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道安和 于 2016-5-24 00:15 编辑
三评所谓的“无效移动“
坚持第二种判法是“界外球”的一位网友,在阐述其理由时强调说:”另外,界外球在进场过程中,在它滚出界外瞬间后的移动都是无效移动,所以不管它后来是否又滚进界内都是没有意义的。”并找到它在《规则》上的依据是:”请看规则中关于无效移动包括以下情形(被移动的静止球须恢复原位):······5.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 可是,《规则》的这一条,真的能支持该网友的上述“无效移动“的观点吗?现在我们先引出该网友提到的规则依据,《规则》第11-2 条: 二、无效移动 无效移动是指被移动的静止球须恢复原位的移动。无效移动包括以下情形: ······ (五)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 ······ 上述规则,说了两个内容,要回答两个问题:一说,什么是无效移动?二说,无效移动包括那些情形?(“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是所列举的8项情形中的第5项情形。)
先来说说“无效移动是指被移动的静止球须恢复原位的移动“。这句话很”直白“,容易理解。这位网友还特别地用括号”()“来注释说:”(被移动的静止球须恢复原位)”。可是,这一”人人都明白“的问题,竟发生了不容疏忽的问题。那就是,这个进场球的究竟是应该判为”恢复原位”还是应该判为”出界点就近的界外球“? 这个两相矛盾之处,不知道这位可敬的网友,还有没有发现? 再来说说“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是无效移动。这句话,比先一句话更”直白“,容易理解。可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该网友就是没能看清楚。明明案例中说的是:”只见它先滚进界内,又滚出界外,再滚进界内,静止后停在边线上。”明明是”能进入且已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 竟然说成是”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这真是一个”地球人”都没法明白的问题。 这些自以为是的强词夺理,是多么地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