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977|回复: 57

复活界外球 凸显技术性 (门球改革之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1 16: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6-7-2 10:08 编辑

        复活界外球 凸显技术性 (门球改革之浅见)


       现代门球,融入了棋类精华,战术复杂多变,一般人看不懂,但内行者却感到魅力无穷。它明显特点是凸显战术,战术处于主导地位,技术却是从属地位。比赛场上,每杆球怎么打,必须服从战术布局和战术调整的需要,每个击球员都必须按着教练员的指令去打,击球员好似棋子任由教练随意摆布.有不同意见不能提,还要绝对服从,做到一个喇叭,五个哑巴.这种一言堂任其发展,对门球走向国运是很不利的.现在要对规则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要千方百计地创造一种让技术左右胜负的技术型打法,这应是门球改革的必然趋势。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是很好的改革措施。现在存在的节奏慢、运动量小、一言堂、“一边倒”等都和大量的界外球毫无作为有关,因此必须要一定程度的复活界外球!
      如何复活?具体做法可以是:围绕中心柱设一圆圈,轮到界外球进场时,只要打进这个圈,即使只押到这个圈的外沿,都可取得续击权,也可攻二门、三门。试行中的圈,半径开始应搞得大一些(1米),让一般人能打得进,力争成功率达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样界外球就真的一定程度复活了。当然击球员的力度和角度就要精准,球技基本功要强如果界外球没能进圈的,停哪就在哪。所以界外球进圈复活,要考虑进不了圈的落球点。既要为己方创造战机,更要避免为对方制造便利。既有复活机会,也有制造危机的可能。这样更能体现队员的球技水平。还增加了球赛的观赏性。  如果界外球进圈撞击了圈内的球则算犯规,自球拿出界外。应撞柱的界外球不得进圈复活。这样就给弱队带来翻盘的希望。特别是进入中局后,界外球复活后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能扼制强队的势头。同时也给教练更多压力。啥时候复活?谁去复活?是否放弃复活?在对方有界外球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密集球?这些都有必要深思。
       技术型打法要简便,凸显技术性,降低战术的神秘性,让人易于看懂,易于学会;节奏加快,运动量增强,高技术水平发挥的精彩场面增多,增强其看点和观赏性;激励运动员苦练基本功,促使过、撞、擦、闪、带和进圏等各方面的技艺水平迅速提高;充分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青年群众融入到这一运动中。早日实现门球走向国运乃至奥运的梦想!
      


