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廖兴铭 于 2016-3-24 22:21 编辑
在比赛中,某球撞柱后再进一门,其放球问题,网上帖子不少。我认为出现理解上的错位,可能是2015规则对开球区那段文字有些含混造成的。请看规则P3:第5丶开球区为长方形,其两条长边与第四线丶限制线重合。两条短边(端线)垂直于第四线,其外沿垂点分别距离第一线1米丶3米。"(比赛线丶限制线P23图解很清楚指的是色带的外沿)请注意:既然短边对应长边是端线,又何来“其外沿”?既有“其外沿”之说,那就可以理解为,文中指的短边(端线)就是那条色带。我在此之前,便是因“其外沿”之说,理解短色带为端线,一直坚持只要放在左“端线”上,无论压不压外沿都对,对裁判回来传达必须压色带外沿口服心不服。看了许多帖子,特别是看了新建球场不要那条1一5厘米的白色带,直接用不同颜色区分场内丶限制区丶开球区的图和照片,一目了然左端线在那里。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制定规则的专家们指的左端线,就是目前绝大多数场地上开球区左边那条色带的外沿。
既如此,那么上述那段文字中,把"外沿"二字去掉,不就很明白了吗?再说,如果文里硬要写上“外沿”,那么,P15页撞柱再进一门的说明,就应在“须将自球放置在开球区左侧端线上开球”中加“外沿”二字。但这又是同样说不过去,线还有外沿?所以,我认为理解不一,可能是与规则叙述含糊有关。
规则已印成书。又必须执行。
在这里,我建议一个折衷办法,以避免争执或纠纷丶麻烦:凡是端线是带宽的球场,各地赛事组委会在规程中可否明确:撞柱后再进一门时,自球只要压在带上就行。尤其是基层康乐为主的赛事,何必为那一两厘米压没压外沿引来麻烦。还有个建议,再次修改规则关于球场丶线的叙述,请专家们在编写前看看烨鹤老师那篇关于线的概念。
规则里的“线”是什么概念?
http://www.menqiu.com/forum.php? ... 1440&fromuid=107238
(出处: 中国门球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