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进入寒冷季节后,这段时间每天大约十点前,就会上床,坐在床上看有关门球书籍。昨天晚上照例早早地上床,坐在床上拿起2011年第7期《门球之苑》仔细阅读,看到记者解璀林老师写的《“尧舜”之乡奏响“绿运”之歌——2011中国●池州首届绿色运动大会门球比赛写真》一文,文章在描述大赛的特殊规定中写道:本次大赛有两项特殊规定,一是各项目比赛人员中须有1名40岁以下的队员;二是女子组比赛的教练须为女性。并写道:中国门协此规定的导向作用是:发展年轻队员,发展女球员,培养女教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些规定犹如航标灯,将引领中国门球航母驶向快速发展的航道。
看到这,又引发了我内心之感慨:真是无巧不成书。前天晚上,我在日志中发了一个贴,题目是:《闲聊发展年轻队员》,文中第一段写道:各级门协尤其是中国门协,要把发展年轻队员提上议事日程,采取有效的长效机制。比如中国门协举办全国大赛,团体组比赛硬性要求队员中一定要有一名40岁以下的年轻队员,否则不得参赛。这样,各级门协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发展年轻队员。再就是如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问题,中国门协应该考虑如何协调好与中国工会组织、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关系,把门球这项老、中、青、少、儿均适应的群众运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领域。
看来中国门协早已把发展年轻队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采取了一些相关的强制性措施,如果这些强制性措施能够在比赛中得以不折不扣的实现,那么近两年全国各级门协发展年轻队员应该会进入到中国门球有史以来的一个颠峰时期。期待这两项特殊规定能作为中国门协发展年轻队员的长效机制,落实到以后的每一个全国大赛中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