点评

界外球复活,真有创意性的意见,很有意识!  发表于 2016-7-11 16:15
这样不也是还得教练说的算吗?本来嫌弃门球复杂,这不更复杂了吗?  发表于 2016-7-10 09:46
复活界外球,也增加了撞柱球的风险,对提高撞柱的技能技巧有促进作用。  发表于 2016-6-22 08:04
我非常赞成夏老师的改革意见,祝您的改革意见早日实现!  发表于 2016-6-21 18:24
我非常赞成夏老师的改革意见,这对提高每一个击球员的战术水平以及门球运动的观赏性有很大好处!  发表于 2016-6-21 18:08
老师说得好,围中柱1-2米圈,只要界外球落位于圈内就可获得续击权,这样界外球不但复活还会有很大的攻击力。好、有意思!  发表于 2016-6-21 17:4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天下豪杰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6: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哲学理论指导门球改革
            学习<辩证法规律与门球运动改革>心得笔记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戈壁梭梭2老师写的<辩证法规律与门球运动改革>这篇经典隹作,很有启发.原来我只欣赏门球运动的康乐性,对其竞技性门球的改革目标缺乏认识.作为中国门球人,应为中国竞技性门球的发展作贡献,那就要像戈壁梭梭2老师学习,积极投身改革,为门球走向国运甚至奧运而大呼大叫!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静止不变的,都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这样。门球运动也必然是这样。
       对立统一规律,乃是事物运动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因。门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能从原始状态,发展成现代门球,原因也是内在的矛盾运动。门球技术因素的不断发展(含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和器悈、场地的改进)是这一运动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因。与其规则之间的关系是,即相排斥,又相依存,即相对立,又相统一。两者比较,技术因素起着最终决定作用。技术因素的提高,促进规则的改进,而改进了的规则,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技术因素的进一步提高,这就是这一运动发展的原动力。
      量变质变规律认为事物总是由渐进的量变到质的突变。 以门球运动为例:截至目前,它发生过两次质变。开始是法式槌球,处于原始状态,内在的技术因素发展很慢,从事的人很少,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但因内在技术因素在发展,这种渐进的量变,终于在19世纪中期达到了极限。质变发生了,法式槌球便更替为英式槌球,标志就是英国第一部“槌球运动规则”。由于有了规则,便有了规范的场地、器械和打法,一般的戏耍变成了体育竞赛,于是这一运动便迅速在很多国家开展起来。并在不少国家进入国运会,于1900年进入第二届现代奥运会、1904年进入第三届现代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仅从这个角度看,英式槌球,使得这一运动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期。但到了20世纪初,由于足球出现了世界性狂热,篮球也在欧美国家狂热起来,当时作为竞技体育的槌球同上述几种相比,显得相形见绌,因此,便开始衰落,内在技术因素的发展,也发生了趋向性的变化——从凸显竞技,转向凸显康乐,这一内在因素的变化,通过渐进的量变,再度发生了质变, 标志就是现代门球。现代门球,它显著的特征是凸显娱乐性、趣味性,并融入了棋类的精华,极大地丰富了技术打法和战术运用的内容,因此,使得这一运动又在不少国家迅猛地发展起来。仅仅几十年,中国的门球人近500万,历经70多年.  但从目前我国的状况看,衰退的趋势已经显露出来.节奏慢、运动量小、缺乏竞争性,它很适于老年人,但对于青壮年人没有多大吸引力,后继乏人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战术的凸显,使得这一运动复杂化、神秘化,一般的观众看不懂,看不懂就没人看,没有观众,对于这一运动今后的发展来说,是个要命的问题;“棋类化”使这一运动具有了棋类的特征——“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用门球的术语来说,就是“一竿子定乾坤”,因此,比赛往往都是半场球,有时甚至半场都不到,就大局已定,剩下的比赛都是“垃圾时间”。所有这些问题说明现行的这一运动的相关规定已经不太适应这一运动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发展的需要了,该进行彻底的改革了。因此,我们中国的门球运动,必须要沿着自己已经开始改革的路子走下去。我们要横下一条心,倾力打造带有本国特色的“中式槌球” ,为世界门球运动,再次实现质的突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特点。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曲线运动,是破浪式发展,螺旋形上升。辩证的否定,是扬弃,不是抛弃,是继承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因此,辩证的否定本身就是事物的发展。法式槌球持续了数百年,由于内在的技术因素的不断发展,促使它自身遭到否定,于是它走向了自身的反面——原始形态变成了现代门球,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休闲门球,变成了众人参加的即是社会群众门球,成为能进国运、奥运的竞技体育。但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门球又朝着自身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原来是凸显技术,现在是凸显战术;原来是各个群体都参与,现在主要是中老年人;原来是能进国运、奥运的竞技体育,现在实际上就是一种休闲性的体育。那么,它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进步,不是退步,因为,它不再是法国时代的那种休闲体育,它的技术水平,甚至要比英国时代高得多。它的发展是不是到头了?不可能,它总有一天还会被更能促进这一运动技术因素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所代替,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了,它也必然会再次走向自身的反面——重新回到竞技体育的行列。所以,这一运动要向竞技的方向发展,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      
          从哲学理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看,现行的门球运动规则,已不太适应这一运动客观实在的技术因素发展的需要了。现在这一运动技术因素的发展水平,不论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还是器悈、场地的改进,都和几十年前大不一样了,运动的技术因素大发展,而运动的相关规定还是保持大体上的不动,这不符合这一运动发展的内在的客观要求,也不符合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要对门球运动进行彻底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更能促进运动技术因素的提高。打造成各个群体都愿参加的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众体育  ,能进国运、亚运甚至重返奥运的 竞技体育 ,当然这还需做出很大的努力。     
          近年来,球王争霸赛就一直在试行新的打法;去年开始的全国门球联赛,今年
第二届北戴河版主门球联谊赛双人决赛即将举办的黄山版主培训班的单打和双打竞赛,都是试图探寻竞技性门球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作,但愿能坚持下去,闯出一条新的改革发展的路子来。     

