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我要改网名
查看: 2441|回复: 9

给自己叫一个“稍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4: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自己叫一个“稍等”“稍等”是执裁用语,与之匹配的手势是:在击球方向线一侧立正,五指并拢,手心正对槌头击球面的方向,经手臂伸向前下方,处在拦截击球方向。口令配手势,意在让击球员暂缓击球,稍作等待。       这一执裁环节往往与裁判员的到位与否有关,比如,乙裁正在处理击球员闪击出界的他球,这时,击球员准备击球过门或撞击他球,因为乙裁尚未到位,甲裁可用“稍等”手势拦截,等乙裁到位后再让击球员击球。可见,“稍等”宣判动作的设置出于裁判员把握执裁节奏的需求,其诉求的对象是击球员。对此,本文不做过多的探讨,本文要探讨的是,裁判员如何用“稍等”环节,控制本身的执裁节奏,从而达到准确执裁的目标。
         请看这样的执裁案例:这是一场争夺决赛权的比赛,对阵的双方是两支强队,因为谁胜谁出线,所以,这场比赛格外引人注目。当比赛进行到中场时,4号击球员在三门前撞击⑥球后,闪送⑥球奔二门。只见⑥球缓缓的滚向二门一号位,在即将出界的瞬间停止了运行,投影压在了比赛线的外沿。白方教练一声大喊:“好球!”这时,站在场内的乙裁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认为⑥球已经出界,在举手宣判“6号出界”的同时,快步上前,一把抓起⑥球,准备放到界外。白方教练冲上前,从乙裁判手中夺下⑥球,说:“⑥球没有出界!”双方争执不下,比赛被迫中断。最终,因为现场被破坏,只能维持原判,白方因为这一判罚输球,无缘决赛,带着怨气打道回府。
        事后,有观众告诉裁判长,裁判员判错了,⑥球的投影压在比赛外沿,没有出界。分析这一案例,裁判员站在场地内,向外看投影压外沿的球,必然看成出界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急于宣判,走到⑥球前,横跨比赛线,从上往下观察球的投影是否压线。裁判员的失误虽然源于观察角度的不同,这是经验不足的表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腿太快、手太急,因为即使是已经宣判了出界,当对方提出质疑时,只要裁判员不要急于捡球,保留住现场,问题也不难解决。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对于这种有争议的边线球,裁判员应该给自己叫一个“稍等”,不急于宣判、不匆忙捡球,方能做到公正准确,不出纰漏。
      但愿此帖对您有所帮助。








点评

拜读了!  发表于 2014-5-28 15:11

评分

参与人数 1票数 +2 收起 理由
沙枣皮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5-28 14: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叫个稍等,通过这个案例讲的非常实际和透彻,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4: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支持。这又是一例如前几天的10号球案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5: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借鉴和学习,支持您的观点!


imag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6: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借鉴和学习,支持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6: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007 于 2014-5-28 16:19 编辑

给自己叫个稍等,通过这个案例讲的非常实际和透彻,很值得我们裁判们借鉴和学习,可以避免赛场中少一些争论,避免影响比赛进行的事发生,多一份和谐多好呀!好帖子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一个!

s30.jpg.thum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个案例讲的非常实际和透彻,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3: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在临场执裁时,裁判员的跑位很关键,并不是你多跑多少路,而是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裁判员早到位,才能避免尽可能少的出现判和漏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门球网|www.menqiu.com ( 京ICP备11011816号 )

GMT+8, 2025-5-25 01: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