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球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版主专区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775|回复: 66

对得分封顶不封顶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7 1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得分不封顶没有什么比得分封顶先进多少,实际上是对撞柱的一种最不合理的奖励。撞柱球一般能多得3分到4分,而且能用手拿球出去再等待在开球区重新开球,形成为谁也惹不得的特殊球。  很多门球人提出,对双杆球的两次续击权的奖励不合理,显然有时甚至于比双杆还厉害。
  得分封顶不封顶各有各的战术、技术。不能说一不封顶,都是优点,而且将得分封顶说的一无是处。我也奇怪了,难道日本人真的比中国人苯吗,他们难道就没经过这个阶段,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吗?
  大家都知道门球是日本人在槌球基础上创造改进的,谁知道他们原来就封顶吗?这另我猜疑,不解。

  根据以上原因,我认为得分不封顶不是什么创新,如果从几十年规则的演变过程来讲,而很可能是一种倒退。

点评

同感!兔尾?  发表于 2014-4-27 21:51
看日本干什么?中国有中国的打法,执行就是啦。日本还说:钓鱼岛是他的呢!?  发表于 2014-4-26 17:49
我也同感,得分不封顶不是什么创新,是规则的倒退。  发表于 2014-4-18 23:56
谢谢报道!  发表于 2014-4-18 06:1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金钱 +8 收起 理由
歌声嘹亮 + 8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8 16: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分不封顶,赞成的多,反对的少。还是认真分析和研究一下,封顶的坏处在什么地方,好处在什么地方。  到底两种战术反映的是什么,是不是封顶后上柱球真的废了,自球被动?我看不是。上柱球得满5分,为了全队的胜利,要掩护,支持、协调兄弟队员防守好,进攻好,更紧地形成一个拳头,集中火力消灭与控制敌对势力。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啊?也可能是执行封顶战术时间长了,也烦了,烦了就想新鲜新鲜,就想出了得分不封顶的办法,一时沸沸扬扬。  得分不封顶真的是个人技术发挥的好就能胜利吗?我看不见得。自从有了得分不封顶后,开球一开始是猛冲二门,现在我看绝大多数还是按股就班地先占二门一号位或二门零号位,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开球开始冲进二门占领三门就能最后取得胜利呢?不一定。有矛就有盾,克制的办法有的是。这又说明什么呢?


点评

老师的观点值得研究。  发表于 2014-4-18 22:3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2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烨鹤 于 2014-4-18 07:16 编辑

我对得分封顶的看法:
1, 老规则得分封顶,撞柱使得一方实力大减,所以球过三门以后,一般就不求进取了,消极了。撞柱虽得两分,衡量一下,还是不值。所有体育运动都要防止消极。所以封顶是有缺陷的。
2,现在得分不封顶,带来的毛病的确是奖励过多:
     a, 得两分,b,有把握再在一门得一分, c,不受攻击,d,管控一门后大片土地。
3,所以,我主张:
  a, 得分不封顶, b,撞柱得一分,c,撞柱和过门一样,
不死球,有续击权,可以撞击他球,也可以再进一门得分,d,为防止一门太易守难攻,把一门后退到离四线5米,同时中柱向三线移两米。使得撞柱难度增加。(因柱在2、3门之间要道上,球太近柱易受攻击。)

我估计这样比较“好玩” !



点评

老规则,使撞柱一方“减员”,带来消极后果。要改进老规则,也大可不必殃及池鱼。25分满分制,最能体现五人赛的整体实力。只要使撞柱后,不减员,能继续留在场上协助其他队友作战,不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4-4-24 20:08
支持你的意见,但是门、柱都不要移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9 19:15
因为得分不封顶是一下提出来的,绝大多数人不预先了解,更没有实践,虽有疑问,如为什么要封顶限制了多得分。我只是怀疑日本人在多次修改规则中也经过这个阶段,他们到底为什么要坚持得分不封顶呢?  发表于 2014-4-18 05:0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5: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烨鹤 发表于 2014-4-17 22:12
我对得分封顶的看法:
1, 老规则得分封顶,撞柱使得一方实力大减,所以球过三门以后,一般就不求进取了, ...

