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楼主: 胡杨

规则研讨意见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2 15: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杨 发表于 2015-2-11 06:08
2014年第4期                     ...

    刚才看到这个方案,我支持。如果改成胜一场记2分,负一场记0分,平一场记1分好像更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2 17: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深知胡楊老师十分辛苦,又编辑,又写文章、又回复球友问题,首先谢谢了。对修改新规则我在网上曾发表过一些建议,为节省网络资源,这里只简说几点:(1)关于闪击问题,不管如何闪,打到地、打到脚、侧打到脚下的球或没有打到球、球棒卡在脚下,等等,只要他球离开脚(不要求10厘米)就算闪击成功。过门该得分的得分。这里关键是取消他球要超过自球10厘米才算闪击成功的规定。(2)开球时,击球员认为一门前的球影响妨碍进门,申请裁判员移开,毫无道理,建议取消这一规定。因为开球区是2米X0•5米=1平方米,一个球是7•5厘米,,那么开球区摆放会有1333个点,只要改放放球的点,一门前在扇形中的他球怎么会妨碍进一门呢?(3)几处文字:P10第15行"成绩单"应改为记录表;P70国际门球比赛有关术语中序号53日文汉字"主"后漏掉日文汉字䆺,序号54日文汉字"副"后漏掉日文汉子審序号72"技延期"前面应增加日文汉字"競"字,序号73"技停止"前面应增加一个日文汉字"競"字;<裁判法>P13倒5行"每次呼号之前,副裁或记录员应向主裁示意轮及队员的位置。"这里"每次"二字是否必要,实际也做不到。不知妥否,供胡楊老师参考。

点评

除 33#帖所指出的错误外又发现一错误:71页序号 68:球门线的日文原为:“ ゲト (せん)” 应为:“ ゲト せん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6 08:35
志在千里以下这一段文字是他仔细研读规则的成果, 他指出的这些错误,在规则发布3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到过,他是唯一的指错者。如能更正,可消除不好的国际影响,所以他的贡献巨大。 几处文字:P10第15行"成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5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5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在千里 发表于 2015-2-12 17:09
我们深知胡楊老师十分辛苦,又编辑,又写文章、又回复球友问题,首先谢谢了。对修改新规则我在网上曾发表过 ...

志在千里以下这一段文字是他仔细研读规则的成果, 他指出的这些错误,在规则发布3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到过,他是唯一的指错者。如能更正,可消除不好的国际影响,所以他的贡献巨大。

几处文字:P10第15行"成绩单"应改为记录表;P70国际门球比赛有关术语中序号53日文汉字"主"后漏掉日文汉字䆺,序号54日文汉字"副"后漏掉日文汉子審序号72"技延期"前面应增加日文汉字"競"字,序号73"技停止"前面应增加一个日文汉字"競"字;<裁判法>P13倒5行"每次呼号之前,副裁或记录员应向主裁示意轮及队员的位置。"这里"每次"二字是否必要,实际也做不到。不知妥否,供胡楊老师参考。

不过有一点瑕疵,P10 没有  “成绩单” 。 日文的 “審”字不是 穴字头。学习他的研读精神,我也补充 指出三个错误:
      序号 55后应有“記録員”   
      序号 56 后应有 “線審”
      序号 65,后应加 ”監”字,成为 “監督”   (这里有翻译错误,监督和教练员是两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5 23: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明 发表于 2015-2-9 08:42
胡杨老师是中国门协和“门球之苑”的好表率、好典范,他是国家门协和“门球之苑”第一个来网上与网友 ...

很赞成中山明老师的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6 08: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烨鹤 于 2015-2-16 22:35 编辑
志在千里 发表于 2015-2-12 17:09
我们深知胡楊老师十分辛苦,又编辑,又写文章、又回复球友问题,首先谢谢了。对修改新规则我在网上曾发表过 ...

除 33#帖所指出的错误外又发现一错误:71页序号 68:球门线的日文原为:“ ゲト (せん)”
    应为:“ ゲ-ト せん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6 19: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泰虎 于 2015-2-16 19:38 编辑

谢谢胡杨老师费心编辑此帖。
佩服您的每项工作都是善始善终!
forum_mod=attachment&aid=MTAyOTY2NnxhOWVkNTFlNXwxNDI0MDg2MTczfDIyNXwxMjYxMT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6 2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球卫士 于 2015-2-16 21:42 编辑

     胡杨老师,这一次看你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6 22: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杨 发表于 2015-2-9 07:03
2014年第2期有关出界球的修 ...

