和中柱的碰撞,还是因为无效移动的球离开中柱?
当然是前者,有问题吗?

请注意规则用了造成两字,这就够了,当然是球的有效移动造成他球的间接移动,球离开中柱不会造成他球移动吧。即使经过万分之一秒后,有效移动本身已经不存在,但他球的移动,还是万分之一秒之前的有效移动所 造成。没有有效移动的碰撞,能有他球的间接移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2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炜 于 2016-8-1 22:42 编辑
烨鹤 发表于 2016-8-1 20:26
郑炜一人独当一面,舌战 张、史、赵  三位 知名规则研究家。
使得我们驳专家的观点有了靶子,要不然,专家 ...

泰虎老师、赵玉书老师,烨鹤老师等,都是我的前辈,我的师长,我跟你们探讨新规则的这道“万年不遇”的“是非题”,是因为我在编第三期《门球世界》,在选稿子,有时间泡在网上,就大家争鸣的现象看,缺乏一种学术氛围,甚至出现了人身攻击,我想我不是专家,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跟前辈们探讨阐述我个人的感悟,实在是班门弄斧。因为我不是专家,无知无畏,前辈们也就不会跟我计较,其中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这就够了。

    其实大家在扣字眼,认定“已过三门球的球是有效移动的球”,只要是有效移动的球撞了柱,管你撞柱后死不死的,引起的间接移动都有效,反正你不可能再回来来个反弹再撞柱,再撞柱就是无效移动了。

   认真想一想,这个球就是撞柱后反弹回来再撞一次柱,跟密贴在柱上是一个道理,一个离开柱又回来了,一个没有离开贴在柱上了,无论回来还是不走,都是死球。触柱即死这个道理多简单呀!

     所以我就问:撞柱后的球把二门前未过二门的帖柱球顶进了二门,为什么不得分?大家回答,因为这个撞柱球的移动是无效移动。那么我又问:过三门的球轻轻地吻上了柱,按规则说: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我这个球轻吻上柱,没有引起任何移动,别跟我说过电,我要间接移动,间接移动在哪里?安装个地震测量仪检测?检测也不可能有间接移动现象发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 2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炜 于 2016-8-2 07:18 编辑
烨鹤 发表于 2016-8-1 20:26
郑炜一人独当一面,舌战 张、史、赵  三位 知名规则研究家。
使得我们驳专家的观点有了靶子,要不然,专家 ...

再跟烨鹤老师探讨一下。





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一句一句地分析,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后面是个“,”号。有逗号前面这句话,就得先得出这句话的含义和指向结果,才能再去分析下一句话。如果从语法上讲,按“。”号结束是一句话,那么这段话分成了两个半句,“,”号前半句,“,”号后半句。前半句这句话里包括已过三门的球触及中柱了,结果呢?它是不是死了?绝对是先死,后有震动也叫间接移动。下一句就是“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死了的球还有效么?

大家扣字眼,认定“已过三门的球是有效移动球撞柱,造成了后来的间接移动,所以是有效移动。” 忽略了触柱即死这个变化及其结果。
这个变化及结果是不能不管的。如果没有那个“,”号就好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大部分人说:“人就能两次十次百次千万次走进同一条河流,那条河一直是那条河,从前叫黄河,现在叫黄河,将来也叫黄河。”
小部分人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点评

你的回答,已经在我的上一贴里被堵死了: 请注意规则用了造成两字,这就够了,当然是球的有效移动造成他球的间接移动,球离开中柱不会造成他球移动吧。即使经过万分之一秒后,有效移动本身已经不存在,但他球的移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 0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07: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炜 于 2016-8-2 07:19 编辑

都是“,”号惹的祸!