  因为得分不封顶是2011规则一下提出来的,绝大多数人不预先了解,更没有实践,虽早有疑问,如为什么要封顶限制了多得分。  我只是怀疑日本人在多次修改规则中也经过这个阶段,他们到底为什么要坚持得分封顶呢?
  再者,的确提前上柱球用手拿出重新过一门这个特权不次于双杆球,甚至于比双杆球还厉害。这种不合理性造成的后果,使门球缺乏了组织的严密性,很不合乎门球运动的逻辑。如连小小的进场推球都犯规,用手拿出自球都不犯规,这说不过去呀!这纯粹是人治,不是法治的典型表现。



点评

您的观点有相当的道理。  发表于 2014-4-18 06:2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2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撞柱不封顶,是一大创新,不能说倒退啊。

点评

从深处探索,从历史发展过程研究,门球是不是原来就不封顶后来变成封顶呢?谁知道请发表。  发表于 2014-4-18 0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2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分不封顶比得分封顶在战术上要简单一些,但观赏性强点。

点评

我认为不是战术简单不简单的问题,而是在日本是不是经过得分不封顶的过程,他们为什么要改成得分封顶呢?这就值得去研究。  发表于 2014-4-18 04: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2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利川晨曲 于 2014-4-18 07:00 编辑

    我一开始就对不封顶打法感觉不合适。如果在开球区旧轨迹上进一门,简直就是捡1分,如果都捡1分,这一分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但是不封顶打法,撞柱2分,然后再去捡1分(一个球),显然就不公平了。一场球是一个完整的战役,指挥者有全盘的战略计划,巧妙的调兵遣将,在预设的时间内取得全面胜利。这就是封顶打法的战略战术理论基础。如果战略战术科学,技术发挥超常,队员配合巧妙,就提前结束整个战斗,取得全面胜利(满堂红)。现在的不封顶打法,是一种马拉松游击战法,是各自为战,反映的是战争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果。在技术上反映的是点射精准度,在战术上反映的是成果积累。两者在战略战术理论基础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认为不封顶打法,有悖于门球理论的本质。



点评

如果说“满堂红”比赛是,注重体现5个人的团体实力,强调相互配合,完胜对手的比赛。那么可以说“不封顶”比赛就是,更注重突出球星作用,追求单兵技战术,看重谁能在最后一刻得分领先的比赛。  发表于 2014-4-24 21:33
我认为封顶是从整体得胜考虑的,团体赛要的是一个部队的整体胜利,单兵突进,甚至于单兵冒进,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法有待深入研究。指挥者应优先考虑得失问题。  发表于 2014-4-18 0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06: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球类比赛有限时和限分两种规定,老门球规则是既限时又限分,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现行规则得分不封顶提高了观赏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07: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分不封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对撞拄球奖励太多:1.放到开球区外尤如进了保险柜,谁也不能打它。2.下一轮它进一门既能得分又控制了一门后的大片区域。3.还有冲击二门的机会,也就是说,撞柱台在保了险的前提下可再"奖励"1-2分。             得分不封顶,战术简单多了,只要练好进一门冲进二门,能占好三门的位,基本上大功告成。建议:1.撞柱不死(至于如何处置,有待商确)。2.凡进了场的球不得再摆回开球区。

