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243|回复: 16

竞技门球随想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 0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壶浊酒 于 2017-3-2 06:48 编辑

                                                           竞技门球随想之二

    昨天即兴发了《随想》一贴后,思绪却飘到了竞技门球之外。今天追记下来,就当作随想之二吧。
    记得初涉门球时,找了一场亚锦赛的视频来欣赏。本想看看高水平的比赛长长见识,但打开一看却大失所望——凹凸不平、杂草错乱的场地上,球员们不知是在比力气还是在比运气。一查资料,顿生感慨:近千年了,门球的孪生兄弟及许多后门球而生的运动项目早已一个个光鲜夺目地登上了体育运动的最高殿堂,而作为老大的门球,却仍然昏睡在杂草丛中……
    我突然想到了号称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足球。提起令国人脸红的现代足球,自然联想到古代足球的故事。足球诞生于中国战国时期,古称“蹴鞠”,中国人玩了千余年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英国。足球在我国汉唐时兴盛,唐宋时达到高潮。南宋时期临安(杭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齐云社”,比已有130多岁的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早了800年。中国是足球的故乡,然而使足球实现质的飞跃的却是英国人。19世纪中叶《剑桥规则》制定后英国相继成立了足球俱乐部和足球协会,现代足球运动从此迅速传遍欧洲和世界。2009年曼联足球队赴杭州参加比赛,当中国人将介绍“齐云社”的纪念册赠送给曼联时,曼联队员说:“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现代足球俱乐部和世界上最早的古代足球俱乐部之间的一次奇妙的碰撞。”真的“奇妙”吗?我只觉得非常奇特,却感受不到有任何“妙”处,感受到的,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
    再来聊聊门球。历史不但能开奇妙的玩笑,也会岀现惊人的巧合。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对岀土文物的考证,中国三国时期岀现的“捶丸”就是槌球的前身。它同“蹴鞠”一样,也是在诞生千余年后才外传。中国槌球于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传入欧洲,这与13世纪法国岀现槌球在时间上刚好吻合。随后由英国人对法国槌球进行了改造,让英式槌球普及开来。不幸的是战争使生灵涂炭,槌球随之被遗弃。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人对英式槌球进行了精简改良,由此称为门球。他们于八十年代来到中国传授现代门球。
    一大一小两个球,都是在我们玩了千余年后才传授给别人,然而经过若干年后又由别人将我们几乎不认识的“两个球”传授给我们——这,就是足球和门球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故事背后的故事,更坚信国人都不愿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可喜的是,现代门球传入中国后一发而不可收。门球来到中国是门球的幸事,也是国人的机遇。中国虽地域辽阔但人口众多,有限的天然草地显然不能满足数百万门球人的需求。先是比天然草地平整得多的细沙场地布满长城内外,继而是更平整漂亮的人造草球场铺遍大江南北,特别是不断增多的有棚盖的室内灯光球场,使门球运动成为全天候项目,可以不分昼夜,可以风雨无阻。场地设施的升级带来了技术的升级,而技术的升级又促进了器材的升级。这种互为因果、不断增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终于将中国门球推上了世界门球的巅峰。此时,中国的竞技门球应当顺势脱颖而岀。如果不积极变革、继续保持和不断扩大领先优势,“昨天的故事”就必定还会发生。
     我还是要说:王者,就应该而且必须是引领者。在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信息时代,历史将门球又一次大变革的机遇交给了中国人。这一次,不是几百年前英国人的培育门球,也不是几十年前日本人的改良门球,而应当是重新定义门球,创造出一条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全新的产业链,使门球完成一次令世人瞩目的华丽转身。
     机遇就在眼前,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

点评

一起加油、促进门球蓬勃发展!  发表于 2017-3-2 08:34
门球定能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体育项目中的一支大军!  发表于 2017-3-2 06:27
发表于 2017-3-2 00: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给人以振奋与启迪, 机遇就在眼前,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

点评

谢谢您!请多指点。  发表于 2017-3-2 0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05: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源于古老中国的足球和门球,在中国的土地上应有所发展,尤其是门球。

点评

谢谢狂人,请多指教。  发表于 2017-3-2 0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05:5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门球的发展靠大家努力,我们要共同努力,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向前推进。

点评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发表于 2017-3-2 07: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06: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建展望 于 2017-3-2 06:18 编辑

         读毕老师本随想启发多多。引经据典、辩证叙事;手法清晰、令人刮目。我突然也随想起不就前军旗老师有那“底线”的一文。遥相呼应,遐想连篇。。。谢谢!

