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434|回复: 28

就规则说规则——再谈重新进一门放球___学新规谈体会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5 22: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廖兴铭 于 2016-7-13 08:27 编辑

规则说规则,规则P3之(1)比赛区......由比赛线的外沿界定。”之2比赛线(通称边线)宽1--5厘米。限制线与边线平行,其带宽为1_5厘米。”5开球区为长方形,其两条长边与第四线丶限制线重合。两条短边(端线)垂直于第四线,其外沿垂点分别距离第一线1米、3米。请注意这里的其外沿垂点说明端线仍是1--5厘米宽,有P23页图示为证】规则P15自球撞中柱后......重新进一门时,须将自球放置在开球区左侧端线上开球。”请注意这里並没有说放在外沿上】
读后我理解:一丶规则中的比赛线丶端线丶限制线,都规定为1--5厘米的带宽。这个规定没管几何学书上所说线的概念。二丶规则中对比赛线的外沿,是用来界定比赛区(场地)面积;左右端线的外沿与四线及相对应的限制线的外沿,是用来界定开球区面积。三丶开球时自球放在场内(投影)比赛线外沿,那是在开球区外丶比赛场内发球,无效【见P23页图示】撞柱后再进一门时,只要放在端线上就可以。这是规则明文规定的。硬说必须放在端线外沿,那是没有执行规则。其实说穿了再偏左一点又何必去争。但,既然是讨论,就想有话要说。
建议:一丶执行中如难统一的,用竞赛规程规定来解决;二丶建议以后中国门协修改,请对中文字丶句丶词有资深研究的专家来帮助,便于我们更好理解和统一执行
以上我的理解和观点有错时,敬请网友批评指正。

点评

廖兴铭老师的建议太好啦!我也曾诚恳地要求过:规则文字要严谨、科学、准确!切切!!  发表于 2016-4-26 17:21
支持!  发表于 2016-4-26 13:27
我就是坚持这个观点的的!不能望文生义,瞎讲白话。规则就是规则,任何人不能望文生义。球压在端线上,就是好球。  发表于 2016-4-26 08:31
发表于 2016-4-25 23: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山明 于 2016-4-25 23:20 编辑

      
规则说规则,规则P3之(1)比赛区......由比赛线的外沿界定。”之2比赛线(通称边线)宽1--5厘米。限制线与边线平行,其带宽为1_5厘米。”5开球区为长方形,其两条长边与第四线丶限制线重合。两条短边(端线)垂直于第四线,其外沿垂点分别距离第一线1米、3米。请注意这里的其外沿垂点说明端线仍是1--5厘米宽,有P23页图示为证】规则P15自球撞中柱后......重新进一门时,须将自球放置在开球区左侧端线上开球。”请注意这里並没有说放在外沿上】
读后我理解:一丶规则中的比赛线丶端线丶限制线,都规定为1--5厘米的带宽。这个规定没管几何学书上所说线的概念。二丶规则中对比赛线的外沿,是用来界定比赛区(场地)面积;左右端线的外沿与四线及相对应的限制线的外沿,是用来界定开球区面积。三丶开球时自球放在场内(投影)比赛线,那是在开球区外丶比赛场内发球,无效【见P23页图示】撞柱后再进一门时,只要放在端线上就可以。这是规则明文规定的。硬说必须放在端线外沿,那是没有执行规则。其实说穿了再偏左一点又何必去争。但,既然是讨论,就想有话要说。
建议:一丶执行中如难统一的,用竞赛规程规定来解决;二丶建议以后中国门协修改,请对中文字丶句丶词有资深研究的专家来帮助,便于我们更好理解和统一执行
以上我的理解和观点有错时,敬请网友批评指正。
     到目前止,这是一篇最好、最明白、最有力用规则说明的帖子,谢谢廖兴铭老师!

点评

请看楼主8号贴你还支持他的观点吗?  发表于 2016-4-26 16:02
你没有看懂楼主的意思,如果开球区的四周都是带,而其中的一条和第四线(带)重合,结果就把开球区扩大成6号贴的图一了。  发表于 2016-4-26 15:18
支持!  发表于 2016-4-26 13:27
请看6#帖。  发表于 2016-4-26 11:07
感谢中山明老师的夸奖!  发表于 2016-4-26 0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04: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姓名老师发帖有质有量,使人读后大有收获。

点评

请看六号帖。  发表于 2016-4-26 11:07
您太客气了!  发表于 2016-4-26 10:40
感谢渔翁老师的夸奖!  发表于 2016-4-26 0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07: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用规则说明,在端线上,不一定压外沿。谢谢廖兴铭老师!