点评

此事应该请教行家里手。  发表于 2014-4-18 17:18
谁知道日本人是否经过得分不封顶的阶段?到底为什么要得分封顶呢?  发表于 2014-4-18 13: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09: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得分不封顶的专家们,谁能回答新乡人这个问题“我也奇怪了,难道日本人真的比中国人苯吗,他们难道就没经过这个阶段,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吗?”
    不是说不封顶是创新吗?能够创新的人肯定是在这个领域研究的最深最透的人,请你们不要谦虚,把你们的研究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学习,在漫长的门球发展中,限时限分的赛制是如何形成?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门球的基本特点、基础特征是什么?有几条?提出不封顶符合门球哪一项运动规律?
     我曾经撰文对得分不封顶的不合理、不合规和造成的恶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没有深刻继承不要胡乱创新的观点。今天看到新乡人这篇文章,我有点心虚:难道日本人真的比中国笨?他们几十年都是没脑子在瞎玩吧?门球修规这么大的事,肯定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轻率到拍脑袋冒主意就写进规则的程度吧?
    在网上我们看到其他领域不少网民将专家称为“砖家”,但是说实话我认识的门球专家我认为都是很睿智的,他们可能没有研究门球很深,但是他们绝对比我们见得多,想得深。由此我深深的疑问,在目前没有人能说服我对得分不封顶改变认识之前,得分不封顶到底是
怎么推导出来的?如果不是深入研究,那是什么力量绑架了修规的专家?
     正好昨天看到了一个寻找首倡得分不封顶的人的帖子,可能我的疑问很快就能得到解答。如果能有人从理论和继承的关系上对得分不封顶做出阐释,我想不仅是我,包括新乡人等质疑不封顶的人都能受益匪浅。  

点评

这是我想说的话,为了修规更合理,更完善,研究一下门球的发展历史,过程很有必要。 “ 谁知道日本人是否经过得分不封顶的阶段?到底为什么要得分封顶呢”?  发表于 2014-4-18 1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1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分不封顶加快节奏,提高观赏性,是其功劳,至于弊端,也是存在的,如上面大家提到的,现在得分不封顶,带来的毛病的确是奖励过多。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然有弊。因此,我觉得完全肯定和完全否定都是不妥的。应该分析其利弊,作出正确的取舍。

点评

谢谢关注支持!  发表于 2014-4-19 21:07
说得好。得分不封顶等于是完全否定了原来的打法。原来的打法有什么利,有什么弊,有人进行过全面权衡吗?没有权衡就全面否定,要知道原来的打法也是全世界门球先人数十年的心血啊。  发表于 2014-4-18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3: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分不封顶,赞成的多,反对的少。还是认真分析和研究一下,封顶的坏处在什么地方,好处在什么地方。  到底两种战术反映的是什么,是不是封顶后上柱球真的废了,自球被动?我看不是。上柱球得满5分,为了全队的胜利,要掩护,支持、协调兄弟队员防守好,进攻好,更紧地形成一个拳头,集中火力消灭与控制敌对势力。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啊?也可能是执行封顶战术时间长了,也烦了,烦了就想新鲜新鲜,就想出了得分不封顶的办法,一时沸沸扬扬。  得分不封顶真的是个人技术发挥的好就能胜利吗?我看不见得。自从有了得分不封顶后,开球一开始是猛冲二门,现在我看绝大多数还是按股就班地先占二门一号位或二门零号位,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开球开始冲进二门占领三门就能最后取得胜利呢?不一定。有矛就有盾,克制的办法有的是。这又说明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16: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生畅谈 于 2014-5-16 11:08 编辑
新乡快乐人 发表于 2014-4-18 13:37
  得分不封顶,赞成的多,反对的少。还是认真分析和研究一下,封顶的坏处在什么地方,好处在什么地方。  ...