学习了!谢谢老师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7 0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球槌击打到门柱,使静止的球产生间接性移动规定为犯规——好。理由如下:
       1、球槌击打到门柱不是运动员应当表现的行为,也是可以避免的行为,所以应当规定为犯规。
       2、如果击打门柱致使贴柱球移动不规定为犯规,允许击球员再次击球,理论上运动员可以重复做无限次,裁判员就要无限次的将无效移动的球恢复原位这不公平,也不正常。
       3、如果击球员击打门柱致使贴柱球发生无效移动不规定为犯规,由于贴柱球不分是自球和他球,那么击球员不管自球在哪里,只要发现有贴柱球,就都可到门前重复使用击打门柱致使贴柱球发生无效移动所表述的动作,使拖延时间战术成功造成不当得利,这也不公平、不正常。
       4、球槌击打到门柱,使静止的球产生间接性移动规定为犯规和11规则中球槌击打到地面,使静止的球产生间接性移动之规定相吻合,裁判员便于掌握、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7 1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建议:不管是从门前、门后或界外进场而压在球门线上的球,经以后的有效移动过门,一律有效、得分。理由不再重复。

点评

支持! 理由如下: 把压线球判为有利于球的一方是门球惯例, 压开球区边线是在开球区内,进场有效。 压比赛区边线打球 认定没出界,在界内。 因此压门线的球应属于门前球。过门有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7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7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硒都门球 发表于 2015-2-17 10:32
再次建议:不管是从门前、门后或界外进场而压在球门线上的球,经以后的有效移动过门,一律有效、 ...

支持!
理由如下:
把压线球判为有利于球的一方是门球惯例,
压开球区边线是在开球区内,进场有效。
压比赛区边线打球 认定没出界,在界内。
因此压门线的球应属于门前球。过门有效。

点评

谢谢支持!理由成立。 另,因压球门线的球的来源有六种情况:1、2,界内门前、门后移动所至;3、4,界内击球员、裁判员所放;5、6,界外门前、门后进场所至。这六种现象导致压球门线的球,情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7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7 11: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5-2-17 10:52
支持!
理由如下:
把压线球判为有利于球的一方是门球惯例,

          谢谢支持!理由成立。
          另,因压球门线的球的来源有六种情况:1、2,界内门前、门后移动所至;3、4,界内击球员、裁判员所放;5、6,界外门前、门后进场所至。这六种现象导致压球门线的球,情况复杂,裁判员难记,易引发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09: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对不起,因为身体不适加之过年,被老伴和孩子们剥夺了上网的权利,今天有空,看到这么多新的建议,再次向朋友们说声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0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5-2-22 09:38 编辑

                                          2014年第6期
      编者按:征集“规则探讨”栏目稿件在网站和杂志上公告后,编辑部陆续收到了许多关于闪击的修改建议,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从处理撞击球的方式上对闪击进行了修改,这种独辟蹊径的大胆设想,有待作者或球友们进行试点。规则修改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实践检验。



                                                (一) 建议将“闪击”改为“棒击”
                                                                   吴汉明 (广东省中山市)
      修改建议:将撞击他球后的“闪击”改为“棒击”。即自球撞击他球,待场内球停稳后,击球员获得对被撞击球的棒击权。
                                                           