点评

谢谢,只要万众一心,定能大步前进。  发表于 2017-3-2 0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08: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加油、促进门球蓬勃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13: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中国门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13: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中国门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1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竞技门球的发展全力鼓
                                 

           门球运动在体育项目中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甚至还被划为老年人的“休闲健身”项目. 假如有一天门球像其他诸多运动项目一样,能为社会创造岀经济效益和精神价值来,成为全运会乃至奧运会的比赛项目,  那一定是由技术主导胜负的竞技型门球!  但现在的门球竞技比赛看台空空,观赏者很少。而运动员、裁判员又急需补充后备力量。怎样才能把竞技门球搞得红红火火呢?         

          我想首先要提高认识,扩大宣传,增强竞技门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竞技门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其实竞技门球的观赏价值并不亚于早已实现职业化的其他球类项目。它具有台球高尔夫球的精致美妙、高雅时尚。它简单中充满着智慧,挥杆时展露岀潇洒。门球运动量虽小,但运动而有闲,用力而有节,用心而不苦,益神健体,悠闲雅趣,是具有高度文明特性的运动项目。门球活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深化思维,扩展想象。开展门球运动的好处要讲清说透,使全民深入了解门球,特别是中青年充分认识门球, 努力将门球运动由老年发展到中青年,使我国门球事业面向全民蓬勃发展.  要在球赛时大造声势,搞好宣传,重视开幕,颁奖及闭幕,要有足够的运动员在场,要充实看台观众。努力使竞技球赛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
           其次要让国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门球运动的特点和健身作用。 门球由于不像篮球运动那样扣人心弦,也不像足球运动那样摄人魂魄,更不像国球乒乓那样惹人喜爱。但门球运动其实是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比赛过程中看似平常,其实暗藏杀机。往往最后5分钟负方绝地反击,实现逆转大获全胜。门球运动有健身强体,活脑益智,培养素质,愉悦心情等作用。竞技门球非常直观,容易看懂,即使是从未见过门球的人也很快就能看明白。比赛从始至终就一条主线:抢分争胜;就一个焦点,双方所调动的一切技术手段都是围绕这个焦点进行比拼争夺。技术高低过招便知,场上态势一目了然。门球比赛好看迷人。高超的技术、精妙的配合和神奇的绝杀扣人心弦。门球是一个非常强调团队合作的球类运动。 一场比赛,成熟的教练员运筹帷幄,全局在胸。每一杆,每一步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出色的运动员在场上神情淡定,临危不惧;稳打稳扎,功底深厚,敢打关键球。送球落点恰到好处;远距离球,方阵地,致对手瘫痪。裁判员公平公正,执裁果断,一招一式,训练有素。比赛现场,红、白双方竞争激烈,进攻艰苦,防守顽强,局面胶着,胜负难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双方比战术、比技术,更是比精神、比智慧,比思想素质!
            同时要注重门球后续人才的培养。我国有许多门球队年龄老化,相当多的队员从八十年代开始打门球直到现在,七十多岁、八十岁的老队员还无人接替,后继乏人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门协组织在搞好门球活动、门球发展研究的同时,一定要把门球队伍的发展壮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争取得到上级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实践证明,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门球运动的前景才会更广阔,更有活力和动力!
            门球的魅力超群,战术多变,技法灵活、奥妙无穷。我真诚地希望各级领导走出对门球认识的误区,重视门球,宣传门球,  把门球列为国运项目加大组织训练力度,  努力争取门球早日进入奥运的梦想成为现实!
            让我们不断弘扬正能量,尽全力为竞技门球的发展鼓劲,  共同迎接竞技门球的春天吧!!   祝愿我国的竞技门球事业蒸蒸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22: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遇就在眼前,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我相信能抓住。加油,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 12: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思改革、探新路、促发展是所有槌球爱好者的共同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