       我曾经说过,赞成不封顶的没有领掠过门球“满堂红”。门球是智力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一项高雅运动,降低门球的智力因素,符合不喜欢动脑的人的心思,但是也使的门球越来越接近街头杂耍。
       在需要高超技术的情况下,门球是一项高级智力活动,门球的战略战术中讲究控势与得分,什么时间过门得分,什么情况下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怎样进攻,如何防守,有着极强的战略布局和战术安排。其智力因素不亚于任何专门的棋类智力项目,是一项集技术与智力于一体的适合任何人群的运动项目。
       先前有说门球“没看头”的,现在又有人说门球有“消极比赛”的。是的,门球是没有10个人追着一个球跑的篮球激烈,也没有20个人追着一个球跑的足球的激动人心,更没有两个人对打的乒乓球、羽毛球的紧张。但是,门球有内涵,门球的特点就不是让人看热闹的,门球是一种动静结合的美的艺术。从运动员来说,一动九静,但十人动心;从场上局面来说,主球动他球静,主球带动他球动;一个动作,要有从静到动,再从动到静的完美过程,因此从总体上来说,门球是动静皆宜,动静结合,张弛有度,锻炼心智,但静是表象,动是本质。在门球比赛过程中,有击、擦、跳、闪,有过门、有接球、有顶球、有溜球,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有击球、有放弃、有压线、有进场。如此丰富多彩的门球,真不知何来“没看头”!!!
       为了更好地控制局面,门球有放弃进一门;为了后边更多的得分,门球有暂且不进二门(或三门);为了最终的胜利,门球有把对方球送柱,来削弱对方战斗力;为了更强的威力,门球有把他球留作己用,为了整体的胜利,门球可以用自球当作炮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如此丰富多彩的战略战术,却被所谓的门球内行人称为“消极比赛”。真真的使人不解。


点评

暂不评论好坏,既别人先发明了门球,有他的一套打法规则,如后者要另立炉灶改变打法不是不可,一是征得原创作者的应同,否则就不应按原名称叫法,只能说是某某门球才对,否则两种门球打法会混淆,使人思想产生混乱。  发表于 2014-4-21 22:24
这是一篇有水评的论述,是真正懂得体育比赛的内涵。简说一句:就是最激烈的拳击,也是要讲究策略、体力分配的,速度最快的足球,也是有攻有守的,打仗更是这样,更要讲策略才能胜的。策略是最深奥最值得研究的东西。  发表于 2014-4-21 22:02
说得好,精彩,支持,赞一个。  发表于 2014-4-19 21:46
你对门球的研究和探讨的很深,句句真切,有许多人没有这样考虑过。  发表于 2014-4-19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1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一点看法,门球规则不封顶或国际规则,主要在天然草坪上打球。天然草坪过远门,击远球,特别是擦球都不是那么好打,所以打战术还是有打头。我国门球场地主要是沙地,现在发展成人工草坪场地,这样场地过远门,击远球,特别是擦球的技术用易发挥,不封顶也还是有打头。所以我认为主要是场地不同。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19: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军旗 于 2014-4-18 19:25 编辑

难道日本人真的比中国人苯吗,他们难道就没经过这个阶段,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吗?

这部规则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产生于日本,其设计者以二战退伍老兵为主。他们当时设计的就是一种“战争游戏”,不仅双方关系定位为“敌我”,场地设置、队伍结构、运作方式也完全是按战争设计:三个门是“敌”三道防线(当时的战争,一般都是三级设防,所以场地有四线、四角没有四门),中间的柱(旗杆)是“敌”大本营的标志,(要不是有此寓意,既然是“门”球,没必要设个柱子)撞柱成功即捣毁敌大本营,功劳大,记双分,战争结束,所以叫“终柱”。人员构成分指挥员、战士。打住对方球就是抓了俘虏或缴获了对方武器装备,闪出界外就是处死或毁掉。按着“打仗游戏”的要求,这个设计是再完美不过了。

点评

我认为三个门是三个主要阵地,双方从始至终都在争夺与欲占领这几个阵地。尤其是二门和三门的阵地。进了门奖励一分。三个门的阵地对双方都是平等的,谁组织的好谁能占领阵地,进而得到一分的好处。  发表于 2014-4-20 08:45
老师见多识广,把来龙去脉 都讲清楚了。  发表于 2014-4-19 2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