点评

感谢舒愉老师的认同。  发表于 2016-4-26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坚持这个观点的!不能望文生义,瞎讲白话。规则就是规则,任何人不能望文生义。球压在端线上,就是好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0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烨鹤 于 2016-4-26 08:55 编辑

赞同楼主对规则逐句逐字细抠的态度,规则的行文应当经得起这种细抠。
现在楼主经过对规则的细抠的出结论。说明规则里的“线” 都是有宽度的带。
那么,规则说:开球区为长方形,其两条长边与第四线、限制线重合。就意味著重合是“带”的重合,四“带”和限制“带”一样被覆盖,于是开球区的范围应是下面的第一图所示,而不是第二图所示。你同意吗?
重进一门3.jpg

重进一门2.jpg

点评

本人认识如下: 一:对重新过一门球放“左侧端线”的认识,本人十分同意廖兴铭老师的论述(应是无可推翻)。 二:对发球区的范围,本人十分认同烨鹤老师在6贴,第二图用细线圈定的范围。即:其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26 20:51
烨鹤老师所画图是按规则文字叙述的,开球区以比赛内沿界定才对。我完全同意这样,可以避免开球时投影压没压比赛线外沿而引发纠纷(往往裁判与双方教练站位不同而因投影差异产生异议)。就在场内开球区近不过四厘米发球   发表于 2016-4-26 15:23
开球时,第二图除最左后方的一个红球不在开球区里,其余所有的红白球都在开球区内,合规。  发表于 2016-4-26 13:27
开球区是第二图细线的范围准确。即左右两条端线的外沿,四线的外沿,限制线的外沿内任何地方都为开球区范围。  发表于 2016-4-26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13: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撞柱后再进一门时,只要放在端线上就可以。这是规则明文规定的。”
支持你!
133358crt4wrl0wictgjoc.jpg

点评

感谢快乐门球1老师的支持。  发表于 2016-4-26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5: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6-4-26 08:54
赞同楼主对规则逐句逐字细抠的态度,规则的行文应当经得起这种细抠。
现在楼主经过对规则的细抠的出结论。 ...

烨鹤老师所画开球区域图是按规则文字叙述的,符合规则。开球区以比赛线内沿界定才对。我完全同意这样,可以避免开球时投影压没压比赛线外沿而引发的不少纠纷(往往裁判与双方教练站位不同,而因视觉中的投影差异产生异议)。只要压在比赛线上,无论压没压外沿,其相差最多不过距门近四厘米多点。却可省许多麻烦,增加和谐气氛。但这样,与规则中图不同,又不知中国门协对规则中图文之间的矛盾如何解释。

点评

比赛线带宽1~5厘米,端线带宽1~5厘米。球直径7.5厘米,球一定会压在端线上。规则自球放置在左侧端线上,并没有说压在端线外沿上。  发表于 2016-4-26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1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6-4-26 08:54
赞同楼主对规则逐句逐字细抠的态度,规则的行文应当经得起这种细抠。
现在楼主经过对规则的细抠的出结论。 ...

烨鹤老师的画图和文字叙述有理有据,我完全同意。为了避免开球时投影压没压比赛线外沿而引发纠纷,裁判员应该吃透这一点并站立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6 2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6-4-26 08:54
赞同楼主对规则逐句逐字细抠的态度,规则的行文应当经得起这种细抠。
现在楼主经过对规则的细抠的出结论。 ...

        本人认识如下:
      一:对重新过一门球放“左侧端线”的认识,本人十分同意廖兴铭老师的论述(应是无可推翻)。
     二:对发球区的范围,本人十分认同烨鹤老师在6贴,第二图用细线圈定的范围。即:其范围是:宽:发球区两边线是第四线的外沿到限制线的外沿(宽1米)。长:一角向四角方向一米起到三米止(长2米)。即:发球区长2米,宽1米。左右侧端线长1米,宽1至5厘米。

点评

这肯定不能由谁来取舍的,主要是按规论规执规。  发表于 2016-4-26 21:54
但是不能由你取舍,一和二是互相否定的。  发表于 2016-4-26 2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