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时间三方共用”,是一项很不好的制度。时间三方共用的体育项目很多,但那都是双方同时在场上活动,不会有问题。门球是单方活动,“共用”出现了很多问题,三方各用多少?为了执行好它,设立了三个“子制度”——十秒击球、裁判员尽量减少用时和及时呼号。它们共同担负落实“三方共用”这一基本制度的任务。其实,这三个子制度,都是猴皮筋式的规定,可长可短、可多可少,相比“及时”和”尽量“,“时间三方共用”的三件执行工具中,10秒已经是最”科学“、最具体、最容易执行得好的了。
“时间三方共用”这一基本制度既然是不可能执行好的,那就让他死亡,越早越好。改用分时制(竞技型,中青少),就是门球比赛采用棋类的计时方法。具体说,就是事先规定好一方的总时间(如15分钟)在场上活动的一方,要消耗自己的时间,每次用多少自己决定,与另一方无关。操作:设专职计时员,操纵两块表。一方击球员被呼号并进入场内,计时员开表计时,击球权结束,击球员退到比赛线外、且场上球停稳,计时员停表。裁判员呼下号,计时员开表计时。场上没有击球员的时间,为裁判用时,裁判员用时不记录,多少与两队无关。当一方时间用完,计时员宣布“X方时间到”,裁判员立即喊“停”,击球员立即停止击球,退出场外,(“时间到”和“停”之间击出的球,移动有效)场上局面不动。接下来,有时间一方,继续比赛,直至时间用完为止。(为节省比赛总用时,裁判员应可以按教练的安排、而不是按原来顺序呼号,免去呼号,放弃,呼号,放弃。如白方2号结束,可要求直接呼1号。
为防止恶意省时获利,可对有剩余时间一方的剩余时间使用设上限,如规定上限2分钟,实际剩余时间为3分钟,则有1分钟作废,实际使用2分钟后“时间到”。上限设不设,设多少,由竞赛规程规定。实践证实,绝大多数场次剩余时间小于2分钟。(这是执行“不得将对方球打出界外”规定的数据)
这样的比赛,没有了延时战术,没有了慢慢腾腾,满场“鸭奔”(唐心辉风格)没有了时间争执,没有了时间到继续击球,没有了“利用对方资源打击对方”的不合理现象。
平时玩球,没有裁判员、计时员,老年人跑不动怎么办?执行轮次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