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楼主: 手留余香

主张“带改线”是大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4 1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致的讲解,清晰的图示,太给力了!学习了。谢谢老师!支持!
IMG_9335_副本.jpg

点评

谢谢版主广阔天地老师的关注和评价!谢谢你的鼎力支持!  发表于 2016-4-15 1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4 22: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留余香 发表于 2016-4-14 10:19
谢谢好友牛老师热情关注“带改线”设计方案!谢谢你的鼎力支持!不知你联系的是哪一家草坪生产厂 ...

手留余香老师:我联系的是申体(上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赵兴荣:手机:18721962616  传真:021-61435981
       服务热线:400-807-1181
       邮箱:STSmenber021@163.com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三门路561号(复旦软件园2A05室)

点评

你们那里如果改造好了,我们去观赏打球!  发表于 2016-4-15 22:36
谢谢牛老师,我记下了!  发表于 2016-4-15 1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6 0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改线”的确是大智慧!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

点评

谢谢罗珊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29 15:39
谢谢罗珊老师的关注和评价!谢谢你的鼎力支持!  发表于 2016-4-16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1 2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

点评

谢谢安岳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29 1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施“一区一色拼装法和带改线”设计方案以后场地显得简洁亮丽、干脆利落。各区域分布直观明了、区域分界线清晰。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建议。

点评

谢谢钱会长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29 1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10:2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此建议,科学合理。

点评

谢谢陈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29 15: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10: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展开帶改线拼色方案推荐和评比。以便厂家按大家的爱好備料。

点评

赞同老师的建议!也请你设计几个拼色图案,谢谢!  发表于 2016-4-29 15:33
赞同烨鹤老师的建议!也请你提供一些拼色图案,谢谢!  发表于 2016-4-29 14: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9 15: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6-4-29 10:43
建议展开帶改线拼色方案推荐和评比。以便厂家按大家的爱好備料。

       赞同烨鹤老师的建议!也请你提供一些拼色图案,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1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山明 于 2016-4-29 19:08 编辑

       人造草门球场用“色代带”势在必行,简单、美观、实用,比赛时易操作、易判断,可以说对人造草场绝对是好处多多。但对沙土场和天然草场还是要沿用1至5厘米带来圈定的,如果对沙土场和天然草场能发明用“带改线”,就真是大智慧了。

点评

我的理解是:这个建议专门针对人造草坪门球场而言,就同新规则建议开球区使用不同颜色的思路是一样的。如果在沙场地或天然草场,同样也是无法将开球区改变不同颜色的。  发表于 2016-6-3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9 2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留余香 发表于 2016-4-7 20:15
这里上传的实景照片,其中有八幅的限制区已经过PS修改,提供给网友们加以评头品足。
谢谢老师上传的图片清晰可见,一目了然支持您的设计!沈阳门球!您辛苦了! 205229j24eo7ssmottmrzo.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3 18: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烨鹤老师的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9 13: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改线”的确是大智慧!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2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清木华 发表于 2016-4-9 00:05
“带改线”的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从楼主老师设计的门球图不难看出,“带改线”的门球场更加漂亮大气,区 ...

再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老师好!再给你提供一点参考资料:不知你手头是否有2012年第1期门球之苑?
其中有周正老师撰文《2011规则》解读(一),见26页,左-倒数第8行开始:

2. 比赛线。比赛线就是比赛区外围的边线。
      
严格讲,所谓线,应该没有宽度的概念,可是规则对比赛线却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带宽1-5厘米。用带状物做比赛线,主要是考虑醒目,容易辨别,既然是而不是线,它就有外沿和内沿。规则规定,比赛区和限制区的尺寸都是以比赛线的外沿为标准圈定的。

3.
线和角。比赛区外沿有四条边线,四条边线又围成了四个角,为了区别,从比赛区右下方开始,依次把线命名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把角命名为一角、二角、三角、四角。这些术语,比赛过程中会有使用,教练要懂,裁判员也要懂。


看了以上周正老师(红字部分)的解读,我的理解如下:(以下楷体黑字语句是我的理解表述,供你参考)
2. 比赛线。比赛线就是比赛区外围的边线。严格讲,所谓线,应该没有宽度的概念,(这是周老师明确了线的概念是没有宽度的。) 可是规则对比赛线却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带宽1-5厘米。用带状物做比赛线,主要是考虑醒目,容易辨别,(既然线的概念是没有宽度的,为什么要用带宽1-5厘米的带状物做比赛线?主要是考虑醒目,容易辨别。而且这条带子不管是宽1厘米,2厘米......5厘米都可以,只要醒目看得见、容易辨别就行,要求并不严格,比较人性化。而这条带子仅仅作为两个相关区域分界标志以外,在比赛过程中再也不具备其它的应用意义。不要一提起线就把它与1-5厘米扯上关系。) 既然是而不是线,它就有外沿和内沿。(周老师的这句表述说明了:这条带子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1-5厘米的宽度;二是,没有宽度的外沿和内沿。他已经把线的概念分得很清楚了,没有混为一谈。)规则规定,比赛区和限制区的尺寸都是以比赛线的外沿为标准圈定的。(周老师的这句表述说明了:这1-5厘米带状比赛线的面积是全部属于比赛区的范围,其本身没有实质性的地位。甚至包括它的外沿其实也就是比赛区区域的外沿,此外沿才是实实在在的区域边线。
3. 线和角。比赛区外沿有四条边线,(此文句我理解为:比赛区外沿与比赛区的边线,指的是同一条线,外沿是没有宽度的,因此边线当然也没有宽度。) 四条边线又围成了四个角,为了区别,从比赛区右下方开始,依次把线命名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把角命名为一角、二角、三角、四角。(因为边线是没有宽度的,所以依次命名的这四条线无疑也是无宽度的。它只构成四个角,不会构成8个或更多的角。)  这些术语,比赛过程中会有使用,教练要懂,裁判员也要懂。(指的是比赛区外沿、边线和角,才是在比赛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很明显“1-5厘米的带”并非是术语,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本人认为:周正老师撰文《2011规则》解读(一)中对于“线”所解读的意思,仍然可作为2015规则中的相关条款的解读。因为“ 2.  比赛线(通称边线)带宽1-5厘米。”  此条款在《2011规则》和《2015规则》中的行文完全相同,只字未变。至于以上我理解的表述正确与否,由本人负责,决不强加给他人。周老师的解读资料仅提供给关注“线和带”的网友们参考,希望对大家在研究《 规则里的线有没有宽度?主张废除白带子,推行“带改线” 》 时有所借鉴。其实在15规则以前,门球人对于1-5厘米带子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执行,并没有分歧。但是当15规则中提出左侧端线以后 ,这条“端线”究竟是线还是?才引出了无休止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2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带改线”是大智慧》报道 点赞!谢谢老师的精心巧妙设计,我举双手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8 17: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带改线”是大智慧》点赞!点赞! 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3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