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门球狂人 于 2013-11-4 17:00 编辑
十、老生畅谈幸听之 亲历深圳两个门
有一位 参加了2011深圳中冠赛的中石油球员,他的网名叫老生畅谈。他在网上发帖表示自己对此次赛事出现的两个门(服装门和双杆门)的看法。
第一个链接http://www.menqiu.com/thread-13366-1-1.html
本帖最后由 老生畅谈 于 2011-12-13 15:17 编辑
也谈中冠赛“服装门”事件
2011年深圳中冠赛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河南焦作双乐队因为服装不统一被取消比赛资格事件,按照当下流行的叫法,我们也可以把这件事情叫做“服装门”事件。不管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也不管当事人是否愿意,这件事很可能会成为中国门球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时间知道这件事是27日上午到门球场时。在进场入口的成绩公告栏里,赫然显示了一个零比十五的比分,以为是双乐队弃权,问旁边的人,才知道是对方以服装不统一为由,拒绝比赛。毫不隐瞒地说,当时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南昌队太不人性化了。毕竟,双乐队都是一些上岁数的老人了,就是比赛,南昌队输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后来,发现赛场上很多人都给我有同样的想法,于是在整个比赛中,南昌队就被罩在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当中。最终,技战术皆为一流、水平很高的南昌队,没有顶住压力,小组没有出线。他们两个队都为这次的事件付出了代价。 回来后,看到了白马主子老师的帖子,字里行间充满了委屈和无奈。回帖中也大都是同情和不平,但也有少数回帖,赞同南昌队丁春玲教练的做法,说她是坚决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我以为,马老师的委屈和无奈实在使人同情,毕竟这是开“先河”的第一次。而且,在本次大赛中,即使在开“先河”之前没有做到“空前”,但在开了“先河”以后,却也没有做到“绝后”。我想马老师的最大委屈恐怕就是在这里吧。至于南昌队的丁教练,虽然身为国际级级裁判,但是她本次的身份是南昌队的教练,我们在维护她的同时,即使不把她说的那么高尚,她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有一句话叫做“在商言商”,亲兄弟明算账,在检录时把问题提出,把该说的话说在明处,光明磊落地利用规则为本队争取利益,她的行为是不应该受到非议。我先前的所谓“人性化”的想法,严格说来,在竞技赛场上出现是不恰当的。之所以出现了,而且有那么多的人与我有一致的看法,是与我们赛场上的一些既有的观念分不开的,这种观念适合中国国情,却不适合于赛场。现在很多人都在盼望门球职业化,我想这次的“服装门”事件可以促使我们很多人认真去思考门球职业化的问题。所以我说这次“服装门”事件会成为中国门球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果真如此的话,焦作队和南昌队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在这次的事件中,本次大赛裁判委员会的表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尽管他们在这样大的赛事上其他的组织工作堪称完美。但是面对新规则,他们对中国门球人的现状做出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预想的是不全面的,做出的预案是不完善的,对赛事的复杂性的思想准备是不充分的。因此,面对突发的问题,只能作出应付性回答,而这种回答仅仅局限于“民不告官不究”的层次上,没有对事件的后续影响做出深刻的估量。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面对这个事件,本次大赛裁委会的整个做法是混乱的。“裁判组长去向裁判长请示,我们队的领队也去找裁判长协商,裁判长表示:只要对方不提出异议,可以比赛;如果对方坚持,就不能参加比赛。”(引自中国门球网论坛“如此‘先河’”),既然做出了如此暧昧的答复,那么就不该发出公开的取消比赛资格的公告。如果是真的要严肃执法,在已经发出措辞严厉的公告以后,就应该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杜绝不统一现象的再次发生。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在后边的比赛中仍然可以看到不统一服装的现象。这也无怪乎我们的马老充满委屈了,也无怪乎这个事情可以发酵成“服装门”事件了。更无辜的是我们的丁春玲教练,说她代人受过大家承认吗? 如果,这个问题不是由丁春玲提出;如果,从检录到询问裁判长到比赛开始的这一段时间里,有人帮助双乐队协调了几条裤子。如果,这两个如果有一个成立,事情不会演化成这个样子。门球,作为一个处在老年娱乐向运动竞技方向发展上项目,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论是从竞技内容还是赛制上都处在探索的阶段。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责怪谁,不管是谁遇到了,都是广大门球人的教训和财富。正是有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门球才能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
第二个链接http://www.menqiu.com/thread-28240-1-1.html
本帖最后由 老生畅谈 于 2012-6-10 11:06 编辑
2011深圳中冠赛上,湖南永州队遭遇“双杆门”,在如此级别的大赛上出现如此事件,实属不该。出现这个问题,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不成熟”。说不成熟不是哪一方面不成熟,也不是那一个人不成熟,而是门球的总体不成熟,包括赛事的不成熟,参赛队伍的不成熟和裁判员队伍的不成熟。 赛事的不成熟包括很多方面,门球在国内简短的发展历程是最主要的原因,门球比赛规模和专业人员数量不成比例,资金的缺乏,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另外赛事的摸索推出,赛制的不固定,规则的变幻莫测,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所有这些都为比赛出现事故埋下了伏笔。 参赛队伍的不成熟。 在参与门球活动的人员当中,除去为数不多的少儿门球队,都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人员。在这一点上,门球和其他所有运动项目都大为不同,其他运动项目大多都是走的从小参加培训班,然后参与正规运动队的路子。在参加培训班的过程中,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体育精神也得到了同步的学习。而门球则不同,在现阶段,参与人员大多是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大半辈子的退休人员和一些在职的中青年人。可以说在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人没有参与过职业运动队,他们很少能够切身感受到运动队的职业运动精神,在比赛中遇到一些特殊问题,往往就会变得进退失据。有机会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别的比赛,而没有得到相应的职业运动精神培养,这是只有门球才有的特殊现象。湖南永州队是受害者,但从他们两次参加中冠赛,对两次事件的不同应对,都说明了运动队的不成熟。 裁判员队伍的不成熟。在比赛中出现不和谐音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裁判员的业务素质问题。即使抛开极个别裁判员确实存在的“黑哨问题”,个别裁判员的业务不熟练,也是导致比赛中产生风波的催化剂。由此就牵涉到一个对于裁判员的管理问题,不要再采取一考定终身的办法了,要根据平时值裁情况,建立考核机制。在比赛中提倡维护裁判权威,但是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裁判,组织上要有必要的制衡和管理措施。在对裁判员的管理上,应该有一套严谨的制度了。 |
老生畅谈网上发帖云:
发表于 2012-6-12 15:17:01 |只看该作者 深圳中冠赛后,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服装门”,一篇“双杆门”。“服装门”写完后,给一位门球权威看过,他认为完全可发。发给《门球之苑》后被婉拒,因此在中国门球协会官方网站和这里发出...... |
|