1、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2、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与“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
      
      这两句话的含义和指向是不同的。两者不可混淆不清,前者有变化,埋藏着暗器或陷阱,后者就简单明了了。
   
      我发现大部分老师把前者当成后者去理解了。好了,找到症结所在了,我就不跟大家再研讨下去了。这里谈语法好像也不好谈,有时候我写的文章,让女儿看了,她会撇嘴说我的语言有毛病,是病句,应该这样写或那样写,搞得我哭笑不得。
     也不知是哪位专家大爷搞的这条规则,成心考我们草根门球人的脑筋急转弯啊!下回再修改规则时,网友们派我去给他们把关吧,否则他们还会给我们下套子!玩文字游戏,真是“老奸巨滑”!哈哈哈……
      还有哪造成间接移动,如果温柔轻吻贴柱没有造成间接移动呢?有其它条款规定么?如果有其它条款规定制约,那么这规则也太复杂深奥如周易了吧?干脆叫《周易八卦门球经》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07: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炜 发表于 2016-8-1 23:26
再跟烨鹤老师探讨一下。

你的回答,已经在我的上一贴里被堵死了:
请注意规则用了造成两字,这就够了,当然是球的有效移动造成他球的间接移动,球离开中柱不会造成他球移动吧。即使经过万分之一秒后,有效移动本身已经不存在,但他球的移动,还是万分之一秒之前的有效移动所 造成。没有有效移动的碰撞,能有他球的间接移动吗?

造成触及中柱球的间接移动当然是有球碰柱,而碰柱是有效的,即使他球移动时有效移动已经不存在,但是有效移动导致间接移动的因果关系还是存在。所以  “撞柱即死”  并不妨碍有效移动造成他球移动的因果关系。就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完全符合 规则所规定的:
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条件和结果。


   很高兴参加这个讨论,我相信 关键主任虽不上网,也一定关心此问题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08:1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6-8-2 07:45
你的回答,已经在我的上一贴里被堵死了:
请注意规则用了造成两字,这就够了,当然是球的有效移动造成他 ...

那段话有“,”,无“,”,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08: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炜 于 2016-8-2 11:29 编辑
烨鹤 发表于 2016-8-2 07:45
你的回答,已经在我的上一贴里被堵死了:
请注意规则用了造成两字,这就够了,当然是球的有效移动造成他 ...

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08: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泰虎 发表于 2016-8-1 19:19
我觉得是09规则有条文和示例,11规则修改移动无效而取消了该条文并修改了示例,15规则又修改回来与09规则 ...

             年初刚见到15规则中说: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当时按规则的原文理解:毫无疑问,就是两球均为撞柱得分。
          三月参加省新规则培训班,老师讲课时说:中国门协的专家讲了,因有效移动的球撞柱即死,所以与中柱接触的球不得分。我当时是一头雾水,规则明明规定得清清楚楚,触柱球应得分,专家为什么改变了规则?因当时我们州、市、县有20多人参加学习,既然全省都这样,我们就这样执行吧,反正这种情况“万场难遇”!

点评

一句话分两句话说的,含义和指向就不一样了。我认为专家还是对的。他们是有意这样规定的这条规则。给大家出了个脑筋急转弯题,让大家都掉进文字陷阱里去了。  发表于 2016-8-2 10:08
没有办法…专家说了算!  发表于 2016-8-2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0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暂且不说有效移动(无论过三与否的)碰(撞)中柱造成贴柱球之移动有无效,先想问问:门球之苑编者是代表中国门球协会出来解释认定专家说的吗?要"以此为准"又在行驶什么权利?

点评

有效移动的球触及中柱,造成与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前面是“,”号,后面是“。”号,画了“。”才是完整的一句话。 如:1,廖兴铭,是老师。2,廖兴铭是老师。——都是一句话,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 10: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炜 于 2016-8-2 11:37 编辑
廖兴铭 发表于 2016-8-2 08:49
暂且不说有效移动(无论过三门与否的)球碰(撞)中柱造成贴柱球之移动有无效,先想问问:门球之苑编者是代表中 ...

廖老师好!不是有效移动(无论过三与否的)碰(撞)中柱造成贴柱球之移动有无效,
是:有效移动(无论过三与否的)碰(撞)中柱,造成贴柱球之移动有无效。


一句话要断开,分上半句下半句,就像对联——
            
      上联:有效移动的球(不含界外球)触及球门或中柱,

      下联:造成与该球门或中柱接触的球发生的间接移动为有效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