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944|回复: 10

再谈撞柱后再进一门放球问题——学新规谈体会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4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廖兴铭 于 2016-3-24 22:21 编辑

在比赛中,某球撞柱后再进一门,其放球问题,网上帖子不少。我认为出现理解上的错位,可能是2015规则对开球区那段文字有些含混造成的。请看规则P3:第5丶开球区为长方形,其两条长边与第四线丶限制线重合。两条短边(端线)垂直于第四线,其外沿垂点分别距离第一线1米丶3米。"比赛线丶限制线P23图解很清楚指的是色带的外沿)请注意:既然短边对应长边是端线,又何来“其外沿”?既有“其外沿”之说,那就可以理解为,文中指的短边(端线)就是那条色带。我在此之前便是“其外沿”之说理解短色带端线,一直坚持只要放在左“端线”上,无论压不压外沿都对,对裁判回来传达必须压色带外沿口服心不服。看了许多帖子,特别是看了新建球场不要那条1一5厘米的白色带,直接用不同颜色区分场内丶限制区丶开球区的图和照片,一目了然左端线在那里。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制定规则的专家们指的左端线,就是目前绝大多数场地上开球区左边那条色带的外沿。
既如此,那么上述那段文字中,把"外沿"二字去掉,不就很明白了吗?再说,如果文里硬要写上“外沿”,那么,P15页撞柱再进一门的说明,就应在“须将自球放置在开球区左侧端线上开球”中加“外沿”二字。但这又是同样说不过去,线还有外沿?所以,我认为理解不一,可能是与规则叙述含糊有关。
规则已印成书。又必须执行。
在这里,我建议一个折衷办法,以避免争执或纠纷丶麻烦:凡是端线是带宽的球场,各地赛事组委会在规程中可否明确:撞柱后再进一门时,自球只要压在带上就行。尤其是基层康乐为主的赛事,何必为那一两厘米压没压外沿引来麻烦。还有个建议,再次修改规则关于球场丶线的叙述,请专家们在编写前看看烨鹤老师那篇关于线的概念。
规则里的“线”是什么概念?
http://www.menqiu.com/forum.php? ... 1440&fromuid=107238
(出处: 中国门球网)


点评

谢谢海兰老师的光临!  发表于 2016-3-25 07:49
谢谢廖兴铭老师的报导!  发表于 2016-3-24 20:14
发表于 2016-3-24 2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廖兴铭老师的报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21: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51121203508.gif

点评

不客气!应该的!  发表于 2016-3-25 21:23
谢谢门球丹东老师的光临与赞许!  发表于 2016-3-25 0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报道。辛苦了!

点评

 谢谢双色球老师的光临!  发表于 2016-3-25 0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22: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这都是太较真或太计较所造成的。
从严格要求自己来讲,一律压外沿有什么不可呢,不就是一两厘米的距离吗,压外沿能吃多大的亏?不压外沿又能赚多大的便宜呢?没必要为此争来争去。

点评

门球门柱老师说的对,不压外沿又能赚多大的便宜呢?没必要为压不压外沿来判罚而带来许多临场此争议。因为压外沿,是在宽1一5厘米的边沿,而左右观察不一往往各持己见引起纠纷。  发表于 2016-3-25 06: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