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对雪有种特殊的情感,王徽之“雪夜访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雪作为一种自然景观,早已成为文艺作品描写的对象。冬夜无事读闲书,看看文人是如何赏雪的。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事。一天晚上下大雪,王子猷忽然想去访戴逵,于是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他呢?”一语道出了魏晋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明人张岱,是一位爱雪成 “痴”的人,已是夜晚,他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想到了亭上更有“痴者”,已先来一步,在亭上准备了铺盖,烫了酒,准备熬个通宵。他们借着雪光,欣赏到奇佳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得很从容,淡淡道来,情致深长,也许这雪,才能暂时浇去他心中的块垒,排解那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孤寂。
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个有才华有情趣的男人,他观雪赏梅为了御寒,设计了一款名叫“就花居”的活动小屋,小屋由一个木骨架和厚绵纸构成。他在快要下雪之时,带着活动小屋上山。小屋里面有炉有酒,有坐椅,坐在其内饮酒遣兴,吟诗联赋。既可赏雪,又避免了寒风的侵袭,那种惬意,令人神往。
说起赏雪,很羡慕古人,不仅有赏雪的真情致,而且还能在赏雪之时写出好诗文。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景阔情悲。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优美瑰丽。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浪漫壮观。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直白温馨……
雪不仅能欣赏,而且还能“扫将新雪及时烹”。《红楼梦》中,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体己”茶,烹茶的水竟然是她五年前扫取并窖藏的梅花雪。那茶是否真能喝得“两腋习习清风生”,不可而知。
寒冷冬日,细读文人的赏雪雅事、品味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咏雪诗,它带给我的不止是轻盈飘洒的美感,而且还有沁人心脾的芬芳。(编辑:杨文鹤)
(转自中国老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