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2-4 17: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
中午刘主席请客,姚主编高兴,要了一瓶小二(北京二锅头白酒)。我爱喝啤酒。因为下午要继续看球,只要了一瓶普通燕京。一瓶啤酒下肚,那感觉恰到好处,爽心开胃不说,对门球也敢指手划脚评头论足了。
我首先拿这击球姿势开炮。我说:“门球这五花八门的击球姿势可真难看啊!为什么不规范一种固定动作呢?比如像尔夫球那样……”
话音未落,刘主席首先摇头:“你说的是侧打,小日本发明的,一
开始就学他们,后来咱们发明了正打,他们不承认,费了好大的劲才算争取过来,现在他们也学咱们这种正打了,咱们不能再倒回去啊。”
我没想到这小小的门球还有这么一段复杂的发展史,并且溶进了深厚的民族情结。但我们发明的打法真的不好看啊!学习高尔夫的那种打法并不等于学习日本人啊!就是学习人家日本人又何妨?因我没见过日本人打门球,所以不知道日本人的侧打什么样。后来我真正成为一个门球人之后,在中国门协举办的中日韩对抗赛上看到了他们的打法,比正打有一定难度,姿势也好看,只是这门球的槌头让我心里堵得慌。我至今还在想将来的门球槌头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中国门球一定要改成高尔夫式的侧打,并且门球棒也一定要改头换面。
想是这么想,真格推广起来难度极大。面对刘主席的那番话,我当时就不知如何跟他对话了。我总不能跟人家讲历史在发展,民族主义是陕隘的,鲁迅先生主张拿来主义……我有病啊?
好在姚主编时世洞明人情练达,他举起酒杯对我和刘主席说:“来来来刘主席、小郑,喝酒!”
“我敬您!”我忙举杯在姚主编的酒杯腰部轻轻一碰,“姚老师,祝您身体健康!”又在刘主席的酒杯腰部轻轻一碰:“刘老师,祝您身体健康!”
姚老师和刘主席都很开心,连声说:“谢谢!谢谢!”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我也喝干杯中的啤酒,先给姚主编和刘主席斟满白的,才给自己倒啤的。
刘主席说:“小郑啊,我不是老顽固,你刚来,还不了解门球啊!我们这些老家伙,可是拿门球当命根子一样看待啊!”
我连连点头,说:“那是那是!"我知道我言不由衷耍滑头。可我有什么办法?我又能说什么?
刘主席接着说:“我们也提倡过侧打,还是黄帼慧任中国门协秘书长呢,她在全国大赛中要求必须有一个人采用侧打才有资格参赛,这下好,中国人就是聪明,就不用你小日本的那种打法,有人把球杆调得短短的,侧打时身子蹲下,跟拉屎一样,更难看!还有把球杆贴在身体一边的,是侧打不假,可击法还是正打,你说这叫侧打呢还是正打?叫人哭笑不得!”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门球杆放在身体一侧,贴着左腿或者右腿挥杆的打法原来是这么发明的!与其说是说明出来的,到不如说是被逼出来的更为恰当。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啊!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看你能拿我怎么着?你能说我这样不是侧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