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边倒”
门球比赛的“一边倒”的相关问题,国际、国内的认识并不一致,急需澄清。比如,什么是一边倒,它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规则问题,它存在的合理性,它的存在对门球运动所起的作用是负面的,还是积极的,有没有改变的必要和可能等等这些问题,都存在不同或相反的认识。现就相关问题,做一浅析,请指正。
定义。“一边倒”是指比赛过程中,出现较长时段双方界内球数量失衡,连续3个、4个,甚至5个6个或更多的回合,只是一方打,另一方没有还手权力的现象。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还手的“权力”,不是还手的质量和效果。没有还手的权力,是规则规定的,还手的质量和效果,才与技术有关。 成因。单方在同一时段,大部或全部球连续、反复出界,是“一边倒”现象的成因和指证。而界外球的出现,规则的因素占95%以上,且比赛双方的技术水平越高,掌控本方球不出界和将对方球打出界的能力则越强,这一比例就越大;技术因素所占比例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把“一边倒”现象的出现,归结为技不如人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一边倒”是规则问题,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与技术高低关系不大。因为界外球的形成,主要是被对方闪出、带出、顶出的,本方失误送出和自球出界的极少,在同一个轮次,因本方失误造成两个球出界的都少见。高水平比赛更少。所以,大量界外球的形成,主要是那条不成文的“规定”——允许、鼓励将对方球打出界外。 独有。“一边倒”现象,是古今中外所有体育竞赛项目所没有,而门球独有的。“一边倒”的问题不解决,门球就不配称其为体育项目。有人辩称斯诺克就是一方打,另一方看。这不是无知就是诡辩,斯诺克只是双方轮换上场的周期,不是进一个球,更没有论及另一方上场后,没权利得分的规定。双方最终得分多少,决定于技术高低,而不是其他。有人故意涂黑斯诺克合理的运行机制,无非就是想给门球的“一边倒”,“找个伴儿”,让错误的门球规则设计理念得以维护。门球独有的、上不得台面的“丑陋现象”,不仅此一项,像双方轮流上场,而时间三方共用,裁判员默记10秒(不可能公正、准确、权威),主动放弃得分,甚至主动“送”对方2分的“战术怪胎”等均属此列。 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观赏性差,“一边倒”是病态。在体育竞技中,是不允许存在“一边倒”现象的。所谓“竞技”,必须是你出招,我还招;你进攻,我防守。双方在出招还招,进攻防守中,展现技术的高低。这是球类和大部分体育项目比赛的基本运行模式。对方球都失去进攻得分的权利,这比赛还怎么进行?假如象棋比赛,若允许一方连续出几招,不许对方还招,那会是什么样子?门球比赛没有观赏性,“一边倒”的贡献率80%以上。奇怪的是,有人说一边倒“有特殊的观赏性”,谁觉得没有观赏性,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学会观赏一边倒比赛”。而这些奇谈怪论竟然上了刊物,并给以奖励。二是,双方都追逐场上局势“倒”向自己一方,就是常说的“控势”。战术设计,不能以得分为主,场上常见的就是打打杀杀,躲躲闪闪,不是球频繁出界,就是不敢进一门,甚至出现决赛场,前25分钟只有1、2号两球进场的尴尬局面,如此乱象丛生,能说是体育比赛吗。
改革。要解决一边倒的问题,只有改革,彻底解决界外球过多的问题。然而,要改革非常之难。国际、国内的阻力都非常大。日本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利用其独揽世界门联的权利,极力反对修改规则。国内也难破出日本的阻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