      门球规则繁琐复杂,即使是有多年球龄的门球人也常常对规则理解不清,所以比赛时出错的情况屡见不鲜;赛场上,裁判员错判、误判更是时有发生。虽然规则经过多次修改,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本人建议把“闪击”改为“棒击”,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一、修改建议
      将撞击他球后的“闪击”改为“棒击”。即自球撞击他球,待场内球停稳后,击球员获得对被撞击球的棒击权(直接击打权)。击球员直接用棒击方式击打被撞的他球,他球被击打后引起的所有移动有效,但不产生新的续击权。棒击完成后,击球员获得对自球的续击权。
      为什么要将“闪击”修改为“棒击”?
     1、彰显门球特点
      门球的最大特点是击球技术的应用,比如远距离撞击、远距离擦球,小角度过门、跳球、准确到位送球、接球等等,这些应用是不需要借助任何物体来完成的。将“闪击”改为“棒击”,更能彰显出门球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提高门球的精准度、可欣赏度。
      2、符合击球运动项目规律
      用工具击球,不用手、脚直接接触球,这是很多击球运动项目的普遍规律。例如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曲棍球、高尔夫等击球式运动项目,除发球以外,人体任何部分都不允许接触球体。只有门球才是采取手、脚、工具并用的操作方法。所以,改“闪击”为“棒击”,符合击球运动项目的规律。
      3、简化操作
      改“闪击”为“棒击”后,去掉了闪击方法、闪击犯规等冗长繁琐的特殊规定,门球规则将大大简化,因为闪击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4、增强观赏性
      通常情况下,自球撞击他球时,只会考虑自球的走向和落位问题,因为被撞球要被捡拾后闪击,其停止位置无关紧要,若改“闪击”为“棒击”后,撞击他球时,要同时考虑到两球的走向落位问题,要为击打被撞他球的下一步操作创造好条件。这正像台球一样,既要使被撞球落袋,又要使自球走向最佳位置,以便更好地实施下一杆。所以“棒击”要比“闪击”更讲究战术的精准和多变,会使比赛过程更加精彩、好看。     
      5、有利于球员技术水平的发挥
      在沙土地上打球,雨后泥土松软,闪击后球体下陷,影响续击。在人造草场地上打球,因为容易打滑,击球员在闪击时,精力放在防滑上,影响了技术的发挥。不用闪击用棒击,彻底消除了这两个问题,同时降低了对人造草的注砂、防滑等要求。可谓一举多得。
      二、现场实践
      笔者分别在沙土场地与人造草场进行了多场这种修改后的试验,每次实验前,当我把情况介绍完后,10个人中会有9个人表示愿意用“棒击”,我把他们分成两个队进行比赛,其中一队用“棒击”,一队用 “闪击”,比赛过程中,“棒击”队轻松愉快,快速进行,“闪击”队小心谨慎,慢步行进,场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像是摩托车与牛拉车在场上比拼。比赛结束后,“闪击”队就提出也要“棒击”了。大家都觉得这样打球非常便捷、轻松、开心。

                                            (二)将闪击改为“闪打”的“四个有利”
                                                                      关新国:河南洛阳
      笔者力挺将“闪击”修改为“棒击”的观点,因为这种变革有四个“有利”。但“棒击”名称太过粗犷,替换成“闪打”为好。
                                                           
      ☞有利规则减肥瘦身
      《2011规则》有八章二十四条,还有1个附则,2个附录,总计八十七款、282项(包含83个小项)、38个说明、57个图例。在这些款、项、说明、图例中,有关闪击的内容就有13款、65项(包含31小项)、8个说明、30个图例。分别占款、项、说明、图例的15%、23%、21%和53%。这些内容,规则用17个整版页面进行描述,如果变革为“闪打”,表述则会非常简单,全部表述4页应该即可,如此,规则减肥瘦身的效果显而易见。
      ☞有利降低犯规频率
      由于“闪击”的程序过多、动作过于复杂,从进入闪击过程开始到闪击结束,期间可能的犯规点数不胜数,与之相关的超时、击球、触球、妨碍比赛等犯规也会被引进到闪击过程的犯规来处理。据笔者对60场比赛的犯规次数统计,在一共58次的犯规中,涉及闪击犯规的有28次,占犯规总数的48%,几乎一半的犯规都是闪击。变“闪击”为“闪打”,只此一点,即可使犯规的频率大幅度降低。
      ☞有利减小执裁难度
      闪击犯规复杂多变,犯规条款多,记忆难,理解难,判定难,处罚更难。比如:闪击过程是否成功、是否完成、是否“双飞”、双撞球后的闪击是否为一个整体等款项都是困扰执裁的内容,很多裁判员在执裁中,常常因为对闪击犯规理解不透而发生错判、误判。因此,用“闪打”代替“闪击”,有利于减小执裁难度,方便裁判员执裁。
      ☞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人工草坪球场打球,因为地面比较光滑,闪击时时会经常看到自球脱脚、他球贴靠不紧未闪出10 厘米、击打后自、他球双飞等情形,所以,闪击已经成为许多老年球员望而生畏、胆战心惊的操作过程。将“闪击”改“闪打”,闪击的操作变得和击球一样,不用捡球、踩球,放球等繁琐环节,轻松击打他球便可完成,可减轻老年朋友的心理负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将闪击改为“击打”如何修改?
                                                              苗春青:内蒙古门球协会秘书长
      在网上看到《将闪击改为棒击》的文章,震惊之余,深有同感。为了使门球项目的操作更加简便,建议忍痛割爱,大刀阔斧地将“闪击改为击打”(即棒击)。为此,提出一些具体修改内容。
                                                        
