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速控距打擦顶球 (用拼音击球的由来) 根据几年前打擦顶球的经验,想找出一个大多数人一学就会又打得顺手的好办法。平常我们击球的声音听起来都是卡卡响,但声音有大有小,声音大力度就大击球就远,声音小力度就小击球近。我们平常挥杆动作击球时速基本上都在0.5秒—1秒之间,巧合的是击球卡卡不同的响声,转变成规范的卡声,利用卡字拼音的1声、2声、3声、4声,分配到各个长、短球距的挡次中,0.5秒和1声相匹配,这就形成了,0.5秒=1声=击球的时速=变成一定的力度,力度的大小逐渐归纳到,槌头与自球的拉杆距离是20厘米,角度是250,0.5秒的时速击球,就这样100厘米的球距的击球方法就出现了,2、3、4声的声波一声比一声加长,击球速度逐渐减慢,最后4声落实到自、他球的球距拉近到50厘米,这就在100厘米—50厘米分出了4个挡次的时速。30—40厘米,用张大嘴和1秒秒针的时速来控制,把20厘米球距归纳到100厘米的球距的挡次中,30—40厘米在角度上稍加调整,都用1秒的时速击球,这就形成了一整套的控速控距,定形的角度,全套的打法。 根据每个球场的弹跳力的不同,来调整整套的角度上升或下降,不需要有大的改变。(40—80厘米的击球角度都是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