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此佳作,期求常熟门球上水平,成门球强市能起点作用。 ——常熟国兴2017-2-2 好钢用在“刀背”上 ——浅谈“教练”与“指挥”的关系 教练和指挥是教练员的两项不同又紧密相关的工作。“教练”的功夫在平时,是“教”队员“练”基本功,提高技术水平,是经常的、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是教练员这把“刀”的主体——刀背;“指挥”的功夫在赛场,观察敌我,临场运筹,设计战术,调动队员,“杀敌”立功,夺取胜利——这是刀刃。刀刃锋利,固然重要,但没有厚重的刀背支撑,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一)、要求教练员把时间、精力、智慧这些“好钢”,用到队员的训练上面,首先必须解决认识问题。很多教练员摆不正自己和队员的关系,尤其是在赛场上,只知道自己“说算”,让队员无条件的服从指挥,(这无可厚非)认为自己的设计方案“没错”,落实不了,那是队员没打好。不懂得自己设计的战术,最终必须经过击球员的“技术鉴定”,才能确定是否正确的道理:粗略的说,落实了的就是对的,落空的,大部分是错的。也就是说,击球员可以否定你的“正确”指挥,也可纠正你的错误指挥(超常发挥),且获得更大效益。赛场上经常看到临场指挥者设计的“取胜路线图”,美好如画,不能说有什么错。可是结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没能落实,弄巧成拙,帮了对方。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极少数是击球员低级失误外,大部分是是技术问题,是指挥者设计的方案,超出击球员的技术极限,即击球员不具备完成方案的能力。有人把平时训练提高队员技术水平,比作“存款”,比赛用技术比作“支款”,是很恰当的。教练员平时给每个队员的“卡上”存了多少款,各币种各多少(强项、弱项、短板)要心中有数,才能量入为出,靠“透支”队员的技术,达到战术目的,多数是要落空的。实践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较强的队,为提高取胜系数,本队教练弃之不用,特别外聘“名指、高教”,结果比赛成绩反而糟得一塌糊涂。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样的指挥员,很难做到知人善任,扬长避短,达到战术和技术完美融合的。而这种融合,恰恰是取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这样的“高指”,对击球员要求过高,彼此不协调,互相影响情绪,而击球员的情绪、心理状态,是会严重影响技术发挥的。经常有人感叹“指挥难当”,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击球员的技术主导指挥员战术! (二)培养队员,要有计划,有要求。凡有比赛任务的球队,要根据本队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队的技术规程,按规程要求,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并对其中的统测项目,定期进行考核。这样,每个队员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对于教练员来说,这也是“有什么样的技术,用什么样战术”的基础。(附:某老年队早年的技术规程,供参考。) (三)训练、考核要突出重点,形式要灵活多样,紧密结合实战需要,讲求实效。要求队员达到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教练员必须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是调动队员练技术的积极性。要和队员讲清楚,康乐型球队,提高技术也是很重要的,技术太差,玩着也不愉快,因为这是团体项目。其次,要尽可能增加练习时间,减少分拨“比赛”的时间。三是,要多做具体指导,让队员掌握要领,为提高技术,创造条件。比如闪带技术,是很多队员的短板,尤其是女队员,打球多年,闪带成功率仍然过低。这些队员,主要是不懂、更没有掌握闪带的要领,只要稍加指导,就会有显著提高,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四是,注意练的趣味性,死板枯燥的练,难以持久,效果也差。如开展抓强项,创“绝活”活动,把几项基本功组合起来,进行“没有战术“的比赛等。笔者在《2011规则》后,为适应得分不封顶带来的战术变化,把远进门、远撞、远距离闪柱、远距离击球站位,组合成“六杆七分”的比赛形式。每天用此玩法,至少打两场,每场打五论,也是全队五个球得分总数多者胜。具体操作。场地,在三门前,以一号位为一角,四线为一长边,向四角方向,在场内划一长2米,宽1.5米的长方形,(挂上线)。再在三门正前方,距离球门中点3米处放一球。具体操作,(执行规则相关规定,包括犯规)进一门成功,续击进二门,成功后,续击撞击三门前的球,若成功,闪击该球撞柱,不论成功与否,有续击权,进三门,成功有续击权,自球撞柱;若撞击三门前的球不中,自球落位长方形内,也有续击权,进三门成功,撞柱。每个球满分7分,最少零分(进一门失败)。经常这样玩,远功夫有明显提高。2014年,我们还进行了50人参加的这样的比赛,反应很好。 附:某老年球队技术规程 1、进一门选落点。在一门后,进一门方向线左侧80厘米任意点,放一接应球,自球进一门后,落位点距该球与方向线的垂点一米左右,(前后均可),即达到能擦边接近二(三)门的距离,成功率稳定在70%. 2、调位能力。撞击距离一米左右的球,自球落位距理想位置在15厘米以内(自设理想落位点)。成功率稳定在70%。 3、轻粘靠边球。撞击距比赛线10厘米的球,自、他球距离,平行(比赛线)方向2米,垂直(斜向)方向1米,自、他球不出界。成功率稳定在80%。 4、一号位斜进二门,(45度角,距离约2.8米)成功率70%。反向斜进二门,角度、距离同上,进门后自球不出界,成功率60%。 5、擦边。自他球距离一米,撞击后,自他球不出界,自他球移动距离之比,大于3.5:1。成功率50%。 6、7.5米(二线、四线上放球)撞柱、闪撞柱。自、他球不出界,(兼练到位技术)成功率,闪柱10%,撞柱20%,未撞(击)中中柱,但偏离柱都在20厘米以下。考核时设标志物。 7、进一门冲二门,成功率稳定在30%,误差(距门柱20厘米以上的)低于20%。 8、击球、闪送球到位。方向正确,落点距目标距离,小于击、闪送距离的15%。 (1-——5项为自测项目,6——8为统测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