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戈壁梭梭2 于 2017-7-20 16:35 编辑
最近探讨槌球的帖子接连出现,前几个月,中国门球网增设了《中式槌球》板块,7月7日门球狂人发了专贴——《关于槌球》,11日又在一个帖子中大讲槌球,并明确指出:
中国需要日式槌球的存在,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参加了。
中国需要欧美式槌球的存在,因为我们需要交流沟通。
中国需要中式槌球的存在和发展,因为需要的理由太多了。
近日,烨鹤也发了一贴——《中国也应该发展槌球》,对于狂人提出的“三个需要”表示支持。
我对这种积极研究、探讨槌球、发展槌球的举动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对于他们一些具体的论述也大部分赞成。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然就没有必要“也谈槌球”了。
今天先谈一个问题,那就是槌球与门球的关系问题。
所谓门球或现代门球其实就是槌球,只不过是经过改革创新发展了的槌球。不能认为槌球是槌球,门球是门球。更不能认为,作为槌球,它的发祥地是法国,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一个生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有兴有衰,必定要经历多次大的改革,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一次又一次大的变化 ,不能因为有了大的变化就不承认是这一运动了 。比如:篮球。开始只是把一个菜篮子挂到一定位置,双方轮流上场用球往篮内投,投入者为胜。但投入了再投,需要爬梯子上去把球取下来,久而久之,人们就感到这太笨了,于是就把揽底锯掉了,后来又把篮筐也去掉了,只剩个篮圈,篮圈容易坏,改成了铁圈,铁拳难以判断是否投入,于是又发明了篮网。再后来又由单蓝变成双蓝,从此也就把双方轮流上场变成同场竞技了。从生成到现代,发生了多大变化,当它发生了大的变化时,能不能认为他就不是篮球了,不能,
因为它的本质始终是一致的——即都是用球投篮的体育运动。再比如:足球。它的雏形就是我国古代的蹴鞠,蹴 用足踢的意思,鞠就是球(据说是用藤条编制的球),这一运动,当时只是宫廷内用足踢球的游戏,后来经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而后逐步演变成现代足球。1848年《剑桥规则》面试,确定双方队员为11人;1863年比赛规程面世,与现代足球相比更为接近,但仍有较大差距,球被射入门网得分,没入门网,只要是从门框上方飞过也视为射入得分。每一次革新改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不能因为它发生了变化就认定它不是它了,已经成为新的体育项目了,不能,因为它的基本属性——用足踢球的体育运动没有变,因此,它还是足球。篮球是这样,足球是这样,槌球又何尝不是这样。不错,英式槌球同法式槌球相比大不相同,同样,日式槌球同英式槌球相比也有很大差别,但是,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都是用槌打球进门的体育运动,因此它们都是槌球,不能从中割裂出来自称一个新的体育项目。名字改了,不叫槌球而叫门球了,这只是一种现象,不是实质内容,而且这一称谓的改变并不是很科学的。打球进门的球类运动已经形成一个类,其中包括:足球、手球、水球、冰球、曲棍球、木球和槌球,在这个类中的每一项运动的称谓应该同本项的特殊性相符,而不是同整个类的共同性相符,比如:主要是用足踢球进门的运动叫足球、用手掷球进门的运动叫手球、在水上打球进门的运动叫水球、在冰上打球进门的运动叫冰球、用曲棍打球进门的运动叫曲棍球、用槌打球进门的运动叫槌球,这和这一运动本身的特殊性是相符的,这样的称谓不是很贴切嘛,为什么非要叫门球?门球的称谓是和整个这个类的共同性相符的,和它自身的特殊性不相符。我之所以主张回复这一运动本来的称谓,原因并不仅仅因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有可能给这一运动的未来带来很大的麻烦。(点到为止,不宜深谈,希望人们深思) 既然门球就是槌球,为什么还要再度把欧美式的槌球引进来?我到觉得有必要。说实在的,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欧美国家还在玩欧美式的槌球,果真如此,那就引进来,可能有好处。英式槌球凸显技术,打法简便,便于普通群众观赏;日式槌球凸显战术,融入了棋类因素,虽然趣味性较浓,但一般人看不懂,如果我们两种打法都开展,取各自之长,弃各自之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槌球,可能会对这一运动进一步发展是个贡献。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