      一、“击打”的定义
      撞击他球后,待场上球停稳,击球员用球槌的击球面击打被撞击他球的行为。
      说明:槌头击球面与被撞击球接触即为完成击打。
      二、“击打”权
      1、有效撞击后,自球与被撞击的球均停在场内,即获得对被撞击球的一次击打权,若被撞击的球碰撞中心柱(已过三门)或出界,则失去对被撞击球的击打权。
      2、撞击数个他球后,获有与留在场内的他球数量相同的击打权,其击打顺序与撞击顺序无关。
      3、击打被撞击球所产生的移动均为有效移动
      4、待所有击打撞击球完成后,才能获得对自球的续击权。
      三、“击打”犯规及犯规处理
      1、有效撞击后,击球员击打撞击球造成自球运动,判触球犯规。
      2、有效撞击后,被撞击的球与数个他球接触,击球员击打撞击球造成他球移动有效。
      3、击打撞击球移动后,碰到球门柱、中心柱反弹回来停止后与自球接触不犯规,但是在续击时再次撞击被击打过的球,判重复撞击犯规。
      4、击打撞击球将另一个待击打的撞击球碰撞出界,则为一次击打完成两个击打撞击球的任务。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将闪击改为击打,将是对门球规则进行颠覆性的修改,它引发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与国际交流的问题呢?我认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 “中国式门球”,因为它更能体现中国门球的特色,所以,我们的规则也应该是中国式门球规则,国外来访就要执行中国式规则,我们出访他国,就要执行他国门球规则,这叫互不干涉、互相尊重。也可以说是“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点评

首先感谢胡杨老师来到中国门球网,深入到民间了解实际工作,并开辟了“规则修改征文”专栏,这是前所未有的,是受欢迎拥护的大胆创新,中国门协和应多几个象胡杨先生这样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代表民意讲真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3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5-2-22 09:42 编辑

                                                  2014年第7
      编者按: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从增强比赛的对抗性、观赏性出发,提出了对界外球处理的修改建议。                 
                  (一)给界外球一次自救的机会
                                                         刘瑛  (吉林省门协副秘书长)
      作者建议:减小对出界球的处罚力度,为其设置一个自救"条款。

      门球比赛有常胜将军吗?答案是少之又少。拿国内最高级别的中国门球冠军赛总决赛来说,从2005年至2013年,连续举办了9届,产生了10个冠军(2007年双冠军),却至今没有一支球队梅开二度,更别说蝉联冠军了。
这种现象对门球比赛而言利弊各半,有利的一面是能调动大家参赛的积极性,因为哪支球队都有可能成为黑马;有弊的一面是强队不强、黑马频出的现象不利于门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提高门球的观赏性和促使门球走向市场化。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门球比赛的偶然性太大,关键时刻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一个幸运球就可能乾坤大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界外球的处罚太过严厉。
      和篮球做个类比。篮球比赛中打出一个漂亮的战术后,虽然三传两倒上篮得分了,但对方持球马上可以反击,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因此受到削减。即使落后10多分,一个小高潮就可以追回来。所以比赛中悬念很大,扣人心弦。有时到最后一秒都不能定胜负,没准儿跳起一个压哨球,落后的一方反而赢了!把观众刺激得如醉如狂,即使门票价格不菲,下次仍要买票再来观看。
      反观门球,无论是全国著名的顶尖高手还是驰骋赛场的各路名将,球一旦出界后都会“死掉”10分钟。因为本轮出界,下轮只能进场压线,再下一轮才能击球,整整10 分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空有一身绝技无能为力,球队整体实力大打折扣。而且你出界后对方就有了一个上下联手球,利用这个联手球再去组织进攻,不断制造新的出界。这种连锁反应像滚雪球一样,一方优势越来越大,一方只能进场压线。在这种赛制下,比赛中很少有一会儿你得势一会儿我得势的反复,高手过招,往往就是一杆球的事,一次失误,或对方一个幸运球,将你方清场,你就很难再扭转回来。后续的比赛便进入了“垃圾时间”,没有了悬念,也就没有了看头。
      基于此,我建议在《2015规则》修改时,减小对出界球的处罚力度,为其设置一个“自救”条款。具体做法是:比赛中每个队可以有一次自救的机会。即当裁判呼某号时,该球为界外球,这时,该号队员在教练授意下提出申请:“报告,申请自救”!裁判同意(并登记)后将界外球改放在比赛线上,按界内球对待。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怎么申请,什么时候申请,各队自己掌握。
      这个办法是一支冷箭、一支奇兵,用好了能够立刻扭转局面。 比如,你三门前后有双杆球,我三门旁边的界外球一申请自救,按压线界内球对待,马上就能发起进攻,打掉三门前的球,我反倒出个双杆。再如,二门一号位的界外球申请自救后,立刻可以过二门,门后一片区域都在我的控制中。这样一来,原本领先的球队在过门、撞柱时就有所顾忌了。而闪球出界的位置就有学问了。因为,落后者有了主动权。你防着我时,我当然不会申请自救。什么时候申请?由我说了算,让你提心吊胆。这样一来,比赛的反复性就产生了。申请后一杆球就可能扭转局面,对方再申请还可以转回来。这样一来,大比分输球的情况会大大减少。而一杆球定胜负的情况得到控制后,门球比赛的悬念也就加大了。
      我提出这样的修改建议,目的就如同中冠赛上实行“双败淘汰制”一样。尽量减少偶然性,增加机会,使真正高水平、有能力的球队更多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 出界球和犯规球应区别对待
                                                                            陈善庆(湖北宜昌市)
      作者建议:“出界球”不放在出界点边线外10厘米处,而是放在出界点处边线上,为界内球。

