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本清源,界外球的问题才能解决
界外球过多,是一边倒、战术深奥、偶然性大、观赏性差等诸多弊病存在的总根源。而界外球过多,是规则的不合理规定造成的,这已经是门球界的共识。但在解决这一问题方向、方法上,却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界外球犹如行船的漏水,它使船只负荷增加,降低航行速度。时间长了,还会造成船体倾斜、沉没。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有“堵漏洞”和“往外淘水”两种。是两种并用还是任选其一?这要看条件。堵漏洞,当然是简便易行、效果最好的办法;如果,没有堵漏的条件,只能淘水,减轻船只压力,延缓沉没。界外球主要产生于对方的打、带、顶,本方失误、犯规造成的占比例很小。只要堵住“对方”这个“漏洞”,根本就不需要再“淘水”——什么每场双方各有一次申请“界外球复活”的权利,什么“界外球进场打住本方球,就享受界内球待遇,有闪击权、续击权”。我就不明白,减少界外球的方法,简便易行,为什么就非得放纵界外球大量产生,然后再想方设法去降低界外球产生的副作用呢。难道日本人规定的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就是 金科玉律,不准改变?再说,允许将对方球打出界外,在规则中也找不到根据呀,我找遍所有规则文本,没有这样的规定。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明确规定“不得打出界外”呢?为什么就不能摒弃战争设计理念,而改按体育竞赛的设计理念重新设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