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确定红、白球关系 是解决界外球过多的唯一途径 门球的多球制,且10个球分本方、对方两类,这是门球运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球类运动中绝无仅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门球规则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如何确定两类球的关系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然而,现行规则对此没有任何规定,打住对方球,任意处置,多数是予以消灭,打出界外,或是暂为我用,然后消灭,这是造成界外球过多,致使场上双方球的数量失衡的主要原因。双方力量失衡,就使比赛出现诸多体育竞赛不应该有的现象: (一)、经常出现一边倒现象,一方打,另一方只能看,没有还手的权利,使比赛“没看头”; (二)、因为害怕被打出界外,不敢进攻,特别是远距离进攻,长此以往,远功夫得不到锻炼,水平低下,竞技型比赛难以达到应有的观赏性; (三)、还是 害怕被打出界外,留球数量、轮次过多,界内球数量更少,显得界外球比例更高; (四)、造成战术深奥难懂,民众看不懂,学不会,不符合大众项目“大众化”最基本的要求,阻碍门球人口的发展; (五)、偶然性大,因为5个球相互的依存度太大,一次失误、一个幸运球、裁判员一次错判漏判,都会影响全局,技术在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中,经常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实践中很多的场次,胜负是由战术或偶然“事件”决定的。 (六)、因为各球间的依存度过大,要求5个击球员都必须具备高度的团队精神,不进事实上难以达到,“单兵突进”也不被允许,这不利于发挥个人技术优势。一场比赛结束,胜负人人有份,得分最多球号的击球员,未必贡献大,得分最少球号击球员,倒可能是贡献最大的。长此以往,就是好赖不分的“大锅饭”,不利于技术提高。 所以说,现行规则对红、白球关系的“放任型”定位,是不科学的,对多球制的门球规则来说,这是极大的缺憾。它就像隐藏在规则机体内的“放射源”,不断放射毒素,腐蚀机体,致使多个“器官”患病,而我们却不能察觉。中国要创建自己的规则,就要科学的定位两类球的关系,那就是“不准一人忽然方式将对方球打出界外”。界外球的出现,(只有犯规被罚出和失误自出。高水平的比赛,可能全场都不出现一次界外球,双方10个球,始终在场内活动,回回有打球的机会,打好打不好,效果如何,就看技术高低,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竞技”。战术、偶然性仍然存在,但对胜负的影响小得多了,技术起决定作用。各球间的依存度、团队精神还要有,但不那么不再那么强。 多年来,我国规则修改,不去触动造成界外球过多的根源,而是想方设法减轻或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如99规则的“限三”、2009、2011规则的“限双”,还有当下诸多建议写入规则的“限”招儿,如“限”每场双方各有一次“界外球变成界内球的机会”,“限”制双杆权的使用范围等。实践证明,“限”药不治辐射病,只有挖出辐射源,隔断辐射,规则机体才会健康。规则健康,运动才能发展。建议停止“限”药的生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