                                                                        
      规则第十七条对“界外球”的定义为:“界外球是指由于球出界或犯规而被裁判员放到边线外的球”
      对界外球的处理是:“界外球应放在出界点或距离犯规地点最近的边线外10厘米处”。并规定“界外球在进场的过程中触及他球为界外球进场犯规”。
      根据这些规定,“出界球”和“犯规球”( 因犯规而被裁判员放到边线外的球)显然“享受了”同等待遇,一律视为界外球。笔者认为,这种规定有失去公允。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出界球”是指经过击球员有效击球或闪击而自然滚出边线外的球,属于正常的击球行为,不违犯规则的规定;而“犯规球”则是击球员在击球或闪击过程中,因为违反规则规定,被判犯规后而人为地放置到界外的球。“出界球”和“犯规球”显然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球,将二者混为一谈,并在处理时一样放在出界点或距离犯规地点最近的连线外10厘米处,这就混淆了“出界球”与“犯规球”的概念。这种处置,对于判罚“犯规球”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出界球”就太过苛刻。
      为此,笔者建议:“出界球”不放在出界点边线外10厘米处,而是放在出界点处边线上,为界内球。
具体怎么操作呢?比如1号击球员击打自球出界,本轮击球权结束,但①球为出界点处的压线球,下一轮则有正当的击球权利。再如,1号击球员将②球闪击出界,②球为出界点处的压线球,本轮就有正当的击球权利。
让“出界球”成为界内球,每个队员在每个轮次都能击球,都有进攻或防守的机遇。这对竞赛双方是公平合理的,可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减少比赛中“一边倒”现象的产生。
                                                          
                                          (三) 给界外球一定的权力
                                                                        王洋(河北廊坊市)
      作者建议:规则修改时可给予界外球一定的权力,但又区别于场内球。
                                                         
      门球比赛中,某球一旦成为界外球,则对方就会出现绝对先手球,绝对先手球通过派遣可成为王牌球,也可在二门、三门打造成双杆球。这种情形很容易造成比赛出现“一边倒”现象,一方不断地“打”,另一方不停地“挨打”,使比赛失去了应有的观赏性。
      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建议:规则修改时可给予界外球一定的权力,但又区别于场内球。
      具体怎么操作呢?比如,1号击球员闪击②球出界,裁判员将②球摆放在限制线上。轮及②球进场时,②球可以同原来一样,或压边、或进场接应己方其它球,也可以击打场内己方球。一旦撞击成功,便获得和场内球一样的权力,可以击打对方球。如果②球没有击打到本方球,却触及了场内对方球为触球犯规,要重新放到限制线上,成为新的界外球。
      另外,放在限制线上的界外球,对方场内球不能攻击。但是可以在界外球出界位置附近进行拦截,让其无法撞击己方球。
      赋予界外球一定的权力,但又不同于其它场内球,可促使击球员远射和远擦边能力的提高,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