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楼主: 手留余香

主张“带改线”是大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8 19: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支持楼主的想法,但“带改线”不是小事,还要具备可操作性:一、又要修改规则。二、这笔开支也不小。三、谁来出钱?

点评

谢谢健康快乐门球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文中已有如下表述:“这个设计方案在今后新建(或改建)门球场的进程中是否真正能够得到运用推广......”,我也是不希望在老球场上作改造,详见回复  发表于 2016-4-9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8 1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个主意好!不光是发球区,还有边线十公分的界外球放置线,都是不错的建议。沙土地的门球场一个线绳就搞定了,也没有事啊!一个细细的线解决问题,就不要让人那么累了!

点评

谢谢灿烂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8 20: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这个建议!

点评

谢谢士心生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8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丰厚 于 2016-4-8 20:27 编辑

   
       “带改线”可行。建议:
       2015门球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线(通称边线)带宽1-5厘米。能不能在“带改线”改革方案中向中国门球协会争取修改门球规则为:“比赛线(通称边线)位于比赛场地的四边”。

点评

谢谢丰厚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42
谢谢丰厚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8 2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改线好,支持!

点评

谢谢东风吹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8 2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留余香 发表于 2016-4-7 20:15
这里上传的实景照片,其中有八幅的限制区已经过PS修改,提供给网友们加以评头品足。

    效果图非常好!“带改线”的确是大智慧!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此主张应该得到人造草厂家的高度重视,并可申请专利!

点评

谢谢从零开始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8 21: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山明 于 2016-4-8 21:13 编辑
烂泥 发表于 2016-4-7 22:47
错的不是带,网球和羽毛球的边线都是带状的。
无所谓带还是线,只要规定清楚了都一样。

     
错的不是带,网球和羽毛球的边线都是带状的。
无所谓带还是线,只要规定清楚了都一样。

   
带改线方向对,特别适合人造草球场,但在原沙土地场上装一条线(耐用,且不怕太凸起,又能四边看得清),也不是容易的事。烂泥老师这两句话刺中要害“错的不是带,网球和羽毛球的边线都是带状的。无所谓带还是线,只要规定清楚了都一样”。很精辟,说出矛盾的所在不是“带”和“线”,而是规则条文是否清楚。
     还有一位网友说“解决争论的最好方法是再出一本2015规则”。这简直是太简单太单纯了,就算是再出几本,或今后任何时间、任何年份出的规则,都一定是有争论的,因为这是正常的,关键是对争论抱什么态度这才是关键。

点评

谢谢中山明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00:0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清木华 于 2016-4-9 00:23 编辑

“带改线”的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从楼主老师设计的门球图不难看出,“带改线”的门球场更加漂亮大气,区域界定分明,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便于裁判员判罚,减少争议,使比赛更加和谐顺畅。相信不久将来会有更多门球人喜欢使用“带改线”门球场。 谢谢老师的论文!

点评

谢谢水清木华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08: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改线”的确是大智慧!图文并茙讲的非常明了,我在网上朋友的贴子上,多次也谈到过草坪球场,用色号区分,联接处就是线,免得争吵,老师精彩图片一目了然,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

点评

谢谢金师观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09: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益民 于 2016-4-9 10:24 编辑

      既然这个“带改线”设计方案既有民意的支持,又有新规则的支持,我们就不必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了,试行推广正当时!为“带改线”的图文并荗的大智慧好方案点赞!叫好!支持手留余香老师的明智主张!

点评

谢谢夏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9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快乐门球 发表于 2016-4-8 19:30
首先支持楼主的想法,但“带改线”不是小事,还要具备可操作性:一、又要修改规则。二、这笔开支也不小 ...

谢谢健康快乐门球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文中已有如下表述:“这个设计方案在今后新建(或改建)门球场的进程中是否真正能够得到运用推广......”,我也是不希望在老球场上作改造,没有必要劳民伤财。指的是:在今后新建(或改建)门球场的进程中试行推广。谢谢你再作提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17: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一目了然。支持你的倡导。一对比效果就出来了,图三,图五中的那条白线是不是放置界外球的十厘米线?太周到了。相比之下,图九,图十的带子显得多余了。为你点赞,

点评

谢谢老师参与讨论并给予有力的支持!  发表于 2016-4-10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19: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脆规定比赛前都由组委会明确规定在某点开球,撞柱后再进一门一律由裁判放球,当然也包括开赛时放球(减少不必要的击球员与裁判的摩擦产生的麻烦),也节约了大量的裁判占用的无用时间。固定点明显标出来由裁判放球是个好办法。这样也减少了争议,更显示了门球的魅力,实际上也减少了裁判的跑动体力。

点评

谢谢老师再次参与讨论!  发表于 2016-4-10 1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1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手留余香老师的《主张“带改线”是大智慧》报道 点赞!谢谢老师的精心巧妙设计,为您鼓劲、加油!

点评

多谢手留余香老师友情回帖,情深意浓!祝福老师猴年大吉,万事如意!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16-4-10 16:29
谢谢翔云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发表于 2016-4-10 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9 2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留余香 发表于 2016-4-7 20:15
这里上传的实景照片,其中有八幅的限制区已经过PS修改,提供给网友们加以评头品足。

200043eb0be8v76ememqbq.jpg


200043g0x6fhfhhfb9x6gz.jpg


点评

谢谢上善若水老师的关注和认可!  发表于 2016-4-10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3 1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