点评

谢谢老师报道!一切为了发展门球!  发表于 2016-6-21 1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7: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得好,围中柱1-2米圈,只要界外球落位于圈内就可获得续击权,这样界外球不但复活还会有很大的攻击力。好、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7: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报导。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8: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赞成夏老师的改革意见,这对提高每一个击球员的战术水平以及门球运动的观赏性有很大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赞成夏老师的改革意见,祝您的改革意见早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8: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老师的先见,太值得学习了,使我们看到了门球的远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8: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围中柱设(1-2米)圈,只要界外球落位于圈内就可获得续击权,原有此类报道,现在我们也可以试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8: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看来咱们想到一起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在不少国家进入国运会,于1900年进入第二届现代奥运会、1904年进入第三届现代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我找了一下上述两届奥运会的资料介绍,没见到有门(槌)球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2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留余香 于 2016-6-21 20:41 编辑

    夏老师的改革观点很有远见,我支持!   《比赛场上,每杆球怎么打,必须服从战术布局和战术调整的需要,每个击球员都必须按着教练员的指令去打,击球员好似棋子任由教练随意摆布.有不同意见不能提,还要绝对服从,做到一个喇叭,五个哑巴.这种一言堂任其发展,对门球走向国运是很不利的.现在要对规则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要千方百计地创造一种让技术左右胜负的技术型打法,这应是门球改革的必然趋势。》
    门球的魅力在于技术和战术的完美结合。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门球运动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团体比赛,在战术上是双方指挥员之间的较量,但其成败结果却取决于属下击球员的技术发挥,技术和战术成了两个“专业”,由不同的人来“从业”,就像小孩子吃饭,要有另一个人来喂。另一种是单、双比赛,这种形式直接把技术和战术结合为一体,就像大孩子吃饭,由自己动手。所以这两种形式实际上是体现了一种“成长过程”。我相信,孩子小没关系,会慢慢长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20: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益民 发表于 2016-6-21 16:30
用哲学理论指导门球改革
            学习心得笔记

   老师讲的太好了,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2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现在的门球规则,主要是以战术为主的竞技运动,我很赞成这种说法。所以,门球发展遇到了瓶颈,现在提出门球发展以技术竞技为主,还是以战术竞技为主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门球人的思想上的一次飞跃进步。  当前,由于展现技术的可观性太小,一部分门球人脱离了门球,而门球的接班人也成了问题,这样发展下去,门球不但发展不起来。而且,门球队伍与门球人还会大量地萎缩。虽然目前的一些领导,对门球的发展下了不少功夫,仍然阻挡不了急速地衰落下去。
  有些人提出了不少的发展办法,想尽快地将门球运动扩展到青少年中去,但发展的青少年队伍与人数远远与想像的差别太大,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才这么几个队伍,真不尽人意。近两忆老年人的中国,打门球的占的比例不敢认真统计,因为比例太小,很多人并不知道门球是什么,许多老年人也不知道门球是怎么回事。还有更多的人瞟了一眼门球场,由于领不起精神远而避之。这就是以战术为主的门球竞技运动的现状。
  到底怎么发展以突出技术为主的门球竞技运动,门球人还应该,开足马力,拓宽思维,吸取英国式门球能进入奥运会的规则特点,造出自己的规则,至于几个门,几个柱,都需要认真研究。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便不能矫枉。门球还是槌球名称并不重要。画个复活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20: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赞成夏老师的改革意见,祝您的改革意见早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2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球,到中国真正成为群众体育运动项目,也只有30年。
      3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何等的短暂。
      现在,中国门球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不断完善的问题。复活界外球,只能是对规则某一方面的改进,谈不上是改革。
      门球是最适宜老年人的休闲运动项目,门球要 凸显技术性 、不讲战术,不要教练,大批老年人必将退出门球界。现在谈门球改革,愿望很好,但都只能是空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